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4-06-14 06: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外美史名词解释
1、意大利学院派:
1590年,意大利画家卡拉契兄弟创办了著名的波伦亚学院,旨在传承文艺复兴大师的传统,总结前人经验,培养年轻的美术家,并制定艺术法规,强调绘画标准, 避免样式主义和卡拉瓦乔的影响。由于这种办学原则明显缺乏创新精神,带有折衷主义的特点。故而题材较狭窄,多描绘宗教与神话,在技法上重素描轻色彩。可是对以后的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折衷主义:
这是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的基本特色。主张绘画应有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等。这种企图培养新的艺术人才的办学思路与模式明显是综合了各家之长的折衷主义。
3、卡拉瓦乔主义:
17世纪由于卡拉瓦乔在当时欧洲画坛的巨大影响,吸引了相当多的敬慕者与追随者,他们的作品深受其艺术感染,无论是题材范围、画面明暗对比、人物写实手法等,多倾向于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风格,故被称为卡拉瓦乔主义。
4、意大利地方画派:
17世纪意大利的现实主义画坛除了最具影响的卡拉瓦乔之外,还有颇具实力的有现实主义倾向的地方画派和画家:如热那亚画派(代表人物是斯特劳斯)、曼图亚画派(以多菲奇为代表)、那不勒斯画派(萨·洛撒为代表),另外还有威尼斯画派、佛罗伦萨画派和罗马画派等。
5、巴洛克艺术:
17世纪流行的艺术风格之一。这种风格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罗马,曾弥漫于欧洲的天主教国家。“巴洛克”这个派生词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指不圆的珠子;一说来自意大利语,有任意奇特、怪诞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这个带有贬意的称呼是18世纪的古典主义理论家对这种艺术倾向的蔑视。
6、荷兰小画派:
17世纪的荷兰除了哈尔斯与伦勃朗这样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以外,还涌现了一批出色的画家。他们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画幅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装饰居室;第二是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代表画家有:格拉尔德. 特鲍赫、皮特. 德. 霍赫、和加布里尔. 梅蒂绥等。
7、团体肖像画:
17世纪的荷兰美术除了单幅肖像画外还盛行团体肖像(群像)画,订件者往往要求画家对每个人都给以平等的表现机会,这就会使画家不能安排中心人物和一定的情节来统一画面与构图。但是,天才的肖像画家哈尔斯却突破了传统的呆板、平整的布局,尽量将人物安排的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极其热烈的气氛。代表作品如《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等。 8、西班牙“黄金时代”:
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美术人才辈出并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1560-1700)。他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三个条件:一是西班牙文学的有力影响(文学家塞万提斯和戏剧家维加);二是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三是意大利卡拉瓦乔艺术的影响。这个时期西班牙绘画的艺术特点是反映生活、表现时代和民族精神。代表画家有里韦拉、苏巴兰和委拉斯贵支。
9、“波德格涅斯”:
17世纪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城流行的一种画风(即西班牙的卡拉瓦乔主义)。波德格涅斯这一名词含有小酒店和小饭馆之意,由于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们瞧不起描绘下层人民生活的风俗画,于是以嘲弄的口吻把这类作品通称为“波德格涅斯”的绘画。委拉斯贵支就曾受到过这种画风的影响。作品有《卖水的人》、《早餐》、《音乐师》等。
10、罗可可:
18世纪上半叶,法国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样式。那种对岩洞、贝壳、钟乳石的模仿手法,被称为罗可可风格。它从巴洛克艺术的背景中演变出来,同时又反对巴洛克的豪华壮观,既繁华纤秀、浮华做作、矫揉妩媚,又愉悦亲切、轻快优雅,可
以说是巴洛克风格的弱化。它开始出现在巴黎的贵族宫廷,迎合了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代表性画家有华多、布歇、弗拉戈纳等。
11、埃连拉风格:
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建筑、雕塑的埃连拉风格即埃斯柯里拉修道院的风格,因为他的建筑师是埃连拉,故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种风格强调无装饰,所以也叫无花纹风格。
12、许立格风格: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中叶西班牙的世俗建筑大都是许立格式的(建筑物和祭坛雕刻的装饰都很丰富)。这种风格即西班牙的巴洛克风格。也是由建筑家的名字所命名的。
13、板石风格:
17世纪下半叶西班牙的建筑都在追求巴洛克风格时,惟独加利西亚流行一种比较简洁、明快的板石风格。这种风格虽也受巴洛克的影响,但是装饰性并不强。
名词解释: 1.现实主义:
19世纪中叶,在法国诞生的一种新的艺术流派,即新现实主义。艺术家主张只应该画自身感觉能及的东西,寻求画面的真实以及绘画材料本身的真实。一方面反对在官方沙龙中提倡的平滑画法。另一方面怀疑浪漫主义艺术提倡的主观想象力。代表画家有库尔贝。
2.浪漫主义:
19世纪在法国掀起的新的文艺思潮。在题材上,艺术家倾向于中世纪或具有异国情调的东方题材;在造型方式和使用颜色的技法上使用了源自鲁本斯、洛可可的具有起伏感的表面和不对称程式。画面通常充满了巴洛克的色彩和自由的笔触,通过对剧烈运动感和强烈情感的强调来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代表画家有德拉克罗瓦。
3.新古典主义: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法国艺术也发生了变化。艺术家通过理性和道德感,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代表高尚美德的形象复原并改造,由此追求崇高的道德目标,否定洛可可的轻浮和巴洛克的狂暴。新古典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是高尚的情操和线条的处理,反映了18世纪末启蒙运动的理想已经达到最高境界。代表人物有大卫、安格尔。
4.《自由引导人民》:
浪漫主义代表画家德拉克罗瓦的作品。在画面中充分体现了画家的想象力和概括能力。画面绘制了自由女神出现在街垒上,率领起义者冲锋陷阵。画面上充满了强烈的色彩和笔触通过五、六个人物却表现出千军万马的效果。
5.《大宫女》:
新古典主义代表画家安格尔的作品。安格尔在其作品中追求理想美,在现实的人体的基础上进行了夸张变形。拉长了人体比例,身体的曲线流动,不强调任何的笔触,十分典雅精美。
6.巴比松画派:
法国的浪漫风景画派。受17世纪荷兰风景画影响,强调统一的色彩,以空间气氛效果来表达朦胧景象,对大自然作浪漫主义解释。代表画家卢梭、柯罗。
7.印象派:
19世界在法国兴起的一个艺术流派。主张按艺术家的观察准确的描绘对自然界的观感。主张户外写生,表现自然界微妙的色彩变化。受现代科技的影响,注重载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代表画家有莫奈、德加。
8.《拾穗者》:
巴比松画派艺术家米勒的作品。画面采用横构图,在四分之三的地平线上,如同纪念碑似的三个拾麦穗的农妇出现在旷野之上。艺术家没有进行任何的美化,传达出一种质朴的平凡。
9.《马赛曲》
19世纪法国雕塑家吕德为巴黎凯旋门所做的巨型浮雕,表现志愿军出发的场面。雕塑采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手法。
10.《巴尔扎克纪念碑》:
雕塑家罗丹的代表作。作品用了印象主义的雕塑手法,来表现作家的天赋的本性,选择了作家在灵感的召唤下,夜间披衣起床的情景。人物全身都裹在宽大的睡袍中,以此强调毛发凌乱的头颅。
11.新印象派:
19-20世纪,继印象派之后一个新的流派和思潮。这一流派试图用光学的实验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近代光学证明一切物像的色彩是分割的色彩,必须把不同的、纯色彩的点、块不经调和地并列在一起。新印象主义根据色彩分割原理作画,故又叫“分割主义”。具体敷色用点彩的方法,又叫“点彩派”。在追求绘画中光和色的表现,新印象主义有进了一步。代表画家有修拉。
12.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用来泛指印象主义之后在观念和实践上与印象主义相左的艺术潮流。“后印象主义”画家曾经受印象主义画风的影响,但又不满足于印象主义的法则,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讨艺术的本质。代表画家有凡·高、塞尚、雷东、劳特累克等人。
13.《奥尔兰的葬礼》:
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的代表作品。在这幅画中艺术家强调颜料本身的质感,并以此来模普通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东西,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们的心理。
14.野兽派:
20世纪兴起的艺术流派。受印象主义影响,主张使用强烈鲜明的色彩,强调色彩的表现力。把颜色和颜色的描绘功能分开,使色彩抽象化,以建立一种抽象的色块形状和线条结构。其代表人物有马蒂斯。
15.立体主义:
产生于20世纪的艺术流派。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在画面上轮廓、块面堆积。否定从一个固定的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让多视角观察、理解的形诸画面,表现了一种时间的持续性。代表画家有毕加索。
名词解释:
1. 野兽主义
1905年产生于法国的美术流派。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以亨利.马蒂斯为首的一群青年美术家的作品参展,其狂放随意、无拘无束的形式为保守者们所震惊,评论家路易.沃塞尔在这些粗野的作品中发现一件具有佛罗伦萨风格的小雕像,称其是“野兽群中的多纳太罗”,遂有“野兽”之绰号。
作为一种绘画潮流,野兽主义追随凡高、高更等人所开创的艺术道路,竭力反对传统的模仿自然的写实主义,突出强调主观感受,注重采用变形、大色块和粗拙的线条相结合的夸张表现手法,追求平面化的装饰趣味,力图创造一种“单纯、宁静、均衡、和谐”的美学境界。主要代表人物有马蒂斯、德安、杜菲、弗拉芒克、卡莫昂等。野兽主义没有任何宣言和纲领,也没有发展出信念一致的理论,到1908年,松散的关系开始瓦解,野兽主义被立体主义所代替。但在西方20世纪早期的美术运动中却占有重要地位,是对西方传统艺术的观念和法则的重大叛逆,并为后来许多勇于探索的现代主义美术家打开一个突破口,因此被称为20世纪首次艺术革命。
2.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名称的出现存在着一种偶然性。1908年,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评论家路易.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立体主义的主将是毕加索和布拉克。
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 (1910),被认为是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参加立体主义社团活动的还有洛朗森﹑阿波利奈尔﹑萨尔蒙﹑雷纳尔﹑格里斯﹑莱热等。立体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共经历了三个时期:1907—1909年的塞尚时期,即在几何形中寻找物体的结构美;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即在破碎的结构中,依然保留光线的光感和某种空间感。1912年到1914年的“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即不再从解剖、分析对象入手,而是利用多种不同素材的组合,去创造一个新的母题,并且采用实物拼贴的手法使艺术接近生活平凡的真实。
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立体主义画家并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只是每个人按着自己的思想去探索。立体主义存在的时间也不长,大约从1907年到1914年。立体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给现代工艺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注重形式美的实用艺术领域以不小的推动作用。
3. 未来主义
这是一个广泛的文艺运动,参加这个运动的有文学家、戏剧家、美术家、建筑家等。意大利诗人、作家兼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宣告未来主义诞生。宣言一方面讴歌现代工业文明、科学技术使传统的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完全改变 ,“宏伟的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美——速度的美”,因而主张未来的文艺应当反映现代机器文明、速度、力量和竞争;另一方面诅咒一切旧的传统文化,扫荡从古罗马以来的一切文化遗产,主张摧毁一切博物馆、图书馆和学院,反对一切模仿的形式,反抗和谐与高雅的趣味,否定艺术批评的作用。这一宣言引起了国际性的冲击,未来主义接着发表了一系列的宣言。
未来主义理论反映了一群意大利年轻的美术家要求创新的强烈愿望。他们对意大利文艺19世纪以来停滞不前的落后状态不满,希望本民族的文艺崛起。他们的主张也确实有受到工业和科技革命鼓舞的一面。此外,未来主义是在意大利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出现的,在反映意大利民族自我觉醒和自我奋起情绪的同时,又反映了这个民族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历史转折时期的彷徨、不稳定、虚无和偏激的弱点。
未来主义从其发端日起,便受到了立体主义的影响。未来主义的艺术家们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运动的感觉。他们还采用新印象主义的点彩手法。他们热衷于用线和色彩描绘一系列重叠的形和连续的层次交错与组合,
并且用一系列的波浪线和直线表现光与声音,表现在迅疾的运动中的物象。
未来主义的代表画家有巴拉和波丘尼。巴拉的《栓着皮带奔跑的狗》和波丘尼的《城市的崛起》是未来主义的代表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未来主义运动便趋向消沉。到1918年,这个流派实际上也结束了。
4. 桥社
德国表现主义的美术社团。1905年成立于德累斯顿。桥社一词的含义是联结一切革命的和活跃的成分,通向未来。主要成员有基希纳﹑黑克尔﹑布莱尔﹑施密特-鲁特卢夫、诺尔德﹑米勒﹑佩希施泰因。1906年发表宣言,号召“所有的青年团结起来,共同向顽固的旧势力争取活动和生存的自由”。
桥社主张创作者与欣赏者处于平等的地位,试图建立一个把生活和创作融合在一起的组织。画家互相作模特儿。他们到工人区体验工人们纯朴的感情,以表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鄙视和反抗,表示与传统文明决裂。宣扬艺术不祗是具有自身的独立价值,而且还有为了人生需要﹑满足生存需要的目的。不少画家画风景和裸体,表现人和自然的原始性,歌颂性解放,反抗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观。在形式上求平面感和装饰性,注意线的表现力。
桥社的艺术家们有共同的美学追求和大致相近的风格。一般说来,喜欢采用激昂﹑狂放的语言。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基希纳善于直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敏锐感受,黑克尔的风格抒情,施密特-鲁特卢夫的构图大胆有力,米勒的色调柔和细致,有梦幻感和音乐的特质。桥社作为一个社团之所以不能持久存在下去,因为他们的纲领虽有革命的愿望,但含有小资产阶级空想和脱离实际的特点,所以一旦愿望不能付诸实践,乃产生退缩和颓唐的情绪。此外,在立体派﹑未来派等新思潮前面,桥社成员意见不一,必然会分道扬镳。
桥社的活动对德国表现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 青骑士社
德国表现主义美术社团。1911年成立于慕尼黑。青骑士一词,出自康定斯基在1903年创作的一幅画的标题,也是取自康定斯基与马尔克组织编写的出版物的名称。他们于1911年12月~1912年1月在慕尼黑的坦豪塞画廊举办首次画展,选取青骑士为标记,1912年以后所出版的年鉴也以此为名。该社团成员围绕对画面形式的共同关注,在创作中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康定斯基是以形态的组合和色彩的变化来创造画面的空间;马尔克通过动物的形式以寻求自身和他在画中所表现的周围世界之间的内在和谐;克利则运用线条表现幻觉和幻境。1912年3月,第二次青骑士展览会在慕尼黑戈尔茨画廊举行。1914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青骑士活动停止。1924年,由康定斯基、亚夫伦斯基、费宁格尔和克利组织青色 4人社,对战前发展起来的观念继续进行探索。青骑士社对德国乃至欧洲的现代绘画起了推动作用。
6. 达达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在瑞士苏黎士的文艺流派,其影响波及欧洲及美国。瑞士是当时战争的中立国家,一群交战的青年因躲避战乱而云集苏黎世从事艺术活动,借以发泄和抚慰紧张不安的心灵。倡导者是法国诗人特里斯唐·查拉。他们在法德词典偶然翻到Dada一词,遂用它命名。Dada本来是初学说话的幼儿语言,意为马,作为文艺运动的旗号,并无任何意义。
达达主义的宗旨在于反对一切有意义的事物,反对一切传统,反对一切常规,反对权威,否定艺术,否定理性和传统文明,提倡无目的的、无理想的生活和文艺。达达主义艺术家们有着强烈的反战情绪,他们看到人类文明惨遭践踏,深感前途渺茫,于是在他们中间滋长了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他们要组织一个国际性的文艺团体,创造出符合他们新的思想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皮卡比亚和杜尚。杜尚最典型的达达主义作品是大玻璃画《新娘也被光棍们剥光了衣裳》、《泉》、《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尽管达达式的精神状态在当时西方青年中非常普遍,达达主义也确实一度引起人们注意,但它最终如昙花一现。1921年巴黎大学生抬着象征达达的纸人,把它扔进了塞纳河。达达主义也为超现实主义所取代。
7.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致力于探索人类的先验层面,试图突破符合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向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情境,这种不受理性和道德观念束缚的美学观念,促使艺术家们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原始的冲动,促使自由意象的释放。
超现实主义运动波及各个文艺领域。运动的中心在巴黎。文学上强调自动性书写;美术上则强调偶然因素的结合、无意识的发现、梦境的真实再现。在手法上自由地使用写实、象征和抽象。
第一个《超现实主义者》宣言发表于1924年,由医生兼作家布雷东起草。第一届超现实主义美展于1925年在巴黎举行。30年代以后,超现实主义逐渐沉寂。代表人物有恩斯特、米罗、达利、马格利特等。代表作有米罗的《倒立的人》《女人头像》,达利的《记忆的永恒》,马格利特的《侵犯》等。
8. 巴黎画派
指20世纪初在巴黎活动的未参加现代主义流派的艺术家。他们并未结成社团,风格也不相同。如果说他们之间还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只限于如下几方面:
第一,他们与20世纪先锋运动的各种流派相比较,较多地保持着与传统绘画的联系,往往是以基于写实的变形夸张为主,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
第二,由于没有团体的力量,他们往往性格孤癖、活动力弱,生活比较清苦,因而不少人对现实抱悲观消极的态度,从而使作品蒙上神秘或忧伤的色彩;
第三,他们来自不同的国籍,客居巴黎,卖画度日,大多过着穷愁潦倒的生活,染上了颓废和没落情绪,甚至孤愤而死。代表画家有:卢梭、莫迪利阿尼、于特里约、夏加尔、苏丁纳、布朗库西等。
9. 荷兰风格派
1917年在荷兰出现的几何抽象主义画派,以《风格》杂志为中心,因此得名。创始人为杜斯伯格和蒙德里安。风格派拒绝使用任何的具象元素,主张用纯粹几何形的抽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在抽象化与单纯化的口号下,风格派提倡数学精神。从后印象主义经过立体主义走向抽象创造的蒙德里安最初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间安排原色红、黄、蓝(间有灰色)。之后的作品中的线条和四方形的数目逐渐减少,灰色被排除画面,原色也减到一至二种,所占面积也比以前小。他在1925年创造的《红与黑》具有代表性,这种风格一直持续到晚年。
蒙氏1940年迁居到纽约,受美国生活的影响,他的几何抽象画表现出爵士音乐的节奏,线条由纯黑的直线变成色彩的断续线,反映出繁闹都市中安宁和平静的情绪,代表作为《百老汇爵士乐》。风格派和蒙德里安的独特创造对西方现代抽象艺术和建筑设计艺术均有很大影响。
10.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期的欧洲并特别活跃于德国,其影响主要波及北欧地区。1 905年,表现主义团体几乎同时出现在德国和法国。这就是法国的野兽派和德国的桥社。这两个流派的出现,标志着表现主义进入正式发起的阶段。
1911年,威廉·沃林格尔在德国先锋派杂志《狂飚》的8月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首次使用了表现主义一词。1912年在狂飚美术馆举行的“青骑士”画展又被冠以这个名称。表现主义的成员包括不同政治倾向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都市文明不满,对机械文明压制人性和个性反感。对工人阶级表示同情,对保守的传统艺术表示反抗,要求艺术革新。他们从原始的农业社会、东方文明寻求精神安慰,并从东方和非洲艺术中吸取营养。
表现主义的美术家们强调艺术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主张不机械模仿客观现实,面应该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其中有些人在社会的不平等和人类的灾难面前有一种强烈的改变现实的紧迫感,用画笔刻画社会生活的阴暗面,描绘弱小的、在生命线上挣扎的人,而也有人故意回避生活的矛盾,在艺术中寻求宁静和仁慈。不少表现主义艺术家在激烈和残酷的社会对抗面前,表现出悲观和动摇,在作品中流露出悲哀和伤感的情调。表现主义从1 9世纪末的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艺术中发展而来,因而表现主义的重要先驱大部分都是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代表艺术家,凡高的艺术给了表现主义画家很多的启示,在同时代,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艺术又直接影响了表现主义艺术的发展。表现主义代表画家有康定斯基、马尔克、克利姆特等。
11. 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
1907年毕加索创作的这件《亚威农的少女们》通常被视为是立体主义的开端。为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家所进行的“形式革命”提供了重要的观念上的启示和持续不断的动力,这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在塞尚的艺术观念以及黑人雕塑的造型手法的启发下创造出来的,但是毕加索在其中进行了更为大胆的尝试。他将空间和形体加以扭曲——画面中没有远近透视的空间感,形体是由一些明显的几何形构成的,他将塞尚所说的“将自然概括成圆球体,圆柱体”的认识方法直接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亚威农是巴塞罗那一条妓女街的名称,这幅画就是他根据那一段生活的积累酝酿而作成的。所以有人说,巴塞罗那的妓院是毕加索学美术的第一个课堂。画中呈现五个少女,或坐或站,搔着弄姿,前面小方凳上有一掬葡萄水果。人物扭曲变形到几乎难以辨认,完全没有所谓体积和质感的表现,只有被粗硬的直线和微曲的弧线和色面切割成的画面,人们只能从中依稀认出五个女体的存在。促成这一转变的是他接受了非洲原始木雕的影响。
毕加索所追求的是在画中建立了一种新的空间与形体的逻辑关系。通过对形体的分解与重构消解了古典主义的形体观,画面上的人物形象完全背离了古典主义的美学观,他们与学院派画家笔下的唯美化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特别是画面右方的两个形象是受到了非洲面具的启发而创作出来的,看起来显得“野蛮”而扭曲。毕加索是以亚威农的少女一画完全颠覆了过去具象写实的传统手法,成为立体主义的先声的。
12.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1937年4月26日下午4点,德国纳粹空军为试验其炸弹的威力,出动了43架轰炸机,在毕加索的家乡,西班牙只有7000人口的小镇格尔尼卡进行了连续3小时的轰炸,格尔尼卡几乎被夷为平地。强烈的愤怒使毕加索难以控制,在他的画家情人朵拉.玛尔的协助下,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
一头公牛漠然的站在右边;它的脚下是两名妇女,一名已经死去,另一名对着残暴的天空发出歇斯底里的喊叫;中央是一匹倒在地上的马,已被炸开了肚子,拼命嘶叫;一轮被屈辱了的太阳中间装了一盏电灯,变形为眼睛的形状,悬在空中,像一只夜之眼;一名格尔尼卡的卫士手握断剑,倒在马的右边;一个从着了火的房子里往下跳的女人,向外伸长了执灯的手臂和脖子;下面的女人半裸着身体,惊惶失措的从房子里跑出来;右边是一个仰面朝天的婴儿,对着天空发出惊恐的哭叫。 毕加索以不幸的女人、孩子、伤马、阵亡战士??描绘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也描绘了对胜利的期盼。在绘画的进展中,画家对这两方面同样重视。为传达一件事情的中心情绪,他塑造了永恒、超越的形象。黑、白、灰是这幅画仅有的三种颜色,整幅画以立体主义手法、新古典时期的纯正线条、不受拘束的形变描绘了强烈的痛苦、恐惧、悲哀、挣扎和绝望。这幅画在
创作过程中经历了多次修改,许多艺术家和作家都曾试图解释其中的象征意义。但无论怎样解释,《格尔尼卡》以它单纯、朴素和震撼人心的感染力成为“表达幻灭、失望、破坏的不朽之作”。 1937年下半年,《格尔尼卡》首次在巴黎展出,引起巨大轰动。后来在挪威、英国、美国等国家展出,同样达到了所有新闻和言论无法达到的震撼效果。
13. 蒙克的《呐喊》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 (1863—1944),二十世纪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蒙克1893年所作的油画《呐喊》,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上,蒙克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幅画上,蒙克所用的色彩与自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关联。虽然蓝色的水、棕色的地、绿色的树以及红色的天,都被夸张得富于表现性,但并没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实性。全画的色彩是郁闷的:浓重的血红色悬浮在地平线上方,给人以不祥的预感。它与海面阴暗处的紫色相冲突;这一紫色因伸向远处而愈益显得阴沉。同样的紫色,重复出现在孤独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头部,则留在了苍白、惨淡的棕灰色中。
画中没有一处不充满动荡感。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式鲜明对比。整个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犷、强烈的节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传达着那一声刺耳尖叫的声音。画家在这里可以说是以视觉的符号来传达听觉的感受,把凄惨的尖叫变成了可见的振动。蒙克在这里,将那由尖叫所产生的极度的内在焦虑,转化为一种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如此,他将其画面上的情感表现几乎推向了极致。
14. 马蒂斯
20世纪初野兽主义代表画家,他的艺术风格的突出特点是:强调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摈弃传统色彩的光影和明暗,用单纯的色彩构成平面而和谐的画面。他认为绘画就是应该通过色彩来表现艺术家的感情,于是他排除传统艺术的模仿再现,强调色彩的表现性,他要表现的并非是内心的冲突和骚动,而是心灵的宁静和和谐。马蒂斯曾受到后印象派和日本版画的影响,他的绘画大致有两类不同的风格,一种如“戴帽子的妇人”,笔触明显,用色自由大胆,以主观抽象的色块、形状及自由的线条来构成夸张的形象,而并不顾及自然对象。另一类画如“舞蹈”,完全追求色彩的单纯化、平面装饰趣味和线条的节奏感。
马蒂斯的主要作品有壁画“舞蹈”、油画“红色的和谐”、“马蒂斯夫人像”、“蓝衣妇女”等等。
15. 蒙克
爱德华·蒙克(1863--1944)是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者,挪威著名艺术家.蒙克的艺术带有强烈的悲剧性,他刻意表现死亡,忧郁和孤独.表现现代人在充满痛苦的世界中,其敏感的心灵所产生的全部怀疑和焦虑.他的绘画用笔简练,色彩和线条十分富于表现性,以大色块构成画面.蒙克的这种悲剧性艺术对德国艺术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德国表现派的青年艺术家也趋于表现那种极度痛苦的思想,对未来的疑虑和紧张不安的心情.
蒙克出生于挪威的一个医生家庭,少年时代母亲和姐姐相继死于肺病.他自己也染上了多种病症,死亡和痛苦伴随着他成长,造成了他忧郁和孤独压抑的性格,也在他大半生的创作中得到反映,成年后,蒙克对女性既迷恋和渴望,又带有一种不安和恐惧。这些困惑着他的性和死亡之类的问题常常成为他创作的主题.1908年他终因痛苦和压抑患精神病住进了医院.病愈后他隐居在奥斯陆家里深居简出.闭门作画,这时期他的作品摆脱了早期那种狂放痛苦和强烈的色调,出现轻快明亮的色彩。1911年为奥斯陆大学创作的壁画“太阳”,展示了他宁静的心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蒙克的主要作品有“呐喊”、“青春期”、“太阳”、“死神和少女”、“女人的三个阶段”等等.
16. 蒙德里安
风格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荷兰画家,起初从事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的风景画创作。1911年到巴黎,开始受到立体派、野兽派等各种现代流派的影响。经过多种风格的尝试和探索,最后发展为纯粹的抽象艺术.他开始将自然对象简化为一些类似几何形状的形,其中仍有一些半抽象的形象和曲线,最后他完全抛弃了曲线和具象的形体。以垂直线和水平线的各种组合、最简洁单纯的平面色彩为主要元素进行创作,用这些来表现抽象的旋律和普遍的美,来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即把变化无穷的自然按一定的数学关系来构成。
在蒙德里安看来,描绘现实对象会引起感情。感情则会使真实变得模糊不清。只有抽象艺术才是通向真知的步骤,只有抽象的形才是最完美的东西。30年代,蒙德里安的声誉不断上升,他创造的抽象艺术在建筑和纯设计领域中有广泛的影响。40年代他前往美国,对战后美国的抽象艺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蒙德里安的主要作品有“红树”、“红黄蓝构成”,“百者汇爵士乐”等。
17. 康定斯基
是“青骑士”艺术团体的发起者,以后成为抽象艺术的代表。康定斯基生于莫斯科,康定斯基倡导即兴作画,以表现艺术家的需要,他认为精神因素是艺术中最重要的东西,艺术不是对自然的模仿或精心的制作,而是内心的需要。他特别强调绘画同音乐的结合。音乐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是最抽象的,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一书中详尽论述了音乐与绘画之间存在着的深刻联系。在康定斯基看来,绘画必须从模仿客观世界中解脱出来,画家应当用绘画自身的形式语言(包括色彩、线条、块面等),创造出一个与自然对象相和谐的新的现实。绘画中的色彩犹如音乐里的音符,它本身就能够打动观众。画家以这种抽象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观众中唤起音乐所产生的那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艺术情感。
康定斯基追求绘画的音乐感,最后发展出情绪性的抽象绘画.康定斯基的抽象作品带有很强的个人情感,因此有人称他的艺术为“热抽象”艺术.他的抽象作品大都完全脱离了客观对象,为避免标题给观众引导性的联想,他常常像音乐作品的标题那样给自己的画取上“即兴”、“作品XX号”等名称。康定斯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现代抽象艺术的先驱,他还是一位能系统地表述艺术观念的理论家。1910年他出版了关于抽象绘画的理论著作《沦艺术的精神》,1926年他又在包豪斯出版了论著《点、线、面》.
康定斯基的主要作品有“青骑士”、“构成第2号”,“最初的抽象水彩”、“即兴36号\、“圆形323号”等等。
18. 米罗
霍安·米罗(1893--1983)是一位蜚声世界画坛的现代画家和雕塑家,西班牙人,主要在法国从事艺术创作,他一生始终同自己的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经常往返于巴黎和故乡之间,可以说他的艺术植根于本民族的传统之中。米罗是加泰隆人,他那天真无邪的艺术也有中世纪质朴的加泰隆艺术的影响。米罗希望深入神秘的未知领域,探索新的形象世界,他有意识地打乱知觉的正常秩序,对心理的深层领域进行体验,在直觉的引导下,使用近似于抽象的语言,表现心灵的即兴感应.他在创作中保持着精神的自由,带着新的眼光,像儿童观看新世界那样体验生活,洞悉现实,运用象征的符号和简化的形象进行创作,使他的作品既简略抽象,又带有一种天真的气息.米罗的艺术是一种心理自动主义的表现,一切都似乎从他心灵深处自然地流露于笔端,而不受太多理性的支配。他的艺术在这一派里别具一格。米罗的主要绘画作品有“倒立的人”、“向鸟投石子的人”“向恋人们报告未知世界的美丽的鸟”等等。
19. 达利
西班牙人,超现实主义著名画家,被称为20世纪的怪才。他早年受到立体派、未来派、等各种现代流派的影响和启发,1930年正式参加超现实主义运动。
达利认为艺术家的任务就是将潜意识的形象精确地记录下来,赋予那些荒诞离奇、不可思议的潜意识中的形象以色彩和线条的形式外衣。他企图把狂躁的、歇斯底里的、违反正常思维逻辑产生的幻觉形象加以复制,并称自己的这套方法为:“偏执狂的批评活动”,这实际上是以精神分析为前提推演出的一个抛弃逻辑和意识的理论,它远远超出了对梦的研究。他总是采用具象的手法,精确复制非正常逻辑思维产生的幻想,将毫不相干的事物荒诞地组合在一起,使他的每一幅绘画都像一幅惊心动魄的戏剧,人物与动物,现实与幻觉,历史与未来,有限空间与无限时间奇妙地结合,给人的视觉和心灵以巨大的震撼.
达利著名的作品有“永恒的记忆”、“内战的预感”、“哥伦布之梦”。
20. 毕加索
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他是立体派的开拓者和代表者,除在绘画领域中进行探索外。毕加索在陶瓷、雕塑等领域也有相当的成就和建树。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第一时期是:\蓝色时期\;第二时期是:\玫瑰红时期\;第三时期是:\黑人时期\;第四时期是:\立体主义时期\,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第五时期是:\古典主义时期\;第六时期是:\超现实主义时期\最后是\抽象主义时期; 毕加索一生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造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绘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二战以来,毕加索通过他的艺术表现了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对和平的热望,对法西斯罪行的强烈谴责。他不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艺术家,而是反法西斯战线中的一员。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在维护人类正义与进步方面,毕加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毕加索的主要作品有“亚威农少女”、“镜前的少女”、“三个音乐家”、“舞蹈者”、“格尔尼卡”等等。
21. 达利的《永恒的记忆》
是西班牙20世纪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作品。达利总是在看似真实的空间中,给人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奇。这幅袖珍画中,画家用极真实的手法描绘着海岸、山峦、树枝、桌子,可是画中的钟表却软绵绵地从树上、桌上搭拉下来,树从桌面长出来.最古怪的还是地上的那个形象。它似乎是一个人头.有闭着的一只眼睛,伸出的舌头和鼻子,上面放着一只面团样柔软的钟表.真实空间中悖于常理的形象与组合,同样给人荒诞离奇的感受.大概这就是艺术家梦境和潜意识里的景象。
22. 亨利·摩尔
亨利·摩尔(Henry Moore 1898--1986)是英国著名的现代雕塑家,在国际上享有广泛的声誉,他也是一位少有的多产艺术家,作品遍及世界各地。他对雕塑创作所下的五条定义是:一,对材料的真诚;二,空间的三维的充分实现;三,对自然物象的观察力;四,想像与表达;五,生命力与表现力。亨利·摩尔从传统雕塑和自然形象中吸取营养.以表现人和生命为主要目标,创造出一种古朴、简洁而宁静的雕塑浯言。他的雕塑寓无限的内在生命力于静态的形体中,既有传统雕塑的典雅和谐.又有现代雕塑的抽象和想象空间。摩尔也研究自然,但并不复制自然。他放弃了传统的再现自然的美,而用象征的手法表现自然对象内在的生命力。摩尔赋予雕塑以一种非凡的精神力量,一种超自然的生命力。他的雕塑是一些有空洞的半抽象的形体,结实而沉静.寓动于静,虚实相生.在实体中挖出空洞.把空洞视为实体的延伸,制造出负空间,让人从新的空间角度去发现和认识形体内在的生命力。他的雕塑反映了人类对宇宙自然的观照.对生命奥秘的探究,它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自然.也大大拓展了我们的想象空间和思维能力.他的雕塑更适合安放在室外大自然中,以白云、远山、草地为陪衬.更能显出其作品的气魄和永恒的生命力。摩尔还十分重视对材料质地的研究.根据自己对材料的不同感受进行创作。亨利·摩尔的主要作品有石雕“斜卧像”,安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台阶上.“三立像”、“国王与王后”、“家庭”。
23. 布朗库西的《空间中的鸟》
布朗库西是罗马尼亚雕塑家,受未来主义、立体主义和非洲雕刻的影响。他相信传统的手工艺,以纯手工制作所有作品。布朗库西的大多数作品都有不同版本,因为他会在原作基础上不停推敲琢磨并修改。自1923年以来,他共制作了15件不同版本的《空间中的鸟》,作品虽然不像在飞的鸟,也没有任何鸟在飞的暗示,但有一种强而有力、持续上升的气势和飞动的诗意。
24. 贾克梅蒂
瑞士雕刻家、也是画家的贾克梅蒂(A1berto Giacormetti1901—1966) 曾经受弗洛伊德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也对萨特的存在主义感兴趣。他的雕塑表现人的孤独无援和“空无”的忧伤,反映出经过残酷的二战之后人们心灵所遭受到的创伤以及他们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萨特说贾克梅蒂的作品包含了两个基本要素:绝对的自由与存在的恐惧。相当有独创性的贾克梅蒂,并未舍弃传统的精神,更未脱离社会现实,而是在领悟传统和研究现实的基础上将雕像的量、块观念加以舍弃,把线作为人体的基本组成因素,刻画出瘦长、憔悴、像幽灵似的人体,给人在视觉和心理上造成强烈的刺激和深刻的印象,以图唤起人们对人的生存的关注,并由此扩大了雕塑表现和审美的领域。
25. 抽象表现主义
又称“行动绘画”或“纽约画派”,是集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成的流派,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思潮。这种思潮适应了二战后美国人的心理状态和审美要求,强调艺术家行动的自由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其代表人物有:托比、克兰、马瑟韦尔、波洛克、德库宁、斯蒂尔、纽曼等。
26. 波普艺术
最早出现在五十年代的英国,后来广泛运用的在美国的艺术中,被用来称谓一种大众流行的艺术现象。波普艺术是以波普文化为基础的艺术,60年代末成为世界上最普及和最重要的现代艺术流派。“波普”(pop)一词含有通俗、大众、流行的意思,因此波普艺术是以全面反映大众文化的各个领域为特点的。波普艺术家们利用他们在生活环境中所接触的材料和媒介来制造大众所能理解的形象,以使艺术和工业机械文明相结合,并利用大众传媒(电视、报纸、印刷品)加以普及。其代表人物有:汉密尔顿、安迪·沃霍尔、奥登伯格、利希滕斯坦等。
27. 极少主义艺术
战后最具有美国自觉的艺术形式,目标在于完全的洁净和整齐,将艺术简化到该媒体本身最固有的、最本质的元素,而除去其它非本质的部分。将艺术手法减到最少限度,使希望某种单一的活动会产生,同时给观众一种单一的经验。代表画家有:希法兰克·斯泰拉、卡尔·安德烈和罗伯特·莫里斯。
28. 观念艺术
强调任的观念和作品的意义在创作时的重要性,观念艺术家认为:传统艺术作品很难将艺术家的观念表达透彻,只有创作过程和记录这一过程的方法手段才能胜任表达观念的职能。他们往往把创作过程用文字、摄影、草图、速写、标题、录像、身体、表演等手段加以记录,并将这些实录同作品一起展出,或将这些过程代替最后完成的艺术品,以期观众在自己的大脑中能跟随记录参与创作,体会艺术家的思想、观念。
29. 欧普艺术
又称“光效应艺术”或“视幻艺术”,60年代出现在欧洲及美国,是同波普艺术一同发展起来的。它植根抽象艺术,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加强绘画效果的艺术,多以静态的、抽象的几何图案及其明暗、色彩渐变的不同组合造成观众视觉上的错觉或幻觉效果,其形式包括平面绘画和立体作品。它排斥一切自然的再现形象,也不表达任何情感和思想,仅探讨纯粹色彩和图形的视觉效果,使20世纪工业技术文明的产物。代表人物有布里奇·莱莉、瓦萨莱利、阿纳斯基维兹等。
30. 大地艺术
又称“地景艺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大地艺术的艺术家主张以大自然作为材料,在自然环境中从事创作,让大多数人能够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在游戏和幻想中得到一种未知的新体验。其代表作品有罗伯特·史密斯在犹他州的大盐湖以泥浆和岩石围绕成的《螺旋状防波堤》以及克里斯托的《山谷大幕》、《包裹海岸》等。
31. 超级写实主义
又称“照相写实主义”,发源于美国,60年代后在西方流行,其艺术主张是酷似和逼真。这个流派的艺术家反对抽象艺术的潜意识情感和在造型上不表现具体物象的作法,他们认为应该排除画家的主观意识,做到纯客观的、真实的,甚至像摄影那样的再现物象。其作品常予人以严峻和冷漠感,多少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远、淡漠和无人情味。代表人物有:查克·克洛斯等。
32. 后现代主义
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后现代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其它部门。其含义并无明确的界定。它决不是一个具体的艺术流派,而是一种广泛的文化倾向,表现在内容上以多元文化中的观念为主导,形式上以多元的方式为基础。后现代艺术家采用广泛的媒介,包括素描、雕塑、表演艺术、静物摄影、混合材料、装置艺术等。其特点可概括为:
一,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
二,对主流美术思潮的质疑和对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美术的关注,主张多元和承认多中心; 三,从传统艺术、现代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 四,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和敌视; 五,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
六,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而打破艺术与生活界限,使艺术“生活化”和片面强调观念的作用,也给艺术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33. 新现实主义
又称新达达主义,是60年代在法国和美国兴起的一个纯现代主义画派,与传统现实主义毫无共同之处。创始人是法国评论家雷斯塔尼和画家克莱因。1960年他们发表《新现实主义宣言》,强调无个性的把主题表现出来。新达达主义如达达主义一样,要冲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但又不过分的寻求挑战性和破坏性,保留了达达主义的刺激性,并正面歌颂这种惊异感和刺激性。与达达主义以怀疑和破坏为着眼点不同,新现实主义更关心实验和创造。
34. 新表现主义
进入80年代美国兴起的美术思潮,与欧洲(特别是德国)这一思潮又紧密的联系。新表现主义的崛起,说明纯客观的、与现代机械文明相结合的、试图打破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现象,在人民大众和文化界中受到了批评和质疑,艺术出现了回归传统(包括古典传统和现代传统)的趋势。
杰克逊·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1912——1956)出生于美国,他是纽约行动画派的领导人和抽象派的代表画家。他作画是知觉与偶然因素起了很大作用,形成了一种不受理性思维控制的直觉行动,这就是所谓的“行动绘画”。他的“行动绘画”彻底打破了传统架上绘画的观念,不用笔而采用其他任何工具,画面没有传统绘画的布局和构成,颜料布满了整个画面,给观众造成视觉的冲击力,开创了一种新的视觉语言。其次他选用了新的材料,用油漆、沙子或去他任何材料来进行创作,其作品的表面出现新的肌理,产生了独特效果。画架、画框、画笔、油画颜料等传统工具材料均被他放弃,艺术创作
名词解释 1.拿撒勒派:
1810年成立于罗马的德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团体,是在普鲁士被拿破仑消灭后产生的。在拿破仑统治下,拿撒勒派画家产生了逃避现实的思想,沉浸在深化和传说的冥想中。代表人物有奥维尔贝克和柯尔内列乌斯。画风以素描取胜 ,色彩仅起次要作用。
2. 桥社:
桥社成立于1905年,它的创始人是凯尔希纳、黑克尔,尔后参加的有诺尔德、佩希斯泰因等。凯尔希纳在一份宣言中声称:“每一个人,每一个属于我们的人,直接地、毫不虚伪地表现出驱使他们进行创作的东西。”他们赞赏凡·高和高更的作品,对蒙克持肯定态度,而且对原始艺术怀有虔诚态度。不过他们每个人都从不同角度吸收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他们描绘自然和城市中变化多端的世态万相,总带有一股愁闷的、空虚的、木偶般的神态。桥社在风格上的探索,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形式上起先多采用流畅、松弛、自由、柔和的线条,尔后就逐渐倾向于紧张、曲折、斜向,最后又变得短促、坚硬,这只是总的画风。
3.青骑士社:
在南德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活跃着另外一个表现主义集团,取名“青骑士”,成员有马尔凯、克利等。法国的德劳内在立体主义基础上的松散的几何形结构,大胆吸收色彩光学原理而创造的色彩技法,都给“青骑士”成员很大的启发,他
们视他为“现代美术”的缔造者。
青骑士集团的宗旨与桥社一致,但表现语言多采用抒情的抽象语言。他们对不可见的内在精神比对任何可见的外部世界更感兴趣,希望给这种内在精神以一种可见的形和色,从而把艺术和深刻的精神内容融为一体。主要表现在康定斯基的艺术中。
4.德国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在第一次大战前夕首先产生于德国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运动,延续到战后,波及整个欧洲。表现主义在文学、戏剧、绘画方面都有所反映。它最初是以反抗资本主义制度的面貌出现的,表现了对丑恶社会现象的不满。他们宣扬感觉的重要性 ,否认理性,把直觉看作是认识实际的唯一方法,把作者主观的内在的感觉和情绪作为创作的主要因素。
因此,他们的作品多表达 一些片段的主观感受、幻想和激情。主要代表有“桥社”和“青骑士派”。表现主义描写人,描写人的感情,题材大多是孤独的人生,隐藏在内心的悲愤、难以忍受的痛苦等等,画中人物没有没有前途、出路,感情颓唐。在艺术表现上,追求变形和夸张、变形。
名词解释: 1、 那尔迈王石板
为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的作品,石板正反两面都有浮雕,记述统一埃及的第一个法老那尔迈王的战功。正面分为三个层次,最上层有两个人面牛首像,中间是最主要部分,描绘了那尔迈王举起权杖惩罚战败者的情景,最下层是落荒而逃的敌人。背面分四层, 记述法老战胜后的情景。在画面上,法老的身躯比其他人要大得多,这是为了强调他与众不同的神圣地位。
2、 方尖碑
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的作品,碑高20米,是为祭祀太阳神而建造的,表面光滑,上面刻有象形文字,顶端镀有金属。
3、 《奈费尔提蒂王后头像》
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雕塑作品。奈费尔提蒂是法老的妻子,名字的意思为“绝代佳人”,雕像完美地刻画出了美女的容貌。雕像面部清秀而端庄,表情恬静温顺,颈部刻画生动,富有弹性,表现出古埃及高超的雕刻水平。
4、 伊什塔尔宫殿门
是两河流域新巴比伦王国美术的杰出代表。它建于公元前570年。城门有两重,高达12米,由四个望楼联结而成。建筑物的墙上装饰有五百多个黄、白两色的动物浮雕,在青蓝色的琉璃砖的映衬下,一组组相互对称的浮雕既典雅又美观。不仅色彩悦目,并且有图案化的特点。
5、 《负伤的牡狮》
是两河流域亚述美术中的传世名作。作于公元前7世纪中叶。最大的特点是情态生动,有悲剧的色彩。艺术家十分逼真地表现了一个受伤的牡狮濒于死亡的情景, 它虽然身中数箭,但仍在垂死挣扎,狮首高扬,似乎在发出最后的咆哮。
6、 犍陀罗艺术
在印度北部古代犍陀罗地区形成的含有希腊风格的佛教艺术。主要表现在雕塑和建筑上,佛像自犍陀罗艺术起正式登上了佛教艺术的殿堂,并出现了各种名称和各种式样的佛陀像。早期犍陀罗的佛像都带有欧洲的形象特征,后逐渐变成了东方印度人的脸型。犍陀罗的雕刻比印度内地的佛像运用了更多的西方写实性技法,使佛像动态自然、表情丰富、形象逼真,形体比列与真人十分接近,如看真人一般,这在印度内地的其它佛像,乃至东方各国的艺术中都是没有的。
7、 泰姬·马哈尔陵
是古印度莫卧儿王朝的第五代王为妻子泰姬·马哈尔修建的陵墓,陵墓建在大理石的正方形台面上,每面有波斯式半拱形大门殿,建筑物的正上方为大圆拱顶四周有小拱顶。整个陵墓于稳定之中含有韵律。造型完美、工艺精美,陵墓内部地面与墙面用各种彩色硬质石料镶嵌成抽象几何花纹图案。外观用洁白的大理石装束,高雅婉约。
8、 婆罗浮屠
公元8世纪下半叶,建于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塔。大塔共分10层,层层缩减成尖形,整体气势雄浑。遍布塔身的精美雕刻最具历史考证和审美价值。浮雕内容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佛本生故事,另一部分表现的是印尼人当时的现实生活的各种画面。婆罗浮屠有着统一的艺术构思、严格的建筑布局、合理的形迹安排,浮雕和建筑完美结合,用宏大的气势给佛教徒以宗教道德规范,是佛教艺术辉煌发展的结果。
9、 蒲甘壁画
是缅甸蒲甘王朝时期寺庙中所绘的壁画,早期的造型有浓厚的印度风,后被缅甸民族形象取代。壁画都是佛教题材,首先是各式生动姿态的佛像,其次是各种情节的佛经故事。在宗教画面中充满了人间的鸟语花香,可以了解缅甸古代风情,具有历史考证价值。
10.麦加大清真寺
麦加大清真寺又称“麦加禁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各国穆斯林朝拜的中心,坐落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麦加大清真寺占地16万平方米,共有七个宣礼塔和七道大门,门上以金银宝石镶嵌成华美图案,庭院中央有一座“天房”,穆斯林的朝拜活动,都必须面向麦加、面向麦加大清真寺中的“天房”。
10、 浮世绘
从字义而言,是瞬息即逝的现世绘画,表现普通民众的生活及瞬息的欢乐,作者均为市民画家和民间艺人,题材突破佛教的限制而空前广泛。浮世绘分为肉笔绘和水印木版画两种,自17世纪初期发生至19世纪中期完结。
名词解释及答案:
1、塔杰·萨拉霍夫:
① 20世纪60年代;②前苏联;③杰出画家;④作品《作曲家肖斯塔堆维奇》;⑤典型的“严峻风格”的代表作。
2、约干松:
①20世纪30年代;②前苏联;③革命历史画家;④代表作品《共产党员受审》;。 3、《祖国——母亲在召唤》:
①20世纪40年代;②前苏联;③反法西斯卫国战争年代发挥积极的战斗作用;④作者多以则;⑤宣传画。
4、《前线来信》:
①20世纪50年代;②前苏联;③风俗画;④拉克基昂诺夫作;⑤战后年代生活体裁的挖掘。
5、科林:
①20世纪后半叶;②前苏联;③战后肖像体裁代表画家;④作品《萨里扬》等;⑤曾获列宁奖金。
6、雅布隆斯卡娅:
①20世纪中叶;②前苏联;③代表作《粮食》;④战后风俗画;⑤表现人民生活的情景。 7、伏切基契:
①20世纪中后期;②前苏联;③代表作纪念碑主像《祖国——母亲》;④领导完成大型纪念碑群体;⑤纪念碑雕刻代表雕塑家。
8、“英雄现实主义”:
①20世纪20年代;②前苏联;③新的历史条件;④代表画家有:布洛茨基、格拉西莫夫、约干松等;⑤新型的现实主义风格。
9、穆希娜:
①20世纪中叶;②前苏联;③代表作《尤素波夫上校》;④风格崇高、丰富;⑤优秀女雕塑家。 10、“无对象主义者”:
①20世纪初;②俄罗斯;③代表人物康定斯基和马列维奇;④产生于大革命前夕;⑤抽象主义的前导。
11、伏卢贝尔: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俄罗斯;③独特绘画手法;④架上绘画代表作《天鹅公主》、《天魔》;⑤厌世派;⑥复杂的艺术现象。
12、《叶尔玛洛娃像》:
①20纪世初;②谢洛夫作;③俄国;④肖像杰作;⑤俄造型艺术现实主义学派对杰出代表。 13、《少女与桃》:
①19世纪末;②谢洛夫作;③俄国;④肖像杰作;⑤俄造型艺术现实主义学派最杰出代表。
14、卡萨特金:
①20世纪初;②俄国;③代表作《矿工》;④注重政治性因素;⑤《艺术世界》成员;⑥体现了有纪念意义的革命岁月。 15、《艺术世纪》创作联盟:
①19世纪末;②俄国;③思考风格、突出美;④成员有别怒阿、萨莫夫等;⑤摆脱“功利主义”。
16、阿尔希波夫: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俄国;③承巡回画派传统、绘画技法新探求;④代表作《洗衣妇》。 17、《洗衣妇》: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俄国;③承巡回画派传统、绘画技法新探求;④阿尔波希夫作。
18、列维坦:
①19世纪;②俄国;③确立“情绪风景”;④代表作《伏拉基米尔道路》;⑤使大自然人格化;⑥巡回画派画家。 19、“情绪风景”:
①19世纪;②俄罗斯;③风景体裁发展;④通过自然状态表达人类的感情世界,使大自然人格化;⑤代表画家列维坦及作品《伏拉基米尔道路》;
20、《伏拉基米尔道路》:
①19世纪;②俄国;③列维坦作;④属“情绪风景”;⑤历史有力见证。
21、苏里科夫: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俄国③作品体现巡回画派的最高原则④代表作《迈卫军临刑前的早晨》、《女贵族莫洛佐娃》;⑤
作品善于提示重大历史事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⑥俄罗斯民族绘画巨匠。
22、《近卫军临刑前的早晨》: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俄国;③作品体现巡回画派的最高原则;④苏里科夫作⑤作品善于提示重大历史事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⑥俄罗斯民族绘画巨匠。
23、《缅希哥夫在别留佐夫村》: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俄国;③作品体现巡回画派的最高原则;④苏里科夫作;⑤作品善于提示重大历史事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⑥俄罗斯民族绘画巨匠。
24、《伏尔加纤夫》:
①19世纪末;②俄国;③列宾作;④巡回画派;⑤现实主义艺术最高成就;⑥纪念碑绘画。 25、《伊凡一雷帝杀子》:
①19世纪末;②俄国;③列宾作;④巡回画派;⑤现实主义艺术最高成就;⑥纪念碑绘画。 26、《扎波罗什人给士尔奇苏丹写信》:
①19世纪末;②俄国;③列宾作;④巡回画派;⑤现实主义艺术最高成就;⑥纪念碑绘画。
27、谢洛夫:
①20纪世初;②谢洛夫作;③俄国;④肖像杰作;⑤俄造型艺术现实主义学派对杰出代表。
28、施什金:
①19世纪;②俄国;③风景题材;④代表作《松林之晨》;⑤巡回画派风景代表。
29、克拉姆斯柯依:
①19世纪;②俄国;③代表作《荒野中的基督》;④巡回画派组只者和思想领导;⑤表达启蒙主义思想。 30、“莫斯科的教皇”:
①19世纪;②俄国;③绘画、雕刻、建筑学校领导者;④别洛夫;⑤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先锋。
31、别洛夫:
①19世纪;②俄国;③绘画、雕刻、建筑学校领导者;④莫斯科的教皇”;⑤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先锋。 32、《送葬》:
①19世纪;②俄国;③绘画、雕刻、建筑学校领导者;④别洛夫;⑤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先锋。
33、巡回展览画派:
①19世纪;②俄国;③进步艺术团体;④遵循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主张;⑤现实主义画风民主主义立场;⑥代表人物:列宾、苏里哥夫等;⑦代表作品《伏尔加纤夫》、《迈卫军临刑前的早晨》等。
34、费多托夫:
①19世纪初;②俄国;③作品《少校求婚》等;④揭露时弊;⑤批判现实主义萌芽。 35、《少校求婚》:
①19世纪初;②俄国;③作品《少校求婚》等;④揭露时弊;⑤批判现实主义萌芽。
36、批判现实主义美术:
①19世纪40年代;②俄国;③弃宗教、贬时弊;④代表画家费学托夫;⑤代表作《少校求婚》;⑥写实方式。
37、伊凡洛夫:
①19世纪初;②俄国;③把宗教、神话题材通过现实生活理念表达;④代表作《基督出现在人民面前》;⑤历史画向现实主义迈进阶段。
38、《基督出现在人民面前》:
①19世纪初;②俄国;③把宗教、神话题材通过现实生活理念表达;④代表作《基督出现在人民面前》;⑤历史画向现
实主义迈进阶段。
39、布留洛夫:
①19世纪;②俄国;③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④代表作《庞培末日》。 40、《庞培末日》:
①19世纪40年代;②俄国;③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④作者布留洛夫。
41、法尔孔内:
①18世纪;②法国到俄国;③作品“彼得大帝纪念碑”;④受古典主义影响;⑤创造英雄纪念碑的形象。
42、罗先柯:
①18世纪;②俄国;③代表作《吉克特尔与安得罗马哈告别》;④素描、构图、理论得以巩固发展;⑤古典主义第一代表。
43、马特义科:
①19世纪;②波兰;③古典主义历史画;④代表作《斯坦契克》、《雷坦》等;⑤表达爱国主义精神。
44、蒙卡契:
①19世纪;②匈牙利;③肖像、风俗画家;④代表作《死牢》、《卷绷带的妇女们》;⑤现实主义道路;⑥匈民族骄傲。
45、格里高列斯库:
①19世纪;②罗马尼亚;③受巴比松画派影响;④代表作《穆斯切尔的农妇》、《斯美尔塘的冲锋》;⑤罗马尼亚民族画派的主要代表。
46、梅尔克维契卡:
①19世纪;②保加利亚;③代表派:《鲁切尼察舞》;④爱国主义题材风俗画;⑤保民族画派的代表画家。
47、维申:
①19世纪;②保加利亚;③代表作《巴尔干英雄史诗》、《赶集归来》;④风俗画和军事画家;⑤保民族画派的代表画家。
·文艺复兴 名词解释: Ⅰ级
1.佛罗伦萨画派
“佛罗伦萨画派”是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15世纪)佛罗伦萨美术家和美术风格的总称。该画派继承了乔托的传统,将人文主义精神与艺术相结合,并率先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发展了透视学、解剖学、构图法则、明暗造型法等,把现实主义美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盛期的到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重要代表有画家马萨乔、波提切利,雕塑家多纳太罗,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等。它是15世纪意大利绘画、雕刻艺术的中心,它的发展决定了这个时期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主流,同时也影响了同期的其他画派。
2.威尼斯画派
“威尼斯画派”是对15-16世纪威尼斯美术家和美术风格的总称。它是集中体现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高度成就的画派之一。该派更多地摆脱了封建的、宗教的束缚。着重表现欢乐的现世风情,赞美世俗生活,讴歌人体美,描绘自然风光,具有明显的世俗享乐特点。同时该派在发展色彩表现力和油画技巧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著名的代表画家是提香、丁托列托等。
3.乔托
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先驱者,生活于13世纪末14世纪初,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多为壁画,描绘圣经题材,但以人文主义精神来理解并做现实化的描绘。他探索写实的绘画技巧,如人物动态的自然、形体的立体感和重量感、画面的空间透视问题等,这些都为文艺复兴美术开辟了探索方向,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观。著名代表作有《逃往埃及》、《犹大之吻》等。他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水岭,同时莫定了文艺复兴美的现实主义基础,因此被誉为“近代绘画之父”。
4.波提切利
波提切利是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佛罗伦萨画派是15世纪意大利绘画、雕刻艺术的中心,它率先将人文主义精神与艺术相结合,并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发展了透视学、解剖学、构图法则等,把现实主义美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盛期的到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波提切利的作品以神话和文学作品为主要题材,注意用线造型,强调优美典雅的节奏和富丽鲜艳的色彩,代表作是《维娜斯的诞生》和《春》。
5.提香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家的杰出代表,16世纪可与意大利“三杰”比肩的绘画大师。他的作品以前期诗意的牧歌情调和中后期的世俗享乐情调成为威尼斯画派的突出代表,同时,他的作品色彩强烈、用笔奔放,热情并富于想象,亦体现了该画派的特色,他在油画的笔法运用和色彩表现方面的探索,使他被誉为“近代油画技法之父”。代表作有《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乌尔宾诺的维纳斯》、《丹娜伊》等。
Ⅱ级
1.尼德兰画派
尼德兰画派通常指15~16世纪中期、欧洲西北部(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地区的文艺复兴美术。这一时期的尼德兰美术不仅具有文艺复兴美术的一般特点,还具有自己的特点,一般都风格沉静肃穆、严谨写实,注重细节的刻划,并注重画面的叙事性和寓喻性,虽多表现宗教题材,但明显地流露着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至16世纪初,风景画和风俗画已发展为独立的绘画体裁。尼德兰还发明了油画材料和技术,到15世纪时已较完善,有“欧洲油画故乡”之称。著名代表是扬·凡·埃克和老勃鲁盖尔。
2.《摩西像》
《摩西像》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代表作之一。米开朗基罗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大师,彻底摆脱了哥特式美术的消极影响,把科学写实的技巧发展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创造了文艺复兴美术的典范之作。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强劲雄浑,祟高而又富于激情。《摩西像》表现手握“十诫”的摩西义愤填膺、正欲站起发怒的瞬间,具有饱满的力量感和内在的精神震撼力,是米开朗基罗式的崇高感的代表作。
3.枫丹白露画派
该画派是16世纪在意大利样式主义美术影响下形成的法国画派,因意法两国美术家共同装饰枫丹白露王宫而得以形成,故名枫丹白露画派。该派画派将北派的流畅线条与南派的明暗造型相结合,并吸收意大利绘画透视和构图的长处,创造了法国样式主义的面貌。同时,他们热衷于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段创作寓意画,代表画家有古赞父子等。
4.样式主义(风格主义、矫饰主义)
是16世纪中后期兴起于意大利的美术倾向。16世纪前半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达到了繁盛,“三杰”的成就成为一个高峰。新一代的美术家们在创作时热衷于模仿大师们的绘画样式,或在绘画样式方面进一步推进,有过分追求人物动作激烈、人物神态优雅、群体构图复杂、画面拥塞无景深之特点,亦被称为“矫饰主义”。它是后世巴洛克艺术的前导,代表人物有罗索等。 5.《维纳斯的诞生》
波提切利是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他的作品以神话和文学作品为主要题材,注意用线造型,强调优美典雅的节奏和富丽鲜艳的色彩。代表作《维娜斯的诞生》描绘希腊神话故事。维纳斯从海中诞生出来,表情略带忧郁,酮体优美脱俗,具有新兴的人文主义情致。波提切利将人文主义精神与艺术相结合,注重优美的抒情感,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盛期的到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6.《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之一。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和超越时代的。他的艺术富有哲理和科学精神,画风深沉精到,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取材圣经故事,抓取戏剧性的情节瞬间,将人物分组组合,巧妙地构成了既有主次又有呼应的稳定构图,并借用透视、光影等技法手段,使该壁画与环境巧妙结合为一个整体。达·芬奇的艺术是西方古典艺术传统中最珍贵的遗产和典范。
7.《大卫像》
《大卫像》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代表作之一。米开朗基罗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大师,彻底摆脱了哥特式美术的消极影响,把科学写实的技巧发展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创造了文艺复兴美术的典范之作。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强劲雄浑,祟高而又富于激情。《大卫像》表现手握投石器的大卫怒视前方、准备迎敌投入战斗的形象。作品具有完美健壮的人体形象、饱满的力量感和内在的精神震撼力,是米开朗基罗式的崇高感的代表作。
9.《西斯廷的圣母》
《西斯廷的圣母》是拉斐尔的绘画代表作之一。拉斐尔把科学写实的技巧发展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创造了文艺复兴美术的典范之作。代表作《西斯廷的圣母》描绘画报圣婴的圣母走下云端、走向人间的形象,画面构图稳定而又富有戏剧性,色彩和谐而又明亮。堪称他圣母子像的代表佳作。他的艺术优雅和谐,理想化而又富于现实感,把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推上了历史高峰,成为西方古典艺术传统中最珍贵的遗产和典范。 Ⅲ级
1.锡耶纳画派
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锡耶纳地方的美术流派,对文艺复兴美术的形成有一定贡献。该画派成功地将拜占庭艺术的庄严感于锡耶纳画派的神秘性相杂糅、把现实的因素与通话时的虚构相结合,同时掺入了抒情性因素,还重视色彩、线条和空间感等语言的表现力。杜乔是锡耶纳画派创始人和重要代表。
2.翁布里亚画派
翁布里亚画派是佛罗伦萨南部的地方画派,虽有佛罗伦萨画派的影响,又有自己的特点。该派作品以柔和平静著称,善于运用明快的色彩来处理空间关系,明确有力的轮廓又使作品具有装饰意味。弗兰切斯卡是该派的代表画家。弗兰切斯卡的作品人物造型结实,比例严谨,色彩明朗,体积感和空间感清晰。
3.帕图亚画派
帕图亚是15世纪意大利北部人文主义的策源地和文化中心,帕图亚画派学习佛罗伦萨又表现出自己的特点。该派的绘画透视感、形体感强烈,素描扎实、轮廓鲜明,色彩和谐。曼坦尼亚是该派的典型代表,作品画风严谨,人物形象具有雕塑感和强烈的悲剧感,作品构图奇特。
4.米兰画派
15世纪末,佛罗伦萨画派的达·芬奇移居米兰,为米兰大公服务,围绕它形成了米兰画派。一般特点是画风细腻,将逼真写实与艺术加工相结合。
5.罗马画派
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教皇为了恢复宗教信仰、吸引信徒,大量聘请艺术家到罗马工作,住从事建筑、雕塑、绘画等创作,如达·芬奇、米朗开朗基、拉斐尔等,由此形成罗马画派
6.《意大利艺苑名人传》
7.多瑙河画派
16世纪的德国画派,对德国风景画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多瑙河画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实际上是风景画一种风格。他们的绘画以风景为主,人物仅作为点睛,风景画场景开阔,甚至出现了的独立的风景画。代表人物时是阿·阿尔特多菲尔。
8.波伦亚学院
诞生于1582年,是意大利最早的美术学院之一。创办人是卡拉契兄弟(也称卡拉契学派),因创办于波伦亚而得名。该学院以培养继承意大利艺术传统的后继者为己任,力图为艺术学习制定一些法则和榜样,并建立了学院式的教学体系。该学院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有影响的美术学院,为欧洲古典主义美术和学院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9.“坦皮哀多” 10.《根特祭坛画》
11.博斯
12.格列科
名词解释
1、哈德逊河画派:
十九世纪,哈德逊河平原是欧洲移民最早最多,文化相对发达地区,故希望建立本民族艺术。一批艺术家开始到各地作画,后来聚集于此。大概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形成一个没有统一组织形式的画派,被评论家惠特里奇定名为“哈德逊河画派”。此派画家反对“理想化”“浪漫化”风格,以画笔描绘所生活地区的风景,表达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代表画家为科尔与英尼斯。
2、拉斐尔前派:
十九世纪中期,一群改革英国绘画的青年,对英国绘画中片面重视肖像和风景画的情况不满,亦不满作品中单纯追求华丽、缺乏想像和理想的市侩趣味。1848年由罗塞蒂、亨特、米莱斯发起成立。之所以称为“拉斐尔前派”,是因为他们认为文艺复兴全盛时期以前的诗歌和艺术是尽善尽美的典型,而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则包含过多的肉欲,不利于社会的道德教育。因此,他们以但丁和乔托为偶像,作为创作的表率。
3、惠斯勒:
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印象派画家。早期从事肖像画创作,以后更多的是风景画的创作。其风景画以大胆的构图表达自然界光和空间的复杂变化。画作注重探索整体的“调子”,常用“交响曲”“和谐”等音乐术语命题。如《灰色与金色的和谐》、《蓝色与银色的夜》等。虽出生于美国,但定居英国,给英国画风带来很大影响。其代表作还有《白衣少女》、《母亲的肖像》等。
4、康斯太勃:
英国十九世纪著名风景画家。主张直接向自然学习,人的精神应与自然保持一致。抛弃传统油画的棕褐色调子,发展了油画技法,让自然与草木恢复本来色彩。其作品真实、纯朴、充满生气。代表作有《干草车》《麦田》《奔马》等。 5、透纳:
英国十九世纪著名风景画家。改变了传统绘画的叙事性,画面抒情奔放,充满主义激情。对阳光、大气、细雨、云雾有
较强兴趣。作品采用大胆独特的构图和缤纷的色彩,造成如梦如幻的景仰。表现大自然的无比崇高与壮美。对以后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有《无畏号战舰的沉没》、《战舰归来》、《海浪》等。
6、荷麦:
十九世纪美国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作品有美国民族风格,画风细致自然,色彩明快,感情丰富,充满诗意和抒情意味。代表作品有《新泽西州的长堤》、《前线的俘虏》、《生命线》等。
7、埃金斯:
十九世纪美国现实主义画家。创口多美国当代生活,一生致力于风俗画创作,也画了不少肖像画。把艺术与科学结合,注重造型与解剖结构的结合,坚持写生真人,反对过多摹写无生命的石膏像。对20世纪美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有《格罗斯博士的临床教学》。
8、罗塞蒂:
十九世纪英国“拉斐尔前派”的中心人物。1848年组成“拉斐尔前派”,要到文艺复兴盛期以前的乔托和但丁中去寻找艺术灵感。其是诗人,亦是画家。画作带有中古情调,题材多取自圣母生平、但丁的《神曲》和古希望神话。画面表现激奋和神秘性。其代表作有《白日梦》、《受胎告之》、《牧场聚会》。
9、莫里斯:
英国十九世纪诗人、艺术家。英国工业艺术的积极提倡者和实践者。主张复兴英国的手工劳动,在其倡议下开办了工业艺术作坊。他在作坊中设计壁纸、织物和家俱。其活动促使工业艺术和印刷技术的提高。
10、托马斯.科尔:
十九世纪美国“哈德逊河画派”代表画家。致力于美国民族风格的风景画创作。作品综合了浪漫主久与自然主义的情调,受到风景画大师透纳影响。其画作以自然为蓝本,打破了一贯把风景作为人物背景的格局,把自然作为主题来描绘。强调风景画家应该揭示自然的精神含义。其代表作有《吉尼斯风景》、《生命之旅》等。
名词解释:
1、拉斯科洞窟:
(答案要点):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的奥亚尔河畔的山丘上,1940年被当地的几个少年偶然发现。该洞窟里有用赤、黑、褐、黄等色彩绘制的壁画,至今还保护的非常完好。洞窟分有主洞、内洞、边洞以及联系三洞的通道。其中,被描绘的最多的动物是马,其次还有20头牛,鹿、猛犸、猫、犀牛、山羊等共100只以上。它们分别被绘制在洞窟的岩壁和天井上,其完善的写实手法和气势宏大的场面,令人感叹万分,被誉为原始时代的“西斯庭的礼拜堂”。
2、阿尔塔米拉洞窟:
(答案要点):发现于19世纪下半期(1879年),年代稍晚于拉斯科洞窟。它包括主洞、侧洞,绘画大多分布在侧洞,即有名的“公牛大厅”。侧洞长18米、宽9米,顶部布满各种动物画,最突出的是各种姿势的野牛,用红黑褐画出,生动而精确。其中《受伤的野牛》刻画了野牛在受伤后的蜷缩、挣扎,表现出动物强有力的动态。
3、浅浮雕:
(答案要点):是雕塑的一种,区别于深浮雕(或称高浮雕),形象仅略微凸起,没有那一部分与背景分离,主要依靠光
与影产生的效果来表现物象;如古罗马的银器和钱币上常常运用浅浮雕做装饰。
4、拉文特岩画:
(答案要点):是欧洲古代岩画的重要代表,位于西班牙的拉文特地区,因此而得名。该地区的岩画多为表现早期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作为特点,把运动中的物象表现成剪影式的图象,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表现动势,不足是缺少细节刻画。构图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5、维冷道夫的维纳斯:
(答案要点):是欧洲奥瑞那文化初期的一件石灰石圆雕作品,高不过11.5厘米,由于在奥地利的维冷道夫附近发现,故名。该女裸像体态丰腴,特别肥大的乳房下垂着,骨盘和阴部过分夸张,显得十分发达;与此相反的微微前伸的头部,完全未加雕饰。从那微呈弯曲的膝盖上,可以看出当时的雕刻家已经对人体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表现能力。后世一般认为,整个作品的造型、夸张手法,与当时人们祈愿人类的繁衍有一定关系。
6、环形巨石群“斯通亨治”:
(答案要点):是新石器美术中的一种巨石建筑。位于英格兰南部索尔兹伯里一片平坦的土地上,整体由19块巨大的石板构成一个环形栅栏状的墙垣。其典型的结构是在两块石头之上,再横架一块扁石,形成一个门形的建筑物。这样的建筑用途不详,但从其复杂的而神秘的空间结构安排来看,好象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建筑物。
7、菲迪亚斯:
(答案要点):是古典盛期最伟大的雕刻家,他设计了雅典卫城建筑,创作了卫城内大量雕刻和装饰浮雕。他的作品创造了典雅静穆的形象,是古典雕刻理想美的典范。他为巴特农神庙创作的雅典娜女神像高达12米,用木胎包以黄金和象牙刻成,表现了女神一手托小胜利女神,一手执盾牌的姿态,受到同时代及后代的崇拜。此外,他为巴特农神庙的东西三角楣所创作的高浮雕被当作古典雕刻最完美的范本,其中《命运三女神》姿态优美,衣纹生动,既衬托出女神丰腴的体形,又具有流动柔美的运动感。菲迪亚斯以其天才的构思和完美的手段,使整个巴特农神庙的装饰雕刻达到了希腊古典艺术的高峰。
8、雅典卫城:
(答案要点):是希腊古典时期最具代表的建筑,有坐落在雅典圣石城上的一些神庙构成。在公元前480年遭到波斯人的火焚和洗劫;公元5世纪进行重建,工程设计交给建筑师伊克底努负责,雕刻装饰由菲迪亚斯负责。整个建筑顺应山势的不规则地形分布在山顶上,它包括山门、巴特农神庙、尼开神庙、伊克瑞翁神庙等建筑,这些分散的建筑围绕着一个中心:巴特农神庙中的高达12米的雅典娜青铜像。共同象征着雅典城邦的强盛和雅典保护女神的 荣耀。
这一建筑群总体风格一致,但外形风格并不单一;山门和巴特农神庙采用多利亚式柱式,尼开神庙和伊克瑞翁神庙确采用伊奥尼亚式柱式,在伊克瑞翁神庙南侧还巧妙地安排了一组姿态轻盈的女像柱。
9、波留克列特斯:
(答案要点):是希腊古典时期杰出的雕刻家和艺术理论家。他写了《法则》一书,系统地阐释了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提出头与人体比例为1:7。他的雕刻《荷矛者》就是其理论的具体体现。但他的作品带有更多的理论方面的探索,强调艺术的规范化,这一点多少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束缚,使他不能创造出菲迪亚斯那么多动人的作品。
10、季克拉基斯基美术:
(答案要点):季克拉基斯基美术约从公元前2600开始到公元前1100年结束。这一地区的主要美术作品是一种以大理石雕刻成的小型人像,它被概括成抽象的几何形,表面光滑,身体扁平,两臂交叉于胸前,头呈卵圆形,面部刻划仅有鼻子。此外,还有一些描写日常生活的话小雕刻,造型极为简练。季克拉基斯基美术中的陶器造型优雅,有饱满的曲线,饰以几何形纹样。
11、克里特美术:
(答案要点):克里特美术是以希腊的克里特岛得名的,它的分期是以传说中克里特国王米诺斯命名的,分为米诺斯古期(前3000——前2100)、中期(前2100——前1580)、晚期(前1580——前1200)。这个地区美术主要集中在米诺斯宫。米诺斯宫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 建筑群,占地约两公顷。宫殿内部结构复杂,层次多变,被人称为“迷宫”。其中的话圆柱上粗下细,可能是考虑到人们的视差。建筑物的采光、给水、排水、通风都有完备的设施。宫殿墙壁上有壁画装饰,壁画以流畅的曲线、鲜明的色彩描绘出富有装饰性的人物和图案,手法上与埃及艺术相似。其中以后《巴黎女郎》、《交谈的妇女》、《仕女图》等最为有名。
此外,克利特还出土了一些小型雕像,具有些写实和装饰技巧相结合的特点。其中较典型的有《玩蛇女郎》。
12、狮子门:
(答案要点):这可能是迈锡尼卫城的“入口”。大门是由三块巨石构成,上面一块重达20吨,大门可以供骑兵骑马通行,战车也可以从容进出。大门顶上,一块三角形的雕刻嵌板镶装在上面的门拱上。镶板正中刻着一根支柱,它可能既是王朝也
是宗教的象征。两旁有一对狮子相对而立,狮子的肌肉被雕刻地富有力度感,雄赳赳地镇守着城防要道。雕刻鲜明地表现出建筑主题,也展现出迈锡尼美术雄伟、粗犷的艺术风格。
13、赫格索墓碑:
(答案要点):这是一块石板浮雕作品,作者不详,但它所包含着的激情和敏感却是显而易见的。浮雕描绘了赫格索柔弱地坐在椅子上,一个侍女站在她面前,以温婉亲切的目光看着她,并递给她一个首饰盒。她好像正从盒子里挑选一件首饰。作者通过各自的体态和表情来细腻地刻画人物。构图方面,上半部由两个女人的手臂弧线围拢成边框,座椅的曲线与之相呼应。画面中心赫格索美丽的手十分突出,和衣服贴着形体飘拂而下,显得十分沉静。意境单纯而和谐,显示了古典中期的雕刻艺术在造型美的追求上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14、刮汗污的运动员:
(答案要点):这一雕像是希腊古典后期的雕塑家留西波斯的代表作。原作已不存在了,我们只能从罗马时代的大理石复制品获得某种粗略的印象。雕像所刻画的是一位运动员在竞赛之后擦去灰尘和汗水的情景。作者抓住运动员脸上表情与全身还未放松下来的肌肉紧张状态的对比,不仅准确地表现了运动员的疲惫感,而且使静止的雕像显示出仍在喘息的动感。留西波斯在创作中是“按照人们的实际样子”而不是“按照人们应有的样子”来刻画人物,所以,往往特别逼真而富有个性。
15、掷铁饼者:
(答案要点):这是古典初期最著名的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原作本为青铜像,但遗留下来的只是古罗马的大理石复制品。该雕像以静态的语言表现出运动的意念。雕像选择铁饼摆回到最低点,即将抛出前的一刹那,引而不发地概括了掷铁饼的全过程,它向观赏者生动地暗示出身体的弯曲、扭转,以及铁饼将运动的轨迹。透过肌肉活动着的紧张肢体,能让人感受到运动员全神贯注的内在力量,但整个姿势又那么优美,脸部呈现出高度的镇定和从容。这种矛盾和统一,创造了一种戏剧地和谐。
16、米隆:
(答案要点):公元前5世纪前半期的希腊雕塑家。善于运用写实手法塑造人物在剧烈运动时的动态,并善于刻画人物的个性,作品在古典艺术中具有独特的个性风格,标志着古典写实主义雕塑的高峰。代表作品有《掷铁饼者》、《雅典娜与马尔斯》等,这些原作已佚,传世作品皆为罗马时代的仿制品。
17、雕塑《濒死的尼奥比》:
(答案要点):希腊,古典后期;大理石,高150厘米,可能为5世纪罗马原作,藏罗马泰尔姆博物馆。作品表现了一位受伤与死神抗争的女子,在痛苦的折磨中,整个身体稍稍后仰,右腿曲起,部分衣袍搭在上面,上身与左腿几乎欲全部挣脱痛楚的缠绕而裸露在衣袍外,作者对女性肉体的处理的饱满而富有弹性,与双手由背部揪扯着的搭在右大腿上的重叠的衣纹褶皱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形象得以上特征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大理石材料高超的驾驭能力,和对主题人物情状的惟妙惟肖的表现。不失为一件杰作。 18、《命运三女神》雕像:
(答案要点):是希腊古典时期的雕塑作品,由菲迪亚斯和他的学生合作完成。作品以惊人的方式反映出那一时期在艺术创造上所具有的高度自由。作为巴特农神庙三角楣上的装饰雕刻,命运三女神不过是三个坐着的女人,但她们的姿态如此宁静、如此尊严,尽管女神的头、手均已毁坏。作品以细密的衣纹显示出衣裙的飘动,以柔美卷曲线条来强调乳房的柔软丰满和手臂的结实圆润,以又深又宽的斜皱痕来表现大腿的健壮。可以说,这些衣纹既衬托出女神丰腴的体形,又具有流动柔美的运动感,充分显示雕刻家高超的艺术技巧。
19、卡拉卡拉像:
(答案要点):罗马帝国时期帝王雕像中的最杰出的代表作品之一,大约制作于公元三世纪的帝国时期。该雕像中,卡拉卡拉左肩披着打结的衣袍,右肩有一根挂剑的吊带,这曾被认为是一种最好的“帝王雕像的样式”。他那凶狠的双眼,紧闭的嘴唇以及满脸的胡须和狂卷的头发,深刻地显示了这个统治者的粗暴和残忍的个性。但是,在他那极度不安的扭动中,多少显示了这个因与兄弟争夺帝位而被杀死在豪华浴室力的皇帝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
20、瓶画《阿喀琉疏与埃阿斯玩骰子》:
(答案要点):这是一件古希腊黑绘风格的陶瓶画,作者是欧克塞基。场景被安排在陶瓶的腹部,以双耳为界分成两个画面。描绘的是荷马史诗中的两位英雄阿喀琉疏与埃阿斯在出征特洛伊途中遇到风暴,在帐篷里下棋的情景。两位英雄盔甲不解,长矛倚肩而立,却兴致勃勃的玩耍,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情趣。瓶画对人物的造型的刻画仍极相似于埃及艺术,侧面的身姿,眼睛却是正面的形态;但身姿已经不是那么生硬,最值得注意的是画家已经特别相信自己的眼睛,用短缩法只画出阿喀琉疏左手的一小部分,不去主观地描绘自己在这个角度看不到的物像。
21、蛮族艺术:
(答案要点):是特指被“高贵的古罗马人”称为“蛮族”的日尔曼人的艺术。由于在公元前后,他们尚处于氏族解体阶段,生产方式相对同时期的罗马要落后些,故而被称为“蛮族”。现在艺术史中对“蛮族艺术”运用,并没有任何歧视情感色彩。“蛮族艺术”的兴盛是随着日尔曼人不断地对罗马侵入,和罗马帝国没落,日尔曼人成为欧洲的新主人而开始的,时间大约在公元五世纪前后。
蛮族艺术崇拜自然,信仰多神教。此外,还保持了他们固有的土著文化的传统;因此,蛮族艺术有着独特的装饰因素和奇异的风格。然而,蛮族艺术在创作技巧上远远不如希腊罗马艺术那样成熟,而体现得是一种朴素粗犷的美。尤其是墨洛温王朝末期和加洛林王朝时期,由于查理帝国的兴起,为中世纪美术带来了短暂的繁荣。
22、拜占庭式样:
(答案要点):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罗马,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正是古代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的旧址,拜占庭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继承了东西文化的遗产,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和艺术。拜占庭艺术的第一个黄金期是在公元六世纪,著名的圣索菲亚教堂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九到十一世纪的马其顿王朝时期,是拜占庭艺术的第二个黄金期。拜占庭艺术以其建筑、独幅圣像画和其他工艺美术著称。
23、罗马式样:
(答案要点):是指区别于古罗马风格的一种美术或艺术样式,是来自日德兰半岛的诺曼人创造的,所以又称其为“诺曼艺术”。该风格属于欧洲中世纪艺术或美术的一种。它诞生于11世纪下半期,12世纪中期基本成熟,12世纪末期受到哥特风格的排挤,开始逐渐消亡。罗马式样在作品中保留了古代艺术的影响、蛮族艺术的借鉴和东方艺术的因素,也从未脱离诺曼人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并最终形成一种新的艺术风貌。
24、哥特式样:
(答案要点):意大利文艺复兴学者把12、13世纪他们时代之间的艺术风格成为“哥特式”。事实上,这种风格与哥特人几乎毫无关系;在就风格而言,我们也不应有情感歧视的成分。它诞生在法国,所以又有人称为“法兰西艺术”。哥特艺术中成就最高的是教堂建筑、雕刻和绘画,其中教堂建筑得天独厚,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25、圣索非亚大教堂:
(答案要点):是拜占庭艺术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该教堂建于537年,是在532年君士坦丁堡暴乱中被烧毁的圣索非亚教堂的废墟上重新建成的。教堂主要部分是一个巨大的半圆穹顶,东西两头连接着两个半圆穹顶,每个半圆左右两端又接上更小的半圆穹,南北两边则是圆拱性墙体,下面有两层列柱和厚实的墙体支撑,列柱后面又有侧廊,这样就形成一个高大宽阔、气势磅礴而又节奏分明的内部空间。15世纪土耳其人入侵君士坦丁堡后,把圣索菲亚教堂改为清真寺,伊斯兰教徒不但在内部把基督教装饰改为伊斯兰教的图案文字,而且在教堂外部的四角上建立起伊斯兰建筑的尖塔,这样反倒为雄浑的教堂增添了几分俊俏。
26、柏加摩斯宙斯祭坛:
(答案要点):在希腊化时期,小亚细亚的柏加摩斯是当时的一个艺术中心。在这里史柯珀斯的悲怆风格得以继承。柏加摩斯宙斯祭坛基座上的浮雕即是例证。
柏加摩斯宙斯祭坛新颖别致,是希腊化时期宗教建筑的新创造。该祭坛是为了纪念对高卢地区的征服而建造的。祭坛四周环绕着2.3米高、90米长、由115块大型云石组成的饰带浮雕,表现了众神与巨人征战的情景。艺术家采用深刻与镂空相结合的手法使浮雕不再是伏在墙面上,而是一种近乎圆雕的感觉。激烈战斗的人物好像正在涌向祭坛的台阶。
27、巴特农神庙:
(答案要点):是雅典卫城中最重要的建筑。它位于雅典卫城的最高点,体量也最大。神庙长70米,宽31米,主体采用古希腊建筑的典型形式——围柱式。那些多利亚柱式高达10.5米,檐壁采用大量的爱奥尼亚式浮雕装饰带,东西三角楣装饰有高浮雕。整个神庙结构匀称,比例合理,有丰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庄严而又富丽堂皇,从而使其成为世界艺术史上最完美的建筑典范之一。
28、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答案要点):原是爱琴海北部小岛萨莫色雷斯岛的居民约在公元前190年左右,为纪念一次海战胜利而树立的纪念性雕像。她面向海洋,安置于海边悬崖峭壁间一个船首形底座上,虽头、手已毁,但英姿仍让人感到她正在迎着风浪欲振翅而飞??她穿着纱衣,健壮的形体隐现在丰富、富于质感的衣褶下姿态动作矫健有力,和谐而平衡。由于表现舒展旋转的体态、迎风飘荡的衣褶变幻感和形体的微妙起伏,形成了复杂的光与影的韵律,使得这一大理石雕像竞让人感受到湿润海风正在吹拂的氛围和女神充满胜利喜悦的心情。 29、《建筑十书》:
(答案要点):这是一部系统的建筑理论著作,作者是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的御用建筑师维特鲁威。这部书不仅是当时建筑经验的总结,而且还最早提出建筑的基本原则:坚固、美观、实用;也完全能够体现当时人们对造物的基本要求。这给后
来欧洲建筑带来极大影响,成为后世建筑师和艺术史家的必读之书。
30、米洛的阿芙罗底德:
(答案要点):这座雕像属于希腊化时期的作品,1820年在爱琴海中的米洛岛上的山洞里被一个农夫发现。作者不详。阿芙罗底德是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的女神,后来的罗马神话里,又称她为维纳斯。因在发现是就失去双臂,所以又称她“断臂的维纳斯”。遮挡着下半身的衣裙,褶皱穿插,疏密有致的节奏显出形体的起伏,衬托出躯干圆润细腻的肌肤质感,使袒露的上半身显得更加秀美。宁静的沉思、庄重的妩媚,将古典艺术的和谐理想推到了新的境界。 31、《拉奥孔》群雕:
(答案要点):该雕像是1506年在意大利的罗马出土的,是罗德岛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作者是阿格桑德罗斯、坡留多罗斯和阿典托罗斯。美术史家们对它究竟是希腊化时期雕刻的罗马复制品还是古罗马原作,仍有争议。作品表现的是特洛伊的祭司拉奥孔的故事:在希腊围攻特洛伊的战斗中,拉奥孔曾警告人们不要把木马拉进城,因此得罪了众神,海神波赛冬派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活活绞死。作品着重刻画了人物因痛苦而抽搐、痉挛的肌肉,以及对扭动的形体的准确的把握。在艺术风格上明显受到希腊化时期的柏斯摩斯风格的影响。整个构图也很有创造性,体现了一种分散和集中的统一。
32、迦德大桥:
(答案要点):这座大桥是罗马奥古斯都大帝的部将阿格鲁巴督造的,是一座典型的券拱石桥。大桥离地面最高处有49米,最大的券拱度达24.5米。它以三层拱状结构组成一个单纯而有变化的序列。材料全不是光洁的石头,保证了它的耐久性,也兼顾了实用和美观的原则,无论是以古代还是现代的标准看,都是工程上的杰作。
33、科洛西姆竞技场:
(答案要点):罗马城遗留下来的这座帝国前期建造的椭圆形竞技场,是存留下来的古罗马圆形剧场中最宏伟的建筑。典型地体现了古罗马建筑的特色。
竞技场面积很大。他的椭圆形长轴为188米,短轴为155米,树立的壁面高48.5米。那边可以容纳5万多名观众.60排逐级上升的观众席,分为五个区域:紧靠着表演场地的席位被称为荣誉区,由大理石制成,供较有声望的上层人物使用;最后两层是下层观众的席位,由木料制成;中间则是骑士们的席位。观众必须严格的按照等级分别就座,这显示了当时奴隶制度的等级观念。
剧场的外围共有四层,建有三层拱门,第四层是饰有半圆柱的围墙。它们一层压一层地承载着巨大圆形剧场内部的坐席。拱门之间的外墙上,富有节奏地装饰着下来的三种典型的柱式:底层是敦厚的多利亚式,第二层是雅致的爱奥尼亚式,第三层是华丽的科林斯式;顶上一层也是以科林斯式壁柱来分割墙面。这样,整个外墙就被带有韵律的水平线和垂直线所贯穿、提示,增强了外形的丰富变化,虚实、明暗、方圆的对比极其多样。那浑然而无始终的椭圆形所具有的几何形的单纯性,与外部有规则的光影变幻的活泼情调相交织,形成壮丽的乐章。
34、万神庙:
(答案要点):这座宏大的神庙兴建于公元世纪的帝国时期。它在建筑设计上完全区别于希腊神庙建筑。希腊神庙往往以壮观的外形取胜,这一建筑恰相反。它的外观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传统的庙前门廊,门廊前矗立着粗大的花岗岩石柱;另一部分则是巨大的圆顶大厅,看上去显得封闭而沉闷,可是,如果深入到圆顶大厅的内部,就会 感到似乎进入天体般浑然的无限之中。在那巨大的穹顶中央,有一个直径近9米的圆形开口,圆顶大厅没有窗户,内部全部采光由上面的开口均匀地投射下来,造成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气氛。这一宏伟的创意,给后世西方宗教建筑以巨大的影响,圆顶式穹庐成为基督教中天堂的象征。
35、高发式的女人像:
(答案要点):这是一尊不知名的女性雕像,很可能是一位非常时髦的上层贵妇。高耸的发髻,有些做作的头部转姿,与微妙的自傲表情相呼应,烘托出她特定的性格特征。。雕刻家十分善于运用肌肉效果的对比,让凹凸起伏的发卷与平滑细腻的脸部肌肤相互映衬,通过外在的渲染揭示出内在的精神状态。
36、马尔克·奥里奥骑马像:
(答案要点):是一个具有斯多葛哲学思想的君主雕像作品。也是现存放在广场的为数不多的帝王雕像。作品中马尔克·奥里奥身着短衣,裸露着双腿骑在马上,整个作品充满着浑厚的量感,而在似乎平静的状态中,蕴藏着一种强烈的动势。他的脸部带有哲学性的思索,具有颓废、消极、静观的色彩。因为这一明显的特点符合基督教的学说,在中世纪得以保存下来。它对以后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37、君士坦丁凯旋门:
(答案要点):凯旋门是罗马帝王在征服一个国家和地区以后,为了纪念战争的胜利,通常在将士们胜利归来的路上修建这样的建筑,既壮军威,又显示帝王的丰功。
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公元315年,是为了纪念君士坦丁于公元312年战胜麦克森蒂而匆忙修建的。这是一种三跨式模式,筑有1个中央门洞和2个较小的旁门洞。两边还有四跟科林斯式高基座圆形装饰,柱基和门墙上布满装饰浮雕,有的浮雕是从古建筑上取下来凑成的。门额上刻有歌功颂德的铭文。这些铭文粗放、清澈、简洁,充满地体现了罗马戒律严格的秩序和严谨的态度。整个纪念柱几乎遍体都由浮雕装饰而成,虽有过分堆砌之感,但因安排有序,无损于整体的壮丽恢宏。
38、图拉真纪念柱: (答案要点):纪念柱是罗马建筑中的一种形式。该纪念柱是为公元二世纪帝国元首图拉真摔并侵入达契亚(今罗马尼亚)而建造的。高达27米的纪念柱,外表为大理石浮雕饰带所覆盖,浮雕饰带长达180米,以23圈螺旋般环绕着柱身。连续的浮雕画面,按照编年史的方式历述了图拉真在达契亚作战和获胜的历程。自下而上可以看到象征着多瑙河的巨人从波涛中升起,他目送着英勇的罗马军团出征;看到罗马军团在登船、安营和战斗??全不浮雕共刻画了2500多个人物形象,运用了从希腊艺术学到的写实手法准确地表现全部细节,以使后人永世不忘当年罗马军队在最高统帅的指挥下英勇战斗的历史壮举。
整个纪念柱的造型效仿了希腊柱式,基座是爱奥尼亚式的,柱头则是多利克式;最初在柱顶安放的是图拉真的镀金铜像(现在上面是16世纪换上去的圣彼得像)。雄浑的图拉真纪念柱高耸入云,显示了当年当年罗马帝国的威风。
39、布鲁特斯像:
(答案要点):这是一尊共和国末期的青铜头像,是极端个性化写实雕像的典型作品。布鲁特斯是古罗马共和派英雄。雕像再现了这位英雄的个性特征。他的面部看似好像从真人脸上直接翻模塑造而成,头发、胡须很可能在模铸成型后再顺其自然的进行加工,眼白、虹膜和瞳孔则用彩色石头镶嵌而成。作者细致入微地刻画准确传达出主人公严肃、坚毅的内在气质,逼真而传神。
40、奥古斯都立像:
(答案要点):这是一尊受希腊理想化风格影响的典型例子,也是古罗马全身立像的代表作。雕刻家把矮小跛脚、体弱多病的奥古斯都表现成高大健美的统帅,具有运动员一般的体魄和英雄气概。脸庞也在形似的基础上理想化了,接近希腊雕刻一般的完美。他身穿罗马将军的服装和胸甲,左手抱权杖,右手举起,犹如指挥着雄壮的罗马大军。铠甲上的雕饰花纹,象征着奥古斯都在外交上的胜利。而右下方的小爱神,又暗示着这位举世无敌的统帅同时是个仁爱之君。
正在阅读: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06-14
名人家教故事02-18
格理中学七年级英语能力测试题06-07
学生家长意见02-16
公务员资料-广西历史上的名人10-07
用小题大做造句02-21
自行整理的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政府公共关系》考试题库(06-16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11-16
税务师《涉税服务实务》知识点:纳税评估06-04
数据结构课后习题详解(超完整,超经典)01-0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美术史
- 名词解释
- 外国
- 小学奥数专题——第4讲:分段计算的行程问题(老师版)
- 马克思生平简介
- 锅炉安装制度汇编49
- ipsweq高一地理单元同步练习及期末试题
- 中国哲学思想概要
- 初二下期末风景(10)
-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
- 高中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精选word范文(2页)
- 2018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 浅析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 亢村年鉴
- (理综)2010年深圳高三一模
- 2018年旅行社与酒店合作协议范本
- 大学语文试题库(学生用修改后)
-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
- 关于四川雅堂集团特大金融诈骗案联名举报材料(1)
- 《生物工程设备及工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高中数学探究性试题探究性试题有助于数学思维的提高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 常用试液及配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