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15 18: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三一轮复课《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丹凤中学 地理组 叶佳 sxdfsz@126.com

【考纲扫描】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 3.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考点要求】

1.结合人们身边的自然现象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特点。 2.结合实际问题考查昼夜温差大与小的成因。

3.结合日常生活考察逆温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应注意的问题。 【引入】

思考:藏族的传统服饰是掉袖藏袍,形成这一服饰文化的自然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自然条件?

要求: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因为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也比较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这与大气的受热过程有关,今天我们主要复习的内容是大气的受热过程。 【知识探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思考:(1)太阳辐射属于长波辐射还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呢? (2)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哪个波段? 2.探讨:大气的受热过程。

(1)课件呈现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学生回答每个环节的意义。

(2)小结: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三个环节,Ⅰ太阳暖大地→Ⅱ大地暖大气→Ⅲ大气还大地。

3.探讨:生活中大气的保温作用。

(1)阐述“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的原理。

(2)阐述“利用烟雾防霜”的原理。“利用烟雾防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

“注意用火安全,小心火灾。”

(3)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4.考场:(1)判断。

①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②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云层吸收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

③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不是完全黑暗的,这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散射作用。(√)

④CO2可以吸收红外线,O3可以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⑤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是因为此时太阳辐射最强。(×)

(2)(2013·北京卷)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答案】 B

【解析】 此题主要考察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先根据图形确定各箭头的含义,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臭氧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减少;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其浓度降低必然导致②减少,故 B 为正确选项。可吸入颗粒物增加,阴天的几率增加,

2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降低,③会减少,C 选项错误;雾霾天气污染物不容易扩散,会增强大气逆辐射,④会增加,导致温度升高,D 项错误。所以正确选项为 B。

(3)下面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大小(粗细)。读图回答①~②题。

①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①⑤ B.②⑦ C.③⑧ D.④⑥

②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甲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有关

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与④③大小有关 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⑤大小有关 【答案】 ①B ②C

【解析】 第1题,近地面大气(主要指对流层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离

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地面辐射,对应的箭头是②⑦。第2题,甲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乙地强,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较⑥小,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③较⑧强,气温降低较慢,故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 二、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 1.引入:“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具体是什么地方呢?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生活场景?

2.探讨:影响昼夜温差的因素。 (1)地势高低:“地势高低”与昼夜温差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并举例。 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举例:藏族同胞传统服饰的形成。

(2)天气状况:“天气状况”与昼夜温差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并举例。

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举例:冬季晴天微风的夜晚出现霜冻。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性质”与昼夜温差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并举例。

下垫面的比热容小→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快→昼夜温差大 举例:铺鹅卵石种西瓜,或栽种葡萄树。

3

三、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1.引入:下面四张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天气?形成这种天气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教师:要形成这种天气还要具备逆温的天气条件。 2.探讨:逆温现象。

(1)课件呈现下图,学生思考对流层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结合图甲),对照图甲说出图乙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学生小结逆温的概念。

甲 乙

(2)教师总结逆温概念: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长波辐射,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

(3)逆温产生的原因:

①辐射逆温。②平流逆温。③锋面逆温。④地形逆温。

(4)一天中逆温产生与消失的过程:学生把②③④三幅图进行排序。

4

① ② ③ ④ ⑤

排序:④③②

3.探讨:逆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逆温层的存在使空气处于稳定状态,空气中的垂直运动受到抑制。工厂里燃煤排放的烟尘、汽车尾气和地面上扬起的尘埃等有害物质聚集在空气中,不易向上扩散和稀释,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有逆温存在时空气质量差,晨练要注意避开这段时间,以免将不清洁的污染物吸入体内,没有达到锻炼的目的,反而影响身体健康。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浓雾使空气的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并使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增加。 4.考场:(1)(2013·浙江文综)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 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的

扩散,图中只有①图显示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他图示都出现了逆温现象,对流作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故答案选A。 (2)(2010·山东卷)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下题。

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答案】 A

【解析】 (1)由图可知,该地在5时与20时地面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呈现

出下冷上热的气温分布,此现象属于典型的逆温现象,表现为大气较为稳定。12时与15时地面气温较高,高处气温较低,呈现出下热上冷的气温分布,大气对流现象加剧,大气热力环流活跃。图中所示海拔较低,整体上属于近地面,大气的热量来自地面而不是太阳辐射。气温日较差从图上看出为自下而上减小。

5

四、走近高考(课后作业):

1.(2015广东文综,2题,4分)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答案】1.D

【解析】1.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削弱,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表温度下降。故选D。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2.(2015四川文综,3题,4分) 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3.(2015四川文综,4题,4分)

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答案】2.D 3.D

【解析】2.读图分析,根据图例判断, 年平均雾日福建沿海最多,A错。黄海沿

岸雾日多,B错。准噶尔盆地雾日较多,C错。 柴达木盆地雾日最少,D对。3.雾的形成要具

备水汽、静风或逆温等条件。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降温快出现逆温现象,水汽凝结成雾,D对。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水汽不易凝结,A错。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易降雨,不是成雾,B错。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的季节是夏季,C错。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下面题。 4.(2015山东文综,9题,4分)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5.(2015山东文综,10题,4分)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 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答案】4.A 5.C

【解析】4.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 判断所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对。一天中气 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 B错。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C错。

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错。

5.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错。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hi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