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夏洛克和严监生“吝啬鬼”形象的辨析

更新时间:2024-06-22 09: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为夏洛克和严监生“翻案”

——对夏洛克和严监生“吝啬鬼”形象的辨析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学部:

为夏洛克和严监生“翻案”

——对夏洛克和严监生“吝啬鬼”形象的辨析

摘要:夏洛和严监生一直以来被读者认为是中西方两种不同的“吝啬鬼”的典

型形象,下文中将从他们两人的生活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等方面来进行类比分析,为夏洛克和严监生翻案,从而来解开读者对他们的误读。

关键词:夏洛克;监生;吝啬鬼;误读;翻案

夏洛克,出自于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作为一名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他被刻画成一个贪得无厌、一毛不拔、冷酷无情的吝啬鬼形象,并被评为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之一。

重读夏洛克,不由得对夏洛克被冠以“吝啬鬼”的头衔而暗叫不平。同时,也想到了大约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史上无辜的被冠以“吝啬鬼”的头衔而受尽唾骂和鄙夷的严监生。由此产生为这两位出自于不同作家之手,来自不同国家,生活在不同背景之下,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的却同被批判为“吝啬鬼”的受害者产生了翻案的意图。

因此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吝啬鬼。吝啬鬼的本质特点在于他们都是执着一念的拜金狂,其人生目的就是拼命地积攒钱财,视钱如命。为了积累更多的财富,他们不仅对家人、亲朋无任何感情,就是对自己也从来没有“迁就” 过。清楚了“吝啬鬼”的特点,那么下文就将以此为依据来为他们摘下被强扣在他们头上的“吝啬鬼”一词。

一 、为夏洛克和严监生辨析

首先,有必要解释下为什么他们俩一生都在为金钱奋斗,聚财积财。 (一)、生存环境的特殊

夏洛克生存的环境,是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十六世纪的威尼斯,信奉犹太教的夏洛克被称为“异教徒”。在当时的欧洲,犹太人被视为劣等民族,在宗教上受迫害、政治上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和自由,在经济上受到种种限制,就连居住区域都是划定的“隔都”。 梁实秋先生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时,在《威尼斯商人》剧本前的介绍中,解释了犹太人为什么要以放贷为生:“在英国,犹太人所受的压迫不亚于欧洲大陆任何国家,从1290年起,犹太人就被驱逐了,直到共和国

1

成立这禁令才取消。犹太人因受迫害才不敢置财,以防被没收;因不敢置产所以只得收集巨量现金;因有巨量现金,故往往以放债为业;因以放债为业,故不得不取重利;因此我们才有夏洛克这样的一个角色。”也就是说,作为犹太人的夏洛克是为环境所迫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夏洛克的某些行为便不那么可恶,有些可以理解了。

同时,严监生生活的背景也让他不得不积攒钱财。

严监生是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趋于衰落时期的土地主,主要靠地租剥削农民。在他生活的时代,科举毒化社会、士林追名逐利、士子堕落、 社会道德沦丧,整个社会利欲熏心,礼义廉耻,一总灭绝。这就是严监生生活舞台的总背景。严监生生性懦弱,胆小怕事,作为秀才,礼教化又让他迂拙而卑谦,这就注定严监生要成为被那个社会所捉弄的人。可以说,严监生是被生活的“恶” 压扁了。严监生本来胆小,又没有别的什么保护伞,于是钱成为了严监生生存的武器,他以钱来保全自己和家人免受侵害,拉拢那些有头有脸的亲戚邻里,增加人际交往中的分量。

就人物的阶级意识而言,严监生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其思想意识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限制,较之夏洛克更为封闭、保守,更多地显出“土” 的味道,其积聚钱财的方式也比较陈旧、落后,比起资本家的巧取豪夺略输一筹。夏洛克是资产者的典型,其思想意识比严监生开放得多。他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高利贷资本家,没有严监生的“忧劳”,而是遇事机警敏捷,盘算精明,在现代可以是一名成功的商人。

由此看来,卑微的身份让他们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被迫选择了聚财生财这一生存方式。因此,他们的人生目的在于在社会的夹缝中求得生存之席,而聚财是他们实现这个目标的所必需的手段。

其次,我们来看看夏洛克和严监生在对待家人的态度上是否真的毫无感情。 (二)、对待家人的态度

剧中出场的夏洛克的亲人只有女儿杰西卡,但唯一的女儿却无情的背叛了他——带着他辛苦积攒的金币和基督教徒私奔了。备受打击的夏洛克说道:“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那些珠宝都挂在她的耳朵上;我希望她就在我的脚下人土安葬。那些银钱都摆放在她的棺材里。”从这里看来,夏洛克似乎是个不折

2

不扣的看重金钱更胜于亲情的吝啬的父亲。但是在法庭上,他说道他宁愿女儿嫁给一个强盗、土匪而不是一个基督教徒。他之所以不赞同女儿的爱情是因为他看到了基督教徒是如何对待犹太人的,认为基督教徒都是可恶的,不可信的。

除了女儿外,剧中还有一个隐形的人物——杰西卡的母亲——深受夏洛克的思念。当他得知他女儿把他死去的妻子送给他的戒指换来了一只野猴时,此时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孤心碎的老者,不被社会所接受,又遭亲情抛弃,连仅有的一点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也被无情的女儿换成了野猴。由此可以看出夏洛克对其亲人是充满了爱和思念的。

严监生对待其亲人的大方态度是显而易见的。作者在很多地方描写了他为“情”而慷慨“舍钱”的行为:哥哥严贡生惹了祸,为了息事宁人,又办酒又塞钱又求人,主动帮他料理平息;每年给妻子300两左右的银子作私房,妻子病重时,“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妻子死后,“自此,修斋、理七、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不必细说。”之后他无时无刻不思念着王氏,哀伤不已,以至思念成疾。可见,严监生对妻子有真感情,并非全是出于封建伦理观念装样子。

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在表达亲情的时候是直接且激烈的。他深切的爱着女儿杰西卡,因此也就更恨得透彻,恨不得女儿立马死在自己面前。严监生作为传统的东方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都是做多于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关怀着自己的发妻。

据此,看到他们对家人浓烈的爱、对亲人的大方,再度推翻了他们两的“吝啬”一说。

二、解开误读

(一)、读者的误读

读者对夏洛克的误读则主要体现在“一磅肉”的问题上。很多人认为夏洛克坚持要求割下安东尼奥一磅肉的请求背后的真正原因并不仅仅是要洗刷所受的侮辱或报复基督徒拐走他的女儿,而主要是为了清除他高利贷生意上的绊脚石。但是纵观整个剧本可以发现他最大的仇恨还是来自于对基督教徒的仇恨。作为被压迫的犹太人,他毫无选择的从事放贷业,毫无选择的居住在隔都,毫无选择的面临着恶毒的虐待和恶意的歧视,因此,强烈的复仇愿望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他

3

喊出了心底埋藏已久的心声“他(安东尼奥)曾经羞辱过我,夺去我几十万块的生意,讥笑着我的亏蚀,挖苦着我的盈余,侮辱我的民族,破坏我的买卖,离间我的朋友,煽动我的仇敌;他的理由是什么?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治疗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象一个基督徒一样吗???那么你们要是欺侮了我们, 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要是在别的地方我们都跟你们一样,那么在这一点上也是彼此相同的。要是一个犹太人欺侮了一个基督徒,那基督徒怎样表现他的谦逊?报仇。要是一个基督徒欺侮了一个犹太人,那么照着基督徒的榜样,那犹太人应该怎样表现他的宽容?——报仇。你们已经把残虐的手段教给我,我一定会照着你们的教训实行,而且还要加倍奉敬哩。”而安东尼奥的这一磅肉正好成为夏洛克名正言顺的向基督教徒复仇的不能失去的机会,因此法庭上的他执着的、义正言辞的、毫不退让的讨要属于他的代表着犹太民族的尊严与人格的“一磅肉”。

对严监生的误读主要依据在于作者吴敬梓对严监生临死前的细节描写: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之所以“两眼睁得溜圆”“伸着两个指头”迟迟不肯咽气是因为灯盏里多点了一茎灯草,直到其妻赵氏将那眼前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挑掉一茎,他才“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咋看这段文字,严监生的这一怪异举动的确让人瞠目结舌。但是细读文章会发现文中并没有大篇幅的去表现严监生的吝啬之处,反而将更多的笔墨着眼于他是怎么大把大把的花钱的:帮助兄长、感谢妻舅、为妻治病、扶正赵氏、安葬王氏等等一系列事件的花销数目相当的大,但他丝毫没表现出因为大笔的开销而心痛不已。

有人会说严监生在患病之际舍不得银子买药,病重之时仍然舍不得休息,精打细算,这还不能体现他的吝啬吗?确实,他吝啬,但更多体现在克己。虽然他“钱过北斗,米烂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依旧勤俭持家,为的是什么?是为了剩下来的孤儿寡母争取更多的能够生存于世的物质资本和生活保障。因此,他临死前的两个指头也是另有含义的:以后家里没了他,没了生活的来源,他所积累的产业有限,因此希望妻儿节俭的过日子,以免无法生存。严监生节俭一生,勤奋一辈子,为妻子孩子置业留产,反倒被后世的人唾弃为“吝啬鬼”着实是冤枉至极。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ld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