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新品种鸠坑早选育报告

更新时间:2023-11-24 10: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茶树新品种“鸠坑早”选育报告

鸠坑种是浙江众多地方茶树品种中唯一被认定为国家级良种的有性系品种,原产浙江省淳安县鸠坑乡。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适载区域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曾是浙江茶区主栽品种,推广面积一度占茶园总面积45.7%,达7.2万公顷。我国江北茶区、江南茶区也有较广泛栽培。该品种还先后被引种到前苏联及非洲的马里、几内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鸠坑种经过长期有性繁殖,品种混杂、种性退化问题已比较突出。提纯、复壮并通过无性繁殖获得具有鸠坑群体种优良种性且性状表现稳定一致的鸠坑种新品系已成为淳安茶技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选育经过

1983年,在浙江省农业厅、财政厅、杭州市科委支持下,淳安县成立了《鸠坑种提纯复壮》课题组。1984年淳安县茶叶技术推广站组织技术人员到鸠坑种原产地——鸠坑乡,普查、筛选优秀鸠坑单株,共标记优良单株35株。每年对标记单株物候期、抗逆性进行观察比较,制作小样比较其制茶品质。1990年在对前期数据整理分析基础上,对优选的15个单株进行扦插繁殖。1992年,在淳安县茶叶良种场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布置了品系比较试验。1995年开始对品系试验中各单株的生物学性状和早期产量进行调查。1999年春,根据早期鉴定结果对表现较好的鸠12、鸠16、鸠20、鸠23、鸠28几个符合育种目标的品系进行生产试种,并建成小规模母本园。2002年,品系比较试验结束,2003年根据品比试验结果优选鸠20品系参加了第三轮茶树品种区试。从这年开始,鸠20品系正式定名为“鸠坑早”,并在淳安县内外逐步推广试种。

二、试验方法

1、品比试验 1992年秋,在淳安县茶叶良种场品种园内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布置品系比较试验,有15个鸠坑品系参加试验。试验采用间比法,2次重复,对少数特异品系加副区,多一次重复。试验区采用单行双株种植方式,行距100㎝,丛距33㎝,小区面积5㎡,四周设保护行,按常规栽培茶园管理。鉴定内容与方法: (1)、营养芽物候期,1995—1997连续观察3年,2001年茶树8足龄时补充观察1年; (2)、产量及相关性状,1998年茶树5足龄,各品系固有的遗传因子差异得到充分反映时,

1

按中高档千岛玉叶标准采一芽一叶,连续5年采摘计产,同时考察各品系树高、树幅、发芽密度、百芽重等产量相关性状; (3)、制茶品质与生化检测,1995—2002年每年分品系制作龙井茶小样进行审评鉴定,其中2001年请专家对各品系茶样进行审评比较,2002年各品系制成龙井茶样送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进行生化成分测定;(4)、抗逆性,遇受害期采用田间直接鉴定法,按5级评分法评定。

2、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 鸠坑早于2003年参加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三个区试点分别是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湖北武汉)、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四川成都)、河南省信阳市茶叶试验站(河南信阳)。各区试点试验设计全都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品种;每处理小区长9m,宽1.5m,面积13.5㎡;定植规格采用双行、双株条载,大行距150㎝,小行距40㎝,丛距33㎝,四周种植保护行。鉴定内容包括移栽成活率、生长势(树高树幅)、营养芽物候期、发芽密度、鲜叶产量、加工品质、抗逆性。

3、生产性试种 2004年开始,我们逐步扩大鸠坑早的繁育规模,并在县内外推广试种。累计繁育该品种茶苗300余万株,推广试种面积达600亩,其中规模成片鸠坑早茶园三片:1、淳安县茶叶良种场52亩;2、淳安丸薪柴本制茶有限公司60亩;3、长兴县水口茶场36亩。其余从1亩到10亩不等,分散在淳安县各乡镇。生产性试种,旨在进一步考察鸠坑早品种在大田的生产表现,发现该品种在推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制定技术措施予以解决。

三、试验结果

1、植物学特征 鸠坑早属灌木型,大叶类,植株高度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水平状着生,叶片长椭圆型,长12.3㎝,宽4.93㎝,叶形指数2.49,叶面半隆起,叶色绿,叶身平展,叶缘微波状,叶尖渐尖,叶齿浅疏,叶质中等。芽叶黄绿色,茸毛较少,一芽一叶百芽重11.25克,一芽三叶百芽重65.4克。花冠直径4.7㎝,花瓣6瓣,花柱3裂。

2、春季营养芽物候期(见表1)

表1 鸠坑早春茶一芽一叶初展期

湖北武汉

品 种

2007 2008 2009 2008 2009 2010 2007 2008 2009 1995 1996

鸠坑早 福鼎大白茶

3.26 3.24 3.20 3.23 3.20 3.27 3.23 3.31

4.1

3.31

4.6

1997 3.14 3.14

2001 3.18 3.17

四川成都

河南信阳

浙江淳安

3.23 3.24 3.20 3.23 3.22 3.31 3.21 3.29 3.30 3.30 3.31

2

差异天数 -3 0 0 0 +2 +4 -2 -2 -2 -1 -6 0 -1

多年多点观察结果表明,鸠坑早品种一芽一叶期出现在3月中旬的年份有2年,占15%;出现在4月上旬的年份有2年,占15%;出现在3月下旬的年份有9年,占70%。

与对照相比,鸠坑早品种一芽一叶期早于对照的年份有2年,占15%;与对照相同的年份有4年,占30%;迟于对照的年份有7年,占55%,迟于对照天数一般为2-3天。

生产性试种过程中,鸠坑早品种由于茶芽肥壮,一般掌握采一芽一叶初展或发育定型单芽,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采得稍嫩,所以相同的地方实际开采期往往比对照早1-2天。

3、制茶品质(见表2)

表2 各区试点对鸠坑早所制烘青样综合评价

区试点 武汉 信阳 成都

外形 较绿润

显芽 嫩较绿润 紧结深绿较匀

汤色 嫩绿明亮 黄绿较亮 嫩绿明亮

香气 花香 嫩香 花香

滋味 清爽 清爽 清爽带鲜

叶底 绿亮 柔软明亮 黄绿尚亮

三年平均审评得分 87.7 87.9 86.5

比 CK± 0.9 0 0.6

鸠坑早得分排序 3 8 4

CK得分

排序 8 8 8

各区试点自开始计产,连续三年采制一芽二叶烘青干茶样,送农业部茶叶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感官审评。连续三年审评结果表明,鸠坑早品种制绿茶品质优良。在河南信阳点鸠坑早制茶品质与对照相当;其他两个点,鸠坑早品种制茶品质远胜对照,感官审评三年平均分位列众多参试品种第三名和第四名。(见表3)

表3 鸠坑早炒制龙井茶的品质(品比)

品 系 福 鼎 鸠20 鸠16

总分

(100) 91.9 97.3 93.9

干茶色泽 (20) 93 98 93

条形 (20) 92 98 90

香气 (20) 90 98 95

滋味 (20) 90 95 94

汤色 (10) 95 97 97

叶底 (10) 94 98 98

注:()内为各品质因子计算总分时分值权数。

2001年,鸠坑早(鸠20)制作龙井茶样,邀请茶界知名专家对其制茶品质进行了鉴定。当时一道参加品质鉴定的还有鸠16品系。当时鉴定结果表明,鸠坑早炒制龙井茶时,外形、内质明显优于福鼎大白茶和鸠16品系,鸠16品系炒制龙井茶时,内质明显优于福鼎(表3)。专家们认为:鸠20(鸠坑早)、鸠16两品系炒制的龙井茶具有高山茶品质风味特征。

3

2002年,制作鸠坑早龙井样送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做生化成分测定。(见表4)

表4 鸠坑早生化成分(品比)

品 系 福 鼎 鸠20

氨基酸% 2.8 3.1

茶多酚% 25.5 23.8

酚氨比 9.11:1 7.68:1

咖啡碱% 4.6 4.1

水浸出物% 40.1 40.6

鸠20(鸠坑早)茶样氨基酸含量比福鼎高10.7%,茶多酚含量低7%,咖啡碱含量低11%,但水浸出物含量却高于福鼎。生化成分测定结果表明,鸠20(鸠坑早)制茶品质优于福鼎有其内在物质基础。

4、产量鉴定

表5 鸠坑早区域试验点年均小区鲜叶产量(kg)

湖北武汉

品 种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鸠坑早 福鼎大白茶 相对产量 平均值 树龄

3足龄 2.7 3.33 81%

4.92 5.38 91% 98% 4足龄

5足龄

3足龄

5.27 4.49 117%

1.35 0.81 167%

2.17 1.86 117% 122.6% 4足龄

5足龄

3足龄

1.97 1.81 109%

2.61 3.6 73%

2.99 3.94 76% 74.7% 4足龄

5足龄 4.04 5.37 75%

四川成都

河南信阳

注:1、四川成都点三个年度计产分析截止时间统一到5月12日(2008年四川特大地震原因)

2、四川点定植时间为2005年3月,武汉点为2003年11月,信阳点为2004年2月。

从表5中湖北武汉点区试产量结果可以看出,3足龄时鸠坑早小区鲜叶产量只有对照的81%,4足龄时达到对照的91%,5足龄时到达对照的117%,比对照增产17%;四川成都点的区试产量结果(因2008年汶川地震原因,四川点产量分析统一截止到5月12日)表明连续三年计产鸠坑早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平均增产幅度为22.6%;河南信阳点区试产量结果表明,连续三年计产,鸠坑早产量明显低于对照,相对产量平均只有对照的74.6%。三个区试点之间,产量结果差异比较大。

表6 鸠坑早品种在各区试点发芽密度

单位:个/平方尺

品 种 鸠坑早 福鼎大白茶

湖北武汉 47.0 62.7

四川成都 68.6 71.3

河南信阳 31.3 51.2

平均 49.0 61.7

4

相对密度 75% 96% 61% 79%

通过表6可以看出成都点鸠坑早发芽密度达68.3个/平方尺,相对密度为对照的96%,发芽密度大且百芽重高,所以表现出明显增产趋势;信阳点鸠坑早发芽密度为31.3个/平方尺,相对密度为对照的61%,发芽密度不够,所以表现减产。由此可以看出鸠坑早品种发芽密度具有很大可塑性,可以通过农艺措施提高发芽密度,所以该品种有较高的增产潜力。

表7 区试中鸠坑早品种不同树龄段相对产量差异 单位:㎏

3足龄

品 种

武汉

鸠坑早 福鼎大白茶 相对产量 平均值

2.7 3.33 81%

成都 1.35 0.81 167% 86%

信阳 2.61 3.6 73%

武汉 4.92 5.38 91%

成都 2.17 1.86 117% 90%

信阳 2.99 3.94 76%

武汉 5.27 4.49 117%

成都 1.97 1.81 109% 97%

信阳 4.04 5.37 75%

4足龄

5足龄

表7中,把三个区试点鸠坑早产量按茶树树龄分龄统计后发现,3足龄时鸠坑早平均相对产量为对照的86%;4足龄时上升为90%;5足龄时三个区试点鸠坑早平均相对产量达到对照的97%,差异不明显。

表8 2足龄鸠坑早在各区试点树高、树幅(㎝)

湖北武汉

品 种

树高

鸠坑早 福鼎大白茶 相对生长量

55.3 76.4 72%

树幅 62.4 76.3 82%

树高 38.9 66.7 58%

树幅 28.6 27.9 103%

树高

树幅

四川成都

河南信阳(缺)

从表8可以看出,鸠坑早品种前期生长较慢,这点直接导致该品种前期产量较低,5足龄前后基本上可以达到对照水平。

表9 淳安品比试验1998年——2002年平均小区鲜叶产量(g)

品 种 鸠坑早 福鼎大白茶 相对产量 分段平均 树龄

5足龄 1998年 1052 865 123%

1999年 1004 782 128% 120% 6足龄

7足龄

8足龄

2000年 1116 999 112%

2001年 1139 793.5 144%

137%

9足龄 2002年 1531 1161 132%

平均 1169 920 127%

5

品系比较试验结果(表9)表明,鸠坑早品种在5、6、7足龄平均比对照增产20%,8、9足龄平均比对照增产37%。

表10 鸠坑早与对照一芽一叶百芽重(品比)

品 种 鸠坑早 福鼎大白茶

一芽一叶百芽重(g)

11.25 7.66

相对百分率(%)

147 100

区域试验和品系比较试验产量结果差异较大,可能有三方面原因:一、计产时段存在时间差,区域试验计产为3—5足龄,而品比试验计产为5—9足龄;二、采摘标准不同,区域试验采的是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对夹叶,而品比试验按一芽一叶初展标准采摘名优茶原料,采摘批次比较多,充分发挥了鸠坑早育芽能力强的特性;三、各区试点之间发芽密度差异比较大,也有可能是同样的农艺措施在具体应用时差异造成的,比如修剪高度。

区域试验和品比试验结果都表明了一个相同的趋势,鸠坑早品种前期生长较慢,前期产量可能低于对照,5足龄前后是个转折点,正式投产后,可比对照明显增产。鸠坑早品种发芽密度可塑性大,有较高的增产潜力。

5、抗逆性和适应性 5.1抗寒性

表11 鸠坑早在各区试点抗寒性表现

湖北武汉

品种

抗寒性

2007年 33.4 中等 33.4 中等

2008年 27 中等 45 中等

2009年 21 中等 16.9 较强

2008年 14.7 较强 17.5 较强

四川成都 2009年 10 强 9.17 强

2010年 4.17 强 9.17 强

2007年 13.3 较强 58 弱

河南信阳 2008年 11 较强 59 弱

2009年 7 强 22.3 中

受害指数

鸠坑早

耐寒性 受害指数

福鼎

耐寒性

从茶树三足龄开始,三区试点对各参试品种抗寒性进行了鉴定。2007—2008年越冬期间,三区试点都出现了罕见的持续雨雪低温天气。武汉日均气温≤0℃日数达20天,极端低温-6℃;河南信阳日均气温≤0℃数达28天,极端低温-13℃,三区试点茶树均有不同程度冻害。从武汉和成都两个区试点受冻程度上看,鸠坑早和对照抗寒性接近;从气象条件更恶劣的信阳点来看,鸠坑早品种抗寒性明显强于对照福鼎大白茶,而且参试的16个品种中,三年综合评价仅鸠坑早一个品种平均受害级数为0级,抗寒

6

性最强,福鼎大白茶平均受害级数为2级。

5.2抗旱性

表12 鸠坑早在各区试点抗旱表现

湖北武汉

品 种

2005年

受害指数

鸠坑早

抗旱性 受害指数

福鼎大白茶

抗旱性

较强

较强

强 15.5

较强 17.8

强 4.17

5.3

2009年 17.3

2007年 6.67 四川成都

由于采用田间鉴定法,信阳地区夏季降水充沛,不具备鉴定条件,武汉、成都两区试点在符合鉴定条件年份共进行了三次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鸠坑早品种的抗旱性与对照相当。

5.3抗病性和抗虫性 5.3.1抗病性

从各区试点提供的鉴定材料表明,鸠坑早品种在成都点表现高抗茶炭疽病,2009、2010年两年茶炭疽病病情指数都低于对照,该品种为成都点参试品种表现高抗的三个品种之一,鸠坑早品种在信阳区试点,纹枯病发病轻、抗性与对照相当。

5.3.2抗虫性 5.3.2.1假眼小绿叶蝉

表13 信阳点鸠坑早品种假眼小绿叶蝉鉴定情况

2007年

品种

百叶虫口数

鸠坑早 福鼎大白茶

0 1

抗性 抗 抗

百叶虫口数

0 1

抗性 抗 抗

百叶虫口数

0 2

抗性 抗 抗

2008年

2009年

综合鉴定

抗 抗

5.3.2.2茶橙瘿螨

表14 信阳点鸠坑早品种茶橙瘿螨鉴定情况

2007年

品种

危害指数

鸠坑早

0

抗性 抗

危害指数

0

抗性 抗

危害指数

0

抗性 抗

2008年

2009年

综合鉴定

7

福鼎大白茶 2 抗 3 抗 3 抗 抗

5.3.2.3茶跗线螨

表15 成都点鸠坑早品种茶跗线螨鉴定情况

2009.6.9

品种

螨情指数

鸠坑早 福鼎大白茶

2.3 3.3

抗性 抗 抗

螨情指数 5.4 8.9

抗性 抗 抗

2010.6.12

5.3.2.4黑刺粉虱

表16 成都点黑刺粉虱发生情况

2009.6.9

品种

百叶虫口

数 254.6 6.7

有虫叶率% 63.6 6.7

2009.8.17 百叶虫口

数 705 650

有虫叶率% 90 75

2009.10.14 百叶虫口数

60 890

有虫叶率% 40 100

2010.6.12 百叶虫口数 185.7 157.1

有虫叶率% 42.9 42.9

鸠坑早 福鼎大白茶

5.3.2.5绿盲蝽

表17 信阳点鸠坑早品种绿盲蝽鉴定情况

品 种 鸠 坑 早 福鼎大白茶

抗 性 抗 抗

表13~表17显示,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鸠坑早品种抗虫性与对照相当或略强,对黑刺粉虱、茶跗线螨、绿盲蝽的抗性,鸠坑早品种与对照相当。

综上所述,鸠坑早是一个抗病性强,抗虫性强的茶树品种。

5.4适应性

表18 各区试点鸠坑早品种移栽成活率(定植当年)

湖北武汉

品 种

株成活率%

鸠坑早 福鼎大白茶 差 异

87.3 92 -4.7

丛成活率% 88.5 97 -8.5

株成活率% 88.7 96.1 -7.4

丛成活率% 96.4 98.8 -2.4

株成活率% 95.23 90.77 4.46

丛成活率% 97.02 92.82 4.2

四川成都

河南信阳

8

表19 各区试点鸠坑早品种移栽成活率(定植三年)

湖北武汉

品 种

株成活率%

鸠坑早 福鼎大白茶 差 异

100 99.1 -0.9

丛成活率% 100 100 0

株成活率% 85.7 89.9 -4.2

丛成活率% 99.4 97 2.4

株成活率%

丛成活率%

四川成都

河南信阳(缺)

表20 各区试点建议推广区域

区 试 点 湖北武汉 四川成都 河南信阳

建议推广区域 武汉及相似地区 成都及相似地区

江北茶区

通过表8和表18、19、20可以看出,鸠坑早移栽成活率定植当年在信阳点略高于对照,其它两个点比对照都低;通过补苗,定植三年后这两个点成活率与对照接近。鸠坑早品种前期生长比对照慢,在树高和树幅两项评价因子里,树幅的相对生长量略快于树高相对生长量。可以说,鸠坑早品种完全适应三区试点及与三区试点类似的茶区环境。

6、生产性试种

鸠坑早品种自2004年推广试种以来,累计推广面积已达600亩。试种过程中,其优良种性得以充分显现。一、干茶香气好,容易做出花香,外形好,干茶耐冲泡,售价高,经济效益好;二、易于采摘,采摘工效高,同样是采一芽一叶初展,采鸠坑早比乌牛早高50%,比采迎霜工效高一倍;三、持嫩性好,下部茶芽芽心肥壮,许多品种中、下部芽由于芽心较瘦,只能生产低档茶,鸠坑早品种茶树下部茶芽也可以采制针形茶;四、抗逆性好,尤其抗晚霜,产量高而稳产。2010年3月9、10两日晚霜,淳安一县损失上亿元,多数品种开采推迟、产量减低,受冻严重的甚至绝收。淳安县茶叶良种场52亩鸠坑早马上要开采的头批芽也冻掉了,可冻后12天,到了3月22日,鸠坑早就开采了,龙井43、龙井长叶到了3月28日也开采了,其他浙农117、迎霜、早逢春等品种推到4月上旬才开采。52亩鸠坑早,亩产中、高档千岛玉叶16.2公斤,比2009年提高了4公斤/亩。今年从各试种点反馈过来情况都差不多,效益特别好。今冬明春鸠坑早种苗已出现很大缺口,我们计划今秋将该品种年繁育出圃规模

9

提高到150—200万株茶苗。

四、试验小结

1、鸠坑早属无性系、灌木型,大叶类、早生种,植株高度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长椭圆型、水平状着生,叶面半隆起,叶色绿,叶身平展,叶缘微波状,叶尖渐尖,叶齿浅疏,叶质中等。芽叶黄绿色,茸毛较少。

2、鸠坑早品种春芽在3月上旬萌发,一芽一叶初展期一般在3月下旬初。该品种持嫩性强,育芽力强,耐采摘。茶芽肥壮,采摘工效高。

3、制绿茶品质优,制名优茶易有花香。适制性广,适制龙井、银针、烘青、炒青等绿茶,尤其适合采制芽形茶。一芽一叶所制龙井含氨基酸3.1%、茶多酚23.8%、咖啡碱4.1%、水浸出物含量40.6%,酚氨比为7.68:1。

4、该品种早期生长慢产量较低,投产后产量高。淳安品比试验5—9足龄年均比褔鼎大白茶增产27%。

5、鸠坑早品种抗寒性强、抗旱性强、抗病虫性强。扦插、移栽成活率较高,适应性强,适宜在江北、江南绿茶区推广种植。

6、该品种抗晚霜能力强,产量稳定,综合性状优异。可替代鸠坑群体种成为本地主栽品种。

7、栽培要点:该品种早期生长较慢,适合双行条栽;定型修剪时树高不宜提高过快,应注重树冠培养,扩大树幅,增加分枝密度。

淳安县农业局 2010年7月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lz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