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题教学活动(2)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27 16: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学历史教学比较法

主题课例研究

榆关镇榆关初级中学

综合文教研组

中学历史教学比较法的主题教学活动

一、背景

中学历史教学比较法,是指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包括事件、人物、制度等,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

比较法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历史教学基本的常用的方法。因此,普通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把比较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提出来;现行初中教材设计了大量比较类型的思考题或练习题;所有这些都要求历史教学应重视比较教学。科学地运用比较进行教学,对深化历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有利于学生发现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学习。 二、设想

在历史教学中,比较的具体方式很多。如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这两种分别是从比较对象所涉及的时空角度和所包含的内容角度分类,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本次主题开展的目的是使历史教师熟悉、掌握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比较方式,并能根据教学需要,或单独或综合,自如运用。运用好历史比较法,充分发挥它的多元功效,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建立脉络分明、融会贯通的历史知识网络。

首先安排本教研组教师学习本主题设计的历史教学理论知识,掌握关于比较法的精髓,共同设计主题课例研究活动方案,然后根据本学科和本主题需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通过教学本人的教学反思和小组评议来分析主题的落实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进行总结。本次主题实施时间:2006.9-10进行两次教学实践活动。

三、历史教学设计:

灿烂的宋元文化

王丽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分析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认识此项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2)通过阅读了解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 回忆已学有关火药的知识,了解火药、火器的改进,应用情况,及其对中国作战技术的影响,对欧洲社会的巨大的震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沈括、郭守敬等人的科技成就,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设计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本课的难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教法选择

教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阅读指导法

学法:阅读、讲述、比较、归纳、动手实践、分组讨论法

3、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的准备:(1)自制活字印刷品、指南针的材料。 (2)复习本章前面四节课和第一章第七节、第八节隋唐文化的内容,尝试探究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 (3)布置学生搜集与沈括、郭守敬有关的故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15世纪世 界航海史上有两大壮 举,其中之一就是新航 路的开辟。15世纪末, 中国古代欧洲国家进行了大规模 的四大发的远洋航行,1497年 明及传播-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 给世界带马开辟了从欧洲通往印学生思考问题1并来了巨大度的新航路,1492年意回答:不会,因为的变化和大利人哥伦布开辟了从船上装了指南针。 影响,但初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回答问题2:中国一学生对路,1519年-1522年葡人 世界历史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了穿 的内容知越大西洋、太平洋、印 之甚少,对度洋回到欧洲的环球航 这一问题行。请同学们思考以下 难以产生问题1、“这些航海家 联想和分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会不 析,以指南会迷失方向?为什针的发明学生在自学的基么?” 2、“指南针是础上,掌握雕版印和传播给哪国人民发明的?” 3、世界带来刷术和活字印刷“指南针是我国人民在术等基础知识。 的巨大变什么时候发明并应用到化和影响 航海上的?又是在什么为突破点,学生根据课件提时候传到欧洲的?”由将中国史示尝试自制活字此导入新课。 融入世界印刷的过程,然后 史中,让学分组讨论研究对讲授新课: 生感知世 一、活字印刷术的比雕版印刷和活界面貌的发明 字印刷的不同,得改变,建立

1、隋唐和北宋时期,我出答案。 国人民分别发明了什么雕版印刷的缺点:费工、费时、雕好印刷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版片需精心存放,占大量房舍,67页第二段并回答问发现错别字需整题。 这些2、比较雕版印刷和活字版重新雕刻,印刷有什么不同?为什缺点促成了印刷所以说么说活字印刷“既经济,术的改进,又省时”?从中我们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历史的需要。 以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活字印刷的优点:中毕升的画像,阅读小突出两个“变”字字部分,了解活字印刷—变死字为活字,既术的发明,简要归纳出变死版为活版,经济又省时。 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学生回答:木活套色印刷以及印刷、拆版。建议把课字、文70页“动动手”的活王祯发明的转轮动在此时进行,既可以排字盘等;今天,亲身感受活字印刷的过印刷业已告别了程,又可以体验发明创“铅与火”的时造的艰辛,并有助于理代,进入到“光与解学习。 3、后来活电”的时代。 字印刷术又有什么发学生回答:毕昇发展?王桢还有什么贡献?今天的印刷业又有明的活字印刷传播极广,对传播知了什么新发展?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识和促进世界文一步了解活字印刷术在明发展起到了重以后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大作用 的状况。并引导学生联 学生自由发起历史的纵横联系,会有助于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体验自制泥活字、排版、印刷工序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亲身感受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 想到今天,印刷业已告言,各抒己见。 别了“铅与火”的时代, 进入到“光与电”的时 代。 学生在自学的基 础上回答:战国时4、请同学们概括活字印期我国的司南是刷术发明和推广的情世界上最早的指况。 南仪器。 5、想一想,印刷术在技学生在观察图片术上的不断改进带给我的基础上回答:由们什么启示? 铜盘和磁勺两部 分组成;根据磁石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指南的原理制成用 的;缺点:体积大,1、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磁性小,转动不灵向的仪器是什么?是什活,没能广泛使么时候出现的? 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68页第一段并回答。 学生在阅读观察 的基础上回答:北2、司南是由哪两部分组宋时制成了“指南成的?是根据什么原理针”并运用于航海制成的?它有哪些缺事业;其优势是体点? 积小,磁性大,转多媒体演示司南模型引动灵活,便于广泛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使用。 观察、识图的能力。 指南针的其它使 用方法:军事、生3、指南针是何时出现产、生活、地形测的?相比较而言,有何量等方面都起着优势?除用于航海外,重要作用。比如: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学以致用。 指导学生观察本课中的有关插图,阅读相关的历史材料,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惯和依据史料获取信息、学习历史的方法。 还可用于哪些方面?它航空、探险、勘探、 是怎样传入欧洲的? 旅游等。南宋时, 多媒体演示指南针的模与中国在海上频 型及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繁贸易的阿拉伯 思考并回答问题,培养人把指南针带到 学生注意观察学习的习近东地区,约十二 惯和依据史料获取信世纪下半叶指南 息、学习历史的方法。。 针传入欧洲,促成 哥伦布对美洲大 陆的发现和麦哲 伦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古代炼 丹家发明了火药, 唐末开始用于战 4、中国是火药发明的故争,北宋广泛用于 乡,古人是如何发明火军事,南宋管形火 药的?火药有哪些用器的出现。13、14 途?它是怎样传人欧洲世纪,火药及火药 的? 武器传入阿拉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欧洲。 68页第二段并观察与思 火药的用 考题相关的插图回答问途:制造鞭炮、制 题。 作武器弹药、开山 修路、开采矿山等 等。但最重要的作 用是在军事应用大家动脑 中显示出来的。 筋,观察、 学生回答:突火阅读导入5、宋元时期,主要有哪枪、火箭、火炮 框中的发些火药武器? 射图和文多媒体演示“突火枪、火箭、火炮”。 教师补充:突火枪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是步枪、火炮的鼻祖。火器的发明开始了军事方面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战术革命。它首次把化学力量和单兵战斗结合起来,在战争中显示出强大威力。 6、想想看,金元时期的火箭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 引导学生观察、阅读导入框中的发射图和文字材料分析问题。 7、三大发明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 标志性的成就,但它们都是在宋元时期发明的吗? 教师补充:三大发明有一个历史过程,宋代只是最后完成和发展。 三、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其意义 多媒体演示培根、马克 回答:金元时期的火箭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推动火箭向前、升空。 学生回答:不是,此前还有雕版印刷、司南。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字材料,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提炼知识,并形成准确的历史概念。 引导学生结合马克思、培根的话,从教科书、材料中多渠道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以有效的突破难点。 给学生提供自我表思有关四大发明的观 点,以便于组织学生分 学生活动:课组讨论。 上由2~3人讲述 教师总结:造纸术沈括、郭守敬的故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事,并要求学生根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据教材内容归纳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出沈括、郭守敬的命;印刷术的出现,加科学成就,从而培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养学生综合归纳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问题的能力。 读书的状况;指南针应 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四、沈括和郭守敬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与沈括、郭守敬有关的故事,课上由2~3人讲述,并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归纳出沈括、郭守敬的科学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师小结:“为什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回忆已学知识,便于学生从前几课中提取有效信息,把握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么说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科技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引导学生回忆宋元的历史发展,得出: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等等,都是宋元时期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从中体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巩固练习:多媒体显示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认为成功的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手尝试活字印刷和指南针的简单制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从中更好的感知历史、把握历史,并且学生上课踊跃,课堂气氛活跃,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小组评议:

通过政史组成员的踊跃发言,大家一致认为:该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衔接紧密,环环相扣,过度引入都比较自然,并能够联系就知识和世界时的部分内容,整体宏观地把握教学内容。通过研讨、比较分析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认识此项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归纳出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学生尝试活字印刷,既可以亲身感受活字印刷的过程,又可以体验发明创造的艰辛,并有助于理解学习。

对于重点内容的解决办法值得历史教师借鉴:引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图书馆、网上多渠道获取信息,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及向世界的传播,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难点的突破:四大发明的传播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影响,但初一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内容知之甚少,对这一问题难以产生联想和分析。结合马克思、培根的话,让学生感知世界面貌的改变,建立其历史的纵横联系,会有助于对难点的理解。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能够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宋元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作为文科内容很少有手工操作,学生容易倦怠学习起来比较抽象,通过学生的亲手尝试活字印刷和指南针的简单制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从中更好的感知历史、把握历史。经学习和大家研讨认为,它应包括四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命题。

比较首先要有命题、有中心。确定命题应以可比性为前提,以命题在实现教学目标中的价值为标准。通过比较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能力。

第二步:个案分析。

比较要以分析为基础。个案分析是对“单位”历史现象的分析,即对被比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现象分别逐一进行分析

第三步:综合比较。 这是实质性的一步。这一步要求能从彼此相似的比较对象中找出不同点,从彼此相异的比较对象中找出共同点。其思维过程大致是:①明确比较对象;②确定比较项;③寻找异同点。命题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比较对象都是已知的,按题意比较即可。遇到只有一个比较对象的特殊比较命题,要先明确另外的比较对象。同理,比较项已知的亦按题意比较,未知的则要按历史现象的前因后果顺序确定。历史现象发生前的比较项主要有历史条件、原因、背景、导火线等。历史现象本身的比较项主要有人物、内容、经过、方式等。历史现象发生后的比较项主要有结果、性质、意义、作用、局限性、影响、危害等。这么多的比较项没有必要全都比,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几项即可。有些命题只要求比较相同点或相异点,有些兼而有之。没有明确要求的命题,相同点和不同点都要比。

第四步:揭示规律。

这一步决定比较教学的深度。比较教学不能仅仅停留

在单纯罗列异同点的水平上,最终目的要通过对异同点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常见的命题有“谈谈你的认识”、比较“说明了什么”等。这种“下结论”、“谈认识”、“作说明”,要求论从史出,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美中不足是关于历史比较法制是在学习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作比较,而其他内容则很少涉及比较法。 五、小结:

通过本堂课,大家知道,比较有助于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矛盾运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性质和特点。运用比较法进行历史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

本次历史教师的选课设计的历史比较法并不是很多,因为要实践比较法必须要有可比性,尽管如此,许多教师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例如文化课可以由手工制作可以让学生尝试,或许这样能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要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继续使该主题深入人心,计划在下月还要进行该主题教学活动。

历史比较法在多种教学方法中独现它特有的魅力。历史比较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阐述和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是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的一种最好的方法。

通过上个月的主题研讨、听课、评课,中学历史教学比较法在我校历史课堂运用广泛,为进一步落实该教学方法,使大多数教师能够掌握运用,本月份还将进行历史比较法的教学实践活动。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

王丽君 2006.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对我国古代历史所做的贡献如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如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知识,呼韩邪归汉、昭君出塞等基础知识,,从中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打破匈奴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并初步掌握运用图片、史料来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特别是围绕汉朝与匈奴的和战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运用对比的方法归纳历史知识,既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促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的内容,认识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祖国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友好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教学重点】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 【教学方法】

汉在各个时期对匈奴的政策的根源是由国力所决定的。

⑶通过比较,解决难点

教学中存在难点,可以通过比较增加它的形象度。

⑸ 通过比较,加强思想教育 可以通过历史比较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使之具有自己的历史判断能力。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祖国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友好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主流。

五、总结:

历史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特别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是分析历史事物和评析历史人物的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中学教学中应该如何运用,通过比较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以及在比较过程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或将比较法的运用留于形式,没有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次历史教学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通过比较,区分了同和异,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各个历史事件、人物的特点,可以防止相似的历史知识的互相混淆、张冠李戴,可以较好地掌握复杂的历史现象和概念把握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构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更为系统地掌握历史。

“任何比较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这一点大家早就知道了。任何比较只是拿所比较的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相比,而暂时地和有条件地撇开其他方面。”因而我们不能把比较法绝对化,要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在运用比较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比较对象应具有可比性。

可比性指被比较的历史对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或联系,它是比较的前提条件。如果把没有可比性的历史现象硬凑在一起比较,就违背了逻辑,必然得出荒谬的结论。

2.要以科学的历史观为指导。

严格地讲,比较本身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比较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历史观是否正确。

唯物史观是最科学的历史观,是中学历史教学总的指导思想,也是比较教学的行动指南。

3.把握比较教学的特性。

历史比较教学和比较研究的方式、步骤虽有许多相似

之处,但两者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从目的看:比较研究是为了研究社会历史现象和过程并揭示其内在规律;比较教学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并进行思想教育。从内容看:比较研究需要大量的历史材料,特别是新的原始的材料;比较教学主要依托历史教材,把教材内容比较清楚即可。从主体看:比较研究过程主要是史学家的事;比较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过程,学生的主动参与显得特别重要。比较教学只有牢牢把握自身的特性,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经常开展有一定主题的历史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能力促进教师不断的进取和互相学习互补短长,相信通过一段时期的历史教学实践、探讨、集体备课,我校的历史教学水平会有一个崭新的突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mc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