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地理贵州高三同步测试模拟试卷【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更新时间:2023-05-05 00:5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2019年高中地理贵州高三同步测试模拟试卷【5】含答

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2010年11月“渝新欧”国际铁路全程试运行,铁路从重庆始发,经达州、安康、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转向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鲁

尔工业区的杜伊斯堡,全程11 179公里。读下图完成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在a大洲分布最广

B.铁路沿线上的景观变化主要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胡杨林景观出现在沙漠中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非地带性

D.b段铁路线是青藏铁路的一段

2.下面对杜伊斯堡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便捷的海陆空交通②丰富的煤炭资源③丰富的铁矿资源

④广阔的市场⑤丰富的水力资源

A.①③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D.②④

【答案】

1.C

2.D

【解析】

1.由图示得知胡杨林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分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由鲁尔区工业的区位优势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某城市示意图”,完成小题。

3.据图判断,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是( )

A.位于河流沿岸B.位于铁路沿线

C.靠近海港D.矿产资源丰富

4.滨海区的建设,有利于( )

①缓解老城区用地紧张状况②扩大城市规模,方便城市内部联系和管理③扩大对外开

放④分散老城区城市职能,减轻环境污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3.A

4.C

【解析】

3.从图中可以看出老城区位于河流沿岸,说明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是河流。

4.滨海新区的建设可以缓解城市化过程中老城区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且滨海地区位置优越,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下图为甘肃省敦煌市月牙泉周边地貌类型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中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主要是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堆积D.断裂下陷

6.如今的月牙泉水量日趋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答案】

5.B

6.D

【解析】

试题分析:

5.读图,从图中景观看,月牙泉周围是沙漠,沙漠是风积地貌,不是风力侵蚀,A错。风力堆积是沙丘、沙垄地貌的成因,风力沉积作用不是月牙泉形成的主要因素。C错。月牙泉是古河道遗迹,古河道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B对。断裂下陷一般有断层一侧存在,图示区没有陡崖断层,D错。

6.气候变暖,是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不是如今变小的原因,A错。月牙泉的补给水源主要是地下水,不是雨水补给,B错。古河道也不是如今才淤塞、风沙沉积的,C错。由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人们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量减少,对月牙泉的补给减少,D 错。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

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单位h为小时)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A.城市间的距离缩短B.城市内部时间距离缩短

C.城市服务范围扩大D.城市内部交通更加拥堵

8.由图中信息预测,将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

A.甲城B.乙城C.丙城D.丁城

【答案】

7.C

8.B

【解析】

试题分析:

7.高铁是联系城际之间的交通,根据图中高铁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变化,可知城市间的时间距离缩短,但不是实际距离缩短,高铁建设对城市内部时间距离没有影响,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内部交通没有因高铁的影响而变得更加拥堵。选项C正确。

8.根据图中计划中的城际轨道的布局和城市等级,城际轨道交通和高铁布局逐步完善,城市等级高的乙、丁城市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而丁城市的交通通达度相对乙要弱一些,甲城和丙城的城市等级相对较低,没有可能成为核心城市,所以,最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乙城市。选项B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交通线路对城市的影响。

9.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往往表现为

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C.在迁出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D.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迁入地,由于人口增加,加重了当地的人地矛盾,A错。在迁出地,人口的外出活动,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B对。在迁入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不是迁出地,C错。在迁出地,人口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减少,D错。

考点: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

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深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的人口增长率为0.9%.远低于近l 0多年来的平均值。常住深圳的人数达到l046.74万人,其中非户籍人口778.8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74.4%。比2010年非户籍人口有所减少,这是深圳特区建市以来,首次出现非户籍人口减少。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0.深圳非户籍人口减少,说明( )

A.深圳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B.深圳城市化问题严重.政府采取措施限制人口迁入

C.深圳处于产业升级阶段,对廉价劳动力吸引力减弱

D.深圳历史悠久,当地居民“排外”严重

11.相应于深圳人口的变化,其产业应( )

A.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B.大力发展电子装配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中西部转移D.观光农业面积迅速增加

【答案】

10.C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10.非户籍人口是主要是由于外地人口迁入,2010年以前,由于深圳主要发展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部门,所以吸引大量的外地人口迁入,非户籍人口数量多,2010年以后,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衰弱,导致向外转移,产业处于升级阶段,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减少,所以外来人口减少;而深圳政府并没有限制人口的迁入,计划生育政策对非户籍人口影响很小。故选C。

11.深圳产业的升级,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电子装配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城市地价较高,观光农业面积不会迅速发展;由于深圳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国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故选C。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迁移、产业转移

下图为水利研究部门实验室模拟,同一降水过程中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图中四条曲线: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

程线、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依次对应的序号分别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D.①、③、④、②

13.防治城市暴雨时发生内涝的最有效措施是

A.保护城市原有湿地B.提高地面透水能力

C.扩大城区绿地面积D.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答案】

12.C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12.因为地下径流是最稳定的,所以④是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在①、②、③曲线中,城市化后,由于地面的硬化,地表径流增加,洪水过程线洪峰到来时间要早于自然状态,对应①。修建水库后洪水过程线洪峰时间要晚于自然状态,对应③。②对应自然状态的洪

水过程线。所以C对。A、B、D错。

13.城市内涝是暴雨引起,但内涝的直接原因是城市排水系统落后或不完善,导致雨水不能排

泄出去。所以要完善城市排水系统,D对。城市内湿地面积有限,调节能力小,城市内湿地

做为景点保护,也不是储存污水的地方,A错。因为是暴雨降落,地面透水是下渗过程,提

高透水能力也不能解决。B错。绿地可以减缓水流,增加下渗,但不能解决内涝问题,C错。考点:该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城市规划。

下图为某一旅游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影响该小城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河流C.公路D.历史

15.关于图中序号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A.①住宅用地,②商业用地,③工业用地

B.①商业用地,②住宅用地,③行政用地

C.①文教用地,②住宅用地,③商业用地

D.①住宅用地,②绿化用地,③行政用地

【答案】

14.A

15.B

【解析】

试题分析:

14.城市一般分布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在山区,一般布局在河谷地区。从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看出城市位置有河流经过,说明该地位于河谷地区,且沿河谷延伸。等高线比较密集地区不在城市范围内,故影响该小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正确。

15.注意题干中的“旅游城市”四字,说明城市的功能主要满足旅游功能,且城市面积有限,故应没有工业用地,故A错。图中①区域主要位于城市中心,且面积较大,应为商业用地;

②区域紧靠①区域,且面积较大,应为住宅用地;③区域也位于市中心,但面积较小,应为行政用地。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布局的影响因素,城市功能区。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6.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

17.图中五个地点中纬度最低的是

A.①B.③C.④D.⑤

【答案】

16.B

17.A

【解析】

试题分析:

16.根据图示信息,①、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②全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③、④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均为地中海气候,⑤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只有三种气候类型。B对。

17.只要记住气压带风带图,这题难度就不大,西风带比副热带高气压带纬度高,信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所以五个地点中只有①的纬度最低。选择A。

考点:气压带风带图,气候类型成因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为下图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8.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资源年开采量达到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

B.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达到最大值

C.衰退期警戒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

D.衰退期发展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仍呈上升趋势

19.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将资源开采业集中到赢利多、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

B.发展交通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

C.利用高新技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步伐

D.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资源开采

【答案】

18.C

19.D

【解析】

试题分析:

18.注意多轴坐标的准确读图,图示70%所在的纵坐标是资源总开采量,反映当资源总开采量超过70%,则进入衰退期;而在其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主要差异又体现在资源年开采量上,成长期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不断上升;成熟期阶段,则资源年开采量保持稳定,在衰退期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故C项正确。

19.直接根据选项内容,节约资源、实施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是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一般做法,而停止资源的开采显然不符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故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图示的坐标含义准确的读图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原理,注意比较分析。

二、双选题

图是“某大洲沿35°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20.关于下列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秘鲁寒流影响,a处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B.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作用,b处多火山、地震

C.受地形地势影响,c处呈现荒漠景观

D.d地区比c地区水循环更加活跃

21.流经e海域的洋流()

A.由高纬流向低纬B.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洋流

C.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D.与a海域洋流性质相同

【答案】

20.CD

21.BC

【解析】

20.根据图中的地形剖面图地势特征和经纬度判读,该大洲为北美洲。所以该区域a处不可有

秘鲁寒流,所以A错误;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作用,形成的是南半球的安第斯

山脉山脉,所以B错误;受地形地势影响,c处呈现荒漠景观,d地区比c地区水循环更加活跃。所以本题选择CD选项。

21.本题考查洋流分布及地理意义。流经e海域的洋流为墨西哥湾暖流。其流向为由低纬到高纬,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洋流,与a处洋流性质不同。所以本题

选择BC选项。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29~30题。

22.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23.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

时期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B.黄梅时节家家雨

C.雨滴梧桐秋夜长D.清风细雨湿梅花

【答案】

22.BD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n1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