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齿轮传动设计说明书

更新时间:2024-03-02 15: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毕业设计说明书

专 业: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班 级: 机制3081班 姓 名: 弓宏国 学 号: 11308123 指导老师: 白福民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目 录

第一部分 工艺设计说明书……………………………………………………………………………4 …………

第二部分 第17号工序夹具设计说明书……………………………………………………………13 …………

第三部分 第7 号工序刀具设计说明书……………………………………………………………15 …………

第四部分 第17号工序量具设计说明书……………………………………………………………17 …………

第五部分 毕业设计体会………………………………………………………………………………18 …………

第六部分

参考资料……………………………………………………………………………………19 - 1 -

二O一O届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班级:机制3081班 姓名:钟磊 学号:11308110 一、设计题目(见附图):

锥齿轮传动(CL24-A)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及第17工序工艺装备设计。 二、设计条件:

l、零件图; 2、生产批量:中批量生产。 三、设计内容:

1、零件图分析:l)、零件图工艺性分析(结构工艺性及技术条件分析);2)、绘制零件图;

2、毛坯选择: 1)、毛坯类型; 2)、余量确定; 3)、毛坯图。

3、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确定: 1)、加工方案分析及确定; 2)、基准的选择;3)、绘制加工工艺流程图(确定定位夹紧方案)。

4、工艺尺寸及其公差确定: 1)、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关系图绘制); 2)、利用尺寸关系图计算工序尺寸; 3)、基准不重合时(绘制尺寸链图)并计算工序尺寸。 5、设备及其工艺装备确定:

6、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确定: 确定每道工序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7、工艺文件制订: 1)、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 2)、填写工艺规程;(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

8、指定工序机床夹具设计: 1)、工序图分析; 2)、定位方案确定; 3)、定位误差计算; 4)、夹具总装图绘制,绘制夹具中所有非标零件图。 9、刀具、量具没计。(绘制刀具量具工作图) 四、上交资料(全部为电子文稿):

1、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

2、工艺文件一套(含工艺流程卡片、每一道工序的工序卡片含工序附图); 3、机床夹具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

4、夹具总装图一张(A4图纸);零件图两张(A4图纸); 5、刀量具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

6、刀具工作图一张(A4图纸);量具工作图一张(A4图纸)。 五、起止日期:

2 010年11月1日一2 01 年 月 日(共 周) 六、指导教师: 七、审核批准: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年 月 日

八、设计评语:

九、设计成绩:

年 月 日

- 2 -

设计题目:

- 3 -

第一部分 工艺设计说明书

1.零件图工艺性分析

1.1零件结构功用分析

图示锥齿轮轴,结构较复杂,刚性好,主要表面为外圆面﹑螺纹﹑齿面,属于传动轴,主要用于传递扭矩,载荷较小,工艺性较好。 1.2零件技术条件分析

1.2.1 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分析

外圆柱表面 : φ26?0.021 尺寸精度IT7 表面粗糙度Ra1.6 矩形螺纹 : 牙宽 3?0.03 尺寸精度IT9 表面粗糙度Ra1.6 螺距 6?0.04 尺寸精度IT11 大径 26

?0.020?0.104000 尺寸精度IT10

小径 20?0.21 尺寸精度IT12

螺纹侧面表面粗糙度Ra1.6

齿 : 精度等级7级 表面粗糙度R1.6 上述表面加工难度不太大,工艺性良好。 1.2.2位置精度

齿部背面对φ26两段有垂直度为0.01要求, 齿背轴向尺寸小,此项要求不太严格; 齿轮端面对φ26两段有跳动0.08要求; 矩形螺纹大径对φ26两段有跳动0.04要求。

总而言之,零件位置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工艺性良好。 1.2.3其他技术要求分析

零件要求调质热处理,其硬度为235HBS,应注意合理安排在工艺过程中的位置.

1.3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此零件顶部有锥齿,中部有矩形螺纹属典型传动部件,φ26两段可能为安装轴承,加工中刚性好,易加工,其形位公差只要保证装夹准确,也易于保证。

2.毛坯选择

2.1毛坯类型

a).考虑齿轮轴在传动受力不大, 要求材料应有一般的强度和耐磨性,而且其轮廓形状不 是很复杂,故采用锻件。

b).零件结构比较复杂、工作载荷不大、力学性能好,零件部分尺寸精度要求高,余量小,而且零件属于中批量加工,故采用模锻

2.2毛坯余量确定

按《锻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确定、步骤如下:

钢质模锻件的机械加工余量按JB3835确定。确定时,根据估算的锻件质量、加工精度及锻件形状复杂系数,由表2.2-25可查得除孔以外各表面的加工余量。表中余量值为单边余量。

- 4 -

锻件质量 根据零件成品质量估算得: 2.2.1分析锻件形状复杂系数S:

2v件= 3.14×3.22 ×103 ×17+3.14×1.3

=1093.191cm3

M件=ρv=1093.191cm3×7.85g/ cm3=8.5 kg

2.2.2 锻件形状复杂系数S: S=5.2/8.5=0.612

经查表2.2-10得S2>0.63-1为一般件,查的毛坯各尺寸方向余量为2.0MM-2.2MM,暂确定为2MM.

2.2.3 对所查的余量进行校核计算:

v毛坯=πr

2 h=3.14×1.52 ×17=1344.768cm ×103+3.14×3.4

323M毛坯=ρv=1344.768cm×7.85=10.5 kg

M件= 8.5 kg

分析锻件形状复杂系数S: S=8.5/10.5=90.1

经查表2.2-10得S1>0.63-1为简单件,查的毛坯各尺寸方向余量为2.0MM-2.2MM,确定为2MM.

所查的余量和校核前相同。

2.3毛坯-零件合图草图

3.机加工工艺路线确定

- 5 -

3.1加工方法分析确定

外圆表面 :粗车(IT11 ,Ra12.5 ) —半精车(IT9 ,Ra3.2)—磨(IT8,Ra1.6 ) 齿 : 粗铣(IT11, Ra6.3 ) — 精铣(IT8 ,Ra1.6 ) 螺纹:车螺纹

3.2加工顺序的安排

加工阶段分为:粗加工阶段3-9、半精加工阶段11-15、精加工阶段17-23; 在第19工序中对齿轮来说是粗加工阶段。

3.3定位基准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在粗加工阶段粗车大端的外圆面和端面,以小端外圆、台阶定位。然后再以大端的外圆和端面定位车小端端面;

精基准的选择:大端外圆表面和中心孔。

3.4加工阶段的划分说明

零件精度要求较高,应划分阶段进行加工,各面粗车为粗加工阶段,半精车为半精加工阶段磨削为精加工阶段。

3.5主要机加工工序简图

0 备料

3 锻造

5 热处理 正火

7

粗车

9 粗车

- 6 -

热处理 调质 精车

15 精车

- 7 -

11

13

粗铣

- 8 -

17 19

21 磨

23 钳 去毛刺

25 清洗

27 检验

29 油封入库

4.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确定

4.1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确定

φ26h7 上偏差es =0; 下偏差ei= -0.021mm

Φ26h7: 工艺路线 工序公差 工序余量 基本尺寸 工序尺寸 模锻 ?1.7?0.0.8 30 30?1.7?0.0.8 粗车 0?0.25 2 28 280?0.25 半精车 0?0.12 1.5 26.5 26.50?0.12 磨 0?0.021 0.2 26 260?0.021

5.设备及其工艺装备确定

所用的设备有 : C6140、专用铣、外园磨床、验台、钳工台。 夹具有 :铣齿专用夹具、磨外圆专用夹具、卡盘、 刀具有 :普通车刀、平板锉、砂轮、中心钻、圆锥齿轮滚刀 量具有:游标卡尺、千分尺、 螺纹量规、外圆卡规

- 9 -

6.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确定

1、切削用量确定:

切削用量按照首先ap,再f ,最后v的次序进行确定。确定ap时,对于普通切削加工,各工序的余量尽量一个行程切除。如果余量太大,也可分为两个行程切除,第一次切去第二次切去剩下的

2;31。对于磨削加工,则应查表确定每一行程的ap。确定f时,应核算是否3能够保证表面粗糙度要求。然后查表确定刀具耐用度,最后利用公式求得v的大小。

以下以粗车?26h7处外圆为例,说明确定切削用量的方法和步骤。 (1)、刀具有关数据:

刀杆:截面尺寸:H?B =25?16 ; 材料:钢45

00刀头材料:YT15 ;?0=12 ; ?0=5 ;

kr=900 ; kr'=120 ;?s=00 ;

车刀耐用度取60min 。

(2)、背吃刀量确定:

计算得知,粗车直径最大余量约为5mm ,故单边最大余量约为2.5mm。令ap=2.5mm (3)、进给量确定:

考虑到表面粗糙度要求为Ra12.5?m 取r??0.8mm ;进给量f不能大于0.5mm ,令f=0.5mm (4)、切削速度计算:

?v?CvxvTmapfyv ;查表得Cv=242 ;xv=0.15 ;yv=0.35 ;m =0.20 (刀具材料采

用T15) 代入v==

242?118(m/min)

600.20?2.50.15?0.50.35118?103? 626(r/min) 机床主轴转速n =

2?3.14?30然后,选择机床具有的,与计算转速接近的额定转速作为实际采用的主轴工作转速。 (5)、机床主电机功率校核:

粗加工阶段要切除的余量大,加工时需要较大的切削功率。所以,还要求对机床的功率进行核算。

?Fz?CFZapFZfxyFZvnFZCFZ=2650 ;xFZ=1.0 ;yFZ=0.75 ;nFZ= -0.15 kF ;查表得:

Z修正系数kFZ=kMFkkrFkroFk?sFkTFZkMFZ ;查表得:加工材料机械性能改变的修正系数

kMF=(

?b650)nf=(5970.75)=0.94 ;刀具几何参数改变的修正系数kkrF=0.89 ;kroF=1.05 ;650- 10 -

k?sF=1.0 ;车削条件改变的修正系数kTFZ=1.0 ;kMFZ=0.92 ;代入:

kFZ=0.94?0.89?1.05?1.0?1.0?0.92=0.81

?FZ=2650?2.5?0.380.75?130?0.15?0.81=1288 (N)

故切削功率Pm?FZV1288?130??2.79 (KW) 446?106?10已知,CA6140机床主电机功率为7.5kw ,可以肯定,完全可以满足加工需求。

(6)、刀杆刚度校核: 可承受切削力[FZ]J?弹性模量

3fESJ 3l32=210?10N/mm :惯性矩

ES?210?109PaBH316?253?20833 ;刀杆伸出长度l?1.5H=1.5?25?37.5mm ;允许绕度f =0.1mm J==

12123?0.1?210?103?20833故:[FZ]J?=24888 (N)? 337.5可见FZ?[FZ]J ;

故所确定的切削用量是合适的。

本工序其他工步之主轴转速、进给量均取为与前相同(为减少机床调整时间);背吃刀量虽小有差异,但机床主电机功率完全满足加工需求。

2、工时定额确定:

车小端面外圆:T=L/Fn=L+L1+L2+L3/Fn=102+4.5+4+4/0.4x800=20.7s第一次切去端端面: T=L/Fn=d/2+L1+L2+L3 L=40/2+4.5+4+4=32.5, 所以T=32.5/0.4X800=6.1s

车大端面外圆: T=L/Fn=L+L1+L2+L3/Fn=18+4.5+4+4/0.4x800=5.7s T=L/Fn=L+L1+L2+L3/Fn

车大端端面: T=L/Fn=d/2+L1+L2+L3 L=72.81/2+4.5+4+4=85.31s T=85.31/0.4x800=16.1s

2次切去车小37.工艺设计总结

从我们拿到零件图纸的第一天开始,指导老师就详细的给我们讲解了设计的步骤,安排辅导时间,为我们圆满的完成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以前所接触的只是课本上的知识,对机械加工工艺只是侧面的了解,但是通过这次设计,我们才全方位的懂得了什么是机械设计,从而更加了解

- 11 -

了我们的专业。做好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安排,需要我们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要用经济的头脑合理安排工艺路线,既要省时省力,又要经济合理化,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有些东西以为学会了,但真正到用的时候才发现是两回事,所以只有把学到的灵活贯通到实践当中去,才是真正的学会了。

刚开始设计的时候,总觉的难度很大,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对一些设计的步骤根本不知道怎么安排,怎么设计。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机械设计应注意的条件,让我们先从分析零件图开始,然后分析出零件技术要求,再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画出毛坯和零件合图等等。要一步步,跟着老师的指导,加上自己的创新意见,合理安排,创新设计。

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对我有了很大提高,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查阅资料,指导老师的细心的帮助,同学之间的经常讨论,互相帮助,不紧学会了知识,而且还锻炼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在这次设计中,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他们在设计期间为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相信我们通过这次设计,一定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更好的发挥,努力的工作,更好的表现。

- 12 -

第二部分 第17号工序夹具设计说明书

1.工序尺寸精度分析

φ26?0.021 尺寸精度IT7 表面粗糙度Ra1.6

02.定位方案确定

根据该工件的加工要求可知该工序必须限制:x移动、x转动、y移动、y转动、z移动,采用两顶一夹定位方案可以和设计基准重合。

3.定位元件确定

在上一道工序中螺纹M12已被加工,但在本道工序中要磨削φ26?0.021外圆,为了不破坏其牙型采用以保护螺纹套进行保护,在装夹时夹住保护螺纹套即可。零件的另一端用上一道工序中所车成的齿轮外锥面定位,故采用一端面有中心孔的锥坑定位,因为两锥面配合时对中性很好,对其同轴度影响小,不会导致磨偏。

定位元件:保护螺纹套、锥堵

04.定位误差分析计算

一端采用中心孔定位,另一端采用锥堵定位,都是以轴线为基准

△jb=0 △db=0 所以:△dw=0 故满足定位要求。

5.夹紧方案及元件确定

1)夹紧力施加在保护螺纹套上,使工件可以转动起来。

2)使用一夹一顶定位方案,左端用顶尖顶住,右端用锥堵顶住,夹紧力施加在保护螺纹套上。 3)夹紧元件: 保护螺纹套 铜

- 13 -

锥堵 45钢

6.夹具总装草图(宋体、加黑、四号)

(此部分插入夹具总装草图即可)

备 注

序号代 号名 称数量材 料单件- 14 -

第三部分 第7号工序刀具设计说明书

1.工序尺寸精度分析

φ26h7 上偏差es =0; 下偏差ei= -0.021mm

2.刀具类型确定

粗车外圆,精度要求低,用硬质合金刀具 YT15 75°外圆粗车刀具

3.刀具设计参数确定

序号 1 2 3 项目 车刀类型 刀片材料 刀具材料 几何角度 数据来源或公式计算 表3-6,表3-7 硬质合金 结构钢 表3-9,表3-8 采用值 焊接式 75° 外圆车刀 YT15 45钢 r=25°, a=6°,α=4° k=75°,k=15°,λ=- 4° 带倒棱曲面的圆弧卷屑槽前刀面 r01=-20,bFi=0.3 qn=4,ln=3.5 4 切削参数 前刀面型式 表(3-11,3-12) (估计f=0.5mm/r) 5 过渡刃 表(3-13) (估计ap=3~5mm/r) 直线过渡刃 Krξ=45°,bξ=1.5 A416 l = 16,t=10,s=5.5, r =0,rξ =1, e = 0.8 6 刀片型号 表3-3(e) 7 车刀外形结构尺寸 表3-1, 3-2,3-3 表3-4 Sinr = ln/2q = 3.5/2×4=0.4375 rc =r0-rj =25°-25.9°=-0.9° hc = H +(1~2)ccosα0/cos(α0+rc) = 30+1-5.5 Bc = B-Ctan(α0+rc) =10-5.5×tan6° Lc = L ccosα0/cos(α0+rc)tanα0 = 16 - 5.5tan4° B×H=20×30, L = 150, m=8(75° 直头车刀) 半封闭槽 rj= 25.9° rc = -0.9° hc = 25.5mm Bc = 9.42mm lc= 15.62mm 8 刀槽型式 4.刀具工作草图(见附图)

- 15 -

第四部分 第17号工序量具设计说明书

1.工序尺寸精度分析

φ26h7 上偏差es =0; 下偏差ei= -0.021mm

2.量具类型确定

对外圆φ26h7卡规进行检测,量具测量面的材料为硬质合金,测量面的硬度为58-65HRC,其它部分的材料为45钢。

3.极限量具尺寸公差确定

由表6—1查得:IT7 尺寸为40mm的卡规公差T = 0.0024mm,位置要素z = 0.0034mm,形状位置公差=T/2=0.0012mm

通规上偏差 = es-z +T/2 = (0-0.0034+0.0012)mm=-0.0022mm

下偏差 = es-z-T/2 = (0-0.0034-0.0012)mm = -0.0046mm

磨损极限 = es = 0

止规上偏差 = ei + T =(-0.021+0.0024)mm = -0.0186mm

下偏差 = ei = -0.021mm

4.极限量具尺寸公差带图

5. 极限量具结构设计

- 16 -

- 17 -

第五部分 毕业设计体会

毕业设计是对我们这些年来在学校所学知识的总结。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体现出我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程度。从而对我们所学专业知识做出有力判断。

从我们拿到零件图纸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老师就详细给我们讲了设计的步骤,还安排了辅导时间。为我们圆满的完成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以前所接触的只是课本上的知识,对机械加工工艺只有侧面的了解。但是同过这次设计,我们才全方位的懂得了什么是机械设计,从而更加了解了我们的专业。

刚开始设计的时候,总觉的难度很大,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对一些设计的步骤根本不知道怎么安排,怎么设计。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机械设计应注意的条件,让我们先从分析零件图开始,然后在得出零件技术要求,在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画出毛坯和零件合图。

在设计期间,我们第一次接触了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对我有了很大提高。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指导老师们都能细心的帮助我。同学之间虽然每个人的设计课题不一样,但我们之间还是会经常讨论,互相帮助,不紧学会了知识,而且还锻炼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在这次设计中,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他们在设计期间为我们的解决了很多难题。相信我们通过这次设计,一定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更好的发挥。

- 18 -

第六部分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机械零件课程设计 : 主编:任青剑 贺敬宏 〔2〕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主编:杨黎明

〔3〕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主编:徐茂功 桂定一 〔4〕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资料;主编:张征祥 〔5〕刀具设计手册: 主编:袁哲俊 刘华明 〔6〕机械制造工艺学: 主编: 郑修本

〔7〕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手册:编委会编制

〔8〕光面量规及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工业部标准

- 19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if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