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与作文的导向

更新时间:2024-01-28 21: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备考与作文的导向

一、备考的几个设问:

1、建模了没有?

如古诗鉴赏:冷词热词——词义——句义-------文意。 如现代文:词义——上下文义——中心——感情 词义;句义;中心;探究;

阅读就是抓中心,要形成灵动的答题建模。 如:《一日的春光》: 解释“一日的春光”; “ 一日的春光”的含义; 为何题目是“一日的春光”?

2、二次了多少?

讲评课: “发现问题——总结规律——链接高考——二次训练”

3、基础了没有?练字了没有? 4、个案了没有?

作文课要形成“从个案分析到全体提升” 的“二次战役”,形成蝴蝶效应。

个案——共性;全体提升。全部重写。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5、你没有办法了吗?

你竭尽全力了吗? 6、你还可以做什么? 7、你深入浅出了吗? 8、学会从一篇到一类(卷)

这是我刚刚分析的一个学生的作文,黑字是我加上的。

共享与分担

作文(60分)

每天早上看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的天气预报时,总被那句经典的台词“共享阳光 分担风雨”所打动,这句话不仅仅是一个天气预报的台词也不仅仅是一句广告,它更多的是要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东西??

请以“共享与分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共享与分担

太阳,鲜花,美丽,我们共享;困难,哭泣,雨雪,我们分担。每个人都

是生活在集体中的,自然就免不了面对共享与分担,在一个集体中,只有人人做到共享喜悦,分担困难,才会使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第一段,如何达到一类卷?

比尔〃盖茨曾在哈佛大学这样演讲:?我也要向今天各位毕业的同学提出一个忠告:你

们要选择一个问题,一个有关于人类深刻的不平等的问题,然后你们要变成这个问题的专家。?我们要共享,更要学会分担。当地震来临,你能袖手旁观吗?我们要分担,于

是有了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当改革开放的幸福来临,当奥运会、世博会来临,我们有了分享,那是微笑,那是掌声,那是永远的快乐。(加一段理性扣题)

第二段,如果达到一类卷?

永远忘不了那对举世无双的“冰上仙子——申雪、赵宏博,他们携手近二十年,创造了多次奇迹,为中国夺得了数枚双人滑金牌,现已结为伉俪。(这一段可以去掉)

是什么让他们合作这么久却没有厌倦?是什么支撑他们完成了他人未曾完成,不敢尝试的动作?是什么让他们成为不朽的冰上佳话?(很好啊)是他们“冰上仙子”——申雪、赵宏博彼此的共享与分担。在申雪出道时,赵宏博已是全运会冠军,但他没有不屑,而是耐心地教她,鼓励她,直到他成为她的绿叶,成为她的陪衬;在赵宏博脚腱断裂时,申雪没有离弃他,找他人搭档,而是细心地陪伴他,照顾他,直到本被医生预言无法站到奥运赛场上的赵宏博携她一起摘得那届奥运会的银牌。

事例段,如何达到一类卷? (段首句+细节+为什么分析)

共享,那是幸福的微笑;分担,那是彼此的困境。 他们站在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相视一笑时,便向世人诠释了共享与分担的最高境界。看吧,正是因为他们一起分担迎面的困难,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才获得了如此的成就,才让这个二人集体释放出无穷的力量。

过渡段,如何达到一类卷?

读过《浮沉》,对其中的一家世界前100强之一的大公司——“赛思”印象深刻。公司中有销售部,有市场部,有前台??只有它们荣辱与共,给予对方最大的支持才能使公司正常运转。而“赛思”的销售部与市场部暗自较劲,只是造成了内耗式的合作,而不能让这个集体发挥出应有的力量。光知共享,而不知分担的人,能使企业兴旺吗?一味自我享受,而不伸出承担的双肩,事业如何

发展?面对困境,你只有伸出分担的境界啊。(这就是源于他们不懂的共享与分担吧!也或许懂得,只是由于利益的驱使,而不能真正地做到罢了。) 为什么马丁 路德金要挥动那双震撼的手臂?是分担;为何钱伟长要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国?是分担。我们往往在享受中,在荣誉中,在金杯中忘了分担。学会共享,更要学会愁苦与凄雨的分担。(过渡段扣题)

德兰修女面对诺贝尔奖金说:“我不需要一分一厘,我要捐献给那些最需要的人。”这是一个人的分担,然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也是这样。“非典”来临时,我们众志成城,共击病魔;大地震来临时,我们携手同心,重振灾区;同样我们也共享,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时,我们欢舞雀跃,为国骄傲;世博会在上海开展时,我们无比激动,争相观展??中华民族共享喜悦,分担困难,正因如此,一个没有靠共同的宗教信仰支持的集体竟延续了两千多年,相信它会继续走过未来的每一天,并越走越好。

外国名句放在那里?

普希金有一诗:“微笑一片绿叶,也承受一片乌云。”太阳,我们共享;暴雨,我们也同样分担。喜悦,我们微笑;困境,你也要伸出一只手啊。共享喜悦,分担困难,集体会很棒的!

结尾,如何达到一类卷?

要用三句外国名言,要加过渡段扣题。

近来,到桓台二中语文组,遇到了一位其他学科的教师,大概是地理老师吧。不曾想,他对我的博客很感兴趣,经常看我的博文,他高兴地说,我指导作文很有见地,并且对我提出了要求:他的孩子在桓台一中上高中,能不能给他的孩子指导一下作文。我当场答应了。只是近20天特忙,无暇对信箱里的作文进行点评,今日是星期天,刚刚吃过晚饭。于是打开信箱,看到了桓台一中2009级26班朱婧同学的作文,就认真地为这位陌生老师的孩子的作文,点评了一番.

责任让人走的更远

(从整体看,文章是写“责任”的。题目紧扣“责任”,且形成一个观点,是可以的。但仔细想想,责任仅仅是让“人”走的更远?这样看,这个题目又小了点。可以改成:谈谈责任心;责任是一种担当;责任,天之大任等等。题目的原则,首先是扣题,然后是文采。)

成功需要人们太多可贵品质,执著、宽容、奋斗??重要的,成功需要人们的责任感。

(第一段的要务是点出题目与观点。第一段很关键,古人讲“凤头”,就是像凤凰的头一样,小巧且鲜艳靓丽。本段一是文采少,二是“责任”仅仅的在段落的最后展示,且改成了“责任感”。我试写一段:

责任,是一种担当,是一种勇猛。责任是山,是高峻之峰上的青松;责任是海,是飘摇在海洋上的一弯桅杆,蕴涵着希冀。)

(本文缺少第二段,古人讲写文章是四个字:起承转合。开头是“起”,接下来是“承”,举例分析是“转”,结尾是“合”。本文没有“承”就直接进入到“转”了。“承”就是承接开头,亮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文字不要太长。我试写一段吧:

人类进入到当今社会不是责任使然吗?责任是一个称之为“人”的本色元素。我们仰望星空,太阳与月亮担当着她的责任;我们俯瞰大地,夸父与精卫担当着他们的操守。)

周瑜,吕蒙欲兵临荆州,鲁肃以维护孙刘联盟为责任,用智慧和谋略阻止了他们。关羽单刀赴江东议事,吕蒙等江东武将看到关羽竟敢一人前来,心中愤恨不满,这岂不是笑我江东无人?席间气氛紧张,几番驳辩后,关于握刀而起,江东将领也都握紧了剑柄。此时,鲁肃起身向关羽敬酒,并小声告诉关羽,可以挟持他来让自己脱身,关羽依计,这才得以回到荆州。鲁肃以身捍卫孙刘联盟才使得曹操没有可乘之机。

(本段是举例,来证明“责任”的重要性的。举例就是为了证明观点的。我常说,文章就是证明关系,因果关系,解说关系。证明关系,就是你的文字是来证明观点的;因果关系,文章的题目是“果”,你的文章是“因”;解说关系,你的文章是解说题目的。总之一个意思,就是你的文章是来证明观点正确性的。犹如数学题,文章题目就是结果,你要用材料来证明这个结果。我的公式就是:3=1+1+1。“3”就是文章题目或观点,三个“1”,就是假定的三个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三个材料。一篇文章一定要用三个事例段以上。我的观点是:点面结合。 “点”就是一段用一个事例,“面”就是用几个事例组合成的段落。而本段我没有看出谁有责任?是鲁肃吗?为何文段开头没有突出鲁肃?结尾没有旗帜鲜明的扣到“责任”的主题上?举例之后没有分析鲁肃的“责任”之职分?我试写一段: 在历史纷争的三国,在三足鼎立的紧要关头,鲁肃的冠羽飘带依稀可见,他那份责任,那份担当的份量千古弥真。他奔走在蜀地与江东的斡旋里,奔走在坚定与犹豫不决的时间里。赤壁之战的熊熊大火前后,积极穿梭于孙、刘之间的人物是谁?就是鲁肃。他分析形势,他指陈利弊,他有效协调,最后胜券在握了。当东吴营内投降思潮渐上,他直陈逢迎曹操之弊,力主周瑜出任三军统帅,不顾个人安危前往荆州联合刘备抗曹。于是后世史家裴松之赞云:“刘备与权并力,共拒

中国,皆肃之本谋。”责任,是鲁肃身上流淌的血液,这份责任是盛开在三国时空炫丽的花朵。)

(这是一个“点”的段落。在这里还缺少一个过渡段。一个事例写完了,还要过渡一下,这也是扣题的一种方式。可以结合这一段的内容,适当阐发,扣到“责任”上去,语言要优美。我经常讲,中间要有三个自然段扣题,这就是一段。我试写一个过渡段:

责任的花朵是需要智慧与决断的,正是有了这份责任,我们才看到了刘备与孙权的微笑,也看到了曹营的樯橹灰飞烟灭,何者?是联手的智慧,更是发自内心的责任的肩膀。)

刘备一直没有自己的根据地,一直打着皇叔的旗号到处借房子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诸葛亮以兴复汉室为己任,辅佐皇叔。让刘备拥有千里沃野,百万雄兵。 (这段举例显得单薄,是讲诸葛亮的责任,为何不从诸葛亮的际遇辉煌来写呢?他的《前后出师表》不是责任吗?他言“远小人,近贤臣”不是责任吗?他研究汗牛流马不是责任吗?他为何六出祁山?他为何七擒孟获?这些都是责任啊。所以,看一个材料要从全面看。这也是一个“点”的事例段。我要谈谈段落的构成,也是很简单的,就是“段落=1+1+1”。只不过这三个“1”含义不一样。第一个“1”,是段首句;第二个“1”,是举例的内容,尽量具体,有细节;第三个“1”,是举例之后的扣题分析。我试写一段:

责任是一种最高层次的智慧,是一种忠义操守的信诚。诸葛亮手持羽扇,演绎了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戏剧场面,恢宏了多少运筹帷幄的千古绝唱。这都是缘于他的责任,责任是他临行前双手呈上的《出师表》,临表涕零的模糊里,我们看清了一个以国家为己任的丞相;责任是白帝城托孤的虔诚,有人问:为何诸葛不自己做主宰?谁知他那份埋藏心底的忠义的责任?近贤臣,远小人,谁说这不是责任?那千古谜团的空城计,不也是把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的责任吗?把自己的一切都付给了蜀地,把自己的守望都奉献给清风,把自己的热血都挥洒给人间。这是诸葛给我们上的鲜活的一课,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 在这里我还要提醒一下,写文章文采很重要。我的理解是,文采就等于句式,用公式显示就是:文采=句式。要想文采好,就要多用各种各样的句式,议论文要多用设问、反问句等。在这一自然段中,我注重了句式的使用,用了类似的对句、排比句,还有四个反问句,注意了引用等形式,这是写作的捷径与迅速提高的方法。)

毛泽东以中国工农的解放为自己的责任,凭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他赢了。赢了比他装备精良,后方坚实的国民党。周恩来以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形象为自己的责任。义正词严,辩驳充满力量与智慧。让世界开始关注这个曾被侵略、被瓜分、被侮辱的国家,并渐渐重视这个现已解放、统一、雄起的国家。 (这一段是“面”的段落。用了两个人物,是没有跑题,但没有细节,给人的感觉是太概括了。写人物的事例一定要把人物的细节写出来,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

嘛。不读书,事例怎么来?不读书,语言风格怎么来?不读书,思想境界怎么来?要写毛泽东,可以先从课本的句子入手,再联系到课外的内容,关键是把你了解的细节写出来。我写一段吧:

那橘子头的橘子,可记下你毛泽东独立寒秋的身影?那万山红遍的枫叶,可记下你“谁主沉浮”的抱负?那“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可铭记下你雄才大略的决心与风采?我们从你少年的诗歌中会读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你从韶山走出,32年后才回到故里,那份责任只有湘江知道,只有井冈的翠竹知道。)

从古到今,责任感一直伴随成功的个人和群体。

(这个过渡段,太缺乏文采了。在这里可以承接上文,用优美的语句过渡: 我们回首沧桑的岁月,抚摸那沉淀的操守;我们穿越时空的猎猎阵风,体验那弥漫天际的责任风尚。难道责任不是炎黄的嘱托吗?不是轩辕的遥望吗?不是商鞅的立木诚信吗?我辈啊我辈,请把责任担当吧。)

台湾有一所学校将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了“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那所学校的学生被很多公司放槛录用。可见,勇于承担责任的这种可贵品质能获得社会的认可。正如梁启超所说:“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

(本段很好,联系现实生活,有台湾的事例,也有名人的言论,在结束全文前联系实际很好。议论性文章一定要有理性色彩,这就要引用一点哲人的名言。一篇文章引用两句为宜。最好是一些名家的言论,人物可以是尼采、但丁、黑格尔、罗素、萧伯纳、托尔斯泰、卡夫卡、苏格拉底、海德格尔、拜伦、雪莱、泰戈尔、普希金等等。这样,一是有力度,二是展示自己的内涵与修养。你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平时背背,还可以在无奈的情况下,自编几句名言呢。)

责任让人们执著,富有激情,信念坚定。强烈的责任感让人们又更坚定的信念,更大的激情,加倍的执著,让人拥有更宽更稳的肩头。

责任构成了你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想那些伟人和成就事业的人一样,是责任让他们的步伐稳健,走的更远。

(最后两段,删去一段即可,文采也不足。结尾就是“合”,古人讲,起句如爆竹,结句如撞钟。结尾要响亮,似“豹尾”,就是如同豹子的尾巴,短小,急促,亮丽。这两段很扣题,但没有份量。结尾要有份量,可以引用名言结尾,这是首选;其次,是用几个比喻句结尾,用形象的文字结尾;再次是平铺直叙的结尾了。你的这两段文字就属于第三类了。 我试写两个结尾吧:

结尾一:诗人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你的爱在哪里,你的责任就在哪里。年轻人的我们,行动吧。

结尾二:那碧天里翱翔的鹰,告诉我,她的责任是扶摇直上九万里;那浩瀚的大海里远洋的巨轮,告诉我,她的责任是到达那太阳升起的彼岸。责任,是扶摇的翅膀,是樯橹的风帆。)

我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细致地修改了这篇作文。目的就是为了从一个个案,提炼出共性的元素来。也许写文章没有定法、成法,但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般的作文路径,这个路径不一定多么科学,但对没有入门的学生来说是极有用的。这也是我仔细修改这篇文章的一个出发点吧。

希望每个学生的翅膀与风帆都迅速地饱满地张扬起来,“扶摇直上九万里”“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当前命题形式:

(一)

新材料作文:核心观点+分支观点

1、上海春季作文: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个人在山里看到一片材质优良的树林,于是各自买了一探树苗带回家,一人把树苗植在瓦盆中,用铁丝左缠右绕,改变其生长形态,树长得虬枝旁逸,成为盆景中的精品。一人把树苗栽在庭院里,浇水施肥,任其自由生长,树长得参天蔽日,成为建筑的栋梁。

2、“华约”作文让考生谈谈如何认识忧患意识;“阅读一段材料后以自己对忧患意识的理解写作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3、“北约”作文:依据鲁迅先生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考生写一篇700到800字的文章,要求考生不得抄袭,不得使用虚假论据,不能说套话,案例真实,感情真挚。

4、青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只老鼠非常害怕猫,就乞求神把自己变成了猫,很高兴地屋外去晒太阳。突然,它看见了一只猫,可怜的家伙忘记自己已经变成了猫,马上逃回屋里。?你怎么啦??神问道。它撒谎说:?我碰到了老虎!?于是神又把它变成了老虎。第二天早晨,它走进森林,又看见了猫,马上没命地逃到屋里去了。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临沂:阅读 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人们往往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但是这些不起眼的地方,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发出明媚的光芒,绽放人生的精彩,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地方的看法。

请根据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东城区:

《南方周末》与《中国青年报》均大篇幅报道了红卫兵申小珂、胡滨时隔44年,向当年间接伤害过的北京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程璧投书致歉的事件。 立意:良心自救;忏悔;良心。

7、西城区:

小A来到图书馆,把书架上所有的书都吃了,他说要解决肚子的问题。

小A会了所有的数学公式,可还是解不出数学题,他去敲数学老师的门,说要解决脑子的问题。 小A数学考了满分,他用数学卷子背面抄了一首贴在楼道里的诗,他说还要解决心灵的问题。

小A抄完诗才发现扣子掉了,他找来针线,结果缝歪了口子,还扎疼了手指。小A这才发现还要解决手的问题。 请根据这个故事,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你的感悟 例文简介

1.《智慧?心灵》 一类文,51分。

本文符合一类文的全部要求,缺点是只运用了“智慧”一词,没有明确提到“脑子”一词,只有第三段中“这智慧才如春风拂过脑海”一句,暗示了“智慧”和“脑”的关系,点题不很透,不很明,但是文采飞扬,是难得的佳作。 2.《用脑思考 亲身实践》 二类文,47分。

本文符合题意,中心明确。连举三个例子,内容较充实,不足之处是显得有些呆板。全文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情绪。语言通顺,略有文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符合二类文的标准。

3.《脑思心省》三类文,上浮到41分

本文所讲的脑与心的关系,其实只牵涉到原材料中的“脑子”,未牵涉到别的概念,属于“基本符合题意”。但是,它将思考与反省分开来谈,提出用脑思考,用心反省的观点,给人以新颖深刻之感,语言和结构也够一类文。故上浮为二类中。

4.《正确地面对问题 解决问题》 三类文,30分。

本文从材料中选了三个问题,看标题和第一段,有些哲学化,有些空洞抽象,看下文,又有些中心不明确。综合考虑为三类中。 (二)命题作文

1、清华部分推荐生笔试题:

中文写作:声音,并不都是音乐。题材不限。英文写作的题目是《请你说说声音与音乐的区别》,中文的作文题为命题作文:《声音不完全是音乐》。 2、海淀区:堵。

(三)半命题作文

1、请以“听听那______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喧闹、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了满足,也带来了烦恼。心灵时常被搓揉得疲惫不堪。那么,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 2、请以“让心灵在_______中憩息”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3、请以“______改变了我的生活”为题作文。

三、明确中学写作教学的指向

(张伟明)

写作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内容上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在体裁上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形式多样。对于中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其目的是为了训练思维方法,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加强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并为创新和创造性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中学生的写作训练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应该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学会运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文章内容来源于生活。具有社会价值和思想价值。这样,在加深对社会认识的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1 要学会观察生活,学会写生活中的人和事

学生写作文空洞,没有内容,有人把它归结为没有生活体验,这种看法是错

误的。一个人的成长是与社会发展相伴随的,生活中天天都有新鲜事,只是因为没有意识到,把握不住,就会让它从眼皮底下溜走了。如果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写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逐渐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他们的文章就会写得更充实,更有活力。 其实,写生活并非一定要写国家大事,往往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就能很好地说明主题。2003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指出了两个方向,即在对事物认知时,可能会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也可以不受它的影响。这是一个具有哲理同时又很生活化的话题。怎样联系生活来写呢?很多考生看到这个话题时非常茫然。有一位考生则用了最常见的父女关系,十分到位地作了诠释。她的作文题目是?爸眼中的我,我眼中的爸?。文中有这样两段对话:

?有什么好看的,面色那么黑,头发那么稀,眼睛也很小。?邻居家的大叔笑着说。

?是吗,脸色黑,男人的本色,头发稀那说明老爸很聪明,眼睛小,但炯炯有神,……?

?俺家丫头胖是胖了点。但很可爱:皮肤多好,从不用什么化妆品;头发又黑又顺,也没有做什么离子烫。天然的;成绩不好,但她自己一直很努力。让大人放心。?

在女儿眼中,爸是最可爱的;在爸眼中,女儿最值得骄傲。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很普遍,也很平常。但本文就是通过这样一件普普通通的生活琐事准确地为这个深奥的哲学主题作了诠释,有四两拨千斤之妙。

上面这个例子说明,写现实生活并不难,不是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关键是要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运用,将生活中平凡的事情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从而提高思维水平和写作水平。

2 要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

在文章中引用古人的话,背几句古代诗词,大家都会,而且大多数考生就是这样写作文。问题是,其中的多数文章仍然显得苍白无力,为什么?因为文章没有实质性内容。内容空泛是现在学生写文章的通病。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只会背书本上的知识,没有对生活的反映,这样的文章看上去就像喊口号。干巴巴地挤不出一点油水。毛主席说过“古为今用”。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不是让我们简单重复前人说过的话,而是要为现实服务,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实。

还有一个问题,学习知识不能只求一知半解。知识是有厚度的,只有深刻全面了解了,并且融入自己的思想才能写出有分量的文章。下面举一个例子。2002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一位考生用陈寅恪和冯友兰的例子来说明关于人生道路的选择。作者在文中歌颂了陈寅恪面对国民党政府的压迫表现出的坚贞不阿的品质,批评冯友兰是“软骨头”。对于这篇文章,评论人写道:“从作者对相关著作及史实之熟谙,已足见其学识与才力。”文章发表后,作者对冯友兰先生的评论引起了巨大的波澜。引来了读者的强烈批评。之后,作者与读者之间你来我往,引经据典各自表明了观点。本文无意评论这件事情,只是引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学习和掌握知识需深入,需全面,这样才可能写出思想深刻的好文章。

3 要学会独立思考。写出有创见的文章

创见性是写文章的最高境界。创见性就是在内容上有创新思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形式上不模仿他人,构思精巧,有自己的风格。

创新思想从哪里来?还是从生活中来。书本只能教给我们知识,而创新思想是从社会变革和变化中产生的新认识、新思想。什么是社会变革?从大处说,处在历史进程的今天,世界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天天都有新事物、新发展、都有新的信息,而中国更是处在这个发展变化的潮头。作为一个社会人,中学生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来关注、思考和探究这种变化中的深层内容和发展趋势,这个思考是有深度的、与众不同的,这就是创新思想的来源。从小处说,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人们对待事情的态度和情感,事件的起因和结果,都有多样多彩的呈现,学生们从这些小事中发现生活的哲理,人生的启示,这也是创新思想的体现。

写作是中学生展现创新思想的最好的舞台。在文章的形式上更便于展现一个人的才智。写文章好比在一张白纸上画画,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创作,自由表达。当然,一开始可以有一些模仿成分,但一定要学会自主立意、自主构思,这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文章的好坏除了思想境界还要看表现能力。立意和构思是表现能力的重要方面,立意高远可以让读者获得更深的感悟,构思新颖可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从而使文章的可读性更强。

1999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一篇题目为“表决”的考生作文,这篇作文在立意和构思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因此被评为高考优秀作文。记忆移植如同克隆一样,同属敏感问题,它是科学高度发展带给人类又需要人类作出理性判断的一个高难度的问题,能否移植人的记忆?能否开展克隆人的实验?这不是一个纯粹的科学问题,它关系到人伦道德甚至是人类的生存问题,因此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对此给出结论。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从这个高度立意,让读者来思考这个高难度的问题。在构思文章方面,作者更是巧妙地借用联合国表决这样一种奇特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最后,记忆移植的投票以平局结束。这篇文章的立意和构思给人带来了无限的回味和思索。可见,好的立意和构思可以提升文章的品位和艺术性,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创新。 创新性思维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但也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提出这个要求,大多数学生经过训练是可以达到这个高度的。一味地追求在考试中拿高分,采用八股式的方法训练学生,只会害了他们。我们相信,一旦多数人看清作文训练的目标,今后作文评判的标准就会改变。到那个时候,只有做好了准备的学生才能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先生说:“高考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它一般只要求会写上述几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不搞文学创作;但是,如果高考试题中说明“文体自选”,考生不违反题意,选择写散文、小说、故事和寓言等等文学体裁,也是符合要求的。高考写作也不同于征文比赛,征文比赛只录取前几名,衡量文章不仅注意写作技巧,更重视文章内容的社会意义,而高考写作的主要目标是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我们还是应该独立自主,平时应该多观察生活,作文多联系生活,多写多练,高考中就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

五、山东命题特点: 两面性+比喻性+时代性

忽然想起几年前与全国高考命题人的一番对话。这位高考命题人问:“你们知道学生作文最害怕什么?”我们有些茫然。这位命题人接着说:“学生实际上最害怕的是写两方面的作文,一个方面他还能写好,但面对两个方面的话题,其思维就会大打折扣了。”

仔细想想确也如此。学生写“坚强”“宽容”“境界”“位置”“时尚”等等,一个方面还能写出一定的认识来,还能把握住主旨与思想,还能列举出一些单方面的事例来,但如果给学生两个方面的材料或话题,学生就有些茫然了。如“出发与到达”“位置与价值”“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绿叶对根的情谊”等等,就不是那么好应对了。

两面性、比喻性、时代性都是从某些表面来看得出的启示,而今年山东卷的最大特点是——理性。这一命题思路暗合了孙绍振的一些观点,孙绍振曾说:“中国高考作文命题与美国、欧洲的不同:中国重在感性抒情,而西方,主要是美国、英国,还有法国,则以哲学和人生的思辨为主,激发批判的、分析的理性反思。感性抒情和理性反思,从根本上来说,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思维类型。抒情就是情感的强化,而理性的冷静分析则是要排除感情。理性分析以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为生命,抒情则以极端化、绝对化为特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感性与理性思维的不同,看到了中国作文命题与西方作文命题的不同。

1、“双赢的智慧”(话题作文) 2、“星星与尘埃”(材料作文)

3、“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话题作文) 4、“春来草自青” (话题作文) 5、“见证”(命题作文) 6、“光明和阴影” (材料作文)

六、山东看好什么作文:

光与影的协奏曲

人生仿佛是一首光与影的协奏曲,其中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

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命名为“求阙斋”,为什么要求阙而不求全?断臂维纳斯历时千年,依然散发着摄人心魄的光辉,只因那失掉的两臂。参透凡尘的苏子也曾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此看来,人生的确不完美。

我们每个人都喜爱光明,希冀着自己的生活能永远阳光普照。的确,曼妙的歌舞使我们思绪轻盈,运动健儿们的拼搏让我们热血沸腾,成功的喜悦使我们倍感人生价值的幸福。光明象征着成功与顺利,它滋润着世界,为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然而,只有光明的人生并不存在,即使存在,它也将是可悲的不完整。 正因为阴影,我们才更加珍惜光明。阴影下的磨砺孕育着成功。当温哥华冬奥会上小将周扬骄傲地站在最高领奖台上,有多少人了解她风光背后的辛苦,日复一日地训练,父母的付出,寂寞与伤痛,如果没有这一路风雨的洗礼,怎会有一位冠军的成熟?阴影下也可能有失败与不幸,而一颗心灵也会因此更加坚强。还记得邰丽华用手语“说”出“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时,她是多么自信与美丽。天生残疾的阴影并没有划伤她的心灵,她通过挚爱的舞蹈将自尊、坚强及对美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正是有了阴影我们才更加期冀、赞美光明。阴霾过去之后的灿烂阳光教给我们感恩、坚强以及永不放弃的希望。无论是光明还是阴影,我们微笑着接受,在光与影的协奏曲中翩跹起舞。

我终于明白,月亮的美就在于其阴晴圆缺的变化,而人生的魅力就在于光与影协奏的和旋。我的人生不求完美,只求在光与影的协奏曲中舞出自己无悔的灵魂。

【简评】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开头简洁明快,一下子就入题扣题。正如古人所言:“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而结尾也十分爽快,用比喻与人生联系起来,也如古人所言:“结句如撞钟。”悠扬蕴藉,清幽淡远。

从正文看,有两点很突出。一是点面结合。作者用了两个事例段,一个“面”的事例段,就是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列举了曾国藩、维纳斯、苏轼的事例,证明了人生的不完美。这个段落,语言很有文采,深刻而富有诗意。还有一个“点”的段落,就是列举周扬与邰丽华的段落,详细论述了美丽是由追求与阴影组成的。

二是理性突出。本文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理性分析十分鲜明,有见解,有力度。如“然而,只有光明的人生并不存在,即使存在,它也将是可悲的不完整”,这句话单独成行,在承接上段阐述光明的同时,又转入了更深刻的理性反思,文章很多理性段落,增强了理性内涵。

本文被评为一类卷,内容20分,表达19分,发展 20分,总得分59分。(王玉强)

阴影之美

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的确,人生的一切魅力都是由光明和阴影共同构成的。然而,我们毕生寻觅的只是光明之下的欢乐、幸福,却不知

阴影之下的苦难与泪水,也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苦难与人生有多宝贵?那位充满智慧与良知的老者给出了我们答案。“苦难有多深,人类的荣耀就多高远。”这句话不也是索尔仁尼琴一生的写照吗?他风光过,出版的作品在国内外都很畅销,被邀请去各国大学做演讲,声誉和财富都达到了人生的顶点。可是,正是他那埋藏于阴影之下的苦难成就了他。坐牢的经历铸就了他的坚韧,流亡多年使他有了更强烈的代表俄罗斯的良知讲真话的愿望。

若是没有那段阴影下黑暗的生活,索翁又如何能在万众瞩目的光明之下接受叶利钦总统颁发的“国家荣誉奖”?人生真正的幸福所在就是穿破阴影后,接受属于自己的荣光。

我们常说,中国文人的命运是不幸的。但若不是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又怎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句子?我仿佛依稀看到了那位站在大明湖畔的美丽女子。李清照出身名门,饱读诗书,才华过人,后又结识了赵明诚,爱情美满。这是怎样一个上天宠儿!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闺思是让人如何也对她怜爱不尽的。

可生活到底没能给她足够的恩宠。人到中年,北宋灭亡,丈夫病逝,她还依然渴望在乱世中为朝廷做点贡献。可在那个“才藻非女子事也”的时代,一个孤弱的女子,纵有再多的抱负,也无用武之地。于是她只能孤苦地抱定她的志向到终老,无奈的吟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前半生上天赐予她的光明让她拥有了过人的才华和美满的爱情,而后半生生活施加给她的阴影,才真正使她拥有了超越古今的大气大度,大节大义。

光明之美,美的鲜艳,夺目,众所周知;而阴影的美,太过含蓄,常被人遗忘。阴影之美,美在她的低调,不张扬,美在她对人的心灵“润物细无声”的浸染,美在她对人格长久而坚韧的塑造。人们常常因为苦难太多深重而想要远离和摒弃她,但当我们真正感受到阴影之下的荣耀时,才会理解她的珍贵与可爱。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只有真正领悟阴影之中苦难的力量,才会在光明之下接受属于自己的荣光。

【简评】

本文作者很有才气,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十分扣题。扣题是第一位的,不管是什么考题,一定要扣准题意。题目与开篇观点一致,都是围绕阴影之美展开。观点是“苦难与泪水也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特别是第六段的论述,从审美层面到了人生感悟层面,具体阐发了“阴影之美”,美在她的低调,不张扬,美在她对人的心灵“润物细无声”。这些都展示了一位优秀考生的深度认识。

二是视野开阔。开篇就引用罗素的名句,扣题而不俗;引用索尔仁尼琴的事例,新颖而深邃;用两个段落分析李清照的光明与阴影,写出了由宠儿到孤弱女子的遽变。再者还引用了不少诗句等等,这些都展示了作者的阅读视野。

三是很有文采。表现在两点,一是句式丰富。作者通过使用问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如“苦难与人生有多宝贵? ”“但若不是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又怎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句子?”这些句子读起来有一种力度,一种无尽的张力。二是使用了富有浓烈情感色彩的词语。如“一个孤弱的女子,纵有再多的抱负,也无用武之地。于是她只能孤苦地抱定她的志向到终老”,这些语句可见作者的才情横溢。

本文被评为一类卷,内容19分,表达20分,发展 19分,总得分58分。(王玉强)

见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iq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