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调查中的定性研究方法

更新时间:2023-05-24 19: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社会调查中的定性研究方法

摘要:定性研究作为社会调查的方法之一,近30年来在国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介绍了定性研究方法的产生及概念界定,从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对比中阐释了定性研究的不同特点,分析了定性研究的过程及收集材料的方法,最后展示了定性研究方法发展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社会调查;定性研究方法;定性分析

一、定性研究方法的产生和界定

现代社会调查研究发端于19世纪20年代,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社会研究过程中可以采取的两条途径。长期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实证研究即定量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定性研究则长期受到冷落。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社会科学家们越来越意识到定量方法的局限性,开始重新对定性的方法进行发掘和充实,并逐步发展出更具人文色彩的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受到西方社会思潮中现象学、诠释学、批判理论、民俗方法论、符号互动论等思想和理论不同程度的影响,也部分来源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现象学家认为,要用日常生活的面貌来研究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就要保持这种现象的完整性。他们认为定量的方法可以在宏观层面上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和政策预测,但不利于在自然情境下对微观层面进行细致、深入、动态的描述和分析。定量研究者从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入手,很难了解被研究者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也很难对研究者自己不熟悉的现象进行调查。定量的方法不仅将复杂流动的社会现象简单地数量化、凝固化,而且还忽略了研究者以及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近三十年来,在对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定量研究提出质疑的同时,定性研究自身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定性研究者们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逐步发展出一套操作方法和检测手段。目前,这种新型的定性研究方法在国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对定量研究、哲学思辨等其他研究方式的一种有力的挑战、补充和提高。

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定性研究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主要是因为定性研究所包含的内容过于复杂,既缺乏统一的哲学基础和研究传统,也没有统一适用的方法工具箱,因此很难对定性研究做操作化定义。我们将定性研究概括为:在自然环境中,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性与非参与性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分析方法以归纳为主,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通过证伪法和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其个人背景以及和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研究过程是研究结果

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必须详细记载和报道。近年来盛行的所谓质的研究方法,实际上也是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定性研究是一组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跨主题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学科与研究领域,如: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社会科学、文学与艺术研究、文化研究、历史学、考古学、人物传记、项目评估、临床研究、医学、精神病学、护理学、家庭诊疗、认识与生态心理学、法律学、新闻学、政治学、行政学等等。

二、定性研究方法的特点和方法

定性研究最鲜明的特点是对特定问题的研究具有相当的深度,人们在主观上获得的信息(如偏好、要求、满意、评价、习惯等)更真实、生动和详尽。我们可以从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对比中发现定性研究的不同特点。

定量研究又称“量的研究”、“量化研究”。按照绝大多数学者的理解,其研究步骤是: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通过概率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用检测的标准化工具和程序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必要时使用实验干预手段对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从而检验研究者自己的理论假设。

定性研究是主要由熟悉情况和业务的专家根据个人的直觉、经验,凭研究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做出判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判断,提出初步意见,然后进行综合,作为预测未来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定量方法有数字或数据的基础去解释事物间的关联性或因果关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最大区别则在于定性分析不用统计模型、不做回归分析。定性被看作是基于种类或质的差别而不是程度的差别的研究。

定性研究的过程一般包括:确定研究现象、陈述研究目的、提出研究问题、了解研究背景、构建概念框架、抽样、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做出结论、建立理论、检验效度、讨论推广度和道德问题、撰写研究报告等。虽然这些步骤在形式上和定量研究有相似之处,但其运行顺序、包含的内容以及操作手段却很不相同。由于定性研究本身是一个不断演化渐进的过程,以上这些环节在实际操作时不是相互孤立、依次进行的。它们之间彼此重叠、互相渗透、循环反复,因每一研究项目的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

定性研究中收集材料的方法一般有三种: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

访谈通常使用开放的形式,或者在研究早期采用开放式,随后逐步缩小范围,采用半开放式。访谈结构一般灵活宽松,为被访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想法留有充分的余地。在访谈的过程中,访谈者应注意被访者对问题的定义和思维方式,遵循他们的思路,用他们的语言表述来讨论问题。访谈者一般事先备有一份访谈提纲,列出访谈者根据文献和个人经验认为应该了解的问题,但提纲只是起一种提示作用。如果被访者没有提到访谈者认为重要的问题,访谈者可以在访谈结束

时用开放的方式询问对方的意见。

观察一般分为参与型和非参与型两种。在参与型观察中,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一起生活工作,在密切的相互接触中观察他们的言行,研究者可以深入到被研究者的文化内部,更深刻地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在非参与型观察中,观察者置身于被观察的世界之外,作为旁观者了解事件的动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观察者还可以使用录像机进行录像。研究者可以有一定的距离对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客观”的观察。

实物分析包括对所有可以收集到的有关文字、图片、音像和实物等材料的分析。一般来说,实物分析可以用来对访谈和观察所获得的材料加以补充和验证。事实上,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研究结果进行相关检验。例如,研究者可以利用观察结果和实物检验被研究者在访谈时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也可以在访谈时询问被访者对观察内容或实物的意义解释。

当然,定性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概括的非全局性带来的问题,即定性研究者所选定的研究对象能否代表这些对象所属的整体的问题。由于现实的因素,定性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只能够从少数对象上取样。在实地研究中不存在抽样的情况,研究者只能对很有限的对象进行详尽的描述。于是不可避免地让人们对此项研究所具有的代表性质疑,并对其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的整体代表性存疑。同时,定性研究者对个案选择中受到的不同因素的限制也会影响其所具有的代表性。

其次是研究方法的不统一性带来的问题。定量研究采用的是统一的、严格的、明确的研究技术,以凸现研究的规范性、精确性、客观性。定性研究则采用实地研究以表现研究过程的特殊性、深入性、主观性,更多地依赖于研究者的主观体验和感受,方法上更多依靠研究者的参与和对情景的分析,而恰恰就是这种主观的东西,使定性研究的方法极不统一。

三、定性研究方法的发展

(一)发展速度飞快,应用领域日益扩展

自从1941 年罗伯特·蒙顿博士和保罗·拉札斯费尔德在美国召开了全球第一次“小组座谈会”之后,定性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争议渐少,而倍受赞誉尊崇的重要研究方法。市场对定性研究的需求旺盛。如今,定性研究的应用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宽广程度,涉及到各种事件、各种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例如,美国联邦政府或地方政府召开小组座谈会来讨论公共政策的实施;劳资双方矛盾的缓解也可以从小组座谈中得到反馈和启发;电脑软硬件设计,网络站点的开发也可以采用传统面访的形式或网络调查的形式加上小组座谈探索灵感。

(二)民意研究的定性结果更快速,报告更简便

虽然绝大多数的委托研究者以及研究者本身都明白,高质量的调查项目需要

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但是他们却日益希望很快得到结果以缩短决策时间成本,这也逐渐成为定性研究在民意测验中的发展趋势。随着定性研究的分析报告提交速度的加快,以及人们阅读视觉的敏锐程度的提高,定性研究报告变得更加简短,更富有启发性、战略性;而不再是无边无际、拥挤成堆的数据和文字。如今,研究报告越来越多的采用简单易懂的口语陈述的语言风格,以Power Point(投影仪)的形式向人们展示研究结果,而不是原来的那种学术性的、大部头的报告书。

事实上,演示软件使得定性研究人员的思考和写作更具启示性、战略性。现在几乎所有出色的出版物,包括报纸,杂志、说明书及研究分析报告,都依赖于形象生动的工具条、下拉式注解文字、图框旁注等等,为读者提供清晰、明确、易懂的信息资料。

(三)访谈环境、技术设备日显其重要地位

如今,众多调查公司都拥有了非常先进的技术设备,如视频会议设备

(Video-conference facilities)、室内手动匿名投票装置(Hand-held polling devices),访谈专用电脑记录软件等。事实上,正是这些设施的广泛应用直接导致了调查业的高速发展。

录像报告或录像剪辑报告的形式日益流行:它们可以让那些没有参加座谈会的管理者们观看到座谈会的全过程,包括受访者对广告的反映、他们的表情、体态语言等等。而最终调查结果和战略分析,则由于他们的“观看参与”而变得易于理解而被接受。

现在,大大的单面镜(One-way mirror)、电脑工作站、录音录像设备和其他电脑辅助设备,再加上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这一切都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而当研究内容涉及敏感问题,室内手动匿名投票装置使得每个受访者都能够在小组中以匿名的方式,更加自然地参与讨论和投票表态。在这样的环境中,受访者可以专心致志地探讨自己的观点,而调查委托方则可以一心一意地观测整个访谈过程,双方互不干扰。

此外,由于现代化的高效数据录入设备的应用,在美国,数据录入已经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洁而高效。如今市场上已经开始出现这样的电脑软件:在访谈进行的同时,电脑可以逐字逐句地即时纪录受访者原话,与此同时对话语进行分类和编码。不难想象,在定性研究领域,更直接更高效的优质软件将会得到更快、更广泛的应用。

(四)定性研究方法仍然在不断创新

为了适应不同的研究目标,定性研究方法已经变得日益多样化。尽管一对一的访谈(One-to-one Interview)仍然在民意研究者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三人组访谈(Triads)、成对组访谈(Dyads)或者多组访谈等方式都时常用来探索一些敏感的、对抗性的事件,或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定。

在线调查则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定性研究方法。在网络聊天室进行的90 分钟的访谈或者持续一周时间的E-mail 互动式访谈,都得到日

益广泛的应用。聊天网站里的“聊天室”效果甚至会比面对面的访谈来得更有效。除此之外,多种方法还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例如在小组座谈会之前(或之后)使用生活观察法;或者把深度访谈、成对组访谈作为准备阶段放在小组访谈之前进行。

参考文献

[1] 单琳琳.浅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J].消费导刊,2008,(7).

[2] 雷志宇.论对定性研究之重新界定[J].岭南学刊,2007,(4).

[3] 王君健.社会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存在问题的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5).

[4] 张梦中,[美]马克·霍哲(Marc Hozer).定性研究方法总论[J].中国行政理,2001,(11).

[5] 陈向明.社会科学中的定性研究方法[J].中国社会科学,1996,(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hv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