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4-01-11 11: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叶公私立学校高效课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 主备人:王艳红 审核人:郭亚萍 学生姓名:

课题:空城计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我能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句。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了解诸葛亮。 3、我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1、 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

2、 诸葛亮为什么要施空城计,怎样施空城计,空城计成功的原因。

温故知新:我知道诸葛亮是三国时的人物,谁还知道哪些?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

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帝刘宏中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

《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二)了解背景: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蜀汉马谡痛失街亭,魏军在司马懿的率领下长驱直入,诸葛亮被迫退军。魏军将至,诸葛亮身处空城,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空城计,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生字。

(2)、读通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隐匿 鹤氅 蜂拥而来 尽皆失色 笑容可掬 谨慎 玄机 纶巾 神鬼莫测 抚掌而笑 2、默读课文,我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昨天我们已经把《空城计》这个故事的情节脉络理清了,也布置大家课后反复朗读,体味故事悬念迭出、扣人心弦的特色,现在就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再来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二、分析人物形象小组探究,合作感悟

我们非常明确,故事的主人公是--孔明、司马懿

孔明, 看家肯定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孔明,因为他有他的衣着、动作、神态 特征,根据课

文中描述的应该是--“披鹤氅,戴纶巾”,“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 大家都注意到孔明这时候是“笑容可掬”,是不是他在施展空城计的时候一直保持这种神态的呢?如果不是,你能找到课文里描写他的几次“笑”吗?你觉得这几种笑态有何不同?你能揣摩他脸上挂着笑,可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分析:

“笑容可掬”“抚掌而笑”“拍手大笑”

“笑容可掬”是孔明故作轻松、故作姿态的表现。即使神机妙算,他这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吃不准,他可能在寻思:“你会上我的当吗?”

“抚掌而笑”是他觉得如释重负,或许正在庆幸:“你果然中吾计矣!”

“拍手大笑”则是他发自内心的对司马懿的自豪的嘲笑,“哈哈,到底还是我略胜一筹啊!你真是太傻了呀!”

2、通过这三笑,我们再来联系整个故事,孔明是个怎样的人?说的时候应该结合课文,做到有理有据。

足智多谋--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城门的“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

处乱不惊、临危不惧--在司马懿兵临西城,众官“尽皆失色”的情况下,孔明却依然在司马懿的大军面前镇定自若,“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

神机妙算--料定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一切在他的掌握之中,借司马懿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成功施展。 司马懿

1、孔明与司马懿不止产生过一次交锋,我让同学们回去阅读《三国演义》第95回,了解《空城计》故事背景。现在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这个事情。

分析:其实就在“空城计”之前,孔明刚刚误用马谡,失了街亭、柳城。故事是这样的:魏主曹丕新亡,十五岁的曹睿即位。孔明欲借此机会伐魏。参军马谡献反间计,令曹睿将司马懿削职还乡。孔明闻此消息大喜,即率三十万大军伐魏,一路上斩将略地,势不可挡。曹睿闻之大惊,只得重新起用司马懿。此时魏将孟达欲谋反,遣人密报孔明,表示愿里应外合,但不慎走漏风声被司马懿部下所杀。司马懿猜透了孔明的战略意图,不与

蜀军正面交锋,却去断蜀军的粮道,夺取街亭、柳城,后又率十五万大军来夺西城,才有课文中的这一出好戏。

可见,司马懿本身并非平庸之辈,他也是个有着深谋远虑的大将之才,只不过他疑心病重(“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认为孔明想暗算他);刚愎自用(骄傲自负,不听司马昭的劝告,还骂儿子“汝辈岂知”结果被孔明空城计吓退。) 小结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在这一故事中,罗贯中成功地塑造了孔明这一形象,从正面着重刻画了他的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那么写司马懿有什么作用呢?写他老谋深算也好,狡诈多端也罢,最终还是败给了孔明,就能更加突出孔明的足智多谋,计高一筹,这就是在刻画人物时经常用到的侧面描写的“衬托”手法。 三、分析“空城计”施展成功的原因

1、司马懿既然是以个老谋深算之人,那他为什么会中了孔明的计?或者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此次带兵而来的不是司马懿而是司马昭,孔明的空城计还会成功吗?

分析: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是因为孔明深深了解司马懿,知道司马懿对自己的了解有限,他只知道孔明平生不曾弄险,自以为深深了解孔明,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知道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另外,孔明知道司马懿刚愎自用,必然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所以在关键时刻,孔明敢于“弄险”,并且一举成功。

《红楼梦》有诗云“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空城计”正是应证了这种有趣的现象。《三十六计》是这么解释空城计的:“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之败战计之一,连孔明都承认此乃“不得已而用之”,属无奈之举,然而最终得以成功施展,除了孔明的胆量和气魄,也在于计策本身的“奇”字之上。 四、欣赏合作小组改编的课本剧。

达标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4分)

司马懿( ) 鹤氅( ) 纶巾( ) 远遁( ) 隐匿 ( ) 言讫( ) 旌旗( ) 无不骇然( )

2、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字形,并解释整个词语的含义。(4分) (fēng yōng)_________ 而来:

笑容可(jū)____: ( fǔ )_____掌大笑:

旁若无人:--------------------------------------------

3、当堂检测, 翻译下列句子

(1)将旌旗尽隐匿;诸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

(2)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4、司马懿退兵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5、众官听得魏军大军突至的消息,尽皆失色,那么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去描述其中一位官员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课堂小结:

反思总结:

1、 我的收获: 2、

2、我的不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ik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