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100T 088-2012成都市建筑消防设施及电气防火检测规范

更新时间:2024-04-09 20: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DB51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

DB510100/T 088—2012

成都市建筑消防设施及电气防火检测规范

2012 - 12 - 27发布 2013 - 01 - 01实施

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0100/T 088—2012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5 要求 .............................................................................. 2 6 检测评定 ......................................................................... 46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检测报告的内容格式 ............................................. 55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消防设施检测要求相关数据 ....................................... 87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危险程度参数检测方法 ........................................... 88 附录D(规范性附录) 电气防火检测要求相关数据 ....................................... 92 参考文献 ............................................................................ 95

I

DB510100/T 088—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成都市公安消防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成都市公安消防局、四川师范大学消防工程研究所、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昆、朱杰、黄光文、王彧雄、唐家祥、李卓、李俊秋、尧熠、王林、贺兆华、徐莉雅、李杰、张毅、杨海振、郭风雷、王东、刘容、程鹏、张天、蒋丽琼、陈旭、李红卫、陈哲。

II

DB510100/T 088—2012

成都市建筑消防设施及电气防火检测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成都市建筑消防设施及电气防火检测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要求、检测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的建筑消防设施及电气防火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子项

组成防火设施、灭火系统或使用性能、功能单一的涉及消防安全的项目。如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等。 3.2

技术要点项

每个子项中具体的要求项目。如火灾探测器的功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功能等。 3.3

单项

由若干使用性质或功能相近的子项组成的涉及消防安全的项目。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等。 3.4

设备完好率

建筑消防系统中某一类设备的完好程度。 3.5

1

DB510100/T 088—2012

系统有效性

建筑消防系统中某一类设备的系统功能实现的有效程度。 4 总则

4.1 为了规范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统一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和建筑电气防火检测验收评定标准,保证消防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4.2 检测机构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执业准则,在许可的业务范围内从事消防技术服务活动,对提供的消防技术服务质量负责。

4.3 检测机构接受建设单位委托从事技术服务活动。 4.4 检测机构从事的消防技术服务活动主要包括:

a) 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含内部装修工程)及用途变更(以下简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的消

防设施进行技术检测,对在用建筑物(场所)的消防设施的运行进行技术检测; b) 对在用建筑物(场所)的电气线路和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技术检测。

4.5 检测机构应对建筑消防设计审核合格的建筑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检测。检测机构应当对检测情况出具客观、真实、完整的检测报告,并由现场检测人员、技术复核人员、批准人员签字,加盖消防技术检测机构印章。检测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见附录A。对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告知委托单位予以处理。检测机构对建筑工程出具的最终合格报告应在出具报告之日起2个月内向当地公安消防监管部门备案。 4.6 检测机构应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建立、实施并保持与检测活动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有效实施。

4.7 检测机构应建立检测人员的培训、技能和履历档案,定期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素质。 4.8 检测机构应按被检项目的业态情况安排检测人员数量:

a) 易燃易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和一类高层公共建筑的检测人员不应少于5人; b) 住宅建筑的检测人员不应少于3人; c) 其他业态的检测人员不应少于4人。 5 要求

5.1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 5.1.1 重要程度

本标准检测项目的分类是根据被检测项目在整个消防系统中,对消防系统运行所起作用的重要程度确定的。技术要求中每项按其重要程度分为A、B、C三类。各类的含义分别为:

a) A类:系指直接关系到消防设施运行功能存在的致命缺陷以及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项

目;

b) B类:系指对消防设施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可能间接影响消防设施系统运行功能和可靠性的

项目;

c) C类:系指对消防设施工程质量无重要影响,消防技术标准中又规定需要检测的项目。 5.1.2 消防供配电设施

消防供配电设施的检测应符合表1的要求。

2

DB510100/T 088—2012

表1 消防供配电设施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其配电线路和控制回路按防火分区划分。消防设备配电箱消防配电 消防配应有区别于其它配电箱的明显标显区分标识,配电箱上的仪表、指示灯的显示应正常,开关及控制按钮灵活可靠。 按标准要求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消防配电 消防配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的消防设及操作程序应符合要求。 电方式 备,其切换备用电源的控制方式观察检查最末一级配电箱电按最末一级配电箱总数20%抽检 但不少于10只,少于10只全数检查。 源切换装置设置情况,在自动控制方式下,手动切断消防主电源,观察备用消防电源的投入及指示灯显示。 采用目测及手触摸相结合的方法检查仪表、指示灯及开关按钮的状态。 全数检测。 自动或手动启动发动机,用秒表计时,30秒后读取仪表数据并观察发动机的运行状态,试验时间不应超过10 min。 B C A 电方式 志,不同消防设备配电箱应有明全数检测。 查看消防控制室及各消防设施最末一级配电箱的标志以及仪表、指示灯、开关、控制按钮的状态。 B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仪表、指示灯及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显示应正常。 自备发电机组 发电机 自动或手动启动达到额定转速并发电的时间不应大于30s, 发电机运行及输出功率、电压、频率、相位显示均应正常。 5.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检测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项 目 子项 火灾探测器 外观检查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火灾探测器外观完好,无明显划伤、裂痕等机械损伤,表面无涂覆、污损现象。 检测数量 按火灾探测器总数20%抽检,但不少于10只,少于10只全数检查。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目测并辅以手感检查。 C

3

DB510100/T 088—2012

表2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火灾报警系统在正常当被监视区域发生火情,其响应值达到预定值时,火灾探测器应输出火警信号,火灾探测器报警确认灯动作,火灾报警控制并显示报警区域或部位,发出火灾报警声、光信号。 实际安装数量在100只以下的者,监视状态下,用便携式火灾探测器试验器施加烟气作用于探测器,观察报警确认灯状态,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的时间。 A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器应能接收来自火灾探测器的火警信号,抽检20只(每个火灾探测器 火灾探测器报警功能 实际安装数量超过100只的,按实当探测器连线短路或与底座脱离断路,应s 内发出与火灾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的故障声、光信号,故障声信号应能手动消除,再有故障信号输入时,应能再启动,故障光信号应保持至故障排除。 按手动火灾报警外观检查 按钮总数20%抽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外观完好无损伤。 检,但不少于10只,少于10只全数检查。 实际安装数量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功能 启动报警按钮,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能接收来自手动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并显示报警区域。 100只以下的者,抽检20只(每个实际安装数量超过100只的,按实际安装总数的10%抽检,但抽样总数不得少于20只。 火灾声光报警装置的火灾报警装置 设置 火灾声光警报装置功能 4

启动火灾探测器或手动报警按钮,向火灾报警控制器输出火警信号,火灾警报装置发出警报声响和曝闪灯光,手动复位前警报声、曝闪灯光予以保持。 每个防火分区检查1处。 每个防火分区安装火灾声光警报装置数量不得少于一个。 每个防火分区检查1处。 际安装总数的输出故障信号,火灾报警控制器应在100 10%抽检,但抽样总数不得少于20只。 回路都应抽检);记录报警确认灯动作手动造成探测器连线短路、断路,记录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故障信号时间。 A 观察检查。 C 火灾报警系统在正常监视状态下,触发手动部件,观察手动报警按钮确认灯状态,记录手动报警按钮启动至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时间。 回路都应抽检);火灾报警按钮的启动A 现场核实。 B 启动火灾探测器或手动报警按钮,记录确认灯动作到火灾警报装置发出声光警报的时间。 A DB510100/T 088—2012

表2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模拟实际使用环境,开启警报声,用声级计在火灾报警装置 火灾声光警报装置功能 在距警报器3 m 远处,火灾警报声压级应大于80dB(A),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A)的每个防火分区检查距警报器3米远处测量警报声强,记录测试值。随后,关闭警报声在相同位置测量背景噪音,取最大声强值,计算差值。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进行全数检系统容量不超过火灾报警控制器额定容量的85%。 查。 认定。 统计实际安装点位数,计算实际安装点位数与报警控制器额定点位数的百分比。 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外观 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 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设置安装 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设置安装 电源连接:控制器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备用电源线应与专用蓄电池连接,主备电源应有明显标志。 设备电源 全数检查。 目测检查控制器电源引入线与消防电源及其备用电源的接入方式。 主、备电转换试验:控制器处于正常监视状态下,切断控制器的主电源,使控制器由备用电源供电,再恢复主电源,检查并记录控制器电源状态的显示情况。 5 A A 各种旋钮、开关、插座、插件等外型和结构完好。开关和按键(钮)位置上应清楚地标注功能。 C B C 场所,警报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15dB(A)。 1处。 火灾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应与保护对象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选型 重要程度相适应。 全数检查。 观察,手感检查。 C 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设备,应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设备附近不应布置电磁干扰场强超过设备承受能力的其他设备。 测量消防控制室电磁干全数检查。 扰场强;动检查控制设备安装稳固性;其余各项逐一观察检查。 B ) 控制器应有保护接地。 全数检查。 目测接地标志。 C 电源功能:消防联动控制器的电源应具有主电源和备用电源转换装置,当主电源断电时能自动转换到备用电源,当主电源恢复时能自动转换到主电源,主、备电源的工作状态应有指示。 DB510100/T 088—2012

表2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电池容量检测:查验蓄电池标电池容量:应能在正常监视状态下工设备电源 作8h,当控制器处于报警状态时,控制器应能正常工作30min。 全数检查。 称容量,对蓄电池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输出电流进行测定,通过计算核定蓄电池容量,或通过加用电荷载测试蓄电池实际容量。 火灾报警系统在正常监视状控制器的自检、消音、复位、显示、记忆、打印功能正常。 态下,触发操作面板上的功能键,对面板上所有指示灯、显示器和音响器进行功能测试。 根据探测器的类型,采用相应火灾报警功能:能接收来自火灾探测器及手动报警按钮火灾报警信号,10s内发出火灾声、光报警信号,指示火灾发生部位,记录火灾报警时间,并予以保持至复位。 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 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基本功能 的方式触发火灾探测器或手动报警按钮,查看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报警确认灯以及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火警信号显示,核对显示位置与报警物理位置是否相符。 故障报警功能:当控制器与火灾探测器、控制器与传输火灾报警信号作用的部件发生断路、短路和影响功能的接地故障时,控制器应能在100 s 内发出与火灾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的声、光故障信号,故障声信号应能手动消除,再有故障信号输入时应能再启动。故障光信号应保持至故障排除。 火警优先、二次报警功能:当火灾和故障均发生时,火灾应优先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全数检查。 感烟探测器采用发烟装置施放烟气触发,线型光束感烟探测器采用滤光片遮挡触发,点型、线型感温探测器采用热风机加热方式触发,火焰(感光)探测器采用紫外或红外光源触发(紫外光波长小于280nm,红外光波长大于850nm)。 模拟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断路、短路或接地故障,查看并记录控制器故障报警声、光信号。 火警优先、二次报警功能测联动控制功能: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在接收到火灾报警信号后,应在3s内发出启动信号,显示启动设备名称和部位,记录启动时间和启动设备总数。 试:故障报警期间,在同一回路中先后触发两个或两个以上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查看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火警信号、报警部位显示及记录。测试期间先启动的探测器只消音不复位。 6

A A B A B B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DB510100/T 088—2012

表2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显示要求:具有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器应能显示建筑总平面布局图、每个保护对象的建筑平面图、系统图、疏散路线图、各类消防设备位置图。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图应能用一个界面完整显示。用图标表示各个消防设施(设备)的名称时,应采用图例对每个图标加以说明。 B 火灾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设备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器 火灾报警和联动状态显示: 当有火灾报警信号、联动信号输入时,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器应能在建筑平面图上指示报警的物理位置,记录报警时间、报警部位等信息。 首火警显示: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器应单独显示首火警部位,首火警平面图应有首火警标注。当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器在处于其他状态下应能直接切换到首火警平面图。 火警优先显示:在火灾报警或联动状态下,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器显示非报警平面图时,应能自动直接切换优先显示报警平面图。 故障状态显示: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器应能接收控制器及其他消防设备(设施)发出的故障信号,并在故障信号输入100 s 内显示故障状态信息。 全数检查。 将系统处于正常监视状态,使控制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故障信或联动控制信号,观察显示状态,并记录时间,核对报警物理位置与显示位置是否相符。 B C C C 报警音响 在额定工作电压下,距离音响件中心的1m处,内部和外部音响器件的声压级(A计权)分别在65dB(A)和85dB(A)以上,115dB(A)以下。 全数检查。 离音响件中心的1m处,使用声级计测量声压。 B 5.1.4 火灾应急广播、消防通讯

火灾应急广播、消防通讯的检测应符合表3的要求。

7

DB510100/T 088—2012

表3 火灾应急广播、消防通讯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关闭扬声器,用声级计在扬传声器播音功能: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A),语音清晰。 声器范围内最远点测背景噪声声压级,然后开启扬声器(播放试验音源)在同一位置测量应急广播声压级,计算两者之差。 强行切换功能:当火灾应急广播与公共广播音响系统合用时,发生火灾时,应能在消防控制室将以下楼层扬声器和公共广播扩音机强制转入火灾应急广播状态。二层及以上楼房发生火灾,应先接通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首层发生火灾,应先接通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接通地下各层及首层。含多个防火分区的单层建筑,应先接通着火的防火分区及其相邻的防火分区。 在消防控制室任选三个相火灾应急广播 火灾应急广播功能 全数检查。 邻的楼层或区域进行火灾应急广播。如系统具有其他业务(非应急)广播功能,首先使系统处于(非应急)广播功能:在消防控制室,可把火灾事故广播控制在选定的楼层(区域)内。 业务广播状态,分别通过自动和手动控制方式启动系统的应急广播和选择两个以上广播分区,观察系统的状态转换情况并记录系统进行应急广播状态至发出广播信息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系统处于正常状态下,通过扬声器进行应急广播5 录音回放功能正常。 min 以上,然后停止使用扬声器进行应急广播,检查广播录音回放情况。 扩音设备:火灾事故广播用扩音机,其容量不应小于火灾事故广播扬声器容量较大三层扬声器容量的总和应留有余量;火灾事故广播应设置备用扩音机。 消防通讯 8

消防通讯的设置 消防控制室应设能直接拨打119的外线电话全数现场核实,察看消防专用电B 查看并统计扩音机数量。 B C B 系统在公共广播状态下,模拟火警状态,观察是否可将正在进行的公共广播强行切换为火灾应急广播,查看接通范围是否正确。 B B 重要程度 和消防专用电话总机或对讲通信电话设备。 检查。 话有无漏设。 DB510100/T 088—2012

表3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消防水泵房、备用发电机房、配变电室,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排烟风机房、消消防通讯的设置 防电梯机房及其他与消防联动控制有关的且经常有人值班的机房、灭火控制系统操作装置处或控制室、消防值班室、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用电话分机。 全数检查。 现场核实,察看消防专用电话有无漏设。 B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处应设电话塞孔,通话功能应正常,语音清晰。 消防控制室直接拨打外线报警电话,通话功能正常,话音清晰,无振鸣现象。 直接拨打外线电话,检查通话质量。 使两部消防电话分机处于摘机状态,观察并记录消防电话总机消防通讯 多部消防电话分机同时呼叫消防电话总机时,消防电话总机应能选择与任意一部或多部消防电话分机通话。 按消防电话分机总数20%消防通讯功能 抽检,但不少于10部,少于10部全数检查。 消防电话总机应能呼叫任意一部消防电话分机,并能同时呼叫至少两部消防电话分机,呼叫时消防电话总机应能显示被呼叫消防电话分机的状态和位置。 声、光指示情况。操作消防电话总机,使消防电话总机接通其中一部消防电话分机,观察并记录通话与指示情况。使消防电话总机接通两部消防电话分机,观察并记录通话与指示情况。 操作消防电话总机,呼叫其中一部消防电话分机,观察并记录消防电话总机受话器的回铃音以及呼叫指示情况。呼叫两部消防电话分机,观察并记录消防电话总机的呼叫指示情况。分别将这两部消防电话分机摘机进行通话,检测并记录回铃音、通话情况以及消防电话分机部位显示情况。 应急照明灯具外观完好,外表涂覆层无腐蚀、剥落、起泡现象,无明显划伤、裂痕等机械损伤;内部电池外观规整,应急照明 外观质量 无变形及爬碱、漏液现象;状态指示灯自带电源程序型应设等待(红)、充电(绿)、故障(黄)状态指示灯;设有模拟交流电源供电故障的试验无锁铵钮,但不应设其它开关。 按应急照明灯具总数30%抽检。 目测及手感相结合检查。 C B B B C 9

DB510100/T 088—2012

表3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按应急照安装要求 火灾应急照明灯应安装在墙面或顶棚上,安装应牢固,无遮挡。 明灯具总数30%抽检。 时间:切断正常供电电源后,应急照明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间不应低于附录B中表B.1规定。 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时间/照度 按应急照照度:疏散照明的地面照度不低于0.5LX;明灯具总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自备发电机房、电话总机以及发生火灾仍需坚持工作的其他房间,其工作面的照度,不应低于附录B中表B.2规定。 数30%抽检。 切断正常供电电源,用秒表测量应急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间。 用照度计,测量两个疏散照明灯之间中心地面的照度,达到规定的应急工作状态持续时间时,重复测量原测量点的照度取平均值;消防设备房以及发生火灾仍需坚持工作的其他房间照度的测量,选取房间的工作面作为测量点,切断正常照明,用照度计测量达到规定的应急工作状态持续时间时的最低照度。 电致发光疏散标志在正常交流电源供电切断后,应顺利转入应急工作状态,转换时间不应大于5s。 按疏散指示标志总数30%抽检。 2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目测及手感相结合检查。 C B C 应急转换功能 模拟交流电供电故障,观察能否顺利连续转换照明状态,且用秒表记录其转换时间。 开启正常照射光源,垂直照射B 疏散指示标志 疏散标志亮度及应急工作状态持续时间 蓄光标志发光亮度不应低于7 mcd/m,持续时间不应低于20 min。 按疏散指示标志总数30%抽检。 蓄光标志表面15min后,关闭正常照射光源,用屏幕亮度计测试发光亮度。 切断正常供电电源,在电致发光疏散标志前通道中心处地面,用照度计测量达到规定的应急工作状态持续时间时的最低照度。 全数检查。 现场观察,测量排水井容量,查看排水泵铭牌标称流量,启动排水泵测试排水泵功能。 触发首层操作按钮,查看消防全数检查。 电梯运行情况,迫降至首层后进入电梯轿箱控制电梯到达并停靠任意楼层,并记录。 C 电致发光疏散标志,工作状态时,灯前通道地面中心的照度不低于1.0LX。切断正常供电电源后,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应急工作状态的持续时间不小于30min,其它建筑不小于20min。 C 消防电梯防水措施 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功能 消防电梯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消防电梯前室门口宜设挡水设施。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排水设施。 现场手动迫降功能:首层设供消防人员专用的操作按钮并采用透明罩保护,当触发作按钮时,能控制消防电梯下降至首层,此时其他楼层按钮不能呼叫控制消防电梯,电梯只能在轿厢内控制。 C A 10

DB510100/T 088—2012

表3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控制室远程迫降功能:触发消防控制设备远程控制按钮,消防电梯回落首层,并接收反馈信号。 联动控制迫降功能:火灾确认后,联动控制所有电梯下行停于首层,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功能 消防电梯在轿厢内控制,其余非消防电梯停于首层并停用。 电话对讲功能:消防电梯轿厢内应设消防专用对讲电话,通话音清晰,无振鸣现象; 运行速度: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应超过60s。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触发消防控制设备远程控制按钮,查看消防电梯运行情况和反馈信号。 分别触发两个相关的火灾探测器,查看消防电梯运行情况全数检查。 和反馈信号。 在轿箱内用消防专用对讲电话与消防控制室通话,记录通话质量。 用秒表测量自首层升至顶层的运行时间。 C B B B 重要程度 5.1.5 水灭火系统

水灭火系统的检测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 水灭火系统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水箱安装高度,多层建筑重力自流的消防水箱应设置在建筑的最高部位。高层建筑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应满足,当建筑高度不超过消防水箱 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15MPa。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能保证最不消防供水 利点喷头的最低工作压力不小于0.05MPa。 设施外观应完整无损伤、无锈蚀,铭牌上的文字符号和标志应明显、清晰。 气压供水设施 稳压泵的控制与运转正常满足消防给水功能。 全数全数检查。 全数启动消防水箱自动补水设施,检不应低于0.07MPa,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检查。 查补水。 B 目测检查外观质量。 在自动状态下,开启放水阀将管网泄压,观察稳压泵的启动情况,记录启动压力点压力值。然升情况和稳压泵自动停止的压力点压力值,并记录。 C 检查。 后关闭放水阀,观察管网压力上A

11

DB510100/T 088—2012

表4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气压供水设施供电应采用消防电源,如设有双电源末端切换装置,主备电源应能够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 外观质量:水泵结合器外观完好无锈蚀,组件完整,接口及垫圈完好无缺失,阀门水泵结合器 功能:供水、安全排放、止回功能正常。 开启灵活、方便,无漏水。 全数检查。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手动切断设备主电源,观察备用消防电源的投入及指示灯的显示,查看设备最末一级配电箱运行情况。 目测检测外观质量和组件连接性能,转动手轮检查控制阀及泄水阀的启闭灵活度。 全数检查。 用消防车或手抬消防泵等加压设施供水,观察系统压力变化情况,停止供水后检查水泵结合器排放、止回情况。 消防泵部件完整无缺失、损坏和锈蚀,铭牌标记清晰、牢固,阀门开启灵活,无卡阻。水泵控制柜按钮、指示灯及仪表正常。 消防供水 启动消防水泵时应保证在5min内正常运行。 消防水泵应能用水泵控制柜按钮及消防控制室按钮启停每台水泵。 全数检查。 观察检查消防泵部件及水泵控制柜按钮、指示灯及仪表状态,转动阀门手轮,检查阀门灵活度。 启动消防泵进行检测,观察运行是否正常。 打开水泵出水管上试水阀,在泵房控制柜以及消防控制室逐一启动水泵,查看运行情况及反馈信号。 在运行状态下切断消防主电源,观主、备电源切换功能正常。 察备用消防电源的投入及指示灯的显示。 在运行状态下模拟主泵故障,查看主、备泵故障切换功能正常。 自动切换启动备用泵情况,查看仪表及指示灯显示。 一组消防泵吸水管应单独设置且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损坏或检修时, 其余吸水管应仍能通过需要的供水量。 水泵出水管上应设试验和检查用的压力表、放水阀门和泄压阀。 室外消室外消火栓 火栓设置 室外消火栓的安装 栓体外观完好无锈蚀,组件完整,接口及无漏水。 用消火栓钥匙开启阀门检查阀门启C 其余各项逐一观察检查。 室外消火栓的检修阀门应处常开状态。 全数检查。 检查检修阀门的状态。 B 将一组消防泵吸水管分别单独置为检修状况下, 查看吸水管应能通过全数检查。 需要的供水量。 检查水泵出水管上试验和检查用的压力表、放水阀门和泄压阀。 C B A A A A C B C B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气压供水设施 消防水泵 垫圈完好无缺失,阀门开启灵活、方便,全数检查。 闭灵活度;核实进水管数量、管径;

12

DB510100/T 088—2012

表4 (续)

项 目 子项 室外消火栓 技术要点项 室外消火栓功能 测试室外消火栓的栓口压力应符合要求。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全数检查。 开启室外消火栓,测量出水压力。 B 在最不利消火栓和最低消火栓处,室内消火栓系统设置形式 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50 MPa时,应采取减压措施。 连接压力表及闷盖,开启消火栓测全数检查。 量栓口静水压力,根据静水压力值核实系统采取的防超压和稳压措施。 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的布置 系统管道上的各类阀门启闭灵活,无卡塞,无漏水。 每个防火分区抽1处。 转动阀门手轮,检查阀门启闭灵活性。其余各项逐一观察检查。 喷射性能检测:消火栓、消防水带、消防水枪按实际使用条件安装好,喷射性能: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室内消火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火栓按钮外观完好无划痕,启动零件不应破碎、变形或移位。 室内消火栓启泵按钮 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每个消火栓处应设置室内消火栓启泵按钮,启泵按钮的工作电压应采用不大于36V的安全电压。 室内消火栓启泵按钮安装应牢固。 接合器供水:用消防车或手抬消防泵等加压设施向水泵结合器进行充水试验,水流进入流畅,屋顶试验消火栓处压力符合要求。 全数检查 按室内消火栓启泵按钮总数20%抽检,但不少于10个,少于10个全数检查。 核实室内消火栓启泵按钮设置位置。 B 栓箱 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且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0m;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3m。 在高、低层各抽1处。 把水带全长平直放置,将水枪置于喷射架上,调整好水枪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仰角)小于60°,调整喷嘴出口端中心至地面的高度到1m±0.01m。顺风向布置。启动水泵,调整工作压力,记录16mm或19mm水枪的出水压力,并通过公式(1)计算得出充实水柱。 目测检查外观质量。 C C B C 可用手感或作拉力试验检查安装牢固度。 向接合器内供水加压,在屋顶试验消火栓处连接压力表及闷盖,开启消火栓测试栓口静水压力。 C 室内消火栓系统功能 B

13

DB510100/T 088—2012

表4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使系统电源处于接通状态,水泵控消火栓按钮启泵:按下消火栓按钮,消防泵启动,消防控制器显示消火栓按钮所在位置。 按室内消火栓启泵按钮总数20%抽检。 制装置的操作按钮处于自动状态,打开水泵出水管上试水阀或屋顶试验消火栓,按下任意一消火栓启泵按钮,观察水泵动作及信号反馈情况。 A 系统电源处于接通状态,打开水泵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火栓系统功能 手动启泵:消防控制中心和水泵控制柜处启停消防水泵工作正常,并显示消防水泵运行状态。 出水管上试水阀或屋顶试验消火栓,在泵房控制柜处以及消防控制室逐一启、停水泵,观察水泵运行情况及信号反馈。 开启消防主泵,待泵运行平稳后,主备泵故障切换功能正常。 全数检查。 模拟主泵故障,备用消防泵自动投入运行。 系统主、备电源处于接通状态,在消防泵主、备电源的切换功能试验正常。 主电源上设置故障观察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情况,在备用电源上设置故障观察主电源自动投入情况。 消防泵供水能力符合要求。 按消防水炮总数20%抽检,但不少于10门,少于10门全数检查。 观察检查。 C 启动消防泵,待运行平稳后在屋顶试验消火栓处测试压力。 A A A A 铸件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气孔、外观质量 缩孔、 砂眼,设备的外表涂层表面光洁均匀,无气泡、明显流痕、龟裂,等影响外观质量的缺陷。 消防炮的俯仰机构、回转机构、消防水炮性能 各控制手柄、阀门应操作灵活、回转范围与保护区相对应,操作角度应符合设定值,定位机构应可靠。 系统功能 系统应能可靠、平稳地启动,从启动至消防炮动作的响应时间应小于5s。 消防水炮 按消防水炮总数20%抽检,但不少于2门。 操控消防炮检查部件灵活性;角尺测量俯仰回转角及水平回转角。 B 每个防火分区1门。 触发启泵按钮,消防水泵应启动,观察消防炮出水压力,记录炮入口压力表数值和启动时间。 A

14

DB510100/T 088—2012

表4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现场同时开启两个放水阀,外观质量:报警阀及其组件应完整无损,报警阀组 密封性好。 全数检查。 排水设施:报警阀处的地面应有相应的排水措施,当不少于两个湿式报警阀同时放水时,能确保水不溢出房间地面。 设置位置:警铃宜安装在报警阀附近,设水力警铃 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内。 水力警铃应安装检修测试用阀门, 水力警铃启动时声强度不小于70dB(A)。 水流指示器 功能:启动末端试验装置,水流指示器应报警,且在消防控制室显示。水流指示器的启动与复位应灵敏可靠。 按水流指示器总数20%抽检。 全数检查。 观察地面排水情况;其余各项按相关要求逐一观察检查。 观察地面排水情况;其余各项按相关要求逐一观察检查。 观察,尺量检查;用声级计距水力警铃3m处测量声强度。 开启末端试水装置,观察水流指示器报警信号,关闭末端试水装置,观察复位信号。 B C C C C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喷头 安装:各危险等级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当安装的地方无漏设少设。 按喷头总数20%抽检。 观察检查喷头外观质量、覆盖率以及影响喷头喷水性能的障碍物、阻挡物。 B 在每个防火分区及楼层的供水最不利处均应设置直径为DN25的试水阀,每个报警阀组的供水最不利处,应设末端试水装置。 末端试水装置 末端试水装置包括压力表、试验阀、试验管或排水管,排水设施宜接入排水管沟。 全数检查。 查看每分区最末端是否有试验装置,报警阀组的供水最不利处是否设末端试水装置。 B 查看末端试水装置是否设有阀门、压力表、试水接头及排水管。 C 使系统电源处于接通状态,打开水泵出水管上试水阀或自动喷水系统功能 手动启泵:消防控制中心和水泵控制柜处启停喷淋泵工作正常,并显示水泵运行状态。 全数检查。 末端试水装置,在水泵房控制柜以及消防中心控制设备,逐个按下各喷淋泵的启、停按钮,观察喷淋泵的运行情况和信号反馈情况。 A 15

DB510100/T 088—2012

表4 (续)

项 目 技术要点项 联动功能:开启最不利点末端试水装置,出水压力不应低于0.1mpa,末端试水流量范围宜为0.94-1.5L/S,系统放水后水力警铃应连续报警,压力开关应动作,并自动启动喷淋泵。消防控制设备应显示水流每个报警阀抽1处,当1个报警阀控制多个低楼层各抽1在自动状态下,开启最不利处末端试水装置,查看压力表显示,查看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和喷量自开启末端试水装置至喷淋泵投入运行时间。 在自动状态下,开启试水阀,用秒表记录从水力警铃发出声响到压力开关启动喷淋泵的时间,用声级计测量水力警铃声强值。查看压力开关和喷淋泵的动作情况及反馈信号。 将报警主机置于手动状态后,启压力开关应直接连锁自动启动供水泵。 全数检查。 喷淋主、备泵故障切换功能正常。 动压力开关,喷淋泵应能开启运行。 开启喷淋主泵,待泵运行平稳后,模拟主泵故障,备用喷淋泵自动投入运行 系统主、备电源处于接通状态,在主电源上设置故障,备用电源喷淋泵主、备电源的切换功能正常。 应能自动投入运行,在备用电源上设置一个故障,主电源应能自动投入运行。 外观质量:报警阀及其组件应完整无损,密封性好,铭牌上的文字符号和标志应明雨淋阀组 显清晰。 雨淋阀组的安装:安装位置宜靠近保护对象,便于操作并有排水设施的室内。 先后触发防护区内两个火灾探雨淋系统 雨淋系统功能:报警阀组件应灵敏可靠,压力开关动作应向消防控制设备反馈信系统功能 号,消防控制设备应显示电磁阀、消防水泵、压力开关的反馈信号。 全数检查。 测器或为传动管泄压,查看电磁阀、消防水泵及压力开关动作情况及反馈信号;用声级计在3米处测量水力警铃声强值;不宜进行实际喷水的场所,应在试验前关闭雨淋阀出口控制阀; 并联设置多台雨淋阀组的系统,逻辑控制关系应符合要求。 16

并联设置多台雨淋阀的系统,核对控制雨淋阀的逻辑关系。 B B 全数检查。 目测检查外观质量、排水设施。 B C A A A B A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子项 楼层时,在高、淋泵的动作情况及反馈信号,测指示器、压力开关及喷淋泵的反馈信号。 处检测。 试水阀功能:开启试水阀,在5-90s水力警铃应开始连续报警,压力开关应动作,并启动喷淋泵,消防控制设备应显示压力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系统功能 开关及喷淋泵的反馈信号,报警阀复位后,水力警铃应停止报警,压力开关应停止动作,延迟器应能自动排水。

DB510100/T 088—2012

表4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外观质量:报警阀及其组件应完整无损,密封报警阀组 性好,铭牌上的文字符号和标志应明显清晰。 报警阀组的安装:安装位置宜靠近保护对象,便于操作并有排水设施的室内。 控制方式:水喷雾灭火系统应设有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应急操作三种控制方式。当响应时间大于60s时,可采用手动控制和应急操作两种控制方式。 手动控制信号打开电磁阀、水喷雾灭火系统 系统功能 联动功能:系统在自动控制状态时,火灾探测报警装置报警后,系统应在规定响应时间内正常启动,相关联动设备应正常动作。 全数检查。 手动启动功能正常。 打开传动管放水(放气)阀或打开应急操作阀时,系统应在规定响应时间内正常启动。 先后触发防护区内两个火灾探测器或为传动管泄压,查看电磁阀、消防水泵及压力开关动作情况及反馈信号;不宜进行实际喷水的场所,应在试验前关闭雨淋阀出口控制阀。 显示功能:设有消防控制室时,系统各设备的动作信号及报警信号均应传至消防控制室。 电源及配电 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的供电电源应采用消防电源。 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应设火灾警报装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火灾报警装置 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A)的场所设置火灾警报装置时,其声警报器的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A)。 置。 每个防火分区至少应设一个火灾警报装置,其位置已设置在各楼层走道靠近楼梯出口处。 每个防火分区抽查1处。 全数检查。 查看信号反馈及显示情况。 B A A 现场核实系统控制方式。 B 全数检查。 目测检查外观质量、排水设施。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C B 现场查验供电电源线路。 现场观察火灾警报装置的设置情况。 现场核查每个防火防区的火灾报警装置的设置情况及位置。 模拟实际使用环境,开启警报声,用声级计在距警报器3米远处测量警报声强,记录测试值。随后,关闭警报声在相同位置测量背景噪音,取最大声强值,计算差值。 B B C C

17

DB510100/T 088—2012

表4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各种喷头和高空水炮应下垂式安装。 同一隔间内宜采用同一种喷头或高空水炮,如要混合采用多种喷头或高空水炮,且合用一组供水设施时,应在供水管路的水流指示喷头及高空水泡 器前,将供水管道分开设置,并根据不同喷头的工作压力要求、安装高度及管道水头损失来考虑是否设置减压装置。 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应有备用智能型灭火装置,其数量一般不小于总数的1%,且每种型号均不得小于1只。 自动扫描射水灭火装置和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灭火装置的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与扫描射水喷头为一体设置,智能型红外探测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 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器组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条例:安装高度与喷头安装高度相同;一个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的探测区域应覆盖1个喷头的保护区域;一个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只控制1个喷头。 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应平行或低于天花、梁底、屋架底和风管底设置。 每个防火分区或每个楼层均应设置水流指示器;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与其它自水流指示器 动喷水灭火系统合用一套供水系统时,应独立设置水流指示器,且应在其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湿式报警阀或雨淋阀前将管道分开。 每个防火分区或每个楼层均应设置信号阀;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与其他自动喷信号阀 水系统合用一套供水系统时,应独立设置信号阀,且应在其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湿式报警阀或雨淋阀前将管道分开。 每个压力分区的水平管网末端最不利点处模拟末端试水装置 应设模拟末端试水装置,但在满足下列条件时,可不设模拟末端试水装置,但应设直径为50mm的试水阀。 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应在开启一只喷头、水炮的同时自动启动并报警;消防控操作与控制 制室应能显示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的报警消防水泵的状态和显示消防水池及高位水箱的低水位信号。 18

每个分区每个防火分区抽检1处。 在喷头或者水炮保护的最不利点处,点火源,查看红外探测装置是否能自动寻找火正常运行电磁阀。查看现场手动操作是否能够正常。 B 现场观察。 B 每个防火分区抽检1处。 现场观察。 B 每个防火分区抽检1处。 现场观察。 B C 全数检测。 现场观察。 C C 全数检测。 现场观察。 B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C 信号;显示信号阀、水流指示器、电磁阀、抽检1处。 源。查看消防控制室是否能DB510100/T 088—2012

表4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 操作与控制 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中的电磁阀应有如下控制方式(各种控制方式应能进行相互转换):由红外探测组件自动控制、消防控制器手动强制控制并设有防误操作设施、现场人工控制(严禁误喷场所)。 每个分区在喷头或者水炮保护的最不利点处,点火源,查看红外探测装置是否能自动寻找火是否能正常运行电磁阀。查看现场手动操作是否能够正常。 A 抽检1处。 源。查看消防控制室A 自动跟踪定位射流灭火系统的消防水泵应能自动控制,消防控制室手动控制,水泵房现场控制。 注:喷射性能检测中通过公式计算得出充实水柱,具体计算按下列公式(1)进行。 式中: Hm——充实水柱高度,kPa(mH2O); Hm?Hq?f???Hf ..................................... (1) qδ——与水枪喷口直径df有关的系数,当水枪直径为13、16和19(mm)时,δ分别取0.0165、0.0124和0.0097; Hq——水枪喷口压力值; αf——实验系数(与充实水柱相对应的实验系数),当规范要求充实水柱为不小于10、13m时,αf分别取1.20、1.21。 5.1.6 泡沫灭火系统

泡沫灭火系统的检测应符合表5的要求。

表5 泡沫灭火系统

项 目 子项 泡沫灭火系统管道及部件 泡沫液泡沫液储罐 储罐选型 泡沫液储罐外观 罐体或铭牌、标志牌上应清晰注明泡沫灭火剂型号、配比浓度、泡沫灭火剂的有效日期和储量。 泡沫液应在有效期内。 全数检查。 对照核实产品标称参数;查验泡沫液生产日期。 外观质量 外观无无裂纹、缩孔、夹渣、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表面保护涂层完好无锈蚀,铭牌标记清晰、牢固。 全数检查。 观察检查。 B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B 全数检查。 观察检查。 C 19

DB510100/T 088—2012

表5 (续)

项 目 子项 泡沫液储罐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储罐的配件应齐全完好,液位计、泡沫液储罐外观 呼吸阀、安全阀及压力表状态正常。 全数储罐无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无明显腐蚀。 标注方向应与液流方向一致,阀门比例混合器 外观质量 启闭应灵活无卡阻,压力表显示正常。 比例混合器与管道连接处安装应严密,无渗漏。 泡沫发生器 外观质量 吸气孔、发泡网及暴露的泡沫喷射口,不得有杂物进入或堵塞,泡沫出口附近不得有阻挡泡沫喷射及泡沫流淌的障碍物。 系统使用的水泵(包括备用泵)应有外观质量 产品合格证和质量检测技术文件。 设备应完整、无损坏和锈蚀等。 泡沫泵应涂成绿色。 外观质量 管道上应标注介质流向,控制阀门应有明显标记。 全数检查。 观察检查。 (1)按设定的控制方式,选择最大和最远的防护区,以手动和自动控制的方式各进行喷水试验,测试其流量和射程; 按设定的控制方式启动泡沫消防系统功能 操作试验 泵、比例混合器、泡沫发生器的压力以及泡沫枪喷发的泡沫应正常,泡沫液发泡倍数符合产品要求。 全数检查。 (2)喷水试验完成,将水放空,进行喷泡沫试验,当为自动灭火系统时,以自动控制方式进行,选择最不利点的防护区喷泡沫试验,喷射泡沫时间不小于1 min,观察压力表和泡沫的发泡情况,测试泡沫混合液的混合比和泡沫混合液的发泡倍数及到达最不利点防护区的时间; (3)发泡倍数的测量可采用秤重法。 注:秤重法的计算公式如下公式(2)所示。 A 全数检查。 观察检查。 A B C B 全数检查。 观察检查。 C 全数检查。 目测检查液流方向、压力表状态、管道连接处渗漏情况;手感检查阀门启闭灵活度。 C B 检查。 观察检查。 C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C 泡沫消防泵 管网 式中: N——发泡倍数; N?w1w2 ............................................... (2) W1——同一量杯装水量,单位千克(㎏); W2——同一量杯装泡沫量,单位千克(㎏)。 20

DB510100/T 088—2012

5.1.7 气体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的检测应符合表6的要求。

表6 气体灭火系统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贮存容器外观应无明显碰撞变形、缺陷,组件应固定牢固,操作装置的铅封应完好。 贮存容器压力表无明显机械损伤,压力表在同一系统中的安装方向应外观质量 一致,其正面朝向操作面。 贮存容器应标明规定的灭火剂名称、贮存容器的编号、充装量、充装压力、充装日期。 查验贮存容器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合格证。 瓶组与储罐 灭火剂充装量及充装压力 同一防护区各贮存容器内充装灭火剂量和充装压力均应相等。 贮存容器中充装的二氧化碳当损失量达到设定值时称重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贮存容器必须固定在支架上,支架贮存容器的安装 与建筑构件固定应牢固可靠,释放灭火剂时不得产生晃动,且应作防腐处理。 室内温度为0-49℃;室内湿度不大贮瓶间内环境 于85%(RH); 全数检查。 全数检查。 全数检查。 观察并比较各容器的充装量、充装压力。 采用拉力计,向储瓶施加与最大允许损失量相等的向上拉力,查看称重装置能否发出报警信号。 尺量检查安装间距;晃动瓶架,观察贮存容器是否牢固;观察检查支架是否采取防腐处理。 用数字温度计、湿度表、照度计量测。 用数字温度计、湿度表、照度计量测。 观察检查集流管外观质量。 晃动集流管支、框架检查是否牢固。 现场查看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 C C B A C 全数检查。 观察检查。 C C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C 贮瓶间照明灯照度不得低于150Lx。 全数检查。 集流管表面保护涂层光洁、平整,无锈蚀,外观无变形及其他机械性损伤; 集流管支、框架应固定牢靠,且应全数检查 全数检查 C C 管道及部件 集流管 作防腐处理; 安装有泄压装置的集流管,泄压装置的泄压方向不得朝向操作面和人员通道; 查验集流管水压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合格证。 C 全数检查 C 全数检查 观察检查。 A 21

DB510100/T 088—2012

表6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外观应无加工缺陷,无碰撞损伤,液单向阀 体单向阀的安装方向应与灭火剂流动方向一致,铭牌标志齐全。 管道及部件 选择阀 外观应无加工缺陷,无碰撞外伤,每个选择阀上均应设置标明防护区名称或编号的永久性标志牌,并将其固定在操作手柄附近。 选择阀 选择阀操作手柄应安装在操作面一侧。 外观:驱动气体贮存容器无明显碰撞气体驱动装置 变形,手动启动装置上有完整铅封,驱动装置应标明驱动介质名称、防护区名称的编号。 拉索导管和保护盒必须固定牢固,拉索应用钢管保护,转弯处采用专用导手动和重力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 向滑轮,末端拉手应设在专业保护盒内。 物体重力为驱动力的机械驱动装置时,下落行程中应无阻挡。 气动管路外观应平整光滑,弯曲部分内外侧应规则平整。 安装应横平竖直,在平行或交叉管路气动管路 之间的距离应保持一致;管道应采用支架固定。 试验压力不低于驱动气体的贮存压力。 灭火剂输送管道 管道及管道附件应平整光滑,无缝钢外观质量 管采用法兰连接。管道的坡向、坡度应符合要求。 外观质量 每个防护区抽1处。 关闭加压气源,5min内被试管道的压力应无变化。 观察检查外观质量、连接方式、管道防护与固定措施。 目测检查外观质量及其安装精细度。 C C A 全数检查。 检查管路安装平直度。 C 全数检查。 全数检查。 观察检查外观质量以及标全数检查。 志牌设置情况;尺量检查安装高度。 观察检查外观质量以及标志牌设置情况。 观察检查容器外观质量、全数检查。 铅封以及标志牌设置情况;读取表压,核实表压。 观察检查拉索的保护形式,转弯导向滑轮的设置情况;手感检查拉索导管、保护盒安装牢固度,以及驱动装置下落行程流畅性。 观察检查气动管路外观。 C C C C 全数检查。 观察检查。 C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C C 喷嘴 喷嘴外观良好,不得有划痕、凹陷。 全数检查。 在经常有人的防护区内设置的无管网灭火装置应有紧急切断自动控制系统的手动装置。 观察检查手动切断装置、全数检查。 报警器的设置情况;测试应急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功能。 A 安全要求 防护区 防护区应设置火灾和灭火剂释放的声报警器,在防护区的每个入口处应设置光报警器和采用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标志。 B

22

DB510100/T 088—2012

表6(续)

项 目 子项 安全要求 技术要点项 疏散通道与出口处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观察检查手动切断装置、报警器的设置情况;测试应急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功能。 (1)自动启动功能:在自动状态下,采用发烟装置或热风机,先后向同一回路中的两个探测器施放烟气或加热,查看控制器的显示和记录,用万用表测量联动输出信号。 (2)故障报警功能:在正常状全数检查。 态下,模拟火灾探测器断路、启动钢瓶的启动信号线断路、压力讯号器的接线短路等故障,查看控制器的显示情况。 (3)自检功能:对控制器面板装置所处状态应有明显的标志或灯光显示,反馈信号显示应正常。 上所有指示灯、显示器和音响器件进行功能自检。 (4)主、备电切换:切断主电源,查看备用电源的自动投入和主、备电源的状态显示情况。 系统设在手动控制状态,拆开该防护区启动钢瓶的启动信号管网灭火系统应有手动控制、自动控启动方式 制及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无管网灭火装置应有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方式。 全数检查。 线,并用万用表连接。触发该防护区的紧急启动按钮并用秒表开始计时,测量延时启动时间,查看防护区内声光报警装置动作情况,查看气体灭火控制器与消防控制室显示的反馈信号。 系统设在自动控制状态,拆开该防护区启动钢瓶的启动信号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 线,并用万用表连接,用火灾探测器试验器使火灾探测器产生两个独立的火灾报警信号, 达到延时启动时间后,查看万用表的显示。 B A C B B A B 重要程度 在疏散通道与出口处,应设置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气体灭火控制器自动灭火功能、故障报警功能、自检功能符合要求。 主电源断电时应自动转换至备用电源供电,主电恢复后应自动转换为主电源供电,并分别显示主、备电源的状态。 全数检查。 气体灭火控制器 功能测试 自动、手动转换功能应正常,无论装置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手动操作启动均应有效。 气体灭火系统功能

23

DB510100/T 088—2012

表9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任选某一保护区,选择相应数量充有氮气或压缩空气的贮存容器取代灭火剂贮瓶进行试验,用火灾探测器试验器使火灾探测器产生两个独灭火系统接到灭火指令后模拟自动喷气试验 气体灭火系统功能 能正常启动,喷射正常;在报警、喷射各阶段,防护区有声光报警信号;联动设备接到控制指令应可靠动作。 全数检查。 立的火灾报警信号,启动灭火系统,喷射出氮气或压缩空气,观察氮气或压缩空气喷射是否畅通, 测定系统延时时间是否在规定的30s,观察控制器温、烟两种报警是否按程序动作,药剂释放显示灯是否正常, 观察启动或关闭风机、防排烟阀、通风空调、切断非消防电源的动作是否正常,声、光报警是否按程序动作。 将自动控制系统切换到手紧急切断装置功能试验 动控制功能时,应能在规定的延时时间内可靠地切断自动控制系统,以防误动作喷射。 手动或自动启动灭火系统,在延时时间内,触发紧急停止按钮,达到延时启动时间后,查看万用表的显示。 B A 重要程度 5.1.8 防排烟系统

防排烟系统的检测应符合表7的要求。

表7 防排烟系统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风机的铭牌应清晰。 风机电源应符合建筑用电符合要送风机 求,设备主、备用电源应能在末端自动切换。 风机启动后运转平稳,叶轮旋转方向正确,无异常震动与声响。 送风机控制柜 应有注明系统名称和编号的标志。 仪表、指示灯显示正常,开关及控制按钮灵活可靠。 全数检查。 观察,手感检查。 全数检查。 查验风机铭牌。 查验风机末端配电箱,看是否有主备电源及末端切换装置,并进行一次末端切换试验。 风机控制柜和消防控制室启动风机,检查风机运转是否正常。 C C C A C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24

DB510100/T 088—2012

表7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送风机控制柜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C 应有手动、自动切换装置。 全数检查。 观察,手感检查。 试验送风口的手动、电动及远距加压送风阀/送风口的功能 手动及控制室开启送风口正常,手动复位正常。 离开启是否正常,手动操作能否按送风阀、送风口总数20%抽取。 复位,执行机构动作应灵敏,脱扣钢丝的连接应不松弛,不脱落。 使用多功能环境参数检测仪进行测量。 (1)在自动控制方式下,触发火灾探测器,查看相应送风阀、送风机的动作和信号反馈情况; (2)在自动控制方式下,手动开启送风阀,查看送风机动作和信号反馈情况; (3)在自动控制方式下,消防控制中心远程开启送风阀,查看送风机动作和信号反馈情况; 在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门全闭时,开启任一加压送风系统,送风系统运行30min后,用微压计分别测试防烟楼梯按送风阀、送风口、前室总数20%抽取。 间、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防火门两侧的压差。对高层建筑,可采取测量顶层、底层、中间三层(按楼层均匀分布)共五层的压差值。超过32层或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采取分段送风方式时,各段按上述方法分别测量。 B A B C 加压送风口的风速应不大于7m/s。 加压送风系统功能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应能自动、手动启动和远程启动相应区域的送风阀、送风机,并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反馈信号。 按送风阀、送风口、前室总数20%抽取。 防烟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加压送风系统功能 应为40Pa~50Pa;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 Pa~30Pa。 风机的铭牌应清晰。 风机应有主、备电源,并能在末机械排烟系统 机械排烟风机 风机启动后运转平稳,叶轮旋转方向正确,无异常震动与声响。 端自动切换。 全数检查。 查验风机铭牌。 查验风机末端配电箱,看是否有主备电源及末端切换装置,并进行一次末端切换试验。 风机控制柜和消防控制室启动风机各一次,检查风机运转是否正常。 C A C 25

DB510100/T 088—2012

表11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1)小截面风口(风口面积小于0.3㎡)风速测量,可采用5个测点测量风速,见图1a)所示; (2)当风口面积大于0.3㎡时,对于矩形风口,每个排烟量及排烟口风速 排烟口的风速不应大于10m/s,排烟量符合要求。 防火分区抽1处。 风速测量点见图1b)所示,按风口断面的大小划分成若干个面积相等的矩形,测点布置在图每个小矩形的中心;对于条形风口风速测量见图1c)所示,在宽度方向上,至少安排两个测点,沿长度方向上,可取4—6个测点;对于圆形风口风速测量,见图1d)所示,并至少取5个测点,测点间距≤200mm; (3) 按公式(3)计算排烟风口的平均风速; (4) 按公式(4)计算排烟量。 排烟口应设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 风口表面应平整,安装应牢固。 全数排烟口平时应处于关闭状态,并应设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机械排烟系统 排烟管道 置,可手动复位。 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其隔热层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 风管表面应平整、内部应光滑,无损坏;风管的连接应无明显缺陷。 排烟防火阀安装牢固,开启与复位操作应灵活可靠。 排烟防火阀 排烟防火阀平时应处于关闭状态,自动、手动开启时动作应正常,并向消防中心发出阀门开启信号。 现场手动功能:系统处于自动状态,开启任何一个排烟阀时,每个排烟系统功能 信号送到控制中心后,风机启动并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反馈信号。设有补风的系统,应在启动排烟风机的同时启动送风机。 26

防火分区抽1处。 将系统置于自动状态,现场手动开启任意一个排烟阀,观察风机启动和运行情况;手动关闭排烟风机入口处排烟防火阀,观察排烟风机是否停机。 B 每个防火分区抽1处。 目测并辅以手感检查风管表面及内部平整度,观察检查风管的连接状态。 排烟防火阀安装牢固度用测力计检测,用100N每个防火分区抽1处。 力量拉动不应松动;手感检查开启与复位操作灵活度。 目测检查排烟防火阀关闭状态,自动、手动启动排烟防火阀,联动排烟风机动作,查看信号反馈。 C C C 检查。 检查排烟口位置。 目测并辅以手感检查风口平整度,采用测力计检测安装牢固度,用100N力量拉动不应松动。 目测并辅以手感检查排烟口关闭状态,执行机构动作灵敏性。 C C 重要程度 排烟口设置 C C 查验排烟管道材质,尺量检查排烟管道与可燃物的距离。 A

DB510100/T 088—2012

表11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控制中心远程启动功能:系统处于自动状态,远程启动排烟阀,风机启动并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反馈信号。 联动功能:当探测器接到火警机械排烟系统 排烟系统功能 信号,反馈到消防控制室,根据设计模式,启动相应区域排烟阀、排烟风机,并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反馈信号。 双速转换功能:当通风与排烟合用风机时,应能自动切换到高速运行状态。 注1:按下列公式计算排烟风口的平均风速: 式中: V——风口平均风速,单位为m/s; V1~Vn——各测点风速,单位为m/s; n——测点总数。 注2:按下列公式计算排烟量: 式中: L——排烟量,单位为m/h; V——风口平均风速,单位为m/s; F——排烟口有效面积,单位m。 23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将系统置于自动状态,在消防控制中心远程开启任意排烟阀,观察风机启动和运行情况。 B 每个防火分区抽1处。 系统处于自动状态下,触发火灾探测器,查看相应排烟阀、自动排烟窗、活动挡烟垂壁、排烟风机的动作和信号反馈情况。 通风与排烟合用系统,将系统置于自动状态,启动风机低速运转,触发相关区域任意火灾探测器,查看风机高速运转状态。 B A V??V1?V2?V3?????Vn? .................................... (3) nL=3600V3F ............................................... (4)

a)矩形(风口面积小于0.3㎡)风口测点布置 b)矩形(风口面积大于0.3㎡)风口测点布置

图1 不同形状风口测点布置

27

DB510100/T 088—2012

c) 条缝形风口测点布置 d) 圆形风口测点布置

图1 (续)

5.1.9 防火卷帘

防火卷帘的检测应符合表8的要求。

表8 防火卷帘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设置 应当设置防火卷帘的部位无漏安装。 防火卷帘金属零部件表面不应有裂纹、压坑及明显的凹凸、锤痕、毛刺、孔洞等缺陷,其表面应做防锈处理,涂层、镀层应均匀,不得有斑剥、流淌现象。无机纤维复合帘面不应有撕裂、缺角、挖补、破洞、倾斜、跳线、防火卷帘 断线、经纬纱密度明显不匀及色外观质量 差等缺陷,夹板应平直,夹持应牢固,基布的经向应是帘面的受力方向,帘面应美观、平直、整洁。 组件齐全完好,紧固件应紧牢,不应有松动现象。 零部件的组装、拼接处不应有错位。焊接处应牢固,外观应平整,不应有夹渣、漏焊、疏松等现象。 C 按防火卷帘总面积30%对应的樘数抽检,不足一樘的按一樘计算。 (1)穿透性孔洞检测方法:将卷帘全部下降,在其中一侧距帘面中心20cm处点亮一盏60W的碘钨灯,从另一侧观察应无光线透过。 (2)其余各项采用目测及手触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外观质量检查。 C B 全数检查。 现场观察。 A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28

DB510100/T 088—2012

表8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帘板: 钢质防火卷帘相邻帘板串接后应转动灵活, 帘板应平直,不允许有孔洞或缝隙存在,钢质复合防火卷帘帘板,填充料填加应充实。无机纤维复合帘面拼接缝的个数每米内各层累计不应超过3 条,且接缝应避免重叠。无机纤维复合帘面上除应装夹板零部件要求 外,两端还应设防风钩。 导轨: 导轨表面应光滑、平直,帘面在导轨内运行时应平稳顺畅,不应有碰撞和冲击现象。 防烟装置:防火防烟卷帘的导轨、门楣内应设置防烟装置,防烟装置与帘面应均匀紧密贴合。 传动装置:传动机构、轴承、链条表面应无锈蚀,垂直卷卷帘的卷轴使用正常。 防火卷帘 安装质量 导轨安装应牢固。 运行时应当平行升降,不允许有倾斜。 按防火卷帘总面积30%对应的樘数抽检,不足一樘的按一樘计算。 采用塞尺测量。当卷帘关闭后,用0.1 mm 的塞尺测量帘板或帘面表防烟性能:防火卷帘关闭后应能阻隔烟气通过。 面与防烟装置之间的缝隙,若塞尺不能穿透防烟装置,表明帘板或帘面表面与防烟装置紧密贴合。门楣内的防烟装置,非贴合部分间隙采按防火卷帘总数30%抽检。 采用目测进行检测。 C 用2.0mm 的塞尺测量。 B 目测观察。 C 目测其运行情况。 C C C 按防火卷帘总面积30%对应的樘数抽检,不足一樘的按一樘计算。 各项逐一观察检查。 C C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性能指标 运行平稳性能:帘面在导轨内运行应平稳,不应有脱轨和明显的倾斜现象;双帘面卷帘的两个帘面应同时升降。 采用声级计测量。声级计距卷帘表防火卷帘启、闭运行的平均噪声不应大于85dB(A)。 面的垂直距离为1 m,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5 m,应水平测量3 点,取平均值。 C 29

DB510100/T 088—2012

表8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运行速度:电动启闭和自重下降运行速度,垂直卷卷帘电动启、闭的运行速度应为2 m/min~7.5 m/min。其自重下降速度不应大于9.5 m/min。侧向卷卷帘电动启、闭的运行速度不应小于7.5 m/min。水平卷卷帘电动启、闭的运行速度应为2 m/min~7.5 m/min。 两步关闭性能:安装在疏散通道处的防火性能指标 卷帘应具有两步关闭性能。即控制箱收到报警信号后,控制防火卷帘自动关闭至中位处停止,延时5 s~60 s 后继续关闭至全闭;或控制箱接第一次报警信号后,控制防火卷帘自动关闭至中位处停止,接第二次报警信号后继续关闭至全闭。 温控释放性能:防火卷帘应装配温控释放装置,当释放装置的感温元件周围温度达到73℃±0.5℃时,释放装置运作,卷帘应依自重下降关闭。 防火卷帘 防火卷帘冷却水系统 安装在防火分区中的卷帘应在卷帘两侧分别设置冷却水系统,冷却水系统启动逻辑符合要求。冷却水系统喷水强度应符合产品检验报告标称的喷水强度要求,帘板着水面积应为l00%。 冷却水系统应设置自动阀和手动放水阀,并能分别使用。防火卷帘冷却水系统自动控制阀门的工作状态信号,应反馈到消防中心。 机械操作功能:机械操作卷帘门升降,卷帘门运行正常。应急操作装置启动力,手拉链力不大于150N,手摇力不大于50N。运行平稳流畅、无卡涩现象。 防火卷帘功能 现场手动功能:触发手动起降按钮,卷帘运行平稳流畅、无卡涩现象,控制中心信号反馈正常。 消防控制中心远程手动功能:消防控制室手动输出控制信号,卷帘门动作,控制室信号反馈正常。 30

按防火卷帘总数全数检查。 冷却水流量值按公式(5)计算;现场试验电动、手动放水阀功能。 将弹簧管型测力计的挂钩挂在于拉链或摇把上,然后通过拉动测力计来开启防火卷帘,此时测力计上显示的最大值即为应急操作装置启动力。 操作防火卷帘内外侧手动按B C 观察帘板的着水面积。 B 温控释放性能: 防火卷帘开启至上限,切断电源,加热温控释放装置,使其感温元件动作,观察卷帘下降关闭情况。 B 按防火卷帘总数30%抽检。 防火卷帘两步关闭性能采用目测进行检测。延时时间采用秒表进行测量。 B 防火卷帘电动启、闭及自重下降的运行速度采用钢卷尺、秒表进行测量。用秒表记录卷帘从上死点至卷帘全闭时间,用卷尺测量卷帘的内幅高度。 C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30%抽检。 钮,观察卷帘启闭情况。 系统处于自动状态下,在控制室启动任一防火卷帘,查看卷帘门启动情况以及信号反馈情况。 B B DB510100/T 088—2012

表8 (续)

项 目 子项 技术要点项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系统处于自动状态下,分别触发同一防火分区内的两个相关的火灾探测器,查看卷帘门启动情况以及信号反馈情况。 防火卷帘开启至上限,切断电源,按防火卷帘总数加热温控释放装置,使其感温元件动作,观察卷帘下降关闭情况。 B A 重要程度 联动功能:分别触发两个相关的火灾探测器,相关区域卷帘门动作,控制室信号反馈正常。 温控释放功能: 卷帘释放装置的感温元件周围温度达到73℃±防火卷帘 防火卷帘功能 0.5℃时,释放装置运作,卷帘应依自重下降关闭。 30%抽检。 停滞功能测试:向相关区域感烟探停滞功能:安装在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在感烟探测器报警后下降至距地1.8m处停止;感温探测器报警后卷帘继续下降至地面,并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反馈信号。 测器施加烟,待探测器处于火警状态时,观察报警控制器发出声响情况,当卷帘下降到中位点后,用卷尺测量卷帘底板至地面的距离,向感温探测器加温观察卷帘动作及信号反馈情况。 B 冷却水流量值按公式如下:

Q?WN ........................................ (5) 60式中:

Q——冷却水系统流量(L/s);

W——产品检验报告标称的喷水强度(L/㎡.min); N——防火分区内卷帘面积(㎡)。 5.2 建筑电气防火检测 5.2.1 一般原则

5.2.1.1 电气装置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要求,应具有合格证和检验(测)证书。 5.2.1.2 实行生产许可或安全认证的产品还应具有生产许可证或安全认证标志。 5.2.1.3 电气装置和设备铭牌标志应清晰、明显。

5.2.1.4 建筑电气防火检测分为直观检测(涉及重要程度)和仪器检测(涉及危险等级)两部分。 5.2.1.5 直观检测按其重要程度分为A、B、C三类。

各类的含义分别为:

a) A类:系指直接关系到电气设备运行功能存在的致命缺陷以及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项

目;

b) B类:系指对电气设备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可能间接影响电气设备系统运行功能和可靠性的

项目;

c) C类:系指对电气设备工程质量无重要影响,电气设备相关检测技术标准中又规定需要检测的

项目。

5.2.1.6 仪器检测按危险程度分为Ⅰ、Ⅱ、Ⅲ三级。仪器检测方法详见附录C。

31

DB510100/T 088—2012

各级的含义分别为:

a) Ⅰ级:指该电气设备或线路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可能随时导致火灾的发生;

b) Ⅱ级:指该电气设备和线路存在较严重的火灾隐患,经一段时间蕴育和发展过程,可能导致火

灾的发生;

c) Ⅲ级:指该电气设备或线路存在一般火灾隐患,经较长时间运行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 5.2.2 变配电装置

变配电装置的检测应符合表9的要求。

表9 变配电装置

项 目 直观检测 总体原则 仪器检测 技术要求 变配电所的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检测数量 全数检测方法 目测变压室、配电装置室内重要程度 A 危险程度参数 — 内,严禁堆放可燃物和其他杂物。 检测。 情况。 配电变压器引线接头、电缆、母线应无过热痕迹。 储油柜的油位与温度相对应,各部全数检测 用红外测温仪测试配电变压器引线接头、电缆、母线的温度。 — 温度 直观检测 油浸式变压器 仪器检测 位无渗、漏油现象。 套管、绝缘子无火花放电痕迹。 套管、绝缘子外部无破损、裂纹。 变压器声响正常。 油浸式变压器的顶层油温不应超过85℃。 变压器接地电阻测量值应符合本标准“接地和等电位联结”中的有关条款规定。 变压器与低压配电柜并列安装时其外壳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3X,分列安装时不低于IP2X。 全数检测。 目测变压器的引线接头、电缆、母线、储油柜、套管。 B A B — — — — 温度 耳听变压器声响。 采用红外测温仪测试油温。 全数检测。 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接地电阻。 C — — 温度 目测变压器的引线接头、电缆、母线、储油柜、套管、全数绝缘子外壳的防护等级及绕试铁芯、套管的火花放电。 A — — — — — 干式电力变压器 直观检测 铁芯、套管表面无火花放电痕迹。 A A A A 套管、绝缘子外部无破损、裂纹。 检测。 组浇注体,超声波探测仪测变压器绕组浇注体无裂纹和附着脏物。 变压器声响正常。 耳听变压器声响。 全数检测。 干式电力变压器 仪器检测 干式电力变压器的最高允许温度不应超过附录D中表D.1中规定的最高允许温度值。 采用红外测温仪测试油温。 — 温度 注:高压部分温度不应超过附录D中表D.2中规定的数值;低压部分温度不应超过附录D中表D.3中规定的数值;电缆头的温度不应超过附录D中表D.4中规定的数值。 5.2.3 高压电器

32

DB510100/T 088—2012

高压电器的检测应符合表10的要求。

表10 高压电器

项 目 技术要求 高压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 高压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一般要求 直观路的实际负载电流。 检测 高压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 高压电器周围不应放置可燃物或其它杂物。 绝缘子、套管应无损伤和裂纹。 动静触头接触应良好,连接部位应连接牢固可靠。 直观检测 高压开关和断路器 负荷开关的灭弧罩应完好无损。 运行中无异常声响和气味。 全数检测。 目测高压开关和断路器的绝缘子、套管、动静触头、声响、灭弧罩及断路器的油色油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目测高压开关和断路器的少油断路器的油色油位应正常,无渗漏油现象。 绝缘子、套管、动静触头、声响、灭弧罩及断路器的油色油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连接点、接线端子、动静触头间、电缆头温度不超过附录D中表D.5规定的温仪器检测 度值。 绝缘子、套管和带电导体对地不应有火花放电现象。 绝缘子、套管应完好无损。 直观检测 高压熔断器 仪器检测 动静触头间接触应良好。 熔体管无损伤、变形、开裂现象。 运行中无异常声响和气味。 各连接部位应连接牢固可靠。 连接点、接线端子、动静触头间、电缆头温度不超过附录D中表D.2、表D.4规定的温度值。 绝缘子、套管和带电导体对地不应有火花放电现象。 全数检测。 全数检测。 全数检测。 采用红外测温仪测试连接点、接线端子、动静触头间、电缆头温度。 超声波探测仪测试绝缘子、套管和带电导体对地的火花放电。 目测高压熔断器的绝缘子、套管、动静触头、熔体管、声响和各连接部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采用红外测温仪测试连接点、接线端子、动静触头间、电缆头的温度。 采用超声波探测仪测试绝缘子、套管和带电导体对地的火花放电。 — 火花放电 — 温度 B A B B A — 火花放电 — — — — — — 温度 A — 目测高压电气的额定电压、全数检测。 额定电流、额定频率和环境卫生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C — — — — — —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C 危险程度参数 — — C B B A B B

33

DB510100/T 088—2012

表10 (续)

项目 技术要求 绝缘子、套管应完好无损。 油浸式互感器的油色,油位应正常,无渗漏油现象。 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 仪器检测 直观检测 运行中无异常声响和气味。 各连接部位应连接牢固可靠。 互感器的下列各部应予良好接地: a)分级绝缘的电压互感器,其一次绕组的接地引出端子; b)电容式绝缘的电流互感器,其一次绕组末屏的引出端子、铁芯引出的接地端子。 高压互感器的绝缘子、套管、导电体对地(外壳)均不应有放电现象。 高压互感器绕组出头和连接端子温度不应超过附录D中表D.1中的值。 油浸式或干式电压互感器的绕组温度,不应超过附录D中表D.6的数值。 油色油位正常,无渗漏油现象。 各连接部位连接牢固可靠。 油箱外壳完好无损。 电容器组运行时,无异常声响和气味。 直高压电容器 观检测 民用建筑内的变电所设置高压时,应采用难燃介质、材料制成的电容器。仅当受条件限制必须设置可燃油油浸式变压器时,方可采用充油式电容器。 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与电力网的标称电压相同时,应将电容器的外壳和支架接地。 高压电容器组应直接与放电装置可靠连接,中间不应设置开关或熔断器。 仪器检测 电容器绝缘子、套管、电极间不应有火花放电现象。 超声波探测仪测试绝缘全数检测。 子、套管、电极间的火花放电。 — A — 全数检测。 B — 全检各连接部位。 采用超声波探测仪测试绝缘子、套管、导电体对地(外壳)的火花放电。 采用红外测温仪测试各连接部位及绕组出头和连接端子的温度。 — B B B B 温度 — — — — — — 火花放电 全检各连接部位。 目测。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B B B B 危险程度参数 — — — — B — 温度 目测油色、油箱外壳是否完好,闻油味是否有异味。 耳听电容器运行中是否有异常响声,闻是否有异味。 ) 目测电容器、外壳接地是否符合要求。 B — 火花放电

34

DB510100/T 088—2012

5.2.4 低压配电线路

低压配电线路的检测应符合表11的要求。

表11 低压配电线路

项 目 技术要求 公共建筑、民用建筑的配电线路应采用铜芯电线电缆。 电线电缆在托盘、线槽、梯架、竖井、电缆沟、电缆隧道等成束敷设时,应采用阻燃电线电缆。 在严重腐蚀性的场所(如酸、碱和具有腐蚀性的化学气体),不宜采用金属管配线。 低压配电线路总进线处应装设短路、过流、过(欠)压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 线路导体应有明显的颜色、标志,即PE线-黄绿相间色,N线-淡蓝色,L1-黄色,L2-绿色,L3-红色,PEN线-全长黄绿相间,两端包浅蓝色带,避免导体无色标而将PE线和N线接反。 电线电缆 直观当用电负荷大部分为单相负荷或三线截面不宜小于相线截面。 以气体放电灯为主要负荷回路中,其N线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 闷顶内有可燃物体时,其配电线路应穿金属管敷设。 导管、线槽的敷设应整齐牢固,线槽内导线总面积不应大于线槽净面积的40%;导管内导线总面积不应大于导管内净面积40%;软管固定间距不应大于1m,端头固定间距不应大于0.1m。 公共场所室内外的配电线路宜采用金属管暗敷,当明敷时,所有配电线路必须穿金属管(槽)保护,导线不得外露,塑料管、线槽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应穿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距楼板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B — B — A — — 按检测总数的20%抽取。 检测 相电流严重不平衡时,其N线或PEN目测。 — B — B — B — B —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B 危险程度参数 — B B 35

DB510100/T 088—2012

表11 (续)

项 目 技术要求 在可燃装饰层内的暗敷配电线路,应穿金属管保护,若受条件限制局部不能穿金属管时,可穿金属软管保护,其长度不应大于2.0m,导线不得裸露。 储存可燃物的仓库的电线必须敷设在金属或硬质难燃塑料套管内,电气线路和灯头应当设在库房通道上方,与堆垛保持安全距离。 导线穿入钢管时,管口处应装设护线套保护,在不进入接线盒(箱)的垂直管口, 穿入导线后,应用防火材料将管口密封。 在入接线盒、灯光盒、开关盒等处,明装金属管应加锁母和护口,多尘、潮湿场所外侧还应加橡皮垫圈,有震动的地方和有人进入的木质结构闷顶内的管路,入盒时应加锁母。 金属管和柔性金属管应有可靠接地,但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 闷顶内无可燃物时,其配电线路可穿难燃型硬质塑料管保护。 电线电缆 直观塑料管不应敷设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按检测总数的20%抽取。 机械损伤的措施。 塑料管与管、管与盒等器件应采用插入法连接,接口应牢固密封,导线不得外露。 护套线严禁直接敷设在抹灰层、闷顶、护墙板、布幔角落和墙壁内,受阳光直射的室外场所,不应明敷塑料护套线。 护套线与接地导体或不发热管道等(贴)交叉处,应加绝缘保护管。 当电气线路易受机械损伤时,应采用阻燃塑料管、塑料槽板或金属管保护。 沿建筑物、构筑物表面明敷的护套线,应平直,不松驰、扭绞和曲折,并用线卡固定。 公共场所直敷线路应采用铜芯护套绝缘导线,其最小截面应不小于1.5mm。 金属线槽应经防腐处理,具有槽盖的封闭式金属线槽,可在闷顶内敷设。 塑料线槽必须具有阻燃性能。 线槽应敷设在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2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危险程度参数 A — A — B — B — C — — B (楼)面低于0.5m的一段管 路应采取防检测 引出地目测。 A — A — B — B — — — — — — — B C C C B C 36

DB510100/T 088—2012

表11 (续)

项 目 技术要求 在闷顶内,严禁采用瓷(塑料)夹、瓷柱、瓷瓶配线。 瓷(塑料)夹、瓷柱或瓷瓶应完好无损,表面清洁,安装牢固可靠. 绝缘电线明敷在高温辐射或对绝缘有腐蚀的场所时,电线间及电线至建筑物表面最小净距离应符合附录D中表D.7的规定。 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可挠金属保护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严实。 在可挠金属保护管有可能受重物压力或明显机械冲击处,应采取机械保护措施。 可挠金属管、盒(箱)连接处,应采用专用接线夹接地,其地线截面不应小于4mm的多股铜线,不应采用熔焊连接。 当可挠金属管与盒(箱)连接时,无电气连接部分的两端应跨接接地线,其接地线截面不应小于4mm的多股铜线。 电线电缆 直观检测 在闷顶内从接线盒引向器具的绝缘导线应采用可挠金属管或柔性金属管等保护,导线不应有裸露部分。 通过有装饰场所部位的配电线路,每条支路均应单独设置断路器进行短路和过载保护。 装饰工程内的配电线路,应用硬质铜芯绝缘电线作永久性固定安装,照明灯饰材料必须采用难燃性材料。 电缆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平行时不应小于1m,交叉时不应小于0.5m,当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 电缆沟内应无杂物,盖板齐全,沟内应无积水、渗水现象,或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 电缆沟的盖板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电缆隧道内应无杂物。 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 B — A — C — A — B — 按检测总数的20%抽取。 目测。 22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危险程度参数 — — A B B — B — — C B — C — C — 37

DB510100/T 088—2012

表11 (续)

项 目 技术要求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采用超声波探测仪测试电线电缆的火花放电。 采用红外测温仪按检测总数的20%取。 抽测试导线连接点、接线端子的温升,导线线芯和电力电缆的温度;采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试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的绝缘电阻。 — — — — 重要程度 危险程度参数 火花放电 电线电缆电气连接点、接线端子不应有放电现象。 导线连接点、接线端子温升应符合附录D中表D.8电线电仪器检的规定。 导线芯线长期工作最高允许温度应符合附录D中表D.8中的规定。 温度 — 温度 缆 测 1KV及以下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其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0.5MΩ。其它线路其相线间和相对地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0.5MΩ。 电力电缆的表面允许温升应符合附录D中表D.4的规定。 绝缘电阻 温度 5.2.5 低压配电设备

低压配电设备的检测应符合表12的要求。

表12 低压配电设备

项 目 技术要求 导线绝缘应无老化、腐蚀和损伤现象。 同一端子上导线连接应不超过2根。 接线应采用铜质或有电镀金属层防锈的螺栓和螺钉连接,连接应牢固,要有防松装置。 金属外壳、框架均应保护接零或接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303-2002中6.2.5的规定。 低压配电和控制电器 直观检测 低压配电与控制电器的灭弧装置应完好无损。 电连接点应无过热、锈蚀、烧伤、熔焊等痕迹。 全数检测。 目测。 C — B — B —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B B 危险程度参数 — — A — 套管、瓷件外部无破损、裂纹痕迹。 B — 不同相线接线端子间,相线对地应无火花放电痕迹。 电磁式电器应无异常声响。 38

耳听。 A B — — DB510100/T 088—2012

表12 (续)

项 目 技术要求 电器靠近高温物体、可燃物或安装在可燃结构上时,应采取隔热、散热措施。 采用红外测温仪测低压配电和控制电器 仪器检测 电器不应有火花放电现象。 电器动静触头、接线端子、母线连接点及电缆终端头的温度不应超过附录D中表D.3规定的值。 全数检测。 试动静触头、接线端子、母线连接点及电缆终端头的温度。 采用超声波探测仪测试电器的火花放电。 整流器工作区域应保持洁净,不应堆直观检测 放可燃物。 整流器的冷却系统应运转正常。 导线、母线电流不应大于允许载流量,稳压整流设备 仪器检测 其连接点和接线端子温度,不应超过附录D中表D.3的数值。 电气设备连接点、壳体等不应有放电现象。 全数检测。 目测整流器工作区域的清洁卫生和冷却系统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采用红外测温仪测试连接点和接线端子的温度。 采用超声波探测仪全数检测。 测试连接点、壳体等的火花放电。 采用电流表测试相线与中性线的电流。 — — 电流 — 火花放电 — 温度 B — — — 火花放电 — 温度 全数检测。 目测。 A —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危险程度参数 直观检测 C 相线与中性线电流不应超过允许载流量。 在建筑物的电源总进线处及重要分支线路出线处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报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装置或保护器。 直观剩余电流动作报警器、断路器表面无的机械损伤。 接线应与低压配电系统保护接地型式相适应。 全数检测。 全数检测。 B 检测 腐蚀、涂层脱落和起泡现象,无明显目测。 C — C —

39

DB510100/T 088—2012

表12 (续)

项 目 技术要求 负载侧中性线不得与其他回路共用。 电源侧和负载的接线端子,按规定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标识接线,不可将两者接反。 直观严禁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电接,使低压配电线和设备失去漏电保护功能。 所保护的低压配电线路和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应可靠接地。 配电柜(屏、台、箱、盘)的运行电压、电流应正常,各种仪器指示正常。 配电柜(屏、台、箱、盘)、开关箱周围0.3m内不应堆放杂物。 配电柜(屏、台、箱、盘)、开关箱的导线应绝缘良好,固定牢固,直观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端头应用螺超过2根,并应有防松动装置。 低压成套配电柜(屏、台、箱、盘) 导线进出箱(盘、板)孔处,进出线孔应光滑无刺,并应装设绝缘护套。 配电柜(屏、台、箱、盘)的接地应符合GB 50171-1992中2.06的规定。 配电柜(屏、台、箱、盘)内母线的连接点、分支接点、接线端子的温度不应超过附录D中表D.4的数仪器检测 值,同相(路)上下接线端子温差应少于10K。 配电柜(屏、台、箱、盘)内线间和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必须大于0.5MΩ;二次回路必须大于1MΩ。 全数检测。 采用红外测温仪测试配电柜(屏、台、箱、盘)内母线的连接点、分支接点、接线端子的温度。 采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试配电柜(屏、台、箱、盘)内线间和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 — 绝缘电阻 — 温度 全数检测。 目测。 B — B — 检测 栓压接,同一端子上导线连接不应全数检测。 目测。 B — B — C — C — 检测 源侧和负载侧的接线端子直接跨全数检测。 目测。 A — 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B 危险程度参数 — — B 5.2.6 接地和等电位联结

接地和等电位联结应符合表13的要求。

40

DB510100/T 088—2012

表13 接地和等电位联结

项 目 技术要求 建筑内供配电系统应设置电源端的系统接地和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的保护接地,并保持接地良好。 建筑电气装置应作总等电位联结。 建筑电气装置宜采用TN-S、TN-C-S或TT系统,火灾危险场所不应采用TN-C系统。 变电所变压器中性点引出的PEN线应与地绝缘。同一建筑物内的PEN线只能在一点(例如在变电所低压配电盘内或在建筑物的低压电源进线处)与PE线连接而实现接地。 TT系统的中性线除在变电所内的一点接地外,不得在其他任何处再接地。 TN-C-S系统的PEN线应在低压电源进线处分开为PE线和中性线,并在该处将PE线与总等电直观检测 位联接系统的接地母排相连接而实现重复接地。在该处后中性线不得再与PE线连接或接地。 PE线和PEN线严禁接入开关或熔断器。 按机械强度要求,PE线和PEN线的最小截面单根铜线不应小于4mm,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不应小于2.5mm: a)采用保护管或槽盒敷线; b)采用其他等效机械保护措施敷线。 按短路热稳定性要求,当PE线的材质与相线相同时,其截面应符合附录D中表D.9的规定。 总等电位联结线的截面不应小于进线回路中PE线截面的1/2,但最大不超过25mm铜线,最小不小于6mm铜线。可采用相同导电率的其他材质导线,但不得采用铝线。 PE线应与相线贴近敷设,不得采用一根远离相线的单独的PE线串接或链接多台电气设备。 采用接地电当建筑物内设有变电所,电气装置的系统接地仪器检测 和保护接地应通过总等电位联结而共同接地,这时建筑物内应采用TN-S系统,不检测接地电阻值。 按检测总数的20%抽取。 阻测试仪测试变电所的电气装置和设备外壳的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 — 接地电阻 B — 2222检测数量 检测方法 重要程度 危险程度参数 — A C B — — 目测。 B — B — 按检测总数的20%抽取。 目测。 B — B — C — 目测,尺寸用准确度为0.1mm的专业量具测量。 C — C — 4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j6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