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叶公司关于印发烟叶基地单元建设规范(3号)

更新时间:2023-09-10 10:2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 国 烟 叶 公 司 文 件

中烟叶生〔2012〕3号

中国烟叶公司关于印发烟叶基地单元

工作规范(修订)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推进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和生产方式现代化建设,实现原料保障上水平,中国烟叶公司对《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规范(试行)》(中烟叶生〔2010〕2号)、《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评价验收暂行办法和2010年度烟叶基地单元评价验收细则的通知》(国烟办综〔2010〕386号)予以修订,形成了《烟

— 1 —

叶基地单元工作规范(修订)》。

本次修订稿分为基地单元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评价验收三部分,系统分析了基地单元建设工作,形成了基地单元建设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与评价验收要求。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一月九日

主题词:烟叶 基地 通知 抄报:国家局(总公司)领导。

中国烟叶公司办公室 2012年1月11日印发

— 2 —

烟叶基地单元工作规范

(修订)

为推进基地单元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及评价验收,全面提升基地单元建设水平,推动实现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和生产方式现代化,努力实现原料保障上水平,特制订本规范。

总 则

1 基地单元

基地单元是供需双方根据卷烟品牌原料需求划定的生态条件、烟叶风格特色、管理水平基本一致的生产区域,是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和生产方式现代化的载体,是烟叶资源配置、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收购、基层管理和工商合作的基本单位。

2 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行业“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以“532”、“461”知名品牌需求为导向,以现代烟草农业为统领,按照“整县推进、单元实施”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基地单元建设,不断提升建设水平,扎实推动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和生产方式现代化,努力实现原料保障上水平。

基地单元规划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全面规划,稳步实施:按《烟草行业卷烟上水平总体规划》目标要求,根据卷烟品牌发展需求,结合产区烟叶工作实际,整合资源、全面规划,注重实效、稳步推进。

三化同步,整体推进:加强工商合作,优化资源配置,集成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全面实现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和生产方式现代化。

系统建设,综合配套:按照“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以基础设施综合配套为基础,以生产方式进步和管理模式创新为重点,实现软件硬件综合配套,全面推进设施装备

— 3 —

现代化、生产方式现代化和管理方式现代化。

工商共建,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的作用,按照满足品牌需求、加强工商合作、优化等级结构、提升烟叶质量、保障稳定供应的总体要求,工商协同,共同推进,实现高水平的订单生产,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规范运行,持续创新:制订工作标准,建立工作规范,构建和完善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模式,注重在建设中规范;更新发展观念,吸收科技成果,丰富建设内容,优化建设模式,提升建设水平,注重在发展中创新。

3 建设标准

一个基地单元原则上配套5万亩左右基本烟田、年种植面积1.7万亩、烟叶产能5万担左右。

设施装备完善。5万亩基本烟田烟水工程、机耕路、防灾减灾设施全面配套,建设800座左右的密集烤房,3.8万平方米左右的育苗设施,烟叶生产关键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

生产方式创新。户均种植面积14亩以上,育苗、机耕、植保等环节的专业化服务达到100%,移栽、烘烤、分级环节的专业化服务达到60%以上,烟农亩均用工15个左右。

技术体系先进。执行一套生产技术方案和技术标准,烟田布局优化,连片规模种植,种植制度一致,移栽田管同步,采收标准统一,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推广,烟叶生产科技贡献率高。

管理服务高效。原则上设1个基层站、配套4条左右收购线。执行一套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烟叶业务流程优化、管理服务效率高;信息化设备配套完善,信息化管理全流程、全覆盖。

烟叶优质安全。烟叶质量与风格特色满足品牌原料质量与风格特色需求;烟叶等级结构优化,等级合格率和工业利用率高;烟叶外观质量好,化学成份协调,烟叶安全性符合工业企业要求。

— 4 —

4 运作模式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专业合作。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构建适度规模种植和统一专业化服务的现代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坚持土地归户、种植在户,因地制宜选择种烟专业户、家庭农场等种植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种植;坚持组织在社、服务在社,依托育苗工场、烘烤工场和烟草农机具,组建烟农专业合作社,统一开展专业化服务。

片区管理、信息支撑、流程作业。整合建设一个基层站,负责基地单元组织管理,安排四条左右收购线组织烟叶收购,划分片区(网格)组织烟叶生产;完善信息化设施和软件配置,实现信息化管理全流程、全覆盖,有效支撑基地单元建设与运行;建立和执行一套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完善烟叶业务模式,规范烟叶业务管理。

工商共建、标准生产、特色开发。一个单元服务一家工业企业,对口一个卷烟品牌,建立一套工商合作工作制度;定位烟叶质量风格,确定一个主栽品种,建立一套标准化生产体系,开展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持续满足卷烟品牌原料需求。

综合利用、普惠共享、持续发展。建立和执行一套设施设备管护使用和烟草补贴形成可经营性资产的收益分配机制,促进综合利用,实现普惠共享;建立一套评价验收和动态评估机制,持续提升基地单元建设管理水平。

I 基地单元规划建设

1 原料供应基地化

完善工商合作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合作模式,创新合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强化组织管理,规范基地建设;坚持品牌需求导向,开展基地单元规划建设,开发特色优质烟叶;工业企业深度参与烟叶生产收购,建立烟叶质量管理体系,开展烟叶质量评价和质量追踪,加强配方模块研究,优化加工工艺,提高基地单元烟叶利用率与品牌贡献率。

— 5 —

原料供应基地化工作流程图见图1。

图1.原料供应基地化工作流程图工业企业基地单元需求及建设计划衔接地市级公司确定基地单元对口工业企业县级分公司基层站签订基地单元协议签订基地单元建设协议选派基地单元驻点人员落实工商合作人员组建工商合作办公室基地单元规划评审基地单元规划参与基地单元建设组织基地单元建设基地单元建设基地单元运行管理提出原料质量需求参与技术方案制订制订生产技术方案制订生产技术规程参与烟叶生产监督指导烟叶生产组织烟叶生产组织烟叶生产组织原料试验研究监督指导试验研究组织原料试验研究开展试验研究制作工商交接样品仿制烟叶收购及工商交接样品仿制收购指导样品监督烟叶分级收购监督指导烟叶分级收购组织烟叶分级收购对样分级收购烟叶调拨与工商交接烟叶调运与工商交接组织烟叶调运提出复烤加工工艺参数,参与复烤加工烟叶取样、质量评价与质量反馈烟叶质量追踪烟叶质量追溯基地单元评价验收基地单元自查自验持续改进持续改进

1.1工商合作

发挥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科研主力作用,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工商互动,提升工商合作水平。

a.签订合作协议。工商双方签订基地单元建设协议,协议要明确数量、结构需求— 6 —

与共建时间要求,共建基地单元的时间不得少于五年,协议可以滚动延续签订。在此基础上,工商双方制订年度基地单元建设方案,明确任务目标与工作措施,工商双方共同组织实施。

b.完善组织机构。工商双方要组建基地单元组织机构,有条件的要在基地单元成立工商合作办公室,落实工商合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分解工作任务,协同推进基地单元建设。

c. 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工商合作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沟通交流、过程参与、定期评审、质量控制、信息反馈、总结评价等工作制度;创新工商合作机制,统一工商合作开展基地单元建设、生产收购组织、烟叶调拨管理及技术研究等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促进流程化管理、规范化运行。

d.发挥科研主力作用。工商双方可聘请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作为基地单元建设的技术依托单位。技术依托单位要根据卷烟品牌原料需求、产区生态特点和烟叶风格特色与质量水平,开展技术研究、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强化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的落实,提升烟叶生产科技含量。

e.开展评价验收。按照本规范及年度评价验收细则的要求,工商双方共同开展基地单元自查评价,不断完善建设内容,持续提升建设水平;建立基地单元动态评估机制,实现基地单元动态管理,保障基地单元烟叶数量、质量与风格特色的稳定与持续提升,促进基地单元可持续发展。

1.2工作职责

1.2.1工业企业

a. 队伍建设与人员落实。加强原料队伍建设,提高技术人员素质水平;成立基地单元工作组,一个基地单元落实一人或一人以上的驻点人员。

b. 风格特色定位与质量目标需求。通过烟叶外观、内在化学成份和感官质量评价等方式,定位基地单元烟叶特色风格,明确基地单元烟叶在卷烟品牌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卷烟品牌原料质量需求,提出基地单元烟叶数量、等级结构、等级合格率以及风格特征、外观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感官质量、安全性等质量目标需求。

— 7 —

c. 参与技术方案制订和烟叶生产收购。提出基地单元品种要求和烟叶生育期、留叶数、种植密度、亩产量等关键技术指标要求,与产区公司共同制订基地单元生产技术方案。根据品牌原料质量需求,确定试验研究方向,制订有针对性的试验示范项目方案并组织实施。参与烟地布局、育苗移栽、采收烘烤等关键环节,落实关键技术,指导烟叶分级收购。

d. 组织实施烟叶调拨和复烤加工。以基地单元为单位,组织开展烟叶调拨。与商业企业共同制作工商交接样品,开展工商交接质量检验。加强配方模块研究,提出复烤加工工艺参数,优化加工工艺,提高基地单元烟叶配方打叶工作水平。

e. 开展烟叶质量评价与反馈。开展烟叶外观、主要化学成分、感官、安全性等烟叶质量评价,全面、系统分析烟叶质量状况,提出生产技术要求,形成质量评价报告并及时反馈到基地单元。取样地点、农户和烟叶部位、等级要有代表性,一个基地单元的取样数量应在5个以上。

1.2. 2 地市级公司

a. 组织基地单元规划建设。根据卷烟品牌原料需求、产区烟叶风格特色和地形地貌划分基地单元,开展基地单元规划,组织基地单元建设。

b. 组织烟叶生产、收购、调拨。制订生产技术方案,组织指导烟叶生产、收购和工业原料试验研究,仿制烟叶分级收购指导样品,开展烟叶调运与工商交接,保障工业企业原料数量、质量及等级结构需求。

c. 质量追踪与持续改进。根据工业企业质量评价与质量反馈,开展烟叶质量追踪,修订生产技术方案,改进生产技术措施,持续提升烟叶质量水平。

1.2.3 县级分公司

a. 开展基地单元建设。配套完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创新生产组织形式,推动规

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与专业化分工,整合基层站点,优化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推进信息化管理,提升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

b. 组织烟叶生产收购。制订技术规程、优化区域布局,集成关键技术,优化等

— 8 —

级结构,规模生产特色优质烟叶;仿制烟叶分级收购指导样品,加强分级收购管理,提升烟叶等级质量;按工业需求和地市级公司安排组织烟叶调运和集中备货。

c. 质量追溯与持续改进。根据烟叶质量反馈意见,开展烟叶质量追溯,持续改进烟叶生产技术;根据地市级公司自查自验结果,不断完善基地单元建设内容,持续提升基地单元建设水平。

1.2.4 基层站

a. 基地单元运行管理。坚持片区化管理、流程化作业,完善业务模式,规范业务管理,推进基层站整合,加强主体建设,强化基础管理,不断提升基地单元运行管理水平。

b. 烟叶生产收购。按片区组织烟叶生产,落实生产技术方案,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对样分级、对样收购,规范收购流程,加强收购管理,改善烟农服务,提升收购管理水平。

c. 开展试验示范。根据试验方案要求,开展试验示范,做到试验过程规范、试验记录完整、试验结果真实有效。

— 9 —

2 烟叶品质特色化

注重烟叶生产要素集成,重视烟叶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烟叶质量水平;优化生产布局,择优选择烟田,发挥生态优势;重视品种作用,择优选择品种,彰显烟叶风格特色;集成特色烟叶开发关键技术,强化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保障烟叶风格特色;推行GAP管理,推进“环境友好、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品质安全”型烟叶生产,加强质量管理,保障品质安全。

烟叶品质特色化工作流程图见图2。

图2 烟叶品质特色化工作流程图工业企业定位品牌需求,提出质量目标提出GAP管理需求地市级公司县级分公司基层站提出生产技术要求制订标准化生产体系制订生产技术方案制订标准化生产实施细则制订生产技术规程制订特色优质烟开发实施方案制订GAP实施细则和标准操作规程参与技术方案制订制订特色优质烟开发工作方案制订GAP管理规范烟叶生产技术培训烟叶生产技术培训落实标准化生产参与烟叶标准化生产、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和GAP管理烟叶标准化生产、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和GAP管理检查指导和考核评价组织烟叶标准化生产、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和GAP管理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烟叶GAP管理烟叶调拨质量控制与质量检验烟叶调运质量检验烟叶调运质量控制烟叶身份标识及质量信息传递开展质量评价质量反馈建立烟叶质量档案,开展烟叶质量追踪烟叶质量追溯持续改进确定原料试验方向,提出试验内容试验样品分析及试验结果评价制订原料试验方案开展试验研究试验报告评审试验总结 — 10 —

2.1标准化生产

以卷烟品牌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覆盖烟叶生产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全面推进基地单元标准化生产,统一耕作制度、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要求、统一操作规范,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和烟叶质量水平。

a.地市级公司制订下发烟叶标准化生产体系,县级分公司制订标准化生产年度工作方案;地市级公司、县级分公司分层次开展标准化生产培训指导,逐级开展标准化生产考核、总结反馈和持续改进。

b.基层站制订标准化生产实施细则,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开展烟农专业合作社和种植主体标准化生产评估,并建立评估档案。

c.烟农专业合作社按照烟叶标准化生产要求,做好各类专业服务队的组建、培训、服务工作,专业队成员按标准要求开展服务。

d. 种植主体按照标准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

2.2特色优质烟叶开发

坚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优化结构、保障供应的工作方针,立足品牌需求,优化区域布局,发挥生态优势,择优选择品种,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实施烟草GAP,不断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和质量水平,推动实现烟叶品质特色化。

a.工业企业:提出特色优质烟叶目标要求,与商业企业共同制订生产技术方案,参与生产收购,组织开展试验研究,开展烟叶质量评价与特色化水平评估。

b. 地市级公司和县级分公司:根据工业企业卷烟品牌原料质量目标需求,结合基地单元生态条件,制订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方案,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全面落实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

—注重生态条件,优化区域布局,择优选择烟田,开展烟田保育与土壤改良。 —根据品牌需求确定主栽品种,落实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彰显品种风格特色。 —重视烟叶生命周期管理,切实保障田间有效生育期;集成特色优质烟叶定向开发生产技术,全面推广高茎壮苗培育、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上部叶充分

— 11 —

成熟一次性采收、密集烘烤等先进适用技术。

2.3 烟草GAP管理

按照“生态、特色、优质、安全”的工作要求,建立并推行烟草GAP,注重产地环境选择与保护,推行烟叶标准化生产和清洁作业,控制非烟物质,完善烟叶质量信息,建立烟叶质量追踪体系。

a.工业企业根据品牌原料需求特点,提出基地单元烟叶质量目标;开展烟叶调拨和加工环节烟叶质量控制与质量检验,以基地单元为单位记录烟叶调拨和加工环节质量信息,开展烟叶质量评价、质量反馈和质量追溯。

b.地市级公司建立烟草GAP管理体系,开展GAP考核评价;收集和存储烟叶生产、收购、调拨、加工全过程质量信息,开展烟叶质量追溯。

c.县级分公司制订基地单元GAP标准操作规程;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基层站落实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记录、收集和存储烟叶生产、收购、调拨过程质量信息;开展烟叶质量追溯。

d.基层站落实烟叶GAP规范,重点抓好以烟田轮作、地块选择、土壤保育、环境保护等为主要内容的产前环节,以病虫害综合防治、安全用药、科学施肥、田间卫生和成熟采烤为主要内容的产中环节,以非烟物质控制和等级质量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产后环节。以片区(网格)为单位,记录、存储烟叶生产、收购质量信息,标识烟叶身份,传递烟叶质量信息。

e.工商双方要积极部署和有效运用烟叶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涵盖产区生态条件、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以及烟叶生产、收购、调拨、加工全过程的、工商共享的烟叶质量信息数据库;改进技术手段,有效传递质量信息,努力实现从产品到原料的全过程质量追溯;合理确定追踪单元,实现有效追踪和持续改进,工业环节要以基地单元为单位、农业环节要以片区(网格)为单位开展质量追溯。

2.4 等级结构优化

坚持“需求导向、服务烟农、标准生产、规范运作、统筹安排” 的工作要求,明

— 12 —

确工作职责,规范处理程序,加强过程监督,推进优化等级结构,

a.需求导向。根据卷烟工业的需求,明确不适用烟叶处理范围,将不适用烟叶消化在生产环节,提高上等烟比例,增强优质原料保障能力。

b.标准生产。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推进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确保壮苗移栽、早生快发,根据土壤、施肥、降雨、品种以及大田长势长相,科学合理留叶,保障烟株营养均衡,叶片发育充分,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下低次烟叶产生。

c.田间处理。统一鲜烟叶田间处理技术标准,严格操作流程。应在封顶后7—10天,打掉下部2-3片叶;上部烟叶成熟后,打掉1—2片不适用的顶部叶;对品质较差的鲜烟叶不予采烤。规范废弃鲜烟叶处理,减少废弃鲜烟叶的污染。

d.过程监督。建立田间处理档案,通过田间查看、采收限制、鲜烟叶称重等措施,加强过程监督指导,确保田间鲜烟叶处理到位。

2.5 技术创新

增强创新意识,重视队伍建设,完善创新体系,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基地单元科技贡献率,有效支撑烟叶原料保障上水平。

a. 创新体系与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基地单元,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的优化集成与示范应用,充分发挥其带动、示范和辐射作用,不断提升烟叶生产科技应用水平;综合运用培训、激励等手段,培养一支创新意识强、科技素质高的基地单元人才队伍;加强现代烟农培育和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充分发挥其传导和带动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b. 先进适用技术优化集成与推广应用。

—保障田间有效生育期。开展烟叶生命周期管理研究与应用,解决制约烟叶特色和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突破育苗、生长、成熟、烘烤四个时期的关键技术。

—土壤保育技术。开展烟田耕作制度与合理轮作、有机肥使用和生物肥利用、土壤肥力改良与土壤质量恢复等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强土壤保育,提高烟田质量。

—壮苗培育技术。采取增温补光,解决苗期低温寡照问题,改进育苗设施建造、装盘播种、水肥控制、剪叶炼苗技术,提高烟苗素质。

— 13 —

—测土施肥技术。建立和完善植烟土壤养分数据库,探索建立测土施肥技术体系,科学制订施肥方案,强化水肥调控,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证烟株营养平衡。

—成熟采收技术。建立成熟采收标准,合理减少采收次数,推行上部烟叶成熟一次性采收,提高烟叶成熟度。

—密集烘烤技术。改进编烟、夹烟技术,推行叠层装烟和散叶烘烤技术;优化密集烘烤工艺,探索智能化控制,推行流程化作业,提高烘烤技术水平。

c.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

—设施农业技术。按照集约化、现代化要求,完善设施设备配置,创新设施利用技术,推进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提高设施设备利用效率和利用水平。

—精准农业技术。加快烟叶生产信息化应用,运用智能化控制技术,推进精准施肥、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采收、精准烘烤。

—生物农业技术。探索利用生物农药、害虫天敌、微生物开展病虫害生物防治,降低农药残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烟叶生产安全性。

—循环农业技术。探索农地膜、田间鲜烟叶、烟株秸秆等废弃物综合利用,构建循环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

—节能减排技术。探索集中供热、智能控制、余热回收、清洁能源利用、烤房除尘固硫等节能减排新技术。

d.烟叶质量管理技术集成与应用。

—完善烟叶质量管理体系。运用GAP管理理念,加强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完善烟叶质量信息数据库,开展烟叶质量追踪,保障烟叶品质安全。

—完善技术体系。构建现代烟叶生产组织方式和技术管理模式,强化烟叶生产、收购管理,优化业务流程,统一作业标准,推动技术落实,保障烟叶质量。

3 生产方式现代化

开展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建设,全面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创新生产组织形式,推动适度规模种植;加快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推进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全面推进集约化经营;优化业务流程,规范业务管理,整合基层站点,优化岗位设置,加强基层队— 14 —

伍建设,强化绩效考核,推进全流程、全覆盖信息化管理。

生产方式现代化工作流程图见图3。

图3 烟叶生产方式现代化工作流程图工业企业提出基地单元建设意向地市级公司确定基地单元县级分公司基层站基地单元规划评审基地单元规划确定基地单元建设计划下达基地单元建设计划制订基地单元建设工作方案基层站点整合基层队伍建设下达基本烟田计划分解基本烟田计划,开展基本烟田建设建立基本烟田档案,落实基本烟田管理下达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管护种植主体培育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下达烟叶生产收购计划下达生产收购计划组织烟叶生产制订工商交接样品仿制收购样品工商共同制订烟叶收购、工商交接工作方案组织烟叶收购烟叶工商交接质量检验烟叶质量检验组织烟叶调运基地单元运行管理组织烟叶信息化建设实施烟叶信息化建设烟叶信息化管理与信息化服务基地单元评价验收基地单元自查自验基地单元建设工作总结开展绩效考核和绩效评价

3.1基地单元规划

按照“整县推进、单元实施”的工作思路,统筹“三化”建设总体要求,实地查勘、科学规划,系统设计、综合配套,逐级评审、严格把关,保障高水平实施、高标准推进。

— 15 —

3.1.1工作流程

基地单元规划工作流程图见图4。

3.1.2工作要求

a.省级公司:根据工业企业原料需求,加强烟叶资源统筹,作好基地单元总体规划,做到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对地市级公司基地单元规划进行评审。

b.工业企业:根据卷烟品牌发展规划,制订基地单元总体规划,与产区公司共同确定基地单元建设计划,参与基地单元建设规划编制与规划报告评审。

c.地市级公司:按照基地单元建设总体规划,确定对口工业企业及所服务的卷烟品牌,下达基地单元建设目标,组织规划报告评审和修订完善。

d.县级分公司:根据生态条件、烟叶风格特色和管理水平等,划定基地单元区域范围,组建基地单元规划工作组,开展基地单元规划。

图4 基地单元规划流程图省级公司工业企业地市级公司县级分公司基层站基地单元总体部署提出基地单元建设意向确定基地单元组建规划工作组摸清基地单元建设现状收集基地单元建设资料不合格不合格基本烟田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生产组织形式规划生产技术体系规划业务模式规划规划评审合格规划评审编制规划报告批复基地单元规划基地单元建设 —基本烟田规划。按照三年轮作的要求,连片规划基本烟田,统一种植制度,建

— 16 —

立基本烟田档案。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摸清存量,系统规划总量和新增量,落实项目地点。 —生产组织形式规划。因地制宜规划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等烟叶种植主体和烟农专业合作社,做好合作社运作模式、产权关系、定价机制、分配制度设计。

—生产技术体系规划。确定种植品种及种植制度,明确关键生产技术指标,做好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规划,形成基地单元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

—业务模式规划。按照片区(网格)管理要求,设计烟叶生产收购、工商交接、烟叶调拨业务流程,形成统一的烟叶业务模式。

—按照“一站四线”的要求,规划基层站点机构设置、岗位设置、人员配置与队伍建设、信息化硬件、网络与和软件配置。

e. 基层站:收集基地单元基本情况,摸清基地单元建设现状;实地查勘,参与规划,征求烟农意见,落实规划项目。

3.2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以基地单元为单位,因地制宜、系统规划、科学设计、综合配套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基地单元设施装备水平,不断增强烟区综合生产能力。

3.2.1工作流程

见图5。

3.2.2工作要求

基地单元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国烟办[2007]325号)执行。

a.地市级公司是基地单元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主体,审核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开展项目监督、项目验收,组织项目管护。

b.县级分公司是基地单元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主体,摸清存量的基础上,制订基地单元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开展项目设计、申报审批、组织实施、项目管理与设施管护。

c.基层站摸清存量、分解增量、落实项目,组织受益主体提出申请,对项目实施

— 17 —

进行日常监督,落实项目管护。

d.受益主体是基地单元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的管护主体,明确管护人员,落实管护责任,开展项目管护。

图5 基地单元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流程地市级公司县级分公司基层站受益主体下达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确定基地单元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总量摸清存量,确定增量分解增量,落实项目提出申请规划设计制订基地单元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汇总上报建设项目不合格项目规划设计评审合格组织实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投工投劳等各项事宜项目建设不合格对施工进度、质量及监理到位情况等监督检查对施工质量进行日常监督基地单元验收竣工验收否督促整改基础设施验收建成项目汇总管护使用维护建立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管护签订管护协议组织落实项目管护确定管护人员,落实管护责任检查评价对设施管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设施管护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开展项目使用维护工作

3.2.3 建设内容 3.2.3.1基本烟田

优化布局、连片规划,用养结合、加强保护,集中连片整理、合理轮作保育,提高基本烟田综合生产能力。

1.建设标准 — 18 —

a.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能够满足烟叶生产持续发展的需要。

b.一个基地单元基本烟田5万亩左右,原则上满足3年轮作要求。连片面积山区不少于200亩,坝区不少于500亩,平原不少于1000亩。

c.土壤质地疏松,有机质适中,酸碱度适宜,肥力中等,养分均衡,通透性好,含氯量≤30ppm,土地综合生产能力较高。

d.坡度适宜,能够满足灌排和机械化作业需要。 2.建设要求

a. 加强土壤保育。全面落实轮作措施,建立以烟为主的种植制度;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推行烟草GAP,保护烟田环境。

b.开展土地整理。按照《基本烟田土地整理管理办法》(国烟办[2011]336号),优先对基地单元内基本烟田进行综合整治,以提高耕地质量,并使种烟土地相对集中连片,适于机械化作业。

c.建立电子档案。对基本烟田进行编号,建立和完善基本烟田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烟田编码由县级行政区代码、基地单元顺序码、烟田顺序码三部分组成。

d.建立保护机制,制订保障措施,统一保护标识。保护标识应包括:基本烟田编码、面积、地理位置、分布图、基础设施、农户数等。

3.2.3.2烟水工程

按照科学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功能完善的总体思路,根据烟区水源条件和降水特征,因地制宜,完善提高已建工程,高水平设计新建工程,全面实现达标配套,确保旱能灌、涝能排,做好管护工作,发挥综合效益。

1.建设标准

a.灌溉设计满足烟叶生产用水需求,灌溉保证率75%-80%。 b.排涝标准:按5年一遇设计暴雨总量,当日暴雨24小时内排干。 2.建设要求

a.根据烟区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确定需建设的烟水工程类型和数量,开展基地单元烟水工程规划设计。基地单元水源工程规划建设按照《烟草行业水源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国烟办[2011]370号)执行。

— 19 —

b.积极利用水源工程及原有水利设施灌溉。山区要利用水源及自然落差实现自流灌溉,平原地区要利用地表径流引水灌溉,并尽量结合人畜饮水规划建设,降低运行成本,发挥烟水工程综合效益。

c.严格建设流程,规范管理程序,做到“规划立项、资金管理、检查验收”以我为主,确保工程质量,规范资金使用。

d.健全完善管护机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出台管护政策,解决管护资金,落实管护人员,加强项目管护,确保工程持久发挥作用。

3.2.3.3机耕路

以通村公路为基础,在连片种植规模较大的区域,合理布局、统筹规划、系统建设机耕路,满足机械化作业与机械运输需要。

1. 建设标准

a.机耕路按《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烟田机耕路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国烟办综[2008]65号)进行规划建设。

b.每公里机耕路覆盖基本烟田400亩以上。 c. 合理设计错车道和入田口,预留机械作业便道。 2. 建设要求

a.根据道路资源的存量状况,科学规划建设机耕路,有效整合利用道路资源,节约耕地。

b.机耕路建设可利用旧路基进行改建、扩建,并尽量与烟水工程建设的引水、排水沟渠相结合,有效降低建设成本。

c.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制订管护措施,解决管护资金,确保长效使用。

3.2.3.4育苗设施

按照“集约化、设施化、标准化”的要求,合理布局、科学设计,开展育苗设施建设,做到设施齐备、高效利用。

1. 建设标准

a.按供苗数量计算,苗棚占地面积漂浮育苗不超过2.2㎡/1100株、托盘育苗不

— 20 —

及施肥方案,指导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施肥效果调查和相关数据收集,做好分析、评价和工作总结,持续改进肥料配方和施肥技术方案。

b.基层站根据基地单元地形地貌、土壤肥力及年度种植情况,按片区(网格)采集土样,每个基地单元每年采集30-50个样品。根据县级分公司制订的肥料配方,制订片区(网格)施肥方案,并按方案供应烟肥;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烟农配方施肥。

c.注重施肥方法,全面推广定株定量施肥,稳步推进机械化作业,提高施肥效率和肥料利用率,保证烟株营养均衡。

3.5.3流程关键控制点与控制措施

根据土壤化验结果,科学确定配方施肥方案和施肥量,指导烟农合理施肥。

3.6 植保

3.6.1 业务流程

见图14。

图14 植保工作流程地市级公司县级分公司基层站烟农专业合作社病虫害预测预报病虫害预测预报病虫害调查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制定植保工作方案上报农药需求计划农药采购农药调运农药供应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指导综合防治技术落实发布病虫害情报确定防治时间和施用药剂现场指导并监督药剂使用统一病虫害防治残液及包装物回收与处理植保机具管护

— 46 —

3.6.2.工作要求

a.地市级公司加强预测预报网络建设,改善测报手段,加快数据处理和信息传递,提高测报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b.县级分公司积极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建立健全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依据测报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

c.基层站根据病虫害预测预报,结合病虫害危害情况,以片区(网格)为单位,统一植保时间、次数、用药,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综合运用栽培、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手段,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

d.加强农药采购、发放的管理,科学合理用药,做好废弃农药及包装物回收。

3.6.3流程关键控制点与控制措施

a.确保用药安全。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规范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控制农药残留,保障烟叶品质安全和产地环境安全。

b.建立农药管理制度。加强培训和指导,规范农药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和剩余药液及包装物的处理。

c.防止交叉感染。注重卫生操作,防止人为传播和交叉感染;烟用农(地)膜在揭膜后及时清出田间集中处理,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叶、烟杆等。

3.7 采收烘烤

3.7.1 业务流程

见图15。

— 47 —

图15 采收烘烤工作流程县级分公司制订采收烘烤工作方案基层站制订烟叶采收烘烤实施方案烟农专业合作社划分工场内采收烘烤片区,分片区制定采收烘烤计划烟叶种植主体检修烘烤设备,准备烘烤物资组建烘烤专业队工场内烤房分组分片区采收、运输编烟上炕按批次分组烘烤烟叶储存烘烤成本及费用核算烘烤工作总结与评价烘烤工作总结与评价烘烤设施设备管护和工场利用烟叶交售 3.7.2工作要求

a.按照“专业化分工、班组制管理、流水线作业”的要求,烟农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实施烟叶采收烘烤。烟农专业合作社应建立采收、运输、编烟上炕、烘烤等作业队伍,实行专业化分工。按10座烤房划分一个班组,按班组配备烘烤技术指导、采收、编烟、司炉、下炕人员,制订对应的烟田采收烘烤计划,进行采收烘烤作业。

b.统一采收装烟标准。采收次数控制在5~6次,落实成熟采收标准,推行上部叶4~6片充分成熟一次性采收。每杆烟100~140片,鲜烟量8~10公斤,装烟量要求420~480杆/烤次,单烤次干烟量10担以上。推行烟夹编烟、叠层装烟和散叶烘烤,增加装烟密度,降低烘烤成本。

c.按照密集烘烤工艺要求进行烘烤。重点把握好38℃、42℃、54℃三个关键温度点:38℃、42℃、54℃稳温12小时左右;42℃以前控制风机低转速,干湿球温度差1.5℃左— 48 —

右;42~47℃加大风机转速,加速排湿;47~60℃以后保持风机低转速。

d.烟叶回潮(自然回潮和强制回潮)后应及时下炕,妥善保存,防潮、防虫、防霉变。

3.7.3流程关键控制点与控制措施

a.保证编烟密度和装烟密度。加大编烟和装烟密度,确保达到密集烘烤规范相关要求。

b.加强关键温度点的控制。加强技能培训,提高烘烤人员技术水平,把握烘烤关键温度点,确保烘烤质量。

3.8 烟叶分级

基地单元烟叶分级按《烟叶收购管理规范》(国烟办综[2011]367号)执行,同时执行下列要求。

a.工业企业要根据卷烟品牌烟叶等级质量的要求,指导专业化分级。

b.基层站应按片区(网格)确定分级地点或分级台,指导专业化分级;对分级后的烟叶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打捆、封签,指导贮存保管;不合格的烟叶退回重新分级。

c.烟农专业合作社根据“烤烟”(GB 2635—1992)和实物标样,制订非烟物质控制管理办法,按专业化分级流程进行作业,剔除非烟物质。烘烤工场烟叶应在回潮下炕后现场分级。

3.9烟叶收购

基地单元烟叶收购按《烟叶收购管理规范》(国烟办综[2011]367号)执行,同时执行下列要求。

a.工商双方根据“烤烟”(GB 2635—1992)仿制标样,制作收购对照样品,建立样品档案、加强样品管理,及时更换样品,做到挂样、对样收购。

b.工业企业要根据卷烟品牌对烟叶等级质量的要求,指导烟叶收购。

c.基层站应制订非烟物质控制管理办法,按片区(网格)组织烟叶预检、运输、初检编码、收购、成包和烟包标识,严格控制非烟物质混入。 3.10 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

基地单元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按《烟叶收购管理规范》(国烟办综[2011]367号)

— 49 —

执行,同时执行下列要求。

a.坚持验收标准、验收方式和收购地点不变,完善运行模式,优化工作流程,规范运行管理,加强过程控制与质量监督,提高烟叶等级质量。

b.完善分级收购设施。基地单元应在分级收购场地配备标准光源、分级台架、回潮设备、传送设备等,满足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要求。

c.加强工商合作。工商双方共同制作仿制样品并开展技术培训,工业企业深度参与,加强分级质量监督和工商交接质量检验并及时反馈,保证烟叶等级质量。

3.11 烟叶调拨

3.11.1 业务流程

见图16。

图16 烟叶调拨流程工业企业地市级公司县级分公司基层站签署年度烟叶购销协议制定调拨工作方案共同制订收购和工商交接样品备货烟叶收购烟叶备货库抽检是否烟叶整理 办理调运手续、实施烟叶调运 烟叶交接点验收否复检否是商务处理退 货烟叶入库与制作单处理后接收据烟叶结算合同履行率统计工商评价

— 50 —

负盈亏的烟叶生产主体。

3.3.2.2 种植主体培育

通过教育培训、政策支持、设施配套、物资扶持、专业服务、有效激励等措施,推动建立烟农队伍持续稳定和烟农收入持续增加的内生机制,发展和壮大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较高,现代烟叶生产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强,种烟收入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有一定烟叶生产规模的现代烟农队伍。

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从合同履约率、标准化生产到位率、烟叶等级合格率等方面对现代烟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种植主体合同签订、投入补贴、技术服务、分类管理、培训指导的依据,引导烟农提高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扶持和推动现代烟农队伍发展。

3.3.3烟农专业合作社

烟农专业合作社是指为烟农家庭经营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的重要载体。依法组建、民主管理,完善制度、规范运营,提升合作社的运营管理水平,推动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

3.3.3.1 依法组建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规范设立行为。

a.通过烟农培育会、典型合作社示范等方式,加强宣传引导和教育培训,普及合作社知识,增强烟农加入合作社的意识。

b.引导和选择有组织管理能力、群众信任的能人作为带头人,发起组建烟农专业合作社。

c.按“ ××县××基地单元(片区)烟农专业合作社”的命名方式确定合作社名称,明确合作社的服务内容、经营范围等。

d.发起人召开设立大会,制订并通过合作社章程,形成合作社设立的相关决议。 e.合作社吸收成员,合作社成员应为烟叶种植主体。 f.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合作社注册登记。

— 26 —

3.3.3.2 规范运行

1. 治理结构

a. 健全合作社成员大会(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三会”制度。成员大会是合作社的权力机构,确定合作社重大事项,民主选举合作社的理事、理事长、监事,成立理事会、监事会。成员数在150人以上的,可设立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执行成员大会的决议,负责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决策和运营管理。监事会是合作社的监督机构,负责对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决策和运营管理进行监督。

b. 聘任经理。由成员(代表)大会或理事会聘任烟农专业合作社经理,实行理事会下的经理负责制,按照章程规定和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授权,负责本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服务活动。

c. 选聘管理人员。推选或聘用财务人员、专业队队长及其他管理人员,根据合作社经营规模大小,管理人员可兼职兼岗。

2. 资产管理

a. 烟草补贴资产管理。烟农专业合作社享有烟草行业补贴建设的育苗工场、密集烤房、农机具等资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权,烟草行业保留运营监督权和最终处置权,成员退社时不能带走;合作社解散、破产清算时,不得作为可分配剩余资产分配给成员。烟农专业合作社应在章程中明确烟草补贴资产管理办法,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b.合作社资产管理。成员出资的实物资产,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由该成员享有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参与合作社盈余分配。若有多种出资方式,应按资金、土地、资产出资对等原则,合理设置股权。烟农专业合作社出资购置的实物资产,由合作社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c. 设施设备管理。合作社应对设施设备及物资进行编号、登记,建立管理档案,制订管理办法,加强设施设备管理,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3. 财务管理

a. 财务核算。烟农专业合作社实行独立的财务核算,按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健全会计账簿,规范会计记录,开展成本与费用核算。

— 27 —

b. 成员账户。烟农专业合作社应为每个成员设立成员账户,记载成员出资额、成员基本烟田面积和烟叶种植面积、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量化为该成员的公积金份额。

c. 财务公开。合作社财务应定期向成员公开,监事会或执行监事对财务进行监督,也可委托专业人员进行财务审计。

4. 服务管理

a.队伍建设。根据合作社成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合理分工,加强技能培训,提升服务人员技能水平,建立稳定的专业服务队伍,机耕、烘烤、分级环节的专业服务人员应持证上岗。

b. 标准作业。优化服务流程,制订各环节作业标准,按流程和标准开展专业化服务,保证服务质量,提高作业效率。

c. 加强考核。制订各环节考核标准,坚持统一管理、分队考核,分环节、分专业队进行作业数量、质量考核,开展绩效核算。

5. 服务定价与盈余分配

a.在烟草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综合核算成本与收益,合理确定专业化服务价格,由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公示后实施。实行差别价服务,社员服务按社内价格,非社员服务原则上按市场价格。

b. 根据章程规定提取公积金,提取比例不得超过盈余的20%。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的当年盈余为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量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当年可分配盈余的60%,出资分红、人员奖励等其它方式分配不得高于40%。

6. 内部管理与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章程,规范社员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决策议事、社员监督与社务公开制度,推动民主管理;建立健全人员管理、安全管理、教育培训、日常事务处理等规章制度,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推动规范运营。

7. 多种经营

支持和鼓励烟农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基本烟田、两个工场和农机具等设施的闲置时间,以烟为主,多种经营,增加烟农收入,增强合作社发展能力。多种经营不得

— 28 —

影响育苗、烘烤设施的利用和烟叶可持续发展。应指导烟农专业合作社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市场销售,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合作社发展能力。

3.3.3.3 设施管护

a.应把烟农专业合作社培育成育苗设施、密集烤房群和烟草农机具日常管护的责任主体,建立和完善设施管护办法,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人员,加强设施管护,保障设施长效利用。

b.应指导烟农专业合作社科学测算育苗设施、密集烤房群、烟草农机具管护资金标准。

c.育苗设施、密集烤房群、烟草农机具管护资金可纳入合作社服务成本,在专业化服务价格中体现;烟农专业合作社可在盈余及多元化经营利润中提取一定数额资金,解决设施日常管护资金来源。

d.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多方面多渠道筹集设施管护资金,烟农专业合作社应建立和完善管护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使用。

e.应指导烟农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用水制度,可根据受益面积或用水量,收取水费,实现以水养水。

3.4 集约化经营

a. 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基地单元内土地流转,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推进全过程烟草农业机械化作业,集成工场化作业新技术,加强育苗工场、烘烤工场班组制管理,优化专业化服务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烟农亩均用工山区19个,坝区17个,平原区15个。

b. 提高土地产出率。高标准建设基本烟田,综合配套基础设施,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推行现代烟叶生产方式,推动先进适用技术普及推广,提高烟叶产质量水平,增加烟农收入。

c. 提高资源利用率。改进烘烤设施设备,优化密集烘烤工艺,探索余热回收利用,

— 29 —

降低烘烤能耗。按标煤(7000千卡/公斤)折算,实现“斤烟斤煤”。 探索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开展秸秆、农地膜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3.5 信息化管理

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总体要求,加大信息软硬件配置,加强基层人员信息操作能力教育培训,搭建基层站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烟叶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a.基层站要根据基地单元信息化管理要求制订计算机或PDA、网络设备、打印机、电子显示屏等信息化硬件设施的采购计划,上报县级分公司,县级分公司报地市级公司招标采购。

b.县级分公司应优先保障基地单元需求,做到基层站工作人员人手一台电脑或PDA ,基层站、收购线的网络连通率达到100%。

c. 基层站安装使用生产收购全流程覆盖的业务软件。基层站全体工作人员要掌握业务系统的具体操作,熟悉数据录入、导出和传输等基本操作。

d. 稳步开展气象预报、灾害预警、生产技术指导、育苗工场、烘烤集中控制及远程控制等信息化服务。

II 基地单元运行管理

1.基地单元运行管理总体要求及主要内容

1. 1 基地单元运行管理总体要求

坚持“单元组织、片区管理、网格实施”,完善基层组织结构,推动基层站设施、人员、功能整合,不断优化基地单元运行模式;围绕基地单元运行五大主体,全面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建设;优化烟叶业务流程,强化基础管理,推动烟叶信息化管理,建立适应现代烟叶生产方式的基地单元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基地单元组织运行水平和管理服务效率。

— 30 —

1.2 基地单元运行管理的主要内容

基地单元基层管理主要包括基地单元主体建设、运行、管理以及考评等内容。 ——建设五大主体。建设适度规模、以烟为主的现代烟农队伍,建设完善技能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适应现代化、基地化、特色化、信息化需要的基层站管理队伍,建设实践经验丰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烟技员队伍,建设相对稳定、沟通良好的工商合作队伍。

——完善组织架构。坚持组织机构扁平化,实行片区化管理,整合完善“一站四线”,坚持片区管理和专业技术管理相结合,建立分类科学、职责完善的烟叶基层岗位体系,形成高效运行的基地单元组织架构。

——优化运行模式。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信息支撑、因地制宜,按照“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的要求,统一业务流程、统一工作标准、统一操作工序,形成清晰、高效、流畅的业务运行模式。

——强化评价考核。建立公平公正、严格规范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薪酬分配机制,覆盖全员、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平台,动态升降、各尽其才的员工成长通道,营造一种有序竞争、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2. 基地单元运行方式及基层站组织结构

2.1 基地单元运行方式

基地单元运行实行基地单元、片区、生产网格和基层站、收购线(点)、生产网格责任人对应的运行方式。见图7:

图7 基地单元运行架构图 基地单元内由收购线对应片区进行管理,片区可划分生产网格,由烟叶技术员(辅导员)进行管理。片区是指生态条件、地形地貌、种植水平基本一致,基本烟田相对连片、运行管理相对独立的烟叶生产区域。生产网格是基地单元内按烟叶技术员(辅导员)管理服务面积划分的地形地貌相似、设施配套一致、地块相对连片的烟

基地单元基层站片区收购线(点)生产网格烟技员— 31 —

叶生产区域,是烟叶生产指导和服务的最小单位。一个生产网格由一片或一片以上的相邻基本烟田组成,每个片区管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生产网格。

a. 山区。以乡镇为基础划分4-6个片区,每个片区配置1个功能齐全的收购线(点)。片区内按400亩左右划分生产网格。

b. 丘陵(半山区)。以单元内的一个乡镇或其它乡镇为基础划分4个左右片区,每个片区配置1个功能齐全的收购线(点)。片区按700亩左右划分生产网格。

c.平原(坝区)。以一个或几个乡镇为基础配置3-4个功能齐全收购线(点),按1000亩左右划分网格。

2.2基层站组织结构

2.2.1基层站职能

基层站是行业的基层组织,是基地单元管理主体。一个基地单元原则上设一个基层站,四条左右的收购线。基层站除具备《烟叶收购管理规范》(国烟办综[2011]367号)和《优秀烟叶收购站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中烟叶收[2009]36号)规定的职能外,同时具有下列职能:

a.负责基地单元运行管理,按照基地单元建设相关要求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b.做好烟叶生产收购政策的宣传工作;负责辖区内烟叶种植和收购计划的组织实施,完成县级分公司下达的年度烟叶生产收购计划;做好烟叶生产收购各环节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培训、指导、落实;做好烟用物资供应。

c.制订岗位职责和奖惩考核办法,调动职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严格绩效管理,确保烟叶生产收购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各项工作落实。

d.建立统一的技术服务保障体系,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对基地单元内种植主体、烟农专业合作社(或组织)、对口工业企业进行综合评价。

e.做好职工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严格遵守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相关规定,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f. 做好上级部门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 32 —

2. 2. 2收购线(点)职能

烟叶收购线(点)是基层站下设单位,一个收购线(点)原则上管理服务一个片区。具有下述职能:

a.负责烟叶种植布局规划和烟叶种植收购计划的落实。 b.负责烟叶生产各环节技术和管理措施的落实。 c.负责片区内烟叶生产扶持政策、烟叶收购价格的宣传。 d.做好各项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 e.做好片区内生产网格技术员的管理工作。 f.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2.3基层站建设

遵循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管理高效原则,加强基层站资源整合,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信息手段,改进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

2.3.1基层站

基层站应以包括办公区、生活区两个功能区,各区域建设标准:

—办公区。办公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培训室、微机室、车库等,办公室按人均12㎡计算,会议室30—40㎡,培训室80—120㎡,微机室30—40㎡,设15㎡的车库2—3个。

—生活区。生活区包括食堂、宿舍、浴室、文体活动室、卫生间等,食堂(含厨房、餐厅)100㎡,宿舍(含卫生间、浴室)按人均40㎡计算,文体活动室100㎡,公共卫生间20㎡。

—绿化面积。不低于基层站总占地面积的40%。

2.3.2收购线

可根据收购成包流程划分为烟农待售区、预检编码区、等级确认区、观察区、过磅区、成包区、仓储区。各区域须有明显标识,采用框架结构,高度5.5 m以上。1万担左右的收购线,各区域建设标准:

— 33 —

—烟农待售区。烟农等待售烟场所,应配备座椅、饮用水、电视机等。面积100㎡以上。

—预检编码区。验证烟农合同,编码排序。面积30㎡以上。

—等级确认区。验级员检验烟叶、评定等级。应配备标准光源。面积不小于40㎡。

—观察退烟区。平行于等级确认区一侧,便于烟农观察烟叶评级过程。面积10㎡以上。

—解码过磅区。对等级确认后的烟叶称重,配备电子秤、PC机。面积20㎡以上。 —成包区。靠近仓储区入口,便于成包入库。烟叶收购后即时成包,包烟入库。面积不少于50㎡。

—仓储区。用于储存烟叶。面积不少于150㎡。

2.4 基层站岗位设置

坚持岗位专业化、任务合理化,合理定岗定编定责,做到科学设岗。基层站应设置管理岗、技术岗和操作岗。管理岗位可设站长、副站长、综合管理员、财务管理员和物资管理员。技术岗位可设片区主管(负责片区生产技术指导、收购工作组织、技术人员培训的岗位)、农艺主管、烘烤主管、质量主管和烟叶技术员。片区主管、农艺主管、烘烤主管和质量主管从烟技员中选拔产生。操作岗主要是指烟草公司长期聘用的烟农辅导员和烟叶收购季节临时聘用的相关操作人员,主要从事烟农技术指导、预检、评级、定级等。

2.5 基层队伍建设

按照分类管理、科学设岗、明确职责、专业分工的总体要求,加强基层站管理队伍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基地单元的运营效率和运营水平。

2.5.1 基层站管理队伍

基层站管理队伍是基地单元的管理主体, 负责基地单元烟叶生产、收购、调运业务管理和物资、人员、财务、信息、安全管理等。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强化管理队伍

— 34 —

培养、选拔和考核管理,提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a.制订岗位聘任管理办法,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基层站站长、副站长、综合管理员、财务管理员、物资管理员等管理岗位可实行聘任制。

b.实行基层站管理人员岗位负责制,明确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建立岗位绩效考核指标和相应管理办法。

c.加强教育培训,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与管理、烟叶信息化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适应基地单元建设与发展要求,全面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d.开展对基层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考核结果应与工作绩效、职务调整挂钩,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e. 制订基层管理队伍培养规划,加强基层管理队伍后备人才培养。

2.5.2 技术指导队伍

技术指导队伍包括烟叶技术员和烟农辅导员,是基地单元技术指导的主体,负责基地单元内的计划落实、技术推广与指导、物资供应、烟叶收购、技术培训与专业化服务指导等工作。按照“组织扁平化、岗位专业化、一专多能”的要求,合理配置技术人员,加强教育培训及绩效考核管理,全面建立“管理规范、技术过硬、服务高效”的技术指导队伍。

a.整合基层站人力资源,科学设置技术岗位,按照基地单元片区化管理要求,合理配备技术人员,满足生产服务、指导、管理需要。

b.明确技术指导队伍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薪酬奖励、考核指标,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薪酬体系。

c.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评聘、岗位调整、职务晋升、评优评先、考核奖励等措施,建立和完善员工激励机制,打通员工成长通道,增强基层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d.建立技术指导队伍教育培训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高技术指导队伍指导生产、服务生产的能力。

e.制订技术指导队伍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持续提升技术指导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 35 —

f.建立技术指导队伍人员管理档案,记录技术指导人员年度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考核奖惩与综合测评等,并报上级管理部门备案。

2.6 绩效考核管理

遵循绩效挂钩、分块考核、公平公正、奖惩并重的原则,明确考核内容,制订考核标准,规范考核程序,严格绩效挂钩,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a.考核方式。县级分公司以基地单元为单位,开展基层站考核;基层站以片区为单位,开展员工绩效考核。

b.考核方案制订。县级分公司制订基层站绩效考核年度实施方案,确定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办法等,要求权重合理、指标明确、操作性强。基层站按照县级分公司考核方案制订考核细则。

c.考核内容。分年度考核指标和日常工作两部分内容,年度考核指标主要包括面积指标、收购计划完成指标、等级结构指标及按照生产进度确定的阶段性考核内容等;日常工作考核主要是对每月常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考核,日常考核定期进行。为充分调动被考核对象的积极性,应合理设置加分项目。

d. 考核程序。年度考核是根据基层站或员工年度主要任务指标完成情况,在年终一次性考核。基层站对员工的日常考核要根据员工日常痕迹化资料结合现场查看、调查了解,重点从当月工作完成情况、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被考核人需在考核结果上签字确认;基层站对考核结果及考核资料进行汇总存档并把考核结果上报县级分公司人事部门。

e. 结果运用。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员工绩效工资兑现、岗位调整、推优推先、培训需求制订的重要依据。

2.7培训管理

立足基地单元建设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培训形式,全方位开展培训,全面提高基层队伍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

a.基层站制订培训工作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和经费预算,上报县级分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和人事部门备案。培训对象应包括全体职工及专业化服务人员等。

b.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不同,灵活采用集中授课、分片办班、召开座谈会、— 36 —

现场观摩等培训形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培训效果。

c.培训结束后,应进行考试考核,检验培训效果。培训考试结果作为员工绩效工资发放、岗位调整、薪酬调整、绩效改进、推优推先的重要依据。对考核合格的专业化服务人员发放培训合格证,持证上岗。

3.烟叶业务运行管理

坚持优化流程、统一标准、规范运作、工商协同的原则,以合同管理为主线,以专业服务为支撑,落实片区(网格)管理,推行“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业务模式,优化烟叶业务流程,规范烟叶业务管理,全面提高基地单元运行水平。

围绕卷烟品牌原料需求,工商双方确定基地单元种植品种,制订基地单元生产技术方案;县级分公司将烟叶种植收购计划分解到基地单元;基层站划分基地单元片区(网格),按片区(网格)分户签订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组织烟叶生产收购;工业企业按基地单元开展烟叶调拨。实现基地单元内耕作制度、种植品种、技术标准“三统一”,片区(网格)轮作、育苗供苗、测土配方施肥、移栽、植保、采收烘烤、分级交售“七统一”。

烟叶生产收购业务流程见图8。

— 37 —

图8 烟叶生产收购业务流程对口工业企业提出品种及技术要求县级分公司分解烟叶生产收购计划基层站烟叶种植主体烟农专业合作社制订生产技术方案划分片区(网格)计划合同管理育苗测土施肥持续改进备耕烟叶移栽病虫害预测预报植保大田管理采收烘烤烟叶分级烟叶收购烟叶质量评价烟叶调运 3.1 计划合同管理

坚持“计划种植、合同收购”基本方针,规范合同签订,按照一次签订、合理测产、余量调剂、定期公示的要求,强化合同管理,维护计划严肃性,加强过程控制能力,全面推行电子合同,提高合同信息化管理水平。

3.1.1业务流程

见图9。

— 38 —

图9 计划合同管理流程地市级公司县级分公司基层站烟叶种植主体下达种植收购计划分解计划种植布局规划落实种植计划否提出种植申请资格审查计划审核是录入微机并上报发放烟农注册码打印种植确认单张榜公示上报信息上报信息签订种植收购合同按合同种植核实面积超权限预测产量审批同意审批同意申请变更调整计划调整计划变更合同按合同收购合同余量公示合同执行情况汇总合同履约率统计及执行情况上报

3.1.2工作要求

a.地市级公司以正式文件将烟叶种植收购计划下达至县级分公司,同步在电子合同管理平台上下达指导性种植面积和指令性收购计划;对合同签订、合同种植、合同

— 39 —

收购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指导;按不低于1%的比例对种植面积进行抽查核实;对县级分公司申请的计划调整必须控制在计划总量范围内。

b.县级分公司将烟叶种植收购计划分解到基层站;审核基层站上报种植申请,发放烟农注册码,指导基层站签订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审核基层站签订的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在移栽结束后按不低于5%的比例对种植面积进行抽查核实;对基层站申请的作废合同、减量合同和增量合同进行审核,并在权限范围内进行调整,超权限范围上报地市级公司。

c.基层站按照“农户申请、资格审核、张榜公示、合同签订、建立档案、录入微机、核实面积”的程序签订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基层站在电子合同管理平台上接收县级分公司下达的烟叶种植收购计划,受理审核烟农种植申请,上报县级分公司;县级分公司审核后打印种植确认单,并张榜公示;审核合格后,打印烟叶种植收购合同,与烟农签订合同,烟农合同编码应包括户主姓名、身份证号、合同编码(包括基地单元和片区编码)、种植面积、种植品种、调制设施、交售数量、等级结构、单产等;严格按合同落实种植面积、开展播种育苗、供应烟用物资、组织烟叶生产;移栽结束后,对农户移栽面积和移栽株数进行核实;在收购前对烟叶产量进行预测,向县级分公司提报作废合同、减量合同、增量合同申请,县级分公司审批后进行合同变更,并保留变更记录;按合同组织烟叶收购,逐笔记录烟农交售信息。

3.1.3流程关键控制点

a.种植规划。按下达的种植计划与轮作要求,制订种植规划,确定种植区域。 b.合同签订。逐级分解烟叶种植收购计划,严格审核烟农种烟资格,加强合同签订管理,确保按合同组织生产。

c.合同调整。合同调整实行逐级审核、调整,基层站应先将通过审批的合同调整名单及调整数量进行张榜公示,再组织收购。

— 40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jq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