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培训笔记

更新时间:2023-06-02 15:3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网络视频学习笔记 网络视频学习笔记深沪中心小学 施阿婵 深沪中心小学(上 《如何当好班主任》 上) 如何当好班主任》 ( 一、需要把握的两个要点——民主与科学 1) 民主:千方百计使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 2) 科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研究班级管理的程序、计划和制度,并据此来管理班级 二、如何当好班主任之班级管理民主化 1)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a) 既为优秀也为后进的学生提供服务 b) 根据学生的不同起点提供分层次的服务内容 2) 建立互助的关系 a) 坚信每位学生心灵深处都有教师的助手,教师也是每一位学生的助手 b) 使学生分头承包各项事务,自己管理班级,做班级的主人 c) 使每位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从每个学生的优点出发指派事务,确保“人 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3) 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 4) 决策过程要民主 如何当好班主任》 (下 《如何当好班主任》 下) ( 一、如何当好班主任之班级管理科学化 1) 计划系统 a) 按时间范畴定的计划 (一日常规、一周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 b) 按空间范畴定的计划 c) 为偶发事件,制定程序,制定计划 2) 监督检查系统 第一道防线,自检关(良心关) ; 第二道防线,互检关; 第三道防线,责任人检查关,由事务承包者检查; 第四道防线,集体舆论关; 最后一道防线才是班主任。 3) 总结反馈系统 班级的管理制度不是常有理,老正确。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集体讨论修正,与时俱 进。 二、结束语 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 事情。

教师礼仪第一讲 概述 一、什么是礼仪? (尊重,礼由心生,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礼” ; “礼”需要一定的表现形式 “仪” ; “仪”涉及别人接受不接受,沟通不沟通,知道不知道的问题。 “规范” ) 礼仪,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一种规范的表现形式。 二、教师礼仪的基本内容 教师礼仪,是教师在其工作岗位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 两个关键问题: 1) 摆正位置,以学生为本 a) 面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位置(同事、上级、下级……) b) 交往以对方为中心,善解人意 2) 端正态度,宽以待人,要善于包容 人有差异,应容忍: 自己的同事有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学校的要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偏好和兴趣。 “君子和而不同” ,人际交往中是非的概念是模糊的。 三、教师礼仪重要的一个特点——摆正教师和社会各种交往层面的位置。 四、教师的职责 所谓教师是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专

职人员。 1) 教书 2) 育人 五、教师礼仪的四大关注点——师资、师表、师德、师心 六、为什么要提倡教师礼仪? 1) 提倡教师礼仪是时代的要求 2) 职业的期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七、应注意的问题:1)严于律己 2)以学生为本 3)自知之明 教师礼仪第二讲 教师的素养 一、所谓素养,就是从事某项工作,所要具有的基本资格以及基本要求和基本条件。 二、教师的政治素养 1) 爱祖国,爱人民 2)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 要和歪风邪气和不正之风划清界限 三、教师的法律素养 1) 要有法制观念 2) 遵守宪法、教育法、教师法…… 四、教师的道德素养 1) 遵守社会公德 2) 遵守职业道德 3) 遵守家庭道德 五、教师的专业与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的兴趣…… 六、教师的为人处事素养 关系不可回避,应注意: 1) 以诚为本——基本要求 2) 以和为贵(不拿别人折磨自己,不拿自己折磨别人) 3) 以信为先 教师礼仪第三讲 教师的形象 一、什么是形象? 形象是外界对我们的印象和评价。 印象是人们的内在感觉,更全面;评价是外在的表述。 二、形象二要素——知名度、美誉度 三、社会上教师的理想形象 1) 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 2) 爱护学生 3) 要有正义感和使命感 四、学生心目中教师的理想形象 1) 平等相待 2) 朋友关系 五、家长心目中教师的理想形象 1) 书教得好 2) 对我家孩子好 六、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师的形象 高高在上,拉开距离,维护尊严,严格要求学生。 七、如何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1) 注意首轮效应 首轮效应:第一印象效应。 2) 注意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经常交往的人接触时,最近的这件事给你的印象。 3) 注意定型效应 定型效应: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印象形成之后往往一成不变。 4) 注意亲和效应 亲和效应:要以学生为本,要和学生有共同的话题。 5) 注意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 社会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不能理解为苛求, 应该理解为对我们的希望。 教师礼仪第四讲 教师的语言 一、教师用语的基本要求 1) 语言上要规范形象 2) 态度上要和蔼耐心 3) 注意内容和方式,内容得体,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二、教师用语要规范 1) 要讲普通话 2) 要讲文明话 3) 要讲现代话 4) 要讲直白话: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三、教师用语的表达方式 1) 要平等交流 2) 要善于沟通 “黄金法则” :你需要别人怎样对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自我中心” “白金法则” :别人需要你怎样对待他,你在合法的遵守社会公德的前提下就要那样对 待他。——“对方中心” 3) 要强调互动 四、教师用语——要注意声音

美 1) 语调、语声发音不能太高 2) 速度要适中 3) 发音要标准 五、教师用语——要注意谈吐美 表情和动作要注意,表情要专注,动作要适度。 六、教师用语——要注意境界美 1) 境界高雅 2) 要有上进心 3) 掌握真知 七、忌讳 1) 忌粗口 2)忌训斥 3)忌侮辱 4)忌讽刺 5)忌妄言 6)忌乱言 教师礼仪第五讲 教师的装饰 一、装饰的功能 1) 实用的功能 2) 审美 3) 地位和身份 二、教师的装饰应简洁、庄重、符合身份 TPO 规则:T Time 时间,P Place 地点,O Ocation 场合,身份 三、教师要重视装饰的原因 1) 为人师表 2)自尊自爱 3)岗位要求 四、教师在岗位上着装六注意 1) 区分性别 2) 年龄有别 3) 考虑形体特点 4) 注意出入场合 5) 适当时尚,不老土 6) 强调规则 五、教师着装八忌 1) 不能脏 2) 不能破 3) 不能乱 4) 不能杂:和谐为美 5) 不能过分暴露 6) 不能过分透视 7) 不能过分短小 8) 不能过分紧身

六、首饰,以少为佳,符合身份,有三点注意 1) 数量少 2) 质量精美、高雅,不粗俗 3) 搭配——和谐为美 教师礼仪第六讲 教师的仪表 一、仪表是一个人教养与形体给外界的整体感受。 二、教师仪表的规范——干净 整洁 文雅 美观 三、教师美发要注意的事项 1) 头发的长度要注意 2) 色彩要注意 3) 发型要注意 四、教师化妆要注意的事项 1) 工作场合的化妆自然为本 2) 美化 3) 避人 五、教师表情要注意的事项 1) 以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 2) 表情要跟学生互动 3) 表情要友善 六、教师举止要注意的事项 1) 举止动作要标准、正确 2) 提倡举止动作少 3) 检点,不好看的举止动作少 教师礼仪第七讲 课堂礼仪 一、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规范 1) 坚守岗位 2) 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 3) 循循善诱 4) 文明礼貌 二、教书育人要注意的六个问题 1) 要明白我国的当代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 2) 要注意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全方位的复合人才,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德、智、体、美、劳 3)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4)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 5) 教育要符合国家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6) 教育平等,有教无类 三、在课堂讲授时注意——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学生是中心 四、在提问时注意: 1) 符合教学目的 2) 要以主流受教育对象为准 3) 尊重学生 五、在指导学生时要注意: 1) 有计划,有规范

2) 有意识,有方法 六、和学生互动时应注意: 1) 有求必应 2) 要不厌其烦 七、书写演示时应注意: 1) 要标准化,正规化 2) 努力地采用现代化科学教育手段 3) 少而精 教师礼仪第八讲 校园礼仪 一、校园礼仪四规范 1) 遵守宪法和法律 2) 尊重学生的人格,

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 3) 要遵守校规、校纪(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遵守正常的教学 秩序,遵守作息时间,不能迟到,不能早退) 4) 在校园中和他人相处时要文明礼貌待人,要慎独 二、文明礼貌待人规则 1) 使用尊称(行业称呼,泛指称呼) 2) 互相问候、互相致意、主动打招呼的习惯 “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 3) 使用礼貌用语(问候语、请求语、感谢语、抱歉语、道别语) 三、出入校园要——守时、守纪、守礼 四、在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要——爱惜公物,讲究秩序,遵守规则,保持安静 五、 六、在操场、体育馆要——锻炼为主,尊重对手,注意形象 七、在餐厅、宿舍要——严于自律,尊重异性,爱护公物 八、升国旗、奏国歌时要注意的礼仪 1) 要明白国歌和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 2) 要明白国歌和国旗的升挂和演奏、演唱有一些专业的技术规定 3) 升国旗、奏国歌的仪式上要庄严肃穆,专心致志 教师礼仪第九讲 办公室礼仪 一、教师在办公室中应注意: 1) 环境美(个人环境、办公环境、室内环境、外部环境) 2) 行为美(办公不办私) 3) 个人美(认真细致,耐心专业) 二、办公室里涉及的人际关系 1) 和同事的关系 2) 上、下级的关系 3) 和学生、家长的关系 三、处理好同事、同行的关系要: 1) 相互支持 2) 相互帮助(团队精神) 3) 和善相处 四、处理好上、下级关系要——尊重、支持、关心、体谅 五、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要注意——尊重、平等

六、备课时要注意: 1) 耐心细致 2) 精通业务 3) 现代视野 七、辅导学生要注意: 1) 有责任心 2) 善于互助 3) 遵守规范 九、和学生谈心时的八种具体形式:

1) 2) 3) 4) 5) 6)

自由式 扩展式 倾听式 评判式 启发式 跳跃式

7) 跳跃式 8) 交互 教师礼仪第十讲 师生关系 一、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词——尊重、平等 二、理想的师生关系 1) 亦师亦友 2) 教学相长 三、教书育人要注意的三个关键 1) 是非分明 2) 以身作则 3) 因材施教 四、教师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注意八项基本原则 1) 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讲政治 2) 宣传普及科学知识 3)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4) 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5) 要遵守社会公德 6)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7) 密切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沟通实现的几个环节: a) 沟通是双向的 b) 认可,要被交往对象认知 c) 互动,反馈 8) 关心集体 五、教育学生要给予他们——真知、良知、益知 六、培育学生要帮助他们: 1) 矫对人生目标 2) 注意实现手段,要循序渐进 社会交往( 教师礼仪第十一讲 社会交往(一) 一、教

师社会交往中,人际关系的处理应注意: 1) 端正位置 2) 端正态度 3) 掌握技巧 二、交谈时要牢记四个不准: 1) 不打断对方

2) 不去补充对方 3) 不纠正对方 4) 不置疑对方 三、交谈时教师五不谈 1) 不能非议党和政府 2) 不能随便对交往对象加以非议 3) 不能议论同行、领导、同事和学生 4) 不能够涉及格调不高的话题 5) 不涉及个人隐私问题 四、接打电话时要注意的问题: 打电话时: 1) 选择适当的通话时间 2) 注意通话长度(三分钟规则) 3) 使用基本的礼貌用语 接电话时: 1) 接听电话要及时 2) 接听电话时要确认(自报家门) 3) 挂断、终止通话要注意顺序(地位高者先挂) 4) 注意场合 五、使用名片时要注意的问题: 递名片时: 1) 名片要足量携带,放置到位 2) 正确递交(注意顺序和方式) 接名片时: 1) 专心致志 2) 要看,通读一遍 3) 名片要回敬对方 六、自我介绍与介绍他人的礼节 自我介绍: 1) 讲究顺序(地位低者首先向地位高者自我介绍;先递名片后作介绍) 2) 自我介绍时间要简短(推荐半分钟) 3) 规范(包含单位、部门、职务、姓名) 介绍他人: 1) 谁当介绍人(主人或跟双方都熟悉的人) 2) 征求对方意见 3) 注意顺序(先介绍地位低者,再介绍地位高者) 七、握手的礼节 1) 顺序(地位高者先伸手) 2) 表情、动作、语言的沟通和互动 社会交往( 教师礼仪第十二讲 社会交往(二) 一、招待客人时 1) 注意客人的迎送问题(定时间、定地点、定专人) 2) 款待客人 3) 接待客人时专心致志

4) 平等相待 5) 考虑细节问题(膳宿问题……) 二、登门拜访时应注意: 1) 有约在先(时间、地点、人物) 2) 限定交流的内容,限定时间范围 3) 适可而止 4) 如有礼品应公私有别 三、位次排列五通则 1) 场合有别 2) 内外有别 3) 中外有别(中国“左高” ,国际“右上” ) 4) 外外有别 5) 遵守常规 座次排列五技巧: a) 居中为上 b) 前排为上 c) 面门为上 d) 以左为上 e) 以远为上 四、乘坐轿车的座次,分两种场合各有不同: 1) 社交场合主人开车时 2) 公务交往时 五、参加与安排宴会时要注意的礼仪 1) 座次的问题 2) 邀请者的关系 3) 菜肴的安排 六、餐桌上五不准 1) 餐桌上不吸烟 2) 让菜不夹菜 3) 祝酒不劝酒 4) 不在餐桌上化妆和修饰自己 5) 吃东西不发出声音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听课笔记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基本理论 一、科学与教育科学 1.科学:指特定范围内反映客观事物关系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它具有客观性、规律性、可验证性、系统性、准确性的特点。 2.教育科学:属于科学范畴 二、科学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 1.科学研究 是要探讨前人所未知的知识, 解

决前人没有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因此它是一种 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过程。它具有创造性和艰巨性两大根本特点。 2.教育科学研究

属于科学研究范围。是适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创造和生产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体系的一种脑力劳动。 教育问题的特点: A.复杂性。 B.两难性。 C.开放性。 D.整合性与扩散性。 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操作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公共性原则。 E. 检验性原则。 ③教育科学研究分类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可把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根据研究方法不同,可把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可把教育科学研究分为教育事实研究和教育价值研究。 根据研究对象的数量,可把教育科学研究分为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 根据研究问题的大小,可把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三、科学研究方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科学研究方法 ①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理解,即科学方法结论与具体的科学方法。科学方法论是关于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方法论和世界观是一致的。 具体科学方法是指科学思维或 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手段。 科学方法论与具体科学方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其不同主要表现在: A.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进行研究工作的宏观指导, 也就是科学的思想方法或思维方 式, 是对世界和人类社会所有事物的共同属性的认识。 而具体科学方法是科学思维方式的实 践和应用。 B.方法论是任何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②科学方法与非科学方法 在真正科学方法尚未建立以前,人们对观察所得现象的解释一般基于三种方式: A.根据权威的解释。 B.奠基在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直觉的判断。 C.逻辑推理。根据纯理论段设,通过推断,作出结论,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知识,往往仍 需验证。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必须以方法论为基础。 ②应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时要正确过程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树立三个正确观点: A.实践 第一观点; B.辩证发展观点; C.系统整体观点。 ③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向、态度与重要意义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向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态度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1.科学教育呼唤教育科学研究 ①教育科学研究:由从属到先导; ②现代教师:由经验性到学者性; ③教育理论:亟待提高理性自觉水平; 2.当今中国教育更需要教育科研 ①教育科学研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②教育科学研究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体系的需要; ③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需要; ④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管理的需要; ⑤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 选题与抽样 第一节 选题 一、选题的重要性 选题即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教育科学研究是从选择和确立课题开始的。 从某种意义 上说, 选择和确立课题比研究解决问题难度更大。 二、发现问题思维策略 选题必须有问题可选,而要有问题必须善于发现问题。研究人员要发现问题,必须具 备两个基本的素质条件:其一,必须对自己工作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并经常关注其改革与 发展的动向;其二,勤于思考,不安现状。此外,还必须掌握下列常见的几种思维策略。 1.怀疑 怀疑是对已有结论、常规、习惯、行为方式等的合理性即权威作非绝对的肯定或否定的 判断,怀疑必然引起人对事或物的重新审视,会在原来以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新问题。一 般说来, 学科发展水平越低, 值得怀疑的结论越多; 实践越依赖于经验和常识, 可信度越低, 问题也越多。 2.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又叫变换思考角度。 与怀疑不同, 变换思考角度不是把思维的利剑指向原有的 结论,而是从与得出原有结论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层次上来认识原有的研究对象,以形成 关于对象的新的认识。 这种认识的产生不以否定原有结论为前提, 它所需要摆脱的是原来的 思维定势和已有知识的影响,另辟蹊径。看来不难的事情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已知的东西 往往成为进行新的认识的障碍。 3.类比与移植 与上述策略不同, 它是通过与其它学科研究对象类比和借用其它学科的思维方式, 来发 现本学科研究的新问题。 4.深入探究现象 上述的四种策略都与对事物的已有认识直接相关。 深入探究现象的思维策略则要求直接 面向现象,从对现象本身的思考中提出新问题。 三、选题基本原则 1.价值性原则 2.新颖性原则。 3.具体性原则 4.量力性原则 四、选题基本途径 1.从教育实践中选题 2.从教育理论中选题 3.从教育科研规划中选题 五、课题论证 课题论证就是对课题的分析、 评价和预测, 包括课题初步论证和正式论证。 课题选定后, 研究者需要依据课题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初步论证。 初步论证通常是指研究者本人对研究课题 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步骤、与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最终成果 等分析评价和预测。 正试论证则是由研究者本人向有关组织提交论证报告或项目申请书, 由

一些教育专家、同行、科研管理者对课题进行评审。一般这种论证可以决定是否予以立项或 经费资助。任何一项

教育科研课题的确立都必须进行初步论证。 第二节 抽样 一、抽样的意义与必要性 教育研究的对象有时是不容选择, 而且也无法选择的, 要研究就非得研究这一特定对象 的全部不可。然而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研究对象则是可以选择,而且必须加以选择的。从 研究课题规定的总体中选取一部分个体作为研究对象, 这种做法就叫抽样或取样。 从中抽 样的这个总体有人把它叫做母体或研究全域,抽取的那一部分叫做样本。 二、抽样的要求与方法 1.抽样的要求 2.抽样的方法 抽样常见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单纯随机抽样 ②等距抽样法 ③分类抽样法 ④多级抽样法 ⑤整体抽 样法 ⑥有意抽样法 第三章 观察法 第一节 观察法概述 一、观察的界定 1.概念 人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研仪器,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考察教 育现象并对其进行分析的一种科研活动。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研究,属于人的心 理活动。 2.要素与特点 ①要素:观察者、观察对象、观察手段。 ②特征: A.客观性。 B.能动性。 C.选择性。 3.观察法作用 ①观察是课题选择的重要来源。 ②观察法是获取原始材料的最基本的方法。 ③观察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的重要依据 之一。 4.局限性 5.观察法在教育研究中的适用和不适用范围 (1)适用范围 ①当研究目的是描述对象在自然状态的具体表现, 或者需要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 的过程作出描述时。 ②当研究需要获得研究对象或事态变化过程第一手资料时。 ③当对运用调查、实验等其它方法进行教育科研获得结果加以检验时。 (2)不适用范围 二、观察法的种类 了解观察法的种类是为了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灵活恰当地加以选择与运用。 (一)根据观察是否借助仪器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1.直接观察法 2.间接观察法 (二)根据观察时观察者是否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这是包括教育研究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分类。 参与性观察:指观察者参加到被观察对象活动之中从而达到观察目的的一种方法, 如参加

学生兴趣小组活动时的观察。优点:可以缩短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心理距离,使观察不只停 留在外部可见、可测现象上,而是深入到事物的内部结构与状态,深入到人的内在感受,发 现非参与观察所不可能发现的问题。 缺点:观察者容易成为左右活动的人物,或带有偏见,以自己的感受代替观察对象的感受。 非参与性观察。 指观察者不介入被观察对象的活动, 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置身于他所观察 的情景之外的一种观察。 优点:非参与性观察不

影响被观察者的正常活动,使观察对象 的活动真实、自然,搜集资料客观,从而提高观察结论的可靠性。缺点:观察者没有亲身体 验活动,故具有内在价值的材料不容易获得。 (三)根据观察过程的严密程度,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观察法基本步骤 第二节 观察法基本步骤 一、明确问题,选择观察对象 二、制定观察计划 三、做好观察准备 观察准备的主要工作有: 1.确定观察的项目和指标 2.选择观察途径和方法 3.观察取样 4.设计观察表格及记录方法 5.其他准备、包括仪器、人员培训、分工及应变措施等。 四、按照计划进入现场实施观察并做好记录 进入现场要注意两点,第一是选好观察位置,有较好的角度和光线以保证观察有效、全 面、精确;第二是不惊扰观察对象或与观察对象打成一片。 如果间接观察、非参与性观察, 最好不让观察对象知道。 如果是直接观察、 参与性观察, 要与观察对象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 以免被观察者产生戒备心理。 五、整理与分析观察资料 观察记录的材料要加以整理和分析,准备下一步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首先,要把所有记录的材料, 详细地加以检查, 看分类是否恰当 其次,所有材料整理好后,加以全面考虑 再次,观察记录的材料,如果数量较少,按观察记录的时间顺序存放保管即可;如果观 察的项目较多,记录材料繁多,就要分类存放以便查阅。 最后, 记录材料整理后, 需要加以说明的, 要详细地加以说明。 要及时清理搜集的材料, 以免时间久了,容易忘记或发生疑问。 六、提出观点并撰写研究报告 第三节 运用观察法的基本要求 1.要按预先制订的观察计划进行观察。 2.要注意全面观察,同时也要重点观察。 3.观察的对象要有典型性、代表性。这样研究出来的结论,才能加以推广,产生教育 科学研究的效果。 4.要系统地观察。 5.观察所搜集到的材料,要准确具体。 6.观察要具有客观性。 7.观察者要有耐心和细心。 8.要做好观察记录。

9.尽可能不让被观察者觉察到你在记录他(她)的表现。 10.与观察对象取得友善关系。 11.要注意引起各种现象的原因。 12.要注意把握事物的本质。 13.冷静处理偶发情况。 第四章 调查法 第一节 调查法的概述 一、定义 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凭借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如访谈、问卷等),对某种或某几种 教育现象或事实进行考察, 通过对搜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的分析处理, 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 研究方法。 二、与观察法比较 通过比较,调查法体现如下特点: 1.调查法能搜集到难以从直接观察中获得的资料 2.调查法应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3.调查法还具有效率较高的特点,它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资料 4.调查过程本身能起到推动有关单位工作的作用 三、调查法的作用 四、调查法使用范围 五、分类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步骤 一、确定调查课题 二、选择调查对象 三、编写调查提纲,编制调查问卷和调查表 四、制定调查计划 五、实际调查,收集资料 第三节 问卷调查 一、问卷误差 二、问卷设计 三、问卷试行 四、问卷调查的实施 第四节 访谈调查 一、访谈调查的优缺点 二、访谈的种类 三、访谈的技巧 第五节 运用调查法应注意的事项 一、要甘当小学生,虚心求教 二、要忠于事实,不带框框 三、要深入,不要浮在表面 四、要有数量观念 五、要正确解释调查结果 第五章 实验法 第一节 实验法概述 一、实验法含义

实验者根据某种假设,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实验因 子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特点 三、实验法在教育研究中应用范围 四、实验法局限性 五、实验法类型 第二节 实验控制 一、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二、因变量确立与分解 三、自变量的选择与操纵 四、实验效度与无关变量的控制 第三节 实验设计 一、单组仅后测实验 二、单组前后测实验 三、非随机分派单组控制仅后测实验,即静态组比较实验 四、非随机分派单组控制前、后测实验 五、随机分派单组控制前后测实验 六、随机分派单组控制仅后测实验 七、随机分派多因实验设计 第四节 实验验证和撰写实验报告 一、实验验证 二、实验报告撰写 第五节 搞好教育实验必备的条件 第六章 经验总结法 第一节 经验总结法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经验总结法的意义和作用 三、经验总结的类型 第二节 经验总结法实施步骤 一、确定总结对象与目的 二、搜集事实资料 三、整理分析资料 四、总结与讨论 五、撰写经验总结报告 第三节 推广先进教育经验 一、直接推广 二、间接推广 第四节 运用经验总结法应注意的事项 一、要注意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 二、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三、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 第七章 校本教育研究与行动研究法 第一节 引言 一、校本教育研究的兴起 二、学校办学自主性逐步扩大,为校本教育研究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摆脱困境,走向成熟,必须选择校本教育研究 第二节 校本教育研究的界定 一、校本教育研究的定义 二、校本教育研究的特征 三、校本教育研究与一般教育科学研究的关系 四、校本教育研究的积极意义 第三节 校本教育研究的运作 一、校本教

育研究课题的选择 二、校本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 三、校本教育研究的实施方式 四、校本教育研究的研究方法 五、校本教育研究的成果形式与鉴定的标准 第四节 校本教育研究的原则 校本教育研究的运作要遵循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 一、以学校为本 二、以教师为本 三、以学生为本 第五节 校本教育研究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 一、校本教育研究实施面临的问题 二、应对措施 第九章 科研论文 第一节 撰写科研论文的意义 科研论文是教育科研人员创造性研究成果的文字记载。 它通过明确、 具体而又简洁的书 面的表达形式, 反映了研究者所从事的研究课题、 已做的研究工作和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研 究方法和手段, 以及通过科学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科研论文通常分为研究报告和理论性文 章两大类。撰写科研论文是教育科研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其重要意义表现在: 1.是对研究者学术水平、专业水平的一种肯定 2.是提高教育工作者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3.是进行学术交流,建立教育理论体系,推广先进经验的重要形式 4.是对研究者的业务考核和提升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二节 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 一、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二、一般理论性文章的撰写

第三节 论文写作应注意的其他事项 1.关于语句使用 关于语句使用 2.关于数字规范用法 关于数字规范用法 3.关于文章中的插图 关于文章中的插图 4。关于抄袭问题 。 5.关于书写规范 关于书写规范 第一章 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涵义 一、健康 (一)传统健康观 (二)现代健康概念 二、心理健康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对心理健康标准的不同看法 和心理健康的定义一样,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内外学者都曾发表过不同的看法。 (一)马斯洛和密特曼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二)斯柯特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 (三)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的标准 (四)《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 (五)当前判断心理健康标准理论依据 二、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 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必须明确两个问题。 (一)心理健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三、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三节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二、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问题 (一)学习困难 (二)人际关系障碍 (三)自我意识偏颇 (四)行为障碍 三、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第二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第一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一、学校心理健康

教育的相关概念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 一、素质与素质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各育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第三节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三、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第四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简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三、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第三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与原则 第一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二、针对性原则 三、尊重性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 五、主体性原则 六、整体性原则 七、全体性原则 八、活动性原则 第四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一节 学习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一、发展性学习辅导 (一)发展性学习辅导的目标 (二)发展性学习辅导的内容 二、特殊学习问题辅导 (一)考试焦虑及对学习的影响 (二)考试过度焦虑的辅导 第二节 生活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一、自我意识辅导 (一)自我意识辅导的含义 (二)自我意识辅导的目标 (三)自我意识辅导的内容 二、情绪辅导 (一)情绪辅导的目标 (二)情绪辅导的内容 三、社交辅导 (一)社交辅导的含义 (二)社交辅导的目标 (三)社交辅导的内容 四、休闲辅导 (一) 休闲辅导的含义 (二)休闲辅导的目标

(三)休闲辅导的内容 五、性心理辅导 (一) 性心理辅导的含义 (二) 性心理辅导的目标 (三) 性心理辅导的内容 第三节 生涯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一、生涯辅导概述 二、学校生涯教育的阶段 三、升学和就业辅导 第五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 第一节 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一、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 二、学校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依据 第二节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科课程及其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 三、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管理 四、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 第三节 校园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校园文化情境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二、校园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当前“全面渗透 全面渗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

决策略 第四节 当前 全面渗透 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一、当前“全面渗透”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当前“全面渗透”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第六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其教学 第一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一、学校开设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二、学校开设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可行性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建构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体系 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应是一种综合性课程

第三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与教学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模式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原则 第四节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第七章 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 第一节 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概述 一、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概念 二、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种类 三、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形式 四、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意义 第二节 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理论与方法 一、心理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二、行为理论 三、人本主义理论 四、认知行为理论 第三节 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及其技术 一、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及其要求 二、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关系的建立 三、心理咨询与辅导中的会谈技术 学校心理辅导(咨询) 第四节 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室的建设 一、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设置 二、心理咨询人员的选择 三、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第五节 当前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八章 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 第一节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一、教师基本职业素质及职业特点的要求 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n0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