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西方服装的差异

更新时间:2023-08-30 06: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西服装差异

浅论中西方服装的差异
谭拥军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5)
摘要:在服装流行国际化、多元化的21世纪,如何认识
中西方服装文化的差异.正确把握民族服装的内涵,吸取民族
服装的精髓.是每个服装专业人士所必需共同研究的课题。本
文从两个方面对中西方服装的差异进行初步的探讨,认清中、
西服装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中西服装差异观念文化
一、中西方服装外形的差异
在外形特征上,中国传统服装的外形强调纵向感觉,常用
下垂的线条.过手的长袖、筒形的袍裙、纵向的装饰手法等使
着装人显得修长。服装外形的修长感是对东方人较为矮小的
身材的弥补,使人在视觉上形成错觉,从而在比例上达到完美
和谐。另外。平顺的服装外形与中国人脸部较柔和的轮廓线条
相称。
西方古典服装的外形强调横向感觉。常采用横向扩张的
肩部轮廓、膨胀的袖形、庞大的裙撑、重叠的花边等使服装产
生夸张的向外放射的效果。西方服装的外形特点与西方人热
情奔放的性格.以及比东方人高大挺拔的体型相适应的。
而造成这种服饰外形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西方文
化的差异。西方文明起源于海洋文明,文化本能比较开放。西
方文化善于表现矛盾、冲突,在服装构成上强调刺激,以突出
个性为美。中国文化起源于大陆文明,文化本能比较封闭,在
服装上具有固执地“原体”意识。中国文化漠视性的存在,宽衣
博带遮掩人体,表现的是一种庄重、含蓄之美。
(一)中西服装造型结构的差异
传统的中式服装从古代深衣制时就采用了人体两臂平
展、两腿稍劈站立姿态的结构形式,因此,裁制成的服装是直
线状、整片式、平面型的。西式服装是一种分割式、曲线状、立
体型的服装,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做肩缝、装衣袖、前后衣片分
离的分割式,整件衣服由多块衣片组合而成,整件服装的造型
富有曲线变化,并且是高低起伏的立体型结构.完全与人体的
体型相符合。
传统的中式服装造型历来都是要求把人体严严实实地包
裹起来.紧扣的衣领,宽空的衣身.长长的衣袖和裤、裙,似乎
像一只口袋,把人体装在里面,显得极为封闭、保守、呆板,并
且里外衣服重叠。俗称“三重衣”或“五重
衣”。而西方社会的穿
着观念崇尚显露人体之美,注重自我表现.是为炫耀自身之美
和为自己而穿服装。因此,反映在服装J的式样方面就显得开
放。显露而很有变化。西式服装的造型除了崇尚袒露以外,也
有讲究遮掩的,他们也有各种封闭裹身式的服装,西式服装的
裹身是立体紧窄式的,服装紧贴人体

中西服装差异

,能使人体曲线毕露,能
充分显露人体的体型之美。西式服装的造型不论是袒露还是
裹身遮掩.都是服装造型开放的结果,是从属于同一主题的两
种表现。
(二)中西方服饰色彩应用的差异
中式服装对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一向较为重视。我国古代
把服色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种,以青、黄、赤、白、黑为正色,其它
为问色,并规定:“衣正色,裳间色。”我国古代对服装色彩的选
用.有着明显强制性和阶级性,规定不同阶层使用不同的服饰
色彩.不得随意凭喜好使用色彩。否则,轻者杀身,重者株连九
族。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古代对服饰色彩的重视,另一方面也
说明服装色彩的运用带有明显的社会功能性。
西方人士对服装色彩的选择偏重的是色彩的情感。西方
188
人士认为色彩是最富有感情的.所以西方人对服装色彩的选
择和搭配.是非常重视与穿着者的年龄、肤色、体型、身材的密
切配合.与穿着用途、穿着环境的相互协调。他们往往会按照
自身的各项具体特点,不拘一格地选择服装色彩。所以,反映
在服装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上,就显得很有个性,很有见地,很
少有一窝蜂现象或盲目跟从的模仿现象,人们的穿着就显得
五光十色,多姿多彩。
二、中西方服装穿着观念的差异
所谓观念就是看法和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观念来
自对外界事物或内心活动的观察。古今中外,人们的服装穿
着状态、行为以及它的演变和发展都受服装穿着观念的支
配。服装的穿着观念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是由服装
个体或群体的主客观多重因素的综合而形成的。它包括自然
和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伦理道德、文化传统观念、时尚价值
观念以及审美观念等。不同的个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
可以形成不同的服装穿着观念.产生不同的服装文化。纵观
中、西服装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表现在服装穿着观念方面。主
要有以下不同:
(一)中西服装穿着功能的差异
在中国的穿着观念中,服装一向是被看作穿着者身份和
地位的象征.同时中国又是一个礼仪之邦,非常崇尚传统礼
教。孔子曾说:“君子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不貌无敬。不敬无
礼,无礼不立。”因此必须“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可以说,中国

人对服装穿着是为了表现礼仪观念,中国人是用“观念”去穿
服装的,所以是用一块“精神的布”把身体遮蔽起来。
西方的穿着观念与中国截然不同.西方有崇尚人体的传
统,要求服装穿着者能更好地表现和反映人体美。西方的穿着
观念是服装穿着必须是为人体服务.通过服装穿着能使人体
显长掩短.装

中西服装差异

点得更美。因此就要求服装的造型和服装的穿着
能够充分地、完美地反映人体的优美体态,并认为这是人类为
什么需要穿着衣服的最直接的缘由和动机。
(二)中西服装穿着行为的差异
中国人对服装的穿着一向以“自尊”、“自爱”为主.心理的
定向是“内省型”的,对服装的穿着行为不在标新立异而却注
重“自我调节”.并往往是在调节新旧观念的冲突和与外界观
感的反省中寻求新的和谐,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修身养
性,讲究穿着搭配上的协调、渐进与含蓄之美,非常愿意克制
自己穿着个性的外露。
与中国人的服装穿着观念恰恰相反的西方人.对服装追
求的价值观念是“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对服装穿着的动
机是着重“自我表现”。心理定向是“外倾型”的。他们穿着服装
是为自己而穿,所以敢于标新立异,我行我素,非常讲究穿着
个性的表露.在街头几乎找不到有两个人穿着完全同样的服
装,即使男性也是如此,不是服装的式样不同,就是色彩不同,
或是衣料的纹样不同。他们认为,服装穿着必须讲究个性,穿
着与众不同的服装.是为了表示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以及自
身存在的社会价值。
(三)中西服装穿着价值的差异
中国人对服装穿着价值的认识.不是在于直接地显示
人体的美.而是在于以服装本身的美来代替和掩盖人体的
美。并有着想通过服装的穿着。来显示人的社会地位的强烈
倾向和愿望。因此,中国人对服装美的理解,并不是着重式
样造型或结构组合方面。而是非常注意在平面的衣片上面.

万方数据


日本式终身雇佣制度特征的分析研究
吴志新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自从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来.人们
在剖析日本经济体制弊端的同时,开始从知识经济时代新的
视角对日本企业终身雇佣制进行反思。日本企业独特的雇佣
制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时.暴露出了
种种问题和弊端。笔者将在分析日本式终身雇佣制特征和适
用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探讨21世纪日本式终身雇佣
制对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与改革的一些启迪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年功序列制终身雇佣制
终身雇佣制度、
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是日本企业极
富有本土特色的劳动用工制度,被认为是日本经济成功的“三
大神器”.其中终身雇佣制度是其基本制度,其余是它的派生
制度。所谓终身雇佣制是指从各类学校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
业正式录用直到退休始终在同一家企业供职。在战后相当长
的时期内,终身雇佣制

中西服装差异

被广泛采用,由于它的适应性较强,再
加上当时内外经营环境对其没有重大冲击,作为企业经营管
理的“法宝”,一度显示其极强的活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终身雇佣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终身雇佣制之所以能成为日本传统的用人制度并逐渐形
成惯例化。主要是因为终身雇佣制有其合理性,笔者认为终身
雇佣制的合理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企业对人力资本的长期投资。在终身雇佣制
下.企业可以通过对人力资本的长期投资,培养职工的特殊熟
练,并且可以取得可靠的、长期的投资效果。因为职工的特殊熟
练只适用于特定的企业.在公开的劳动力市场上是不适用的,
所以职工不会轻易转职。职工往往通过不断地积累特殊熟练,
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从中实现自己的收入水平和地位的不
断提高。这一人力资本的积累过程又巩固了终身雇佣制,使两
者产生良性循环。这些情况在欧美诸国看来是不可能实现的。
企业实行终身雇用制,企业可以放心大胆地培养员工,不必顾
虑员工接受培训成才后跳槽等恼人事发生。通过不断的轮岗
培训.员工能大量地学习到公司大部分岗位的操作技能和管理
知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增长经济效益。
第二,有利于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提高了职工对企业的
归属感.形成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长期稳定的关系。Et本大企
业人才蓄积制度使得人容易与企业容易长期相处。在终身雇
佣制下.企业的“工作阶梯”、“内部晋升制度”等制度体系,使
员工有机会接受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锻炼。日本企业普
遍实行内部“岗位轮换制”,让员工在企业内的各个部门之间
轮换工作岗位,广泛积累在各部门工作的经验,使其成为全面
型的“通才”。这是雇员不同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全方位的蓄积。
这系列措施培养了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心”。使职工不仅忠于
职守。而且在感情上也与企业融为一体。终身雇佣制使日本企
业即使在经济萧条经营困难时期,也不会轻易解雇员工,所
以,企业员工就会有一种安全感,视企业为自己的家,与企业
同命运共呼吸.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当企业遭遇经营困难
时,也能团结协作,同舟共济,共度难关,极有利于
协调劳资关
系和人际关系,有利于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
第三,有利于降低失业率和降低劳动者的求职成本。终身
雇佣制在一定程度上截断了横向的劳动力市场,保持了职工
就业的稳定.使日本的失业率在发达国家中最低,因劳动者视
企业为自己的家从而终生服务于j家企业,就不需要为了应
聘其他

中西服装差异

企业而参加培训学习其他业务。也不需要为获得新的
就业岗位而不断寻找或应聘面试。因而,终身雇佣制有利于劳
动者降低求职成本。
第四,有利于企业节省教育培训费。由于企业实行终身雇
佣制,有些教育培训内容,特别是对新录用员工进行的各种教
育培训。不会因员工的不断更换而重复进行教育培训。因而,
与欧美企业相比,可以节省这种因员工不断更换而不得不进
行的教育培训。使企业可以节约劳务管理的费用,如招工费
用、培训费用、合同费用、解雇时介绍职业的费用等。同时,由
于职工长期所属一个组织。组织成员间经常交流各种信息,建
立了相互协调和相互信赖的关系。因而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
经营及研究开发的效率。在经济复苏时。因为有终身雇佣制的
存在,就能满足企业用人需要的同时.还能节省再招工所需要
的费用,从而有利于企业降低了雇佣成本。
第五。终身雇佣的有利于企业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当企
业进行技术革新和引进自动化设备时。企业内有些部门会出现
劳动力过剩情况,有可能遭到工人的抵制,但在终身雇佣的条
件下.企业可通过培训等,在企业内部进行人员调整,然后将他
们安排到其他工作部门。就不会出现失业情况。在终身雇佣制
下,企业引进新技术并不会威胁到职工的就业,所以职工对技
术革新采取积极支持合作的态度。职工也能充分认识到引进新
技术的重要性.因为这样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仅有利于企
业的发展.而且还能提高职工自身的收入和地位。因此,与欧美
企业相比。Et本企业员工更积极主动参与技术革新和提出合理
化建议等,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推动技术进步。
2.日本终身雇佣制度的适用条件分析
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在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中发挥了
积极的作用。这种雇佣制度之所以能发挥如此大的积极作用
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经济和社会状况为此提供了现实基础。笔
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二战后日本经济长时间的高增长为每个人创造了
更多的工作机会,使得大企业能够稳定增加员工的工资,为员
如何作图案的铺陈和各类装饰工艺的点缀。一是为了显示
其社会地位,作为权力的象征;二是对服装的
装饰,作为反
映服装美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无论是正规衣着,还是平常
穿的便服,从繁缛华丽纹样与色彩,到精美绝伦的材料与工
艺。都是围绕着“装饰”这个宗旨进行的。同时,中国人又历
来信奉“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是一种“共生”的美学观。
服装的穿着也讲究顺从和适应环境的需要。使

中西服装差异

之只求和谐
统一,不要求对比跳跃。
西方人则认为服装的造型必须为显示人体美而服务,服
装是以人体为依附而显示其造型他们所重视的是服装造型结
构的组合之美,西式服装的造型特征:是随着人体的运动姿态
和穿着者的举止行动.呈现为动态状的时空造型,西式服装的
造型所追求的是在动的变化中产生的立体造型效果。所以西
式服装的造型大都能适身合体,能符合人体高低起伏曲线变
化的需要.能起到充分显露人体美的功能。有时还能显长掩
短.修饰某些人体不足之处的特殊效果。同时,西方人重科学
尚进取.强调改变自然和征服自然.这也是和中国人服装穿着
观念上显著不同的表征之一。
189

万方数据


浅论中西方服装的差异
作者:谭拥军
作者单位: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5
刊名:
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2006,(34)
引用次数:0次

相似文献(3条)
1.期刊论文 许晓慧 浅析中西方服饰文化差异 -中国轻工教育2008(4)
纵观中两方服装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服装与西方传统服装不论在造型、结构上,还是在局部特征、装饰、色彩、图案上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传统服装是平面型的服装,崇尚装饰,自然宽松.西洋服装是立体型的服装,讲究穿着效应,善于显示优美的人体体态,以服装抽象的形式美追求外在造
型的视觉舒适性.中西服装的形成,各有自己的历史渊源,是受着各自的生活条件、方式和文化传统、地域环境和穿着观念等的影响.其中尤以文化传统和
穿着观念的影响更为重要和直接.
2.期刊论文 马昀.马大力 唐朝与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4,23(5)
以唐朝与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的相似性为线索,对两个时期的服饰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服饰精神风貌的相似和表现手段的差异,并从历史积
淀、时代特征和美学思想及其相应的审美倾向方面分析其相异的原因,旨在为中西服装文化的比较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实例.
3.学位论文 韩天爽 中西服装审美文化之比较 2008
为了挖掘中西服装外在形式不同的内在根源,对中西服装显性因素下面隐性审美文化的差异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分六章围绕这一研究目的作
了系
统阐述:第一章用简要文字对中西服装的发展轨迹作了宏观扫描,为下文的顺利展开提供了纵向的叙述背景;第二章在横向上对中西服装的形制、造型
等几方面的可视性因素进行了概括对比,为下文分析内蕴的隐性审美文化提供了阐述依据;第三章为较为重要的章节,对中西服装赖以生长的文化土壤
进行了追

中西服装差异

溯,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属性、本质、实体、性格的总结展现了中西服装审美文化形成的大背景;第四、五、六章是本文阐述的重点章节,第四
章通过对影响中西服装审美文化最为深远的若干因素的深入分析和概括,揭示了中西服装浅层文化背后的深层文化成因;第五章透过对中西方服装文化
征貌的审美解读,对他们各自审美文化所体现出的差异性审美心态进行了对比;第六章对中西服装审美文化对比对服装设计理念的形成和作为设计源泉
的启示意义进行了强调。这三章紧紧承接上文,深入地阐释了本文的主题。 @@ 研究方法:总体来说,本文重点运用了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
例举法、说理法来阐述论题。通过阅读、查找大量图文资料,梳理了中西方服装发展的历史脉络;通过搜集相关例证,图文结合地展示了中西方各时期
服装诸多外显特征,对比一目了然;通过深入挖掘若干中西服装审美文化因素,实现了论文初衷。 @@ 研究成果:总结了中西服装的总体文化成长
背景;概括归纳了中西服装审美文化的主要构成因素;解读了中西服装表现出的代表性审美心态;提出了中西服装发展中审美文化所起到的作用。 @@
研究结论:中国服装的发展特点是在承袭中演进而西方服装则在批判中发展,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都汲取了各自大的文化背景中的丰厚营养,形成

了各自不同的风格特色,归根结底,是审美文化的不同造成了发展方向的不同。 @@[关键词]中西服装;审美文化;比较


本文链接:http://www.77cn.com.cn/Periodical_wjzl200634124.aspx
下载时间:2010年4月29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mv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