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案例第6部分

更新时间:2024-01-15 11: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社会调查、访谈与开发利用当地课程资源

社会调查、访问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式。它能使学生获得大量课本上得不到的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它还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家里的长辈、社区中的老人、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和目睹者、历史人物的后代,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调查、访问的对象。此外,历史教学要充分开发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如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当地的历史名胜古迹、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人们口耳相传的历史故事等。这些资源可以通过我们有选择地加以吸收,进入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

100

[案例17]

炀帝陵前话炀帝

案例提供:扬州市邗江美琪学校 谷锦洲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出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隋炀帝这个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方面,隋炀帝在历史上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另一方面,隋炀帝与扬州有着不解之缘,隋炀帝被杀及其安葬地都在扬州,扬州民间流传着大量的隋炀帝传说、故事。大运河从北至南纵贯扬州,扬州得益于“运河经济”,从而在隋唐到明清的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因此,对如何看待隋炀帝这个人,同学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面对学生的疑惑、争论,师生就 “如何评价隋炀帝” 和“如何开发隋炀帝陵”为题,实施了一次探究性、自主性学习活动。

课程目的:①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历史资料,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激励学生主动求知。②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有所裨益。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

二、过程描述

我把学生大致分为两组,一组是对隋炀帝主要持消极评价态度(甲方);另一组是对他持积极评价观点的(乙方)。然后指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

活动准备:收集材料,排练小品、快板、诗歌朗诵、歌曲《烟花三月》。 活动过程(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如何评价隋炀帝

师:同学们好,前面我们学过了?繁盛一时的隋朝?,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对隋炀帝这个人物产生了许多的疑问与浓厚的兴趣。经过几天来的精心准备,现在我们来开展《炀帝陵前话炀帝》活动(投影展示:隋炀帝陵)。首先请哪位同学来简述一下隋炀帝被杀及其葬地情况?

生:炀帝名广(569-618),隋文帝杨坚第二子,享年50岁,在位14年。公元618年被部将宇文化及杀于江都,后葬于雷塘,也就是今扬州邗江区槐泗镇所在地。

师:关于隋炀帝,大家都知道有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根据这个故事,我班有两个同学编排了一个小品,请大家欣赏。 (小品表演内容:略)

师:通过观看这个小品,对隋炀帝这个人物有什么看法,请各人谈谈自己的观点。 甲方:我们知道了隋炀帝是个暴君,大运河的开凿为他享乐提供了便利。炀帝三下扬州时,携宫妃、文武大臣近三十万人和五千余舰船巡幸江都,所有物资供应,全部来自运河沿线的各州各县,弄得民不聊生。

101

乙方:《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只是个传说。据史料记载,琼花在宋代才出现。隋朝的皇帝又怎么看得见琼花呢?杨广一生中主要的贡献是开凿大运河。我认为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为唐朝的繁盛提供了条件,应该是功大于过的。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试问古今中外哪一个帝王有如此宏图伟业?

甲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征用民工三十万,因挖河而死去的民工尸体堆积如山,老百姓妻离子散,背井离乡,又有什么功劳可言?

乙方:隋炀帝开凿运河虽然死了一些人,但大运河的开凿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机动车辆特别是火车发明以前的时代,主要靠人力或畜力为主要运输工具,对大宗笨重物资的长距离运输,实际上无能为力。我国西高东低的地理形势,开凿南北方向的河运水道成为千百年来国人的追求。隋炀帝实现了这个梦想,功劳明显大于过错。为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全国的经济联系,605年,隋在以往历代修凿的基础上,做了大规模的全面整治。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全长4000多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隋唐大运河示意图)隋代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大运河是隋代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在交通发达的今天,大运河仍发挥着作用(图片)。隋炀帝在位时,有许多创举,他改革了官制,首创了科举,选项贤任能,消除了以往选拔人才的弊端,功明显大于过。

甲方:隋炀帝的确创设了科举,选贤任能,但他在当政期间,滥杀忠臣,枉死于刀下的冤魂不计其数。隋炀帝在位时,滥用民力,短短十四年就发动了三次征战高丽的战争,简直是一个战争狂人。谁说隋炀帝功大于过?我再讲讲他的谥号的由来。据我所知,皇帝的谥号在嗣位皇帝的参与下由礼官议定,将死者生前的行迹与谥号的涵义相对照,采取“对号入座”的原则,找出一个最准确的谥号。李渊追杨广谥号为“炀帝”。你们知道吗?“去礼远众曰‘炀’?。杨广得到了一个?炀帝?的恶谥,证明杨广是战争残暴无道、荒废政业的皇帝。

乙方:唐初出于他的政治目的,极力宣传杨广是个暴君,这与历史事实并不符。隋炀帝在位时,继承父业,完成了南北统一,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的局面。隋炀帝在位期间,颁布许多法律,用当今的话讲,就是依法治国。

甲方:什么依法治国?他颁布了许多法律,自己却不带头遵守法律法规,荒淫无道,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乙方:我认为杨广功大于过,因为他早就提出“教学为先,尊师重教,造就人材”这种思想一起延续至今。杨广不仅尊师重教,而且擅长诗文,如他的《春江花月夜》成为广泛传诵的诗篇。

师: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古筝弹奏的《春江花月夜》,请××同学为大家演奏。

(演奏)

师:大家还知道炀帝写了哪些诗呢?

102

生:炀帝的边塞诗《饮马长城窟行》也很出名。

师:以上两首诗杨广写得的确很好,对隋炀帝,大家对他的了解也更深一层,现在,我们四组可以进行一次诗歌朗诵比赛,内容是关于隋炀帝的,请每个组推荐1—2名同学参加。 (《春江花月夜》、《江陵歌女》、《访隋炀帝墓》、《雷坡》、《汴河怀古》)

师:关于隋炀帝的功过,大家畅所欲言,进行了激烈而又有理有据的争辩,都有一定的道理。隋炀帝本身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滥用民力,征伐高丽,荒废政业,沉湎酒色,但他修长城、开运河、创科举,为唐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总之,正确评价一个人,要实事求是,避免以偏概全,这也是治学的一种基本修养。 第二部分:如何开发隋炀帝陵

师:隋炀帝早已化为尘土,隋炀帝埋葬处只有黄土一堆,却保存着独一无二的历史信息,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政府将吸引民间巨资开发炀帝陵,把它纳入扬州大旅游,有无必要?

乙方:我认为很有必要,原因是通过炀帝陵及其陈列馆,还炀帝本来的历史面貌。 甲方:我反对,隋炀帝剩下的不过是一堆黄土,一块石碑,何必投巨资兴建隋炀帝陵? 乙方:无锡在没有任何历史痕迹的基础上还建成了三国城、水浒城及欧洲城……,如隋炀帝陵形成一定规模后,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腾飞,扩大再就业。

师:隋炀帝陵的二期开发项目省里已立项。大家能不能勾勒一下未来的隋炀帝陵的蓝图。 生1:民间传说炀帝是为看琼花而三下扬州的,所以我认为可以在隋炀帝陵的旁边建个琼花馆。杨柳、琼花是我们扬州的市树、市花,这也是炀帝时代存留的痕迹,所以我觉得在雷塘周围可以植上杨柳、兴建万亩琼花园。

生2:现在我们去看炀帝陵墓,发现如今的炀帝陵墓与我们小时候见到的已经截然不同了。小时候,我来到这儿玩,呈现在眼前的只是一个光秃秃的大土堆,显得凄凄凉凉的,游人也有一种莫名的伤感;而现在是有树有草,有水有桥,再现了我们古老扬州城特有的风韵。它们代表了我们扬州的特色,使我们扬州又增设了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可以让全世界更好地了解扬州。

生3:公元616年,炀帝三下扬州,下诏动工兴建迷楼。炀帝说:“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故名迷楼,为再现历史风貌,我想也可重建一座迷楼。

生4:在迷楼中可以设舞台,作为宣传扬州的\窗口\,可以表演扬剧,唱扬州地方小调。 生5:在迷楼中,也可赋于新意,也可将迷楼建设成杨州文史博物馆,展出\扬州八怪\或现代名人的书画作品,扬州学派的博学文章等。我校书法爱好者王老师就有作品陈列在隋炀陵,他特地为我班的这次活动创作了--幅书法作品,现在展示给大家。

生6:何谓迷楼,也就是游客一旦进入迷楼,如入迷宫,就难以辨清方向,终日在楼中转游,而不能走出, 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为吸引游人可以搞一些游乐项目,如一旦游客在规定时间内走完全程,可以免费获得精美纪念品和游览迷楼的免费卷。

103

生7:还可以建成商业一条街,卖一些扬州土特产,如\三和四美\酱菜、槐泗臭豆腐…… 生8::也可建一座?隋唐里坊?,扬州的\三把刀\闻名于世:厨刀、剃头刀、修脚刀,以这三个行业为本,将其发展为扬州特有的美食、美容、休闲沐浴三个高层次服务,弘扬扬州三把刀文化。在?隋唐里坊?里,游客除了品尝维扬美味,还能购买到具有扬州特色的旅游品。这里,我还绘制了一张我心中的未来的隋炀陵园蓝图。

(展示绘画)

生9(导游词):\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各位游客,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千古绝句,今天,我们将去领略扬州北郊的一颗明珠——槐泗镇的隋炀陵。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门矗立的汉白玉雕砌而成的牌坊,牌坊正中刻着\隋炀帝陵\四个大字,登上几级台阶,就来到了隋炀帝陵的正门,沿着两旁栽着古松的神道向前走就看到一座又高又大的陵墓展现在我们面前,陵园四周树木环抱,陵墓正前方矗立着一块“隋炀之墓”的石碑。游客们,现在我们已来到了陵园区,左边分别是垂钓台与古游戏场,垂钓台河流成“8”字形,碧绿清澈的河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让金鱼在水里自由自在的玩耍。

请各位跟我到陵园右侧的琼花广场。\琼花是扬州市花,是我国古代一种名贵的花卉,每年五月盛开,花如玉盘,美似玉蝶群舞,相传隋炀帝曾到扬州看琼花,因而琼花名扬天下。每逢春夏之交,前来赏花者络绎不绝。古人云:\洛阳牡丹,宝贵之花。扬州琼花,高洁之花。\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小型会议中心,在它的右侧栽种着杨柳,这里的杨柳与别处是不同的,为什么呢?据说,当年隋炀帝开挖运河时,有翰林学士建议在河堤两岸大量插柳,既可护堤,又可遮荫。隋炀帝大喜,并亲手先栽一株,又赐垂柳姓杨,所以外地的柳树到了扬州就称杨柳,\多情总是扬州柳\,所以杨柳成了扬州的市树。在小型会议中心的前面是迷楼风韵,游客们如果进入迷楼想独自前行,这是不可取的,因为所谓的迷楼就是终日在里面转游而不能走出,只有我带领着你们才能走出这个迷宫。最后,游客们,我衷心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隋炀帝陵悠久的历史、秀丽的风光、深厚的历史内涵能拨动您的心弦,赶快来领略一番吧!

师:看完图片,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炀帝的事迹。下面请听快板《隋炀帝大事记》。 (快板内容略)

师:我们爱扬州。目前,我们正全力打造“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我们的家乡——扬州也必将再次腾飞,必将吸引更多的商贾游人。下面请大家演唱《烟花三月》。

(音乐伴奏)

师:是啊!“春风十里扬州路,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引来骚人墨客的无限向往和赞美。进入二十一世纪,扬州从?运河经济?走向?长江经济?,更在改革中焕发了青春,充满了勃勃的生机。重建隋炀帝陵,并非只是旅游景点的开发,更重要的是为了一种历史的反思。挖掘文化遗产,发展地方文化,宣传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景观,让世界了解扬州,让扬州走向世界,是我们青少年的使命,让我们为建设美丽的家乡而奋斗吧!

104

三、教师反思

1、本案例所采取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满足了学生求知需求。学生在搜集材料、编演历史剧等活动中,学得更有成效。在活动中,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比较、质疑、讨论、收集资料等活动,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在群体的研究学习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2、学生在一种愉悦、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他们敢于质疑、敢于争论,个性化的思维情趣,有了张扬的空间,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有很多以前被认为是“差生”的不被搭理的孩子,在活动中却有了出色的表现,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保护,像一棵不再害羞的幼苗迎着阳光茁壮成长。

四、案例点评

本案例通过让学生课前搜集隋炀帝的相关资料,然后课上采用小品、快板、诗歌朗诵、歌曲等多种形式,比较全面地展现了这位历史上颇有争议的皇帝的主要方面。既客观地指出他滥用民力、征伐高丽、荒废政业、沉湎酒色,又实事求是地分析其在位期间修长城、开运河、创科举的功劳,还有他尊师重教、擅长诗文的一面。师生最后概括出,评价一个人,?要实事求是,避免以偏概全,这也是治学的一种基本修养?的结论。我认为这些都是本案例成功的地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案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将历史人物与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是课程的亮点所在。新课程突出体现了发展性的精神。所谓发展性,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发展留下较大的空间。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此采取的是?保底不封顶?的策略,允许历史课堂教学可以适当超标。这样,历史教师要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就需要努力挖掘各种课程资源。比如适当拓宽知识范围,随时穿插?乡土内容?,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而许多乡土历史资源长期处于闲臵状态,亟待历史教师组织学生去搜寻和整理。就本课来说,丰富的乡土资源既充实了课程的内容,又为学生全面了解隋炀帝提供了素材,有益于课程的学习。

不过,关于隋炀帝的民间传说很多,而本案例中,教师似乎并没有提醒学生对传说与历史真实之间加以区别;还有,学生如何搜集资料的,这些资料的价值怎么样,等等,教师也疏于指导。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改进。(点评:朱煜) [案例18]

由“日本军旗装事件”所引起的思考

案例提供:南京市宁海中学 张 娟

一、案例背景

105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初中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门课程,不是为未来的历史研究人员打专业基础的,也不是打造储存大量历史知识的人脑资源库。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完全可以走向社会、融入生活,使学生借助书本知识,关注身边现实,通过观察、分析,为人生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力所能及的思索和努力。于是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我比较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本案例正是其中的一次尝试。

在学习“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这一课时,其中的一个重点是“南京大屠杀”,这使我想到可以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每年12月13日的警钟长鸣、经历过那事件的老人等,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前用各种方式搜集、整理南京大屠杀的证据,使他们明白“历史就在身边”。课后还要求学生进一步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做一些开放性、实践性和研究性的作业。比如,以南京中学生的身份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信,等等。这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使他们走进博物馆、社区等第二课堂,使历史课堂得到延伸和拓展。

本案例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借助寻找、关注历史的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能力。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另外,曾经在网上沸沸扬扬的“日本军旗装”事件的主角,是孩子们所熟悉甚至喜爱的某演员,我决定利用这一风波,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引起议论,促进思考,展开学习。

二、过程描述

师:老师先给大家看一张图片,你们看看图上的人物是谁? (点击展示某“日本军旗装”图片) 生:(七嘴八舌,兴奋)××。

师:这正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演员××,这是她在美国纽约街头为《时装》杂志拍摄的一幅封面照片。这张照片曾经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引起了数以万计网友的震惊和谴责。

(点击)热点论坛:你怎样看待这件事? (学生互相交流感受)

生1:图上的××穿的这件单袖短裙的大半部分都描绘着日本军旗,可是她的神态很无所谓,她这样做太不应该了,是不爱国的表现。

生2:我觉得××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怎么能穿这种衣服呢?真过分。(众笑)

生3:××的日本军旗装让人很气愤,她肯定是忘了日本人曾经给中国带来的伤害和耻辱,忘记了那段令人痛心的历史。

师:刚才几位同学所说的和网上调查的大多数网友的意见基本一致。显而易见,象征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太阳旗触动了中国人的创伤。六十多年前日本侵华战争带给中国的巨大灾难。战争虽然早已过去,但是关于它的争论却没有停止。××的?日本军旗装事件?我们不

106

必过多关注和炒作,但对于历史,我们一定要认真看待,要认清真相,要有历史的责任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回到六十多年前,去正确认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惨绝人寰的悲剧——南京大屠杀。

(教师播放“南京大屠杀“录像片段)

师:(点击展示“江东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及其“陈列室”图片)有没有哪位同学去过这个纪念馆?(去过的同学举手示意)没有去过的同学有空一定要去参观一下。在这里陈列的近千件文物、档案、资料向我们诉说了历史的真相。可是同学们,在现在的日本,有人却说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捏造的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真的是这样吗?

生:(情绪激动)不是。

师:好,既然大家都说不是,请你们拿出证据来。你怎样去反驳这些日本人?怎样去堵住他们的嘴巴?

(点击)思维碰撞:“南京大屠杀”真的如一些日本人所说是中国“炮制”的,是“子虚乌有”吗?

(学生分小组进行热烈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课前通过调查、访问、搜集资料,肯定了解了不少史实,请上台控诉侵华日军的暴行,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学生上台投影他们手中的资料、图片,并进行讲解) (点击)铁证如山。

生1:1937年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押至7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当时这一类的屠杀非常多。

生2:(展示图片),更令人发指的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居然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战后,这两个杀人狂被押回南京,送上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生3:南京沦陷的时候,在金陵大学历史系任教的美国人贝德士博士目睹了日军的暴行。1937年12月15日他在致友人信中说:“劫掠、酷刑、屠杀、奸淫、放火,凡是可能想像的坏事情,日军进城后就毫无顾忌、毫无节制地一一实行。在这新时代中,我们找不出什么东西足以超越日军的暴行。”

生4:在昨天的《现代快报》上(2003年11月20日)有一篇报道,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的亲身见闻,题目叫作《我目睹了鬼子的罪行》,大家可以拿过去看看,这位老爷爷以自己的经历说明了日军的暴行真实存在。

生5:在战后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

107

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生6:日本前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教授洞富雄在1982年12月出版了一本《南京大屠杀》,这是日本学者对南京大屠杀真相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它通过综合、分析,以大量事实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暴行,影响极大。

生7: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生8:我们小组的同学课前去了江东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采访了工作人员,他们对南京大屠杀知道得更详细,请同学们听磁带。(播放访问录音)

生9:我这里有一本德国人拉贝写的《拉贝日记》,里面有很多第一手的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宝贵资料,都证明了部分日本人是在无耻抵赖。

师:刚才各位同学的举证都非常好,可以看出大家课前都作了充分的准备。日本人的谎言终究掩盖不了铁的事实,远东国际法庭审判的正义性、合法性和权威性也不容臵疑。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片真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请大家一起看一看。

(点击展示、简介:“日军在南京举行入城式”、“日军搜捕青壮年,押往南京郊外集体屠杀”、“日军残杀俘虏”、“遭日军惨杀的男女尸体遍布南京的沟壑田野”、“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被刺杀后的中国人头颅”、“南京遭屠城后的惨象”、“松井石根受审”、“谷寿夫受审”、“东史郎忏悔” 等图片)。

师:抗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战争罪判处南京大屠杀的主犯、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绞刑,另一主犯日军师团长谷寿夫,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引渡给中国政府处死。

(声情并茂地讲述)尽管少数战犯受到了历史严正的惩罚,尽管少数人在向中国人民表示道歉、认罪。但是同学们,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六十多年前,日军在我们南京进行的血腥屠杀,他们用活埋、集体屠杀、刀劈、火烧、水溺等种种惨无人道的手段,在六个星期之内屠杀了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六十多年前,日军来到南京,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把全市三分之一的房屋焚为废墟,把我们的南京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六十多年前,我们的几十万同胞在日寇的铁蹄下发出了怎样悲哀的呻吟,他们经受了怎样的苦痛和灾难!

当年日军犯下的种种凶残的滔天暴行罄竹难书,激起了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慨。但是同学们,现在的日本政府有没有深刻地反省这段历史,有没有真诚地向受害国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道歉?

生:(气愤,齐答)没有。 师:表现在哪里?

生1:日本政府一直企图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

108

生2: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等政府官员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生3:一部分日本右翼分子还登上我国的钓鱼岛插上了日本国旗。这都说明日本军国主义仍然阴魂不散,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死。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想,任何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会记得南京大屠杀那血淋淋的一幕一幕,因为它太刻骨铭心!每一年12月13日早上,整个南京城都会警钟长鸣,它在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永远不能忘记国耻!它在提醒我们要奋发图强、振兴祖国。

面对日本总是企图掩盖其罪行的现实,我们应该抱一种怎样的态度呢?

生1:我们应该要求日本方面以实际行动正视历史、尊重历史、以史为鉴,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生2:对于日本政府与日本人民的态度,我们要区分开来。一味仇恨是不行的,世界和平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

(点击展示图片:“南京各界和国际正义人士抗议日本否定侵略、否定南京大屠杀史实”;“南京各界人士在纪念馆举办‘烛光祭奠’活动”)

(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师:(在轻缓的音乐声中讲述)同学们,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早在汉朝,两国就开始友好往来,尤其是唐朝,交往更密切。两国本应和平共处,而不是战争。你们想过吗,当我们在为南京大屠杀的残忍而感到震惊的时候,当我们在为日本侵略者的恶劣手段而感到不齿的时候,和我们同龄的日本中学生在历史教科书上学到的是?在战争中即便不管什么人都杀都不属于大屠杀?的奇谈怪论,他们学到的是?日本发动大东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自存自卫和把亚洲人民从欧美的统治之下解放出来?的反动逻辑。所以,我们更有必要还历史的真相。请同学们课后给远方的日本中学生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对祖国的热爱、你对和平的热爱,告诉他们历史到底是怎样的。课后大家可以通过这样一些活动帮你们更好地完成这封信。

(点击)课外学史:

调查访问:寻访本地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人,向邻居、家人调查,了解日本侵略军还有哪些暴行?

制作剪报:翻寻2000——2003年的报纸、杂志,找出有关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为军国主义翻案招魂的活动材料,了解中国政府的反映,小组制作剪报在同学间传阅。

上网参观:下载有关材料,相互交流,谈谈体会。 http://www.shuku.net/novels/wars/njdts.html

http://www.arts.cuhk.edu.hk/NanjingMassacre/NMGB.html http://www.china-hero.org/njdts.htm

http://cbbs.chinaren.com/14/25/bbsarticle145182514.shtml http://www.massacre.org/index.htm

109

http://www.jsinfo.net/njm/index.htm

三、教师反思

这次教学实践打破原有的传统历史教学的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注意体现课堂的活力与创造力,注重师生的共知、共享和共进。力争做到:(1)让学生“燃情”,使情感培养贯穿、落实在每一项活动中;(2)让学生动嘴,通过课前采访,课堂讨论和交流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3)让学生动手,通过收集和整理素材、访问记录、上网下载图文和课后制作剪报等活动,得到很好的锻炼。(4)让学生动腿,让学生走进纪念馆调查、走进社区对居民作访问,锻炼了自己 ,增长了才干。

某演员身披日本军旗的照片引起同学的深思,日本歪曲侵华史实、否定南京大屠杀和对我国钓鱼岛的企图又激起大家的愤怒。但教师较好地把握住了尺度,注意到了历史的现实性-——当今以及未来中日两国的友好相处,让学生要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对照现实、反思过去、分析得失,使学生具有以古鉴今、关注现实、预期未来的初步意识和能力,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

在分析该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如何正视历史时,也可试着让学生进行“模拟采访”,以小记者的身份即兴采访由同伴扮演的历史学家、幸存者、外国友人等,可能会让学生更有兴趣,这一设想还有待进一步实践。

四、点评讨论

南京大屠杀是近代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教师都会感觉到这部分内容并不难教。因为关于这方面的资料比较丰富,而且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大部分教师在讲授这段内容时,往往给学生列举大量的史实,希望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心、民族自尊心以及历史正义感。该案例中,教师没有遵循以往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选取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众所周知,某影视明星着军旗装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波澜,近日还有人提议要让她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下跪以示道歉。中学生对于影视明星一般会比较关注,而对于这件事大部分学生也都有所了解,选取这样的事件作为整节课的切入点,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比一般的就事论事的讲法更适合中学生。

其次,教师很好地实现了一次角色转换。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这部分内容往往是由教师陈述丰富的资料,然后让学生从中得到情感的升华,但这样的教学难以把握效果,教师也不容易体验到学生情感方面的变化。而在本案例中,教师则让学生自己给出史料,来驳斥现在有的日本人将南京大屠杀说成是?中国人捏造的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的谬论。这一方面告诉学生要用史实来说话,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总结来完成情感体验上的升华,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正义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110

再次,教师充分利用了当地有利的教学资源。南京是南京大屠杀受害同胞的遇难地,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走进纪念馆调查、走进社区对居民作访问,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来证明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合作能力,也解决了因为学习内容远离生活而使教学越来越抽象,越来越难学的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这次教学中的闪光点是,教师没有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仇恨,教师很自然的引导学生得出?对于日本政府与日本人民的态度,我们要区分开来。一味仇恨是不行的,世界和平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的结论。特别是《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整节课的氛围创造了课堂中的一个情感高潮,这点是难能可贵的。(点评:姚锦祥)

[案例19]

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

案例提供:镇江丹徒支显宗中学 李文化 丹徒区教研室 束鹏芳

一、案例背景

在八年级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通过具体生动的史实,体验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也为了利用这个距离较近、范围较广、亲历者尚在的题材,给学生提供一个调查历史事实的机会,特别是培养他们从亲历者、当事人的记述与回忆中收集、整理资料以及理解与评价历史的能力,我尝试了以调查、访谈为主的教学方式。

据以往教学体会,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念难以理解,对于探索中的失误及其应该从中借鉴的经验教训的归纳不够全面。因此在本节课前,我改变传统教法,事先布置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预习,然后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分工,让他们去进行调查访谈,搜集有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材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从网上搜集)。让学生向经历过这段历史的爷爷、奶奶等长辈或邻居进行调查、访问(尤其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更适合农村学生去调查),由此去寻找答案。上课时,教师在协助学生完成本课主干知识的构架之后,让学生着重来讨论、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在讨论中逐步形成历史概念,做出历史评价。以下是讨论交流的片断节录,依据是教材中的一目“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二、过程描述

(教师提供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西欧、日本和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有关材料,学生形成了如下认识:西方国家的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中国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需要加快发展,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师:在同学们都看到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面前,中共召开了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建设目标?(有学生举手,然后读书,老师要求概括得简练些)

生:实现国家工业化。

111

师:很好,工业化,一个诱人的目标,我们现在还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前进。那么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呈现了怎样的面貌?

生1: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成就显著。 生2:提出了多快好省的总路线。 生3:急于求成。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好。看看人家的发展,想想自己的差距,就会着急。我国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经济建设就有一种迫切的愿望,以至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的盲动行为。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调查到的“大跃进”运动方面材料作一下交流。 生4:(出示从网上下载的“大跃进”运动方面的材料,并大声朗读。材料略。)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材料,你有何感想?

生5: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我认为想在15年内在工业方面赶超英国是不太现实的。

生6:“一天等于20年?,显然是脱离现实的想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新中国初期,经济虽然有所恢复,公有制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工业基础是薄弱的,对国情的认识也不可能很清晰。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又缺少经验,从而导致了经济建设的急于求成。那么?大跃进?运动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生7:(朗读网上材料,材料略。)

生8:听我爷爷说,为了大炼钢铁,村外到处建起了土炉,由于炼铁方法不恰当,炼出来的铁,不像铁,像硬棒棒的砖头。同时,为了完成钢铁产量的指标,村民们就拿自己家的锄头、锅之类的拿到队里去充数。

师:很好,运用了我们身边得到的?亲历性?材料。继续!

生9:粮食生产也是如此,我爷爷说,村干部为了谎报产量,明明是亩产500斤,偏要报1000斤。村干部又不知从哪儿听来说?深翻?能提高产量,又把土地翻成两尺多深。

生10:听我爸爸说,炼钢铁是通过高温加热炼出来的,而这种土法炼钢铁的做法炼出来的钢铁有用吗?质量可靠吗?

生11:村民炼钢铁,产量不够,用其他农具或炊具去顶替,虚报产值,不实事求是,这是欺骗国家。

师:刚才几位同学向我们讲述了“大跃进”的表现,还谈了自己的认识。高指标、高速度成了大跃进运动的基本特征,在这样的形势下,老百姓只好虚报产量,助长了“浮夸风”的势头。同学们,通过这些事例,请你们谈谈,这些做法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危害?

生12:全民炼钢铁,毁掉了山林,也浪费了土地资源,影响了农业生产。

生13:土法炼钢铁,能炼出什么好铁?白白地浪费资源,对其他行业(如建房、工业、国防等)的建设也会带来严重的隐患的。(学生插话:说不定,砌房子都没用。)

师:更重要的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助长了人的盲目性,丢失了科学精神,还有

112

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不实事求是,欺骗国家。是不是这样?(学生喧哗:对!)

师:(禁不住笑了起来)你们说我讲得对,哪位再复述一下?(众手举得高高的)(老师让学生复述,两位学生互相补充后,不但讲出了老师的观点,还增添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显得十分轻松。)

师: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呈现了高指标和浮夸风特征。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你们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调查和采访的情况。

生14:(学生朗读了一段自己搜集的材料,材料略。)

师:这位同学用文献资料介绍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来历,我们访谈的情况呢? 生15:我问奶奶,人民公社是怎么回事,她说,那时人们忙于大炼钢铁,粮食产量下降,在公共食堂每月每人只吃八斤稻,折算一下,也只五斤八两米,那么每天每人能吃多少?(老师插话:帮助算一下。学生计算报数,班上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惊叫。)很明显,温饱问题是不能解决了,当时的人看上去面黄肌瘦,身体还会浮肿。于是就出现了社员到处拔草,挖树根和吃?观音粉?的现象。(学生争着举手,并举着手站了起来,老师“钦点”了几位。)

生16:我来说说?观音粉?。所谓?观音粉?就是在干涸的河底挖土,晒干,再把干土用热水泡着吃。结果涨肚子,排泄十分困难。我姑妈当时才14岁,就到很远的地方去挑?观音粉?了,我奶奶说,看到她面黄肌瘦地挑回一担土,心疼得直流泪,但是,要活命呀。

生17:即使这样,还要吹牛,所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一年。

生18:我搜集到一首称赞人民公社的歌谣:?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好处说不了,人口多,力量大,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掉。”

生19: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出现的小社合并成规模很大的公社。人民公社的一切财产在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供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被收归公社所有。因此,农民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我家里养的两头牛都送到公社里了,我爷爷至今说起这件事情,还有点愤愤不平。

师:同学们形象而生动地讲述了你们所知道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情况。人民公社是一种政社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被理想地看成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种形式。我们怎么评价它呢?

(老师提议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派代表讲讲本组的意见。)

生20:说明了当时人民公社化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老百姓的困难,反而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

生21:社员一切财产归公,提供吃公共食堂,这是标准的“吃大锅饭”现象,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生产。

师:说得有道理,好像是我们的切身感受似的。我们知道,历史资料既有文献资料,又有口述史料,我们借助这两种史料,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这种氛

113

围,我们能不能用最简单又是最深刻的一句话对它们做一评价?请借助教材的表述。(学生翻书,议论。)

生:它们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师:我们能不能再对它们进行特征描述?动动脑筋,看看书。 生: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师:非常准确。学历史既要掌握众多的史料,又要学会概括,就象写作文要定标题一样。那么既然有失误,就值得总结教训。“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引以为鉴的地方?

(老师再次提议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派代表讲讲本组的意见。)

生22:在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不能像“大跃进”运动那样一味追求工、农业的高产量、高指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否则,是会“欲速则不达”,“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生23:我认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 生24: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吃大锅饭”的现象是典型的平均主义,必须抛弃,同时,应该让人们去公平竞争,这样才能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生25:经济发展要协调发展,譬如农业和工业、工业和环境保护。 ??

师:同学们陈述的观点都非常有道理。而且你们在讨论时都能注重证据,即“史从证出”,都能从历史中借鉴有益的东西,即“古为今用”。这让我想到一点,现在我们搞建设,是不是还有不吸取教训的事情发生?

(学生议论,笼统地说有,但是举不出例子。)

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高指标、瞎指挥、?共产风?等现象的发生,但是一味追求经济指标,虚报、瞒报的浮夸风,甚至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搞工业等现象还是有的,希望同学们再搞些访问、调查,宣传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也希望同学们在历史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史从证出?、 ?古为今用?的学习方法。

三、教师反思

本案例试图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的这段历史的学习,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借鉴历史的能力;就效果来看,同学们各抒己见,引经据典,达到了理想的目标。同时,我还感到这种教学能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化为主动参与、教师适时引导的主动学习方式。

四、点评讨论

这段历史虽然离今天比较近,但对于现在的初中学生而言,有许多现象还是不容易理解。于是李老师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可笑事实和身边历史,建构了学生认识上的

114

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由此激发学生调查、访谈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感知历史,体验历史情景,最终使学生理解特定的历史现象,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意识。 本案例最大的特点是,教师先让学生去调查、访谈,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再推动学生共同探究,使学生对历史现象的了解和分析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教师又在关键地方给予点拨和引领。从案例来看,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探究过程非常活跃,学生言之有据,并且相互补充,教师小结恰当,没有灌输成分。而且它给学生提供了调查、访谈的空间,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

现代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展开一些比较简易可行的社会调查,从而使学生掌握一点基本的社会调查、访谈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通过历史老师的点拨,学生还初步明确了历史资料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探究性学习。

当然,就本课来说,如果教师能够再设计一些讨论题,引导学生去感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定的社会背景,如果再能够说明一下劳动者朴素的、热切的建设愿望和创业精神,也许能够使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更加丰满。(点评:束鹏芳)

115

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由此激发学生调查、访谈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感知历史,体验历史情景,最终使学生理解特定的历史现象,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意识。 本案例最大的特点是,教师先让学生去调查、访谈,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再推动学生共同探究,使学生对历史现象的了解和分析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教师又在关键地方给予点拨和引领。从案例来看,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探究过程非常活跃,学生言之有据,并且相互补充,教师小结恰当,没有灌输成分。而且它给学生提供了调查、访谈的空间,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

现代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展开一些比较简易可行的社会调查,从而使学生掌握一点基本的社会调查、访谈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通过历史老师的点拨,学生还初步明确了历史资料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探究性学习。

当然,就本课来说,如果教师能够再设计一些讨论题,引导学生去感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定的社会背景,如果再能够说明一下劳动者朴素的、热切的建设愿望和创业精神,也许能够使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更加丰满。(点评:束鹏芳)

1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ii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