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导论

更新时间:2024-03-20 06: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D10机电 赵忭 学号:101503139

ipconfig

1.海洋水常量元素主要有哪些?

海水常量元素亦称“海水大量元素”,即海水的主要成分。海水中含有的80多种元素,除氧和氢外,含量大于1毫克/升的只有12种,即氯、钠、硫、镁、钙、钾、碳、溴、锶、硼、氟和硅。除硅以外(它是生物营养盐,故不列为海水常量元素),其余的11种成分(元素)称为海水的常量元素(主要成分)。这11种元素占海水中总盐分的99.9%。由于这些元素的含量大,也较稳定,又称为保守成分。经过多次对不同海区的水样测定结果表明:不论海水的盐度大小,这些元素的浓度之间的比值几乎是常数,这种关系称为“海水组成的恒定性”,这就是称海水的主要成分为保守元素的根据。海水之所以具有这种特性,主要是海水的成分是在悠久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加上海洋的环流不断将海水进行混合,使其成分比较均匀和稳定,蒸发和降水不能改变各成分间的相对比值;河流的影响也仅仅是局部的。

1.海洋中的营养盐主要有哪些?

海水中一些含量较微的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和硅酸盐。严格地说,海水中许多主要成分和微量金属也是营养成分,但传统上在化学海洋学中只指氮、磷、硅元素的这些盐类为海水营养盐。因为它们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成分,也是海洋初级生产力和食物链的基础。反过来说,营养盐在海水中的含量分布,明显地受海洋生物活动的影响,而且这种分布,通常和海水的盐度关系不大。

2.海洋中的营养盐有哪些主要形式

大洋之中,海水营养盐的含量分布,包括垂直分布和区域分布两方面。在海洋的真光层内,有浮游植物生长和繁殖,它们不断吸收营养盐;另外,它们在代谢过程中的排泄物和生物残骸,经过细菌的分解,又把一些营养盐再生而溶入海水中;那些沉降到真光层之下的尸体和排泄物,在中层或深层水中被分解后再生的营养盐,也可被上升流或对流带回到真光层之中,如此循环不已。总的说来,依营养盐的垂直分布特点,可把大洋水体分成 4层:①表层,营养盐含量低,分布比较均匀;②次层,营养盐含量随深度而迅速增加;③次深层,深 500~1500米,营养盐含量出现最大值;④深层,厚度虽然很大,但是磷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变化很小,硅酸盐含量随深度而略为增加(图1)。就区域分布而言,由于海流的搬运和生物的活动,加上各海域的特点,海水营养盐在不同海域中有不同的分布。例如,在大西洋和太平洋间的深水环流,使营养盐由大西洋深处向太平洋深处富集;南极海域的浮游植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大量消耗营养盐,但因来源充足,海水中仍然有相当丰富的营养盐。近海区由于夏季时浮游植物的繁殖和生长旺盛,使表层水中的营养盐消耗殆尽;冬季浮游植物生长繁殖衰退,而且海水的垂直混合加剧,使沉积于海底的有机物分解而生成的营养盐得以随上升流向表层补充,使表层的营养盐含量增高。

3.海洋污染如何防治

1.采取紧急而切实的行动,对已经受到严重污染的渭河和黄河干流进行水污染综合防治造成渭河和黄河干流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还在走只顾发展,不顾环境,或者是“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这条道路急功近利,破坏性利用资源,污染环境,不仅危害子孙后代,而且已经危害到了当代人类,因此是十分错误的。???? 克服这一危机的根本途径是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体来说,为了救活渭河,保护黄河,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严格控制沿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从末段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第一步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对于新上的开发项目,必须加强对发展规划和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坚决不上资源消耗多、污染排放量大的工业企业项目,并要坚决淘汰已有的污染严重项目,要坚决杜绝东部地区淘汰的污染企业西迁。???? 2.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防止水污染处于中等水平和尚未受到明显污染的地区的水污染态势加重如果从工业化的起步时就开始注意把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西北地区就能健康发展。???? 具体地说,新疆的乌鲁木齐市、甘肃的白银市以及陕西的铜川市等城市和地区,应在对原有污染源尽快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的同时,严格把住新建项目关,做到在还清老账的同时确保不欠新账,使目前大多数属于Ⅵ类水质的河流得到改善。对于人烟稀少、河流水质保持在Ⅱ和Ⅲ类的城市和地区,则应一步到位,跨越传统发展的模式,直接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实现发展经济的目标。???? 3.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争取实现工业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的零增长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零排放工业污染的控制是水污染防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发展中应提出实现废水排放量零增长的要求。国内外的实践包括西北地区一些先进企业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 在黄河流域除了发现有机污染和氨氮外,还发现了有毒、有害的酚、石油及汞等污染物,其中酚的主要排放户是化工行业、造纸行业和冶炼行业,石油类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矿山开采、化工行业和冶炼行业,汞则主要排自冶炼行业和矿山开采。这些行业必须迅速革新工艺,改进管理,彻底消除上述有毒有害物质排放。???? 4.加大城市废水处理力度,提高污水回收利用率,为西北地区开发提供稳定可靠的水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的需要城市废水经过妥善处理后完全可以回收利用于工业、农业、市政等,应该在严重缺水的西北地区加快城市废水处理的速度,使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尽快摆脱污染的局面,尽快提高处理后废水的利用率。???? 城市废水处理厂的建设必须与城市废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同步进行,以免重复东部地区很多城市犯过的错误,即由于管网系统建设的滞后而使废水处理厂的功能得不到发挥。???? 城市废水处理工艺技术的选择十分重要,不应照抄、照搬东部地区甚至国外的所谓先进工艺技术,而应特别注重采用适合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的废水天然净化系统,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例如各种类型的土地处理系统和氧化塘系统。???? 5.加强面源污染控制,规范农药、化肥使用西北地区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9.3%。农牧业带来的污染不容忽视。国家应出台政策规范和限制农牧业农药、化肥的使用种类及使用量,大力扶植生态农业。这不仅关系到西北地区水污染的控制,也关系到西北农产品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

4.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洋的分化?

海洋的面积约3.62亿平方公里,比全球陆地面积(约1.5亿平方公里)的两倍还要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一般来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但也可以找到几个特点: 第一,世界海洋不仅面积广大,而且是相互连通的,各大洋之间都有宽阔的水域或者较狭窄的水道相连,即使是比较封闭的内陆海或陆间海,也都有海峡与其他海或洋相通。世界

上的陆地却都被海洋环抱着,相互之间比较隔离,除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南北美洲大陆之间有狭窄的地峡相连外,其他大陆都是被海洋包围的“岛屿”,只不过人们把小于格陵兰岛的陆地称为岛,而把大于澳大利亚大陆的陆地都称为洲。

第二,海洋和陆地在地球表面分布很不均匀。全球陆地面积的67%集中在北半球,而世界海洋面积的57%集中在南半球。海洋面积在北半球约占海陆总面积的6I%,在南半球约占81%。北纬60°至70°一带陆地占海陆总面积的71%,而南纬56°至65°之间几乎没有陆地,因而有人把北半球称为陆半球,把南半球称为水半球。当然陆半球和水半球还有另外一种划分方法,即以法国维莱纳河口的杜曼岛为中心的半球,包进了欧亚大陆、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称陆半球;以新西兰东南面的安蒂波多岛为中心的半球,海洋面积占海陆总面积的90.5%,称为水半球。

第三,海陆分布存在着不太标准的南北对称现象。从陆地分布来说,欧洲南面有非洲,亚洲南方有大洋洲,北美洲南连南美洲;从海陆分布来看,庞大的欧亚大陆南方有较小的印度洋,庞大的太平洋南侧有较小的大洋洲大陆,北极有北冰洋,南极有南极洲。

5.什么是海洋带?

海洋中含有丰富的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以及海上航运交通皆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世界文明的振兴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自古以来,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就极其投入,随着世界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和陆地资源的日趋匮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日益成为今后世界新的潮流。近些年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开发利用的成就是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海洋的多种资源和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越来越引起人类的关注,实践证明,海洋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领域,海洋对人类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成倍的增长,海洋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正像众多专家预言的一样,未来世纪是人类的海洋世纪。

6.海洋带组成部分是如何界定的?

的沿岸陆地部分,通常称潮上带;②潮间带。介于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③水下岸坡。平均低潮线以下的浅水部分,一般称潮下线。古海岸带则是已脱离波浪活动影响的沿岸陆地部分。此外,海岸带还包括河口和港湾。中国在进行海岸带调查时,规定调查范围为:由海岸线向陆方向延伸10公里左右,向海至水深10~15米等深线处;在河口地区,向陆延伸至潮区界,向海方向延至浑水线或淡水舌。海岸带是临海国家宝贵的国土资源,亦是海洋开发、经济发展的基地,以及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纽带,地位十分重。

7.大陆边缘分为几种类型

大陆边缘是指大陆与大洋盆地的边界地。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以及海沟等海底地貌-构造单元﹐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延伸千余至万余公里﹐宽几十至几百公里。它现代分布于各大洋周围﹐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分布在古大陆与已经消失的古大洋之间的边界地带。大陆边缘可分为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 8.说明各自的构成及主要特点

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体,约占海洋总面积的45%,其周边有的与大陆裾相邻,有的直接与海沟相接。其中主要部分是水深在4000~5000m的开阔水域,成为深海盆地。深海盆地中最平坦的部分成为深海平原,其坡度一般小于1/1000,甚至小于1/10000,是地标最平坦的地区。 大洋盆地并不是真正的“平原”,其内也有凹凸不平。凸起的部分,构成“海底高地”、“海岭”、“海峰”、“海山”及“平顶山”;凹下的洼地即为海盆。

大陆坡介于大陆架 和大洋底之间,大陆架是大陆的一部分,大洋底是真正的海底,因而大陆坡是联系海陆的桥梁,它一头连 接着陆地的边缘,一头连接着海洋。

被动大陆边缘(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又称大西洋型大陆边缘(Atlantic type continental margin)。即通常所说的稳定大陆边缘,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大陆边缘。其地壳是洋壳到陆壳的过渡,大陆和海洋位于同一刚性岩石圈板块内的过渡带。它没有海沟俯冲带,早期裂开阶段位于板块内部,随后被动地随着裂开的板块而移动,故无强烈地震、火山和造山运动;它以生成巨厚的浅海相沉积、岩浆活动微弱和地层基本上未遭变形而与活动大陆边缘形成鲜明对照。被动大陆边缘由宽阔的大陆架、较缓的大陆坡以及缓坦的大陆陆基组成。通常年轻的稳定大陆边缘陆架较窄;发育成熟的稳定大陆边缘具有广阔的陆架区。陆架下界(陆架坡折)的平均深度约130米。陆坡的坡度相对陆架显著增加,世界大陆坡的平均坡度为4°17′,比陆架的坡度大20倍左右。陆坡地形十分崎岖,常被海底峡谷切割。陆基是大陆坡与深海平原之间的过渡区,坡度十分平缓,由巨厚的浊流、等深流和滑塌沉积物组成,可形成许多海底复合扇。是伸展作用体制下大陆岩石圈减薄和大幅度沉陷形成的活动微弱的大陆边缘。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有非洲边缘(北部除外)、澳大利亚西部和印度半岛的南部边缘等。北美东侧的大西洋沿岸是现代正在发育的被动大陆边缘,它开始形成于美洲与非洲分开后的晚三叠世。空间上呈一系列与大陆边缘相平行的长条形盆地,由两部分地层组成:下部地堑型盆地充填了晚三叠世陆相粗碎屑堆积和火山岩,分布于靠内陆一侧;上部为拗陷成因的厚7~12千米、大致呈水平产状的侏罗纪到新近纪的海相沉积。它们形成向海加厚的楔体叠置在下伏厚度减薄的过渡型地壳之上。被动陆缘的生成源于岩石圈拉伸所导致的上地幔物质上涌,减薄了的地壳通过铲状正断作用在地表形成复杂的地堑系;来自上地幔的熔岩沿裂隙上升,铺满新出现的海底,最终建造起正常厚度的大洋壳。破裂不整合标志着陆壳断开的时间。随着洋盆扩大,它外侧的陆壳逐渐远离以中脊为代表的热流中心;它的冷却沉陷造就了其上巨厚的被动陆缘沉积岩系。[ 活动大陆边缘(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又称主动大陆边缘、太平洋型大陆边缘(Pacific type continental margin)。洋陆汇聚、大洋板块向毗邻大陆板块之下俯冲消减形成的强烈活动的大陆边缘。这种大陆边缘有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有安第斯、苏门答腊、亚平宁半岛、前南斯拉夫亚德里亚海岸、克里特岛、爱琴海诸岛等。从洋到陆,活动陆缘包括海沟、弧沟间隙(非火山外弧和弧前盆地)、火山弧和弧后盆地等构造单元。其中海沟是俯冲洋壳开始下插的地方;从它上面刮削下来的深海沉积和洋壳碎片组成混杂堆积,聚集在上盘板块并形成外弧;下插洋壳随着深度增加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并上升到浅部而成为火山弧。如果火山弧是叠加在大陆边缘之上,像南美洲安第斯山的情况,则称为陆缘弧;若位于大洋内,则成为岛弧,如琉球弧、菲律宾弧等。岛弧与陆缘弧的区别在于它与大陆之间还隔着弧后盆地,如日本海、南海等。在地质体中准确识别古俯冲带、混杂体和岩浆弧的展布、配置、时代和演化等,对重建地质时期板块构造格局有重要的意义。

9.滨海沉积环境主要有哪些?

滨海相沉积环境和沉积物十分复杂。当陆源碎屑物较多时,沉积物以砾石、砂等为主,潮上

带主要以泥质沉积物为主,潮间带以泥沙混合沉积物为主;潮下带则以砂质沉积物为主。 滨海区还可以形成碳酸盐岩沉积。

10.大陆架沉积作用的过程有哪些?

分布于大陆架海底的沉积物。水深大致为20~200米。沉积物以陆源碎屑为主。根据粒径大小及级配状况划分为砾石、砂、粉砂、泥或粘土等主要类型。此外尚有因海水化学作用而产生的自生成因的沉积物、生物遗骸与生物无机质沉积物、火山物质等。沉积物的分布受区域性特点与纬度地带的影响。在中纬度海域,以陆源砂、粉砂及泥为主;低纬度海域以钙质生物沉积占优势,尤以珊瑚礁及钙质海藻的堆积较为普遍;高纬度地区以冰川搬运的沉积物为主。在靠近海滩内陆架的狭窄地带内,沉积物粒度自岸向海由粗变细。其它海区沉积物粒度与到海的距离基本无关;在离岸较近的内陆架常以泥质为主;离岸较远的外陆架常分布粗粒的砂质沉积物。通常认为这些是晚更新世冰期海面处于最低时形成的滨海残留沉积物。影响陆架沉积物形成与分布的因素有:水动力条件、物质来源状况、生物作用、化学作用、陆架的轮廓、宽度与海底地形要素及气候影响等。研究陆架沉积物的分布和成因对了解古海岸线、寻找油气富集区及重砂矿(如独居石、钛铁矿、锆石等)具有重要意义。 11.说明现代陆架沉积物主要类型及分布规律

浅海沉积是水深大致为20~200米范围内的海底沉积,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区,也称陆架沉积。浅海沉积物主要来自大陆,但在一些低纬度海区和外陆架,也可见到自生的碳酸盐沉积和生物沉积。浅海指正常浪基面(附近)以下至水深200m的较平坦的广阔浅水海域(陆棚范围),平均坡度一般只有几分,不超过4度。浅海的水动力包括波浪、洋流(离岸流)、潮汐流及密度流(风暴碎屑流)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nx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