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拉动机制分析

更新时间:2023-07-19 08:1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拉动机制分析

中国拉动东亚经济增长的作用和机制分析

天津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系

罗小明 王岚

一、 引言

近年来国际分工的新特征是 “垂直专业化”。东亚①各经济体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梯次差异以及相互间紧邻的地理优势,使东亚成为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现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随着垂直专业化分工格局在东亚的迅速发展,正在形成中国承接东亚各经济体的出口零部件、经加工后再向美国等区外市场出口最终产品的“新三角贸易”模式,中国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纽带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在东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不断转变和提升也对区域内其他经济体的出口和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在东亚地区贸易格局及分工体系中地位变化的分析,考察“出口导向”增长模式下中国对东亚各经济体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进而探索新形势下中国与东亚经济体之间经济增长的内在传导机制。

二、 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独立引擎作用

1.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之间的最终产品贸易

(1)最终产品贸易在双边贸易中的地位

最终产品一直是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双边贸易的重要内容。1995年,中国对东亚各经济体出口最终产品355.7亿美元,2006年这一数值上升至1428.8亿美元;同期,从东亚各经济体的最终产品进口从266.2亿美元提高到1219.1亿美元。

表1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的最终产品贸易(十亿美元,%) 经济体 年份

中国最终产最终产品占中中国最终产最终产品占中

品出口额 国出口的比例 品进口额 国进口的比例

1995 15.28

日本 2006 51.30

1995 1.69

韩国 2006 14.91

1995 1.57

新加坡 2006 10.57

1995 19.29 香港 2006 78.14 印尼 1995 0.40

53.7 56.0 25.3 33.5 44.9 45.6 53.6 50.3 28.0 11.36 39.14 2.43 25.78 0.98 4.88 2.99 3.33 0.14 39.2 33.8 23.7 28.7 28.9 27.6 34.8 30.9 6.7

本文中所指的东亚包括十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中国、日本、NIEs〔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东盟四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后文如未特别指明,东亚均指这十个经济体。由于comtrade数据库不包括台湾的贸易数据,有些问题的研究不涉及台湾。

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拉动机制分析

2006 1995

马来西亚 2006

1995

菲律宾 2006

1995

泰国 2006 3.43 0.45 5.68 0.26 1.91 0.63 3.79 36.3 35.1 42.0 24.8 33.3 36.2 38.8 1.93 0.15 2.78 0.02 2.67 0.18 5.58 20.0 7.2 11.8 7.7 15.1 11.3 31.1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数据计算整理编制

表1显示,东亚各经济体对中国最终产品出口都在增长,其中东盟国家对中国出口最终产品增长尤为显著。同期,四小龙中的韩国和新加坡对中国的最终产品出口也有较大幅度增长。与进口相比,最终产品在中国向东亚各经济体的出口中占有更重要地位,这在对区域内相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中尤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从东亚一些经济体进口零部件,经加工后再返销东亚经济体的贸易格局。

(2)东亚各经济体最终产品出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

中国正在越来越多地吸收来自东亚经济体的最终产品,日益成为东亚各经济体最主要的最终产品出口市场。图1显示,东亚各经济体向中国出口的最终产品在其全部最终产品出口中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除了香港之外,中国在东亚各经济体最终产品出口中的比重都有较为显著的增长。

图1 中国在东亚各经济体最终产品出口中的比例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数据计算绘制

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拉动机制分析

图2 中国对东亚各经济体最终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1995-2006)

数据来源:同图1

图2显示的是东亚各经济体最终产品出口增加额、对中国最终产品出口增加额以及中国在东亚各经济体最终产品出口增长中的贡献程度。图中,中国对东亚各经济体最终产品出口增长有着很高的贡献率,这表明中国在东亚经济体最终产品出口增长中起着很强的拉动作用。

(3)东亚各经济体对中国出口最终产品的结构变化

由表2可知,在东亚各经济体向中国出口的最终产品中,各技术类别产品的比重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首先,资源型初级制成品(RB)在绝大多数东亚经济体(日本除外)出口中国的最终产品中所占比例大幅下降;其次,低技术产品(LT)在大多数东亚经济体出口中国最终产品中的占比出现下降;第三,中技术产品(MT)在东亚经济体出口中国最终产品中一直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最后,高技术产品(HT)在东亚经济体出口中国最终产品中的占比迅速提升。

表2 东亚各经济体向中国最终产品出口中各技术类别产品的比例(%) 经济体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香港 印尼 马来西亚

年份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RB 1.9 2.8 3.4 2.9 2.0 1.5 1.7 1.5 19.7 0.8 8.2

LT 12.9 11.3 26.7 9.2 7.2 26.7 40.1 42.0 15.8 3.5 11.4

MT 70.5 66.4 62.9 36.5 80.4 48.8 44.9 38.1 64.2 39.4 55.0

HT 14.7 19.5 6.9 51.4 10.4 23.0 13.2 18.4 0.3 56.3 25.4

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拉动机制分析

菲律宾 泰国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2.5 1.7 0.2 16.1 2.9 7.4 20.0 3.8 10.0 3.1 36.2 63.6 7.0 70.5 24.9 53.8 14.8 88.9 3.5 69.1

数据来源:同表1

2.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独立引擎作用

(1)基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考察

首先考察的是出口中国的最终产品增加对各国(地区)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该贡献率等于各经济体对中国出口最终产品的增加值/各经济体对世界出口总额的增加值,用⊿a/⊿b表示,其中⊿a等于给定国家或地区2006年对中国的最终产品出口额减去该国或地区1995年对中国最终产品出口额,⊿b等于给定国家或地区2006年出口总额减去该国或地区1995年出口总额。接着衡量对中国最终产品出口增加对各经济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它等于⊿a/c,其中c为1995年各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

表3东亚各经济体对中国最终产品出口额、出口总额和经济增长(十亿美元,%)

经济体

年份

对中国最终产

品出口额(a)

对世界出口总额(b)

GDP

经济增长率(%)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香港 印尼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泰国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11.36 39.14 2.43 25.78 0.98 4.88 2.99 3.33 0.14 1.93 0.15 2.78 0.02 2.67 0.18 5.58 442.94 646.73 125.06 325.46 118.26 271.80 173.87 322.67 45.42 100.80 73.78 160.67 17.45 47.41 56.44 130.58 5277.87 4366.46 517.21 888.27 84.29 132.16 144.23 189.80 223.36 302.74 88.83 148.95 75.53 117.56 168.02 206.34

-17.3 71.7 56.8 31.6 35.5 67.7 55.7 22.8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IMF数据库数据整理编制

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拉动机制分析

图4 对中国的最终产品出口在东亚各经济体出口总额和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IMF数据库数据整理绘制

(2)基于国际投入产出表的考察

根据2006年由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IDE)发布的2000年亚洲国际投入产出表的8部门分类方法,一国的产业包括以下八个部门:①农业(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②采掘业,③轻工业,④重工业和化工业,⑤能源业(包括电力、燃气和水的供应),⑥建筑业,⑦贸易和运输,⑧服务业。其中,③轻工业和④重工业和化工业构成整个制造业。按照投入产出表16部门分类法,第③类产业包括食品加工业、纺织及服装业以及其他轻工业,第④类产业包括化工制品、非金属矿产品、金属制品、机械、电子电器和运输设备。从第④类产业别包含的部门种类来看,根据Lall(2000)按技术含量对产品的分类方法,第④类产业中的大部分产品都属于中高技术类别产品。

Bo Meng(2006)曾指出,对绝大多数东亚经济体而言,由第④和第③两类产业构成的制造业都是它们的主导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大部门。由此推断,就东亚整体而言,制造业是该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制造业的发展及其产值增加将对该地区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产生极强的拉动作用。

从表4可知,1995-2000年来自中国的最终需求对东亚各经济体③、④类产业产出的贡献率在逐渐增强。又由于制造业是东亚地区的主导产业,中国进口最终需求也即最终产品进口的增长对东亚各经济体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在增强。首先,来自中国的最终需求对东亚各经济体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在逐渐增强;其次,分产业来看,中国对东亚各经济体第④类产业增长贡献率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它对各经济体第③类产业增长贡献率的增长速度;最后,与日本的美国的贡献率进行对比,中国最终需求对东亚各经济体制造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在逐渐加强

表4 中国、日本、美国最终需求对东亚各经济体制造业产出的贡献率(%)

经济体

年份

中国 ③类

④类

③类

日本

④类

③类

美国

④类

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拉动机制分析

1995 2000 1995

中国 2000

1995

韩国 2000

1995

新加坡 2000

1995

台湾 2000

1995

印尼 2000

1995

马来西亚 2000

1995

菲律宾 2000

1995

泰国 2000 日本 0.6

0.8 72.2 66.1 2.3 3.8 1.5 1.7 1.5 5.6 0.7 1.8 3.2 3.2 0.1 0.3 1.2 1.0 1.4 2.0 76.4 71.1 2.4 5.1 3.0 4.5 2.6 8.0 0.8 2.0 1.6 4.3 1.0 2.9 0.9 3.2 93.3 91.3 5.7 6.4 4.8 4.2 6.6 4.3 6.4 4.4 4.4 5.5 7.5 9.2 1.8 2.3 6.6 6.8 73.6 68.5 3.6 3.2 4.3 5.0 7.7 6.0 6.1 6.8 5.1 7.1 7.6 10.1 6.4 8.7 6.5 8.9 1.6 2.3 4.3 7.6 4.6 6.5 11.7 9.3 7.7 9.9 3.5 7.5 8.7 12.2 12.3 7.7 7.5 11.4 7.4 9.2 4.1 7.4 8.1 11.9 22.0 18.9 14.2 16.1 4.5 8.1 23.0 23.6 12.0 22.9 9.8 14

资料来源:根据Bo Meng等“Inter-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Growth and

Integration, by Using 2000 AIO Table”, INSTITUTE OF DEVELOPING ECONOMIES (IDE) DISCUSSION PAPER No. 50, March 2006,p29,表7数据整理绘制

三、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导管作用

1.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之间的零部件贸易

(1)零部件贸易在双边贸易中的地位

零部件贸易近十年来日益成为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之间双边贸易的主要产品。1995-2006年间,中国自东亚地区零部件的进口额由325.3亿美元增长至1883.3亿美元,同期中国对东亚零部件的出口总额也由250.4亿美元增长到1526.9亿美元。从表5中可以看到,中国与东亚各国和地区的零部件贸易额在逐年增长,尤其是中国零部件进口增长的更为迅速。

表5 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的零部件贸易(十亿美元,%)

经济体

年份

中国零部

件出口额

零部件在中国出口中比例

中国零部 件进口额

零部件在中国进口中比例

1995

日本 2006

1995

韩国 2006

1995

新加坡 2006

1995

香港 2006

1995

印尼 2006

1995

马来西亚 2006

1995

菲律宾 2006

1995

泰国 2006 5.51 27.61 3.35 23.20 1.12 10.66 12.62 71.99 0.60 4.07 0.57 6.69 0.36 3.09 0.92 5.38 19.3 30.1 50.1 52.1 32.0 46.0 35.1 46.4 41.9 43.1 44.2 49.4 35.3 53.9 52.5 55.1 16.95 71.99 7.29 57.47 1.07 10.12 5.22 6.71 0.72 2.56 0.79 17.00 0.06 13.84 0.43 8.64 58.5 62.2 70.8 64.1 31.4 57.2 60.8 62.3 35.1 26.7 38.2 72.1 21.3 78.3 27.0 48.1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数据整理编制

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拉动机制分析

(2)东亚各经济体零部件出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

随着中国融入东亚国际分工体系程度的加深,中国日益成为东亚各经济体零部件的重要出口地。图5中显示的是中国在东亚各经济体零部件出口中的占比。可以看到,中国在东亚各经济体零部件出口中的占比增长迅速,中国已经成为区域内最主要的零部件出口目的国。

图5 中国在东亚各经济体零部件出口中的比例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数据整理绘制

东亚各经济体零部件出口对中国依赖程度的增加还表现在中国进口增长对这些经

济体零部件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上。从图6中可以看到,中国进口的增加对东亚各国和地区零部件出口的增长有着很高的贡献率,东亚地区零部件出口增长中有三分之一源于中国零部件进口的增加。因此中国对东亚地区零部件出口的增长起到了很强的拉动作用。

图6中国对东亚各经济体零部件出口增长的贡献率(1995-2006)

数据来源:同图5

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拉动机制分析

(3)东亚各经济体对中国零部件出口结构的变化

表6中显示的是,1995-2006年间,东亚各经济体对中国出口的零部件中各技术类别产品的占比。从表中可以看出,东亚各经济体对中国出口零部件的贸易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趋势与在考察东亚各经济体对中国最终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时观察到的变动趋势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表6 东亚各经济体向中国零部件出口中各技术类别产品的比例(%) 经济体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香港 印尼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泰国 东亚

年份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RB 2.9 2.3 5.2 1.6 2.1 0.9 3.8 1.9 74.3 18.2 44.2 3.1 16.9 0.1 15.3 8.4 6.3 2.4

LT 23.3 12.0 30.7 10.6 3.3 1.9 28.2 16.9 8.4 8.9 9.3 0.7 8.8 0.1 22.8 4.2 24.4 8.9

MT 41.1 43.7 52.8 34.9 43.9 32.7 37.9 38.5 16.5 40.5 23.0 12.5 62.1 4.6 47.1 34.1 42.4 34.1

HT 32.7 41.9 11.3 53.0 50.7 64.5 30.1 42.7 0.8 32.4 23.5 83.7 12.2 95.2 14.8 53.4 26.9 54.6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数据计算得出

(4)东亚各经济体对中国零部件贸易净出口

把中国大陆和香港作为整体,考察由此构成的“大中华区”与东亚其它经济体在零部件贸易中的贸易平衡情况。从图7可知,“大中华区”在东亚地区零部件贸易中净进口国的地位。“四小龙(不含香港)”是中国零部件贸易最主要的逆差来源地,且逆差规模在逐渐增大;其次为日本,日本对“大中华区”的零部件贸易顺差由1995年的188亿美元提高到2006年的360亿美元,约占中国在东亚地区零部件贸易逆差的三分之一;第三,东盟四国和中国之间的零部件贸易差额相对较小,可以说基本保持平衡。

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拉动机制分析

图7 中国&香港与东亚各经济体零部件贸易差额(十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Haltmaier等,“China’s Role as Engine and Conduit of Growth”,

IMF Working Paper, 2007.3.20, p29, Table 4数据整理绘制 注:其中台湾的2005年的数据由2004年数据代替

综上,从贸易总量角度看,零部件贸易在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双边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东亚各经济体通过向中国出口零部件极大促进了各自的出口增长;从贸易结构角度看,东亚各经济体对中国的零部件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中高技术含量零部件已取代低技术含量零部件,成为向中国出口零部件的主导产品;最后,中国在东亚地区的零部件净进口国地位不断强化,零部件贸易逆差规模逐渐扩大。由此表明,中国在东亚地区的贸易和分工结构转换中,已成为东亚地区最大的零部件净进口国和主要的装配加工基地。

2.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导管作用

(1)基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考察

中国在东亚各经济体零部件出口中的比重提升,不仅推动各经济体出口增长,进而还在拉动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采用上文分析最终产品的出口及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衡量方法,考察东亚经济体零部件出口增长对其出口总额及积极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于图8。其中,带阴影的柱形上的数字表示,中国增加零部件进口对东亚各经济体增长的贡献率。从中可以看到,东亚各经济体对中国的零部件出口额增加对各自出口总额增加和经济增长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把东亚作为整体考察,1995-2006年间,中国进口零部件增加对东亚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个百分点。

表7 东亚经济体对中国零部件出口额、出口总额和经济增长(十亿美元,%)

经济体

年份

对中国零部

件出口额

对世界出口总额

GDP

经济增长率(%)

日本 韩国

1995 2006 1995 2006 16.95 71.99 7.29 57.47 442.94 646.73 125.06 325.46 5277.87 4366.46 517.21 888.27

-17.3 71.7

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拉动机制分析

新加坡 香港 印尼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泰国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1995 2006 1.07 10.12 5.22 6.71 0.72 2.56 0.79 17.00 0.06 13.84 0.43 8.64 118.26 271.80 173.87 322.67 45.42 100.80 73.78 160.67 17.45 47.41 56.44 130.58 84.29 132.16 144.23 189.80 223.36 302.74 88.83 148.95 75.53 117.56 168.02 206.34

56.8 31.6 35.5 67.7 55.7 22.8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IMF数据库数据计算得出

图8 东亚各经济体对中国零部件出口对其出口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COMTRADE、IMF数据库数据计算整理绘制

(2)基于垂直专业化程度的考察

中国贸易地位提升以及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快速发展,使东亚地区的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日本为零部件主要供应方,出口到“四小龙”,经后者加工成最终产品再出口到美国的原东亚“三角贸易”模式已经改变。随着日本地区领导能力的下降,其主要零部件供应国地位也有所下降,“四小龙”作为零部件供应国地位增强,以及中国在东亚贸易和分工的地位不断提升,东亚地区已形成以日本和四小龙为零部件供应方,中国作为最主要加工装配基地和“出口平台”向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出口最终产品的新“三角贸易”模式。在新的“三角贸易”模式中,中国通过向美国等区域内、外国家出口最终产品,再将所获经济增长动力通过零部件进口需求传递到出口相关零部件的东亚经济体,从而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导管”机制。

表8中的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所包含的进口零部件的比例以及东亚各经济体在这些进口零部件中所占的份额。从中国对美国出口的VS比例的绝对数值来看,

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拉动机制分析

中国对美国出口中的VS比率不断提高。其中,日本和韩国是中国从东亚地区进口零部件的主要来源国。与日本相比,韩国和东盟国家作为中国进口零部件的来源国地位提升尤为迅速。如果把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看作整体代表东亚地区的话,东亚地区是中国零部件进口的最主要来源地,2003年该比例达到41.3%。换言之,在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作包含的进口零部件中,有将近一半来自东亚地区。

表8中国对美国出口中VS比率变化(1992-2003)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CCER课题组 《垂直专门化、产业内贸易与中美贸易关系》,2005.5

表9显示的是2000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中垂直专业化比率最高的前十个部门。从表中不难发现,垂直专业化程度最高的5个部门中,除了科学研究事业这一服务性部门之外,其余四个都属于电子机械和运输设备制造业(SITC7),按照亚洲国际投入产出表8部门的分类方法,这四个部门都属于第④类产业及重工业部门。如前文所述,第④类产业是东亚各国和地区国民经济的支出产业,该部门产出的增加将使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实

现强劲的增长,与此同时根据Meng等(2006)年的计算结果,美国的需求对东亚各经济体的该部门产出的增加有很强的拉动作用。中国在东亚地区分工格局中所处的地位,意味着中国正在有效的传导着来自美国的对东亚各经济体该部门产品的最终需求,这意味着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中日益扮演着“导管”角色。

表9 中国向美国各部门出口VS比率分解(2000)

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拉动机制分析

资料来源:同表8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贸易融入东亚分工体系程度的加深以及垂直专业化在东亚地区的迅速发展,中国的贸易地区日益提升,东亚传统的“三角贸易”模式正在转变。在新的分工格局和贸易模式下,中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首先,中国在东亚各经济体最终产品出口中的比例不断提高,而且东亚各国和地区对中国最终产品出口的结构日益优化,并越来越集中于对于他们而言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产品,由此来自中国的最终需求正在拉动着东亚各经济体支柱产业和经济的增长,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独立“引擎”的作用持续强化;其次,在东亚各经济体的零部件贸易中,中国的地位同样在提高,表现在中国从各国和地区零部件进口的增加和份额的提高以及结构的优化,中国已经成为东亚地区最主要的加工装配基地,东亚由此形成了以中国为“枢纽”的新“三角贸易”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中国已经形成从亚太地区大量进口零部件,并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出口最终消费品的贸易格局,从而有效的传导了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需求,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导管”逐渐增强。

参考文献

[1] Athukorala Prema-Chandra. Product Fragmentation and Trade Patterns in East Asia [J].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2003(10)

[2] Athukorala Prema-chandra, Nobuaki Yamashita. Production Fragmentation and Trade Integration: East Asia in a Global Context [J] 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6(24)

[3] Bo Meng., Sato H, Jun Nakamura, et al. Inter-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Growth and Integration, by Using 2000 AIO Table [J] .Institute of Developing Economies (IDE): Discussion Paper, 2006 No. 50

[4]Haltmaier J. T., Shaghil Ahmed, Brahima Coulibaly, et al. China’s Role as Engine and Conduit of Growth [J].Global Implications Of China’s Trade, Investment and Growth Conference Research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 2007

[5] Lall S. The technologic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developing country manufactured exports: 1985-98 [J]. 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 Vol. 28, No. 3, 2000

[6] 李晓,丁一兵,秦婷婷.中国在东亚经济中地位的提升:基于贸易动向的考察[J].世界经

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拉动机制分析

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5期

[7] 郑昭阳,周昕.中国在东亚地区贸易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零部件贸易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第8期

2008.5.31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2008年征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og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