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复习提纲

更新时间:2023-11-26 15: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专题 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的定义 〔一〕 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个褒义词,体现积极的、好的、有价值的、有益的;而教唆、摧残、侮辱 等伤害人身心发展的言行均不属于教育。

定义:教育就是由教育者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的,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首要目标的教育活动。 简言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二〕 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以教育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作为一门课程的教育学,它要回答一些基本问题:教育是什么,比如教育的理想、功能是什么,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是怎样的关系;教育为什么,比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为谁教育,即教育的对象是谁;由谁来办教育;教什么,如课程、内容;怎么教,包括教育的形式、途径、方法等。

二 学校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 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当地球上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广义的教育〕。但生产力的很大发展,社会分工扩大造成体脑分离,国家机器的出现和文字的产生,是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二)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没有形成独立的思想体系,其同哲学、政治、伦理、文学、宗教等思想混合在一起。

2、教育学开始从其他领域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年〕这本教育著作的出版,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的标志。继夸氏之后,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对后人的影响也很大。其在教育著作《爱弥儿》中批评当时流行成人化的儿童教育,并提出了一些新观念:教育适应儿童的观念;儿童中心的观念;在实践中学习的观念;实用主义的观念;发现的观念。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也产生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三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

想,曾经对前苏联和50年代的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具有如下特点:崇尚书本,忽视实际;强调划一,忽视多样化;重视讲授,忽视应用;不适当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3、现代社会中教育学的发展

二十世纪初期,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不断冲击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杜威也提出意义截然不同的“三中心”,即“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儿童为中心”。两者比较,各有特色。“以书本为中心”,主张根据各科的逻辑体系编写教材,实行分科教学;“以经验为中心”则主张从人的心理系统出发,根据儿童兴趣组织教学活动,前者重视人类的间接知识,后者重视个人的直接经验。“以课堂为中心”,是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比个别教学,在提高效率上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在照顾个别差异方面受到局限;“以活动为中心”采用自由活动的教学方式,如编班和升留级采取一定的灵活性,特别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加强学生课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学以教师为主,否定学生的主动性;而“以儿童为中心”则提倡教学必须从儿童兴趣出发,教师要围着学生转。

教育的两个基本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适应和适应人的发展。

第二专题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受社会所制约,教育反作用于社会。 一、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一〕社会经济制约着教育

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国的文盲率、入学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和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直接相关。因为办教育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办多少学校,招多少学生,只能根据客观的物质基础所提供的条件来确定,教育的发展是不能超越生产力水平的。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均证明这点。

尽管全球文盲的比例在下降,但是1990年仍有9.48亿成人属于文盲,其中2/3是妇女,其中9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的成人文盲人数占9.48亿的72%,而印度和中国两国就分别占到总数的 30%和23%;功能性文盲(意味着一个人所掌握的书面文字和一般基础知识还明显地不足以使其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行使功能”)已成为包括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所有国家的严重问题;

据1982年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每1000名在业人口中,农业劳动力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仅有0.4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为54.3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214.7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71.6人,文盲和半文盲为359人。目前世界上15岁以上的文盲有8·84亿,其中我国占2,2亿。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我国文盲则占世界丈盲的1/4。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全国15岁以上人口中,还有文盲半文 盲1.8亿左右,小学文化程度4。2亿左右,初中文化程度2.6亿左 右;全国每10万人中仅有大学文化程度1422人。解决上述社会问题的事业就是教育事业,使教育事业得以运行的就是发展经济。 2、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进教学内容的发展和更新。14世纪前,学校教育的自然科学课程,只有算术、几何、天文等学科;14—16世纪,课程中增加了地理、力学;17世纪后,增加代数、三角、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原子物理、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激光、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也纳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表现为如物理、化学的实验、幻灯、电影的演示教学、广播电视教学的出现、教学中电子计算计的应用等等。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即教育对经济的反作用〕

教育的经济功能,即指教育在经济中能够发挥的作用,也就是“教育能够干什么”。“功能”是事物内含的、可能实现的有效作用。教师是教育功能的重要实现者,所以要认识当代学校教育应具备的功能,形成科学的教育功能观。 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为再生产劳动者和再生产科学技术 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的因素。但这里所说的人,是具有一定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人,当人还没有任何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时,他只是一种可能的劳动者,要把这种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就需要依靠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对生产的作用是“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

〔2〕教育把一般的劳动者转化为专门的劳动者。普通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所培养的劳动者只是一般的劳动者,而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培养专门性劳动者方面作用很突出。 〔3〕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行、换岗、转业等职业的转换,需要教育的培训才能实现。

这里要强调的是,学校教育所进行的劳动者再生产,不是生产“现成”的劳动者,主要还是打基础。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1〕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

〔2〕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是教育的另一重要职能,主要指高校。高校是学者专家高度集中的地方,如美国有60%以上的高级人员集中在大学,日本各大学的科研人员占全国40%以上。从科研情况看,如前苏联,不仅教师参加科研,大学生也参加,每年约有100万大学生参加,10万人参加生产没计。我国高校的科研也硕果累累。如1982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科研成果570项,已经得到推广应用的有349项,应用项目中,单项年经济效益在百万元以上的有90项。这些说明教育发展科学,促进生产发展,增加经济效益的作用是很大的。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对教育不但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而且,这种制约作用波及到教育的一切方面。教育的领导权、享受权、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教育的总目标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具体目标,从国家教育制度到学校管理制度,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无不反映出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对教育实现控制。政府、执政党往往对教育机构从组织上进行领导。组织上的控制还表现在对教育者的培养和委任方面。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在政治方面扮演的角色是政府的利益、方针、政策在教育领域内的具体贯彻者。 2、政治对教育制约是通过政府、政党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体现出来。其中包括总的方针、政策,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等等。

3、政治通过法律对教育实行制约。法律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能起到方针、政策所不能起的作用,近现代社会都比较重视教育立法。

4、政治对教育作用的另一个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政治立场、观点与态度,形成受教育者的公民意识和行为。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即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1、通过教育,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使学生形成拥护一定社会政治制度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2、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政治活动。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在于直接推动社会政治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斗争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政治观点,积累参加政治活动的经验。这对培养合格的公民无疑是有用的。 3、 过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三、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

1、间接性。教育社会功能的间接性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通过培养人而间接实现的。教育只有培养具有一定素质并能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才能真正作用于社会,实现其社会功能。

2、隐含性。教育社会功能的隐含性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比较隐蔽,不易为人所认识。

3、迟效性。即指教育的社会功能要经过漫长的人才培养周期之后才得以实现。故有“百年树人”之说。

4、超前性。即指教育的社会功能能适度地超越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三专题 教育与人的关系

人与教育的关系: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制约着教育。 一、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但它不能决定个体发展的方向和前途。 遗传素质是指由上代继承下来的个体先天性的遗传特性。如人的体型、五官、神经系统的特点等 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ll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