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三维目标

更新时间:2023-04-14 13:5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语文的三维目标

所谓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教师对学生实行教育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往往只注重知识与技能这个个目标,忽略了过程性目标与情感体验这两个目标。举例(看、掰、人、众、从)说明教学的境界“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授人以欲,授人以娱”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能够想到在课堂上实施三维目标的重要性与新课程改革落实三维目标的必要性。有的老师要问什么是三维目标,不同的学科,它的解释也不太相同,现在我就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谈谈语文的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的内涵

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三维目标是指“知识和水平”“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目标

所谓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理解和经验的总和,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知识与技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没有技能,知识也无用武之地。所以,在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既要增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水平,两者不能偏颇。知识与技能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到的结果,即学生在知识方面要获取多少,在技能上要提升到何种水准,要取得何种结果,这是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都具有的共性特征,所以,把知识与技能合在一起又叫结果性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所谓过程,就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与过程、方法相对应的就是结论,所谓结论就是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结合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过程与方法目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亲历体验。体验是知识的升华,体验的信息能够成为日后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所以学生在过程中能够获得知识与技能并最终内化为个性化特征。传统教学也重视过程与方法,但是传统教学仅仅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服务于结论的手段,学习的目的还是掌握结论。虽然理解并掌握准确的结论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但如果学生没有经过一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对应的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和理解活动,结论很难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基于此,新课程改革把过程与方法本身作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经历过程和探索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是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水平,这些都比那些具体的结论更重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对亲自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理解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其中,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它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1]态度是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之一,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实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2]价值观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的价值判断,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有用无用,有多大用处等理解的价值取向。其中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往往积极的情感形成准确的态度,消极的情感形成错误的态度。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用科学的态度去克服消极的态度,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情感和态度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没有积极的情感和准确的态度就不会

有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情感和态度的升华,并决定了人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都有一种共同的功能,就是对师生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优劣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制约作用,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有巨大的调控作用。所以,把三者放在一起,称之为体验性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jc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