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更新时间:2023-10-10 17: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第四节《楞次定律》。 二.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是用来确定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动势方向的,其内容是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容的一个延伸和补充,是“磁生电”的电磁感应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到感应电流的方向,使“磁生电”现象变得明朗而完善。为今后的应用——交流电,打下夯实的基础,开创了人类“电气时代”的到来。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第2节“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第3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上,从确立“感应电流方向”这个角度重新研究前面做过的实验,从“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关系来描述感应电流的方向。

由于楞次定律涉及的物理概念较多,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复杂。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楞次定律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的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的观察与总结,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 (3)会初步应用楞次定律,掌握右手定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会用讨论、查找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

(2)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研究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

分析归纳——总结规律。

(3)发展语言智能,会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总结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科学探索中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建立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3)培养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学习方式采用探究实验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从探究实验入手,采用提出问题、自主思考、交流讨论的启发式教学,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和“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关系,找出其普遍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中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在第2节“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的实验中,大家会发现,当磁铁的N极或S极插入或拔出时,指针的偏转方向是不同的。说明什么问题?

生:电流方向不同

师:为什么电流方向会不同?与哪些因素有关?本节课,我们重新做一下这个实验,探究一下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建立与前两节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衔接,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知识体系,达到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 (二)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

问题:猜想感应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有关,是不是感应电流方向与磁通量变化有关。

学生讨论后认为,研究“磁通量变化”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实验指导:在实验之前,确定线圈的缠绕方向、探明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思考讨论:上述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实施恰当的引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寻找到思考的方向,而且能够使学生懂得,物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之间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实验探究 记录现象

四人一组做实验,提供实验器材有:

已知缠绕方向的线圈;灵敏电流计(0刻度在中央);条形磁铁;导线。 按图连接实验电路

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S极插入 S极拔出 N极插入 N极拔出 原磁场方向(向上 向下) 磁通量变化(增大 减小) 感应电流方向(顺时针逆时针) 感应电流磁场方向(向下向上) (探究实验真正实现了新课改精神,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分组实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教师走入学生中间,参与讨论,参与实验,做好巡回指导,共同完成实验结果的填写。) 3.分析现象 探究规律

问题一:原磁场变化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的关系如何? 问题二: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应如何理解?

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很容易得到下列规律,即: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学生的思维被这两个问题激发,积极活跃地讨论、查找资料,通过交流意见,

很快得出结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锻炼。) 4.归纳总结 得到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知:当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会阻碍磁通量增加;反之,当磁通量减小时,感应电流会阻碍磁通量减小。

结论: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思考讨论:“阻碍”等于“阻止”吗? 明确:“阻碍”既不是阻碍原磁场,也不是阻碍原来的磁通量,而是指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原磁场磁通量的增加或减少。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规律”是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都参与其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获取知识后的满足感。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展,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品质得到加强。) 5.应用规律 右手帮忙

能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吗?

如图所示,当N极插入螺旋管时,判断螺旋管中电流的方向。

总结一下你是如何判定的?

(学生经历了楞次定律的得出过程,在应用定律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自由发言和讨论,充分交流各自的观点,互相激发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体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学生参与意识强,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用一、二、三、四进行表述: 一选:选定所要研究的回路。

二看:看回路中原磁场的方向及变化情况。

三用:用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即:减小时同方向,增加时反方向。

四握: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要产生阻碍原磁场变化的感应磁场,应需要什么方向的电流。

用一首诗概括:电流方向意如何 磁场变化情况多 减同增反来阻碍 右手一握定结果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恰当的指导,在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引申拓展 右手定则

楞次定律除了能解决因磁场变化引起的感应电流外,还能解决导体切割磁感

线引起的感应电流。

如图所示,当金属导棒在导轨上向右滑动时,问:回路中的磁通量如何变化?电流方向如何?

对这种类型问题,在应用楞次定律时,有更简单的方法,可概括为三句话:磁场穿掌心;大拇指指运动;四指所指就是电流方向。

说明: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应用中的特例,仅适用于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情况。

(三)变式练习

演示如图所示演示实验,A环闭合,B环断开

猜想:当磁铁靠近A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当磁铁远离A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换成B,结果会怎么样?

结果:当磁铁靠近A时,A远离磁铁运动。当磁铁远离A,A向磁铁运动。 磁铁靠近B或远离B时,B不会发生运动。 (在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大部分能猜到实验结果。学生的想象判断能力得到了提高。实验结果的验证,使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通过这个试验,你能从能量角度来思考一下楞次定律揭示了什么问题? (通过激烈讨论,查找资料)总结:楞次定律揭示了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途径,电能就是外力克服斥力做功由其他形式的能(如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师:能量转化的例子还很多。刚才这个实验演示的是“电磁驱动”,除此之外,还有“电磁阻尼”,感兴趣的同学可从互联网上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问题在情理之中,结果在意料之外。学生对能量的认识非常到位,回答得很准确。从能量角度思考问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建立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守恒观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讨论比较:“磁通量的变化”、“磁通量的大小”、“原磁场的方向”、“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的含义有何不同。 六.教学评价

高中物理课程,要求课堂教学从知识、方法、情感三维目标入手设计课堂教学计划,通过三维目标的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本节课从学生自主探究入手,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思考、讨论、查找资料,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揭示了楞次定律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1.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大胆设计、自主实验,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创新,例如:在设计探究方案时,有同学建议把接线柱调换或把线圈翻转等等。许多猜想都得到了验证,这无疑会对今后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使课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参与学生实验,整堂课在民主、有序、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自发思考、自觉探索。获取知识的心理得到了满足,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知识目标、方法目标、情感目标都得到了实现。

2.启发式教学是教学的生命线。“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学之”。环环相扣的问题、深入细致的比较、紧张热烈的讨论、画龙点睛的提示,学生在思考、讨论、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知识,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整堂课来看,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发言踊跃,问题处理全面准确,可以说,在这里,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3.新课改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情景的提供者。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ls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