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管2012重点

更新时间:2023-09-27 09: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卫生事业管理

一、 卫生事业管理概述 1.基本概念

(1)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 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方面所采取措施的综合。 我国卫生 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2)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如何 通过最佳卫生服务吧卫生资源和科学技术进行合理分配并及时提供给全体居民, 最大限度地 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2.卫生事业的特点 (1)主要特点

A、卫生事业是增进居民健康、防治疾病、提供民族质量的服务性行业; B、卫生事业的服务对象是整个人群;

C、卫生事业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的责任; D、卫生服务的垄断性。 3.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1)社会制度(2)经济基础 (3)管理水平 (4)文化背景 (5)人口状况(6)科技发展 (7)生态环境

4.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

(1)卫生事业管理的目的 :在有限的卫生资源条件下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2)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强卫生事业的活力,充分 调动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的积极性, 不断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为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服务。 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 卫生政策、 卫生组织、 卫生计划与评价、 卫生资源、卫生服务体系。 5.卫生管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1)定量方法 (2)定性方法 6.相关学科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

二、 卫生方针政策

1.公共政策概述

(1)概念 其一、公共政策是一个由多学科的知识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边缘性、综合性的新兴学科,由于 其内容的复杂性,从而导致其特征、属性的多样性;其二,人们对 公共政策的认识具有多 视角、多层次的特征,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来对公共政策进 行界定,得出了不同的定义。 (2)研究对象 A、公共政策主体(Subject)B、公共政策客体(Object)C、公共政策目标(Goal)D、公 共政策资源(Resource)E、公共政策的形式(Form)

(3)特征

政治性、价值选择性、层次性、阶段性、功能多样性、合法性、权威性(强制性) 、普遍性 (公共性) 、稳定性。

(4)主要功能 公共政策的指导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分配功能。 (5)公共政策分类 :元政策、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2.中国卫生基本政策

(1)新中国成立后的卫生方针: “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 动相结合”这四大方针。 (2)卫生方针的发展变化 (3)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 动员全社会参加,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国际国内卫生政策 (1)WHO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2)21 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3)中国健康保障制度 (4)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 (5)卫生服务体系政策 (6)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政策

三、 卫生组织管理

1.概述

(1)概念

组织:简单地可理解为人群的集合。

组织工作:任何组织或单位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都必须进行组织工作,所谓组织工作,是 指由主管人员

设计某种组织结构状态的活动。 (2)组织管理的内容

目标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 2.卫生行政组织体制

(1)卫生行政组织体系

根据政府组织伐规定,国家卫生行政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立。从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 、 地(市) 、县(区、市)各级人民政府均设有卫生行政机构,这种设置与国家政权机构相一 致,并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及上级政府机构的指导下,负责辖区内的卫生行政工作。在我国, 中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省(直辖市、自治区)设卫生厅(局) ,地(市)设卫生局, 县(区、市)也设卫生局。而在农村乡(镇)政府或城市街道办事处则多为设立卫生专职干 部负责所辖地区内的卫生工作。

(2)卫生行政组织表现形式:隶属关系、职权范围、机构设置、人员编制。

(3)设置原则 :法制化原则;完整统一的原则;精干合理的原则;职、责、权一致的原则; 管理宽度与层次优化原则;协调一致的原则;服务性原则;民主化原则。 3.中国卫生行政组织现状 (1)简介

(2)国家卫生部职能

A、研究拟定卫生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提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制定技 术规范和卫生标准并监督实施。

B、研究提出区域卫生规划,统筹规划与协调全国卫生资源配置,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 划和服务标准,知道卫生规划的实施。

C、研究制定农村卫生、妇幼卫生工作规划和政策措施,指导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和母婴保健 专项技术的实施。

D、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制定对人群健康危害严重疾病的防治规划; 组织对重大疾病的综合防治;发布检疫传染病和监测传染病名录。

E、研究指导医疗机构改革,制定医务人员执业标准、医疗质量标准和服务规范,并监督实 施。 F、依法监督管理血站、单采血浆站的采供血及临床用血质量。

G、研究拟定国家重点医学科技、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国家重点医药卫生科研攻关,指导医 学科技成果的普及应用工作。

H、监督管理传染病防治和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组织制 定食品、化妆品质量管理规范并负责认证工作。

I、制定国家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和卫生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拟定卫生机构编制标准、卫生技 术人员资格认定标准并负责认证工作。

J、制定国家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和卫生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拟定卫生机构编制标准、卫生技 术人员资格认定标准并组织实施。

K、组织知道医学卫生方面的支付与民间的多边、双边合作交流和卫生援外工作,组织参与 国际组织倡导的重大卫生活动。 组织协调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它国际组织在医学卫生领 域的交流和合作。 L、贯彻中西医兵种方针,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M、承担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N、负责中央保健委员会确定的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按照规定管理中央各部门有关干 部的医疗工作。 O、组织调度全国卫生技术力量,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重大突发疫情、病情实行 紧急处置,防止和控制疫情、疾病的发生、蔓延。

P、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根据国务院规定,管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3)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4)其他卫生行政组织 4.卫生专业组织

(1)医疗机构:指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从事疾病诊断、 诊疗的卫生专业组织,但本部分仅指各级各类医院。乡(镇) 、街道卫生院、各种诊所等列 在基层卫生组织部分。 (2)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 卫生防疫机构主要指卫生防疫站、卫生防病中心、预防保健中心、专科防治站(所) 、视频 卫生检验所、环境监测站等。

(3)妇幼保健机构:指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妇幼保健站(所) ,但不包括计划生育指导 站(所、中

心)

(4)血液及血液制品生产机构 (5)药品检验机构

(6)基层卫生组织 :A、农村的乡(镇)卫生院;B、全国工业及其他部门除医院和疗养 院以外的厂、矿(单位)门诊部(所) ;C、城市街道卫生院。

(7)医学科研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卫生部卫 生经济研究所、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5.群众性卫生组织

(1)学会 :中华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

(2)协会、研究会、基金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防涝协会、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 6.环境变化与组织改革

(1)组织环境 A、社会大环境: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法制特征、人口特征、经济特征、自然 资源特征、自然环境特征。 B、工作具体环境—小环境:消费者部分、供应者部分、竞争者部分、行政管理部分、技术 部分。 (2)环境对组织工作的影响 (3)组织改革与发展

四、 卫生计划

1.概述

(1)概述 计划:既是管理过程的首要步骤,也是管理的重要职能,制定计划是任何一个管理者都应具 备的基本技能, 为了使组织或集体更有效地在一起工作, 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明确该组织在 未来一定时期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这就是计划工作的职能。 卫生计划:指以卫生资源为基础、以提高卫生服务能力为手段、以保护和发展人民健康为目 的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方案。常见的卫生计划包括:卫生项目计划、卫生机构计划和卫生发 展计划。

(2)计划的特点:领先性和主导性、普遍性、效率。

(3)计划的意义 A、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B、弥补不确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 C、有利于更经济的进行管理 D、有利于控制

(4)计划的分类

A、按时间分:长期计划(10 年以上) 、中期计划(5 年) 、短期计划(1 年以内) B、按范围分:全面工作计划、专项工作计划

C、按对执行的约束力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D、按只能分:程序、实体计划、组织计划、功能计划。 2.制定计划的原则和依据

(1)基本原则 :整体性原则、分类指导原则、前瞻性原则、科学化原则、滚动调节原则。 (2)制定卫生计划的原则

A、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B、与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相适应原则 C、公平与效率想兼顾原则 D、均衡发展与突出重点想结合原则 E、成本与效果相统一原则 (3)制定卫生计划的依据

A、国内外卫生发展的理论、相关政策及卫生发展趋势 B、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规划 C、当地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服务水平及拥有的和潜在的卫生资源状况 3.制定计划的程序 (1)形式分析

内容:A、社会经济基本状况;B、卫生资源情况;C、卫生服务状况;D、人群健康状况。 基本思路:A、问题分析;B、需求分析;C、资源分析。 (2)确定目标和指标

确定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特征:时间性、可测量性、可考核性。 (3)制定策略和方案 (一)制定备选方案

A、目的:提出尽可能多的对策和备选反感以解决存在问题,确保目标实现。

B、原则:要与问题分析,需求分析,目标确定,以及限制因素分析相一致,相匹配。

C、内容:方案的主要特征;描述主要服务内容;被利用的资源种类;估计各种备选方案的 成本和代价;对危险因素和障碍因素的估计;方案本身的优缺点。

D、制定备选方案时应注意的问题:应吸收不同层次人员参加;同时考虑硬件与软件;针对 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案; 制定备选方案无固定程序可循, 方案的具体程序因问题的性 质、种类、严重程度、范围、可获得资源和技术,以及主要限制因素不同而异。 (二)限制因素分析

A、目的:找出限制规律,以便采取相应对策。

B、分析内容:问题系统本身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的限制因素,如疾 病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疾病的严重程度、复杂程度等。实施系统的限制因素:属于客观 因素,包括人、财、物等资源;时间是否充足;社会经济环境等。 (三)策略方案的评价和选择

A、目的:从众多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B、评价方法:技术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及管理可行性分析。

C、方案的选择:a、增进健康和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防治疾病产生的一级预防。b、早期 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的二级预防。c、对症治疗、防止上菜、 加强康复的三级预防。 (4)确定具体实施措施 (5)监督和评价 (6)编制活动预算 (7)确定活动日程表 4.区域卫生规划 (1)特征和意义 特征:

A、规划从区域和人群出发,以具名的主要卫生问题为规划依据,规划以居民健康指 标为目标,而不是以床位、人员增长为目标,正确的确定区域卫生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从而 促进卫生事业健康、有序、持续、协调的发展。

B、规划以优化配置区域卫生资源为核心,围绕区域人群健康目标这个中心,对区域各项卫 生资源“规划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 ,特别是对存量卫生资源从结构、空间分布上进 行横向和纵向调整,推行卫生全行业管理,按照公平、效率的原则合理配置,使有限的卫生 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C、规划采取产出决定投入的计划模式,要求采取的干预措施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推动卫生 资源向成本低、效益高的卫生服务领域流动,更好地提高卫生事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D、规划着眼于提高卫生系统的综合服务能力,明确各层次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地位、功能 及相互协作关系,形成功能互补、整体的、综合的卫生服务体系。

E、规划从编制、实施到评价有其一套科学的管理程序。

意义:

A、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事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B、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深化卫生改革的需要。

C、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主管部门转变职能、实现对卫生事业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和重 要手段。 D、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和实现卫生全行业管理的需要。 E、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改革医疗保障制度的需要。 (2)任务

(一)确定区域卫生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A、确定区域卫生发展目标。B、区域卫生发展策略的选择。 (二)优化卫生资源

A、积极探索优化资源配置的途径。B、积极探索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改组、改制、改向。 (三)加强区域卫生规划与管理能力

A、建立统筹规划、协调、全行业管理的机制。 B、建立资源配置的管理和约束机制。 C、加强区域卫生规划的宣传,形成共识。

D、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加强统计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E、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及其相关的改革政策研究与试点。 (3)编制程序与内容

A、形势分析。B、确定主要卫生问题与优先领域。C、制定区域卫生发展战略目标与指标。 D、区域卫生发展战略和干预策略的选择。E、制定实施计划和经济预算。F、区域规划的实 施、监督和评价。 (4)资源配置 基本原则:

A、总量配置要与规划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以居民卫 生服务的实际需求及其变化趋势确定配置标准,最高限额不超过需要量(供需平衡原则) 。

B、确定结构和布局要突出战略重点,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 综合性(可及性、布局和结构合理原则) 。

C、根据服务人口及服务面积设置机构配置资源, 而不是根据部门的隶属关系。资源配置要与其层次、功能相适应。要强调整体功能的强化, 而不是仅仅强调个体机构的加强。即强调内涵型的发展道路,注重效率和效益。要符合成本 消息,提倡资源共享,提高质量和效率,不要求层层对口。

基本方法:A、卫生机构配置的基本要求。B、医院床位的配置依据和配置标准的测算方法。 C、医疗机构医生配置标准测算方法。D、大型医疗卫生设备配置。E、卫生经费的配置。

五、 卫生评价 1.概念和目的 (1)概念

(一)评价是整个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始终。

(二)评价的基本原理是比较,其目的实在此基础上做出判断:A、判断计划的可行性。B、 判断解决健康问题的各种方案的优劣。C、判断计划实施进度。D、判断预期目标的实现程 度。F、比较同一个项目在不同社区或人群中实施的结果,通过择优比较,可以总结经验, 扬长避短,达到互相促进,推动工作和发展。

(三)确定价值是评价的前提。

(四)准确的信息是成功评价的基础。

(五)调查测量是评价的重要手段。

(六)卫生项目评价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政策性。

(2)评价的目的

A、判断计划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 B、计划实施结果的比较。 C、完善管理过程。 2.评价研究的基本类型

(1)按内容分 :恰当性评价、适宜度评价、进度评价、结果评价。 (2)按时间顺序分 :事先、中间、事后、跟踪评价。 (3)按方法分 :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4)按范围分 :宏观评价、微观评价。

(5)按评价主体分 :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3.评价的基本内容

(1)恰当性评价 :主要是评价所确定的卫生问题的针对性。如 A、问题的发生率。B、问 题的严重性。C、涉及负面社会影响。D、问题的分布。E、卫生资源的可得性和可及性。

(2)适宜度评价 :主要通过论证方式进行,评价时间安排在项目计划正式实施之前。

(3)过程或进度评价:在项目计划实施后到总结评价之前进行,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和 控制, 评价的核心内容是检查项目计划干预措施的实施与落实情况, 对覆盖率及其质量进行 测量。

(4) 结果评价 : 或结局评价系指对项目计划实施所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价。 包括: 效果评价、 效率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

4.评价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1)准备工作 :建立评价组织、收集相关信息。 (2)制定评价计划 (一)确定评价目的 (二)确定评价对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i4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