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级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更新时间:2023-05-31 12: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县级农村公路建设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导性工程,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工作,本文就其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于县级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基本情况

我县拥有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个乡镇,****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万农户,共有**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6.74万人,占85.4%。截止2003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3520.77公里,位居宜昌各县、市、区之首,其中公路等级路达1087.78公里,占通车里程的30.8%,每百平方公里路网密度和每万人拥有公路里程达到102.5公里和81.8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3282.4公里,其中县道303.97公里,乡道1102.14公里,村道1876.29公里,全县共有147个行政村通公路,通车率达95.45%,还有8个行政村未通公路。

二、主要经验

近几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得到较快发展,所占公路网比重逐年攀升;所建农村公路不断上等升级,路面状况逐步改善,通达深度逐年增加,我们的主要经验是:

1、政府重视,群众参与,着力营造农村公路发展氛围

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起步晚、基础差、任务重。为此,在建设中,我们紧紧依靠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坚持以政策驱动、宣传发动和典型带动为突破口,努力营造发展农村公路的良好氛围。

县级农村公路建设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导性工程,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工作,本文就其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是政策驱动。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我县相继制定出台了《***县乡村公路条例》、《关于加快交通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明确了农村公路建设的责任主体,各级党委、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出台实施办法,对资金筹措、民工建勤等问题制定详实具体的措施。

二是宣传发动。2001年,县委、政府召开了农村公路建设万人动员大会,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作动员报告,号召全县**万人民为农村公路建设尽心尽力,添砖加瓦,动员会后,县直各部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合力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形成了“政府管、社会办、交通组织干”的发展氛围。当年全县就有27个村,3万多个劳动力新建和维修了123公里农村公路,7个村近千户百姓卖猪、卖羊、卖粮新修公路21公里。县交通局派出技术力量对尚未通车的行政村进行技术性测设、规划、概算,并制定了专题规划报告和项目争取报告,按照“两先、两优”的原则,即“先易后难、先通后畅”和“积极性高的优先,利用效益高的优先”,加快村级公路建设和资源路开发。

三是典型带动。我县***素有湖北高山蔬菜第一村之称,每年都有近万台车辆运出反季节蔬菜千万吨,一度时期,通往该地的绿色通道“尖竹坳”水毁严重地段成为卡脖子路段,运输车辆常常一堵就是半天,司机怨声载道,群众反映强烈,在资金无计划、无来源的情况下,公路部门采取推迟发放职工工资的办法,挤出

县级农村公路建设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导性工程,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工作,本文就其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20多万元对“尖竹坳”段进行降坡改造,至此这一水毁多发地段再也没有发生新的水毁,现在是司机走得放心,群众开心,领导舒心,尝到了“路便于行”甜头的人民群众修路热情更高。

2、以建促养,突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等级

我们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建促养,全面加强通乡油路、通村公路、治理水毁三个方面基础建设,促进农村公路和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克难奋进,多方筹资,坚持不懈地推进通乡油路建设。在县级财政自我造血功能不足的情况下,我们通过“争取国家扶持一点,省市补一点,地方政府投一点,社会各界筹一点”的办法多方筹措建设资金,进行油路建设。2000年以来,我县先后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建设通乡油路,建设里程达110公里。**重要经济干线**线、**线、**线油路建设相继完成,**油路和**油路也在快速推进。

二是加强通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作为农村最主要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直接关系到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我们在加强国省道建设的同时,想方设法克服制约农村公路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以关注农村,服务农民为己任,一方面对通村公路建设进行合理规划,以“出口路”和“经济路”为重点,重点解决“出行难”和“运输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成立农村公路

县级农村公路建设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导性工程,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工作,本文就其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建设专班,不断注入资金,加大通村公路建设力度,缩小城乡差距,为农民架起城乡桥梁。近五年,我县新建通村公路324公里,新增28个通车行政村,农民出行难和运输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注重治理农村公路水毁。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我县每年汛期水毁频发,制约着道路交通效益的发挥。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我们将水毁治理作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标本兼治,确保汛期道路畅通。一是治标,每年在汛前都投入专项资金,进行专项养护,重点疏通桥涵、水沟,减小水毁发生机率。调配专门人员、设备成立抢修专班,在第一时间迅速进行水毁抢修。2000年至2004年,我县投入资金800多万元,抢修水毁90余处,使道路水毁没有造成大的危害,确保了农村公路的畅通。二是治本。对水毁易发路段进行彻底改造,根除水毁隐患。

3、强化养护,逐步规范,致力改善道路状况

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我们在大力建设农村公路的同时,坚持建养并重的养护方针,力抓公路常年养护和日常养护,逐步改变了农村公路坑连坑、路难行的现象,公路路面状况较之以前有了大幅提高。

一是规范养护管理,强化养护考核。制定以组织机构、计划实施、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检查验收、目标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养护管理实施细则》,实行合同约束、权责明确、奖惩分明、绩效挂

县级农村公路建设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导性工程,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工作,本文就其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钩的养护方式。每年年初,按既定目标下达各项养护计划,细化考核内容,加强养护跟踪检查,根据检查情况拨付养护资金,支付职工养护工资,实行年度奖惩。规范的养护管理调动了职工的养护积极性,消灭了突击养护现象,提高了养护质量。

二是全面开展“五小”活动,逐步改善路容路貌。农村公路普遍等级较低,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但进行改造又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于是我们在养护过程中,积极组织养护职工进行自补路基缺口,自修小段水沟、护肩带、路缘石,自清小塌方,自建一处小工程,自建一处护栏的五小活动,集职工之力,一点一滴,聚沙成塔,改善路况水平,继国、省道之后,现在我县养护的农村公路也基本实现了路面、路肩、水沟、绿化四个一条线,道路形象美化,社会反响良好。为进一步提高养护质量,我们开始严禁风化石上路养护,养护料石上路一律由养护部门进行收方计量,按收方情况拨付养护经费,通过这一硬性规定,结束了砂石路的风化石养护时代,使全县所有砂石路实现了养护的碎石化,路况水平大大提高。

三是对养护站组设臵进行合理调整,加强对断头路的养护。农村公路多断头路,养护力度相对其它道路小。针对断头路的养护力度不够的现象,公路部门先后设立多个专门养护断头路的养护组加大养护力度。我县库区公路天小线地处偏远,道路状况较差,

县级农村公路建设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导性工程,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工作,本文就其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公路部门在偏僻的脂肪头设立起养护组后,路段好路率全面上深,得到了当地农民的普遍赞扬。

4、深化改革,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养护管理模式

在农村公路养护中,我们积极探索新的养护模式,先后推行了国路民养、定额养护等多种养护管理模式,使养护质量和养护效益出现飞跃。

一是推行“国路民养”的养护模式。该管理模式受到了湖北省公路局的肯定并被省局在全省予以推广。1997年,我们在构建库区还建公路**县道养护模式时,一改运行了近半个世纪的国路国养模式,将42.5公里十桃县道承包给民营业主***经营养护,实行“六定四自”(定养护线路、里程、等级、投资、好路率、创建目标,承包者拥有人事用工、劳动分配、日常养护、资金使用四项自主权),签定养护合同,每年按合同内容两次对养护情况进行检查和综合评定,核定投资总额。经过实行国路民养,给予了承包者极大的养护自主权,***6年来投资100多万元购买汽车、拖拉机、洒水车、碎石机等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养护的机械化水平和养护效率。

二是推行定额养护、责任承包的养护管理模式。我们根据车流量和日常养护难易程度将农村公路分成A、B、C、D四类养护等级,确定不同的养护投资,实行定额养护和计量支付的承包养护方

县级农村公路建设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导性工程,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工作,本文就其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式。我县最高群养路定额为每年每公里500元,最低为200元,自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养护人员责任心大为提高,想方设法养好、管好责任路段,改变了以往多拿钱、少干事或不干事的状况。 三是推行“谁受益、谁养护”的管理模式。我县***至**6公里路是煤炭运输专线,该路的直接受益者是乡镇煤炭开发公司,因而这条路的养护管理,我们直接交由该公司养护,实现了养护市场化的初步雏形。

三、存在的问题

1、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是长期的任务,但缺乏相应的长期、有效的资金保障政策。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单靠省厅“258”及“125”挤钱补助,县里没有一块固定的配套资金,农村公路的发展仍然受到严重制约。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跟不上。一是现行《公路法》对县、乡、村道的建与养责任规定不够明确,二是建设管理方面的工作跟不上。目前,我县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主要靠县交通主管部门。由于农村公路点多面广数量大,一个县道或乡道项目就有一个建设指挥部,需要一班管理人员,而这些管理人员大多从交通、公路管理部门临时抽调。由于管理分散,造成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结果是人力资源不能共享,管理经费多头开支。

县级农村公路建设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导性工程,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工作,本文就其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3、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目前,农村公路养护政策不完善、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失养现象很普遍,路政管理还未触及村道。因此,这类公路损坏严重,造成财力浪费。在农村公路大规模建设后,农村公路的长效养护机制和路政管理急需研究解决。

4、农村公路养护方面缺乏政策法规,目前无章可循。

四、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明确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我们建议县道的责任主体为县级人民政府,乡、村道的责任主体为乡(镇)人民政府,由乡镇交通管理员负责乡、村道的建设、养护管理。交通、公路管理部门实行行业指导、做好服务。其养护方式,县乡道的养护应采取招标的方式由养护企业养护,村道的经常性养护可由村委会委托农户兼职养护,路面大修和沥青路面的坑槽修补可以合同方式委托专业养护进行。由县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目标和好路率检查、考核和奖罚机制。公路管理部门要同时做好农村公路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

2、当前农村公路正大规模开展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责任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负组织领导责任,质量监督部门

县级农村公路建设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导性工程,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工作,本文就其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负监督责任,项目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负责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技术责任。

3、建立长期有效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保障政策,是保证农村公路稳定发展的关键。目前,拼盘投资方式只是一种加快建设的权宜之计。从养路费中挤出一定的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是一种无奈之举,而不是方向。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有关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筹资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保障机制才是出路。

4、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基金。养护资金来源必须相对稳定,否则,农村公路的养护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养护质量得不到保证。只有省、市、县共同建立农村公路养护专项基金,资金才有保障,资金来源可考虑以下几种渠道:一是养路费中安排一部分;二是手拖费中大部分;三是省、市、县级财政预算收入和农业税收入中安排一部分;四是用于公安和水利部门的补助资金可否考虑收回用于养路;五是企业或社会捐助。

养护基金的用途可分两块,一是日常养护经费,二是大中修经费。日常经费只支付养路工工资、机具、材料等成本支出。大中修由县级公路管理部门根据乡村公路使用状况事先计划安排。 养护资金切块包干,县道养护资金由县公路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使用;乡、村道养护资金由乡政府统一管理使用。

5、制定通村公路养护标准和管理办法。目前还没有一套针对通村公路的养护标准,通村公路的养护尚无据可依。因此,应

县级农村公路建设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导性工程,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工作,本文就其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该尽快制定这一标准,同时,还必须配套出台管理办法,以规范指导通村公路的养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

6、加大对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力度,将路政的管理触角延伸到乡村公路,使公路路政管理没有空白。由于农村公路线长面广,仅靠目前的专职路政管理人员很难管理,因此,建议聘用乡村路政协管员分片管理,对协管员应先培训后上岗。协管员的主要职责是宣传有关政策,提供信息、及时制止侵路、损路事件,但没有行政处罚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iu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