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史思考题

更新时间:2024-06-01 19: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名词解释

1.新闻通讯社:是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

2.掏粪运动: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股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掏粪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总统罗斯福。“掏粪者时代”是从S.S麦克卢尔的杂志1902年底发表的三组重要文章开始的。

3.《费加罗报》:法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日报,也是法国有名的“质报”。

1826年创办时为讽刺性周报,1866年改为日报,几经易手, 1975年转手给埃尔桑报团。这是份时事政治性报纸,政治态度历来保守,内容着重政治新闻、国际新闻及文学艺术,社会和体育新闻也很出色,1978年10月周末出增刊《费加罗画报》。该报广告收人丰厚,读者对象主要是资本家、经理、政界和社会上层人士。 4.《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它是1815年8 月5 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该刊以传教为宗旨,绝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5.《热血日报》:为了及时报道运动形势和指导群众斗争,1925年6月4日,中共中央创办《热血日报》,这也是迄今能看到的中共中央出版的第一家日报。它发表了大量新闻和评论,报道上海工商界群众的斗争,评述运动在全国开展的形势,揭露帝国主义的暴行,同《向导》周报相配合,特别在时效性上弥补了其不足,对这场爱国反帝运动起了指导作用。瞿秋白是主编之一。

6.上海“孤岛”时期:指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这段时期的上海租界地区。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华界地区,英、美、法等西方国家控制的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因其四围均为日军侵占而形同“孤岛”。这一时期,中外各种政治势力,无不利用“孤岛”的特殊环境,在孤岛上创办报刊等各类新闻媒介,开展舆论宣传活动。

7.廉价报刊:指的是工业革命后各国先后出现的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3年由本杰明·戴在美国纽约创办的《太阳报》。

8.瓦版:大约17世纪时,在日本江户(今东京)街头出现类似报纸的出版物,这种单面新闻印刷品用粘土做成瓦坯,在上面雕以文图,经烧制定型后,印在报上而成,故被称为“瓦版”。又因贩卖者沿街边读边卖,正式名称为“读卖瓦版”。

9.纽约时报:1851年由雷蒙德创办,它是当今美国乃至西方世界最具权威性的报纸。该报篇幅巨大,内容丰富。该报读者以政界、企业界和知识界为主,是国会议员、高级官员、工商巨头和许多国家元首必读的报纸。

10.邸报:宋代,开始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是都进奏院。宋初成立都进奏院对各进奏院的业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其职责主要是收受和传递官文书,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传递信息。在都进奏院的管辖下,负责信息采集和传报工作的是进奏官,经由进奏官传发出去的封建政府官报,就是邸报。

11.《遐迩贯珍》:《遐迩贯珍》:创刊于1853年8 月,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是香港出版

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共出版33期,以新闻为主,对太平天国报道详实, 大量刊登介绍西方文明的文章,赠送副刊《布告篇》,刊登广告并开始收费,这是在我国出现的中文报刊首次出现的收费广告。

12.客里空:采自苏联剧本《前线》里有关“客里空”的情节,客里空是一个惯于弄虚作假、吹牛拍马的战地特派记者,但从不深入战场,而是呆在总指挥部,根据从指挥部里听到的一星半点材料胡编乱造,最后终于露出马脚,被从前线赶走。《晋绥日报》连续发表了编辑部文章,还陆续发表了大量有关材料,有读者的揭发,也有编辑记者的检查。这一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并通过新华社的宣传报道,推广到其他解放区。1947年9月,反客里空运动进入高潮,并一直持续到1948年春天。

13.黄色新闻:是在煽情主义新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等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报道。黄色新闻是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它起源于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和赫斯特的竞争。

14.爬虫报纸:1871年俾斯麦为德帝国首相,为了对付反对派报纸,俾斯麦公开设立了“收买基金”,这项基金被人们讽刺为“爬虫基金”,被收买的报纸则被称为“爬虫报纸”。

15.《读卖新闻》:1874年11月2日创刊于东京,创办者为子安峻等人。办报方针是:要敢于同左右两翼的独裁思想做斗争。

16.小报(宋代):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小报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 为“小报”。小报的最早的记载是《宋会要辑稿》。

17.《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显示了与《察》的继承关系,在业务上初具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但宗教已不再是最重要部分,大量篇幅用于宣讲伦理道德及宣扬西方科学文化(亦不再仅限于天文,而是扩展到机械、医学、地理等实用知识)。该刊1835年由“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续办,1838年停刊。

18.《中国青年》:1923年10月创刊于上海,1927年10月被迫停刊。是《先驱》之后又一份团中央的机关刊物。它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工作、学习、生活,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二是评述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三是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同各捉反动的错误的思想做斗争。重视青年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适合青年的需求,是《中国青年》的特色。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 19.“韬奋精神”: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主办过7个报刊,既任主编又是主要作者,还管经营,积累了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他还提出许多有见地的办报主张,特别是主编《生活》的一系列论述,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报刊思想。他的报刊思想和实践经验有着鲜明的特色,这就是韬奋精神。毛泽东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

20.苏报案:《苏报》在1903年5月由章士钊担任主笔后,公开鼓吹革命,明确提出“第

一排清,第二排康”的板报方针。清政府极为惶恐,就策划对其进行迫害。6月30日清政府同上海租界当局经多次密谋拘捕了章太炎、邹容七人。7月7日,《苏报》馆被查封。一场以清政府为原告,以章太炎、邹容为被告的奇特官司开始审理。最后在1904年5月,无理判处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两年,《苏报》永远停刊。这就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苏报案”。它历经十个月,国内外新闻媒介对此进行广泛报道,极大地扩大了革命影响,同时也将清政府严惩革命党人的丑恶嘴脸暴露于天下

二、简答题

1. 简述政党报纸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政党报刊出现的原因:

1)随着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确立,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或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宣传政见,争取舆论,甚至党同伐异,激烈论战。

2)经济上因报价贵、发行量少,没有广告收入,只好依赖执政的或在野的政党。 政党报刊特点:

1) 政治上有明显的倾向性;

2) 内容上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 3) 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2. 简述普利策对美国报业做出的贡献。

1)他注重报纸的社论,通过社论来制造健全的舆论。 2)《世界报》恢复了首批便士报所开始的煽情主义,扩大了报纸的销量,出现发行超百万份的报纸。

3)促进新闻教育,捐款建立新闻学院。

4)他在《世界报》星期日版的创新,扩大了美国报纸星期日版的内容。

3. 简述日本小报的特点。

1)内容:一般不刊登政论性文章,主要是新闻报道、娱乐材料、连载小说等; 2)形式:活泼,图文并茂; 3)语言:通俗,标注假名; 4)版面较小,售价低廉; 5)面向中下层读者发行。

总之,它是一种大众化报纸,是日本现代报纸的前身。

4. 简述维新派报刊的历史作用与对中国报业的贡献。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办法活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着进步作用:一是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教育;二是向读者进行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教育;三是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

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第一,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第二,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第三,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所谓“报章文风”的指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新的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也称“时务文体”。这种新文体成为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的文体,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5. 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 第一,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

第二,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明确宣布自己的报纸是党报和机关报,必须大力宣传党的纳

和主张。

第三,把报纸视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第四,认为报纸应反映民意、影响舆论和指导舆论。 此外,鼓吹议论自由、重视开发“民智”。但总的看来,革命派报人的办法主张都比较零碎,不像梁那样长篇大论。

6. 简述“韬奋精神”及邹韬奋的报刊理论。

“韬奋精神”:邹韬奋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主办过7个报刊,既任主编又是主要作者,还管经营,积累了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他还提出许多有见地的办报主张,特别是主编《生活》的一系列论述,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报刊思想。他的报刊思想和实践经验有着鲜明的特色,这就是韬奋精神。毛泽东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

邹韬奋的报刊理论的几个重要方面:第一,报刊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应该成为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大目标的工具;第二,报刊要成为读者的好朋友,真诚地为读者服务。他采取的主要方式是认真处理读者来信,亲自看信复信;第三,办报刊要有创造精神,造成报刊的个性或特色,提倡把有益与有趣结合起来,寓教于乐;第四,文风要明显畅快;第五,重视经营管理和社会信用,处理好商业性新闻与广告的关系。第六,新闻工作者应有视事业如生命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和真才实学。

7. 简述黄色报纸常用的表现手法。

1)使用大号字煽情标题(黑体字或套红色印刷),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整个报纸版面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 2)滥用照片,以至偷窃和伪造照片。

3)种种欺骗手法,捏造访问记和新闻报道,歪曲性的标题,假科学,假学术。 4)星期日增刊,登载彩色滑稽连环画和肤浅的文章。 5)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发动运动为民请命。

8. 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以1848年的《新莱茵报》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历史阶段。 前一阶段,作为革命的民主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核心是自由报刊理论。 后一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由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马恩思想的自由报刊思想也为无产阶级党报观念所取代。

9. 简述吉拉丹《新闻报》的特点。

1)政治上,不固定的支持任一党派,是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2)内容上,缩减政治新闻与言论,大量刊登社会新闻以及法院案件;用相当大的篇幅(近1/4)刊登有关公众卫生、健康、生育、食品、服装、家庭等方面的知识稿件和讨论文章;拥有一批文学家为其撰写稿件,其中包括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等(是报纸刊登长篇小说的首创者);

3)经营管理上,通过广告收入以保证报纸在经济上的稳定。

10.简述《东西洋考》与《察世俗》的异同。

两种刊物均为基督教传教士所创办,形式上均为中国线装书式,刊名相似,封面设计也相似,但由于创办者的办报宗旨有异,两者差异也显而易见。

1、从内容上看,两者均由宗教、伦理道德、科学知识三部分组成。所不同的是三者的比重,《东西洋考》中,宗教内容比重大大下降,其主要内容是科学文化知识。目的是显示西方

文明的优势。《察世俗》科学知识较少且偏重天文,以显示上帝造万物之功。

2、《东西洋考》对时事政治很关注,具体表现是注重新闻和言论。从《察世俗》的一条新闻开始到《东西洋考》的新闻专栏,体现了报刊业务近代化的发展趋势。 3、与《察世俗》相比较,《东西洋考》的新闻文体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4、《东西洋考》有了固定的言论栏目。此时的言论栏目摆脱了《察世俗》时期单纯阐发教义的状况,而是开始涌来回答现实中的问题。 5、《东西洋考》还登载过中文近代报刊史上第一篇论述西方报纸的专文《新闻纸略论》。

11.简述无产阶级报刊的特点。

①它的办报宗旨在于为了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宣传本组织的纲领。 ②内容主要是批判旧世界,同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作战,也要同工人运动内部种种错误思潮和资产阶级影响作斗争。

③它同劳动群众保持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依靠群众办报。

④它是党和工会的宣传机构,党和工会的领导人往往是报纸的负责人或主编。

12.简述《泰晤士报》经历的盛衰变化。

第一个兴盛期:1803年由约翰-沃尔特(沃尔特第二)主持该报工作直到19世纪中叶,《泰唔士报》进入它的“黄金时代”。衰:1855年以后,受廉价报纸的影响,不比从前。1908年,北岩得到《泰唔士报》的控制权。

第二个兴盛期:1908年,北岩得到《泰唔士报》的控制权,对其进行一系列改革,1914年将其改成便士报,《泰唔士报》进入它的第二个兴盛期。衰:1922年北岩去世后,《泰唔士报》转入英裔美国人阿斯特少校受里,1962年其子接管后出现亏损,1966年出售给汤姆森勋爵。二战中,《泰唔士报》的主编不仅主张对德妥协,还为希特勒的侵略辩护。这是它历史上的重大污点。

第三个兴盛期:1981年默多克(新闻国际公司)买下汤姆森报团的《泰唔士报》,《泰唔士报》进入它的第三个兴盛期。

13.简述戈尔巴乔夫时期改革中的苏联新闻界新闻宣传的特点。 1)公开暴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 2)大量触及时政、历史的“敏感问题”; 3)不同观点激烈交锋。

在“公开性”原则的引导下,在新闻媒体的积极推动下,苏联的新闻舆论完成了从统一到分散、从有序到无序的转变,为苏共解体、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

14. 简述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特点。

第一,办法的主角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变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

第二,各派报刊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发展壮大,报刊的战斗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革命派办报活动的一大特点是集宣传机关、指挥机关、联络机关于一身;

第三,办报地区有所扩大;

第四,读者面扩大,这一时期的读者,以“中等社会”和知识分子为主,但也有不少报刊把读者对象扩大到文化程度不高的读者中去。

15. 简述邵飘萍。

民国初期新闻记者,是新闻界不可多得的全才。

早年任《申报》的特约通讯员,后任《汉民日报》主编,1913被捕入狱,1914年至日本创办东京通讯社,专为京、沪报纸提供东京通讯。1916年回国后,为《申报》等多家报社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hn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