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4-06-30 01: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文言文两则》

学习内容:1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点: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参考注释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重点学习《学奕》,能根据课后注释理解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w W wc O m

3.理解重点词句,明白“读书做事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或一心二用”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为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一定很熟悉,谁来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一篇文言文----《学奕》(板书课题)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对学生读书习惯进行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4、对照相应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5、自主学习,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各小组代表把自己最不认识的生字和最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2、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和句意。 3、学生相互解疑答难。

4、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仍存在的字、词、句理解疑难进行点拨和指导,并与学生一起探究解决。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范读,注意朗读节奏。 4、教师对难理解的词句进行点拨。 如:(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亦。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的理解。 (2)“之”的多个意思。 五、自测反馈:

1、说说你对下词、句的理解。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亦。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之”的多个意思。 通国之善弈者也。( ) 惟弈秋之为听。 ( ) 一人虽听之。( ) 思援弓缴而射之。( )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亦。( )( ) 2、《学奕》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了一个什么道理”? 六、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两小儿辩日》,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对,他是古时候一位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天,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孩子的一个简单的问题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被什么难题难住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围绕课题质疑 预设:(1)他们为什么争辩?(2)各自的观点是什么?(3)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二、自学体验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难读处多读几遍; 2、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3、自主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回答课文开始提出的问题: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到底是谁近谁远呢?

三、合作展示

1、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2、教师范读课文,重点强调难读的句子; 3、学生练读。X 1 . c|O |m

4、小组交流,共同理解课文。

学生在班内交流小组内学习成果,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理解 (2)“孰为如多知乎”的理解 四、归纳提升

1、学生自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交流所感悟的内容,并相互评价、补充、完善。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自测反馈

1、学生解答课文开始提出的问题。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到底是谁近谁远呢? 教师适时补充材料:“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远的”原因。 2、学习了这个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 3、熟读成诵。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把自己的感悟和同学交流一下。 5、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一儿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孰为如多知乎? 六、反思总结:

2 《匆匆》

学习内容:2 《匆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难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了解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190万字的作品;他晚年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一篇散文《匆匆》。板书课题,读题。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分组交流自学情况(语言叙述)

2、各小组代表把自己最不认识的生字和最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

4、学生相互教读生字,组词,相互做自己出的预习题。 5、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生字带入句中,句子带入文中,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提学生读、整体朗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让学生进行评价。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抄写生字和自己觉得好的词语。

2、对生字词语的书写进行重点指导,教师先教写,再让学生写在写字本上。 3、让学生对写字情况进行评价。

4、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在书上做上记号。 六、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2.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导入: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从《匆匆》一文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2、质疑:默读课文,有什么其他问题? 二、自学体验

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简要批注,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和老师、同学交流。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再开的时候” 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在默默地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A、思考:为什么“头涔涔,泪潸潸”?

“我”算着“八千多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其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B、从“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C、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D、指导朗读。 (3)“于是—洗手的时候??溜走了一日”

A、读句子,说说作者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

B、联系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不注意时消逝的。 C、仿写句子。在_____时候,时光_____溜走了。 (4)“过去的日子??游丝样的痕迹呢?” A、指名读,谈感受,理解重点词。 B、感情朗读。 C、写话练习。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我能做,我还能做____。过去的日子如______,被____,如____,被____。

三、合作展示

1.学生就自己刚才自主学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2.派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四、归纳提升: 1、学生自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交流所感悟的内容,并相互评价、补充、完善。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照样子写词语。

泪(潸潸) 轻轻(悄悄)

2、背诵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仿照课文中写法,再写几句。

六、总结反思: 阅读链接:

和时间赛跑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

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3、《桃花心木》

学习内容:3、《桃花心木》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物喻人说明的深刻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1、在品读重点语句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生活的大海并非永远风平浪静,人生的旅途也决非平原纵马,永远一路顺风。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再不幸与磨难中,有的人悲观消沉,最后被困难所击倒。而有的人却不甘沉沦,将腰杆挺的更直,从而成为杰出的人才。正如种桃花心木的人,不定期地照看桃花心木一样,有的桃花心木在自然界的考验中枯萎了,有的却能长成百年的大树。这节课我们欣赏和学习台湾当代名作林清玄的《桃花心木》。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如: 莫名其妙: 无缘无故: 语重心长: 从从容容: 勃勃生机: 优雅:

2、各小组代表把自己最不认识的生字和最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

4、学生相互教读生字,组词,相互做自己出的预习题。 5、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生字带入句中,句子带入文中,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先范读,再提学生读来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让学生进行评价。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就学生汇报的生字进行再次的认读巩固;

2、对生字的书写进行重点指导,教师先找学生上黑板展写,若不正确,师生订正后,再让学生写在写字本上。

3、让学生对写字情况进行评价。 4、我会做。

①给这些字注音并读准:

萎 锻 空 种 ②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写两遍: 番 锻 雅 勃

③我会读会写:插秧 枯萎 基业 幸而 一番 考验 锻炼 转化 优雅 5、我知道课文主要讲的是 六、反思总结: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了解桃花心木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树?我们从桃花心木身上会得到什么启示?

二、自学体验:

1、朗读课文,画出育苗人让人感到奇怪举动的句段,想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请用疑惑的语气朗读描写育苗人奇怪的举动的语句。 3 、⑴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

⑵ 这是作者的猜想,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

⑶ 假如那位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他什么呢?

⑷ 找出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蕴含的道理。

如:①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 联系生活实际,你能想到哪些“不确定”? ②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三、合作展示

1、学生就自己自主学习情况,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 2、在全班交流展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四、归纳提升

1、学到这儿,你们还觉得种树人这样种树是不是不懂关爱、不知规律吗?此时,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3、我们现在明白了作者在这里不光是说树的成长,也告诉了我们人的成长经历一些挫折、一些磨难,会成长的更快,更坚强。你想对我们这些家庭中“小皇帝”、“掌上明珠”说: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抄写词语:莫名其妙、无缘无故、模仿、狂风暴雨、勃勃生机、枯萎。

2、请把文中描写桃花心木的样子的句子抄下来。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 ,会 ,在不确定中,就能 ,努力生长。这是作者跟种树人谈话后的 ,借 喻 ,蕴涵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2)桃花心木不会枯萎是因为 。“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 六、总结反思:

4《顶碗少年》

学习内容:4《顶碗少年》

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我会借用工具书正确读记“不失风度、不知所措、座无虚席、惊心动魄、附和”等词语。

3.我能说说课文内容,明白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人。

4.我会找出作者对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少年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2、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1)我能读准并能正确的写下来。 一摞 喝彩 歉疚 肩胛 不知所措 陶醉 附和 惊羡:

(2)我会理解。

不失风度: 惊心动魄: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萦绕于心: 附和: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交流自学体验的4、5两个问题,意见不同的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并选派代表汇报交流。

3、教师若对学生的汇报交流觉得不完整或有误,就引导点拨,直到妥当为止。 四、归纳提升:

1、作者从顶碗少年身上悟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温馨提示: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要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写成一段话把自己想到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2、假如你就是那位顶碗少年,在2次表演失败以后,你会有什么表现?把它写下来。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 我还会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作者采用( )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 )顺序写了顶碗少年顶了( )次碗,( )次失败,第( )次成功了。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老者对他的( ),再加上他自己( )。作者从中悟出了( )道理。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 请用一句格言表达你的感悟: 六、反思总结:

5《手指》

学习内容:5《手指》 学习目标:

1.我能读准“搔痒、窈窕、爱憎、冒险、薄弱、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并能理解窈窕、养尊处优、附庸、堂皇的词义。

2.我能通过读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通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用心做好老师布置的每一道题目。通过观察、诵读体会文章内容和感悟作者写法。

4.我能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学习重点: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学习难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时数:1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我们今天走进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2. 板题,读题。交流课外查阅的有关资料。 二、自学体验:

1.快速读一读课前的自学提示,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学法提示: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

(1)字词:

读音:搔( )痒 窈( )窕( ) 爱憎( ) 附( )庸 养尊( )处( )优

解词:①养尊处优: ②附庸:

③堂皇: ④窈窕: (2)、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默读批划重点语句,填写下面表格,并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想想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手指名称 大拇指 姿态(形状) 性格特点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 4、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在描写手指时采用了哪些方法?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哲理,受到了怎样的启迪?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交流自学体验的4个问题,意见不同的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并选派代表汇报交流。 3、教师若对学生的汇报交流觉得不完整或有误,就引导点拨,直到妥当为止。 四、归纳提升:

1、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______身体最长,__________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微扶衬而已。

(1) 联系上下文,理解“养尊处优”一词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短文中的中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活中你见过类似“中指”这样的人吗?

3、课外积累:有了五指的团结与配合,我们的手在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于是就有了许多关于“手”的成语。请你填写下列带“手”字的成语。

形容敏捷(手疾眼快) 形容聪颖(心灵手巧) 形容高兴(手舞足蹈 ) 形容勤奋-(手不释卷)

形容高明(手到病除) 形容冷淡(袖手旁观) 形容无能(手足无措) 形容亲密(情同手足)

六、反思总结:

语文园地一

学习内容: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课前准备: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经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学习时间:五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自学体验:

想: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3.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四、归纳提升:

1.小组讨论:要把“难忘的第一次”说好,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可以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及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反馈提高

五、 自测反馈:

学生结合本次交流所得重新组合发言内容,练习表述清楚。 六、反思总结: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难忘的“第一次”,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细感受和品味,我们同样也会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

二、自学体验:

1、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2、认真审题,写出特点。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3.学生各自选择自己习作的内容,思考写什么,怎么写?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根据所选择的习作内容把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习作内容,其他组员及时质疑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2.每一个内容选择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要求尽可能把内容说具体。 四、归纳提升:

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 2.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各自习作。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学互相修改写作草稿。

2.誊写习作,努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六、反思总结: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导入定向: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作文写作,这节课我们来进行作文评讲。 二、自学体验:

1、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学生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欣赏、补充。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教师挑选典型作文。

2、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3.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老师和同学对修改提出的意见。

四、归纳提升: 一、欣赏佳作

1、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2、学生自由朗读,看看从中学到什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二、出示一篇较差作文

1、学生读习作,大家聆听内容; 2、同学们找出错误、不足进行修改。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继续修改作文:把优生的作文让写作较差的同学欣赏、学习别人的写作思路和方法,较差同学的作文请优生修改,真正做到了培优补差的目的。

六、反思总结:

第四课时(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学习了这一单元你收获到了什么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吧! 二、自学体验:

1、各自轻声朗读交流平台的内容,可以说说自己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并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本组课文在表达作者的感悟方面有什么特点,你在习作中是怎样运用这些方法的。

2、再读一读日积月累,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先自己理解句意。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学生就自学体验中的第一个问题,与小组、全班交流展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2、小组内交流各自对日积月累中句子的理解,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四、归纳提升:

1、谈自己是怎样读书的实例。

2、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3、鼓励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如何形成自己的见解。 4、从名言警句中任选一两句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让学生积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励自己。各组轮流学习,然后展示参观。 2、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习惯。

六、反思总结:

第五课时(词语盘点 成语故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需要我们积累很多词语,这节课我们就进入词语盘点,看看要求我们会读会写哪些词语吧!

二、自学体验:

1、自由读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自由读成语故事,体会成语所蕴含的意思。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若还有不会读的或读不准的找小组同学帮助解决。 2、各小组代表把自己小组最易读错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3、小组间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4、教师巡回指导。

5、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邯郸学步”这个成语的理解,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四、归纳提升:

1、积累4字词语,并抄写2遍。

2、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与同学交流分享。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就学生汇报的词语进行再次的认读巩固;

2、对难写、易错写的词语进行重点指导,教师先教写,再让学生写在写字本上。 3、让学生对写字情况进行评价。

4、记住“邯郸学步”这个成语的意思。 六、反思总结:

6 《北京的春节》

学习内容:6 《北京的春节》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学习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同学们,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众多的节日里,春节是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说说今年春节你都是怎样过的?不同的地方人们过春节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咱们就走进老北京,去看看那里的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2. 板题,读题。交流课外查阅的有关春节的资料。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我会读: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

4、检查读书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四、归纳提升: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就学生汇报的生字进行再次的认读写巩固; 2、根据意思写成语:A、挂起灯笼,系上彩绸。( )B、所有的事物都焕然一新( ) 六、反思总结: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还想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吗?(想)那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学体验:

1、在这么多节日里,你感受到北京人的春节时候(热闹的,是忙碌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和小组同学分享:从中感受到这个节日有什么特点,从中品出怎样的年味?

我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学生就上面自学体验的问题,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 2、在全班交流展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四、归纳提升:

1、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从哪里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他是怎样表达的?

⒉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体味到老舍的语言风格: 3、课文是按 顺序写的,从 写到 ,重点写了 、 、 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 。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给大家分享你家的春节对联 : 2、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六、反思总结: 7《藏戏》

学习内容:7《藏戏》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剧种、面具、激流、发誓、鼻祖、咆哮、旷野、布施、柔顺、压抑、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生动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重难点:

1、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 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介绍:藏戏

2. 板题,读题。交流课外查阅的有关资料。 二、自学体验: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得通顺。

2、我会读:剧种、面具、激流、发誓、旷野、鼻祖、柔顺、压抑、能歌善舞、别无所求、蜂拥而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 两面三刀、随心所欲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根据所给题目自读自悟,并画出相关语句。 (1)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2)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四、归纳提升:

1、课文从 、 两个方面介绍了藏戏,它有三个方面的特色,分别是 、 、 。 2、唐东节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难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1.藏戏中“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的原因是 。 2.举例说说藏戏面具运用的象征、夸张的手法。

如:藏戏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纯洁,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

3.这段话两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 A.总分 B.因果 C.递进 D.转折 六、反思总结: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习内容:8 《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国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学习重难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导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民居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师:根据课后资料袋的提示,准备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课外查阅的有关资料。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出示词语认读:闽西南 粤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4、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带着问题自由通读全文。

5、快速浏览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全班交流展示。

2、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 3.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

4.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

5、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

6、用学习“客家民居”的方法,学习“傣家竹楼”。

四、归纳提升: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得通顺。

2、《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作者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w W w .x 1.c o M 给加点的字注音。 贮( )仓 偏僻( ) 糯米( ) 夯( )筑 奇葩( ) 竹篾( )茅( )草 ....... 六、反思总结:

9《和田的维吾尔》

学习内容:9《和田的维吾尔》

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激昂、抽象、韵味、铺天盖地、肃然起敬、美不胜收”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特点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重难点:1、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 2、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课前准备: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及和田地区的位置,搜集有关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文字。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 欣赏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

2. 对维吾尔族的了解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许多饶有风趣的习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题,读题。

二、自学体验: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 2、给加重的字注音,理解意思:

迎风引吭 渺渺回荡 随风摇曳 深邃 妩媚 豁达 3、解释词语:

铺天盖地: 载歌载舞: 肃然起敬: 美不胜收: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课文的中心句。开头结尾的关系是: 和田维吾尔族人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 )、( )。

2、用横线画出2、4、5、6段的中心句,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请找句子具体阐述。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3)爱美的维吾尔族:

(4)漂亮、俊朗、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四、归纳提升:

1、朗读最后一段:“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结合文中具体的描写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在文中找出最能反映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 2、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六、反思总结:

语文园地二

学习内容: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2、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民俗文化,感受其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自学体验

回顾你所了解到的民风民俗。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出示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1)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2)、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3)、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四、归纳提升: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1)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2)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3)表达是否流畅;

(4)语言是否简洁。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 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六、反思总结:

回顾.拓展二

学习内容: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交流对本单元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2、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悟。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定向导入

回顾本单元收获。 二、自学体验:

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四、归纳提升:

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日积月累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 3)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 趣味语文1.趣味导入

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3.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六、反思总结:

习作二

学习内容:习作二

教学目标:1、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 2、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学习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

二、自学体验:

想一想,你最想介绍哪种民风民俗?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就上面的问题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 四、归纳提升:

一、编写提纲: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采取哪些方法来介绍?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写作。 六、反思总结: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同学都把自己想要写得风俗习惯都写好了,那么大家想不想和别人分享一下呢?

二、自学体验:

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组内成员相互交换自己的作文欣赏批改。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四、归纳提升:

1、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一名优秀的文章供大家分享,欣赏。 2、教师总结此次作文情况。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把修改好的作文抄在作文本上。

六、反思总结: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习内容:10《十六年前的回忆》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宪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从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学习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学习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介绍李大钊的生平及作者。(让学生用搜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教师进行补充) 2、齐读课题,说说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学体验:

(1)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理解词意。提出不懂不理解的词句。

(2)思考:作者回忆了16年前发生的哪些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班内同学互相解决,教师适时指导。 (3)、集体交流,理清文章结构。①被捕前 (第2---7自然段)②被捕时(第8---17自然段)③在法庭上(第18—29自然段)④被害后(第30---32自然段)

四、归纳提升: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自由学习。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读词语,注意下列带点的字的读音与写法。 含糊 尖锐 僻静 恐怖 粗暴 制服 宪兵 姥爷。魔鬼 肥胖 苦刑 残暴 匪徒 .............拘留 .

(2)辨析每组字的字音、字形,并组词。

锐( )刑( )徒( )幻( )祥( ) 悦( )形( )陡( )幼( )详( )

六、反思总结: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听写词语,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二、自学体验:

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重点读一读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词语勾画出来,谈谈体会。 2.如何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学生就上面自学体验的问题,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

2、在全班交流展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四、归纳提升:

(一)被捕前:不顾局势严重,坚决留在北京。

① 局势严重:从 等可以感受到。 ② 从第7自然段父亲的两个反问句体会父亲不顾朋友和母亲的劝说的含义。

③ 从父亲的话,从中看出李大钊有 的品质。

④ 分角色朗读“被捕时”的描写,读出李大钊的英勇无畏和敌人的凶狠残暴。 (二)法庭上:李大钊从容不迫、镇定自如地与敌人斗争。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请同学读一读,并说说读后的体会。这伟大的力量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表现在什么地方?

(三)、被害后:李大钊被害后一家人沉痛的心情。

指导学生朗读:朗读的基调应该是悲痛的,语气要低沉些,语速要适中。读出李大钊被害后,全家人沉痛的心情。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 四件事。从中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一个 的人。

六、反思总结:om

11《灯光》

学习内容:11《灯光》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读课文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学习重难点: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认真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学习难点是理解课文中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革命战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感人故事。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二、自学体验: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得通顺。 2、完成下列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宽阔—( )暴露—( )挺进—( )璀璨—( )黑暗—( )漆黑—( ) (2)连一连,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

微弱的 时刻 宽阔的 知识 漆黑的 朋友 宏伟的 战斗 危急的 夜空 激烈的 建筑 年轻的 亮光 丰富的 马路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根据所给题目自读自悟,并画出相关语句。 (1)作者用“灯光”作为课文题目,有什么含义?

(2)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归纳提升:

1、给课文分段,概括每部分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从以上的总结中你觉得本文表达了什么感情?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根据解释,在括号里写出恰当的词语。 ①自己对自己说话。( )

②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紧急。( ) ③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先专职一个人的精神高度集中。( )

④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 六、反思总结: 杜 鹃 花

那时,每当花开时节我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有一天,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到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之墓”的墓前,我便问老爷爷:“这里怎么有烈士墓呀?”他看了我一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子里边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还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他们。他们很喜爱杜鹃花,说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后来,日本侵略军进村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子弹打光了,就拉响手榴弹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烈士们宣讲革命道理时的音容笑貌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悲壮场面。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望着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一簇一簇,像一片一片红霞,散落在山坡上,像一团团火焰,映红了幽静的山野。她默默地点缀着大自然,散发出阵阵芬芳。那么美好,那么可爱。她的蓬勃旺盛,不正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象征吗?

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她扎根在祖国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上。 ...........

1、用“~~”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并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写在下面:

2、注意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加粗的词语,写出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3、杜鹃花作为一种象征物,不同的人对她寄托的思想感情也不同:八路军伤病员把她作为;作者借她表达自己 的思想感情。

4、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爱杜鹃花: 5、请言简意赅的写出本文的梗概:

片段欣赏

风,无声,吹绿了大地;爱,无言,滋润了心田。亲情,灿烂的花朵,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亲情,晶莹的露珠,美丽纯净,招人爱怜;亲情,皎洁的明月,素雅静谧,柔和诱人!

亲情像雨,能帮助你洗掉烦躁,留下清凉;亲情像风,能帮助你扬起风帆,走向成功;亲情像太阳,能够让你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能够让蒙上岁月风尘的情感也散发出生命的清辉。亲情,让花木兰有了替父从军的动力;亲情,让孟母有了三迁的决心;亲情,激励阿炳拉出了绝美的旋律。

拥有亲情的人是幸福的。亲情,她是你在寒冷时苦苦盼望的火焰;亲情,她是你在苦闷时久久追寻的黎明;亲情,她是你在孤立无援时焦急等到的救兵??亲情如一盏灯,在黑暗中照亮你脚下的路,又如一簇火,温暖你生命中的每一个寒冬,让你的人生蜂飞蝶舞,四季如春。

有人都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母爱温柔似水的柔情,父爱深沉似山的沉稳,山水相间,山水相间,山水相映,奏响了一首幸福的爱之歌。

12《为人民服务》

学习内容:12《为人民服务》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一般特点,积累演讲知识。 2、理清各段的内容,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3、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了解议论文三要素。 学习时数:三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这篇演讲词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的讲演。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下午1时以后,毛泽东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在本文中,毛泽东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严密的逻辑论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xb1.com

【文体常识】:演讲稿也叫演说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词的特点是:㈠针对性,听众是什么人,听众兴奋点在哪里;㈡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㈢鼓动性,内容要丰富、深刻,见解精辟,语言富有感

染力,洋溢激情。

二、自学体验: 1、生字正音。 鸿毛( ) 鼎铭 ( )追悼( )送葬( ) .....2、词语解释。

鸿毛: 精兵简政: 五湖四海: 死得其所: 哀思: 寄托: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朗读课文。

2、这篇演讲词的主题是什么?

3、围绕这一主题,这五段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先从文中找关键句再提炼概括)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

首先提出论点: 接着论述论点: 最后总结论点: 四、反馈提高 句子赏析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中的“完全”和“彻底”怎么理解?

2、“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 兴旺起来。”中的“只要??就??”是什么关系的复句,有什么作用?

3、 找出文中所用的成语,并分析其作用。

4、找出第四段中的一组排比句,并讨论其作用,体会其妙处。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为人民服务”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我党中涌现出了很多“为人民服务”的模范,请举出一例,并简要介绍他的故事。(不少于150字) 2、写出有关奉献的名言警句。

六、反思总结: 【片段欣赏】

人们赞美友情,称颂她是严冬里的炭火,是酷暑里的浓荫!是啊,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荆棘,有坎坷,有艰辛,有困苦,然而,朋友,唯有朋友,才会在你陷入困境和苦闷之时,伸出援助的手,为你披荆斩棘;伸出温暖的手,为你融化坚冰;伸出亲切的手,为你遮挡住炙人的炎炎烈日。《友情》

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啊,老师,您的精神,永记我心!《师生情》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生活当中,事业不顺心、爱情变异、人际关系紧张等矛盾,难免要找我们的麻烦。在这些变故面前,能否做到临变不乱,遇乱不惊,泰然处之呢?乐观是至关重要的。乐观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涵养,一种对人生的透视和彻悟。乐观是一把结实的伞,为你遮风挡雨;乐观是一件厚厚的棉衣,为你抵御严寒。乐观是成功的顶梁柱。乐观是一张柔软的床,你累了,让你忘记疲惫;乐观是一条干爽的毛巾,你哭了,为你拂去心中的泪水;乐观是一杯甜甜的冰红茶,你笑了,让你从嘴里甜到心里。要想品尝胜利与成功的喜悦,乐观的是必不可少的,乐观是前进的动力,成功之路上不可缺少的力量!

13《一夜的工作》

学习内容:13《一夜的工作》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3、学会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蒙眬、咨询、浏览、简朴、一小碟。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辛勤工作和简朴生活的崇高品质。

2、领悟课文选用生活小事、以平实文字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课前准备: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直接导入。

二、自学体验:

1、我会读:审阅, 陈设, 咨询, 浏览, 劳苦, 简朴

2、我会填:(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文件 一( )台灯 两( )绿茶

两( )转椅 一( )写字台 一( )花生米 3、我能答: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自读自悟:什么原因使“我”有机会亲眼看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学习课文第二段 朗读并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找出课文中的中心句,再划出中心词。

四、归纳提升:

(1)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用“——”标出)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用“ ” 标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周总理生活的“简朴”? (用“ ”标出)哪些词语最能突出周总理生活简朴?(用“.” 标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体会,我们具体感受到了周总理的一夜的工作是那么劳苦,生活是那么简朴。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完成下面的练习:

办公的房子( ), 室内陈设却那么 ( )。工作的任务( ), 您对工作却那么( )。

周总理,虽然您工作的时间( ), 但您的饮食却那么( )。 虽然您工作是那么( ), 但您的生活却那么( )

2、作者亲眼目睹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当时感受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

六、反思总结:

口语交际习作三

学习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三

学习目标: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学习难点:把握习作要求,把内容写得丰富、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故事感染激发: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二、自学体验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

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A、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B、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A、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B、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C、 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2、师生倾听、评价。 四、归纳提升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尝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自改自评

A、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1)老师修改了什么?(2)老师是怎么修改的?

B、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C、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 2、互评互改:A、交换作文 (1)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2)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

六、反思总结:

回顾拓展三

学习内容:回顾拓展三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定向导入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自学体验: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⑴、自由朗读,读准字音。⑵、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⑶、背诵《囚歌》。⑷、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归纳提升: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积累的资料

六反思总结: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习内容: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学习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及表达效果。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 板题,读题。

3、交流课外查阅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1)我会区分形近字,并组词:

暖( ) 烧( ) 梗( ) 魂( ) 愤( ) 援( ) 浇( ) 硬( ) 魄( ) 喷( ) 缓( ) 绕( ) (2)我能辨别多音字并组词。

zhang( ) fang( ) ch?ng( ) pēn( ) 挣 缝 冲 喷

zhēng( ) f?ng( ) chōng( ) pan( ) 2、各小组代表把自己最不认识的生字和最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

4、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生字带入句中,句子带入文中,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提学生读、学生自主读、整体朗读等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采取学生评学生的办法进行评价(重点读小女孩擦燃火柴以后的部分)。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就学生汇报的生字进行再次的认读巩固;

2、对生字的书写进行重点指导,教师先教写,再让学生写在写字本上。 3、让学生对写字情况进行评价。

4、找出文中描写让你感动的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把你的感情充分地读出来。 5、我会读。

蜷着 火焰 捏着 橱窗 哆哆嗦嗦 闪烁 灵魂 哧 暖烘烘 火柴梗 6、我会填。

一( )火柴 一( )马车 一( )香味 一( )灯 一( )蜡烛 一( )火光 一( )星星 一( )墙 六、反思总结: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还想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吗?(想)那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学体验:

的故事。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 自然段): 第二部分( -- 自然段): 第三部分( -- 自然段): 3、自学课文第二部分,看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火柴后,她看到了什么?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并完成下列表格。 次 数 产生的幻象 实在景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4、我理解

1.《卖火柴的小女孩》是 作家 写的,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产生幻象的原因 渴望得到什么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第一个“幸福”是指 第二个“幸福”是指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学生就上面自学体验的问题,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 2、在全班交流展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四、归纳提升:

1、学生自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交流所感悟的内容,并相互评价、补充、完善。 3、再次朗读课文,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她的一双小手几(jī jǐ)乎冻僵了。 2)她想暖和暖和(hu? huo)一下小手。 3)她没有挣(zhang zhēng)到一个钱。

4)火柴灭了,喷(pan pēn)香的烤鹅不见了。 2、课文内容我会填。

她赶紧擦着了( ),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 )光,照的跟白天一样(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 ),这样(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 )怀里。她们俩在( )和( )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 ),没有( )也没有( )的地方去了。

3、我会填.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写了小女孩____次擦燃火柴,第一次看到了________,说明了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二次看到了_____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三次看到_____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四次看到了________,说明小女孩当时________,渴望得到________。第五次擦然火柴是为了___________,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小女孩命运的____。

4、读课后第4题的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谈谈感想,试写几句。

六、反思总结:

15 《凡卡》

学习内容:15 《凡卡》 学习目标:

1、会准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找准多音字,重点词语能理解运用。

2、敢大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凡卡生活的“苦”和信中回忆的“乐”,感受到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 4、认识“插叙”,掌握插叙的表达方法;学习“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并能从文中找到例子,学习“暗示”这一新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1、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2、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

知识链接:

《凡卡》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最残暴的时代。小说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那段最黑暗的时代。当时,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的信,写出了学徒工的悲惨遭遇,对沙俄的黑暗统治进行了控诉,从一个侧面揭露了沙皇制度的黑暗和当时社会的罪恶。“凡卡”正是千千万万俄国儿童的缩影。

学习时数: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 《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

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凡卡就是这些可怜的小学徒中的一员。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凡卡的学徒生活,看看那个时代的农村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

2. 板题,读题。

3、交流课外查阅的有关资料。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如: “蘸 摩 撇 噎 搓 伊 ”的写法和读音。

2、各小组代表把自己最不认识的生字和最不理解的词语写1-2个在黑板上。 3、小组间互相帮助认识生字,理解词意。

4、学生相互教读生字,组词,相互做自己出的预习题。 5、教师重在对学生自主识字和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指导。 四、归纳提升:

1、学生将生字词带入文中的句子,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2、学生将生字带入句中,句子带入文中,自由通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的通顺。 3、教师采取范读、提学生读、学生自主读、整体朗读等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采取学生评学生的办法进行评价(根据时间的长短,可读1个部分、2个部分,或全篇)。

4、教师重在对学生诵读技巧上的指导。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就学生汇报的生字进行再次的认读巩固;

2、对生字的书写进行重点指导,教师先找学生上黑板展写“蘸 摩 撇 噎 搓 伊 ”,若不正确,师生订正后,再让学生写在写字本上。

3、让学生对写字情况进行评价。

4、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做上记号。

5、能正确读写“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毒打、撇嘴、欺负、抽噎、匣子、冻僵、逗笑、窜过、孤儿、打搅、甜蜜、黑糊糊、笑眯眯”等词语。

6、我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国作家( )。我还知道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原因:( )

六、反思总结: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凡卡的学徒生活,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学体验: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部分来写的?

2、把凡卡信中的内容找出来,有感情的读一读,再说一说凡卡的学徒生活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苦”——阅读凡卡的信,围绕“苦”,体会凡卡的痛苦生活和急切的心情。 例:我的发现:凡卡的命运非常悲惨,主要体现在:

(2)“乐”——认识插叙,了解插叙内容对表达凡卡生活的作用。

例:他想起了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我的体会是:

3

4、文中哪一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学生就上面自学体验的问题,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 2、在全班交流展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完善。 四、归纳提升:

1、学生自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3、学生自主交流所感悟的内容,并相互评价、补充、完善。 3、朗读课文,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词语填空我最行。

希望 期望 指望 巴望 盼望 渴望

(1)过了一个钟头,凡卡怀着甜蜜的( )睡熟了。 (2)凡卡认为自己的生活没有( )了,连狗都不如。 (3)凡卡疲惫极了,多么( )能好好地睡一觉 。

2、课文理解我最棒!

(1)“凡卡把他写的信塞进了邮筒,回来后,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对“甜蜜的希望”你是怎样理解的?

(2)你同情凡卡吗?相比之下,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怎样?请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练笔。(任选一个话题来写)

续写一: 凡卡的信终于寄走了,同时寄走了他满心的希望,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希望睡熟了,按着凡卡的想法,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

续写二:再读凡卡的信,根据自己的理解,在信的后面写上一段自己想说的话。 六、反思总结:

16《鲁滨孙漂流记》

学习内容: 16《鲁滨孙漂流记》 学习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4.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5. 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

6. 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学习重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学习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生存,是人生第一需要。谋生存,应该是每个人最起码的本领。同学们将面临人类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那你们将怎样学会生存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鲁滨孙漂流记》,这是著名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会给同学们很大的启示,你会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呢?

二、自学体验:

1、学生借助字词典和文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我会理解:

蓄养: 圈养: 教化: 知足安命: 聊以自慰:

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聆听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读通了句子,并及时的单个指导。 3、教师重在对学生读书习惯的指导(不动笔墨不读书)。

4、默读课文,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5、主人公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奇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再读课文,利用上下文意思或小组互助自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交流自学体验的几个问题,意见不同的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并选派代表汇报交流。 3、教师若对学生的汇报交流觉得不完整或有误,就引导点拨,直到妥当为止。 四、归纳提升: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读得通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l3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