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3-09-18 19:18: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 无机化学学报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无机化学
第一章 溶 液
一 、选择题
1-1、将难挥发的非电解质溶于溶剂后,将会引起( D )
A 沸点下降 B 凝固点升高 C 渗透压下降 D 蒸气压下降 1-2、比溶剂更容易挥发的溶质溶于溶剂之后可能会引起( C )
A 沸点上升 B 凝固点降低 C 蒸气压上升 D 渗透压下降
二、填空题
1-3、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通性又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它包括 蒸汽压下降 ; 沸点升高 ;凝固点下降 ; 渗透压 。
1-4、拉乌尔(F·M·Raoult)于1887年得出如下结论:在一定温度下, 难 挥发非电解质 烯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物质 的 量分数成正比。
1-5、在纯水、以及浓度均为0.1mol/kg的KCl、K2SO4、蔗糖(C12H22O11)、NaAc溶液中,沸点最高的是 K2SO4 ,沸点最低的是 纯水 。
1-6、比较下列溶液渗透压的大小: 1.0% 的C12H22O11 < 1.0% 的C3H6O3
0.1mol/kg C2H5OH = 0.1 mol/kg C12H22O11 < 0.1 mol/kg HCl 1-7、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表现为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其中蒸气下降的数学表达式为 △P = △PBXA ,沸点上升的数学表达式为 △Tb =Kbb 。0.1mol/kg 乙醇水溶液(Kf=1.86)的凝固点下降为 --0.186 。300K,0.1mol/L 葡萄糖水溶液的渗透压约为 249.42 kPa。
1-8、一定温度下、100kPa的大气中,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0kPa。实际测出某处水蒸气的分压为2.0kPa,则该处的相对湿度是 0.67 ,水蒸气的压力分数为 0.02 ,H2O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2% 。
θ
0
三、计算题
1-9、计算98%浓硫酸(M=98.07)(d=1.84)的c。 解:
c= n/V = 14 x 184g/cmx 98%/(14 x 98.07g/mol x 10)
3
-3
= 18.4 mol/L
1-10、计算38.0%盐酸(M=36.46)溶液的b。
解:
b= nA/nB = m x 38.0%/(36.46 x 10-3m x 62%) = 16.8mol/kg
1-11、已知水的凝固点下降常数Kf=1.86。试计算: (1)0.1mol/kg NaCl水溶液的凝固点。 (2)300K,0.1mol/L NaCl水溶液的渗透压。
解:
(1) △Tf =Kf b =1.86 x 0.1 x 2 = 0.372 oC 凝固点:Tf = 0-0.372 = -0.372 oC
(2) π= cRT =0.2mol/L x 8.314KPa L/mol K x 300K=498.84KPa
1
第二章 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
一、选择题
2-1、表面张力σ是物质的一种表面性质,σ的数值与很多因素有关,但是它与(D )无关。
A 温度 B 压力 C 组成 D 表面积大小 E 另一相的物质种类
2-2、已知20℃时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88Nm-1,1.0 m水柱的压力是9.80665kPa。在100kPa
的大气压力下,水面下0.2m处直径为1.0 mm的气泡内的压力是( B )kPa。 A 1.96 B 101.32 C 291.52 D 391.52 E 393.48 2-3、江水、河水中的泥沙悬浮物,在出海口附近会沉淀下来。与胶体化学有关的原因是( B )。
A 盐析作用 B 电解质聚沉作用 C 溶胶互沉作用 D 破乳作用 E 触变作用
2-4、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用明矾净水的作法。这主要利用了( B )。
A 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 B 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 C 高分子的敏化作用 D 溶胶的特性吸附作用
二、填空题
2-5、从结构上看,表面活性物质分子中都包含有 极性基团 和
非极性基团 ,在制备乳浊液时,常常要加入表面活性物质,其作用是 降低界面自由能 。
2-6、由FeCl3水解制得的Fe(OH)3溶胶的胶团结构式为 {[Fe (OH)3]m ? n FeO+ ? (n - x) Cl-}x+ ? xCl-,带 正 电荷,因此,当加入等量的NaCl和Na2SO4使它聚沉时, 其中 NaCl 的聚沉能力较强。
2-7、写出下列溶胶的胶团结构:
硝酸银过量时形成的碘化银溶胶: [(AgI )m ? n Ag+ ? (n - x ) NO3- ] x+? x NO3- 碘化钾过量时形成的碘化银溶胶: [(AgI )m ? n I- ? (n - x ) K+] x- ? xK+ 过量硫化氢通入氯化亚锡制得的硫化亚锡溶胶: [(SnS ) m ? n HS- ? (n - x ) H+ ] x- ? xH+ 三氯化铁水解形成的氢氧化铁溶胶: {[Fe (OH)3]m ? n FeO+ ? (n - x) Cl-}x+ ? xCl-
2
第三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一、选择题
3-1、下列量子数中不合理的是( D )
A n=1, l=0, m=0, ms= -1/2 B n=2, l=1, m=1, ms= +1/2 C n=4, l=3, m=0, ms= +1/2 D n=3, l=0, m=-1, ms= -1/2
3-2、如果一个原子的最大主量子数是3,则这个原子基态时填充电子的原子轨道( C )
A 有s轨道和p轨道 B 有s轨道 C 有s、p和d轨道 D 有s、p、d、和f轨道 E 只有p轨道
3-3、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只有8个元素的内在原因是( A )
A E3d>E4s B E3p>E4s C E3d 二、填空题 3-4、波函数ψ (原子轨道)是描述 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 的数学函数式。 3-5、写出下列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6Fe:1s2 2s22p63s23p 63d64s2 , Fe3+: 1s22s22p63s23p 63d54s0 , 2s22p63s23p63d104s1 , Cu2+: 1s22s22p63s23p63d94s0 , 29Cu:1s2 24Cr: 1s22s22p63s23p63d54s1 , Cr3+: 1s22s22p63s23p 63d34s0 。 3-6、同一周期f区元素,新增电子填充在外数第三层的f轨道上,Z*增加极少,原子半径收缩更缓。从La到Lu,15个元素的原子半径仅减少了13pm,这个变化叫做 镧系 收缩。 3-7、 电负性 是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3-8、具有下列电子构型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哪一区? A. ns2 s ; B. ns2np5 p ; C. (n-1)d5ns2 d ; D. (n-1)d10ns1 ds 。 3-9、原子序数为74的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是 1s22s22p63s23p63d64s24p64d10 4f145s25p65d46s2 ,属于 六 周期 ⅥB 族元素,最高正价是 +6 。 3 第四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一、选择题 4-1、下列化合物属极性共价化合物的是( D ) A KCl B NaCl C CCl4 D HCl E CH4 4-2、根据杂化轨道理论,PCl3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是( D ) A 直线型 B 三角形 C 四面体 D三角锥 E 八面体 4-3、PH3的分子构型是( C ) A 正四面体 B 平面三角形 C 三角锥形 D 不能确定 4-4、下列物质分子间存在氢键的是( C ) A NaCl B CO2 C HF D H2S E CS2 4-5、N2的键级是( C ) A 2 B 2.5 C 3 D 3.5 4-6、下列组分之间只存在色散力的是( B ) A 氦和水 B 二氧化碳气体 C 溴化氢气体 D 甲醇和水 4-7、在苯和H2O分子之间存在着( C ) A色散力和取向力 B取向力和诱导力 C色散力和诱导力 D色散力, 取向力和诱导力 二、填空题 4-8、NH3中N原子采取不等性sp3杂化,NH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三角锥形 ,NH3的共轭酸是NH4+,NH4+中N原子采取 sp3 杂化,NH4+的空间构型为 正四面体 。 4-9、H2O中O原子采取不等性sp3杂化,H2O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V形 ,H2O的共轭酸是H3O+,H3O+中O原子采取杂化 sp3 ,H3O+的空间构型为 三角锥形 。 4-10、O2+ 的分子轨道排布式是 (σ1s) ※ 2 (σ1s*) 2 (σ2s) 2 (σ2s) 2 (σ2px) 2 (π2py) 2 (π2pz)2 ※ (π2py) 2,其中有 1 个未成对电子,键极为 2. 5 。 4-11、N2分子的的分子轨道式可写为 N2[KK(σ2s)2(σ*2s)2 (σ2px) 2 (π2py) 2 (π2pz)2 ]。 4 第五章 化学反应基本理论 一、选择题 5-1、给定可逆反应,当温度由T1升至T2时,平衡常数K2>K1,则该反应的( A ) A ΔH>0 B ΔH<0 C ΔH=0 D无法判断 5-2、通常情况下, 平衡常数Ka, Kb, Kw, Kh的共性是 ( D ) A与温度无关 B受催化剂影响 C与溶质的种类无关 D与浓度无关 5-3、根据ΔGf (NO,g)=86.5KJ/mol, ΔGf (NO2,g)=51.3KJ/mol判断反应 (1) N2(g)+O2(g) = 2NO(g), (2) 2NO(g)+O2(g) = 2NO2(g) 的自发性,结论正确的是( A ) A (2)自发(1)不自发 B (1)和(2)都不自发 C (1)自发(2)不自发 D (1)和(2)都自发 5-4、已知在标准状态下,反应N2(g)+2O2(g) → 2NO2(g), ΔrHmθ=67.8 KJ/mol,则NO2(g)的标准生成焓为( B )KJ/mol。 A –67.8 B 33.9 C -33.9 D 67.8 5-5、如果某反应的△G<0,那么反应将会( B ) A 是放热反应 B 自动进行 C 是吸热反应 D 不发生 E 处于平衡状态 5-6、下列各物理量中不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C ) A 内能 B 质量 C 热 D 熵 E 焓 5-7、有助于反应3O2(g) →2O3(g), ΔH298θ=288.7KJ/mol正向进行的条件是( B ) A 高压和低温 B 高温和高压 C 低温和低压 D 低压和高温 二、填空题 5-8、如果2NO2==2NO+O2是基元反应,则其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为 kc(NO),若将NO2浓度增加到原来的2倍时,反应速率变为原来的 4 倍。 2 2 5-9、一步能完成的反应称为 基元反应 对于一般的基元反应:aA + bB → dD + eE,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间的定量关系为 υ=kca(A)cb(B) 。 5-10、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2NO(g)+Cl2(g) == 2NOCl(g)的反应速率方程为 υ=k P2(NO) P(Cl2) ,反应级数是 3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增加到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变为原来的 1/8 倍。如果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一倍,则45℃时该反应的速率是25℃时反应速率的 4 倍。 5 三、计算题 5-11、已知 C2H5OH(l) C2H5OH(g) ΔfHmθ/(kJ/mol) -277.6 Smθ/(J·mol-1·K-1) 161 -235.3 282 求(1)在298K和标准态下,C2H5OH(l)能否自发地变成C2H5OH(g)? (2)在373K和标准态下,C2H5OH(l)能否自发地变成C2H5OH(g)? (3) 373K,C2H5OH的饱和蒸汽压。 (4)估算乙醇的沸点。 解:ΔrHmθ = (-235.3)-(-277.6)=42.3 kJ/mol ΔSmθ= 282-161 = 121 kJ/mol.k (1) ΔrGmθ =ΔrHmθ -TΔSmθ = 42.3-298 x 121 x10-3 = 6.24 kJ/mol >0 298K 不能自发进行 (2) ΔrGmθ = 42.3-373 x 121 x 121 x 10-3 = -2.83 kJ/mol<0 373K 能自发进行 (3) 在沸点沸腾时,气-液两相平衡 ΔrGmθ =ΔrHmθ -TΔrSmθ = 0 沸点 T =ΔrHmθ / ΔrSmθ = 349.6K 即 76.6 oC 5-12、CO2和H2的混合气体加热至850℃时可建立下列平衡: CO2(g)+H2(g)CO(g)+H2O(g) 此温度下Kc=1,假若平衡时有80%氢气变成了水,问CO2和氢气原来是按怎样的物质的量之比例混合的。 解:设开始时CO2物质的量为x,H2的物质的量为y CO2(g)CO(g)+H2O(g)+H2(g) t=0 x y 0 0 平衡时物质量 x-0.99y y(1-0.99) 0.99y 0.99y Kc = c(CO). c(H2O)/ c(CO2) c(H2) = 1 x/y= 99 6 第六章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选择题 6-1、同温度下,将下列物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溶解度最大的是( C ) A AgCl (Ksp=1.8×10-10) B Ag2Cr2O4 (Ksp=1.1×10-12) , C Mg(OH)2 (Ksp=1.8×10-10) D Fe3(PO4)2 (Ksp=1.3×10-22) 6-2、已知CaF2的溶解度为2×10-4mol/L,则CaF2的溶度积为( A ) A 3.2×10-11 B 4×10-8 C 3.2×10-13 D 8×10-12 6-3、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呈酸性的物质是( B ) A Na3PO4 B NaH2PO4 C Na2HPO4 D NaHCO3 6-4、下列浓度相同的溶液中,pH值最低的是( A ) A NH4Cl B NaCl C NaOH D NaAc 6-5、在 NH3+H2O→NH4++OH- 反应中,起酸的作用的是( B ) A NH3 B H2O C NH4+ D OH- 6-6、在常温下,pH=6的溶液与pOH=6的溶液相比,其氢离子浓度( D ) A 相等 B 高2倍 C 高10倍 D 高100倍 E 低100倍 6-7、按酸碱质子理论,H3O+的共轭碱是( B ) A H2O2 B H2O C OH- D H+ E H 二、填空题 6-8、NH3的共轭酸是 NH4+ ,HPO42-的共轭碱是 PO43- 。NH3的共轭碱是 NH2- , H2O的共轭碱是 H3O+ 。 6-9、按酸碱质子理论,[Al(H2O)5(OH)]2+的共轭酸是 [Al(H2O)6]3+ [Al(H2O)5(OH)]2+的共轭碱是 [Al(H2O)4(OH)2]+ 。 6-10、HAc与 NaAc ,NaH2PO4与 NaHPO4 或 H3PO4 ,Na2CO3与 NaHCO3 构成缓冲液。 6-11、判断下列溶液的酸碱性:Na2SO4 中性 ,Na2CO3 碱性 ,NaHCO3 碱 性 。 6-12、比较碱性强弱:CN- > Ac- ; 比较酸性强弱:NH4+ < H3O+ 。 6-13、在饱和H2S水溶液中S2-的浓度[S2-]= Ka2θc(HS-) / c(H+) 。 6-14、已知25℃时H3PO4的Ka1=7.5×10-3,Ka2=6.2×10-8 ,Ka3=4.8×10-13。则 H2PO4- 7 ,的共轭碱是 HPO42- , HPO42-的Kb= 1.6 x 10-7 。 6-15、缓冲溶液具有抵抗外加少量酸碱和稀释的作用。NH3·H2O-NH4Cl缓冲体系中,抗碱组分是 NH4+ 。欲用120mL 1.0mol/L NH3(Kb=1.79×10-5)溶液配制250mL pH=9.0的缓冲溶液,还需加入NH4Cl(M=53.49) 11.49 g。 6-16、一定温度下,H2CO3的Ka1=4.0×10-7,Ka2=5.0×10-11,则0.0010 mol·L-1 H2CO3溶液的C(H+)= 2.0 x 10-5 mol·L-1 ,C(CO32-)= 1.7 x 10-7 mol·L-1。 6-17、CaF2的溶度积的表达式KSP= C(Ca2+) C2(F-) =S﹒4S = 4S3 。 6-18、已知 Ca(OH)2的Ksp=1.0×10-6,Mg(OH)2的Ksp=1.0×10-11。 在0.01mol/LCaCl2+0.001mol/L MgCl2的混合溶液中,开始产生Ca(OH)2沉淀时的C(OH-)= 1.0x 10-2 mol/L,开始产生Mg(OH)2沉淀时的C(OH-)= 3.2 x 10-5 mol/L。Mg2+完全转化为Mg(OH)2沉淀[C(Mg2+)<10-5mol/L]时的C(OH-)= 1.0x 10-3 mol/L。 如果要使Mg2+完全沉淀而Ca2+不转化为Ca(OH)2沉淀,则溶液的pH值应控制 在 9.5 ~12.0 范围。 三、计算题 6-19、、已知HA的Ka=1.0×10-5。 现有125mL浓度为1.0mol/L 的NaA溶液,欲配制250mLpH值为5.0的缓冲溶液,问需要加入6.0mol/L的HA溶液多少毫升? 解:(1) C/Kbθ= 0.10/(1.0x10-5)>500 C(OH-) =(C Kbθ)1/2 =1.0 x 10-3 PH=11 (2) pOH= pKbθ-log(0.10/0.10) =5.0 pH= 14- pOH=14-5=9.0 8 6-20、已知HA的Ka=1.0×10-5。 (1)试计算0.10mol/L HA溶液的pH 值。 (2)0.10mol/L HA+0.10mol/L NaA混合溶液构成缓冲溶液,试计算该缓冲溶液的pH 值。 (3)分别向99mL上述缓冲溶液中加入1mL 1.0mol/LHCl或1mL 1.0mol/LNaOH溶液。计算溶液的pH值变化多少。 (4)如果向99mL纯水中加入1mL 1.0mol/LHCl或1mL 1.0mol/LNaOH溶液,溶液的pH值有变化多少。 解: (1)C/Ka>500 C(H+) = (CKb)1/2=(0.10 x 10-5x 1.0) 1/2= 1.0 x 10-3 pH =3.0 (2) pH = pKaθ lg[C(酸)/ C(盐)] = 5.0 (3)加HCl pH = 5-lg[( 0.10 x 99+1.0 x 1)/( 0.10 x 99-1.0 x 1)] =5-0.048 =4.91 ΔpH= 0.09 加NaOH pH = 5-lg[( 0.10 x 99-1.0 x 1)/( 0.10 x 99+1.0 x 1)] = 5+0.088=5.09 (4) 加HCl pH=-lg[ (1 x 1.0)/99+1] =2 ΔpH= 2-7=-5 加NaOH pOH=-lg[ (1 x 1.0)/99+1] =-2 pH= 12 ΔpH=12-7=5 6-21、已知AgCl的Ksp=1.0×10-10,Ag2CrO4的Ksp=4.0×10-12。试计算: (1)AgCl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Ag2CrO4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2)AgCl在0.001mol/L 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解: (1)AgCl S=(1.0 x 10-10)1/2=1.0 x 10-5 mol. L-1 Ag2CrO4 S=[(4.0 x 10-12)/4]1/3 = 1.0 x 10-4 mol. L-1 AgClAg++Cl-(2) S 0.001+S S (0.001+S) = S x 0.001 = 1.0 x 10 -10 S = 1.0 x 10 -7 mol. L-1 9 第七章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一、选择题 7-1、在下列原电池中:(-)Zn│ZnSO4(1.0mol/L)‖CuSO4(1.0mol/L) │Cu(+),如果降低Zn2+的浓度,其电动势将( A)。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7-2、在电极反应MnO4-+8H++( 5e )→ Mn2++4H2O的括号中应填入( B ) A 2e B 5e C 7e D 8e 二、填空题 7-3、已知φθ(Cl2/Cl-)= 1.36V,φθ(Fe3+/Fe2+)= 0.771V,两个电对中较强的氧化剂是 Cl2 ,较强的还原剂是 Fe2+ ,若将上述两个电对组成原电池,则正极反应为 Cl2 + 2e → Cl- ,负极反应为 Fe2+ → Fe3+ +e ,电池反应是 Cl2 + 2Fe2+ → Cl- +2Fe3+ ,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0= 0.58V ,计算电池电动势的能斯特方程为 。 7-4、根据铜元素的电位图 Cu2+ ψ0 Cu+ 0.52v Cu ︳ 0.37v ︱ Cu2+/Cu+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ψ0 = 0.22 v。Cu+的岐化反应为2Cu+ → Cu2+ + Cu ,该反应中较强的氧化剂是 Cu2+ ,较强的还原剂是 Cu+ ,由该岐化反应构成的原电池的电池符号为 (-)Pt│Cu+(c1),Cu2+(c2)║Cu+ (c3)│Cu(+),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0 = 0.52-0.22=0.30 v,其中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u+ + e → Cu 。岐化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rG0m= -nFEθ= -1x 96485x0.30x10-3 kJ/mol。25℃,c(Cu2+) = 0.1mo l/L,c(Cu+) = 0.01mol/L时,原电池的电动势E= Eθ+ (0.0591/1)lgC2 (Cu+)/C(Cu2+) =0.1224 v。 7-5、已知ψ0(Cr2O72-/Cr3+)=1.33v。 Cr2O72-/Cr3+电对的电极反应是 Cr2O72- +14H +6e→ 2 Cr3+ +7H2O ,25℃,pH=2.00时该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ψ0、= 1.05 v。 10 三、计算题 7-6、在pH=5时,比较0.01mol/L的KMnO4、100kPa的Cl2、0.01mol/L的K2Cr2O7的氧化性强弱(假定反应时c(Mn2+)=c(Cr3+)=c(Cl-)=1.0mol/L)。 解:(1)φMnO4-/ Mn2+:MnO4- +8H+5e = Mn2+ + 4H2O φMnO4-/ Mn2+ =φθMnO4-/ Mn2+ + (0.059/5)lg(C MnO4-/CMn2+) =1.011V (2) φCl2/ Cl-=φθCl2/ Cl- + (0.059/2) lg[(PCl2/Pθ)/C2(Cl-)]=1.358V (3) CrO72- +14H +6e = 2Cr3++7H2O φCrO72- / Cr3+ =1.358V φCrO72- / Cr3+=φθCrO72- / Cr3++lg [C (CrO72- )C14(H+)/C2 (Cr3+)]=0.524V φCl2/ Cl->φMnO4-/ Mn2+>φCrO72- / Cr3+ pH=5时 氧化性 Cl2> MnO4-> CrO72- 7-7、Cu片插入0.01mol/L CuSO4溶液中,Ag片插入AgNO3溶液中组成原电池,298K时测定其电极电势E=0.46V。已知φθ(Ag+/ Ag)= 0.80V,φθ(Cu2+/ Cu)=0.34V。 (1) 写出原电池符号; (2) 写出电极反应及电池反应; (3) 计算AgNO3溶液的浓度; (4) 计算298K时反应平衡常数的对数值lgKθ。 解:(1) (-)Cu│Cu2+(0.01mol L-1)║Ag+ (C)│Ag(+) (2) 负:Cu →Cu2++2e 正 Ag++e →Ag Cu+2 Ag+→Cu2+ +2Ag (3)E=Eθ- (2.30R/nF)lgQ= 0.46V 即 0.46-(0.059/2)lg[0.01/C2(Ag+)]=0.46 C(Ag+)=0.1mol L-1 (4) ΔrG = -nF Eθ=-RTlnKθ=-2.30RTlgKθ lgKθ=15.58 7-8、已知298K时的下列原电池,试写出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并计算该电动势和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 已知φθ(Cr2O72-/ Cr3+)=1.33V。 Pt H2(101.325kPa) H+(1mol/L) Cr2O72-(1mol/L),Cr3+(1mol/L),H+ (1×10-3mol/L) Pt 解 (1)3H2 + CrO72-+8H+→2Cr3++7H2O 正:CrO72-+14 H++6e→2Cr3++7H2O 负H2 →2H++2e (2)φ+=φθ-(0.0592/n)lg[C(Cr3+)/C14(H+)C(CrO72-)]=0.916V φ-=0-(0.0592 x 6/6)lg(1x10-3)= -0.176 E =(φ+)-(φ-)=0.916-(-0.176)=1.092 (3) nFEθ=2.30RTlgKθ lgKθ= (6x96485x133)/(2.30x8.31x298)=135.18 Kθ=1.51x10135 11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一、选择题 8-1、在Fe(Ⅲ)形成的配位数为6的外轨型配合物里,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B ) A d2sp3 B sp3d2 C sd5 D p3d3 二、填空题 8-2、下列配合物的名称分别为: Ni(CO)4 四羰基合镍 ,[Pt(NH3)4(NO2)Cl]CO3 碳酸一氯一硝基四氨合铂(Ⅳ),K4[Fe(CN)6] 硫氰合铁(Ⅱ)酸钾 NH4[Cr(NH3)2(CNS)4] 四异硫氰酸根二氨合镉(Ⅲ)酸铵 ,[Cu(NH3)4]SO4 硫酸四氨合铜(Ⅱ), [Co(NH3)5(H2O)]Cl2氯化五氨 一水合钴(Ⅱ)。 8-3、螯合剂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即螯合剂是 多齿 配体;其次,螯合剂的两个配体原子之间最好间隔2-3个其他原子。 8-4、配位化合物[Co(NH3)5Cl]Cl2的系统命名为 氯化五氨 一水合钴(Ⅱ) ,中心原子是 Co3+ ,配位体有 一个Cl-和5个NH3 ,配位原子有一个Cl和5个N,配位数是 6 ,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是 d2sp3 ,配离子是 正八面体 构型,内界是 [Co(NH3)5Cl]2+,外界是 Cl- 。 8-5、配离子[Cu(NH3)4]2+的K稳 = C[Cu(NH3)4]2+ /(Ccu2+ C4NH3) ,K稳 越大则说明该配离子越稳定 。 8-6、配合物[Cu(en)2]Cl2的系统命名为 氯化二氯二乙二胺合铜(Ⅲ) ,配离子的电荷是 -2 ,配位体是 2个en ,配位原子是4个N,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是 4 。根据价键理论,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为 dsp2 ,属于 平面正方形 型配合物。 8-7、Na2[CuEDTA]的化学名称乙二胺四乙酸合铜(Ⅱ)酸钠 。外界是Na+ ,内界是 [CuEDTA]2- ,中心原子是 Cu2+ ,中心原子采取的杂化类型为 sp3d2 ,配离子的空间构型为 正八面体 , 配位体有EDTA ,配位原子有 2个N、四个O ,配位数为 6 。 12 《无机化学》课程讲授提纲 课程编号:L0703101 学分:2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学时:22+10 英文名称: 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 生态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木材科学与工程、 城市规划、土木工程 先修课程:中学数学、物理、化学 绪 论 无机化学教学安排: 1. 教材:周莹主编《无机化学》 2. 参考教材: 陈学泽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3. 学时:理论教学22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 4. 教学内容:绪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5. 教学要求: 预习:尽快将教材通读一遍。 听课:要求做笔记。 复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回忆课堂教学内容。 作业: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未布置的作业直接写在书上。 辅导:教学主楼312。遇到问题及时登记教材的封底上,以便在遇到老师时可以随时找到问题的出处。 6.参考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 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编《分析化学》。 第一章 溶 液 1. 溶液浓度及其换算 1.1物质的量浓度: c = n/v = m/Mv n= cv 例1:计算98%浓硫酸(M=98.07)(d=1.84)的c。 1.2物质的量分数: xA = nA/n总 双组分溶液 x1 = n1/(n1+n2) x1+x2=1 1.3质量摩尔浓度: b = nA/m剂 = mA/MAm剂 例2:计算38.0%盐酸(M=36.46)溶液的b。 2. 稀溶液的依数性 2.1拉乌尔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等于溶剂的饱和蒸气压乘以该溶剂的物质的量分数。 PB = PB0 XB = PB0(1-XA) 2.2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ΔP = PB0 - PB = PB0 XA = PB0 bA /55.5 = K b 2.3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升高:ΔTb =Tb-Tb0= Kb b 例3:计算0.10mol/LNaCl溶液的沸点(水溶液的Kb=0.513)。 2.4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凝固点下降:ΔTf = Tf-Tf0=Kf b 2.5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 πV = nRT π = c RT 例4:计算298K,0.10mol/LNaCl溶液的渗透压。 第二章 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 1. 表面化学与表面现象 13 1.1表面与表面化学 密切接触的两相之间的过渡区(约几个分子的厚度)称为界面。其中一相为气体的界面也称为表面。 物质表面层的分子与内部分子所处的周围环境不同。内部分子受到四周邻近相同分子的作用力是对称的,各个方向的力彼此抵消;但是,表面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本相内分子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受到性质不同的另一相中分子的作用。因此,表面层的性质不同于物质内部。在相界面上的物质因具有与体相内部不同的结构和性质而产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称为表面现象。研究相界面上的各种表面现象的科学称为表面化学。 1.2表面吉布斯函数 由于表面层分子的状况与本体不同,因此,如果要把物质的分子从内部移到界面(或者说增大表面积)时,就必须克服体系内部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而对体系做功。在温度、压力和组成恒定时,可逆地使表面积增加dA所需要对体系做的功叫做表面功。 —δw = σdA = dG (1) σ称为比表面能或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比表面张力等。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系统总是自发地朝着吉布斯自由能减少的方向变化。式(1)表明,降低表面吉布斯自由能的两条途径是减小比表面张力和减小表面积。因此,表面活性剂自发地浓集于水溶液表面,使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小液滴总是自发地趋于呈球形状态,使表面积减小。 1.3弯曲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 表面张力使弯曲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不同于平面液体:ln(Pr / p) = 2σM / (RTrρ) 。可见,凸面(r>0)液体上的饱和蒸汽压大于平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汽压,事实上,小液滴的半径越小,蒸气压越大;凹面(r<0)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低于平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汽压,因此,木材毛细管容易从空气中吸潮,同时,木材中的水分比较难蒸发出来,而且毛细管越细,蒸气压越小越难蒸发。 1.4润湿和润湿角 液体粘附在固体表面的过程称为润湿。润湿过程是固-液界面和气-液界面取代固-气界面的过程。当σs-l ≤σs-g 时,固-液界面张力小于固-气界面张力,固体可以完全浸没在液体之中,发生浸没润湿;σs-l +σl-g ≤σs-g 时,固-液界面张力与液-气界面张力之和小于固-气界面张力,液体可以在固体表面完全铺展;σs-l ≤σs-g +σl-g时,固-液界面张力小于固-气界面张力与液-气界面张力之和,液体可以在固体表面发生粘附润湿,其中,润湿角cosθ= (σs-g -σs-l)/σl-g。在木材的胶合或涂饰中,砂磨或等离子体溅射等操作可以获得表面积和比表面张力σs-g都比较大的木材新表面,有利于获得有效的胶合和涂饰;同时,选择适合木材固体表面、σs-l和σl-g较小的胶粘剂或涂料也是提高胶合和涂饰效果的有效方法。 1.5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和毛细管现象 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ΔP = 2σl-g /r 毛细管中的液面上升高度 h = 2σl-gcosθ/(rρg) 在毛细管内弯曲液面下附加压力的作用下,能润湿木材的胶液和涂料可以自发地进入木材管胞或其它空隙中,形成胶钉结构。 涂料和胶粘剂的制备、储存、运输与使用,还涉及到高聚物的聚合与固化原理,以及分散系统中悬浊液、乳浊液、溶胶的稳定和聚沉的原理。 1.6表面吸附 选择性吸附:活性炭(色素)、木材(水蒸气)、AgI(Ag+或I-)、Fe(OH)3(FeO+) 离子交换吸附:阳离子交换吸附(R-SO3H)、阴离子交换吸附(R-N(CH3)+OH- 2. 胶体 2.1胶团结构: 硝酸银过量时的碘化银溶胶:[(AgI)m·nAg+·(n-x)NO3-]x+·xNO3- 碘化钾过量时的碘化银溶胶:[(AgI)m·nI-·(n-x)K+]x-·xK+ 14 过量硫化氢通入氯化亚锡得硫化亚锡溶胶:[(SnS)m·nHS-·(n-x)H+]x-·xH+ 三氯化铁水解的氢氧化铁溶胶:{[Fe(OH)3]m·nFeO+·(n-x)Cl-}x+·xCl- 2.2溶胶的性质: 溶胶的光学性质:丁铎尔效应。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 溶胶的电学性质:电泳、电渗。 2.3溶胶的稳定和聚沉: 溶胶的稳定性:布朗运动、胶粒表面同种电荷相斥、胶粒表面的水化层。 溶胶的聚沉:电解质的聚沉(盐析)作用、相反电荷的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高分子溶液的敏化 作用和聚沉作用。 电解质的聚沉能力:聚沉值 叔采-哈迪规则:反离子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聚沉值越小。1-6:2-6:3-6 感胶离子序: 3. 表面活性物质和乳浊液 3.1表面活性物质: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具有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 3.2乳浊液:油包水型w/o,水包油型o/w 例5:向25ml 0.1 mol/LKI溶液中加入10ml 0.005mol/LAgNO3溶液所制得的AgI溶胶的胶团结构 为 ,该溶胶的胶粒带 电荷。在电泳中,胶粒向 极移动;在电渗中,溶液移向 极。如果NaNO3对该溶胶的聚沉值为60mmol/L,Ca(NO3)2对该溶胶的聚沉值为0.4mmol/L,则Na2C2O4对该溶胶的聚沉值大约为 mmol/L。是溶胶稳定的三大因素是 ,使溶胶聚沉的三种主要方法是 。 第三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 1.1主量子数:电子层数。在决定电子运动能量中起主要作用。 取 值 n = 1,2, 3, 4,5,6,······ 光谱符号 K L M N O P 1.2副量子数:角量子数,电子亚层。在决定电子运动能量中起辅助作用。 取值范围 l = 0,1,2, 3,······(n-1) 光谱符号 s p d f 1.3磁量子数:决定等价轨道在外磁场中能积分裂和能级高低。 取值范围: m = 0,±1,±2,······±l 1.4自旋量子数:决定电子的自旋运动方向。 取值范围 ms = ±1/2 2.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 2.1能量最低原理:尽可能占据能量较低的轨道。 2.2鲍里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 2.3洪特规则:在等价轨道上,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 半充满 p3,d5,f7 全充满 p6,d10,f14 2.4鲍林近似能级图: 能级组 1s, 2s2p, 3s3p, 4s3d4p, 5s4d5p, 6s4f5d6p, 7s5f6d7p 所能容纳的电子数 2 8 8 18 18 32 32 2.5徐光宪能级顺序规律: 原子:外层电子(n+0.7l) 内层电子n 离子:外层电子(n+0.4l) 内层电子n 15 例6: 26Fe、Fe3+、29Cu、Cu2+、24Cr、Cr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第四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价键理论 1.1价键理论要点: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可以配对成键;最大重叠原理。 1.2σ键:头碰头的形式重叠;电子云沿键轴方向呈对称分布。 σs-s:H-H σs-p:H-Cl σp-p:Cl-Cl 1.3π键:肩并肩的形式重叠;电子云对键轴呈反对称分布。 πp-p:O=O N≡N H2C=CH2 1. 4杂化轨道理论: 1.4.1杂化轨道理论要点: 1杂化:原子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杂化轨道:杂化后形成的新的原子轨道。 2形成杂化轨道的条件:能级相近;n个原子轨道杂化后形成n个杂化轨道。 3杂化轨道有利于最大重叠。 1.4.2杂化轨道类型和实例: 1 sp杂化:1个s轨道+1个p轨道 → 2个sp杂化轨道,键角180°,直线型分子。 BeCl2,HC≡CH,HgCl2,Ag(NH3)2+,O=C=O,CS2, 2 sp2杂化:1个s轨道+2个p轨道 → 3个sp2杂化轨道,键角120°,平面三角形分子。 BF3,H2C=CH2,H2C=C=CH2,C6H6,H3BO3,SO2,SO3,COCl2,NO2,H2CO3,HNO3, 、 3 sp3杂化:1个s轨道+2个p轨道 → 4个sp3杂化轨道,键角109°28,四面体型分子。 CH4,B(OH)4-,NH4+,[Ni(NH3)4]2+,NH3,H2O,Al2Cl6,H3PO4,H2SO4,HClO4,HClO, 4 dsp2杂化:1个d +1个s + 2个p → 4个sp3杂化轨道,键角90°,平面四边型分子。 [Ni(CN)4]3-,[Cu(NH3)4]2+,[PtCl4]3-,[Cu(CN)4]2-, 5 sp3d2杂化:1个s+3个p+2个d → 6个sp3d2杂化轨道,键角90°,八面体型分子。 [Fe(H2O)6]3+,[FeF6]3-, 6 d2sp3杂化:2个d +1个s+3个p → 6个sp3d2杂化轨道,键角90°,八面体型分子。 3-4-3+2+ [Fe(CN)6],[Fe(CN)6],[Co(NH3)6],[Co(NH3)6],[PtCl6]2- 等性杂化,不等性杂化;外轨型配合物,内轨型配合物。 2.分子轨道理论 2.1 分子轨道理论基本要点: 分子轨道由组成分子的各原子轨道根据能量近似、最大重叠和对称性三原则线性组合而成;分子的能量取决于分子中电子所占据的分子轨道的能量总和,分子中的电子排布也遵守能量最低原理、鲍里原理和洪特规则。 2.2 成键轨道与反键轨道: 成键轨道:当原子轨道波函数符号相同时,线性组合后分子轨道的波函数增强,两个原子核之间 的电子云密度增大,有利于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具有成键作用。成键轨道的能级低于原子轨道能级。 反键轨道:当原子轨道波函数符号相反时,线性组合后分子轨道的波函数减弱,两个原子核之间 的电子云密度减小,不利于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对成键没有帮助。反键轨道能级高于原子轨道能级。 H2、 He2、 He2+ 2.3 分子轨道能级顺序:O2、N2 2.4 分子轨道式:O22+、O2+、O2、O2-、O22-、N2+、N2、N2- 2.5 键级: 键级=净成键电子数/2 16 单电子数,三电子键;顺磁性,反磁性。 3.分子间力和氢键 3.1分子间作用力的三种类型: 取向力:极性分子之间由于取向作用而产生的相互吸引作用称为取向力。 极性分子之间,偶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极性 存在:极性分子—极性分子。 诱导力:诱导偶极与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称为诱导力。 极性分子的偶极使非极性分子变形而产生偶极,诱导偶极。极性,变形性。 存在: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极性分子。 色散力:由于瞬时偶极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称为色散力。 任何分子中,电子运动以及原子核的振动而引发的正负电荷重心的瞬间相对位移,导致产生瞬间偶极。变形性,分子量。 存在: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极性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1比化学键弱10-100倍:Ar(s)升华热7.87kJ﹒mol-1,Cl2离解能247 kJ﹒mol-1; 2分子间作用力没有饱和性,作用范围为0.1-0.5nm; 3 对于大多数分子而言,色散力是主要的。 3.2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规律: HF HCl HBr HI H2O H2S H2Se H2Te 熔点/K 190.0 158.2 184.5 222.2 373 202 232 271 沸点/K 292.5 188.1 206.0 237.6 273 187 212. 8 224 气化热/( kJmol-1) 30.31 16.12 17.62 19.77 水合热/(kJmol-1) -48.14 -17.58 -20.93 -23.02 溶解性,粘度,胶合强度,硬度,表面张力。 3.3氢键: 氢键是 与F、O、N等电负性极强的元素相结合的氢原子和另一分子中电负性极强的原子之间所产生的相互吸引作用。 H—F,H—OH,H—NH2 分子间氢键:水、水合物、无机酸、醇、羧酸、胺、氨合物。 分子内氢键:邻羟基苯甲酸、邻硝基苯酚、丙二酸、3-羟基丙酸、 α-氨基酸、β-氨基酸。 3.4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规律: 3.4.1熔、沸点: 摩尔质量 沸点/℃ 气化热//( kJmol-1) 熔点/℃ 熔化热//( kJmol-1) CH3CH2OH 46.1 78 42.6 -112 4.8 CH3OCH3 46.1 -24 18.6 -138 4.0 3.4.2溶解度: 乙醇—水,无限互溶;乙硫醇—水,1.5g/100g水。 硝基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邻0.21;间1.35;对1.6。 3.4.3电离常数: 羟基苯甲酸的Ka:邻1.0×10-3;间8.3×10-5;对2.6×10-5。 第五章 化学反应基本理论 1.化学热力学 1.1热力学第一定律 封闭系统 ΔU = Q – W 1.2 恒容反应热: Qv = ΔU 17 1.3恒压反应热: Qp = ΔU + W = ΔU + pΔV = (U2+PV2)+(U1+PV1) Qp = H2-H1 = ΔH H = U + PV 1.4盖斯定律: ΔrHm0 = ∑νBΔfHm0(B) 生成焓 1.5熵和熵增加原理: 可逆过程系统的熵变 ΔS = Qr/T 熵增加原理 ΔS(孤立)>0 <0 =0 ΔS(系统)+ΔS(环境)>0 <0 =0 1.6吉布斯函数判据: 吉布斯函数 G = H – TS ΔG = ΔH – TΔS 吉布斯函数判据 ΔG<0 >0 =0 化学反应的标准吉布斯函数 ΔrGm0 = ∑νBΔfGm0(B) 生成吉布斯函数 1.7ΔG与反应温度的关系: ΔGT = ΔH298 – TΔS298 分解温度 T = ΔH298 /ΔS298 例7: 已知298K时 C2H5OH(l) C2H5OH(g) ΔfHmθ/(kJ/mol) -277.6 -235.3 Smθ/(J·mol-1·K-1) 161 282 求: (1)在298K和标准态下,C2H5OH(l)能否自发地变成C2H5OH(g)? (2)计算298K标准状态下反应的QP、QV、ΔU、WV 。 (3)估算乙醇的沸点。 2. 化学动力学 2.1基元反应:2NO + O2 → 2NO2 反应分子数 2.2质量作用定律:v = kcAacBb 非基元反应 v = kcAxcBy 反应级数 例8: 如果2NO2 → 2NO+O2 是基元反应,则其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为 ,若将NO2浓度增加到原来的2倍时,反应速率变为原来的 倍。 2.3阿累尼乌斯方程:k = Aexp(-Ea/RT) ln k = -Ea/RT + ln A lg (k2/k1) = Ea(T2 – T1)/(RT2T1) 3.化学平衡 3.1化学平衡常数: 3.2标准平衡常数:ΔrG0 = - RTlnK0 3.3多重平衡规则:K30 = K10 K20 3.4 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lnK0 = -ΔrH/RT + ΔrS/R ln(K20/K10) = ΔrH(T2 – T1)/RT1T2 例9: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2(g)+ S (s) == H2S (g) K10;S (s) + O2 (g) == SO2 (g) K20;则反应H2(g)+SO2(g) == O2 (g) + H2S (g)的平衡常数为 。 例10:例6中 C2H5OH(l)==C2H5OH(g) 计算(1) 298K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0。 (2)在373K的标准平衡常数。 (3)在373K和标准态下,C2H5OH(l)能否自发地变成C2H5OH(g)? 第六章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弱酸溶液、强碱弱酸盐: c(H+) = (Ka c)1/2 pH = -1/2lgKa-1/2lgc α= (Ka/c)1/2 18 2. 弱碱溶液、弱酸强碱盐: c(OH-) = (Kb c)1/2 pH = 14 – 1/2lgKb – 1/2lgc α= (Ka/c)1/2 3.酸式盐溶液: c(H+) = (K1K2)1/2 例11: 已知HAc的Ka=1.76×10-5,NH3H2O的Kb=1.79×10-5。计算0.1mol/L醋酸、醋酸钠、氯化铵溶液的pH。 4.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HAc-Ac-、NH3-NH4+ 、H2CO3-HCO3- 、HCO3--CO32- 。抗酸成分,抗碱成分。 c(H+) = Ka c(酸)/c(碱) pH = pKa + lg[c(碱)/c(酸)] 例12: 已知HA的Ka=1.0×10-5。 (1)试计算0.10mol/L HA溶液的pH 值。 (2)0.10mol/L HA+0.10mol/L NaA混合溶液构成缓冲溶液,试计算该缓冲溶液的pH 值。 (3)分别向99mL上述缓冲溶液中加入1mL 1.0mol/LHCl或1mL 1.0mol/LNaOH溶液。计算溶液的pH值变化多少。如果向99mL纯水中加入1mL 1.0mol/LHCl或1mL 1.0mol/LNaOH溶液,溶液的pH值有变化多少。 例13: 已知HA的Ka=1.0×10-5。 现有125mL浓度为1.0mol/L 的NaA溶液,欲配制250mLpH值为5.0的缓冲溶液,问需要加入6.0mol/L的HA溶液多少毫升? 5. 难溶盐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5.1 AB型难溶盐: s = Ksp1/2 5.2 AB2或A2B型难溶盐:s = (Ksp/4)1/2 6.难溶盐在同离子溶液中的溶解度: x = Ksp/cn 例14: 已知AgCl的Ksp=1.0×10-10,Ag2CrO4的Ksp=4.0×10-12。试计算: (1)AgCl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Ag2CrO4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2)AgCl在0.001mol/L 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7.溶度积规则: Qi = Ksp Qi > Ksp Qi < Ksp 例15: 已知 Ca(OH)2的Ksp=1.0×10-6,Mg(OH)2的Ksp=1.0×10-11。 在0.01mol/LCaCl2+0.001mol/L MgCl2的混合溶液中,开始产生Ca(OH)2沉淀时的C(OH-)= mol/L,开始产生Mg(OH)2沉淀时的C(OH-)= mol/L。Mg2+完全转化为Mg(OH)2沉淀[C(Mg2+)<10-5mol/L]时的C(OH-)= mol/L。如果要使Mg2+完全沉淀而Ca2+不转化为Ca(OH)2沉淀,则溶液的pH值应控制在 范围。 例16: 已知H2S的K1=1×10-7,K2=1×10-14。 则0.1mol/LH2S溶液中 C(H+)= mol/L,C(S2-)= mol/L;0.1mol/LH2S+0.1mol/LHCl溶液中C(H+)= mol/L,C(S2-)= mol/L,ZnS(Ksp=1.0×10-24)在该溶液中的溶解度s= mol/L。0.1mol/LNa2S溶液的pH= 。 第七章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1.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 例17: 用氧化数法和离子-电子法配平碘量法中的两个反应: (1)重铬酸钾氧化碘; (2)碘氧化硫代硫酸钠。 2. 能斯特方程 2.1电极电位:298K φ=φ0 + 0.059/nlg[c(氧化态)a/c(还原态)b] 2.2原电池的电动势: E = φ+ - φ- = (φ+0 – φ-0) + 0.059/nlg[c(反应物)/c(产物)] ΔrG0 = -nFE0 = -RTlnK0 2.3电池符号: (-)Zn︱Zn2+(c1)‖Cu2+(c2)︱Cu(+) 3. 元素电位图 19 n1φ1+n2φ2 = (n1+n2)φ3 例18: 已知 MnO4- 1.695v MnO2 φθ Mn2+ ︱ 1.51v ︱ 计算φθ(MnO2/ Mn2+)。 例19: 已知φθ(Fe2+/Fe)= -0.44V, φθ(Ni2+/Ni)= -0.25V,则在这两个电对中,标态下可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式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若电对组成电池,则原电池符号为 。氧化半反应是 ,还原半反应是 ,计算电池电动势的能斯特方程为 。电池反应在298K的标准平衡常数K0为 。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中性配位化合物:[Ni(CO)4],[CoCl3(NH3)3],[PtNH2NO2(NH3)2],[V(CO)6], [PtCl4(NH3)2],[PtCl2SO4(NH3)3] 配离子:[Ag(S2O3)2]3-,[Co(NH3)6]3+,[Fe(OH)2(H2O)4]+,[PtCl5(NH3)]-,[Al(OH)4]-, H2SO4型:H2[Si F6],H2[Pt Cl6], Ca(OH)2型:[Cu(NH3)4](OH)2,[FeF6](OH)3 NH4Cl型:[Cu(NH3)4]SO4,[Fe(en)3]Cl3,[Co(NH3)3(H2O)3]Cl3,[CoCl2 (NH3)4]Cl,[Cr(OH)2 (en)2]Cl, [PtCl2(NH3)4] K2SO4型:K3[Fe(CN)6],K4[Fe(CN)6],K[PtCl3(C2H4)],Cu2[Si F6],K3[Cr(CN)6],Na3[Ag(S2O3)], NH4[Cr(NCS)4(NH3)2],K3[CoCl3(NO3)3] (NH4)2SO4型:[Cu(NH3)4][PtCl4], 内界,外界,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体数目,配位原子, 配位数=配位键数目,中心离子氧化数,配离子电荷数。 20 n1φ1+n2φ2 = (n1+n2)φ3 例18: 已知 MnO4- 1.695v MnO2 φθ Mn2+ ︱ 1.51v ︱ 计算φθ(MnO2/ Mn2+)。 例19: 已知φθ(Fe2+/Fe)= -0.44V, φθ(Ni2+/Ni)= -0.25V,则在这两个电对中,标态下可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式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若电对组成电池,则原电池符号为 。氧化半反应是 ,还原半反应是 ,计算电池电动势的能斯特方程为 。电池反应在298K的标准平衡常数K0为 。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中性配位化合物:[Ni(CO)4],[CoCl3(NH3)3],[PtNH2NO2(NH3)2],[V(CO)6], [PtCl4(NH3)2],[PtCl2SO4(NH3)3] 配离子:[Ag(S2O3)2]3-,[Co(NH3)6]3+,[Fe(OH)2(H2O)4]+,[PtCl5(NH3)]-,[Al(OH)4]-, H2SO4型:H2[Si F6],H2[Pt Cl6], Ca(OH)2型:[Cu(NH3)4](OH)2,[FeF6](OH)3 NH4Cl型:[Cu(NH3)4]SO4,[Fe(en)3]Cl3,[Co(NH3)3(H2O)3]Cl3,[CoCl2 (NH3)4]Cl,[Cr(OH)2 (en)2]Cl, [PtCl2(NH3)4] K2SO4型:K3[Fe(CN)6],K4[Fe(CN)6],K[PtCl3(C2H4)],Cu2[Si F6],K3[Cr(CN)6],Na3[Ag(S2O3)], NH4[Cr(NCS)4(NH3)2],K3[CoCl3(NO3)3] (NH4)2SO4型:[Cu(NH3)4][PtCl4], 内界,外界,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体数目,配位原子, 配位数=配位键数目,中心离子氧化数,配离子电荷数。 20
正在阅读:
无机化学练习题09-18
医疗设备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承诺书范本01-15
浅谈微课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12-05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10-23
车辆档案范本(一车一档)(1)05-02
我的一家作文300字02-04
我喜欢的一件艺术品06-21
企业单位普查登记表07-02
我喜欢美食作文500字06-16
- 教材使用三部曲
-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大洋港小学三年级(上)期初数学试卷
- 会计、金融、市场营销、机械工程专业深度解析
- 中华戴氏通鉴戴氏历代世系
- 发展杏树产业展望及柯坪杏树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策
- 烃的衍生物化学方程式默写
- 社交礼仪答案(简易)
- 系统强化 - 行政法讲义(徐金桂) - 图文
- 拉丁美洲 伊比利亚美洲 西语美洲 的异同
- 天然气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 生化大实验报告 - 图文
- 《急重症护理学(丙)》模拟卷及答案 - 答案 - 图文
- 美术生高考备考:2016美术艺考基础解析!注重三原则可增加录取率!
- 压密注浆施工方案
- 合资建设年产10000台康明斯6CT缸体30000台缸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有机化学试题综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集(含答案)
- 初中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 诊疗规范
- 16秋福师《语言学概论》在线作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