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审美理想初探

更新时间:2024-07-01 01: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民间美术审美理想初探

吴 晓

民间美术自成完整的美学体系,而且这个体系与其他的美术形式相比,具有十分鲜明的人类群体性。这是优它的文化根源、思维方式等一整套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决定的。民间美术的主题,几乎无一不是出于“生命追求”的动机。无论什么民族、什么地区,无论什么材料、什么工艺,民间美术作为原始文化的嫡传,它们都强烈地显现出“生命繁荣”的审美理想。这个审美理想来自民族、人类群体的基本追求,这是民间美术同其他美术(艺术家的美术)的根本区别之一。后者的个体性强一些,审美更为复杂多样;而前者却是非常单纯、统一的全民性的审美理想。这个“生命繁荣”的审美理想主要有以下两大特色:

一、坚定乐观的信念

民间美术与悲观无缘,它在任何情况下都祝愿生命繁荣,以生命繁荣为最高的美。它以千百种方式歌颂生命,表现生的欢乐。这一特色,是它与现代主义艺术构成两极相对的地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基调是悲剧,民间美术的基调是喜剧;现代主义艺术探求的是“死”的奥秘,民间美术赞美的是“生”的神奇。在艺术形态方面,现代主义成功地吸收借鉴了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的营养,但是现代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摆脱现代工业社会给人类带来的烦恼和压抑。尽管他们的一些作品在形态方面与原始艺术、民间艺术很相似,但他们却不可能获得人类童年的天真快乐。因此,即使在许多艺术家故作天真的作品中,也总是流泻着成年人的忧虑和悲伤,或者渗透着神经质的、玩世不恭的病态情绪。而民间美术却永远显示出人类童年的天真和乐观,这是由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性带来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平衡决定的。这种生产方式带来的自足的和谐,即是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虽然生产力低下,物质贫乏,但他们不是机器的奴隶,他们的精神具有以家族为单位的独立人格,经济上自给自足,不需要处处依赖别人——依靠商品交换。在那样的生产条件下,猎获一只动物就是极大的快乐,能够饱餐一顿就是最大的幸福。他们不可能产生超越生产力的过分的奢望,因而其理想愿望等精神活动与物质文明水平是基本和谐的。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在广大的劳动人民中,保持了这种生产力低下与物质要求的协调。一般人家对“幸福”的理解标准就是“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牲畜满圈”、“衣裳满柜”等等,都指向一个最低的基本理想——生命繁荣。只要能达到这个要求,就是“大吉大利”、“福从天来”了。“知足长乐”、“安贫乐道”是那个时代必然产生的哲学世界观,是平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杠杆。他们的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是这种幸福的理想是现世的、直观的、可望达到的,所以他们不会丧失信心,总是不断地在希望、祝愿、奋斗、追求。他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是协调的、自成比例的,其心理是基本平衡

的,所以不会如现代西方人那样“精神分裂”,而能保持人类童年的乐观信念,一代一代地为这个生命繁荣的理想奋斗。

他们的精神生活表现在宗教信仰、年节民艺和婚丧寿诞等民俗活动中,集中体现着对“生命繁荣”的善良祝愿,内容都是祈求丰收、健康、多子、夫妻和谐、家庭和睦、儿童幸福成长、老人健康长寿等,对死者也像对生者一样地祝愿他在另一个世界幸福安乐。在这一主题贯穿下,民间美术积淀形成了一系列成语、意象、纹样程式,这些都与生命、欢喜、圆满、幸福、长寿的内蕴和外形有关,如长命锁、百家衣,双喜、福禄寿等字形,团花、富贵不断头、如意、生生不息图案等纹样。追求完整、圆满、和谐也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态的稳定特征,成为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的审美理想。在民间美术之外,话本、小说、传奇、戏曲也都体现着坚定乐观的审美理想,许多情节悲惨的作品,总要加上“大团圆”的结尾。像《窦娥冤》等悲剧,主人公含冤而死,但是这样悲惨的结局不符合中国人民的审美心理,在剧作中必须把中国人民乐观的审美理想体现出来,才能满足广大观众审美心理的要求,所以作者借助老天爷的帮助来扶正压邪,使窦娥的冤屈得到昭雪,给观众一个光明乐观的结局。

二、主宰万物的自由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民间艺术,都是上帝创造不出来的审美世界,都是大自然的物质世界所包纳不了的想象世界。它是由真正万能的上帝——人类所创造的绚丽奇妙的精神宇宙。在这里,人类摆脱了物质世界、现实世界的束缚和局限,获得了发挥创造力的自由,获得了精神、意志的自由。它的奇妙联想、互渗、自由时空、运动透视和X光透视等等造型特征,之所以能够成为普遍规范,其审美理想的根源正在于此。人类创造性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要求,即是展现人类改造世界的理想要求,从这个审美理想的角度来看,民间艺术的非写实形态,正是人类不满足于自然的客观世界,而要用自己的创造力来改造它,使它更加美好这一伟大理想在艺术的美学追求上的显现。它集中表现为主宰万物的自由:自由地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移花接木、移山倒海、创造万物、驱使鬼神,可以把凶残的狮虎变得与人亲善,可以让一个老虎长出五个头,可以使四海奇珍荟萃一堂,可以把五洲鲜果结于一枝??。总之,人在艺术中可以实现一切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愿望,充分地表现了主宰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理想,随心所欲地创造着理想化的“第二自然”,排除大自然、现实世界对人的种种阻碍,扩展大自然与现实世界与人的亲善性,表现“生命追求”的理想和对生命的赞美。各民族群体为了克服自然的束缚,为了鼓舞人类战胜苦难的意志,为了树立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理想,他们不断地创造着这个“第二自然”——神奇幻化的精神世界,使人民成为全智全能的造物主。

民间艺人是人类创造美好世界的理想的外化,也是历代民族群体改造世界的实践记录。贫瘠的土地,艰苦的劳动,贫困的生活,从来没有扑灭民族群体——人民的理想之火,从来没有阻挡住他们追求生命繁荣的前进步履。他们用身边廉价的物质材料创作瑰丽神奇的艺术世界,以表达他们明丽乐观的理想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创造了一个无比珍贵的、与人类历史一样丰富、一样漫长的民间艺术画廊。

近200年来,科学文明和实证哲学造就了艺术上的写实主义流派,很多艺术大师为这个

流派建造了雄伟的纪念碑。然而,他们却不能脱出自然的、客观世界的束缚而获得造物主般的自由。如果说民间艺术的创造者赢得了上帝主宰万物的自由,那么写实艺术的大师们却永远是上帝的奴仆。上世纪以来,现代艺术家们终于“悟”到这个要害,他们纷纷从原始艺术、民间艺术中寻找通向自由的道路,于是诞生了那个哪吒般的现代艺术。

民间艺术产生于集体表象,是综合文化的体现,因而是人类翱翔于美的空间的最完美的画卷,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录像。只有通过解析它,我们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类是如何在改造客观时间都过程中改造自己,从而形成种种思维内模式和文化模式的。民间艺术保持了人类童年时代涉世未深的勇敢与雄心,它那一切超自然形态、超客观逻辑的综合造型,正是人类主宰万物、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的理想的展现。这是民间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理想之一。东方和中国的民间艺术,最完整最丰富地保留了人类群体文化演进的历史轨迹,成为研究人类文化史和美学史的最珍贵的艺术宝库。

参考文献:

[1]美学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朱狄.原始文化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1988.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长春: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4]董季群.中国传统民间工艺[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5]郭道荣.艺术美学[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吴 晓(1967—),女,湖南长沙人,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教于怀化学院艺术设计系,从事艺术设计、美术理论教学研究工作。

摘自:山花 2009年第06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hy.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