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跟踪突破26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3-12-16 16: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点跟踪突破26 文言文阅读(一) 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

一、(2014?天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崔昭行贿事 李 肇

裴佶①尝②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

言未竟,阍者③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 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④,又令秣⑤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 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⑥千匹。 (选自《唐国史补》)

【注释】①裴佶(jí):人名。②常:通“尝”,曾经。③阍(hūn)者:看门人。④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⑤秣(mò):喂牲口。⑥絁(shī):粗绸子。 1.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会其朝退(适逢,正赶上)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B.如此安得不乱(怎么) 窥谷忘反(通“返”) C.束带强出(勉强) 皆朝于齐(朝廷)

D.又令秣马饭仆(用饭招待)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2.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佶至宅看其姑 门人弟子填其室 B.将鞭之 公将鼓之

C.前何倨而后何恭也 面山而居

D.乃昭赠官絁千匹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文中崔昭是一个靠行贿博得“众口称美”的朝廷官员。 B.裴佶姑父“呵阍者”“良久,束带强出”,表明他是一个素有雅望、为官清廉的人。 C.这则小故事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D.文章塑造崔昭这一人物形象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二、(2014?随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① 李 白

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②。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③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④。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阳先生⑤。先生六十而隐化⑥,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注释】①江夏:今武昌一带。倩公:随州名僧贞倩。汉东:今随州。此序中李白高度赞美

古代圣贤谢安与名僧支循(支公)的交游,又极力称颂鲍照、江淹与名僧惠休的交往,以衬托自己与倩公交游的非同寻常。②起:(谢安)应(桓公)征召出山。③忝:辱没。④痗:忧伤。⑤紫阳先生:云游随州的道教大师紫阳道人。⑥隐化:委婉语,指死。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B) A.仆与倩公一面 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B.季梁为大贤 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C.始生紫阳先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D.以写别意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

__(倩公)胸怀壮志却没有成功,期望有一天能成功(变得老练、成熟)。__ 6.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李白与倩公深厚情谊的一项是(C) ①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 ②言归汉东,使我心痗 ③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 ④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 ⑤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 ⑥思亲遂行,流涕惜别 ⑦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⑦ C.②⑤⑥⑦ D.③④⑤⑥

三、(2013?苏州)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7.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D) A.潭中鱼可百许头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B.全石以为底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D.皆若空游无所依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8.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C) A.日光下澈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

9.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__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__

10.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冽”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

__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__ 四、(2013?黄石)阅读《桃花源记》,按要求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渔人甚异之(认为??奇特非凡) B.无论魏晋(不要说) C.处处志之(记住) D.寻病终(不久)

1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欲穷其林 其人视端容寂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犹鱼之有水也 C.不复出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乃不知有汉 乃重修岳阳楼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__村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__村里人的祖先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__ 14.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

C.这篇文章既描绘了桃花源里鲜活的人间生活图景,又表现了它的虚无缥缈,无迹可寻,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明白,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五、(2014?南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报恩塔① (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②,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

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则报恩塔是也(这) (2)闻烧成时(听说) (3)半日方散(方才)

(4)必顶礼赞叹而去(离开)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__现在塔上损坏了一块砖,把砖的字号报给工部,工部下发一块砖来替补它,像当初就砌在那里一样。__

17.学校文学社为正在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造大窑器堪称奇迹

下联:__示例:成一金身信属鬼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kd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