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理总结

更新时间:2024-03-15 19: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讲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主要内容: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概况 二、孙子兵法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概况

(一)、三个阶段:1、初步形成阶段 2、成熟阶段 3、丰富发展阶段 (二)、各阶段特点: 1、初步形成阶段

(1)、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 (2)、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 (3)、迷信色彩明显 (4)、以车战为主体的作战指导思想 代表作:《军政》《军志》 2、成熟阶段

(1)、形成比较完整的战争观 (2)、总结出普遍的战争指导原则 (3)、总结出一套治军原则 代表作:《武 经 七 书》(重点)

《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 3、丰富发展阶段

(1)、战略思想成熟、完善 (2)、与各军兵种相适应的军事思想的形成 (3)、军事理论的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二、孙子兵法

(一)、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重点)

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 3、先胜而后求战的思想; 4、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思想; 5、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二)孙子的“五事” 道、天、地、将、法。

第二讲 军事高技术概述

主要内容:一、军事高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二、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点

三、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四、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一、军事高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一)、军事高技术的概念

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技术群。

高技术六大技术群:信息技术群、新材料技术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海洋技术群和航天技术群。

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高技术总称。

(二)、军事高技术的分类

1、军 用 信息 技 术 2、军 用 生物 技 术 3、军 事 航天 技 术 4、军用新材料 技 术 5、军事海洋开发技术 6、军用新能源 技 术 第二种分类:从军事高技术与武器装备的关系出发可分为两大类型

(1)、支撑武器装备发展的基础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性能推进与动力技术、仿真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

(2)、直接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侦察监视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信息战技术、指挥控制系统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等。 二、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点 1、高智力

高智力是指高技术是科学、知识、技术密集的新兴技术群,体现着无数专家、学

者、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各种能工巧匠的创造活动,是当代科技工作者智慧的结晶。 2、高投资

高投资是指高技术开发和应用需要投入的巨大的资本。高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期,因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 3、高竞争

竞争是指高技术领域的开发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高技术竞争,是一场关于人才、资金、管理、信息和市场的全面较量。 4、高风险

高风险是指高技术的探索处在科技发展的前沿,具有明显的超前研究的特点,是从未知的领域中探索知识,获取信息,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5、高效益

高效益是指采用高技术设计、工艺和手段所制成的产品,能大幅度地增强产品的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因而能为创业者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 6、高保密

高技术本身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技术辐射性,隐含着巨大的潜力,更加强调保密。 7、高速度

高速度主要是以速度快、效率高为主要标志。高速度作为高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反映速度上的革命性变化。 三、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重点)

军事高技术前沿领域主要有:军用信息技术、作战平台技术、军事航空航天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先进推进与动力技术、军用生物技术和核武器技术等。

(一)军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由许多单项技术构成的技术群体,主要包括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技术。 1、微电子技术

(1)定义:是使电子元器件及由它组成的电子设备微型化的技术,其核心是集成电路技术。

(2)应用:武器装备的性能将发生巨大变化

一是武器系统的体积、质量大大减少,可靠性大大提高。

二是武器系统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得到质的飞跃,使一些原来作为设想的高技术兵器成为现实。

三是传统装备的电子化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保障手段逐步走向多样化和智能化。 2、计算机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1)、计算机辅助制定作战计划; (2)、辅助后勤保障管理;

(3)、精确引导和定位;(4)、智能化武器系统;(5)、作战训练、模拟系统; (6)、计算机辅助武器研制和设计;(7)、计算机辅助军事科研成果的评估等。

微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大大提高了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使其能够击中象飞机和导弹那样的高速飞行目标。 (二)军用新材料技术

1、定义:军用新材料技术,是指用于制造各种先进军事装备的高性能材料或新兴材料的研制与应用技术。

2、分类:目前,在军事领域应用的新型材料,主要包括高温材料、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三)军用生物技术

1、定义:生物技术亦称生物工程,是指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他组成部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质或新品系,以及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基因技术、生物生产技术、生物分子工程技术、纳米生物技术及仿生技术等系列技术。 四、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一)侦察立体化

1、全方位(上下、左右、前后) 2、全频谱(从可见到红外、无线电波、微波) 3、全天候(风雨无阻) 4、全天时(昼夜不停) 5、“一化” (经常化) (二)指挥控制智能化

未来战争,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将把所有的通信系统、探测装置和武器系统联成一体,作战将从“以平台为中心”转向以“网络为中心”。 (三)反应快速化

高技术武器从发现目标到攻击目标的反应时间大为缩短。对于现代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那更是以秒计时。 (四)打击精确化

精确打击武器和精确的信息支援系统有机结合,使得精确打击成为战争的重要样式。攻击精度越来越高、距离越来越远。精确打击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五)防护综合化

隐身与伪装都是有效防护手段

第三讲 伪装和隐身技术

主要内容:一、伪装技术 二、隐身技术 一、伪装技术 (一)、伪装技术概述

1、伪装定义:伪装就是为欺骗、迷惑敌方所采取的隐真示假措施。 2、伪装原理:目标的可探测特征。 (二)、传统伪装技术

1、天然伪装:就是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夜暗和能见度不良(如:雾、雨、风、雪)等自然条件,隐蔽目标或降低目标的暴露征候的一种方法。

2、植物伪装:利用种植植物、采集植物和改变植物颜色等方法对目标实施伪装的技术。 3、迷彩伪装:利用涂料、染料、表面伪装图案及其他材料等,来降低和消除目标和背景在光学、热红外、微波与电磁波波段的散射或辐射的差别,以隐蔽目标或降低目标的可探测性特征。有保护色迷彩、变形迷彩、仿造色形迷彩、光变色迷彩、多功能迷彩。

4、人工遮障伪装 :是利用各种制式伪装器材或就便器材对目标设置遮蔽的屏障。 5、烟雾伪装:指利用烟幕遮蔽目标,迷惑敌人的措施。

6、假目标伪装:是利用模拟目标暴露征候,欺骗迷惑敌人的伪装措施。

7、灯火与音响伪装:通过消除、降低和模拟目标的灯光与音响暴露的征候,以隐蔽目标或迷惑敌人的伪装措施。 (三)、现代伪装技术

1、电子伪装:是指依托电磁波的信息特征,采取相应电子技术方法实现军事伪装的目的。

伪装手段:金属铂条、雷达角反射器、气溶胶、彩色烟雾、等离子体、多频谱电磁屏障、光变色涂料和光学诱饵等。

2、信息伪装:信息隐藏,也称数据隐藏,或称数字水印。 方法:信息隐藏、信息加密、信息干扰。 (四)、伪装发展趋势 1、伪装技术与武器装备一体化

即将伪装技术纳入武器的设计之中,使武器装备本身就具有伪装能力。 2、新型生物涂料

通过基因工程,可以培养出大量快速繁殖的藻类生物,并植入有粘性的培养液,掺入超微粒金属粉末等电磁波吸收材料,成为新型生物涂料,喷洒在军事目标上,是一种全谱段的伪装涂料,具有吸收红外和微波的特性。 3、智能蒙皮

由具有程序控制并动态可调的材料制成的蒙皮。蒙皮表面由众多微机电系统元件组成,它可以传感外来红外、近红外、雷达等辐射,并通过平板取向、燃料抽运和粒子的取向使表面发生改变,实现与背景的良好匹配,达到伪装的目的。 二、隐身技术 (一)、隐身技术概述

1、产生背景:由于现代战场上的侦察探测系统主要有雷达、红外探测器、电子探测器、可见光探测器、声波探测器等多种主动或被动探测系统,因此就产生了与这些探测手段相对抗的隐身技术。 (二)、隐身技术措施

1、雷达隐身技术:雷达散射截面积与目标的几何形状直接的关系,合理的外形设计,是雷达隐身技术的重要措施。包括:

隐身材料技术(雷达吸波材料、雷达透波材料)

对消技术:在目标阻容元件,产生与雷达回波频率、幅值、极化方向相等但相位相反的附加辐射波,从而与雷达回波相抵消,达到隐身的目的。

2、红外隐身技术:红外隐身技术是指抑制目标在敌方红外探测系统方向上的红外辐射,以降低敌方红外探测系统对目标的探测概率的技术。

方法:(1)、改变红外辐射波段 (2)、降低红外辐射强度 (3)、采用红外干扰措施

3、电子隐身技术:主要是抑制武器装备等目标自身的电磁辐射。 4、可见光隐身技术:主要措施

(1)、改变目标外形的光反射特征 (2)、控制目标的亮度和色度 (3)、控制目标发动机喷口的火焰和烟迹信号 (4)、控制目标照明和信标灯光

5、声波隐身技术:就是研究减弱目标向周围介质的噪声传播,从而达到降低目标被对方声探测设备发现的概率的一种技术。

主要措施:(1)、发动机和辅助机采用超噪声设计 (2)、采用吸声和阻尼声材料,减振和隔声装置 (3)、合理进行目标整体设计,以避免发生共振现象 (三)、隐身武器装备

1、隐身飞机 2、隐身导弹 3、隐身舰船 4、隐身坦克 5、其他装备 (四)、隐身发展趋势

1、新材料技术:多频谱隐身材料、纳米材料、智能隐身材料。 2、等离子体技术 3、应用仿生技术

第四讲 信息化战争

主要内容:一、信息化战争概述 二、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 三、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高素质人才 一、信息化战争概述 (一)、信息化战争的定义

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交战双方或一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为主要作战工具,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 (二)、信息化战争的内涵

1、时代的产物 2、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 3、制信息权是战争的首选 4、三条战线同时进行 5、核心能源是信息、知识、物质和能量 (三)、信息化战争的产生和形成 1、社会形态决定战争形式:信息社会2、主要表现形式:

(1)、电子战成为战场信息领域对抗的主要形式 (2)、精确制导成为战场火力摧毁的主要手段

(3)、三是军队C3I系统和多维空间力量一体化联合作战开创先例 3、主要标志

(1)、数字化军队的出现 (2)、天军的出现 (3)、信息化战场的出现 (4)、新的作战理论的出现 (5)、智能兵器的出现 (四)、信息化战争的构成因素 1、决定因素:信息化武装力量 (1)、信息化现役部队 (2)、信息化预备役部队

信息化预备役部队是信息化现役部队的后备力量,用于补充、加强信息化现役部队或接替信息化现役部队实施作战任务。 (3)、信息化武装警察部队

信息化武装警察部队是维持国内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信息化武装警察部队由信息化武装警察部队、国家信息安全部队、信息化警备部队、信息化治安部队等构成。 (4)、信息化民兵

信息战争

信息化民兵是开展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重要力量。信息化民兵具有一定的直接参加信息化战争的能力,其主要任务是对信息化现役部队的行动进行支援和保障。 2、重要因素:信息化武器装备 (1)、信息化弹药

信息化弹药,即精确制导弹药,主要包括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子母弹、制导地雷、巡航导弹、末制导导弹、反辐射导弹、钻地炸弹和激光制导炸弹等精确制导武器等。

(2)、信息化作战平台

作战平台主要包括坦克与装甲车、火炮与导弹发射装置、作战飞机与直升机、作战舰艇等武器载体。

信息化作战平台除了能充分利用己方和敌方信息外,还有拒敌利用己方信息的能力,有侦察、干扰、欺骗功能 。 (3)、军用智能机器人

军用智能机器人是指能代替士兵遂行各种军事任务的机械装置。

军用智能机器人按用途主要有战场突击机器人、战场侦察机器人、战场三防机器人、扫雷机器人等。 (4)、单兵数字化装备

单兵数字化装备是从头到脚,从攻击、防护到观察、通信、定位,能实时地侦察和传递信息,具有人机一体化等多功能特点的21世纪士兵在数字化战场上使用的个人装备。

3、关键因素:信息化指挥 (1)、C4ISR系统

C4ISR系统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监视系统的简称。 C4ISR系统由传感系统(情报系统)、导航系统(控制系统)、指挥中心和通信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五)、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 1、精确战

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毁伤机制可归纳为两大类型:一是有形的物理毁伤或硬杀伤;二是无形的非物理毁伤或软杀伤。精确战则是以有形的物理毁伤或硬杀伤手段实施的作战样式。精确战是在信息的支持下,运用精确制导武器对敌人实施精确打击的一种作战。 2、网络战

网络战是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空间上各类信息攻防作战的总称。

3、电子战

电子战是指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以控制电磁频谱,为削弱和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同时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 。 电子战主要包括电子侦察、电子进攻和电子防御三个部分。 4、情报战

海湾战争期间,为获取更多的情报信息,用于侦察的卫星34颗,同时还使用了15颗国防通信卫星;300多架电子侦察与监控飞机和直升机;设有39个无线电监听站;8个电子侦察营和5-7个电子情报连;11个航空和装甲侦察中队约13000余人。 5、心理战

二、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

(一)、战场空间多维化:陆海空天电网。 (二)、作战力量一体化

1、信息化战争是多种战争力量在多维战场空间的一体化联合行动; 2、横向一体化技术是实现作战力量一体化的关键;

3、实现作战力量由“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的转变是实现作战力量一体化的标志。

(三)、战争过程短暂化

原因:(1)、战争目的有限 (2)、战争的高消耗 (3)、战争的高效率 (四)、战争行动实时化

1、战场信息获取能力是作战行动实时化的基础 2、战场信息网络化是作战行动实时化的保证 3、指挥手段自动化是实现作战行动实时化的关键 (五)、作战样式多样化 1、网电一体 2、软硬结合 (六)、作战效果精确化

1、精 确 动 员 2、精 确 选 择 3、精 确 使 用 4、精 确 打 击 5、精 确 评 估 三、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高素质人才 (一)、信息化战争呼唤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关键人才,主要包括指挥人才、信息网络管理人才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等。

(二)、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1、在人才类型结构上,应着力建设好指挥控制、信息系统管理、信息技术运用、信息装备维护保障等各类人才队伍。

2、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注重人才的科技性、通用性、综合性、超前性特征。 3、在人才素质要求上,应熟悉信息化战争理论,掌握信息化战争知识,熟练运用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化武器系统。

4、在人才文化层次上,应注重高学历和复合型人才培养。 表现为:

1、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 2、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3、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 4、扎实的开拓创新素质 5、强健的身体心理素质 (三)、大学生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后备力量

1、应届高中毕业生直接考入军校深造 2、地方普通高校的国防生 3、招收地方优秀大学生、硕士、博士直接入伍提干

4、军队院校招收地方高校毕业生攻读硕士、博士深造后提干等

第五讲 毛泽东军事思想

主要内容: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1、基本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和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现代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几个重要特征

(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产生时期(1921年7月──1935年1月) 1、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阶段的大事件及有关理论 (1)、中共成立,接受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学说

(2)、组织三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由周毛张领导,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论断

(3)、1927年秋上井冈山,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制定建军原则,总结游击战法 2、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阶段代表著作

(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2)、《井冈山斗争》 (3)、《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形成时期(1935年1月-1945年8月) 1、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阶段的大事件及有关理论 (1)、1935.01遵义会议

(2)、1936.10长征胜利,总结土地革命战争,升华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指导理论 (3)、8年抗战,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提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及持久战的发展阶段、指导原则

2、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阶段代表著作

(1)、《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2)、《战争与战略问题》 (3)、《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4)、《论持久战》 (5)、《关于军队的政治工作》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时期 (1945年8月至今) 1、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阶段的大事件及有关理论

(1)、解放战争时期:战略理论、军队系统建设理论、歼灭战理论 (2)、抗美援朝战争:打赢外国强敌的经验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国防建设:巩固国防若干指导思想 2、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阶段代表著作

(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2)、《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大举出击,经略中原》 (4)、《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5)、《关于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 (6)、《将革命进行到底》

3、十大军事原则(毛泽东军事思想达到最高境界的标志)

(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农村,后取大城市。(3)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4)每战集中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5)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6)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

(7)力求在运动中歼敌。(8)在攻城问题上,守备薄弱的坚决夺,中等守备的相机夺,守备强的等时机成熟后夺。(9)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10)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顿部队。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

(1)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 (2)战争是流血的政治,经济利益是战争的基本动因

(3)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4)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根本目的 (5)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2、无产阶级的战争方法论

(1)战争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2)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3)着眼特点,着眼发展 (4)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5)运用对立统一观点,正确处理军事领域中一系列特有矛盾关系 (二)、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1、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坚持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3、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创立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4、实行三大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执行三大任务(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

5、实行自觉基础上的严格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人民战争理论的内容 1、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2、兵民是胜利之本,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 3、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4、党的领导是人民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必备的两个领导条件 ——战争指导者必须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

——战争指导者必须懂得和掌握群众路线的指导方法。 只有共产党才能具备上述两个领导条件。

毛泽东领导的人民战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民战争。 (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2、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3、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4、歼灭战是基本的作战方针 5、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6、三种作战形式密切配合并适时转换 7、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8、慎重初战,实行有利决战 9、战争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三要点 : 1、立足全局,审时度势 2、灵活用兵,因敌制胜

⑴ 因时用兵 ⑵ 因地用兵 ⑶ 因敌用兵 ⑷ 因己用兵 ⑸ 因势用兵 3、集中兵力,运动歼敌

(1)重点用兵 (2)后发制人 (3)击其要害 (4)在运动中歼灭敌人 (五) 国防建设理论

1 、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抵御外敌入侵 2、 确立了向国防科技尖端发展的战略 3、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有了新的发展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战争史上的地位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第六讲 核化生武器及防护

主要内容:一、核化生武器战斗性能 二、核化生武器的威胁

三、个人防护装备和集体防护工事 四、对核化生武器的防护

一、核化生武器战斗性能 (一)核武器战斗性能

1、核武器定义:利用原子核反应瞬时释放的巨大能量造成大规模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 2、核武器典型战例 3、核武器的威力和分类

(1)、威力表示法:TNT当量(简称“当量”)

指核武器爆炸时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多少重量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2)、按当量数量级分:十吨级、百吨级至千万吨级

按威力大小分:小型核武器(2万吨以下) 中型核武器(2—10万吨)

大型核武器(10-50万吨) 特大型核武器(50万吨以上) 按作战使用分:战略核武器 战术核武器 4、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和景象

(1)地下(水下)爆炸 (2)地面(水面)爆炸 (3)空中爆炸 (4)超高空爆炸 5、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1)、核爆炸时从火球中放出的光和热,光辐射 ,皮肤烧伤、视网膜烧伤、闪光盲 。 (2)、冲击波:核爆炸时产生的高速高压气浪。它由高温高压火球猛烈的膨胀,急剧地压缩周围空气而形成。

(3)、核 电 磁 脉 冲:核爆炸释放的γ、χ射线与周围介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瞬时脉冲电磁场。

(4)、放射性沾染:核爆炸后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人、畜、物体以及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二)化学武器战斗性能

1、化学武器定义:凡是装填了化学毒剂的炮弹、炸弹、导弹、火箭弹、航空布洒器、气溶胶发生器等兵器统称化学武器。 2、化学武器典型战例

3、化学武器杀伤特点:杀伤人不破坏物、伤害途径多、杀伤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受气象影响大、易防护。 4、毒剂的施放方法和战斗状态

(1)、爆炸法:气状、气溶胶状、液滴状。 (2)、布洒法:气状、气溶胶状、液滴状、微粉状。 (3)、加热蒸发法:气溶胶状 5、毒剂的分类及毒害作用 按毒害作用分:

(1)、糜烂性毒剂(芥子气、路易氏气) (2)、全身中毒性毒剂(氢氰酸、氯化氰) (3)、窒息性毒剂(光气) (4)、失能性毒剂(毕兹) (5)、神经性毒剂(沙林、梭曼、塔崩、维埃克斯) 按杀伤作用持续时间分:

(1)、暂时性毒剂(几十分钟以下) (2)、持久性毒剂(几十个小时甚至几天以上) (三)生物武器战斗性能

1、生物武器定义:用生物战剂杀害人、畜和毁坏植物的武器。 2、生物武器典型战例

3、生物战剂战斗特点:致病力强、污染范围广,伤害途径多,具有传染性,危害时间长,成本费用低,无立即杀伤作用。 4、生物战剂施放方法

(1)、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利用飞机布洒,投掷气溶胶炸弹、气溶胶发生器; (2)、投掷带菌媒介物;

(3)、派遣特务施放生物战剂;撤退时遗弃染菌的物品;交换带菌的战俘。 5、生物战剂分类 :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真菌、毒素、衣原体。 二、核化生武器的威胁 (一)世界核化生武器军备概况 1、世界核武器军备概况 2、世界化学武器军备概况 3、世界生物武器军备概况

(二)世界核化生武器对我国的威胁 (三)次生核化危害对我国的威胁

战时容易造成次生核化危害.

次生核化危害,是指以常规武器对工业核化设施摧毁、破坏,造成放射性和有毒物质泄露所形成污染的危害。这种危害产生核化武器使用后的某些杀伤因素效应,形成战场特殊的核化环境。 (四)核化事故对我国的威胁

1、核事故定义:核事故是由链式核反应的失控、放射性物质的失控外逸所造成的任何意外事故的统称。

2、化学事故定义:化学事故是指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大量泄漏,造成人员急性中毒或环境危害的事故。

(五)核化生恐怖活动对我国的威胁

1、核化生恐怖活动定义:核化生恐怖活动是指国家、组织或个人通过直接使用核化生武器、散布放射性物质、生物制剂和化学有毒有害物质,破坏核、化学及生物制剂相关设施或威胁采用上述活动达成某种政治或经济目的的暴力或暴力相威胁行为。 2、核化生恐怖典型事例

三、个人防护装备和集体防护工事 (一)个人防护装备 1、FMJ04型防毒面具

用途:防毒面具是用来保护人的呼吸器官、眼睛和面部皮肤免受毒剂、生物战剂的伤害和放射性物质接触沾染的。 2、FFY02型防毒衣

用途:防毒衣是用来保护人的身体免受毒剂、生物战剂的伤害和放射性物质接触沾染的。

( 二) 集体防护工事

1、定义:集体防护是对核化生武器来袭及次生核化危害所采取的群众性防护措施。 2、特点:集体防护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同时保障较多人在核化生威胁下的生命安全。 四、对核化生武器的防护 (一)军队对核化生武器的防护 1、侦察与监视

措施:建立全国立体观测侦察体系、建立全国核化观测、监测网 2、摧破与反击

摧破:利用各种手段积极摧破敌人核生化武器的指控系统、发射阵地、储存仓库、运载工具、等。

核化生反击能力准备:我建成了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 3、平时防护与战时防护 (二)人民群众的集体防护 1、普及三防常识教育

2、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建立城市人防工事、建立各种三防组织、建立防化侦察分队、建立抢救、抢修队

(三)个人对核化生武器的防护

个人防护警示性语录:发现才能防护!两个动作保命!

1、个人发现核爆炸闪光时的防护

2、个人发现放射性沾染时的防护:对放射性沾染防护方法

发现放射性烟云飘近,组织横风方向;脱离沾染区或进入人防工程防护; 发现人体受放射性沾染,换衣洗澡。 3、个人发现化学武器袭击时的防护

发现征候:一看施放景象,二听爆炸响声(毒剂弹内装炸药少,爆声低沉), 三闻毒剂气味,如芥子气有大蒜味、氯化氰有苦杏仁味、光气有烂干草味等。 四观染毒区征候:地面或海面有大面积油状液滴,地面昆虫死亡、植物枯死、水中鱼类死亡等。

4、个人发现生物武器袭击时的防护

(1)、发现征候:一看空情:多在阴天、晴天的夜间或凌晨使用。多用飞机布洒; 二看地情:弹坑浅小,弹片大而薄弹着点周围有异常粉末或液滴,或发现异常昆虫; 三看疫情:突发当地未见传染病或大量家禽植物患病死亡。

(2)、防护方法:与防化学武器相近,但救治必须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

第七讲 侦察监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主要内容:一、侦察监视技术概述 二、侦察监视技术原理及应用

三、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侦察监视技术概述 (一)侦察监视技术的概念

1、定义:侦察监视技术是利用声、光、电、磁、热等现代技术,在陆、海、空、天、电、网全时空获取目标信息所采用的技术。 (二)侦察监视技术的分类

1、侦察监视技术按其活动空间,可分为地面侦察、海上侦察、空中侦察和空间侦察等。 (三)侦察监视技术的主要特征

侦察监视技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已逐步形成一个学科多、门类广,且较完整的现代侦察监视系统,成为获取战场情报的主要手段。

1、侦察范围广:目前,一颗导弹预警卫星,可昼夜连续监视地球总面积大约42%的地面,美国超视距雷达,探测距离已达3700公里以上。

2、侦察精度高:现代侦察技术装备不仅作用距离远、覆盖范围广,而且对目标的侦察定位精度(或分辨能力)高。

3、侦察时间长:现代侦察技术装备一般均可保持较长的持续侦察时间,具有全天时连续侦察能力。

4、侦察信息传递快:现代侦察技术装备都与“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或情报汇集系统联网,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网络快速、准确地传递侦察信息。

5、昼夜侦察,揭示伪装:由于各种夜视器材和具有全天候性能的光电侦察设备陆续应用于战场,使夜暗对作战行动的影响大大削弱。 二、侦察监视技术原理及应用 (一)航天侦察监视技术及应用

1、定义:航天侦察监视,是指利用卫星携带侦察监视设备在外层空间进行侦察。 2、主要特点:

(1)、轨道高,发现目标快,侦察范围广,可在短时间内侦察辽阔的地域。 (2)、可长期、反复地监视全球,也可定期或连续地监视某一地区。 (3)、能在短期内或实时地提供侦察情报,能满足军事情报的时效性要求。 (4)、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的限制。

(5)、侦察精度高,最先进的照像侦察卫星地面分辨率可达0.1米。 3、侦察技术:

(1)、照相侦察卫星:照相侦察卫星的侦察设备主要包括可见光像机、红外像机、多光谱像机、合成孔径雷达以及电视摄像机等。

(2)、电子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上有侦测机和记录器,当飞经敌上空时记录各种无线电波信号,飞经本国地球站上空时将信息传回地面接收站。

其任务有两个:一是侦察敌方雷达的位置、使用频率等性能参数,为战略轰炸机、弹道导弹的突防和实施电了干扰提供数据;二是探测敌方军用电台和发信设施的位置,以便于窃听和破坏。

(3)、导弹预警卫星:导弹预警卫星主要是用于监视地面弹道导弹的发射情况,卫星通常位于地球同步静止轨道或周期约12小时的大椭圆轨道。

(4)、海洋监视卫星:海洋监视卫星主要用来对海上的舰船和潜艇进行探测、跟踪、定位、识别。海洋监视卫星有电子侦察型和雷达型两种。 (二)地面侦察监视技术及应用

1、定义:地面侦察监视,是指在陆地上利用侦察监视手段对战场目标进行的探测活动。常用的侦察技术装备有可见光侦察、无线电技术侦察、雷达侦察和地面传感器侦察等。 2、常用侦察技术

(1)、无线电技术侦察:无线电技术侦察,是指使用无线电技术设备,搜集和截获敌方无线电信号,从中判明敌动向、战斗编成、兵力部署、指挥关系及设备性能的侦察活动。

无线电侦听技术:无线电侦察听,就是利用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对方的无线电信号,然后,通过分析研究,从中提炼情报信息,为密码破译提供素材。

无线电测向技术:无线电测向就是利用无线电波传播的直线性及传播速度的恒定性,根据入射电波在测向天线所感应电压的幅度、相位,判定电磁辐射源的方向和地理位置。

密码破译技术:密码破译,就是将加密的密码电文“翻译”成明码电文。随着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技术的应用及现代电子加密技术和数学理论的发展,破译难度越来越大。

(2)、雷达侦察:雷达侦察,就是利用无线电设备发射无线电波,利用物体对无线电波的反射特性来发现和测定目标的准确位置。

目前,在军事上应用较多的雷达新技术有多谱勒雷达技术、相控阵雷达技术、超视距雷达技术和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等。

超视距雷达技术:超视距雷达发射的电波,能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跳跃传播而不穿过电离层,能探测地平线以下区域,发现直线视距以外的目标。

多谱勒雷达技术:多谱勒雷达的特点,是能够消除像建筑物、山脉之类固定而不需要的目标信号,而使像飞机、坦克、车辆、航船、人员之类的运动目标信号仍然能检测或显示出来。

相控阵雷达技术:相控阵雷达是雷达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三者高度发展和结合的产物,被称为雷达的第二代。

(3)、地面战场传感器侦察:战场传感器是一种被动式、全天候、能适应各种环境的战术侦察设备,能对地面运动目标引起的震动、声响、红外、磁场、地表压力等物理量的变化进行探测。

(三)海上侦察监视技术及应用

1、定义:海上侦察监视技术,是指应用于海面和海下进行侦察监视活动的技术。通常用于水下侦察与监视活动的是声呐和水下电视,用于水面侦察与监动的是舰载雷达等。 2、侦察技术

(1)、声纳侦察技术:声纳侦察是利用声波对水中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识别的水声探测装备。按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式声纳和被动式声纳两大类。

目前应用较多的声纳侦察:水面舰艇声纳、潜艇声纳、航空声纳、海岸声纳 (2)、水下电视侦察技术:在水下进行侦察摄像的专用电视设备称水下电视。其工作原理与普通摄像机基本相同,只是体积小重量轻,操作与防水性好。

(3)、水面舰载雷达侦察技术:水面舰艇为了安全,都装有各种各样的雷达形成雷达侦察警戒幕,其中用于侦察与监视的主要有舰载警戒雷达和侦察雷达等。 (四)航空侦察监视技术及应用

1、定义:航空侦察监视,是指使用航空器装载侦察设备,对空中、地面、水面或水下目标进行的侦察与监视。

航空侦察采用的方式有 CCD照相技术、微光侦察技术、红外成像侦察技术和合成孔径雷达侦察技术等。 2、航空侦察监视技术的应用

目前,航空侦察监视技术的应用平台主要有固定翼侦察机、侦察直升机、无人侦察机和预警机等。

(1)、固定翼侦察机:固定翼侦察机就是有人驾驶的大型专用侦察机。

(2)、预警机:预警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空中预警指挥机。主要是用于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目标,并可指挥引导己方飞机遂行作战任务的飞机。

(3)侦察直升机:侦察直升机主要完成战术侦察任务,具有机动灵活、侦察时效性强的特点。

(4)、无人侦察机:无人侦察机,是用无人驾驶飞行平台装载侦察设备实施侦察的一种航空侦察系统。目前,无人侦察机正在向隐形化、小型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三、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获取数字化

现代战争中获取目标信息的传感器,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获取技术,CCD 摄像和照相、红外探测、动目标检测雷达、合成孔径雷达、激光侦察和涵盖了声、光、电、热、磁、压力、振动等无源传感器,实现了高精度、高灵敏度、全频段、全数字化的全维信息获取。 (二)侦察监视立体化

在太空,有高中低轨成像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信号侦察卫星和预警卫星等;在空中,各种有人侦察机、无人侦察机、临近空间侦察飞行器、平流层侦察飞艇等,对战场实施全天时、全天候、连续侦察监视;在地面,各种无人、有人,固定、机动的地面传感器实施战场侦察监视;在海上,有各种侦察船艇和升空的侦察平台;在水下,布设声呐和激光水听器等水声探测网络。 (三)情报传输网络化

借助宽带、多业务的通信网络,实现了战场情报的实时共享,拉近了前方与后方的距离,真正实现 “决胜千里之外、运筹帷幄之中” ,缩短了侦察、决策、打击、评估的时间,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战争的 “游戏规则” ,出现了以网络为中心的战争形式,使侦察情报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左右战争胜负的关键性因素。 (四)情报处理智能化

情报信息的分布式处理、自动分析的融合、智能决策支持显得越来越重要,提高可靠性、广域获取信息、缩短态势感知决策所需时间、提高情报共享程度,将成为信息化战争争取信息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同时,目标的自动识别、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也成为智能化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情报分发自动化

现代战争中,情报分发自动化是建立在情报信息科学分类、分级的基础上,要与战场态势、作战任务、武器平台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将有用的情报送到用户手中,同时,实现将正确的武器对准正确的目标。 (六)侦察打击一体化

未来的战场中更多的可能是侦察平台挂载作战单元,以及作战平台上集成更多侦察传感器,或者传感器平台与作战平台通过网络链接起来,组成多系统的系统,形成搜索、侦察、监视、识别、打击和战损评估无缝链接,简化情报信息收集、传递、处理过程,缩短决策时间,抓住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的战机,实现“发现即摧毁”的最佳作战效果。

第八讲 电子对抗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主要内容:一、电子对抗的基本含义 二、电子对抗技术的分类与组成 三、电子对抗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四、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电子对抗的基本含义 (一)电子对抗的概念

1、定义:电子对抗也称电子战或电子斗争,是指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使用效能和保障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工作而采取的综合措施。

2、电子对抗的主要方式:电子对抗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摧毁与反摧毁。

(二)电子对抗的产生与发展 1、初始阶段――20世纪初叶

外军的电子战的最初阶段,仅是对敌方的无线电通信进行简单的测向、定位和干扰,这时公开用语为无线电对抗。

2、形成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至50年代末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无线电技术、导航技术、雷达技术迅速发展,参战双方围绕着通信、导航与雷达的运用,开始组建电子战专业部队。 3、全面发展阶段--60年代至海湾战争爆发

电子对抗技术与装备有了较大突破;手段全面提高;技术和装备经过多次实战考验日渐成熟;战术运用灵活;电子战内涵不断完善。 4、综合一体化与网络化发展阶段--海湾战争到至今

电子战装备成为夺取现代战争信息优势的关键手段 。受联合作战、网络中心战和转型等新的军事理论的启示,电子对抗的内涵不断丰富。 (三)电子对抗的特点 1、枪炮未打,电子先行

海湾战争开战前,多国部队通过各种电子侦察手段,掌握了伊军防空体系电子设备的部署和参数,战前一周,对其实施迷惑性压制干扰。 2、打击要害,瘫痪“神经”

电子战主要是破坏敌人电子设备,使其通信中断、雷达迷盲、兵器失控、指挥瘫痪、战斗力丧失,使敌军变成 “聋、瞎、哑”的乌合之众。 3、攻防兼备,形态完整

电子对抗的形式包括“软杀伤”和“硬摧毁”两个方面:其中,软杀伤是通过物理场中光电互逆的物理过程产生毁伤。 4、软硬兼施,手段齐全

硬摧毁是用专门的电子摧毁武器,直接摧毁敌方的电子信息设施,使其失去获取、传递或处理信息的功能。 (四)电子对抗的地位作用 1、电子对抗无所不在

在广阔的军事领域,电子对抗能力已经成为信息化战争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2、电子对抗是重要的战略要素

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以及所采取的特殊政策,极大的促进了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运用电子战发挥其“战略要素”所具有的影响力,有以下明显优点: 一是为夺取战争主动权创造条件 二是为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创造条件 三是为战斗力构成和发挥创造条件 3、电子对抗是重要的作战手段

由于电子对抗武器装备可以通过软杀伤和硬摧毁等手段,干扰、压制和破坏对方侦察、通信和控制系统,使之降低或丧失作战效能,这就为现代作战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战场--电磁战场。

4、电磁领域是敌对双方争夺的“制高点”

电子战装备用于作战,不仅具有较高的效费比,对总体作战能力可起到 “倍增器”作用。

二、电子对抗技术的分类与组成

电子对抗技术是由综合的、交叉的、多层面的多种学科技术所构成的技术体系。 (一)无线电通信对抗技术

1、定义:无线电通信对抗,指围绕无线电通信而展开的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斗争。主要包括无线电通信侦察、无线电通信干扰、无线电通信反侦察和反干扰等。 (1)、无线电通信侦察技术:根据侦察对象和所担负任务的不同,可分为无线电通信情报侦察和无线电通信技术侦察。

(2)、无线电通信干扰技术:是指为破坏敌方通信系统的正常工作,而采取的欺骗、扰乱、压制和破坏的技术手段。

(3)、无线电通信反侦察、反干扰技术:实施无线电通信反侦察、反干扰的措施很多,有无线电通信保密、无线电通信伪装、无线电通信佯动和控制无线电发信等。 (二)雷达对抗技术

1、雷达对抗侦察技术:雷达对抗侦察,就是为获取雷达对抗所需情报而进行的电子对抗侦察。

2、雷达干扰技术:雷达干扰技术,就是针对敌方各种雷达设备而施加电子干扰的技术手段,用于削弱或破坏敌方雷达对己方目标的探测和跟踪能力。

3、雷达反侦察、反干扰技术:反侦察就是为防止敌方侦察己方雷达的性能和部署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反干扰就是尽可能排除各种干扰进入雷达的接收系统。 (三)光电对抗技术

1、定义:光电对抗是敌对双方围绕光电设备,在紫外、可见光到红外的波段上,进行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的电子斗争。

2、光电对抗技术手段 :光电侦察告警技术、光电干扰技术、光电防御技术。 (1)、光电侦察告警技术:光电侦察告警,是指利用光电敏感器件与光学系统组成探测装置,接收敌方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或激光系统的激光辐射,并以声、光或屏幕显示等形式进行告警。

根据波段不同,光电侦察告警分为激光侦察告警、红外侦察告警和紫外侦察告警。 (2)、光电干扰技术:光电干扰,是采取某些技术措施破坏或削弱敌方光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以达到保护己方目标的一种干扰手段。

(3)、光电防御技术:光电防御,是指在有光电对抗的条件下,为提高光电武器装备的作战能力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四)水声对抗技术

1、定义:水声对抗,就是敌对双方围绕水下领域的观察、定位、通信、兵器制导等电子设备所进行的斗争。水声对抗包括水声侦察、水声干扰和水声反侦察反干扰。 2、水声对抗技术手段

(1)、水声对抗侦察技术:水声对抗侦察,亦称声纳对抗侦察,就是以侦测敌方舰船(艇)的活动及其所携带水声设备的技术参数为目的的侦察。

(2)、水声干扰技术 :水声干扰,就是针对敌方的声纳设备而实施的干扰。水声干扰通常采取积极干扰和消极干扰两种手段。

(3)、水声反侦察、反干扰技术:就是通过采取技术手段,隐蔽自己和干扰、欺骗敌人的声纳设备。 (五)电子战硬摧毁技术

电子战通常被称为“软杀伤”。其实,随着电子战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硬摧毁”武器也崭露头角,电子战硬摧毁主要有反辐射摧毁、强电磁脉冲打击摧毁、微波武器摧毁等。

1、反辐射摧毁技术:就是以敌方的电磁辐射信号为导引,利用反辐射武器摧毁敌雷达、通信、无线电制导、无线电干扰、红外辐射等电子设备。

2、强电磁脉冲技术:强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干扰电子信号;二是破坏电子设备的功能。

3、微波武器:是直接利用电磁波能量破坏敌电子设备的一种新兴的电子兵器,具有速度快、命中率高、威力大等特点。 三、电子对抗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 (一)科索沃上空的电子霹雳 (二)马岛海战中的英军舰船 四、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通信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通信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展开研究对付扩频通信的技术手段;发展相参干扰、分布式干扰等新技术;研究空天一体的通信干扰新技术。 (二)雷达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情况看,要适应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战场需求,雷达对抗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更加智能化,适应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强化电子进攻,加强硬摧毁和定向打击能力;扩展频谱范围,并将无线电、微波、光学等多种频谱的利用综合为一体;增加与其他电子设备的一体化,降低费效比。 (三)光电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光电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光电对抗技术的发展方向:一是注重采取新光电防护技术,如烟幕技术、诱饵技术和防止激光照射的装置;二是向综合化、多功能化、全程化对抗发展。美军正在研制的 INEWS新一代机载电子战系统,具有更强的功率管理、抗干扰和自适应能力,其综合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km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