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05-02 21: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南

第一部分各章提要、补充说明、习题选答及补充练习

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一、本章提要

本章是全书的导论部分,因此,它要告诉读者的首先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这门学科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它力图要给出宏观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大概轮廓。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它需要揭示的最主要问题是宏观经济在短期内为何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在长期又是什么力量决定一国经济的增长。经济运行中最常见的宏观问题是通货膨胀和失业,因此,宏观经济学必将以相当的篇幅来讨论这两个问题。由于本书是以中国读者为主要对象的教材,因此我们在导论中还特别描述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大概状况。宏观经济学存在意义,是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对宏观经济现象作出的有效的分析,然后判断和预测宏观经济运行的现状和趋势,从而为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依据。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流派(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之争构成了宏观经济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它们在市场机制能否保证使经济波动回复到均衡状态上面有着截然相反的哲学信念和观点,但是,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毕竟有着各个流派都遵循的规则和方法。

二、补充说明

1.宏观经济学导读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从短期看,是要解决实际总产出的决定问题以及为什么实际总产出会围绕潜在总产出发生波动;从长期看,是要探讨潜在总产出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增长,为什么有的国家经济增长迅速而另外的一些国家经济增长则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在学习宏观经济学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时间概念,因为在不同的时间范围

1

内,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当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也各自不同。

在短期里,宏观经济学假定潜在总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固定不变。在这一假定之下来分析实际总产出的决定与波动问题。由于潜在总产出水平既定,因而实际总产出的大小就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总需求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这四部分的大小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短期里实际总产出的大小。显然,在这四部分中,除了政府购买是外生决定的,我们不易描述其变化的行为方程外,其他三部分都会发生波动,因而,会导致实际总产出在短期内有可能大于潜在总产出也有可能小于潜在总产出。当实际总产出大于潜在总产出时,我们就说经济处于过热状态,反之,当实际总产出小于潜在总产出时,我们就说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在短期里,由于价格水平固定不变,因此,当经济出现过热或者萧条时,市场自身很难进行自我调整,为此,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干预,以使实际经济运行尽量稳定在潜在总产出水平上。政府干预的主要手段有两种:一种是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政府支出来实现;另一种是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的供应量来改变利率,进而影响投资。

在中期,我们仍假定潜在产出是固定不变的,但现在我们放弃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而让价格能自由波动。一旦价格可以变化,我们马上可以发现,市场自身具有非常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当经济萧条时,整个社会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此时,借助菲利普斯曲线,我们可以发现,在市场的压力下,价格水平会下降。在名义货币供给量既定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意味着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增加,这会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导致国内投资增加;同时,在一个实现浮动汇率的开放经济中,利率的下降会引起本币贬值从而导致净出口增加;如果是在一个实行固定汇率的开放经济中,价格水平的下降直接导致本币贬值从而导致净出口增加。

总之,当实际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时,市场会迫使价格水平下降,而价格水平的下降又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实际产出的增加。反之,当经济处于过热状态时,市场会迫使价格水平上升,而价格水平的上升则会导致总需求的减少,从而导致实际产出的减少。由此可见,只要价格可以自由变动,市场机制就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总能使经济的运行恢复到潜在产出水平上来。

当然,市场的自我调节也是有一定缺陷的,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方面,市场的自我调节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在经济萧条时,社会上会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员,在

2

经济过热时,经济中会出现通货膨胀,这些都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时间越长,痛苦会越大,任何一个政府都不会容忍这种状况的长时间存在;另一方面,市场借助价格的变化来影响实际货币供应量进而来调节经济,实际上,借助的是货币政策功能,而在财政政策方面,市场无能为力。因此,即使在中期,适当地借助政府的干预来使经济尽快地恢复到潜在产出水平仍旧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短期和中期里,政府的干预政策可以比较显著地影响实际经济的运行。但需要警惕的是我们不能过于夸大政府的这种干预作用,因为不管怎么说,政府能做的只是让实际总产出尽可能地靠近潜在总产出,而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福利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这是我们在长期中所要考虑的问题。

一旦进入长期,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短期运用的方法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在短期和中期,我们都假定实际产出是由需求面决定的,而一旦进入长期,我们就发现实际产出主要是由供给面决定的,因此,在长期中,我们关注的是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潜在产出水平。

大致来说,在长期中决定一个国家潜在产出水平的因素有如下三个: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由于资本是由储蓄转化而来,因此,储蓄的作用和资本的作用是相同的。在假定物质资本和劳动力不可以相互替代的哈罗德-多马模型中,我们可以发现,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储蓄率。而在放弃资本和劳动不可以互相替代假设的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我们发现储蓄的作用与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有所不同。当经济还没有处于均衡状态时,储蓄率的高低会影响经济趋向于均衡状态的速度,也就是说,储蓄会影响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当经济已经处于均衡状态了,此时,储蓄就只有水平效应而没有增长效应,也即储蓄只会影响均衡时的人均产出水平但不影响均衡后的经济增长速度,均衡后的经济增长速度主要由劳动力增长速度决定。索洛模型的严重缺陷是它无法解释人均产出的增长。因为人均产出的增长速度等于总产出的增长速度减去劳动力的增长速度,而索洛模型的推导,均衡时总产出的增长速度等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人均产出的增长速度为零,也即人均产出不随时间而变化,这显然与现实不符,索洛通过在模型中引人外生的技术进步来解释人均收入的长期增长。但由于不能很好地说明技术进步是由什么决定的,索洛的这种处理方法也不能令人满意。

在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建立以后,由于缺乏进一步处理经济增长的数学工具,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在理论界曾出现一段时间的空白,这一局面要到1980年代中后期,

3

在保罗·罗默和罗伯特·卢卡斯的开创性研究以后得到改观。保罗·罗默继续沿着索洛理论前进,通过把技术进步内生化来说明长期的经济增长,罗伯特·卢卡斯则强调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通过人力资本来说明长期的经济增长。大致来说,罗默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能比较好地解释为什么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能持续地保持经济的增长,而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则能比较好的解释为什么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会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

三、习题选答

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概况起来说,有如下四个特点:第一,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以及劳动市场。同时,宏观经济学把经济行为主体综合成三类:家庭、企业和政府,研究三类经济行为主体如何在上述三类市场中发生行为并相互作用;第二,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个体行为的分析基础上;第三,宏观经济学一般是采用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来概况现实中的经济现象,然后在用现实世界中的数据来检验理论模型的方法来展开研究;第四,宏观经济学频繁采用均衡的分析方法来开展研究。

宏观经济学在研究中十分注重为自己寻求微观基础,这使得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联系十分紧密。从区别的角度看,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如下几个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从研究对象上看,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从要解决的问题上看,宏观经济学着重要解决的是资源利用问题,而微观经济学着重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从中心理论上看,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而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价格理论;从研究方法上看,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法,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法。

第2章宏观经济学度量衡(I):产出与收入

4

一、本章提要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个国家领土内某一时期(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

3.GNP区别于GDP的原因,不仅在于一些在本国制造的产品是由外国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还在于我们的居民也从国外得到收入,例如,他们在国外拥有资产。

4.通过直接估算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市场价值来得到GDP,这种核算方法称为生产测算法。

5.通过把一个国家的所有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G)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NX)进行加总来得到GDP,这种核算方法称为支出核算法。

6.通过把参加生产过程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相加来得到GDP,这种核算方法称为收入核算法。这些收入包括:劳动者的工资、资本所有者的利息、土地所有者的地租、企业利润和政府的税收等。

7.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和个人收入(PI)及个人可支配收入(DPI)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借用下图来反映:

折旧

间接税

GNP 个人收入(PI)=NI- 个人所得税及

NNP 企业利润 - 社会保险金非税收性支付

NI 缴纳 + 转移支付 + 净

利息收入 + 红利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8.GNP作为一个衡量一国居民经济福利水平的指标,本身存在着一些令人尴尬的缺陷:第一,忽略了一些没有进入市场交易范围的生产活动,比如家务劳动、子女对父母的照顾等,这对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但在GNP中并不能得到反映;第二,GDP是用市

5

场价格核算的,因此,会受价格水平的影响;第三,GNP是一个总量概念,它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而收入分配状况会极大影响到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状况;最后,GDP并不反映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拥有情况以及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而这些对于一个国家的居民的经济福利水平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补充说明

1.细说生产法核算GDP

通过直接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市场价值加总来得到GDP,就是生产法核算的GDP。生产法核算又称附加值核算法。因为在生产法核算中,计入GDP的必须是最终产品和劳务。

所谓最终产品,是指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而中间产品,则是指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例如,卖给汽车制造厂的轮胎、用以生产机床的钢材、建筑事务所提供的设计方案都属于中间产品和劳务,而相应的汽车、车床和建筑物则属于最终产品。

一个社会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与这个社会新创造的价值,也即增加值(附加值)一定是相等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假设社会仅生产一件衣服,价值1000元,则这个社会以生产法核算的GDP就是1000元。在现实中,为了把衣服生产出来,实际上经历了许多过程。首先,农民把价值100元的蚕茧卖给造丝厂,造丝厂把蚕茧加工成蚕丝,并以200元的价格卖给纺织厂,纺织厂把蚕丝加工成布匹,并以400元的价格卖给服装厂,服装厂通过设计加工,把布匹制成衣服,并以1000元的价格把服装卖给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农民新创造的价值是100元,造丝厂的增加值也是100元(200-100=100),纺织厂的增加值等于200元(400-200),服装厂的增加值等于600元(1000-400),整个社会的增加值等于1000元(100+100+200+600)。显然整个社会的增加值与最终产品的价值是相同的。因此,生产法核算又可称为附加值(增加值)核算法。

2.开放经济中如何定义中间产品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某年上海市的GDP是多少,浙江省的GDP是多少。那么,我们自然会问,当上海宝钢把价值10万元的钢材出售给浙江的吉利汽车制造商时,这10万元要不要算入上海市的GDP中?答案自然是肯定的。问题是,在这里,钢材显

6

然是一种中间产品,按照定义,这10万元只能算在浙江的GDP中,而不能算入上海的GDP中,否则,会出现重复计算。这就引申出两个问题:第一,严格来说,不存在某个省的GDP,但为了进行比较,非得要省、市的GDP时,只能把省、市想象成一个个独立的“国家”,此时,可以计算某个省、某个市的GDP,但从全国的角度看,当把每个省的GDP加总以后得到的GDP一定会大于直接根据全国口径统计的GDP,这在统计年鉴中可以得到验证。第二,一旦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那么,只要是出口的商品,即使它从形态上看是中间产品,在统计时也要作为最终产品计算。因为它再也不可能进入到国内的最终产品中来,所以,不可能出现重复计算的问题。这是我们在现实中运用GDP 概念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三、习题选答

1.出于简单化的目的,我们以两部门经济为例。GDP从实物的角度看,无非是一堆当年新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显然,在市场中,每种产品与劳务都各自会有一个价格,当我们把每种产品与劳务都乘上它们各自的价格,然后加总起来,得到的就是以生产法核算的GDP。换个角度看,人们之所以要生产出这一堆最终产品与劳务,无非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投资的需要和消费的需要),因而,这一堆以实物形式存在的产品与劳务,最终肯定要被人们购买走,既然如此,我们当然可以根据观察人们在购买这一堆实物时,化了多少钱来核算GDP,这就是以支出法核算的GDP。再换个角度看,这一堆实物不可能被凭空生产出来,为了把这一堆实物生产出来,实际上是需要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的(资本、劳动力、土地及企业家才能),既然使用了生产要素,就需要支付报酬给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一辆汽车之所以价值10万元,正是因为为了把这辆汽车生产出来,我们必须支付给所有参与这辆汽车制造的生产要素所有者10万元报酬。以此类推,我们要生产价值10万亿人民币的最终产品与劳务,就必然地要求我们要支付给所有参与这些最终产品与劳务生产的生产要素所有者10万亿元的报酬。既然如此,我们当然可以根据观察全社会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一年总共获得了多少收入来核算GDP。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三中不同的GDP核算方法,实际上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堆以实物形式存在的最终产品与劳务,因而,最终核算出来的GDP在数值上肯定是相同的。

2.GDP是从地域的角度划分的,考虑的是一个国家经济领土以内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出

7

总量;GNP是从身份的角度划分的,统计的是一国国民(常住单位)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出总量。用公式表示,两者的关系如下:

GDP = GNP -(本国生产要素在国外获得的收入 - 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GNP - 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

4.(a)能。

因为饭店向消费者提供的是一种最终的劳动服务,因而这一交易要算入GDP中。(b)不能

因为旧房屋不是当年生产的最终产品,因而这一交易不能算入GDP中。

(c)能

因为汽车是最终产品,因而这一交易要算入GDP中。

(d)不能

因为集成电路块是中间产品,因而这一交易不能算入GDP中。

5.爱思考的同学在回答这一问题时,肯定会犹豫,因为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当这家电冰箱企业倒闭后,原先用于这一家企业生产电冰箱的生产要素就会转移到其他地方去(比如转移到效益好的电冰箱企业或者转移到其他行业),既然资源的配置更优化了,有理由相信这个国家的GDP会增加。在这里,我们出这个题目的本意是为了加深读者对GDP核算的理解,所以没有必要考虑地这么复杂。就让我们假定时间非常短,该企业的资源还来不及转移到其他行业吧。这样,这个国家的GDP显然是要减少的。从生产法的角度看,假设这家电冰箱企业原本可以生产1万台电冰箱,每台价值1000元,则GDP将减少1000万元;从支出法的角度看,当该企业倒闭了,消费者只能少消费1万台电冰箱,从而消费支出会减少1000万元,这进一步会导致GDP减少1000万元;从收入法的角度看,这家企业现在不生产价值1000万元的电冰箱,这意味着原本参与生产电冰箱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现在也得不到价值1000万元的要素报酬,这显然会使GDP减少1000万元。

四、补充练习

1.在国民收入帐户中,下面两种不同的行为对中国GDP会产生怎样的不同影响?

8

a.一对小夫妻现在开始雇佣自己的配偶干家务(打扫房子、照顾小孩等)而不是让他或她免费做这些工作。

b.你决定去购买一辆中国自己生产的小轿车,而不是日本生产的。

2.GDP和GNP的差别是什么?在1970年代后期和1980年代早期,许多拉美国家由于大量借贷,从而成为了高额负债国,这会对他们的净要素支付产生怎样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你认为在这些国家,GDP和GNP中,哪一个会更大?

3.假如你正在采用加总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方法来核算中国当年的GDP,请考虑以下交易对GDP的影响:

a.你从老农那里买了一只价值100元的老母鸡;

b.鸡味馆餐厅从老农那里买了一只价值100元的老母鸡;

c.上海宝钢集团把价值5000万元的钢板卖给了日本丰田汽车集团公司;

d.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将它的一架喷气式飞机以价值10亿人们币的价格卖给了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e.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从美国波音公司购买了一架价值20亿人民币的新的喷气式飞机;

4.借助国民收入帐户说明下面的关系:

a.税收增加(转移支付仍维持不变)一定意味着净出口,政府购买支出或者储蓄-投资差额三者中必有一个要变动。

b.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定意味着消费的增加或者储蓄的增加。

c.消费和储蓄都增加一定意味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对(b)和(c),我们假定家庭没有利息支付,也没有向外国进行转移支付。

5.假如一个国家劳动者获得的总收入是1000亿元,资本所有者获得的总收入为300亿元,并且间接税为零,请问这个国家的产出水平是多少?

6.想象存在如下的一个经济,在那里,仅有两类人,一类人负责生产面包,另一类人则负责生产它的中间产品。假设该经济的产品如下:100万个面包(每个卖10元);120

9

万公斤面粉(每公斤面粉售价为5元);发酵粉、糖和盐各10万公斤(所有的均按每公斤5元出售)。面粉、发酵粉、糖和盐都只买给烤面包师,以作为面包师傅专门的烤面包之用。

a.该经济的产出价值多少?(也即,该经济的名义GDP是多少?)

b.当烤面包师傅把面粉、发酵粉、糖和盐这些中间原料转化成面包的过程中,有多少价值被增加了?在生产的每一个阶段,增加值各是多少?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增加值总和是多少?它与名义GDP相等吗?

7.下表是来自于一个假设的国民收入帐户中的资料:

单位:亿元

请问,什么是

a.NDP?

b.净出口?

c.政府税收减转移支付?

d.可支配的个人收入?

e.个人储蓄?

8.如果政府雇佣失业的工人并把他们看成是无事可做的政府雇员,这些人以前得到相当于TR元的失业救济金,现在政府付给他们TR元。那么,这会对GDP产生什么影响?请加以解释。

9.孤岛上的鲁宾逊生产了价值1000元的如书本20页图1-5所示的环形图中下部的产品。他支付了750元的工资、125元的利息和75元的租金。他的利润应该是多少?如果鲁宾

10

逊的产量的3/4用于消费,其余的用于投资。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鲁宾逊孤岛的GDP,并说明用这两种方法所算得的GDP必然相等。

10.下面是一些伤脑筋的问题,你能否说明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的膳食

b.购买一块土地

c.购买一幅八大山人的绘画真品

d.海尔集团公司设在欧洲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

11.想象在某个盛产桔子的孤岛上,桔农们仅靠桔子汁维生。在该岛上,有一个生产桔子的农场和一个加工桔子汁的工厂。在2003年,农场生产了10个桔子,并以每个1元的价格卖给了桔子汁工厂。桔子汁工厂用这些桔子生产了3瓶的桔子汁,并以每瓶10元的价格出售,但在销售过程中,政府征收了10%的间接税(因此,每瓶桔子汁实际售价为11元)。桔子农场支付给农场工人的总工资为6元,桔子汁工厂支付给工人的总工资为10元。农场和工厂均把净利润中的50%保留起来而把剩下的利润以分红的形式发给居民。居民在获得工资和分红以后,要把他们总收入的10%以直接税的形式上缴给政府。政府会按11元每瓶的价格购买1瓶桔子汁。假设政府不对居民进行转移支付。(注意,在这里,农场和工厂都不用为他们保留的利润交纳直接税。)试问:

a.用以下三种不同的方法计算2003年的GDP。

A.收入法

B.附加值法

C.最终产品法

b.政府从税收中获得的总收入是多少?

c.政府支出是多少?政府的预算赤字(或预算盈余)是多少?

d.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多少?

12.假设在2004年,经济运行中的所有其他情况与第11题的所描述的情形完全一样,只是现在所有商品的价格(桔子和桔子汁)均上涨10%,试问:

a.在2004年实际经济是否经历了一个扩张?请说明理由。

11

b.2004年的名义GDP是多少?

c.若以2003年的价格计算,2004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d.GDP消胀指数是多少?2003-2004年的通货膨胀率又是多少?

12

第3章宏观经济学度量衡(II):

其他重要变量及其测算

一、本章提要

1.存量是在一定时点上测算出来的量,而流量则是在按一定时期(如一个月、一季度、一年等)测算的量

2.财富是存量,它由两部分组成:(1)一个国家国内存在的实物资产(如资本品存量和土地等);(2)净国外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储蓄则是流量。一个国家的财富积累取决于国民收入中多大的比例用作储蓄(或投资)。

3.实际GDP是以某基年价格来衡量的经济中的产出的价值。相对于名义GDP而言,它提供了一个更好一些的衡量经济中物质产出变化的指标。

4.GDP消胀指数是指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它提供了一种衡量有度量实际GDP 的基期以来的价格上升的方法。其他经常被使用的价格指数还有可变权数价格指数和固定权数价格指数。

5.通货膨胀率表示的是一定时期(如一个月、一季度、一年等)里价格上涨的百分率。

6.利率实际上是货币的“价格”,它有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之分。若我们以r表示实际利率,i表示名义利率,π表示通货膨胀率,那么,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r = i- π

7.失业率是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率。劳动力人口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中所有愿意参加工作的人口,它由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两部分组成;而在劳动年龄人口中所有不愿意参加工作的人口我们称为不在劳动力人口。愿意参加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称为劳动参与率。

8.与失业率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自然失业率,它是指一个经济中不可避免会存在的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率。

9.奥肯定理描述了实际产出增长率与失业率变化之间的关系,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失业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会伴随着GDP增长3个百分点。当然,这是历史的经验数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会有所变化,在不同的国家,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会有所差别,但整体来说,两者间的负相关关系总是存在的。

二、补充说明

1.西方国家是如何进行失业统计的

在西方国家中,他们一般是采用人口调查的方法来确定本国失业率的。下面提供的就是美国人口调查局在实际调查中用来确定某人是否是就业还是失业时所询问的主要问题:

1.上星期,你是否从事过任何获得薪水或利润的工作?

2.上星期,你有工作吗?不管是全职的还是兼职的,包括你暂时离开的任何工作。

3.上星期,你是否从工作岗位上被解雇?

4.你的老板是否给了你重新返回工作岗位的期限?

5.你是否被给予了一些暗示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你可以重新回来工作?

6.在前4个星期内,你是否在做一些事情来寻找工作?

7.你在前4个星期内为了寻找工作所做的全部事情是什么?

当人们回答问题1为“是”时(而且至少工作了15个小时,或者从交易中获得了利润),或问题2为“是”时,这些人就被划分为就业人口。

当人们回答问题3为“是”而且无论问题4还是问题5为“是”,或者问题6为“是”并且在问题7中答出了一种可能与潜在的雇主联系上的寻找工作的方法时,这些人就被划分为失业人口。

2.失业率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或者劳动力市场的健康程度吗?

一般地说,当一个国家的失业率比较高时,说明这个国家的实体经济运行状况比较差,反之,当失业率比较低时,说明这个国家的实体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但用失业率来衡量一国经济运行的质量时也会有缺陷,因为我们知道,在“不在劳动力人口”与“失业人口”两者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当失业者由于长时间找不到工作而失望地放弃寻找工作时,他(她)就成为了“不在劳动力人口”,从而导致统计意义上的失业率会下降,但是,这并不说明这个国家的实体经济比较好或者劳动力市场比较健康。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在某些西方国家,比如说西班牙,国家统计的失业率非常

14

15 之高,有时甚至高达20%以上,但是我们并没有发现这些国家的人们有非常不满的情绪,也没有发现这些国家的经济就一蹶不振。其中原因在于,在这些国家中,国家的社会保障非常完善,导致许多失业的人并不急于寻找新的工作;同时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是“故意”失业,一方面可以领取高额的失业补助金,另一方面,自己再偷偷找一份工作,从事地下经济活动。实际上,在西班牙,地下经济活动就非常猖獗。

三、习题选答

2.存量是在一定的时点上测算出来的量,而流量则是按一定的时期测算的量。 a.属于流量,因为是按一定时期(月)测算的量。

b.属于存量,只能在某个时点上测算。

c.属于流量,可以按一定时期来测算。

d.属于存量,只能在某个时点上测算。

3.我们可以用如下的方程式来描述资本存量的变动模式:K t =K t-1+I t -δK t-1,其中,I t 为总投资,δ为折旧率,I t -δK t-1为净投资。因为今年的资本存量与去年的资本存量相等,因

而有K t =K t-1,这意味着I t -δK t-1=0,也即I t =δK t-1。因此,这个社会有总投资产生,其数

额等于这个社会的折旧,但没有净投资产生。

5.a.基年名义GDP=3000×20+6000×30+8000×40=560000

基年实际GDP=3000×20+6000×30+8000×40=560000

当年名义GDP=4000×30+14000×20+32000×50=2000000

当年实际GDP=4000×20+14000×30+32000×40=1780000

b.

560000

2000000≈3.57,所以名义GDP 约增长了3.57倍。 5600001780000≈3.18,所以实际GDP 约增长了3.18倍。

c.GDP 消胀指数=GDP GDP 当年实际当年名义×100=1780000

2000000×100≈112

16 固定权数价格指数=

408000306000203000508000206000303000?+?+??+?+?×100≈109

6.年名义利率=500

500545-×100%=9% 把1994年1月份的价格指数标准化为100,则1995年1月份的价格指数为107,所以,这一段时期的通货膨胀率=(107-100)×100%=7%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9%-7%=2%

四、补充练习

1.假设某个国家的消费价格指数(CPI )在一年里从

2.1增加到2.3。请计算在这一年里,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为什么CPI 有可能会高估通货膨胀率?

2.假设你化了90元钱购买了一张一年期的票面价格为100元的政府债券。请问该政府债券的名义利率是多少?如果在这一年里,通货膨胀率为4%,那么,你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又是多少?

3.一个经济生产三种产品:房子、衣服和面包。2002年和2003年的生产数量和单位价格如下表所示,请计算:

a.2002年和2003年的名义GDP 是多少?

b.将2002年作为基年(即用2002年的价格),2002年和2003年的实际GDP 是多少?2002年到2003年的实际GDP 增长率为多少?

c.将2003年作为基年(即用2003年的价格),2002年和2003年的实际GDP 又是多少?2002年到2003年的实际GDP 增长率又为多少?

d.我们得到的GDP 增长率依赖于我们所选择的基年。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4.假设你可以以如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从你的父亲那里获得遗产:

方法1:在你父亲去世时获得100 000元

方法2:在随后的3年里,每年的年末获得25 000元

假设利率是5%,请问:当你采用了方法2的继承方式时,你对你的父亲的预期寿命作了怎样的一个预期?(我们在这里不考虑伦理因素,而仅考虑现值)

5.假设你中了一种特殊的彩票,现在立刻可以获得100 000元,而在一年后的现在仍可以获得100 000元,在二年以后的现在还可以获得100 000元。请计算在如下不同的利率情况下,你从该彩票中获得的现值各为多少:

A.0%

B.5%

C.10%

6.某位投资者可以在今天以7 000元的价格出售一瓶葡萄酒,也可以继续储藏,到30年后再以20 000元的价格出售它。假如实际利率维持在4%固定不变,请问这位投资者应该怎样做?

7.请计算如下两种债券的收益率:

A.面值为1 000元的两年期国库券,现售价为800元。

B.面值为1 000元的两年期国库券,现售价为900元。

8.某种股票,预期在下一年的分红为100元,在随后的年份中,预计分红额将以每年3%的速度上涨。请问在如下不同的利率水平下,该股票的当前价格应为多少:

A.5%

B.10%

C.15%

9.假设在某个经济中有100个人,下面是对这些人的简单描述:

17

不在劳动力的:

儿童:25

到了工作年龄却没有工作且放弃寻找工作的:20

在劳动力的:

就业者:50

没有工作且努力在寻找工作的:5

试问:

a.该经济的失业率是多少?

b.现在假设目前正在就业的人中有一半失去了工作,加上原先已有的5位失业者,现在经济中有30位失业者,他们经过一番寻找,发现根本不可能找到新的工作因而全部放弃了寻找工作,这时,该经济的失业率是多少?

c.从题b中,你是否可以发现借助失业率来反映劳动市场的健康程度存在很大缺陷?

18

19

第4章 总支出均衡分析

一、本章提要

1.根据GDP 的不同核算方法,如果我们用字母Y 表示国民总产出,那么,下列关系必然成立:Y = 总产出 = 总支出 = 总收入。在短期内,潜在总产出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总产出则主要取决于总需求,由于总需求非常易变,因而,短期内,实际总产出既有可能大于潜在总产出也有可能小于潜在总产出。但不管怎样,在短期内,实际总产出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所以上面的等式可以简化为:Y = 总需求。

2.总需求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消费需求(C )、投资需求(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若我们记总需求为AD ,则有AD= C + I + G + NX 。利用Y = 总需求的等式,我们可以得到:Y = C + I + G + NX ,该式一般被称作“收入恒等式”。

3.消费函数表示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没有被用于消费的收入,便是被用于储蓄,所以,可以由消费函数推导出储蓄函数。

4.净出口等于出口减进口。出口主要受本国经济之外的因素的影响,与此相反,进口则主要受本国经济的影响,与本国的总收入成正比。因此,净出口与本国总收入成反比关系,本国收入越低,净出口会越大,反之亦然。

5.把消费和净出口函数代入“收入恒等式”,我们就可以求解出由总需求所确定的实际总产出的数值,为:

Y *=]

)1([1n t b g G I a ---+++ 6.实际总产出的决定也可以借助图型来加以说明。在横轴表示总产出纵轴表示总需求的二维空间中,我们可以画一条450线,在该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了总产出等于总需求。然后把总需求曲线AD= C + I + G + NX 画上。总需求曲线与450线的交点就决定了均衡

20 的产出,也即实际产出。

7.乘数是一个数,通过它可以计算自发性消费支出、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自发性净出口的每一单位的变化量可以引起实际产出发生多大的变化。乘数的大小受边际消费倾向、比例税税率和边际进口倾向等因素的影响。

8.借助乘数原理,我们可以看到,当政府有意识地改变政府支出,会引起实际产出更大倍数的变化,这是政府实行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

9.最后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本章推导的所有结论都假定价格是固定的。

二、补充说明

1.投资等于储蓄——简单均衡产出的另一种表率方式

在本章中,我们借助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恒等式,给出了一个简单均衡产出的求解方法。实际上,均衡产出的求解也可以借助投资等于储蓄的等式来得到。这里,我们补充作一介绍:

根据GDP 的核算原理,我们知道,总产出可以由生产、收入和支出三个方面来定义。从收入的角度看,总产出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总供给,因为,生产要素只有在参与生产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收入。在不考虑政府和国外经济的最简单的两部门经济中,总产出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而从支出的角度看,总产出实际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总需求,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投资。这样,一个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就分别为:

总供给:Y=C+S (4-1)

总需求:Y=C+I (4-2)

把(4-2)式代入(4-1)式并消除等式两边的C ,我们可以得到:

I=S (4-3)

当我们把S=-a+(1-b)Y 代入(4-3),马上可以求得:

Y *=b

11(a+I ) 显然,这一答案与我们在书本中解得的答案是一样的。这说明,在简单的总产出决定模型中,均衡条件既可以用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来表述,也可以用投资等于储蓄来表示。

同理,在三部门经济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总供给:Y=C+S +T (4-4)

总需求:Y=C+I +G (4-5)

把(4-5)式代入(4-4)式,消除等式两边的C ,我们可以得到:

21 I=S+(T-G ) (4-6)

等式(4-6)是投资等于储蓄的扩大版,左边是社会总投资,右边是社会总储蓄,由私人储蓄(第一项)和政府储蓄(第二项)两部分组成。由于引进政府部门,现在的私人储蓄S=-a+(1-b)Y d ,其中,Y d =Y-T ,T=tY ,t 为税率,我们把私人储蓄S 代入(4-6)式,可以求得:

Y *=)

1(11t b --(a+I+G ) 我们可以再一次地发现,运用投资等于储蓄这一均衡条件所解得的均衡产出与我们在书中所求得的解是一致的。

我们也可以利用投资等于储蓄这一均衡条件去求解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其最终结果肯定是与书中所解的答案一样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2.政府预算

在本章中,我们引入了第一个模型。在该模型中,我们可以发现,政府通过改变其支出或者改变税率能显著地影响实际经济的运行和总产出水平。但政府是不生产的,它在这么做的时候,一定会使它的预算发生变动,因此,政府的预算情况是宏观经济学家非常关注的一个变量。就政府预算而言,最重要的两个概念是预算结余和预算赤子。下面我们就对这两个概念及它们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作一补充介绍。

预算节余通常用BS 表示。预算结余是政府的收入超过它的总支出的部分,其中,政府的收入由税收构成,总支出由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构成。

BS ≡TA-G-TR (4-7)

一个负的预算结余,即收入超过税收的部分就是预算赤字。

假定在比例收入税下的税收收入为TA=tY ,将此代入等式(4-7),我们得到: BS= tY-G-TR (4-8)

在图(4-1)中,我们在给定G 、TR 和收入税率t 的条件下,把预算结余绘制成收入水平的函数。在低的收入水平,由于政府的支出G+TR 超过收入税的款项所得,所以存在预算赤字(结余是负值)。相反,在高的收入水平,由于收入税的款项所得超过以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的形式构成的支出,所以表现为预算结余。

由图(4-1)可见,预算赤子不仅取决于政府的政策选择,它们通过税率(t )、购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ik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