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教案

更新时间:2023-05-04 05:3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管理系统,介绍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应该掌握以下内容:

掌握信息的定义,理解信源、信宿和载体,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区别

掌握信息化的概念,了解信息化的社会及经济意义掌握信息系统的定义

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及其特点,了解其结构和发展状况

1.1 信息及信息化

第1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管理系统,介绍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应该掌握以下内容:

掌握信息的定义,理解信源、信宿和载体,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区别

掌握信息化的概念,了解信息化的社会及经济意义掌握信息系统的定义

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及其特点,了解其结构和发展状况

1.1 信息及信息化

1.1 信息及信息化

1.1.1 信息的概念

1.信息的定义

从哲学意义上来看,信息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务的属性。信息是具有价值性,实效性,经济性,可以减少或消除事务不确定性的消息,情报,资料,数据和知识。信息理论的创始人申农说:“信息是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数据和信息这两个词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容易混淆,因此我们必须搞清楚。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会对接收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它对决策者能增加知识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的数据的概念可用下图说明。

数据与信息的转换过程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实的符号。数据并不只是数字,所有用来描述客观事实的语言、文字、图画和模型都是数据。

根据上图的概念,显然数据和信息的概念是相对的,对于第一次加工所产生的信息,可能成为第二次加工的数据。同样,第二次加工得到的信息可能成为第三次加工的数据。这也和物质生产中的原料和产品的关系相似初级加工得到的产品,可能成为进一步加工的原料。

信息作为对接权者行为有影响的新知识,它有以下特征:它以一定的符号形式表示,这是信息的符号性;它包括明确的内容,要向接权者传达一定的事件,这是信息的语义性;这一内容事先为接权者所不知,但与他进行决策有关,对决策特产生影响,这是信息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表达的资料经过解释就是信息,也就是说,信息是我们对数据的解释,或者说是数据的内在含义。根据这个定义,那些能表达某种含义的信号、密码、情报、消息都可概括为信息。

信息包括以下概念:

信源:即信息的发布者,也就是传者;

信宿:即接受并利用信息的人,也就是受者;

媒介:原意指中间物,可用以纪录和保存信息并随后由其重现信息的载体,

媒介与信息密不可分,离开了媒介,信息就不复存在,更谈不上信息的交流和传播。

信道:指信息传递的途径、渠道。信道的性质、特点将决定对媒介的选择,

比如,在谈话中,传者如果是以声波为交流信道的,那么,声波信道的特性便决定了所选取的交流媒介只能是具有“发声”功能的物体、材料和技术手段。同样,如果以频道为信息传递渠道的,其媒介选择只能是电子类的载体。

反馈:指受者对传者发出信息的反应,在传播过程中,这是一种信息的回流。传者可以根据反馈经验检验传播的效果,并根据此调整、充实、改进下一步的行动

2.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

1.1 信息及信息化

1.1.1 信息的概念

1.信息的定义

从哲学意义上来看,信息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务的属性。信息是具有价值性,实效性,经济性,可以减少或消

除事务不确定性的消息,情报,资料,数据和知识。信息理论的创始人申农说:“信息是用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数据和信息这两个词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容易混淆,因此我们必须搞清楚。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会对接收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它对决策者能增加知识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的数据的概念可用下图说明。

数据与信息的转换过程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实的符号。数据并不只是数字,所有用来描述客观事实的语言、文字、图画和模型都是数据。

根据上图的概念,显然数据和信息的概念是相对的,对于第一次加工所产生的信息,可能成为第二次加工的数据。同样,第二次加工得到的信息可能成为第三次加工的数据。这也和物质生产中的原料和产品的关系相似初级加工得到的产品,可能成为进一步加工的原料。

信息作为对接权者行为有影响的新知识,它有以下特征:它以一定的符号形式表示,这是信息的符号性;它包括明确的内容,要向接权者传达一定的事件,这是信息的语义性;这一内容事先为接权者所不知,但与他进行决策有关,对决策特产生影响,这是信息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用语言、文字、图形等表达的资料经过解释就是信息,也就是说,信息是我们对数据的解释,或者说是数据的内在含义。根据这个定义,那些能表达某种含义的信号、密码、情报、消息都可概括为信息。

信息包括以下概念:

信源:即信息的发布者,也就是传者;

信宿:即接受并利用信息的人,也就是受者;

媒介:原意指中间物,可用以纪录和保存信息并随后由其重现信息的载体,

媒介与信息密不可分,离开了媒介,信息就不复存在,更谈不上信息的交流和传播。

信道:指信息传递的途径、渠道。信道的性质、特点将决定对媒介的选择,

比如,在谈话中,传者如果是以声波为交流信道的,那么,声波信道的特性便决定了所选取的交流媒介只能是具有“发声”功能的物体、材料和技术手段。同样,如果以频道为信息传递渠道的,其媒介选择只能是电子类的载体。

反馈:指受者对传者发出信息的反应,在传播过程中,这是一种信息的回流。传者可

2.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

1.1.2 信息化

1. 信息技术及对社会经济的意义

(1)对文化与教育的影响

(2)对法律和政策的影响

(3)对生活方式及各种社会活动方式的影响

(4)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信息资源

(1)信息资源是信息的一部分,是信息世界中与人类需求相关的信息;

(2)信息资源是可利用的信息,是在当前生产力水平和研究水平下人类所开发与组织的信息;

(3)信息资源是通过人类的参与而获取的信息,人类的参与在信息资源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1.3 知识经济

1.1.3 知识经济

对于什么是知识经济,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看法。有人认为,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有的学者提出,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认为,知识经济就是知识成为经济的主导因素,处于中心地位,信息替代物质成为战略资源。著名学者吴季松博士在《知识经济:21世纪的趋势》一书中给知识经济下了一

个明确的定义:“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他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知识经济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青睐,是因为发展知识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知识经济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量事实表明,科学技术、诀窍和其他信息对于企业和社会提高经济效益,是一个最重要的要素。

2.知识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可持续发展旨在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良好的生产与生活环境,使社会人均的福利水平持续提高,知识经济是资源节约型经济,对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甚少的中国,知识经济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3.发展知识经济有利于改变劳动结构,促进分配制度的根本转变

美国著名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在他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在智力劳动方面的能力比是,大学:中学:小学=25:7:1。”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越高,劳动生产能力就越大。

4.知识经济促进了产业创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在知识经济中,由于社会生产总过程越来越复杂各环节的联系和相互依赖性越来越紧密,又由于社会的运行和管理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所有整个社会对信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1.2 系统与信息系统

1.2.1 系统的概念

本书中把系统定义为组织,即由若干人和设备,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如工厂、农场、机关、学校、医院、商店、银行、公司等都可以称之为系统,也称之为组织。

1. 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

任何系统的存在都要有三个必要条件:目标、功能和机构。

目标:目标是前提,无目标不称其为系统。

功能:功能是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功能。

机构:机构是基础,是组织保证。没有必要的机构就没有功能,目标也就成了空目标。目标、功能和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

2.系统的主要特点

(1)系统的层次性

通常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许多子系统构成。自然,各个子系统也具有系统的一切特征.这些子系统可以用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的方式组合.

(2)集合性

系统是把本来不相关的单元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3)目的性

系统的另一特征是系统是有目标的,即为了完成或达到某种目标。

1.2.2 信息系统

1.2 系统与信息系统

1.2.1 系统的概念

本书中把系统定义为组织,即由若干人和设备,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如工厂、农场、机关、学校、医院、商店、银行、公司等都可以称之为系统,也称之为组织。

1. 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

任何系统的存在都要有三个必要条件:目标、功能和机构。

目标:目标是前提,无目标不称其为系统。

功能:功能是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功能。

机构:机构是基础,是组织保证。没有必要的机构就没有功能,目标也就成了空目标。目标、功能和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

2.系统的主要特点

(1)系统的层次性

通常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许多子系统构成。自然,各个子系统也具有系统的一切特征.这些子系统可以用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的方式组合.

(2)集合性

系统是把本来不相关的单元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3)目的性

系统的另一特征是系统是有目标的,即为了完成或达到某种目标。

1.2.2 信息系统

1.2.2 信息系统

l.信息系统定义

简单地说,输入是资料,经过处理,输出是信息的系统,就是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主要部分是为了产生决策信息所制定的一套有组织的应用程序。信息系统可以用各种形式来表示。但不管何种形式,其输出的结果总是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1)输入:捕获或收集来自企业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原始数据;

(2)处理:将原始输入的数据转换成更具有意义的形式;

(3)输出:将经过处理的信息传递给人或用于生产活动中。

信息系统还需要反馈,它将输出信息返送给组织的有关人员以便帮助他们评价或校正输入。

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了解系统的组织、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等几方面的功能

(1)系统与组织

(2)系统与管理

a.高层管理者:这是组织中最重要的领导层。他负责制定有关产品和生产、服务的长远战略决策。

b.中层管理者:组织中的中层人物,负责贯彻高层管理者的意图和规划。

c.操作管理者:组织中负责监视企业日常活动的人员。

(3)系统与技术。

2. 信息系统的类型

(1)按组织层次划分的系统类型

(2)六种主要的系统类型

1.3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3.1 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特点

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也是一种系统,是一种信息系统,是组织(企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同企业有关的各种事件和对象的信息,并将这种信息提供给企业内外的系统用户。为了达到提供有用信息的目的,系统内必须实现某些过程,特别是信息联系过程和变换过程。系统接收各种数据,将它们转变为信息,将数据和信息加以存贮并将信息提供给用户。管理信息系统并不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它的任务主要是提供信息作为决策过程中的参考。但是,就象有些日常事务的决定可以由电子计算机做出一样,信息系统也可参与决策。这就使信息系统和决策过程之间失去明确的界限。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电子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送、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信息系统。它能实测企业(组织)的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进行辅助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长远规划的目标。简言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具备信息系统的功能。此外,它还具备其特有的计划、控制、预测和辅助决策功能.

(1)计划功能。根据现存条件和约束条件,提供各职能部门的计划。如生产计划、财务计划、采购计划等。并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次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

(2)控制功能。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分析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辅助管理人员及时加以控制。

(3)预测功能。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或模拟方法,根据现有数据预测未来。

(4)辅助决策功能。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从大量数据中推导出有关问题的最优解和满意解,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以期合理利用资源,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2.管理信息系统的形成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概念是在60年代提出的。当时,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到金融、商业、政府部门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主要的应用是数据处理。

(1)COPlCS的实现

(2)以大型机为中心的时代

3.管理信息系统一般模式

(1)执行控制子系统(下层)

MIS中的执行控制子系统与企业中管理机构的基层管理相对应。该子系统一般包括:生产管理、材料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人事劳资管理、设备管理等子系统。执行控制子系统处理的数据量大,但数据都是规范的,处理过程和规则都是程序化的。该子系统常用的处理有:事务处理、报表处理、查询处理。常用的输出形式有帐簿、表格、图形。

执行控制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

理解并执行中层下达的指令。

处理(录入、存贮、计算、分类、汇总等)原始业务数据。

将汇总信息及执行中层指令的结果传至中层。

提供查询功能。

(2)管理控制子系统(中层)

管理控制子系统是为企业中层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提供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制定资源分配方案、评价企业效益等项战术级管理所需的信息。该子系统在整个MIS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

汇集下层传来的信息并结合环境信息,监督、控制低层的运行。

处理中层信息上传给高层,理解并执行高层下达的指令,必要时把高层指令分解并下达给低层执行。

提供查询功能。

(3)战略决策和计划子系统(高层)

战略决策和计划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

汇集管理控制层和企业外部信息,辅助企业最高领导人做战略决策和计划。

将决策和计划分解下达执行并监督执行情况,分析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管理、协调全系统的运行。

提供查询功能。

1.3.2 管理信息系统的种类

1.3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3.1 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特点

1.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也是一种系统,是一种信息系统,是组织(企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同企业有关的各种事件和对象的信息,并将这种信息提供给企业内外的系统用户。为了达到提供有用信息的目的,系统内必须实现某些过程,特别是信息联系过程和变换过程。系统接收各种数据,将它们转变为

信息,将数据和信息加以存贮并将信息提供给用户。管理信息系统并不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它的任务主要是提供信息作为决策过程中的参考。但是,就象有些日常事务的决定可以由电子计算机做出一样,信息系统也可参与决策。这就使信息系统和决策过程之间失去明确的界限。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电子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送、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信息系统。它能实测企业(组织)的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进行辅助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长远规划的目标。简言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工具,具有数据处理、预测、控制和辅助决策功能的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具备信息系统的功能。此外,它还具备其特有的计划、控制、预测和辅助决策功能.

(1)计划功能。根据现存条件和约束条件,提供各职能部门的计划。如生产计划、财务计划、采购计划等。并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次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

(2)控制功能。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分析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辅助管理人员及时加以控制。

(3)预测功能。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或模拟方法,根据现有数据预测未来。

(4)辅助决策功能。采用相应的数学模型,从大量数据中推导出有关问题的最优解和满意解,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以期合理利用资源,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2.管理信息系统的形成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概念是在60年代提出的。当时,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到金融、商业、政府部门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主要的应用是数据处理。

(1)COPlCS的实现

(2)以大型机为中心的时代

3.管理信息系统一般模式

(1)执行控制子系统(下层)

MIS中的执行控制子系统与企业中管理机构的基层管理相对应。该子系统一般包括:生产管理、材料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人事劳资管理、设备管理等子系统。执行控制子系统处理的数据量大,但数据都是规范的,处理过程和规则都是程序化的。该子系统常用的处理有:事务处理、报表处理、查询处理。常用的输出形式有帐簿、表格、图形。

执行控制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

理解并执行中层下达的指令。

处理(录入、存贮、计算、分类、汇总等)原始业务数据。

将汇总信息及执行中层指令的结果传至中层。

提供查询功能。

(2)管理控制子系统(中层)

管理控制子系统是为企业中层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提供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制定资源分配方案、评价企业效益等项战术级管理所需的信息。该子系统在整个MIS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

汇集下层传来的信息并结合环境信息,监督、控制低层的运行。

处理中层信息上传给高层,理解并执行高层下达的指令,必要时把高层指令分解并下达给低层执行。

提供查询功能。

(3)战略决策和计划子系统(高层)

战略决策和计划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

汇集管理控制层和企业外部信息,辅助企业最高领导人做战略决策和计划。

将决策和计划分解下达执行并监督执行情况,分析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管理、协调全系统的运行。

提供查询功能。

1.3.2 管理信息系统的种类

1.3.2 管理信息系统的种类

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一般定义当然不可能说明每个系统的具体特性。由于企业的规模和组织结构不问,行业不同,所采用的技术不同以及系统对外界环境的信息的反应能力不同,各个系统之间在特性和对企业的用途方面都会有不少差别。

1.技术

根据所应用的技术不同,可分为3种类型:手工操作系统、机械操作系统和电子系统。

2.信息传输

3.运算处理

4.对外界环境的反应

1.3.3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3.3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单元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单元有:信息源、信息接收器、信息管理者和信息处理机。

(1)信息源

(2)信息接收器

(3)信息管理者

(4)信息处理机

2.结构模型

一个系统的结构是指该系统各个单元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根据这些关系的复杂性可分为“简单结构”和“复杂结构”。

简单结构

复杂结构

3.管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布结构

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C/S结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和B/S结构(浏览器/Web服务器体系),关于这两种结构的详细介绍请参见第五章。

4.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l)计算机硬件系统。

(2)计算机软件系统。

(3)数据及其存储介质。

(4)通信系统。

(5)非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收集、处理设备。

(6)规章制度。

(7)工作人员。

1.3.4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实例

1.3.4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实例

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

2.管理信息系统MIS

3.决策支持系统DSS

4.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例

我们略举几例,以使读者感受一下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具体内容见教材)

第2章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方法概述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内容:阐述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应包含的内容;并重点详细介绍两种典型的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法;给出当今流行的其它系统开发方法简介和比较;最后阐明可供采用的系统开发方式特点。力图使读者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有一个清晰地总括认识,理性理解本教材要求初学者掌握重点内容的理由,为能动地学习整个教材内容打好基础。

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应该掌握以下知识:

理解系统建设方法应包含的内容。

理解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方法本质。并掌握基本实现思路。

理解快速原型法的方法本质。并掌握基本实现思路。

了解其它系统建设方法特性及相互间的比较。

理解系统开发方式的特点,掌握选择原则.

2.1 建设方法应包含的内容

第2章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方法概述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内容:阐述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应包含的内容;并重点详细介绍两种典型的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法;给出当今流行的其它系统开发方法简介和比较;最后阐明可供采用的系统开发方式特点。力图使读者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有一个清晰地总括认识,理性理解本教材要求初学者掌握重点内容的理由,为能动地学习整个教材内容打好基础。

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应该掌握以下知识:

理解系统建设方法应包含的内容。

理解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方法本质。并掌握基本实现思路。

理解快速原型法的方法本质。并掌握基本实现思路。

了解其它系统建设方法特性及相互间的比较。

理解系统开发方式的特点,掌握选择原则.

2.1 建设方法应包含的内容

2.1 建设方法应包含的内容

2.1.1 现行管理的认知体系

2.1.2MIS建设策略

2.1.3 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2.2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2.1 建设方法应包含的内容

2.1.1 现行管理的认知体系

2.1.2MIS建设策略

2.1.3 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2.2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2.1 建设方法应包含的内容2.1.1 现行管理的认知体系

2.1.2MIS建设策略

2.1.3 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2.2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2.1 建设方法应包含的内容2.1.1 现行管理的认知体系

2.1.2MIS建设策略

2.1.3 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2.2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2.2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je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