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焦点访谈_节目内容分析

更新时间:2023-09-06 18:5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闻知识(2006.12) 媒体观察

《焦点访谈》节目内容分析

王  薇  刘立荣

《焦点访谈》是央视一个以舆论监督著称的节目,1994年4月1日正式推出,到今年的4月1日已经整整12年了。在本文中,笔者以2005年所收集到的所有《焦点访谈》文本为样本,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一年中节目的报道特点和规律。

一、资料与方法

本次分析的《焦点访谈》节目均来源于央视的网站,全年共计347期,收集到的资料相对完整,可以用来做各个月份焦点节目的变化分析。这次焦点访谈节目内容分析主要是从各期节目的性质(是舆论监督类的报道还是非监督类的或是其他类的)、报道的地域、报道的领域及监督对象来分析,除此之外,还以地域为定值,观察不同性质的节目分布规律,目的是看央视的这种舆论监督节目在较长的时间内是否主观的对地区进行平衡性报道,即监督类与非监督类持平或者非监督多于监督,以求地区的舆论平衡。的数据,以及每年10月份的“听评月”数据,认真分析问题,制定对策,谋他人未谋之事,创别人未走之路,不断进行各个重要环节的调整改革,取得了事业的重大进展。

五、始终坚持抓住带动全局发展的重点项目,重点突破。围绕制约广播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瓶颈,省电台每年都要确定几个重大项目,集中全台力量,实行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如2001年的宣传改革,2002年覆盖工程和数字化改造,2003年频率专业细化和创名牌工程,2004年“广播发展年”和一套节目改造工程, 2005年“品牌建设年”和规范化管理工程等。与这些重大项目相呼应,穿插了“建听众收听基地”、“办看得见的广播”、“活动到地头、广播进社区”、“创陕西新闻第一声”等指标性重大活动,使宣传的有效性和经营的递增性极度增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完成了建设西部强台目标。

六、始终坚持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打造一流广播团队。以徐来见同志为台长的台务会一经建立,面

二、分析的结果1、节目的性质

在此采用业界的一种分类方法,将《焦点访谈》节目分为五大类:正面报道,中性报道,舆论监督类报道,专题类报道以及国际问题报道。其中又将舆论监督类报道分为:“硬监督--对掌握社会主要资源的有关权力部门,主要是针对国家权力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其他社会团体、机构、公众人物等的行政行为、公职行为和公共行为所实施的监督,如腐败、渎职失职、违法乱纪、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其特点是对这些违背国家整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具体人、事的错误进行指名道姓的公开批评。软监督--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报道、评论或展开讨论,如盗版侵权、不良文化等。其特点是给以不指名的、非特定性的评述、分

[1]

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对媒体竞争,结合电台实际,就提出了“增强七个意识(即:时效意识、受众意识、创新意识、经营意识、素质意识、成本意识、先进技术意识),坚持两轮驱动(即:宣传改革、技术改造),提高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思路,几年来,班子带头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创新思想观念,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成为陕西广播发展的坚强的指挥中枢。台务会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台”的方针,树立“忠诚广播,追求完美”的理念,塑造“以台为荣,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团队精神,加强全员跟踪培训和考核,激发内部竞争活力,锻造了一代观念新、实力强、能打硬仗的广播人队伍。

陕西电台从摆脱困境到进入快速可持续发展阶段的事实再次说明,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就能使传统媒体焕发青春,破浪远航。

 (作者系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研究室主任)

媒体观察

按照上述定义统计之后,发现硬监督类报道共有71期,软监督类有37期,中性报道28期,正面报道142期,专题有63期,国际题材的报道有6期。其中软硬监督类报道占全年播出节目的31.12%。正面报道占到了40.9%。

各个月份的各类节目分布见下表:

月份硬监督软监督中性报道正面报道专题报道国际报道

1月2月3月

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962653

1124190

803610

3332000

7201470

8341320

3541252

10201180

7231350

2531541

6531420

7311450

新闻知识(2006.12)

北京市83,江苏23,广东19,河北15,山东15黑龙江14,辽宁13,四川12,云南12,河南12,山西11,陕西11,湖北11,江西10,湖南10,内蒙古10,安徽9,甘肃9,吉林9,上海8,浙江省7,福建7,重庆6,广西5,天津5,西藏4,宁夏3,海南3,新疆3,台湾3,贵州2,香港1,澳门1,青海0。

其中硬监督类和软监督类报道的分布地域如下:北京18,广东10,河北8,吉林7,山西7,江苏6,云南5,安徽5,黑龙江6,河南5,陕西4,湖北4,湖南4,内蒙古4,天津3,辽宁3,四川3,山东3, 江西3,重庆2,甘肃2,海南2,浙江1,福建1,广西1。

进一步分析数据,可以看出舆论监督类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广东省、河北省、吉林省、山西省等地。其中北京省大部分集中在软监督。另外还有九个地区没有监督类报道,它们是:港、澳、台、上海、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和贵州。这个结论和几年前梁建增的结论相似:舆论监督类节目发生地主要集中于北京附近的几个大省和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

同时,上面两个表两相比较,发现有的省份是监督类报道占多数,如吉林省,全年关于吉林的才有9期节目,监督类的就有7期,但是大多数省份还是非监督类节目多。这就说明了《焦点访谈》节目只在全年的各类性质的报道上有一个掌控——正面报道为主,在涉及到各个地区时,并没有因为照顾地方利益而进行平衡报道。

3、报道领域

《焦点访谈》的报道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说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05年《焦点访谈》配合党和国家的政策做了一系列的专题报道,如品牌.中国、禁毒风暴、关注未成年人、构建和谐社会、新职业.新创造、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节约中国和航天路等系列报道,还有数期请专家到演播室对新出台的政策法规进行解读。在一年中还树立了十几个我们学习的榜样,其中有歌手丛飞、大学生洪战辉、曲艺作家夏雨田以及公检法系统廉政为民的数名工作人员。

朱镕基同志在谈到正面报道的比例问题时曾经表示:“正面报道多少合适,99%?98%?我看51%控股就

[2]

可以了!”从上表可以看到,除了1、2月份正面报

道相对较少之外(三月份因为节目缺失太多,不计入内),其它月份的正面报道量都在一半左右浮动,证明了即便是《焦点访谈》这样的节目,仍然是正面报道占主导。

监督类报道平均每月有9期,各月份的分布如下,可以看出,除了1月份较多,而二月份又偏少之外,其它的月份基本在平均值附近。2月份是春节,所以可能会人为的减少监督尤其是硬监督类题材的报道。“因

[3]为,众所周知,媒介在重大喜庆节日是不兴报忧的。”

整个2月份,基本上都是正面宣传为主的一些专题报道。

2、地域分布

地域分布的统计是以文本中的描述为主的。统计的结果和以前的节目分析没有太大差别,北京市因为其便利的条件仍然居于首位。地域在北京的有83期节目,占到349期的23.8%,各地节目数量统计数据如下:

舆论监督类的题材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政府的不当或违法行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环境保护、假冒伪劣题材上。其它如社会公德、计划生育、通信等都有涉及。在108期监督类节目报道中,主要监督领域节目数量如下:

新闻知识(2006.12)

监督领域

政府不当或违法行为

节目数量

19

医疗卫生17

文化 教育11

环境保护10

假冒伪劣8

生产事故8

媒体观察

到了领导的赞赏,观众的喜爱,但是在十二年之后《焦点访谈》却面临着一些问题:

1、同题材的重复

 一年之内做到题材不重复已经很难,何况是一个十余年的老节目,题材的重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这是社会发展的现实规律--每年到什么时候就容易发生什么问题,但是对于一个喜爱和关注《焦点访谈》的老观众来说,没有人会喜欢看年年重复的报道。这就需要《焦点访谈》要在内容上推陈出新,同时在同类题材的报道形式上也要有所变化。

2、监督层次有待提高、监督深度有待加深虽然《焦点访谈》的主要监督对象是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但是它的监督却是“向下”的,主要是县级干部和基层干部,就会让人感到“《焦点访谈》打‘苍蝇’多,打‘老虎’少,它批评的‘大老虎’无一例外

[6]是‘死老虎’”。同时《焦点访谈》对社会一些复

政府不当或违法行为一直是《焦点访谈》的监督重头戏,医疗卫生系统的弊病因为与广大人民密切相关,也是各类媒体关注的焦点,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环境保护领域的报道出现逐渐增多的趋势。

4、舆论监督节目的监督对象

舆论监督的对象主要是在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在71期的硬监督类节目中有39期涉及到政府机构工作人员的不当或违法行为,有23期监督对象为企事业的,当然这其中也有交叉的部分,企事业出现问题可能会牵扯到上级管理部门的失职。

虽然有这么多节目监督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但是进一步分析就会得出,这部分监督的主要对象是县级及其以下的干部,监督对象为省级干部的仅有一期,地市级的有9期,县级的有22期,乡镇干部及以下的有10期。其中也有交叉部分,既监督了乡镇级的,又有县级干部的责任,所以分别计入。“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中受批评的频次也与工作人员的级别高低呈反向趋

[4]

势”,但这次分析和以前的统计结果有所不同,现

杂的敏感问题没有挖掘到应有的深度,缺少对都市里深层次问题的追究和报道,总是在监督并不复杂的问题。

3、收视率稳中有降

根据《中国广播影视》中由CSM MediaResearch提供的数据,比较2004年和2005年全国18城市电视节目收视TOP10,就可以发现,《焦点访谈》节目在一些地区比如天津、昆明、兰州、南宁等地区收视率相对稳定,两年内一直排在收视前十。这说明《焦点访谈》在全国部分地区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收视群,但是并不乐观,2004年《焦点访谈》节目收视率排在前十的有九个地区,但是到了2005年末,就只剩下了长春、天津等七个地区了,而且这七个地区的收视率05年较之04年略有下降。

注  释

[1][5] 余伟利:《对<焦点访谈>及其舆论监督节目的量化分析》,《电视研究》2002年第9期,第44、45页

[2] 李文明著:《新闻评论的电视化传播——〈焦点访谈〉解读》,2003年4月第一版,第24页

[3[4]] 郭镇之、赵丽芳主编:《聚焦〈焦点访谈〉》,2004年10月第一版,第322、344页

[6]郭镇之、赵丽芳主编:《聚焦〈焦点访谈〉》,2004年10月第一版,第328页

在的批评对象的分布呈橄榄形,中间县级干部是受监督最多的。

三、小结

通过文本分析可以得出节目的播出特点。首先《焦点访谈》虽然正面报道占很大比重,但是节目的特色仍然是舆论监督,“《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节目(包括硬监督和软监督)在每年(1994年-2001年)的报道量中大都维持在40%左右,最低的年份也不低于30%”

[5]

,这次统计的数据是监督类节目比重为31.12%,与

以往的数据相比略有下降。在监督类报道的地域分布上,仍然集中在以前监督类报道多的地区。同时,经过分析,没有发现在地区范围内进行人为刻意的平衡报道。在报道领域,2005年有关环境保护的节目有所增多。而节目的主要监督对象——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则由以前的金字塔式分布(工作人员的级别越高,监督频率越低)转变为橄榄形分布(县级干部的被监督频率大于省级及乡镇级的)。

许多节目逃不过“十年怪圈”,在一开始可能轰轰烈烈,到最后还是得悄悄收场。《焦点访谈》到今年的4月1日为止已经走过了十二个年头,这期间节目得

(作者:王薇,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刘立荣,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lc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