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虚词

更新时间:2023-11-07 06: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言文实词虚词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文言文常见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反之则为实词。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桃花源记》 重要实词

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

重要虚词

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其(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多词一义

(1) 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古今异义

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已婚男子对自己配偶的称呼)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 ) 间隔(古义:隔绝;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要(古义:邀请;今义:表示意愿)

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一词多义

出:①不复出焉(出现)②皆出酒食:(拿出)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丢下。)②屋舍俨然(舍(shè),名词,房屋,客舍)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②晋太元中(“年间”)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③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④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⑥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éi,动词,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èi ,介词,对,向)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③遂迷(“竟然”)④后遂无问津者(“就”)

向:①寻向所志(原来)②眈眈相向(对着)

得:①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②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②闻有此人(听说) 穷:①欲穷其林(形容词做动词,走到···尽头)②穷冬烈风(深)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

属: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shu第三声)(类)②神情与苏、黄不属(zhu第三声)(类似)③属(zhǔ)引凄异(连续)④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其:①欲穷其林(这)②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③余人各复延至其(代词,代自己的)④得其船(他的)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代指渔人) 乃:①见渔人,乃大惊(便)②乃不知有汉(竟然)

去:①停数日,辞去(离去)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不属于150实词范围内) 具:通“俱”,完全、详尽

《岳阳楼记》 一字多义

以:1)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2) 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1) 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 2)表句尾感叹 嗟夫

观:1) 看 予观夫巴陵胜状 2)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极:1)尽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穷尽,尽头 此乐何极 3)表示程度深 感极而悲者矣 或: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 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 空:1) 天空 浊浪排空 2) 消散 长烟一空 通:1) 顺利 政通人和 2)通向 北通巫峡 和:1)和乐 政通人和 2)和煦 春和景明

一: 1)一片:一碧万顷 2)全: 长烟一空 3)整个: 在洞庭一湖

则: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动词作形容词,被贬谪的) 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7.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8.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9.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 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 8.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 9.作文(古:写文章 今:作文)

10.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 12.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

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 14.越明年【古:及,到;今:越过】 15.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

16.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 17.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

17.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2.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醉翁亭记》 词类活用: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发:开放,散发。名词作动词 秀:植物开花结实。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名词作动词

2.山行六七里 山: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3.酿泉为酒 酿泉:用酿泉,名作动。

4.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5. 名之者谁 名: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6. 自号曰醉翁也 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7.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乐:以……为乐,动词;(后)乐:乐趣,名词。 8.杂然而前陈者 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古今异义词

1.至于负者歌于途【负:古义:背;今义:负数】 2.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 3.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4.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 5.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

一词多义

1.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②云归而岩穴暝:聚拢③吾谁与归:归依④暮而归:回来 2.谓:①太守谓谁:是②太守自谓也:命名

3.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座落于……②临溪而渔:在……旁边 1。之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代词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 名之者谁:助词 醉翁之意:的 山水之间:连词 山水之乐:的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

山间之朝暮也:的 山间之四时也:的 四时之景:的 宴酣之乐:助词,的 山林之乐:的 游人之乐:的 太守之乐:的

2。而 《醉翁亭记》中一共25个“而”字,现将用法归纳如下: ⑴与“已”合用,表时间短 已而夕阳在山

⑵连词,表并列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而乐亦无穷也 ③溪深而渔肥 ④泉香而酒洌 ⑤起坐而喧哗者

⑶连词,表承接 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之间者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日出而林霏开④云归而岩穴暝 ⑤野芳发而幽香 ⑥佳木秀而繁阴 ⑦水落而石出者 ⑧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⑷连词,表递进 ①而年又最高

⑸连词,表修饰 ①朝而往 ②暮而归 ③往来而不绝者 ④杂然而前陈者 ⑤临溪而渔 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⑹连词,表转折 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②而不知人之乐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也

1.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 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判断)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述) 7.故自号醉翁也(助词,表陈述) 8.在乎山水之间也(助词,表陈述) 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陈述) 10.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 11.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 12.而乐亦无穷也(助词,表陈述)

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 14.杂然而前陈者(?)

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 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 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判断) 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 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 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助词,表判断) 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m7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