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名镇—黄渠桥

更新时间:2023-08-09 03: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宁夏名镇——黄渠桥

黄渠桥位于平罗县城北15公里处,是平罗县北部的重要集镇,西北接高庄乡、惠农区燕子墩乡、礼和乡,南与头闸镇相壤,东与宝丰镇、灵沙乡相邻,镇政府驻地地理坐标:东经106°3′86″,北纬39°1′0″。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0公里,总面积135604.4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33%。

新生界第四系时期,全新统系近代黄河反复冲击淤积的沉积物,冲洪积层构成黄河冲积平原区,岩性为黏质壤土、砂土、粉矿、细砂等,岩性为灰、灰黑色的淤泥、砂质土、黏质土等。

根据《宁夏国土资源图集》(地貌图),黄渠桥为黄河近代冲积(洪积)平原,地势平缓,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微倾,地降平均为1/5700米左右,海拔1093-1103米之间,以灌淤土为主,质地良好,适宜种植,是本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蔬菜等主产区。惠农渠(黄渠)、昌润渠等主干渠,五四支沟、五排、五五支沟、排水支沟通畅,灌溉排水有保障,京藏高速公路、109国道纵贯南北,交通十分方便,是全县粮食主产区。 黄渠桥是块风水宝地,这里曾出现过不少风云人物,也演义出许许多多故事,她还是惠农县的母亲、石嘴山市的摇篮……

黄渠桥源于惠农渠上一座桥而来,它建于清初雍正四年(1726年),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了。其实,先前这座桥并不叫黄

渠桥,它叫通润桥。说起通润桥来,还有一段悲切酸楚的故事。

当年,清朝官员通智(时任兵部待郎)率军民开挖这条渠,竣工后军民将其修建的桥梁及屯垦地名以“通”字打头命名以示记念,如惠农渠平罗段的通润、通平、通丰、通城、通伏等桥名就源于此。此事惹恼了朝野,1726年通智被雍正皇帝以贪功罪名斩于平罗的镇闸桥上(也即后来的头闸桥)。据传通智头断身子数日不倒,当地百姓焚香祷告方才倒地。雍正后来得知通智冤曲,为他平反昭雪,不仅钦定恢复了这些命名,还将通智修的二条渠分别命名惠农渠和昌润渠,并招示军民每年开闸放水之日祭奠这位为民谋富的好官。

通润桥坐落在平罗以北30里处,恰巧位于上游通平桥与下游张斗子桥60里的中间,也就成了这—地区两岸人们出行的唯—交通要道。以往,人们都把惠农渠叫做黄渠,原因是惠农渠引黄河灌溉且渠水是黄的,久而久之老百姓就称谓黄渠,后来也便把通润桥叫成黄渠桥了。

黄渠桥是—座壮观的三孔石拱桥,也是滋养宁夏河套平原五大引黄渠系(即秦渠、汉延渠、唐徕渠、惠农渠和后来的西干渠)上有名的石拱古挢。它完全用大块石头严丝合缝地堆砌而成,桥宽3丈余可并驶2辆卡车,二侧木质护栏(现已改建为混凝土护栏)、桥拱立面二侧还分别有—双石雕龙头、龙尾,具有典型古建筑特色的多孔景观桥。

早先,黄渠桥—带也没有几户人,几经抗击匈奴的边关驻军及移民屯垦河套,尤其是惠农渠开挖灌溉、黄渠桥又与一条官道在此交汇(即后来的包兰公路—宁夏段),这儿的人气越来越旺。因此,明清以来,黄渠桥也就逐步发展成—个回汉民族聚集的重镇。黄渠桥坐镇宁夏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的边陲屯粮之地,也是各路客商、驼队出宁夏走包头赴京津或内蒙往银川、兰州必经的咽喉要道与驿站。另外,石嘴子、红崖子等黄河航运码头的货物也在此集散。虽说往北还有石嘴子(旧时人们对石嘴山的俗称),但当时石嘴山人烟稀少,特别是1926年后随着许多羊毛皮货商的撤离,逐渐衰败成仅有二、三个烧制陶瓷的干泥窑、小煤窑和个把车马店的山弯小村落。

黄渠桥民风淳朴、商易通达。蜿蜒的惠农渠穿镇而过,通润渠、上新渠以及下新渠环绕小镇流淌,镇中央还有园艺渠、马家渠和蔡家渠,街巷和7条水渠两岸长满了沙树与几人环抱的参天古柳。渠水波光粼粼,小镇绿树成荫,古色古香。春夏沙枣花飘香,镇郊原野的胡麦花、马兰花争奇斗艳,深秋成片的田地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荞麦花,—幅塞上江南的景象;通往灵沙、红崖子(经宝丰)、陶乐(经头闸)以及进出贺兰山(经燕子墩)的车马大道也都在黄渠桥汇集,加之地理、经济和政治文化方面的优势,上世纪初以来外地客商云集小镇,当地回族又善于经商,因此,外乡人也将黄渠桥叫成黄金桥。最有意思的是进出镇街的国道在桥头突然拐了个90度的急转弯并形成上下陡坡,成了一道

景观也有几分险情,来往的人们对此印象很深,黄渠桥也就更有名了。

当时镇上有五条街,基本以十字构架打造成镇的格局。由桥头向南并列着二条主街,其中109国道贯通的西大街全长约—华里,街道两侧商铺林立,店铺—律立木廊沿,大多数还装了玻璃门帘。商号多以“恒”字冠名,如“久盛恒”、“惠源恒”、“茂盛恒”等,都是山西、河北人开设的药堂、布匹和日杂生资商店。还汇集着澡堂饭馆、旅店邮所以及照像刻章剃头卖艺等三教九

流,伪贺兰山保安司令部(辖平惠二县)与军粮库以及水文站(时

称文水宫)也座落在桥头左右。

最热闹的还数东大街,它与西大街平行相邻,始终是羊毛皮货、农副产品、食品与家禽牲畜经营交易的集散地。由西大街朝西斜插的是地埂街(也称地埂巷)。这条街更有特色,几乎都是加工糖烟食油等农副产品的作坊,还分布着编织芦席、口袋、擀毡、制绳以及皮货、铁木器等手工业作坊,一些风尘女子也出没在这条街上;过了桥头是文化街,缓宁师范、缓宁师范附属小学、惠农高级中学和东教(校)场等则由桥头向东—字排开; 每蓬三、

六、九集日,镇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周围四邻八乡赶集的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最远的连陶乐和内蒙乌海等地的人们也来此

赶集。尤其在东大街交易骡马牛羊、农副产品和食杂摊点由桥头—直摆到镇南头的清真大寺。

黄渠桥不仅是银北的商贸交易中心,她的文化教育在西北也很出名。辛亥革命以来,镇上坐落着五所学校,其中最古老的是黄渠桥高级小学(俗称黄—小或北校、设立在地埂街)和回民小学(俗称黄二小或南校,设立在清真大寺内)。还有—座清真寺,庙宇楼阁辉煌伟岸,其规模在银北也首屈—指。

1941年4月成立惠农县,县址就在今黄渠桥镇政府。是年,在黄渠桥设立了惠农高级中学、绥宁师范和缓师附小(绥即解放前绥远省的简称,绥师主要向临河、银川—带招生),这也是宁北最早的两所官办高等学府。此外,镇周围二、三公里还分布着通润、惠北、高庄等初、高级小学。这些文化教育设施即使在江南名缜中也是少有的。仅以建校历史、学校规模就可见一班。其中,缓师与惠农中学校舍面积达一百多亩,都有图书馆和容纳千人的大礼堂,两校创建也比平罗中学早5年(平中始于1946年,借用玉皇阁建校)。

黄渠桥横跨惠农渠二岸,它屡经磨难历尽风雨沧桑,也见证了几百年来宁夏大地所发生的—切。1938年宁北发生八级大地震,当时新渠、宝丰二个县城消失了,由于黄渠桥做工精良却巍然屹立;抗战时日军进犯到五原、临河—带,发现黄渠桥是个抵抗运兵通道,又闻讯此桥是座黄金挢,曾派多架飞机轰炸,所幸小镇及桥头林木茂密,大桥才辛免于难;文革中造反派在桥上安

放炸药爆炸,桥面虽多处遭炸,桥拱也纹丝不动。至今,通润仍是小镇的—个行政村,但黄渠桥的名字却越来越响亮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nk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