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上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word教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25 13: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单元 第1章 探索生命的奥秘导学案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表述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他人协作的精神。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二、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2、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分组搜集所知道的生物名称、图片并选l~3种附简介(生活习性及用途)。 教师准备:各类群中2~5 种常见生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 一)、生物的主要类群

[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广阔的自然界,山川秀丽,花木丛生,但组成自然界的物体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没有生命的,另一类是有生命的,你能举出例子吗?

思考并举出自己所知的有生命的物体: 等

没有生命的物体: 等。

1、生物 :有 叫做生物。。在我们现在的地球上生活着大约有30多万种植物,150多万种动物,当然还有很多种类的微生物。它们形态各异,趣味无穷。

2、四人一组,分组说出教材第4页图1-1常见生物名称及所知道的生物名称、图片并选l~3种附简介(生活习性及用途)

3、科学家们根据它们的特征,将这些生物进行分类,归类为不同的类群。生物的种类有: 、 、 、(包括 、 、 等)

4、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填图游戏,看看谁知道的生物种类最多,并且能进行正确的分类。(出示“生物的主要类群填图”) 生物的主要类群:(把下面的生物归类)

藻类植物 无脊椎动物 细菌 苔藓植物 真菌 植物 蕨类植物 动物 鱼类 微生物 种子植物 爬行类 病毒

脊椎动物 两栖类 裸 被 鸟类 子 子 哺乳类 生物名称:蓝藻、满江红、向日葵、花生、蜗牛、木耳、蘑菇、铁树、海豚、鲸鱼、大肠杆菌、乌龟、青蛙、蚊子、西瓜、蝙蝠、鸵鸟、鳄鱼、蛇、冬春夏草、蕨、 (二)、 生物的生命现象

[提问]: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那怎么才能叫有生命呢?生命有什么现象?小组根据下面

提示思考:

1、[想一想]:生物要从小长大,得不断从外界获取食物,来建造自己的身体,还能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用完的物质排到体外。那么植物是怎样吃东西的呢? 2、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3、一根蔓上的两个西瓜形状大小不同,你知道这种现象是什么吗? 4、植物会动吗?如果可以,你能举出例子吗?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5、[出示图片1-1]:纺锤树,让学生发挥想像说出图片上的树为什么长成这样?

[小知识]:瓶子树(萝卜树,纺锤树),生长在南美洲的巴西,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稀树草原之间的地带,这里有雨季交替。在雨季里它枝叶繁茂,树干中贮存大量的水分,进入旱季落叶,胖胖的肚子里贮存的大量水分使其顺利度过旱季,这就是生物适应环境。 6、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反过来也能影响环境,你能举出例子吗?

7、除了病毒等少数生物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归纳出生命的特征。(提示:可以参考书中第5页的相关内容。)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发言

[总结]:哪位同学能把刚才我们大家讨论的生命的特征总结一下呢?。

1、生物能 ;2、生物能 ; 3、生物能产生后代,有 现象;4、生物具有 ;5、生物能适应 并影 响 ; 6、生物有 的结构。 课堂练习:教材第6页自我评价1、2

达标测试

1.把下图中的植物归位:

水 杉 桫 椤 睡 莲

(1)属于蕨类植物的是 ;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 (2)属于我国一级保护植物的是 。 2.植物类群中种类最多的是()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

3.乌贼遇到敌害,会喷放墨汁,这一现象属于生物特征中的() A.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B.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排泄废物 D.生物需要呼吸

4.你能认识图中的动物吗?先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归类。

(1)属于鱼类的是 ;属于两栖类的是 ;属于爬行类的是 ;属于鸟类的是 ;

属于哺乳类的是 ;属于环节动物的是 ;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2)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3)图片中属于国家保护动物的是 熊猫、丹顶鹤 。 5、举出例子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反过来也能影响环境。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请思路:

学生评价: 课堂效果 评价等级 意见和建议 优秀 良好 一般 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的收获是 你的困惑是 。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lo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