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无景点旅游动机实证研究

更新时间:2024-01-04 05: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无景点旅游动机实证研究

作者:朱学同 雷若欣 刘锐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5期

摘 要:无景点旅游是一种个性化旅游体验方式,越来越受旅游者的欢迎。选取18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探寻人们选择无景点旅游的原因。经过实证研究发现,“追求自由感”“追求真实性”“追求幸福感”和“追求自我认同”是影响游客选择无景点旅游方式的主要动机。

关键词:无景点旅游;旅游动机;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8)05-0050-06

长期以来,人们外出旅游似乎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其一,旅游方式上,为了避免旅途中各种琐事的烦扰以及消除对旅游目的地陌生的担忧,人们往往依托旅行社,跟随团队外出旅游;其二,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人们往往热衷于一些被定义为比较固定的景区,尤其是一些传统的、成熟的旅游热点。然而,随着旅游观念的理性化和全域旅游思想的影响,旅游者越来倾向于更加自由、注重体验、具有个性化的旅游方式。无景点旅游一方面强调了旅游体验的休闲性,以旅游者心情为导向,更加注重身心体验与放松;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旅游体验的真实性,在缺少介体干预的情况下,旅游体验少了刻意的“表演”安排,所见、所闻、所感往往都更加真实。正是由于无景点旅游体验的独特魅力,其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成为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方式之一,无景点旅游市场也随之成为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而培育、开发和壮大这个旅游市场,必须要建立在了解无景点旅游者旅游需求和旅游动机的基础之上。鉴于此,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证分析探究旅游者选择无景点旅游体验的主要动机,为旅游企业开发该市场提供借鉴和参考意见。 一、无景点旅游的基本内涵

目前,国内学者对无景点旅游的定义各有看法。例如,董红梅(2008)强调在旅游方式上无景点旅游与传统景点旅游是相对的[1]。 伍延基等(2008)认为,“无景点”在空间范围上对应于“景点”,在旅游方式上更加注重休闲与体验[2]。伏六明(2009)认为,无景点旅游就是在旅游的行程中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3]。 此外,还有郭文(2010) [4]、 简玉峰(2010)[5] 等学者给出了类似的定义。这些学者大多数都从两个方面来阐释无景点旅游的定义:一方面,他们提出了无景点旅游对传统景区景点的排斥;另一方面,他们强调了无景点旅游的休闲与自由。近年来,学者更多从实证和行业的角度探讨对无景点旅游的认识。例如,严玉婷等(2014)基于韶关市居民对无景点旅游参与度和认知度的调查分析,从政府层面、行业层面和个体层面提出地方发展無景点旅游的建议[6]。安传艳(2015,2016)探讨了无景点旅游背景下河流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7]、林场开发管理模式[8]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9]。兰菊萍、田满文(2013)分析了无景点旅游视阈下养生旅游开发模式[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lb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