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双勤劳的手- 盐城市教育学会 首页

更新时间:2023-10-03 04: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有一双能干的手

——创设和谐环境,萌发幼儿爱劳动情感

盐城市机关紫薇幼儿园 刘春平

【摘 要】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人过多的照顾和保护,养成了不少幼儿自私、娇气、怕脏、怕累、不爱劳动等不良习性,所以,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意识、萌发爱劳动的情感就显得非常重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就自己在工作中如何充分利用家庭、幼儿园、社区环境中的教育资源来萌发幼儿爱劳动的情感的实践作了简单的小结。

【关键词】创设 环境 幼儿 劳动 情感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别是对以实际操作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心理发展基础可塑性强的幼儿来说,受环境的影响更大,环境对其身心发展起着交互作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途径,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地把“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的组织与实施内容之一。同时要求幼儿“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当然,还应“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

1

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现在入园的幼儿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个个是家中重点保护的对象,只知人人为“我”服务,不知“我”该如何自我服务,也就更谈不上为他人服务了。为此,在幼儿刚离开家庭,走进幼儿园之初,通过创设和谐的环境,来萌发幼儿爱劳动的情感显得尤为重要。

一、家园结合,共创和谐环境,让幼儿在自我服务中初步体验“劳动光荣、劳动快乐”的情感。

1、了解情况,找出根源。

幼儿刚入园时,大多数孩子不会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吃饭需要成人喂的有十多个,每天下午午睡起床,更是有许多孩子在期待着老师的帮助。本来,吃饭、穿衣是人生存的最基本能力,如果连这个能力都没有,还谈什么学知识、学文化呢?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要充分利用早来园、晚离园的时间,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生活能力方面的问题,调查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经调查,凡能力较差,不会自我服务的幼儿,在家事事都被成人包办代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权力统统被剥夺了。多数家长认为,孩子现在还小,等他(她)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原来,问题出在幼儿身上,根子却在家长身上。

2、采取措施,转变观念。

家长观念的转变,是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提高的关键。我园家长的知识结构及其层次参差不齐,即使父母或祖父母的文化水平都较高,可他们的家庭教育却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或误区,作为幼儿教师,有能力、有义务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因此,我们为每个家庭订阅

2

一份《早期教育》家庭版;每天有目的、有计划地与一位家长交流幼儿近期表现及家教情况;每月更换一次《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理论和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幼儿独立生活能力方面的文章及经验;每学期对全班家长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家教指导;每学期聘请省内外的幼教专家来园作一次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从而为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同时,通过平时的交流,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幼儿自我服务的可能性、可行性及实用性,以取得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变被动为主动。另外,还在班级开展“我有一双能干的手”的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3、创设环境,共同努力

游戏的环境。幼儿是好动、好模仿的。陈鹤琴先生说:“游戏可以给幼儿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所以,家长在家庭中也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游戏的环境,提供充足的材料,使孩子的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由于家长们不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幼儿园的示范可以给家长以借鉴。例如:幼儿动手能力差, 可以利用角色游戏“喂娃娃吃饭”、“帮娃娃穿衣服”、“串珠”等,让家长看到原来这些在家庭里经常出现的一些废旧物品都可以使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家长们回家后,与幼儿一同游戏、比赛,不知不觉中,孩子学会自己穿衣、吃饭了。家庭中游戏的环境随处可有,只要老师与家长随时注意,加以利用,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能不断提高,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也会随之增长。

3

劳动的环境。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年龄小,还没到能自己劳动的时候,殊不知有许多事是入园年龄的幼儿早就能做的事了,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为花儿浇点水等,而家长却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自我服务、劳动锻炼的权利。因此,家长为幼儿创设劳动的环境是幼儿学会自我服务的关键。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会为了给娃娃分发碗筷而忙碌不休,在家庭中,家长们同样可以给幼儿一个真的“娃娃家”,为幼儿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将家庭中的开饭也当成“娃娃家”,让幼儿分发碗筷,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幼儿吃饭的积极性。早上起床,家长们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穿衣服慢或穿得不好而剥夺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而是应当让孩子有劳动的机会来提高他(她)做事的能力,培养他们自己劳动的习惯。

在小班末期,我班对家长开放了半日活动。当娇生惯养的“小皇帝”们自己端起碗香喷喷地吃饱一顿饭,有秩序地将餐具送到专用桶里,用毛巾擦干净自己的小嘴巴时,家长们高兴地说:“老师真是不容易,把这么多的孩子培养得会自己吃饭。饭前会洗手,饭后会漱口擦嘴,真长本事了!”有的家长反映,早上来园前,大人怕耽误时间,总想帮孩子穿衣服,可孩子不让,嘴里还振振有词地说:“我们老师说了,好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慢慢地,幼儿不仅会自己穿脱衣服,速度也明显加快,大人也可以腾出手去做其他家务。

小班下学期,我班又在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吃饭的基础上,提出了叠衣服、被子的要求。方法还是:正面教育、家园配合、创造条件、游戏练习、示范表演、树立榜样。通过这六种方法的交互使用,

4

幼儿基本掌握了自我服务的本领,在头脑中建立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初步劳动观念。

二、家庭、幼儿园、社区密切配合,教育幼儿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中,萌发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优势,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在我们幼儿园所处的社区中,绿化面积较多,有很多的树木与花草,有完善的配套设施:超市、邮局、商店、菜场、饭店、车库等等,这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源。

1、充分利用园内资源。

在幼儿园里,先让幼儿从了解本班老师的工作入手,因为老师是幼儿接触最多的“劳动者”。幼儿园的工作特点是保教并重,即保育员担负的任务与老师同样重要。她们不仅要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为幼儿提供清洁卫生的环境,每天为幼儿端饭、打水、拖地、洗毛巾等,劳动强度大,任务较繁重。他们是生活在幼儿身边的最直接的劳动者。因此,每当保育老师在劳动时,教师都提醒幼儿注意观察,保育老师为什么又要扫地、拖地、擦窗、洗毛巾等,让幼儿明白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他们能有一个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让幼儿知道老师劳动非常辛苦。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减少老师的劳动呢?于是,经过观察和讨论,幼儿懂得了只有自己平时注意卫生,

5

如洗手时注意把水龙头开小点,别让水溅出来;吃饭时,不能掉饭粒;手工活动结束后,桌上地面的纸屑要收拾干净??接着,带幼儿参观食堂,了解炊事员的劳动,让幼儿知道自己吃的饭菜得来多么不容易;参观门房,了解门卫叔叔为了大家的安全,不管刮风下雨,日夜守卫在大门口??

2、家庭环节不可或缺。

同时,让每个幼儿回家观察大人们的劳动,在家谁最辛苦,都做了些什么,并发动幼儿带来家庭成员的全家福照片,介绍家人的劳动,让幼儿知道家里的每一个成人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照顾自己和家里的老人等。

3、社会资源取之不尽。

带幼儿到邮局参观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知道邮递员叔叔和阿姨每天都会收到许许多多的信件,他们要对这些信件进行分类整理,而且要给每一封信盖上邮戳,长途的分别用汽车、轮船、飞机送到祖国和世界各地,再由邮递员把信件送到收件人手中,使幼儿了解每一封信的传递都很不容易,从而激发幼儿热爱邮递员、尊敬邮递员的情感。通过走入社区的参观活动,孩子知道了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各行各业不同社会职业的人们的劳动,了解到他们工作的劳苦!知道医生看病、警察指挥交通、清洁工人打扫卫生、营业员售货等,有了他们的辛苦劳动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

正是因为不断地为幼儿提供和创设各种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和各类人员的接触,才了解了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人们的劳动,从

6

而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任何一个环节的人们的劳动,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才能使大家过上好日子,生活得更方便。

三、创设和谐环境,让幼儿在学习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体验劳动带给他人方便的快乐。

陈鹤琴先生早在1940年在江西办幼师时就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并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儿童知道应该帮助别人,知道为大众服务,具备服务的精神”。他说:“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知各种知识和技能,可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去帮助人,那这种教育可以说全无意义。” 在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服务精神的人去为之奋斗,因此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更具现实意义。服务精神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这是我们教师教育工作的重点。

1.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提供机会

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存在着很多服务的机会,教师要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幼儿,并倡议幼儿互相服务。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必每件事都让老师或保育员代劳,时间久了,幼儿也会习惯性地将同伴需要帮助的事情做好,甚至引以为豪。

如来园活动时,可轮流请幼儿担当“值日生”等工作,工作的内容包括晨间照顾自然角、帮助老师擦桌子;集体活动时分发玩具,收拾整理图书等;户外体育游戏时分发收放玩器具;进餐时分发碗、筷,清理桌面等;起床活动中,让幼儿帮助别人拿衣物,扣扣子,整理床铺,为上卫生间的幼儿取手纸等等。幼儿在教师的委派下,服务工作

7

的热情很高,甚至把服务的机会当成了一项光荣的使命,在工作时感到无比荣耀和兴奋。

同时,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增加或减少服务的内容及种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服务工作的方法和程序。如在安排 “值日生”工作时我们做到面向全体,轮流进行,使每位幼儿都有服务的机会,尽量避免幼儿功利思想的产生。

2.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提供机会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不仅设计了商店服务员、餐厅服务员、讲解员等角色,而且要求其他每个角色都有承担为别人服务的责任。如“娃娃家”中“主人”为到访的“客人”服务,“爸妈”为 “孩子”服务;“小课堂”游戏中,“教师”为“学生”服务等。我们在组织引导时不断强调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同时对服务的“质量”提出一定的要求,如:为别人服务时应礼貌热情,服务尽可能地周到细致,让被服务的人感到满意等。这些服务机会大大增强了幼儿对于服务的认识与理解,幼儿逐渐懂得服务的意义,了解服务是一项为帮助他人而做的工作。同时,对他人给予的服务,也会珍惜并产生感激之情。

3.在家庭中提供机会

家庭也是幼儿施展服务能力的场所,因此,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的沟通联系,力争家园一致对幼儿进行服务意识的培养。

教师及时提醒父母在家庭中要为幼儿提供服务的机会,如帮助父母取物品,做简单的卫生工作,帮祖父母捶背等。父母要选取幼儿力所能及的服务内容,并在幼儿劳动结束后给予赞扬和鼓励。家长的

8

适当引导和服务机会的创造,让幼儿内心获得了满足感,幼儿更加珍惜成人的劳动和对自己的关心,同时也增强了服务意识。幼儿家庭服务机会的获得,取决于父母的耐心和细心。一味呵护照顾幼儿,从不让幼儿参与劳动,早已被证明对幼儿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幼儿在学会自我服务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为他人服务的愿望,这实际上反映了教育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没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练习,也就没有劳动快乐、劳动光荣的情感体验;如果没有观察了解周围人们工作辛苦的教育活动,也就不会有自觉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更不会产生“为他人服务”的情感需求,劳动教育让幼儿在人生的起步阶段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jo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