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研究

更新时间:2024-04-13 08: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生美术课成就动机的培养初探

浙江省义乌市五爱小学 张怀清

[摘要]成就动机的培养,既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又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本研究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指出了“成就动机”的涵义和理论基础。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的基础上,对“成就动机”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探索、总结。

[关键词]成就动机;培养;激励;营造;期望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麦克里兰德通过研究发现: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希望获得成功,当他失败之后,会加倍努力,直至成功。就小学生而言,成就动机强的学生较之一般学生具有更饱满的学习热情、更坚强的学习毅力及更高水平的学习自觉性。实践证明:成就动机越强,成就需要的层次越高,对学生学习和成才的推动作用就越大。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对学习好的学生寄予厚望,使得优等生成就动机长盛不衰,而忽视了最需要转变的中等生和后进生,因此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把学习当成苦差事。他们经常在责怪声中学习,很少有人为他们创造多方面的成功机会,让他们在心理上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受当前评分制度的影响,及对学生的划一要求,使有的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成功,而使另一部分学生即使作出最大的努力也不能达到要求,这样这两部分人在心理上都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成就动机”的培养与研究。 二、“成就动机”的涵义及其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成就动机”的涵义

“动机”就是发动和维持某种行为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各种因素的一个中介变量。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动机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指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其含义有三个方面:1、指个人追求进步以期达到希望目标的内在动力;2、指从事某种

- 1 -

工作时,个人自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心理倾向;3、指个人在不顺利的情境中,冲破障碍克服困难奋力达成目标的心理倾向。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成就动机理论 有些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可能以两种方式来达到目的,试图获得成功,试图避免失败,也就是说,有些学生主要是受避免失败所驱动;有些学生主要是为获得成功所驱动。避免失败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们一般选择比较容易的或极为困难的任务,而试图获得成功者所选择的一般是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

2、激励理论 个体行为研究的核心是激励理论,所谓“激励”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它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伏,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一种心理因素。根据动机需要理论,在确立目标时,把需要与目标结合起来,激发动机,就能鼓励人去追求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这就是激励理论的基本原理。

三、培养“成就动机”的途径 (一)激发成就动机

1、指导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小学低年级学生评价自己时,几乎完全依赖教师的评价为转移。随着年龄的增大,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增强,逐步摆脱对他人评价的依赖性。在这个独立自我评价意识发展时期里,教师不但要注意对学生的行为作出适当的评价,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对自己行为作出独立适当的评价。在研究中,我们设计了《照镜子》、《找缺点》、《自我协调》等心理课,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通过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学生获取成功的信心。

2、采用成功激励手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可见,“激励”很重要,只要充分激励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营造出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育人氛围。激励学生的方式方法很多,有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物质激励、成功激励等等。尤其是成功激励法,我们在研究中针对不同学生状况,采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 2 -

的策略,为他们不断创造成功的机遇,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使他们向更新更高的目标奋进。

3、建立竞赛、评比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竞赛、评比都是激发成就动机的有效方式。为了保证竞赛、评比的积极作用,根据多元智力理论表明,每个人的学习潜能是不一样的,优势智力表现方面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在这个方面是优秀者,但在另外一个方面不见得就是优秀者。因此开展的竞赛评比要面向全员,内容要丰富多彩。根据这一思想,开学初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争取当那些“大王”、“能手”,然后指导学生制订争当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最后全班确定的比赛有“写话大王”、 “口算大王”、 “小制作能手”等。众多的竞赛项目为不同潜能的学生创设了展示自已的机会,有效地激发了全体学生的成就动机。活动过程中要进行阶段性的反馈,学期结束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评选:有的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评比,如口算比算、唱歌比赛、干家务比赛等;有的通过展示成果的方式进行评比,如写字、小制作、弹电子琴等。通过这系列的比赛,使更多的学生增强了自信,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利用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即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学生会按照教师或父母的期望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但一个班级有四十多个学生。教师不可能在同一时间里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期望与关怀。而成功的教育关键恰恰是让每一位受教育者感受到教师热情的期待和有效地指导。因此,我们采取了在一段时间内重点关注部分学生的方式进行培养。每组关注对象为5—6人,全班分成了若干组。其方法首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家访,通过家访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另一方面家访时应善于创设谈话情境进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期望。其次在课堂中向重点关注组学生增加回答问题的次数,间接传达教师的期望,根据学习能力强弱还可以适当布置一些适合他们做的作业或其它任务,如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读物,选几道需要他们经过一定努力才能解答的趣味数学题;对学习困难者根据他们的特长委以重任,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重视。这样持续两周,该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有了提高。而这部分学生的进步又促进了

- 3 -

其他学生的竞争欲望。这样通过不同阶段的重点突破,半个学期后班级的学习风气明显有了转变。在运用这种方式并不是对其余学生置之不理,并且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如在校运动会期间有些学生并不是这一段时间的重点关注对象,可那时却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机会,就要适时抓住教育契机。

(三)营造成功氛围

创设条件,使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唤起学生内在强烈的学习需要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1、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成功氛围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进行交流的主阵地。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客观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不同的问题给予不同能力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多给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回答,使他们有成功回答问题的机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回答难度大的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总之,教师要对学生在对课堂上的行为给予及时、积极地评价。俗话说:数子九过不如奖子一长。这句话就要求教师既要对准确发言学生给予肯定的鼓励,又要学会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敏锐地发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即使是错误的,也要给予鼓励。另外,练习的设计要有弹性,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不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位学生,尽可能让他们都体验成功的乐趣。

2、利用班队课进行成功心理辅导 班队课是班主任进行全面育人的另一教育主阵地。但许多班主任却把班队课变成了说教课和训话课,效果事倍功半,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中,我们认识到心理健康辅导课教育方法的优越性。一年来设计并进行了一些心理辅导活动。如心理课《我长大了》引导学生从身体、心理和能力等各方面认识自己的成长,体验成长所带来的快乐;再如校运动会之后,抓住教育时机开展了《我战胜了困难》的主题班队活动,创设机会让不同的学生说说在运动会中获得成功的感受,并且从中引导学生客观认识成功的含义,付出努力超越自我即使没有取得名次也是一种成功。《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在学习中我最开心的一件事》等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强化成就意识

- 4 -

强化成就意识,分榜样强化与目标强化两方面实施。(1)榜样强化。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历史上有志之士的故事、范例进行说理,组织讨论,在讨论中激发学生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即培养高层次成就需要。(2)目标强化。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基础,确立短期具体的合适的学科学习目标,每日每周作业质量目标,单元成绩目标等。例如:让某生针对自己上课不够专心的缺点,确立每堂课的听课目标,制成表格,当达到了就给自己打上一颗五角星,不时让同桌同学检查他的达标情况。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该生尝到了上课专心听讲的甜头。在不断战胜自己的过程中,他提高了自己的成就动机水平,同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述这两方面内容的实质是通过远景学习目标与近景学习目标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二者不可偏废,当一个目标将要实现时,及时提醒学生考虑下一个子目标,不断强化学生的成就意识。

总之,激发成就动机,利用期望效应,营造成功氛围,强化成就意识都是从不同方面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笔者运用了以下激励措施操作图:

四、结果与分析

1、学生学习热情高,自觉性强是其成就动机高的一种重要表现。在研究期间,我们有意识地进行跟踪调查:给学生不定期地布置一些自觉作业(给学生布置必须做的作业除外),所布置的作业量较大,学生不能轻易完成。每次布置自觉作业时告诉学生自觉做,不做不批评。结果实验班的学生完成人数占总数(40人)五分之三,而对照班的学生(40人)只有四分之一。从而说明实验后的学生学习热情比较高,成就动机意识强。

- 5 -

2、本实验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也得到了培养。实验表明:实验班的学生兴趣、爱好、习惯以及意志毅力等方面都比非实验班的学生强,特别是竞争意识,他们不仅在学习上不甘落后,而且在集体活动中有着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主要参考文献

1、 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给教师

的建议》。

2、 孙永清 马仁真主编,人民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学生情商与非智力因素培养训

练实用全书》。

3、 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儿童心理学》。

- 6 -

2、本实验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也得到了培养。实验表明:实验班的学生兴趣、爱好、习惯以及意志毅力等方面都比非实验班的学生强,特别是竞争意识,他们不仅在学习上不甘落后,而且在集体活动中有着强大的集体凝聚力,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主要参考文献

1、 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给教师

的建议》。

2、 孙永清 马仁真主编,人民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学生情商与非智力因素培养训

练实用全书》。

3、 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儿童心理学》。

- 6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ls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