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

更新时间:2023-05-09 03:3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课程类别】五年制高职护理

【课时】 72

【学分】 4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病理生理学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但二者存在有机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教学目标

由于《病理与病理生理学》主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因此它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它需要应用正常人体中形态、功能、代谢方面的各种有关知识加以综合、分析后用到患病的机体,从而正确地认识疾病时患病机体内出现的各种变化,因此它和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学等各门医学基础学科有关。从这个角度说,《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又是一门与基础医学中多学科密切交叉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疾病,因此作为一门研究疾病的基础课,它有责任把学生从学习正常人体的有关知识,逐渐引向对患病机体的认识。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试图在基础与临床各学科(如内科学等)间架起“桥梁”,起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它又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释疾病过程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心理与生理、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3、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熟悉常见病的形态、功能、代谢的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

4、学会病理标本、切片的观察方法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理论讲授部分

1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4学分,72学时,其中理论课讲授56学时,实验课16学时,理论课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要点】

绪论

2

目的要求

1、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2、熟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其发展简史

讲授要点

重点:介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上的重要作用

难点:初步让学生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第一章:疾病概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疾病、脑死亡的概念、脑死亡判断标准及其意义。

2、熟悉疾病的病因、疾病过程中的一般规律,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3、了解传统死亡的概念及其各期特点。

讲授要点

重点:健康、疾病、、脑死亡、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等概念。

难点: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的类型、概念及形态变化;再生和肉芽组织的概念、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熟悉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创伤愈合的过程其影响因素。

3、了解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和组织的再生过程。。

讲授要点

重点:细胞组织和适应和损伤的类型、概念及形态变化;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功能和结局

难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机制、细胞凋亡的形态特点及与坏死细胞的鉴别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目的要求

1、掌握淤血的概念、原因、病变、后果。血栓形成的概念、原因和条件。栓塞的概念、栓子的运行途径。梗死的概念、类型及病变。

2、熟悉肺淤血和肝淤血的病变。出血的类型和病变。血栓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血栓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

3、了解动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后果。出血的概念及出血的后果。梗死的后果。血栓形成的过程和类型。、脂肪栓塞及其它栓塞。

3

讲授要点

重点:静脉性充血的概念、病理变化和肝肺淤血。血栓形成的概念及条件。栓塞和梗死的概念及梗死的条件和病变特点。

难点:血栓形成的机理、过程及形态。

第四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目的要求

1、掌握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水肿、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

2、熟悉四种类型脱水的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水肿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联系,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3、了解上述代谢障碍的防治及护理原则。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讲授要点

重点:三类脱水的病因、特点、对机体影响的比较。水肿的概念、发病机制。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病因、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的比较。

难点: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对心肌和骨骼肌的影响。

第五章:炎症

目的要求

1、掌握炎症、渗出、炎症介质、炎细胞浸润、假膜性炎、脓肿、蜂窝织炎、炎性息肉、肉芽肿性炎、炎性假瘤概念。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各类炎症的特点。

2、熟悉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的反应。假膜性炎、炎性假瘤的概念。

3、了解炎症的原因、结局。

讲授要点

重点:炎症的概念,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炎症的组织学类型(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及其病变特点。

难点:炎症介质的概念、血液成分的渗出

第六章:酸碱平衡紊乱

目的要求

1、掌握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单纯性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概念、代偿机制、病理生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2、熟悉引起单纯性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常见原因及发生机制。

3、了解单纯性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防治和护理原则。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及其临床类型。

4

讲授要点

重点:酸碱平衡状况的各项指标的概念、正常值及其意义,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机体的代偿调节,血气检测特点,对机体的影响。酸碱平衡紊乱类型的判断方法。难点:酸碱平衡紊乱类型的判断方法。

第七章:发热

目的要求

1、掌握发热、内生致热原的概念及发热机制的基本环节。

2、熟悉发热的分期及热代谢特点、热型、发热时机体代谢和机能变化。发热的处理原则。

3、了解发热的原因,发热激活物、过热的概念。

讲授要点

重点:发热的概念,内生致热原的来源、产生和释放,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难点:内生性致热原的来源、产生和释放,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第八章:缺氧

目的要求

1、掌握缺氧的概念及各种类型缺氧的概念、常见原因及其血氧变化特点。

2、熟悉缺氧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氧疗和氧中毒。

3、了解缺氧的常用血氧指标、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讲授要点

重点:缺氧的概念,各类型缺氧的概念、主要特点、血氧变化特点,缺氧对机体的影响。难点:缺氧对机体影响(组织细胞的变化)的机制。

第九章:休克

目的要求

1、掌握休克的概念,休克各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及其发病机制。

2、熟悉休克的原因和分类,休克时细胞功能代谢改变、细胞损害和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机制。

3、了解休克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讲授要点

重点:休克的概念、分期和发病机制、器官功能障碍。

难点:休克的分期和发病机制、机体代谢及功能变化。

第十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5

目的要求

1、掌握DIC的概念,DIC时出血和休克的机制。

2、熟悉DIC的原因、诱因、发病机制, DIC时器官功能障碍、贫血的机制。

3、了解DIC的分期和分型,DIC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讲授要点

重点:DIC的概念,DIC的原因和发病机制,DIC时的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

难点:DIC的发病机制、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第十一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目的要求

1、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发生机制

2、熟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3、了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分型,其各自的特点

讲授要点

重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发生机制

难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分型,其各自的特点

第十二章:肿瘤

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的概念,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及扩散,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前病变(疾病)、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的概念,癌与肉瘤的区别。

2、熟悉肿瘤的大体形态与基本组织结构、分类和命名原则,上皮组织来源、淋巴造血组织常见肿瘤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临床特点。

3、了解肿瘤增生与非肿瘤增生的区别、肿瘤与机体的相互影响,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肿瘤的检查方法,间叶组织来源、神经组织来源、其他组织来源常见肿瘤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临床特点。

讲授要点

重点: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上皮组织来源的常见肿瘤。

难点:肿瘤发生的机制、转移机制,癌与肉瘤的区别。

第十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及继发病变、冠心病的病变及后果。高血压病的病变

6

及后果、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慢性心瓣膜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2、熟悉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风湿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病变及后果。恶性高血压的病变及后果。

讲授要点

重点: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变特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风湿病的病理变化。

难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风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第十四章:心功能不全

目的要求

1、掌握心功能不全概念,以及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反映

2、熟悉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端坐呼吸的概念

3、了解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和诱因、心肌收缩力减弱的机制,病理临床联系

讲授要点

重点:心功能不全概念,以及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反映

难点: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和诱因、心肌收缩力减弱的机制,病理临床联系

第十五章:呼吸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及小叶性肺炎的病变及病理临床联系。

2、熟悉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肺心病、支原体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硅沉着病的病变。

3、了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肺心病及各类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讲授要点

重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心病的病变及发展。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区别。硅肺的发病机理及病变特点。

难点:慢性支气管炎的发展和结局,慢性支气管炎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的关系。硅肺的发病机理。

第十六章:呼吸功能不全

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概念,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及代谢变化

7

2、熟悉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

3、了解呼吸功能不全的原因

讲授要点

重点: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概念,呼吸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及代谢变化

难点: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

第十七章: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溃疡病的病理变化、并发症。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肝硬化的病理变化特点、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理变化。溃疡病的临床病理联系。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了解慢性胃炎、溃疡病、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讲授要点

重点:消化性溃疡的病变与合并症。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难点: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假小叶形成机理与病变特点。

第十八章:肝性脑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

2、熟悉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3、了解肝性脑病的的原因和分类

讲授要点

重点:肝性脑病的概念

难点: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第十九章:泌尿系统常见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肾盂肾炎的病因及感染途径。

8

3、了解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讲授要点

重点: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难点: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

第二十章:肾功能不全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肾衰竭的概念,常见原因,少尿期最危险的并发症;尿毒症时,机体各系

统的主要表现。

2、熟悉慢性肾衰竭的概念、原因和发生机制

3、了解急性肾衰竭的机体代谢和功能变化,慢性肾衰竭的发展过称

讲授要点

重点:急性肾衰竭的概念,常见原因,少尿期最危险的并发症;尿毒症时,机体各系统的主要表现

难点:尿毒症时,机体各系统的主要表现

第二十一章: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及乳腺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乳腺癌的常见病理类型、各型病理变化特点及病理临床联系

2、熟悉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的病理变化

3、了解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的病理变化特点

讲授要点

重点:乳腺癌的常见病理类型、各型病理变化特点及病理临床联系

难点: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的病理变化

第二十二章: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病理变化特点

2、熟悉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病理临床联系

3、了解阴茎癌、精原细胞癌的病理变化特点

讲授要点

重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病理变化特点及病理临床联系

9

难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病理变化特点

第二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糖尿病的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2、熟悉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糖尿病的概念

3、了解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讲授要点

重点:糖尿病的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难点: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第二十四章:传染病

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病基本病变及肺结核的类型及病变特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膜炎、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肺外结核、肠外伤寒、常见性病的病变。

3、了解上述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发病机制。

讲授要点

重点:常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

难点:结核病发病机制。

第二十五章:寄生虫病

目的要求

1、掌握阿米巴病和血吸虫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的区别

3、了解血吸虫病虫卵引起的病变,肠道形成溃疡的疾病,各种溃疡的特征

讲授要点

重点:阿米巴病和血吸虫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难点: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的区别

(二)实验课部分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4学分,72学时,其中理论课讲授56学时,实验课16学时,实验课学时分配如下:

10

第十二章肿瘤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的概念、形态结构、异型性、生长与扩散

2、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要点、肿瘤的命名原则、癌与肉瘤的区别

3、熟悉常见上皮组织肿瘤和间叶组织肿瘤的类型及主要特点

4、了解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主要实验内容

组织切片:皮肤乳头状瘤、食管鳞状细胞癌、结肠黏液腺癌、淋巴结转移腺癌、纤维瘤、纤维肉瘤、卵巢良性畸胎瘤

三、课堂作业选题:

1、病例讨论

2、绘图:鳞状细胞癌镜下观

第十三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其发生发展过程,风湿性心脏病的形态特征及后果

2、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变特点及后果

3、掌握高血压病的基本病变及各器官病变的特点及后果

二、主要实验内容

组织切片:风湿性心肌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三、课堂作业选题:

1、列表区别良、恶性高血压的异同点

11

2、绘图:风湿小体镜下观

第十五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硅肺、肺癌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分型

3、熟悉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变特点

二、主要实验内容

组织切片: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硅肺、肺癌

三、课堂作业选题:

1、讲述呼吸系统标本的观察方法

2、病例讨论

第十七章消化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溃疡病的合并症

2、掌握各型病毒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特征及临床病理联系

3、了解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肝癌的形态特征、类型及临床病理联系

二、主要实验内容

组织切片:溃疡病、门脉性肝硬化、急性重型肝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肝细胞性肝癌

三、课堂作业选题:

1、讲述消化道和肝脏标本的观察方法

2、绘图:慢性胃溃疡镜下观

第十九章泌尿系统疾病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2、了解肾细胞癌的病变特征

二、主要实验内容

组织切片: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肾细胞癌

三、课堂作业选题:

1、讲述泌尿系统标本的观察方法

12

2、绘图: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镜下观

【成绩考核方式】

1、成绩评定总则

第三学期:理论考核占60%;平时成绩占40%。

2、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根据出勤率、课堂提问、作业等评定,占总成绩的40%。

3、期末考核评定

期末考核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教材与参考书目】

指定教材:

丁运良主编《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2 版 2011年

参考书目:

《病理生理学》第七版金惠铭王建枝主编

《病理学》第七版李玉林主编

【有关说明(教学建议)】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要在学好前期医学基础课如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生化学的基础上,才能学好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学习中,要注意对概念和病理变化的理解和记忆,还要注意临床与病理的联系。掌握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为学习后续临床医学,参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牢固的基础。所以,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

(编制:惠洁/ 审核:车晓宁)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jt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