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岭青)《护用药理学》教学大纲2019.1.16 -

更新时间:2023-12-09 04: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程编码 400118202 制订人 刘岭青 制订日期 2018.12.12 修订人 修订日期 审定组(人) 审定日期 《护用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 分:3 学 时:40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三年制)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护用药理学》是护理学专业一门必修基础课, 它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课程任务:药理学的任务是通过系统介绍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用药护理及监护等内容,使护理人员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和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用药监护、禁忌症及防治措施等,使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能发挥最佳疗效和减少毒副反应,以达到临床安全用药目的。

二、与其他课程关系

前导课程:《人体形态与结构》、《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

后续课程:《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临床实习

三、课程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 能够观察临床常用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实施用药监护。 2. 能够指导临床常用药物的用药、宣教药物知识。

3. 能够检查临床常用药品制剂的外观质量、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检索配伍禁忌及准确、快速换算药物剂量。

4. 能够正确执行处方、医嘱。 知识目标:

1.掌握各类代表药的作用、临床应用、常见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 2.理解护用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3.了解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有关知识。 素质目标:

1.树立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具有爱伤观念,尊重关爱患者的观念。 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慎独精神,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3.养成自觉按照护理程序思维方式、认真热情积极主动地实施整体护理的工作意识。

四、课程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料及设备等。

2.实训条件:参照机能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进行,施行小班化分组教学。 3.课外教学条件:相关教学资料(书籍、杂志、网络资料),可供学生使用。

五、课程教学内容

序项目 号 1 第一堂课 理论 教学 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 1.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 2. 与学生约定上课公约 3.介绍本课程的考核方案 1.初步认识学习药理学在护理用药中护理程序的运用 2.掌握药物消除及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水平的时间 看懂药品说明书,并对病人宣教 知道传出神经系统药物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用药护理及监护等内容 学时 本课程的学习规划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2 2 药理学基础及相关知识 理论 教学 绪论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2 实践 项目 3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 药品说明书学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胆碱药 胆碱受体激动药和 胆碱脂酶抑制药 胆碱受体阻断药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执行用药医嘱 2 理论 教学 4 实践 项目 4 中枢神经系统及传入神经系统药理学 模拟展示执行用药医嘱 知道中枢神经系统及传入神经系统药物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用药护理及监护等内容 2 理论 教学 镇静催眠药和抗惊厥药﹑抗癫痫药﹑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 2 实践 项目 某药用药护理方案设计 设计用药护理方案 5 心血管系统药理学 理论 教学 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抗心绞痛药 知道心血管系统药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用药护理及监护等内容 4 实践 项目 6 血液及内脏系统药理学 高血压用药护理方案设计 设计用药护理方案 知道血液及内脏系统药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用药护理及监护等内容 2 理论 教学 利尿药和脱水药﹑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作用于子宫的药物 6 实践 项目 7 内分泌系统药理学 知道内分泌系统药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用药护理及监护等内容 ⑴ 知道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⑵ 理解散热的方式、体温调节。 ⑶ 掌握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和正常值。 理论 教学 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 4 实践 项目 8 化学治疗药物 理论 教学 抗菌药概论﹑抗生素﹑溶媒对红霉素溶解度的影响﹑人工合成抗菌药﹑抗结核病药﹑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抗寄生虫药﹑抗恶性肿瘤药 4 实践 项目 28 8 4 理论教学 课 时 总 计 40 实践教学 机动教学

六﹑课程考核方式

1.形成性考核(100分) (1)考勤(10分);

(2)作业﹑思维导图(30分); (3)课堂表现(30分); (4)学习过程考核(30分)。 2.期末考试(100分)

3.考核总成绩分数构成及比例:考核总成绩 = 形成性考核(60%)+期末考试(40%)。

七、课程教学建议

1.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采用讲授、多媒体、录像、示教、讨论、角色扮演、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以实践为主。教学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树立“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较强的动手能力。

3.自学和辅导: 学生应认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完成老师指定的作业,阅读指定的参考书。教师应认真批改作业及实验报告并及时发放,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辅导答疑时,教师要耐心细致,注意质疑症结、启发诱导,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ly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