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科初中物理八上《1.2 测量长度和时间》word教案 (4)

更新时间:2023-04-19 23: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

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

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

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

【教学用具】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秒表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

一.新课引入

师:要求同学们闭目凝

神,当同学们听到老师说出

“运动”一词时,呈现在脑海

中的是什么情景?

师:这些运动物体的共同

特征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比较归纳,

得出机械运动的初步定义:所

有运动物体的位置都在随时

间而变化,进而提出为了研究

物体的运动,首先必须学会测

量长度和时间。

学生列举脑海中

呈现的情景:飞奔的

火车、骏马;飞流直

下的瀑布;田径赛场

上的运动员……

学生列举运动物

体的共同特征

再次关注从具体

到抽象,从特殊到一

般的认识过程,培养

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长度测量及单位

师:请同学们目测一下课桌

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

师: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

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

师:你能确切知道课桌的长比宽

长多少吗?

目测后交流目测结果

学生汇报目测结

由于学生使用的

课桌、目测经验各异,

目测的结果会呈现多

样化,应鼓励学生自

主地表达想法

要求学生完成以下练

习:

“方法”: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就称为单位。

SI制中长度单位及常用单位了解: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果是否正确的办法:

用一张纸条(或一根

线)、一拃或课本的宽

度或三角板的一边长

作为标准,测出课桌

的长、宽、高各是选

定标准的几倍,来比

较课桌的长、宽、高

的长短

学生讨论、交流

后,会注意到大家的

选取的标准五花八

门,难以对不同课桌

进行比较,即使对同

一张课桌也不能方便

的知道长比宽长多

少,使他们体会到制

定公认标准的必要性

——引出单位和测

量。

i用估测法对下列数

值做出判断:

(1)中学生走两

步的距离大

约是

________m。

(2)你的手指食

指的宽度大

约是

________cm。

ii一名男排运动员

的身高大约是

2013____=

2.013______。

iii万里长城大约是

6.7×103____

教师讲评

深化对长度单

位一—米的认识

三.刻度尺

的认识和使用

师:引导学生阅读P10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师:用你准备的刻度尺测出课

本的宽度,并将测量结果进行

比较。

师:思考讨论:

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

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

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

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

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

们的刻度在哪一侧?这样有

什么好处?

4、如图,厚木尺在测量时的

放法与书本图示不同,为什

么?

老师点拨,纠错

学生仔细观察刻

度尺,汇报观察结果,

并对老师的问题进行

讨论、交流

同学们汇报测得

结果,分析、讨论每

人读出数据不完全

相同的原因

学生讨论、作答

四.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

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

师补充、解释板书设计学生

归纳、小结长度的单

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国

际单位:m

常用单位:

km.dm.cm.mm.μm

.nm

2、长度单位的换

算:

3、长度的测量

(1)工具:刻度尺(2)方法:一看,

测量前根据

实际需要选

择测量工具,

并观察刻度

尺的量程、分

度值和零刻

度线是否磨

损。

二放,尺要与

被测长度重

合或平行,且

刻度线紧贴

被测物体放

三读,读数时

视线要与尺

面垂直,并估

读到分度值

下一位

四记,记录测量

结果时,要写出数字

和单位。

五、作业课本P14

1、2、3、4、5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

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3.找出受力方向 ;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

5.标出数值和单位;

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

五、力的相互作用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这说明了什么?

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

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

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

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教师总结。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7.1 力

一、力的概念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

五、力的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hm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