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1-10 13: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八章答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第八单元 经济增长理论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经济增长的含义、特征与源泉; 2.哈罗德(Harrod)-多马(Domar)经济增长模型; 3.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4.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5.新经济增长理论; 6.经济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一、单项选择
1.下列选项中,( )不是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a.贫穷; b.稳定的资本存量; c.发展工业基础; d.商业欠发达。 2.产油富国与发达国家的共同点是( )。
a.收入分配较为公平; b.有大量资本设备; c.人均收入高; d.出口制成品为主。 3.下列选项中,( )不是人均生产函数的特征。
a.随着人均资本存量的增加,人均产量也增加;
b.对于每一个既定的人均生产函数来说,技术状态是不变的; c.随着资本存量增加,人均生产函数向上移动; d.收益递减规律适用于人均生产函数。
4.下列选项中,( )是提高增长率的最好方法。
a.发现新的自然资源供给; b.发展新技术; c.提高人口增长率; d.增加出口。
5.下列选项中,( )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a.人口增长; b.跨国公司的存在; c.工业基础差; d.国际债务。 6.下列选项中,( )属于资本深化。
a.人口增长2%,资本存量增加5%; b.人口增长2%,资本存量增加2%; c.人口增加2%,资本存量增加1%; d.人口没有增长,资本存量也没有
增加
7.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是( )。
a.经济增长的余量; b.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 c.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d.引起经济增长的次要因素。 8.当储蓄水平既定时,( )。
a.政府预算赤字越大,经常账户赤字越大,投资就越多; b.政府预算赤字越大,经常账户赤字越小,投资就越多; c.政府预算赤字越小,经常账户赤字越大,投资就越多; d.政府预算赤字越小,经常账户赤字越小,投资就越多。 9.当一国陷入低收入水平不断增强的状况时就被称为处于( )。
a.不发达陷阱; b.流动性陷阱; c.非工业化陷阱; d.低资本化陷阱。
10.只有把从国外借来的资金用于下列( )项目时,才不至于陷入沉重的债务负担之中。
a.用于巩固国防; b.修建学校,普及教育; c.增加政府长期投资; d.建立经济效益明显的工厂。 11.下列选项中,( )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
a.控制人口; b.大量举债; c.比较自由的国际贸易; d.丰富的自然资源。
12.引起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迅速增长的关键因素是( )。
a.发达国家增加总需求,增加进口; b.发展中国家增加总需求,扩大市场;
c.发展中国家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换取高经济增长率; d.发展中国家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
13.假如要把产量的年增长率从4%提高到6%,在资本-产量比等于3的前提下,根据哈罗德增长模型,储蓄率应达到( )。
a.18%; b.25%;
c.27%; d.30%。
14.若想把产量的年增长率从3%提高到5%,在储蓄率为25%的条件下,按照哈罗德模型,资本-产量比约为( )。
a.3; b.5; c.8; d.13。
15.按照哈罗德的看法,要想使资本主义经济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稳定地增长下去,其条件是( )。
a.G = Gw = Gn; b.G> Gw; c.G> Gn; d.G = Gn。
16.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上是可以相互替换的,是( )。
a.哈罗德模型的假设条件; b.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 c.新剑桥经济模型的假设条件;
d.哈罗德模型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共同的假设条件。 17.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均衡点是指( )。
a.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 b.产量正好用来满足新增加的人口; c.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 d.整个社会的积累正好用于装备新
增加的人口。
18.已知资本-产量比的值为5,储蓄率为25%,按照哈罗德增长模型,要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经济增长率应该是( )。
a.3%; b.5%; c.6%; d.8%。 19.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
a.失业率的下降; 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d.城市化速度加快。 20.经济增长在图形上表现为( )。
a. 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c. 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沿曲线移动。
21.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极好指标,是因为( )。
a.GDP以货币表示,易于比较;
b.GDP的增长总是意味着已发生的实际经济增长;
c.GDP的值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还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福利程度;
d.以上说法都对。
22.下列选项中,( )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 b.实行劳动专业化; c.规模经济; 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应用。 23.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投资的增加; b.就业人口的增加; c.人才的合理流动; d.发展教育事业。 24.为提高经济增长率,( )是最可采取的措施。
a.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b.刺激消费水平;
c.减少工作时间; d.推广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 25.投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
a.投资可以给新进入劳动力队伍的人提供机器设备使他们可以进行生产; b.投资可以为现有工人提供更多的机器设备,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率; c.投资可以为新技术提供装备; d.投资必定提高劳动生产率。
26.根据哈罗德的定义,有保证的增长率Gw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可能具有的关系是( )。
a.Gw>G; b.Gw=G; c.Gw 27.有保证的增长率Gw和自然增长率Gn的区别在于( )。 a.Gw假定资本与劳动的比率不断提高,而Gn没有; b.Gw以充分就业为前提,而Gn没有; c.Gw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是不稳定的增长率,而Gn是比较稳定的增 长率; d.Gw一定小于Gn。 28.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实际增长率G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Gw,经济将( )。 a.持续繁荣; b.长期萧条; 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 29.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实际增长率G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Gw,经济将( )。 a.持续繁荣; b.长期萧条; 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 30.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w大于自然增长率Gn,经济将( )。 a.持续高涨; b.长期萧条; 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 31.如果实现了哈罗德的自然增长率,将使( )。 a.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b.实现社会的充分就业; c.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 d.经济持续高涨。 32.要达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必须使( )。 a.G=Gn; b.G=Gw; c.G=Gn=Gw; d.Gw=Gn。 33.在哈罗德增长模型中,已知有保证的增长率Gw小于实际增长率G,如果合意的储蓄率等于实际储蓄率,那么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将( )。 a.小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 b.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 c.等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 d.以上都可能。 34.在哈罗德增长模型中,已知合意的储蓄率小于实际储蓄率,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等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那么,有保证的增长率( )。 a.小于实际增长率; b.大于实际增长率; c.等于实际增长率; d.两者的关系不能确定。 35.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时,厂商的反应是 ( )。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保持原投资水平; d.不能确定。 36.哈罗德的经济增长模型和凯恩斯(Keynes)的有效需求原理,在分析方法上存在的区别是( )。 a.凯恩斯采用的是短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哈罗德采用的是长期的动态的分析方法; b.凯恩斯采用的是短期的动态的分析方法,哈罗德采用的是长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 c.凯恩斯采用的是长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哈罗德采用的是短期的动态的分析方法; d.凯恩斯采用的是长期的动态的分析方法,哈罗德采用的是短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 37.哈罗德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之所以是一种长期的分析,是因为他( )。 a.从连续的各个时期来分析经济增长; b.根据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增长; c.根据有效需求来分析经济增长; d.在技术、人口、资本均可变化的时期内分析经济增长。 38.哈罗德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之所以是一种动态的分析,是因为他( )。 a.从连续的各个时期来分析经济增长; b.根据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增长; c.根据有效需求来分析经济增长; d.在技术、人口、资本均可变化的时期内分析经济增长。 39.下列选项中,( )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所包含的内容。 a.均衡的增长率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 b.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要使G=Gw=Gn; c.通过调整收入分配,降低储蓄率,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d.从长期看,由于市场的作用,经济总会趋向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40.在一个达到均衡增长的经济中( )。 a.没有资本品的生产; b.净投资不可能为零; c.净投资超过总投资; d.重置投资超过总投资。 41.如果在某一时期内国民收入增加,则净投资肯定是( )。 a.持续增加; b.持续减少; c.大于零; d.小于零。 42.如果在某一时期内国民收入增加,但增长率趋于下降,则( )。 a.净投资持续增加; b.净投资持续下降; c.总投资持续增加; d.重置投资持续下降。 43.如果国民收入在某个时期内保持稳定,则净投资很可能( )。 a.为零; b.持续增加; c.持续下降; d.小于零。 44.如果国民收入在某个时期趋于下降,则( )。 a.净投资大于零; b.总投资大于零; c.净投资小于零; d.总投资小于零。 45.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 )。 a.经济要逐步增长,做到年年能以大致相同的比率增长; b.经济要平稳地增长,不能过分波动; c.现在的增长不能成为以后增长的障碍; d.以上观点都对。 46.经济增长的最佳定义是( )。 a.投资和资本量的增加; b.由于要素供给增加或生产率提高而使潜在的国民收入有所提高; c.实际国民收入在现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d.人均货币收入的增加。 47.哈罗德的有保证的增长率是这样一种发展速度,即( )。 a.使企业家满意于他们在过去已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并准备继续以同样的发展速度经营; b.使事前投资等于事前储蓄; c.等于意愿的资本需求除以边际储蓄倾向;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48.如果哈罗德的实际增长率超过了有保证的增长率,则( )。 a.经济将趋向停滞,因为实际的资本存量的增长大于企业家们所期望的增长; b.经济将趋向停滞,因为实际的资本存量的增长小于企业家们所期望的增长; c.经济将经历一个螺旋上升的通货膨胀,因为企业家们希望一个大于实际发生的资本存量的增长,由此将在每一个连续的时期增加投资; d.经济将经历通货紧缩,因为企业家们希望的资本存量的增长小于实际发生的增长,由此将在每一个连续的时期缩减投资。 49.在长期,可能实现的最大增长率为( )。 a.有保证的增长率; b.自然增长率; c.实际的增长率;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0.根据索洛(Solow)模型,n表示人口增长,δ表示折旧率,每个工人资本变化等于( )。 a.sf(k)+(n+δ)k; b.sf(k)+(n-δ)k; c.sf(k)-(n+δ)k; d.sf(k)-(n-δ)k。 51.如果劳动力的年增长率为1.5%,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为3%,则自然增长率为( )。 a.1.5%; b.3%; c.4.5%; d.6%。 52.根据新古典模型,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将( )。 a.提高每个工人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 b.降低每个工人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 c.对每个工人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没有影响; d.无法确定。 53.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率指( )。 a.产出增长率等于储蓄率; b.资本边际产品等于劳动增长率; c.储蓄率等于人口增长率; d.产出增长率等于技术变化率。 54.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从长期来看,( )不正确。 a.资本存量保持不变; b.人均消费水平保持不变; c.储蓄率保持不变; d.人均产出保持不变。 55.以下说法中( )不正确。 a.技术进步将提高人民的长期生活水平; b.人口增长率的降低将提高人民的长期生活水平; c.当经济运行达到稳定状态后,经济体系才达到均衡状态; d.当经济运行达到稳定状态后,资本存量仍将不断增长。 56.如果某地区居民突然间变得非常节俭,从长期来看,下列说法中( 正确。 a.人均生活水平将提高; b.人均资本占有将增加; c.人均产出将增加; d.总资本存量将增加。 57.克鲁格曼(Krugman)认为东亚的经济增长是无法持续的,主要原因是(a.东亚国家普遍存在着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行为; b.东亚国家普遍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c.东亚国家人民的教育程度不高; d.东亚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中属于技术进步的成分太低。 58.在生产函数F=ALαK(1-α)中,全要素生产率是指( )。 a.α; b.A; c.L; d.K。 二、多项选择 1.库兹涅茨(Kuznets)所分析的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 a.知识存量的增加; 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产业结构变化; d.工作时数的增加。 2.下面关于经济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经济增长是一种经济长期的趋势; b.一般采用GDP来衡量经济增长; c.经济增长也可以定义为人均实际GDP的增长; d.经济增长着重研究总供给在长期中的变动。 )。)不 3.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 b.社会发现了更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的方法; c.实施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 d.市场环境的完善。 4.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中,资本积累需要( )。 a.增加储蓄; b.实行低利率; c.抑制消费; d.外国贷款。 5.下列选项中,( )是提高经济增长的途径。 a.削减就业人数; b.加大政府支出; c.加强教育; d.科学技术的发展。 6.在新古典模型中,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将( )。 a.提高每个工人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 b.降低每个工人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 c.资本深化大于零; d.资本深化小于零。 7.经济增长的均衡点是指( )。 a.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 b.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 c.资本深化等于零; d.整个社会的积累正好用于装备新增加的人口。 8.下列政府活动中,( )会使经济增长长期有效。 a.计划生育政策; b.货币政策; c.教育和科研政策; d.财政政策;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增长; 2.经济增长模型; 3.哈罗德-多马模型; 4.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5.技术进步; 6.人力资本; 7.不稳定原理; 8.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9.有保证的增长率; 10.哈罗德模型; 11.多马模型; 12.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13.罗默尔模型; 14.卢卡斯模型; 15.斯科特新经济增长论; 16.技术进步率; 17.经济增长极限论; 18.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 四、判断题 1.按照哈罗德的定义,经济的自然增长率一定大于或者等于实际增长率。( ) 2.根据哈罗德的分析,经济的合意增长率一定大于或等于实际增长率。( ) 3.如果实现了哈罗德的自然增长率,社会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 ) 4.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劳动、资本的增长或技术水平的提高都可以带来经济增长。( ) 5.哈罗德模型充分考虑了技术进步因素。( ) 6.哈罗德定义的实际增长率是由社会储蓄倾向除以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的资本-产量比率。( ) 7.只要国民收入按照Gw增长,则经济会持续地按照Gw增长下去。( ) 8.要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必须大于劳动力的增长率。 ( ) 9.社会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即自然增长率。( ) 10.使经济摆脱缓慢增长的状态并使国民生产总值大大提高的唯一途径就是鼓励投资。( ) 11.在一个充分就业、不断增长的经济体系中,如果储蓄水平不断增长,那么投资水平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持充分就业水平。( ) 12.哈罗德模型认为劳动力增长率n为常数,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n可以改变。( ) 13.哈罗德把一个社会的储蓄分为资本的深化和资本的广化两个部分。( ) 1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较高的平均储蓄倾向导致较高的增长率。( ) 15.由失业率的下降和设备利用率的提高而带来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即便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也是经济增长。( ) 16.经济增长在图形上表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 ) 17.通常把经济增长规定为总需求的增加。( ) 18.哈罗德和多马有关经济增长的研究是对凯恩斯有关理论的长期化和动态化。( ) 19.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均假定只有两种投入要素:资本和劳动,且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 20.资本劳动比率表示工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需要的资本量。( ) 2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工人使用更好的机械设备和接受培训,那么单位投人的产出将增加。( ) 22,人均GNP的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生产率的提高而不是劳动力的增加。( ) 23.只有当人口增长快于GNP的增长时,才能达到人均GNP的增长。( ) 24.提出经济增长极限论的那些经济学家仅根据现已探明及预期消耗来判断某些资源将被耗尽。( ) 25.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单位劳动力的产出是资本的深化和资本的广化二者之和。( ) 26.如果一个经济的人均资本多于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数量,则现期储蓄增加可使人均资本下降。( ) 27.库兹涅茨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唯一原因是知识的进展。( ) 28.在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研究中,土地对经济增长没有贡献。( ) 29.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应排除价格水平波动的影响。( ) 30.一般总产出的高增长率比人均产出的高增长率更为可取。( ) 31.在其它条件既定的情况下,资本积累将导致较高的工资率和较低的利润率。( ) 32.在技术没有进步的情况下,资本密集型能提高利润率水平。( ) 五、辨析题 1.刺激总需求不能使发展中国家变为发达国家。 2.储蓄率不能影响经济中的产量增长,它由劳动投入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决定。 3.全要素生产率就是劳动生产率。 4.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率加快使人均产出的增长率短期内上升,长期内不变。 5.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率加快增加了总产出的稳定增长率。 6.储蓄率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7.资本自身的积累可以长期维持人均产出的增长。 8.人均生产函数说明资本积累率提高会加快经济增长。 9.教育制度改革的成功将提高平均劳动生产率。 10.新工人加入就业队伍将提高平均劳动生产率。 11.工人提前退休将降低平均劳动生产率。 12.在萧条时期的失业率增加将降低平均劳动生产率。 六、简答题 1.为什么即使总需求越大,也不能使实际国民经济增长更快。 2.试举出一种可以克服经济增长的障碍实现成功发展的方法。 3.经济增长的源泉有哪些? 4.何谓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5.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为什么按人口平均的产量唯一地取决于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的资本? 6.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稳态增长的条件是什么? 7.试考察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和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程度。 8.什么叫全要素生产率?它和劳动生产率有没有区别? 9.某一时期大批新工人的迅速涌入就业队伍,会对生产率产生什么影响? 10.为什么经济衰退可能会造成数年以后的生产率下降? 11.试评述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 12.试评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13.简述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14.试列举影响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诸因素。 15.试评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新经济增长理论。 16.试评述赶超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7.试比较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18.试说明哈罗德-多马模型与凯恩斯经济学说的异同之处。 19.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如何测度? 20.试述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21.试述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22.简述内生增长理论。 23.试评述罗默与卢卡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 七、论述题 1.在哈罗德模型中,均衡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含义是什么?三者不相等时社会经济将出现什么情况? 2.评述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3.西方学者关于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有哪些可供我们借鉴之处? 4.阐述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5.试阐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6.作为经济体系的投入要素主要有那些?其中最重要的投入要素是什么?为什么? 7.试述西方经济学者关于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8.根据西方经济学者对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有何借鉴之处? 9.试述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思想。 八、计算题 1.已知资本-产量比率为4,按照哈罗德-多马模型,为了使实际增长率达到7%,社会合意的储蓄率应为多少? 2.如果要使一国的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6%,在资本-产量比率为4的前提下,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储蓄率应有何变化? 3.试推导某一时期总产出、人均产出与人口三者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并作出简要的说明。 4.已知经济社会的平均储蓄倾向为0.15,资本-产量比为5,求有保证的增长率。 5.已知平均储蓄倾向为0.4,增长速度为每年4%,求均衡的资本-产量比。 6.已知资本-产出比率为5,假设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为1500亿美元,消费为900亿美元。按照哈罗德增长模型,要使该年的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年的增长率应该为多少? 7.如果要使一国的产出年增长率G从4%提高到8%,在储蓄率s为40%的条件下,根据新古典模型,资本-产出比率应有何相应变化? 8.假定某国经济的资本-产出比率v=5,消费倾向c=0.6,而Gn=10%,根据新 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怎样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9.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生产函数为y=f(k)=4k―0.4k2,人均储蓄率为0.5,设人口增长率为4%,求: a.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 b.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10.假定利润在国民收入中份额P/Y为40%,工资在收入中的份额W/Y为60%,sp=30%,sw =5%,v=3,Gn=6.66%,按新剑桥模型,怎样才能使Gw=Gn? 11.假定在某一时期,资本的增长率k为5%,劳动的增长率l为3%,实际产出的增长率y为5%,由统计资料得知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a为0.2,劳动的国民收入份额b为0.8,请: a.计算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b.假定一项减少预算赤字的政策使投资增加,资本的增长率上升1%,产出的增长率将上升多少? c.假定实行一项减税政策使劳动供给增长1%,实际产出的增长率又将如何变动? 12.已知资本增长率k=2%,劳动增长率l=0.6%,产出增长率y=3%,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a=0.2,在以上假定条件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多少? 13.假设国民收入中资本的份额a为0.3,劳动的份额b为0.7,资本供给增加了5%,而劳动供给下降了2%,对产出的影响会怎样? 九、案例分析 1.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不断得到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获得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享受。当在经济增长同时,社会也产生了许多发展问题,例如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资源的不断枯竭、物种的灭亡等。于是,有西方学者基于此提出了“经济增长极限论”,甚至指出世界正面临毁灭的到来。请你谈谈对经济增长极限论的看法。 2.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有明显下降趋势,而且收入不平等也在加大。例如美国收入最低的10%的人的真实工资显著减少,目前大约比1970年下降了1/3。工资差距导致了收入不均的进一步扩大,最富有的20%的人拥有全国收入的份额由1970年的刚刚超过40%上升 加的情况下,实际国民经济才能增加。从中期看,在一定条件下,总需求的增加会导致国民经济的增长,这是因为在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会增加对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的利用,从而促使经济增长。但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总需求增加只能导致通货膨胀,并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更不要说总需求越大,实际国民增长越快了。 2.答:有几种方法可以克服经济增长的障碍。其中已被证明最成功的一种是较为自由的国际贸易的扩大。香港、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通过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迅速地增加了人均收入,获得国际贸易的好处。 3.答:经济增长的源泉,即导致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因素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资本存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资本和劳动的增加是生产要素的增加。技术进步包括发现、发明和应用新技术,生产新的产品,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技术进步会使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更为有效,推动经济的增长。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有助于社会平均生产率提高。 4.答: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假定:(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2)资本-产量比率可变,从而资本-劳动比率也可变;(3)规模报酬不变;(4)不存在技术进步。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索洛推导出如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sf(k)=Δk+nk 上式中,k=K/L即资本-劳动比率;Δk为单位时间(如一年)k的增加量,假定劳动力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一致,则k的增加量(即Δk)是按人口平均的资本设备的增加量;n为人口增长率;s为储蓄率,即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f(k)=y=Y/L即每个劳动力的平均产量或者说人均产量或人均收入;sf(k)指人均储蓄量。 上述公式表明,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被用于两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Δk,即为每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这可称为资本的深化;另一部分为每一个增加的人口(或劳动力)配备人均可得的资本设备nk,这可称为资本的广化。 5.答: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根据技术不变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当总产量生产函数Y=F(K,L)时,有λY=F(λK, λL)。 令λ=1/L,则可得:Y/L=F(K/L,L/L)=F(K/L,1)。此式即表示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的产量唯一地取决于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的资本。 6.答: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稳态增长的条件为人均资本不发生变化,或者说每人使用的资本量不变,这就要使人均储蓄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公式sf(k)=Δk+nk中,人均资本不发生变化即Δk =0,则sf(k)=nk。sf(k)是储蓄率与人均产量(或人均收入)的乘积,即人均储蓄,nk是资本的广化。在宏观经济学中,储蓄等于投资是均衡的条件,储蓄等于储蓄率乘以收入,即S=sY。投资可用资本增量ΔK表示。而上述公式sf(k)=nk即sy=nk,y=Y/N表示人均收入,k表示每一劳动力或每一人口配备的资本量,即k=K/N。将y=Y/N代入sy=nk可得sYK?n,即sY=nK。由于储蓄等于投资,NN即sY=I=ΔK,因此sY=nK也就是ΔK=nK或ΔK/K=n。该式表示资本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这当然会使人均资本配备量不变。因此,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稳态增长的条件,既可用sf(k)=nk表示,也可用ΔK/K=n表示。 7.答: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和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两大源泉。其中生产要素的增长主要是指劳动要素(L)的增长(ΔL/L)和资本要素(K)的增长(ΔK/K),假定在经济增长中,有a份额的增长来自ΔL/L,b份额的增长来自ΔK/K,那么,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占整个经济增长的部分为a(ΔL/L)+b(ΔK/K),即生产要素的增长对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生产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ΔA/A)就是经济的实际增长率ΔY/Y减去因生产要素供给增长而增长的部分,即: ΔA/A =ΔY/Y- a(ΔL/L)- b(ΔK/K) 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时又称之为全要素增长或综合要素的增长。 8.答:全要素生产率指全部投入要素的生产率的总和,或者说每一总和单位投入的产出量,这种总和单位不仅要将劳动,还要将资本、能源、材料等都计入投入,而劳动生产率则指单位劳动的产出量。经济的增长,一方面是投入要素数量增加的结果,另一方面是这些投入的生产率提高的结果,也就是说,经济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投入了更多的资本和劳动等要素,另一方面是每单位投入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9.答:某一时期大批新工人迅速涌入就业队伍会影响到生产率(即人均产 出量):一方面,新工人缺乏技能和生产经验;另一方面,会降低人均资本设备量。这两方面都会降低生产率。 10.答:经济衰退一般是总需求水平下降的结果,而经济的生产率属于供给问题。然而,经济衰退会影响以后的生产率:(1)经济衰退会使人们收入下降,从而影响储蓄并从而影响资本品积累(投资);(2)经济衰退会使失业率上升,工人失业会影响他们生产经验的积累和劳动技能的提高;(3)经济衰退会影响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投入。所有这些,都会造成衰退以后生产率的下降。 11.答: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库兹涅茨提出倒U字假说,他指出: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创造”与“破坏”改变着社会、经济结构,并影响着收入分配。而且在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随同经济发展而趋于不平等。其后,经过收入分配暂时无大变化的时期,到达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趋于平等。 在说明这一倒U字形时,库兹涅茨设想了一个将收入分配部门划分为农业、非农业两个部门的模型。在此情况下,各部门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变化可以如下三个因素的变化来说明:(1)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不平等程度较高的非农业部门的比率加大,整个分配趋于不平等;(2)一旦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由于非农业部门的比率居于支配地位,比率变化所引起的作用将缩小;(3)部门之间的收入差别将缩小;(4)使不平等程度提高的重要因素财产收入所占的比率将降低,以及以收入再分配为主旨的各项政策被采用等等,各部门内部的分配将趋于平等,总的来说分配将趋于平等。 它的假说曾引起了西方学者较多的讨论。经济发展的资料表明:库兹涅茨曲线不符合第三世界国家的实际情况。换言之,随着经济发展的进程,第三世界国家的收入不平等越来越悬殊,并没有向平等方向转变。 12.答:新古典经济理论模型提出,整个经济通过人均资本调整实现稳定增长,这里假设了资本和劳动可以相互替代,并且是完全替代的,实际中,资本和劳动的替代是存在的,但有一定的限度。在生产长期发展过程中,用资本替代劳动是必然趋势,用劳动替代资本是很少发生的。此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一直都在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暴露了一些不足和缺陷。理论方面来说,其假定的经济中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 的性质,往往与事实不符。对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来说,少量的生产投入可能带来大量的产出,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条件及政府政策失误等原因有可能出现规模报酬递减。此理论中,稳态增长率是外生的,无法对劳动力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做出解释。许多学者认为,增长率的外生化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在理论上最主要的缺陷。同时,新古典经济理论得出结论,认为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趋同性,然而现实中,各国之间存在着增长率上的较大差异,显然是与趋同论相悖的。 13.答:哈罗德-多马模型为哈罗德模型和多马模型的综合,主要有以下理论观点: (1)分析了经济增长的条件,用公式表示为:Gw=s/v,v表示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这一公式说明,当一定的合意储蓄率与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决定的经济增长率是有保证的增长率时,社会经济就能够实现稳定增长。 (2)分析了短期经济波动的原因。指出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使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不轻易做得到,二者不等,就要引起经济波动,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G (3)分析了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模型中引进了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两个因素,进一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提出了自然增长率(Gn)的概念。指出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关系变化,成为社会长期经济波动的原因。Gw>Gn时,劳动力不足和技术水平就会限制生产的增长,必然出现储蓄过度和投资过度的现象,从而出现长期停滞现象;Gw 14.答:影响生产率和经济增长主要因素有:消费、储蓄、资本、劳动、知识进展、经济规模等,在经济增长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1)肯德里克的全部要素生产率分析,认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影响生产率提高的因素主要有:对研究、发展、教育和训练投资的增加;合理有效配置各种资源,使其适应经济变化的速度;技术革新的扩散程度、应用规 模,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固有的质量。 (2)丹尼森(Denison)分析了四类因素:①长期因素,包括技术与经营管理在内的知识进展和反映大规模生产效益的规模经济;②过渡因素,指资源配置的改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的转移,小生产者破产转变为工资劳动者;③短期因素,指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罢工事件、繁荣和危机期间需求变化对生产资源利用率的影响;④立法环境和人类环境的变化,主要指治理环境污染,加强职工安全与保健费用的增加,会抵消经济增长。 15.答:(1)罗默尔德经济增长理论:其模型表示为:Qi=F(KiKXi),Qi表示i厂商的数量;F表示所有厂商的连续微分生产函数;Ki表示i厂商生产的专业化知识;K表示所有厂商都可用的一般知识;Xi表示i厂商的物质资本和劳动等追加生产要素投入的总和。这是一个收益递增模型,把知识积累看作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独立因素,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他们自身不仅能形成递增的收益,还能使投入的劳动和资本也产生递增的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是递增的。在模型中,罗默尔德把知识分为一般知识和专业化知识,将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门即消费品生产部门和研究与开发部门。 (2)卢卡斯新经济增长论:1988年卢卡斯提出的一个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增长模型,其特点是把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具体化,将其体现在生产中的一般知识上,表现为劳动者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本。卢卡斯在模型中把资本划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把劳动划分为原始劳动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同时在模型中进一步划分了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内在效应和外在效应。 (3)斯科特新经济增长论:英国经济学家斯科特提出的一个资本投资决定技术进步的模型。核心是修改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使用的生产函数,引入了人力资本和规模收益递增等,其理论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总量分析的框架上,称为“正统”学派。此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率主要决定于资本投资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上述新经济增长理论还不成熟,观点纷呈,论证不已。但这代表着一种经济学领域新思潮和一个增长经济学新方向,它不但拓宽了研究领域,还能解释现实新问题。在某些理论上有所突破,这在实践上反映了现代经济发展理论的新动态, 也适应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新要求。其可取之处有:直观说明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调知识积累与人力资本;论证了资本投资与技术进步的因果关系,说明了资本积累对促进技术进步及整个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好的解决了现代世界穷国与富国差距等现实问题;强调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16.答:发展是硬道理,我们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只有经济增长了,才可能改变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经济状态,才能消灭贫困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在经济发展中,我们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利用后发优势,争取早日赶超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但一味追求高速度,赶超战略不可能持久,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赶超战略。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过程也带来了环境的极大破坏,资源枯竭,污染严重,并由此造成了诸多社会问题。经济发展之后,又回过头来治理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以此为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注重经济、资源、人口、环境、生态等的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稳定快速的增长,真正实现赶超战略。 17.答:哈罗德-多马模型主要研究在使充分就业得以保持的条件下,储蓄和投资的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哈罗德从考察经济增长中三个变量即储蓄率s、资本-产出比率v和经济增长率G的相互关系出发,得出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要求G=Gw=Gn。这里,G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实际增长率,Gw是s除以v所得的有保证的增长率,而Gn 是指人口增加和技术进步所容许的增长率。而在多马模型中,ΔI/I=s·δ,这里ΔI/I 为投资增长率,实际即为哈罗德模型中的经济增长率,δ为资本生产率即哈罗德模型中v的倒数。因此后人将这两种类似的模型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 新古典模型在生产的规模效益不变和劳动与资本可相互替代两个前提下,推导出sf(k)=Δk+nk,这里,sf(k)为社会的人均储蓄可被用于两部分:资本的深化和资本的广化。当人均资本不变即Δk=0时,产量(或收入)的增长率等于劳动力的增加率,经济属于均衡增长,这时有技术和劳动增加率固定不变时,经济中的资本-劳动比率应达到这样数值,即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即fˊ(k)=n,此即黄金分割率。 两个经济增长模型的假设前提和由此推导出的政策主张各有异同。相同点: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生产中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规模收益不变。但在哈罗德模型中的资本和技术的比率是不变的,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则可变。在哈罗德模型中资本-产量比率不变,但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的增长则依赖于资本-产量比率发生变化。由此两个模型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认为经济一旦偏离了稳定增长的轨迹就会产生更大幅度的震荡,从而距离稳定增长路径越来越远,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则认为经济具有自动的趋向稳定增长的趋势,不需要人为地干预。 18.答:哈罗德-多马模型主要研究的是:社会经济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稳定增长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即为了使经济在充分就业下保持均衡的增长,投资及储蓄的增长与收入的增长之间应保持什么关系。它是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凯恩斯理论认为:社会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是,在一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厂商准备进行的投资即意愿投资恰好等于(或全部吸收)该收入水平上人们提供的储蓄。均衡国民收入的大小,取决于有效需求。由于凯恩斯采取的是短期的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因此从有效需求不足出发,只考察了投资在增加总需求方面的作用。实际上,投资一旦形成,就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增加总供给,在这方面,凯恩斯未予以考察。哈罗德-多马模型沿袭了凯恩斯的均衡分析方法,以储蓄等于投资这一基本公式为依据,把分析方法长期化、动态化,考察长期内社会经济实现均衡增长所需要的条件,提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经济增长中三个变量即储蓄率s(即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资本-产出比率v、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Gw三者的关系应为Gw=s/v,因此,哈罗德模型不仅考虑了投资队总需求的作用,而且从长期的、动态的角度,考虑了收入增加后对投资的加速作用。经济要保持长期均衡增长,投资也要保持一定的增长率。 哈罗德的增长模型亦可进行如下变化: G=s/v 由于G=ΔY/Y,s=S/Y,v=I/ΔY 所以ΔY/Y=(S/Y)/(I/ΔY ) (ΔY/Y)·(I/ΔY )=S/Y I/Y=S/Y 则I=S 这正是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中的基本公式:储蓄等于投资。可见,哈罗德的模型是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的。 19.答:按照技术进步增长率的定义,增长率的分解式中A的变化解释所有不是源于要素投入变化的生产率的变化。A有时被称作全要素生产率,或简称为TFP。这是一个比“技术进步”更为中性的术语。 由于投入与产出(即Y、N、K)可以直接观察到而A不能,经济学家通过变换方程来测量ΔA/A: ΔA/A=ΔY/Y―[(1―θ)·(ΔY/Y)]―θ·(ΔK/K) 并将剩下的一切归因于TFP的变化,通过这种方法测量到的TFP变化也称为索洛剩余。 20.答: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六个:(1)劳动;(2)资本存量的规模;(3)资源配置状况;(4)规模经济;(5)知识进展;(6)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知识进展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相对)。这里知识进展含义广泛,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的进步和由于采用新的知识而产生的关于结构和设备更为有效的设计,还包括国内外有组织的研究、个别研究人员和发明家、或者简单的观察和经验中得来的知识。丹尼森认为,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重要性是相同的,不能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 21.答:库兹涅茨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三个:(1)知识存量的增长;(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结构方面的变化。库兹涅茨把知识力量因素和生产因素与结构因素联系起来,以强调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这是他与丹尼森分析的不同之处,同时也是一个重要贡献。库兹涅茨提出“倒u字假说”(又称库兹涅茨曲线):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随同经济发展而趋于不平等;其后,经历收入分配暂时无大变化的时期;到达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收入分配将趋于平等。如果用横轴表示经济发展的某些指标(通常为人均产值),纵轴表示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则这一假说揭示的关系呈倒U字形。 22.答:内生增长理论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种,它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内生增长理论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认为经济的长期增长依赖于储蓄率和其他因素,而不仅仅依赖 于劳动力的增长率。其重要特征就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 根据其依赖的基本假定条件的差异可以将内生增长理论分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按照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使稳态增长率内生化的两条基本途径就是:(1)将技术进步率内生化;(2)如果可以被积累的生产要素有固定报酬,那么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稳态增长率被要素的积累所影响。 23.答:罗默与卢卡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技术内生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模型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除了资本和劳动外,还包括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人力资本是指熟练劳动,用正式教育和在职培训等受教育时间长度来表示,而知识进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熟练程度,它在模型中用人力资本表示;二是体现在新设备、新原材料等物资产品之上的技术先进性,它在模型中用技术水平来表示。 (2)知识进步是累积性的,人力资本存量是一国长期重视教育、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的结果,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是累积性的。一国要取得经济增长的成就,必须重视知识进步与知识的累积。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方面之所以比不发达国家具有优势,正因为那里的人力资本存量大大超过不发达国家。 (3)对知识产权、专利的保护同样是经济增长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技术进步需要有激励机制,知识积累也需要激励机制。在经济增长中,技术水平的提高程度或技术先进程度通常可以用获取专利的数目来表示,专利越多,技术的先进性就越明显,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就越大。 七、论述题 1.答:均衡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是哈罗德增长模型中研究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所必需的条件时区分的三种不同的经济增长率概念。 均衡增长率,也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Gw),是指在储蓄率s和资本产出比率v为既定的条件下,为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所需要的产出增长率。Gw是由储蓄率和厂商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决定的,Gw=s/v。 实际增长率G,是指实际上实现了的产出增长率,它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 即一定资本-产出比率下社会实际储蓄率。 自然增长率Gn,是指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等因素变化后所能达到的最大可能实现的增长率,它是由劳动力和技术水平所决定的。 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需满足G=Gw=Gn。但由于三种增长率由各不相同的因素所决定,因此实际中很难达到三者相等的情况。这时社会经济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1)如果G>Gw,说明社会总需求超过厂商所合意的生产能力,这时,厂商将增加投资,投资的增加在乘数作用下使实际增长率更高,显得资本存量更不足,因此,其结果是需求膨胀,引起经济累积性持续扩张。 (2)如果G (3)如果Gw>Gn,说明储蓄和投资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和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允许的程度,增长受劳动力不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出现资本闲置,因此,厂商将削减投资,引起经济的长期停滞。 (4)如果Gw 因此,只有当G=Gw的情况下,经济才能均衡增长,否则将出现短期内经济收缩与扩张的波动。只有当Gw=Gn时,才能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实现充分就业,否则将使经济处于长期的失业或通货膨胀。当G=Cw=Gn时,可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经济增长状态。 2.答: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美国经济学家多马把凯恩斯理论的短期比较静态分析扩展为长期动态分析,在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增长模型,由于二者基本内容大致相同,通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 (1)哈罗德模型。哈罗德指出凯恩斯收入均衡论的局限性,认为要保证经济长期均衡增长,必须要求投资保持一定的增长率。为分析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均衡条件,哈罗德建立了经济增长模型,假设条件有: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不用于消费部分都用于投资;②储蓄倾向不变,储蓄由收入水平决定;③社会生产中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两种要素的比例不变,而且每单位产品消耗 的生产要素也不变;④技术水平不变,边际资本系数等于平均资本系数,即资本产量比率不变;⑤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 (2)多马模型。投资的两重性:一方面,投资增加有效需求和国民收入,即扩大了需求;另一方面,投资还增加了资本存量和生产能力,即扩大了供给。多马认为,通过增加投资解决失业问题,就必须在下一时期增加更多的支出(需求),才能保证新增加的资本存量及其潜在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3)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理论观点。把哈罗德-模型和多马模型合在一起,从哈罗德-多马模型出发,可得出以下三个观点:①当一定的合意储蓄率与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决定的经济增长率是有保障的增长率时,社会经济就能够实现稳定增长;②如果实际增长率与有保障的增长率不相等,就会引起经济波动,此为短期经济波动的原因;③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变化,成为经济社会长期波动的原因。 (4)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理论。它不仅在理论上是投资等于储蓄这一公式的长期化与动态化,而且在分析中也沿用了凯恩斯主义的某些脱离现实的抽象心理概念。例如,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的有保证的增长率是资本家感到满意并准备继续下去的增长率,这里所强调的仍然是资本家的心理预测,即凯恩斯所说的资本边际效率,这样就和凯恩斯同样,把资本家的乐观或悲观的情绪扩大为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素。 哈罗德-多马模型关于短期与长期经济波动的分析和其他经济周期理论一样,否认了波动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用一些抽象的技术经济关系来说明经济波动的产生。哈罗德虽然也承认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波动的必然性,但他仍然相信资本主义是可以实现稳定的长期增长的,他的整个分析正是为实现这种稳定增长而出谋划策。 3.答: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正确认识和估计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理解和认识现实的经济增长和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都至关重要。我们可以关注和借鉴丹尼森和库兹涅茨对经济因素的分析。 (1)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具体而言,分为六个,即:劳动、资本存量的规模、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 知识进展及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都不容忽视,其中,丹尼森特别强调了知识进展的重要作用,而且管理知识与技术知识进步的重要性是相同的,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库兹涅茨提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 一是,知识存量的增长。人类社会迅速增加了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存量,当这种存量被利用的时候,它就成为现代经济高比率的总量增长和迅速的结构变化的源泉。要使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就要求不断的发现、发明、革新、改良,对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训练加大投入,企业家提高综合能力克服一系列的障碍等。 二是,生产率的提高。其人均产值高增长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三是,结构变化。库兹涅茨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他们增长的历史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变迅速。不断改变优化的经济结构对经济的增长起了重大贡献。 4.答:新制度经济学家将制度定义为一系列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集合。这些规则,表面上看特别类似过去社会学者研究的文化、风俗、禁忌、道德,以及政治家和法律学者研究的政治理论、宪政民主和法律制度。 关于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诺斯坚持认为:除非现有的经济组织是有效率的,否则经济增长就不会简单地发生。换句话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而要保持经济组织的效率,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产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因此可以把诺斯模型的基本命题简述成:一种提供适当个人刺激的有效的产权制度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在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制度,特别是产权制度的作用就是降低个人收益外在化的程度,让个人的利害与其活动直接挂钩。制度界定得越清晰、越完全,制度自然就越完善,漏洞就越少,所以制度的效率就越高,也就是对人们的激励作用越大。从制度的执行来说更是如此。 而且,新制度经济学结合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实证研究发现,“制度发展”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大于“制度选择”这种僵化理解的作用。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调配资源的节约和高效,而且还取决于该国经济制度对经济主体的激励作用。而从更长的历史角度来看.经济的增长可能在初始情况下,受益于“自然资源禀赋”,但从长期的发展状况来看,制度安排将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取决于制度使报酬和努力联系在一起的程度;取决于它们允许专业分工和进行贸易的范围;取决于准许找出并抓住经济机会的自由。一旦经济开始增长,制度将越来越朝着有利于增长的方向发生变化,从而加强促使经济增长的力量。反之,如果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制度将会变得不那么有利于经济增长。 5.答:(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张,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经济增长理沦主要研究发达国家的问题。研究发达国家国民经济长期发展问题的理论。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三个阶段。 (2)经济发展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经济发展的一般定义,除经济增长外,还包括:物质福利的改善,对那些低收入地区的人们来说,则强调消灭贫困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文盲、疾病和过早死亡;改变投入与产出的构成,把生产的基础结构从农业转向工业;以生产性就业普及于劳动适龄人口的方式来组织经济活动;相应地使有广泛基础的集团更多地参与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决策,从而增进自己的福利。经济发展的内涵本身有着一个演变的过程。传统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就是整个国民财富和劳务生产增加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种观点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经济现实的挑战,一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虽然有了迅速增长,但是它们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人民群众的贫困、失业和社会收入不均情况仍然没有得到好转,因此经济学家才逐渐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区别开来。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既紧密联系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经济发 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等的进步也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一般研究的是发达国家如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的问题,经济发展一般研究的是发展中国家如何由不发达向发达过渡的问题。经济发展涵盖的范围比经济增长要广得多,不仅有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还涉及社会制度的改良等一系列的问题;经济发展在内涵上也要比经济增长丰富得多。 6.答: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投入要素主要包括生产要素和技术。生产要素由土地、劳动、资本组成。其中劳动的增加不只是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等)。技术进步包括发明和应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出。技术进步是通过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更有效率而促进经济增长的。 (1)土地。所谓土地是指一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自然环境等等。一般来说,自然资源本身是天赋的,客观存在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在现实中,有些国家的有些产业主要是建立在丰裕的自然资源基础之上。但从经济增长角度看,尤其是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自然资源的丰裕既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2)劳动。劳动或人力资源包括一国投入的劳动数量和劳动的质量。从劳动投入的数量来说,劳动投入量受到劳动人口、劳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就业人数越大,劳动的投入量就越大,但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就业人数的增加,至多只能增加产出总数,而无法提高人均国民产出。劳动的质量包括劳动者各方面的能力,如掌握的知识,具体的技能、体力,个人的追求、价值取向等等,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劳动的质量比劳动的数量更为重要,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3)资本。资本包括各种机器设备、生产性建筑物、道路等各种基础设施、存货(包括原材料存货、在制品、成品、零部件存货等等)。从工业革命以来,资本数量的增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高储蓄率往往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同时,资本也是多种多样的,高效、先进的资本品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既是经济增长的体现,也是实现经济增长的手段。 (4)技术进步。这里的技术进步是广义的,包括科学技术、管理水平、企业家精神等方面,技术进步最终体现在新生产要素的采用、生产过程的改进、新 产品或新劳动的引入等方面。在一个经济体系中,上述四种要素是相互影响的,尤其是技术与土地、劳动、资本的联系极为紧密。技术进步需要投入劳动和资本并利用自然资源,而且,许多技术进步的产生本身,需要以高质量的劳动和高质量的资本设备,以及一定的自然条件为基础。同时,技术进步也改变劳动就业和资本投资的机会,增加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提高劳动和资本的质量。 在土地、劳动、资本、技术四种要素中,技术是最重要的要素。因为,相对于其他三种要素而言,技术进步既不会受到总量上的限制,也不会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的情况。土地、劳动、资本要素都受到存量的限制,同时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现象,这就决定了这些要素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效应是递减的。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会收敛于均衡路径上,而原因在于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技术进步不会产生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同时知识储存量可以由人类创造出来,这就决定了技术不存在存量上的限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迅速增加了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存量,当这种存量被利用的时候,它就称为现代经济高比率增长和迅速的结构变化源泉。但知识本身不是直接生产力,由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经过科学发现、发明、革新、改良等中间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些中介要素的投入,这些中介要素是:对物质资本和劳动力训练进行大量的投资、企业家要有能力克服一系列从未遇到的障碍、知识的使用者对技术要适宜运作作出准确的判断等。 7.答: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正确地认识和估计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理解和认识现实的经济增长和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就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研究部分。 (1)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经济增长因素的分类。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关于生产要素投入量,丹尼森把经济增长看成是劳动、资本和土地投入的结果,其中土地可以看成是不变的,其他两个则是可变的。关于要素生产率,丹尼森把它看成是产量与投入量之比,即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要素生产率主要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 经济和知识进展。具体而言,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六个:劳动;资本存量的规模;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知识进展;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 丹尼森进行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量的测定,把产量增长率按照各个增长因素所做的贡献,分配到各个增长因素上去,把分配的结果用来比较长期经济增长中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丹尼森的结论是: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丹尼森所说的知识进展包括的范围很广,它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的进步和由于采用新的知识而产生的结构和设备的更有效的设计在内,还包括从国内的和国外的有组织的研究、个别研究人员和发明家,或者简单的观察和经验中得来的知识。丹尼森所谓的技术知识,是关于物品的具体性质和如何具体地制造、组合以及使用它们的知识。他认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明显的,但是只把生产率的增长看成大部分是采用新的技术知识的结果则是错误的。他强调管理知识的重要性。管理知识就是广义的管理技术和企业组织方面的知识。在丹尼森看来,管理和组织知识方面的进步更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国民收入,因此它对国民收入的贡献比对改善产品物理特性的影响更大。总之,丹尼森认为,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进步的重要性是相同的,不能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 (2)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运用的是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国民产值及其组成部分的长期估量、分析与研究以及对各国经济增长的比较.从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中探索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他认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 知识存量的增长。库兹涅茨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迅速增加了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存量,当这种存量被利用的时候,它就成为现代经济高比率的总量增长和迅速的结构变化的源泉。但知识本身不是直接生产力,由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经过科学发现、发明、革新、改良等一系列中间环节。在知识的转化过程中需要有一系列中介因素,这些中介因素是:对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训练进行大量的投资;企业家要有能力克服一系列从未遇到的障碍;知识的使用者要对技术是否适宜运用做出准确的判断等。在这些中介因素作用下,经 过一系列知识的转化过程,知识最终会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库兹涅茨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是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为了弄清什么是导致人均产值高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库兹涅茨对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长期分析。他得出的结论是,以人均产值高增长率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结构变化。库兹涅茨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它们经济增长的历史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变迅速。从部门来看,先是从农业活动转向非农业活动,后又从工业活动转移到服务性行业。从生产单位的平均规模来看,是从家庭企业或独资企业发展到全国性,甚至跨国性的大公司。从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业生产部门的分配来看,以前要把农业劳动力降低50个百分点,需要经过许多世纪的时间,现在在一个世纪中,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的百分比减少了30-40个百分点则是由于迅速的结构变化。库兹涅茨强调,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时期的总体增长率和生产结构的转变速度都比它们在现代化以前高得多。库兹涅茨把知识力量因素和生产因素与结构因素相联系起来,以强调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制造业结构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增长对它提出的要求、需求结构变化缓慢、消费水平低,不能形成对经济增长强有力的刺激。 8.答:丹尼森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事实,因而为我们研究西方经济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他们的理论对社会经济问题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启示,特别是强调了知识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认识现代化生产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于我国来说,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几个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知识的进步,其次是资本的缺乏和资源的相对缺乏,因此实现经济增长就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1)关于技术进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就体现在技术方面。而技术的进步或者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提高我国的知识技术水平首先要提高教育水平,加大对教育的支出,从而为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要发展一批具有前沿性质的研究,国家应加大对基础科学领域研究的支持;最后要注重研究和应用的结合,重视技术水平的提高。 (2)注重资本积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资本存量是制约经济增长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虽然我国具有高储蓄的优点,但从人均水平看,我国的资本存量还是很低,这就要求我国首先是继续发扬高储蓄的优点,为资本的积累提供好的基础,其次要注重资本投资的效率,尽量使少量的资本产生较高的收益。 (3)资源的相对匮乏。虽然从总量上看,我国很多资源都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的人均资源往往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几分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我国对能源、矿产等资源需求会增加,而资源上的匮乏最终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比如我国的能源,随着经济增长,我国能源的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因此我国首先要实现资源来源的多样化,其次要重视对新资源的开发,最后要重视对已有资源的节约。 9.答:新经济增长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西方出现的有关经济增长的新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罗默、卢卡斯等。 (1)新经济增长理论产生的原因 新经济增长理论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存在的缺陷。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第一个缺陷在于它假定了经济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并且各种生产要素服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一假设所产生的问题是:①现实经济活动中规模报酬递增经常发生;②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暗含着资本量越大,投资收益越小,从而资本应该流向投资收益高的欠发达国家,但这与现实不符; ③新古典增长理论意味经济趋同,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2)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观点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①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相互作用而不是由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这些内生因素也可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②在众多的因素中,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与其他推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一样,技术进步是经济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当事人自主最优选择的结果,从而技术进步是由内生素决定的;③技术、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等都具有外部效应,这种外部效应使得生产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而且正是这种外部性构成了经济实现持续增长所不可缺少的条件;④由于外部效应的作用,经济在处于均衡增长状态时,通常不能达到社会最优状态,即经济的均衡增长率通常低于社会最优增长率;⑤影响经济当事人最优选择行为的政策,例如税收政策、 产业政策等可以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率。 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新经济增长理论使得稳态增长率内生化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条:①在规模报酬递增和外部性条件下考察经济增长因素中的技术因素,技术受到经济中用于研究和开发投入量的影响,而这种投入则又是由模型内生变量所决定的;②可积累的生产要素具有固定的报酬,稳态增长率就是由这些生产要素的积累率所决定。 (3)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 到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增长理论进一步放弃了完全竞争假设,开始在垄断竞争的框架下分析产品品种和质量来提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于分析框架是垄断竞争的,因而诸如模仿和创新等行为也被纳入到了经济增长模型之中。无论是技术进步的外部效应,还是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创新,政府都可以借助某些适当的政策促进经济长期增长。 八、计算题 1.解: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实际经济增长率G=s/v,其中G代表经济增长率,s为储蓄率,v为资本-产出比率。从而当G=7%,v=4时,可得社会合意的储蓄率s=G?v=7%×4=28% 2.解: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G=s/v。已知v=4,G1=5%,G2=6%,将已知数据代入,则有: S1=4×5%=20% S2=4×6%=24% 因此,储蓄率应从20%提高到24%。 3.解; 一国经济总产出的增长率与该国人均产出的增长率是密切相关的。 如果用Y(t)表示一国在t年的实际总产出,N(t)表示一国在t年的平均总人口。 则该国在t年的人均实际产出为:y(t)=Y(t)/N(t) 对上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可得 lny(t)=lnY(t)―lnN(t) 再对两边对时间t求导,可得 dy(t)/dtdY(t)/dtdN(t)/dt?? y(t)Y(t)N(t) 则上式的三个项分别依次表示人均产出的增长率y,总产出的增长率Y及总人口的增长率N,上式可简化为: y?Y?N 可见,y、Y及N三者的关系是人均产出的增长率等于总产出的增长率减去总人口的增长率。 4.解: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的比率,即Gw=s/v=0.15/5=3% 5.解:由经济增长模型G=s/v,可得资本-产出比v=s/G=0.4/0.04=10。 6.解:由题意可知:第一年的国民收入Y1=1500亿美元,消费C=900亿美元 则储蓄S=1500―900=600(亿美元) 储蓄率s=S/Y=600/1500=40% 为使该年600亿美元的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年的有保证的增长率Gw应为: Gw=s/v=40%/5=8% 此时,如果第二年的增长率达到8%,国民收入Y2=1500(1+8%)=1620(亿美元) 增加的国民收入:ΔY=Y2―Y1=1620―1500=120(亿美元) 由于资本-产出比率v=5,则投资I=ΔY·v=120×5=600(亿美元) 即该年600亿美元的储蓄正好在第二年全部转化为投资,经济实现均衡增长。 7.解: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则G=s/v 其中资本-产出比率v会随着资本和劳动的相互替代而调整到使实际增长率趋向于自然增长率。 由题意可知,当产出年增长率G为4%时,G1=s/v1 则v1= s/ G1=40%/4%=10 当产出年增长率G为8%时,G2=s/v2 则v2= s/ G2=40%/8%=5 即为使产出年增长率从4%提高到8%,在储蓄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资本-产出比率应从10降至5,以趋向于自然增长率。 ......... 8.解: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当G=Gw时,经济活动实现均衡增长;而当G=Gn时,经济活动达到了充分就业的水平。只有当G=Gw=Gn时,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本题中,由消费倾向c=0.6,可知: 储蓄率s=1―c=1―0.6=0.4=40% 此时,有保证的增长率Gw=s/v=40%/5=8% 而已知自然增长率Gn=10%>Gw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Gw v=s/Gn=40%/10%=4 则Gw=s/v=40%/4=10%=Gn 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9.解:a.经济均衡增长时,sf(k)=nk,将s=0.5,n=4%代入得: 0.5(4k―0.4k2)=0.04k 解得k=9.8 b.按黄金分割律要求,对每个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即f '(k)=n。 则有4―0.8k=0.04 可得k=4.95。 10.解:由题意及已知条件,总的社会储蓄率为: s = sp×P/Y+ sw×W/Y =30%×40%+5%×60% =15% 此时,Gw=s/v=5% 根据新剑桥模型,Gw 因此,为使Gw=Gn,储蓄率s应为: s=Gn·v=6.66%×3=20% 则,sp·P/Y+ sw·W/P=s=20% sp·P/Y+ sw·(1―P/Y)=20% 由30%×P/Y+5%×(1―P/Y)=20% 解得,P/Y=60%; 则W/P =40% 所以,为使Gw=Gn,应提高利润占国民收入的60%,降低工资占国民收入的40%。 11.解:a.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由资本和劳动这两种要素供给的增加取得的综合增长率为: a·k+b·l=0.2×5%+0.8×3%=3.4% 而由已知,实际的产出增长率y=5% 两者的差额即为因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取得的增长率,为: 5%―3.4%=1.6% b.若资本的增长率上升1%,则k′=5%+1%=6%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新的产出增长率y′为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与因资本供给增加而取得的新的综合增长率之和, y′=1.6%+0.2×6%+0.8×3%=5.2% 则实际产出的增长率将上升5.2%-5%=0.2% c.若劳动的增长率上升1%,则l′=3%十1%=4%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新的产出增长率y″为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与因劳动供给增加而取得的新的综合增长率之和; y″=1.6%+0.2×5%+0.8×4%=5.8% 则实际产出的增长率将上升5.8%-5%=0.8% 12.解:由题意可知,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a=0.2 则劳动的国民收入份额b=1―a=1―0.2=0.8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和劳动这两种要素供给的增加取得的综合增长率为: a·k+b·l=0.2×2%+0.8×0.6%=0.88% 而实际的产出增长率y已知为3%,两者的差额即为因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取得的增长率,即因技术进步,提高了要素生产率,而对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 因此,在本题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0.88%=2.12%。 13.解:根据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和劳动这两种要素供给的变化对总产出的综合增长率的影响为:a·k+b·l 由题中已知条件a=0.3,b=0.7,k=5%,l=-2% 则:a·k+b·l=0.3×5%+0.7×(-2%)=0.1% 即资本供给的增加使总产出增长了0.3×5%=1.5%,而劳动供给的减少使总产出下降了0.7×2%=1.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相抵后,总产出将增长1.5%-1.4%=0.1%。 九、案例分析 1.答:经济增长极限论的基本观点是:如果实际上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关系不发生重大变化,由于粮食短缺,资源耗竭,污染严重,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等因素的变化,人类社会将要发生非常突然和无法控制的崩溃。经济增长极限论出现后,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很大震动和激烈争论。经济增长极限论及其反增长论反映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前途与未来失去信心。同时对我们也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应发现人类生存的地球极限性的存在,承认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都关系到全球命运和人类前途,使全球性问题成为人们探索和研究的中心热点。经济增长中,不能仅仅追求产量和速度,更不能忽视了人口、资源、环境和生态等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2.答: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指产出的实际增长与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所取得的综合生产率之间的差额,它说明要素的生产效率,是除要素投入的增长以外一切产出增长的源泉。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因素取得的:(1)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知识的进步,它对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的贡献占2/3左右;(2)资源的合理配置,如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可以提高要素的生产率;(3)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单位产出使用的要素量可以减少。 从20世纪70年代后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看,它们的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下降趋势,这可能来自以下一些原因: (1)劳动力素质的下降。如美国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从70年代起逐渐进入劳动力市场,许多的妇女也逐渐走上工作岗位。大量年龄偏小,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劳动力的加入,使劳动力总体素质下降。 (2)影响产出的一些额外开支的增加。如70年代后工业化国家普遍增加了对减少环境污染、预防犯罪等的投资,从而造成对生产技术、设备更新改造、人员培训等费用的相对下降,影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3)石油价格的上涨。70年代西方国家受石油危机的冲击,使原来耗油量大的设备纷纷闲置不用.而大量的投资用于研制、更新节油设备,而没有起到扩大生产能力的作用。 (4)技术更新速度的趋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普遍经历了技术飞速发展的阶段,新技术、新方法在生产中广泛应用,而70年代后,其速度渐趋缓和。 (5)政府对经济活动控制的加强。如制订反环境污染的法规,这有利于提高生活福利程度但往往不能从产出的测量中反映出来;增加解雇工人的费用的规定,这使得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受影响。 由于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产出的增长作用明显,据估算,经济增长中有1/3的份额来源于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且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受资源的限制,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将越来越依靠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一个明显的证据即是70年代工业化国家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下降,直接造成了它们同期经济增长率的普遍下降。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从供给方面寻求对最低收入者实际工资下降的解释。他们认为教育质量下降是一个普遍原因,导致功能性文盲和半文盲的数量增加。其他经济学家从需求方面进行研究。他们认为技术的改变降低了非熟练工人的需求,增加了包括运用电脑工作的熟练工人的需求。非熟练工人的移民可能拉低了非熟练工人的真实工资;同时,大量的进口也带来影响,为了与廉价的进口产品竞争,一些产业的工人不得不接受更低的工资或者满足于较低的工资增幅。另外,许多高工资的产业(例如钢铁和汽车制造业)面临现代化改良之后就业人数下降的局面。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的结果说明就业人数以及就业状况的改变,一方面导致低收入工人的实际工资持续减少,另一方面也导致生产率增长速度放缓。 3.答:首先,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推动力。制约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充分利用的,首先是技术方面的限制。人们普遍认为,技术上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增 长方式转变,需要科学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国际经验看,许多国家,特别是后起发展国家,从初期的粗放型增长逐步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发展。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正是通过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发展,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最终完成了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强国。 其次,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只是影响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的利用,从而影响集约型增长的众多因素中的一个,除了这个条件外,制度和人们主观认识的偏差,也往往是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人们一直忽略体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功能,把体制至多看做是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既定前提,而不把它作为原因进行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体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日益凸现。体制可以为效率提高和经济增长提供激励,只有体制提供了促进生产的有效激励时,才会出现经济增长,如果体制提供的激励对促进生产是无效的,就会导致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出现经济停滞或倒退。体制也为市场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提供必要条件,通过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信息成本,规范行为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可以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促进人们在广泛的社会分工中达成合作,为经济活动提供服务,保障经济增长的稳定。同时,体制创新还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体制创新本身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能够推动技术进步。所以,体制是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还是具有关键意义的因素。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一方面主要依赖增加物质资本投入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多方面的约束,另一方面制度创新、完善体制则有着迫切要求与较大空间,因而要在重视经济发展中物质资本形成的同时,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加快体制改革的进度,提高体制完善的程度,真正使制度创新、体制保障成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最后,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途径。一是,要实现集约型的经济增长,创建和谐与节约型社会,需要我们对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远景,有更清楚、客观的认识;二是,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经济增长从投资主导型转变为消费主导型,要使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 长的引擎,需要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养老保险、失业保障和金融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 4.答:新增长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一个经济系统内如果能够通过资本或劳动投入内生出更多的技术,那么这一经济体就可以保持长期的增长,其增长率依赖于技术进步率。虽然在解释经济增长的现实上,新增长理论还没有一个统计上可操作的方法,但是重视新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科技引进、传播与科技研发的作用同等重要。对于处于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中国来说,科技进步不仅源自自主研发,更重要的源泉是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传播。卢卡斯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各国的经济增长是产业革命科技扩散的结果。作为一种无形资源,科技有着可分享性,通过技术引进。传播促进本国技术进步可以节约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自主研发固然不可或缺,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着一个先进的外部环境和大量技术资源,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是,技术进步要有制度保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企业大部分都转为民营或合资企业,那么就存在着技术进步与企业所有者利润之间的矛盾。只有技术进步不影响利润时,技术才会被应用。那么,现有的制度就要保证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因为在竞争市场中,先进技术是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虽然应用先进技术会使利润降低,但是通过提高产量和质量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有利于企业价值的长期最大化。在竞争的压力下和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单个企业无法预料新技术是否会被竞争对手采用,即存在一个“囚徒困境”博弈,最终的结果是厂商都采用先进技术。 三是,宏观政策的方向。新增长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侧重于推动技术进步,如罗默认为,政策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周期的治理上,而应着力促进发展新技术的各种政策,政府应补贴以大学为中心的研发队伍并鼓励风险资本的投资。 长的引擎,需要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养老保险、失业保障和金融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 4.答:新增长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一个经济系统内如果能够通过资本或劳动投入内生出更多的技术,那么这一经济体就可以保持长期的增长,其增长率依赖于技术进步率。虽然在解释经济增长的现实上,新增长理论还没有一个统计上可操作的方法,但是重视新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科技引进、传播与科技研发的作用同等重要。对于处于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中国来说,科技进步不仅源自自主研发,更重要的源泉是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传播。卢卡斯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各国的经济增长是产业革命科技扩散的结果。作为一种无形资源,科技有着可分享性,通过技术引进。传播促进本国技术进步可以节约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自主研发固然不可或缺,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着一个先进的外部环境和大量技术资源,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是,技术进步要有制度保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企业大部分都转为民营或合资企业,那么就存在着技术进步与企业所有者利润之间的矛盾。只有技术进步不影响利润时,技术才会被应用。那么,现有的制度就要保证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因为在竞争市场中,先进技术是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虽然应用先进技术会使利润降低,但是通过提高产量和质量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有利于企业价值的长期最大化。在竞争的压力下和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单个企业无法预料新技术是否会被竞争对手采用,即存在一个“囚徒困境”博弈,最终的结果是厂商都采用先进技术。 三是,宏观政策的方向。新增长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侧重于推动技术进步,如罗默认为,政策不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周期的治理上,而应着力促进发展新技术的各种政策,政府应补贴以大学为中心的研发队伍并鼓励风险资本的投资。
正在阅读: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习题及答案01-10
个人总结下一步打算03-16
口腔医学生见习报告医学生暑期见习报告04-25
让应聘简历脱颖而出 人事经理吐血专供04-24
家乡的特产作文450字07-15
VERICUT入门常见问题05-24
特教班体育教案06-20
快乐的春天作文450字06-29
2019廉政文艺巡演观后感12-11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宏观经济学
- 习题
- 答案
- 民营医院最最详细的管理制度
-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习题
- 上海市各区2017-2018年初三英语一模汇编最新最全-首字母填空-已校对(带答案终结版)
- 学生公寓管理制度
- 2015,2014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答案+解析 - 图文
- 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活动记录
- 惠州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数学试题(理科)及答案
- 医院党支部及支部书记主体责任清单
- 光移LED摇摇棒设计报告(精)
- 点穴治病Microsoft Word 文档(2)
- K12学习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
- 党支部关于下派政治指导员的实施意见
- 党组织书记应知应会内容
- 造价员考试组织工作安排及报名表(1)
- 物流配送中心与大型农产品加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oracle遇到的问题及答案
- 护理学研究试题及答案
- 《神雕侠侣》乡试科举部分题目答案
- 西北工业大学关于表彰2011-2012学年先进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专项奖学金获得者的决定 (6)
- 从政治学角度试论台湾问题的现状与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