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供电电缆线径选择的十个误区辨析

更新时间:2023-12-15 21: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交流供电电缆线径选择的十个误区辨析 电力电缆 2010-06-29 02:04:11 阅读5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机房供配电系统设计有一定的规范,用户新建机房供配电系统时,应通过设计单位选择合适的交流线径,严格按设计文件施工。对于现有机房新增一般性负载,往往由用户自行设计并安装。

安全用电是动力设备安装与维护人员的基本要求,所有安装与维护人员都有必要了解交流电缆线径选择的方法和原则。维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局限于发现设备潜在故障,也应关注线缆等配套设备存在的风险,实现精细化维护。在具体的安装与维护工作中,不少工程师对电缆线径的选择存在着一些误区,需要对这些误区进行分析。选择了错误的电缆线径,轻则增加了建设或运行成本,重则可能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本文列出的十个误区都是工程与维护人员容易发生的,事实上导线线径选择还有更多的影响因素,具体选择线径时应根据环境温度、允许温升、敷设方式等查询电工手册或其它相关设计规范。 误区一:经济电流密度2~4A/mm2,选2偏安全,选4偏经济

按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交流线径是通行的方法,铜质电缆经济电流密度为2~4A/mm2。显然,取经济电流密度为2A/mm2时,线径较粗,投资成本较高;取经济电流密度为4A/mm2时,线径较细较经济。一些工程人员认为,按照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电缆即可,选2A/mm2偏安全,选4A/mm2偏经济,都是可行的选择。

当电缆较细时,电缆比表面积大,对散热有利;当电缆较粗时,电缆比表面积小,热量不易散发,单位截面积导线通过相同的电流时,粗电缆温度较高。如果电缆温度超过允许值,就会发生危险。下表为在空气中敷设的塑料绝缘铜芯电线长期连续负荷载流量(《电工手册》第14章第99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四版,吕如良等主编,2002年1月),周围环境温度为25℃,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为70℃。

由上表可见,较细的电缆每平方载流量远大于4A,随着电缆线径的增加,每单位mm2载流量明显下降。由于电缆不应一直运行于最高温度,同时存在可能的过流或其它因素影响,选择时导线载流量应小于上表载流量数值。

由此看来,经济电流密度理解为粗电缆取2、细电缆取4,比理解为选2偏安全、选4偏经济更合乎实际。

误区二:只按经济电流密度,不复核电缆压降

假定某单相交流负载最大电流不超过16A(单相负载电流通常不超过20A),按经济电流密度法选用4mm2电缆,如果负载距离100米,铜电导率σ为57,电缆电阻为: R=L/(σS)=100×2/(57×4)=0.88Ω 电缆上电压降ΔU为 ΔU=IR=16×0.88=14.1V

连接回路在最大工作电流作用下的电压降,不得超过该回路允许值(《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第6页,GB50217-94),该例电缆上电压降达到14.1/220=6.4%,超过多数设备线路上压降不应大于5%的要求。负载工作电压下降6.4%,相应的工作电流上升1A,需要选用更粗的电缆(如6mm2),重新计算电压降,直至电压降小于5%。

误区三:只选择电线线径,不考虑电线类型

计算电缆线径时,只确定了电缆金属介质的截面积。只要截面积相同,不论何种绝缘层与护套,电缆本身性质完全相同(铜质,通信机房电力电缆一般不用铝芯电线)。但正是由于绝缘层与护套的不同,散热性能、允许温升就有区别,如常用的VV(聚氯乙烯绝缘)电缆与JY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前者允许温度为70℃,后者可达90℃,因此JYV电缆允许的截流量更大,同样的负载电流条件下,可以选择较小的线

径。此外,单芯与多芯电缆(指内部含互相绝缘的多芯成套电缆)散热条件不同,截流量也有区别。例如,铜芯导体截面为50mm2,单芯与多芯明敷电缆在环境温度为25℃、导体温度分别为70℃(VV电缆)和90℃(JYV电缆)时载流量规格如下表所示(数据来源:北京电缆网)。

由上表可知,多芯电缆载流量较单芯为小,VV电缆载流量较YJV电缆为小,设计电缆时需要计入这些因素。多根单芯电缆平行捆扎敷设时,计算载流量也应在单芯电缆的基础上乘以一个小于1的降额矫正系数。下表为《工厂供电》中多根电缆并列时载流修正系数,电缆相距100mm。 误区四:优先选择长期安全载流量大的电缆

一般地,从电缆的绝缘性能、环保性能和耐候性能等方面看,YJV电缆载流量大,在各方面比VV电缆性能更优异,应在工程设计中优先考虑。

事实上,YJY电缆虽然具有载流量大、电缆直径小、重量轻、方便安装等优点,但在同等截面积条件下,YJY电缆比VV电缆流量大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能承受的温度高而已。截面积相同,铜的质量、导电率也相同,因而在输送同等电流的情况下,选择YJY电缆可以比选择VV电缆细一些的线径,但线路电阻增加,线损和电压降也增加,长期运行不一定合算。

电缆选择必须全面考虑环境条件、使用场所、敷设方式、供电距离、长期运行的费用和电压降,能用VV电缆的场所一般仍推荐用VV电缆。如果原行线架上已敷设VV电缆,新设计增加耐受温升更高的JYV电缆是没有意义的,平行捆扎走线的电缆只能按耐受温升最低的电缆计算载流量。 误区五:并联多大的导线,就相当于线径增大多少平方

大型机房负载容量大,需要提供很大的电流,如果选择一根导线,无疑需要线径很粗的供电电缆,施工并不方便,甚至没有足够粗的导线可供使用。多根导线并联是允许的,由于线径小的电线每平方载流量大于粗电线,并联方式可能在经济上更合算。

并联电线之间的电流在理论上按截面积分配,只要是相同材质电线(如铜线),都可以直接并联。但实际工程中,最好使用相同的线径。如果线径相差悬殊,可能由于接线端子存在一定电阻,以及与电缆截面积不成正比的感抗作用,导致电流分配偏差,一根导线可能分配电流过大,超过安全载流量。此外,如果采用不一致的线径,需仔细复核电线上的电流是否小于安全载流量,细导线的单位载流量只能按粗导线计算。

因此,大小相差悬殊的电缆并联使用,电缆载流量往往并不按照理想条件下的电流分配规律来分配,小电缆相对发热明显。两线并联时,粗的电缆不应大于细电缆的两倍。 误区六:只依据负载电流,未考虑短路电流

只根据负载电流选择交流输入电缆的线径,事实上存在着安全风险。例如,某大楼由功率S为315KVA的变压器供电,变压器Z值为5%。现欲在配电室增加一台3P空调(单相),发现配电柜内有一额定容量为500A的断路器CB3空闲未用,拟通过该断路器为空调引入一相交流电,如下图所示。工程人员按经济电流密度法选择线径,取经济电流密度为4A/mm2,空调工作电流12A,选择电缆的截面积S为4mm2,并在空调侧安装16A空开作为空调输入开关。 A 16A

315KVA/Z=5% CB1/500A CB2/500A CB3/500A CB4/500A 其它负载 50米 3P空调

空调距离配电柜较远,电缆长度L为50米,导线电阻R为

R=L/(σS)=50×2/(57×4)=0.44Ω

假定电网供电能力为无穷大,变压器短路电流IST为: IST=S/(3U×Z)=315×1000/(220×3×5%)=9545A 变压器副卷单相等效电阻RT为: RT=U/I=220/9545=0.023Ω

假定变压器输出端至CB3所有导体与接头电阻之和为0.05Ω,如果电缆末端A点发生短路,短路电流IS为

IS=U/R=220/(0.023+0.05+0.44)=429A

由于断路器跳闸电流为500A,因此电缆末端短路后断路器不跳闸,电缆烧断甚至起火。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选用电缆时,需要校验短路电流。在检查供配电系统时,如果发现大型断路器后端连接细电线,就应重点关注。(注:除短路电流需要核算外,还应计算接地故障电流,校验断路器是否符合要求。因本文只讨论电缆选型问题,不在此讨论如何选用断路器。) 误区七:按负载电流选线,不考虑断路器容量

根据负载性质不同,断路器容量一般选择为负载电流的1.15~1.5倍。断路器选定以后,过载跳闸电流即已确定(大型断路器往往允许整定跳闸电流)。过流的产生与供电质量、负载质量及运行状态有关,也与漏电流有关。在通信机房供电系统中,通常并不安装漏电保护器,如果漏电流与负载电流之和不超过断路器额定电流,断路器不跳闸,负载继续运行。

在有较大漏电流的情况下,如果线径只按负载电流设计,可能导致线径偏小,超过导线安全载流量,电缆发热过温,存在的安全风险比漏电流更甚。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负载电流选择断路器(包括微断,熔丝等过流保护装置也是类似的)容量,再根据断路器容量选择导线线径,再复核压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误区八:只考虑建设成本,不核算运行总成本

设计单位进行配电设计时,会计算负载电流、线路压降等,按建设投资最低的原则设计,较少考虑运行成本。仍以3P空调为例,如果选用4mm2的电缆,消耗在电缆上的功率为: P=I2R=122×0.44=63W

如果改选用6mm2的电缆,电缆电阻值为: R=L/(σS)=50×2/(57×6)=0.29Ω 消耗在电缆上的功率为 P=I2R=122×0.29=42W

损耗降低21W。假定电费每度1元,一年运行下来,选用6mm2的电缆可以节约电费C为: C=21×24×365/1000×1=184元。

按北京电缆价格,2×6mm2的电缆比2×4mm2的电缆贵2.2元/米(北京电缆网,http://www.bjdlw.com),50米的电缆差价仅为110元,选用6mm2的电缆初期投资大于选用4mm2的电缆,但不到1年即可收回投资,显然更为经济,总运行费用更节省。

选用更粗的电缆是否更经济,需要按同样的方法进行核算,如果三到五年可以收回投资,宜选用较粗的电缆。

误区九:零线选择未考虑三次谐波与不平衡电流

当负载三相不平衡时,零线将有电流流过;当三相严重不平衡时,零线电流甚至大于相电流。计算机、节能灯等电子设备多产生三次及三的倍次谐波,谐波电流通过零线。对于谐波抑制不佳的电子设备来说,三次谐波电流可能大于相电流,零线电流很大。此外,三次及以上谐波频率较高,在导线内流过时有趋肤效应,即电流主要从导体表面流过,相当于缩小了导线截面积,热效应更加明显。

现行IDC机房建设过程中,普遍采用3+2电缆,即一根圆形绝缘电缆中包括三根相线、一根零线和一根保护地线,如3×50+2×25电缆,零线线径为相线的一半。如果为普通计算机或照明供电,当负载达到设计容量后,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三次谐波导致零线过热甚至着火。除非负载谐波抑制效果好,或进行了

谐波整治,否则零线线径不应小于相线线径。

误区十:保护地线目的是等电位连接,线径细一点也可以

交流设备与机房接地排之间、设备内部部件与机柜之间连接有保护接地线,一方面是等电位连接的要求,使所有设备和部件外壳保持等电位,预防触电以及由于雷电侵入导致的内部放电;另一方面用于泄放接地故障电流。

由于雷击时长以微秒计,即使大的雷电流,积累的能量常不足以烧毁保护地线,因此不少工程师认为接地保护线对于防雷来说不用考虑粗细。确实,在雷击事件中少见有保护地线烧毁的案例,但保护地线的线径要求还有另外的原则,即发生接地故障时,保护地线不应在保护设备动作前烧毁。显然,电流越大的设备,输入电缆越粗,输入断路器容量越大,保护地线也越粗。因此规范规定,当相线线径大于35mm2时,保护地线线径应取相线线径的一半,按规范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能达到相线越粗,保护地线也越粗的目的,消除安全隐患。

因此,保护地线线径不能随意选择,保护地线的截面,应满足回路保护电器可靠动作的要求(《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第8页)。 结语

交流电缆的选择看似简单,但为了选择安全而又经济的电缆,则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可能因为选择了过大的线径增加建设成本,选择过小的线径增加运行成本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风险。 目前通信领域多数电力电缆配置偏于安全,在铜材日益昂贵、电缆费用占比越来越高的今天,有必要选择经济的电缆。对于正在运行中的系统,宜与专业的机房评测机构进行合作,实施机房评估与必要的整改,确保供电安全。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ji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