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12 14: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空气调节区的外窗面积应尽量减少,并应采取密封和遮阳措施,关于空气调节房间 外窗的设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为( )。 A.外窗宜采用双层玻璃窗;宜北向

B.工艺性空气调节区,宜采用双层玻璃窗;舒适性空气调节房间,有条件时,外 窗亦可采用双层玻璃窗

C.外窗可采用单层玻璃窗,应北向 D.外窗应采用双层玻璃窗,应南向

2.工艺性空气调节区,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1.0℃时,外窗设置应为( )。 A.外窗应南向B.不应有东、西向外窗 C.外窗应尽量北向D.不宜有外窗

3.工业建筑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确定为( )。 A.保证每人不小于40m3/h的新风量 B.保证每人不小于30m3/h的新风量 C.保证每人不小于25m3/h的新风量 D.保证每人不小于20m3/h的新风量 4.空调系统的新风量确定原则为( )。

A.取保持室内正压风量、保证每人不小于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中的较大值确定 B.按补偿排风风量、保证每人不小于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中的较大值确定

C.按补偿排风风量、保持室内正压风量、保证每人不小于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中的最大值确定 D.按不小于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以及补偿排风和保持室内正压所需风量两项中的较大值确定

5.工艺性空气调节区,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等于±1.0℃时,空气调节房间的门和门斗设置应符合( )要求。

A.不宜有外门,如有外门时,应采用保温门

B.不宜有外门,如有经常开启的外门时,应设门斗 C.不应有外门,如有外门时,应采用保温门 D.不应有外门,如有外门时,必须设门斗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 )。

A.空气调节系统应有排风出路,但不必进行风量平衡计算 B.进风口处不必装设能严密关闭的阀门

C.新风进风口的面积,应适应最大新风量的需要 D.新风进风口的面积,应按最小新风量设计

7.确定空调房间的换气次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 A.高大房间应按其冷负荷通过计算确定

B.工艺性空气调节,按室温允许波动范围确定 C.舒适性空气调节,每小时不宜小于5次 D.舒适性空气调节,每小时不宜小于10次 8.下列参数中( )不是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A.饱和水蒸气分压力pqb B.压力p C.热湿比 D.比容v

9.在标准条件下湿空气密度ρs与干空气密度ρg的量值关系是( )。 A.ρs<ρgB.ρs=ρgC.ρs>ρgD.不确定 10.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 )。

A.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干球温度 B.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干球温度 C.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D.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 11.下列有关综合温度

叙述正确的是( )。

A.考虑短波辐射作用后,综合温度tz值有所降低

B.考虑长波辐射作用后,综合温度tz值有所升高 C.只考虑了来自太阳对围护结构的长波辐射,没有反映围护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存在的短波辐射 D.只考虑了来自太阳对围护结构的短波辐射,没有反映围护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存在的长波辐射

12.换气次数是空调工程中常用的衡量送风量的指标,它的定义是( )。 A.房间换气量和房间面积的比值B.房间通风量和房间面积的比值 C.房间换气量和房间体积的比值D.房间通风量和房间体积的比值 13.工艺性空调,冬季人活动区的风速不宜大于( )。

A.0.2m/sB.0.25m/sC.0.3m/sD.0.5m/s 14.舒适性空调,空调区与室外的压差值宜取( )Pa。 A.5~10B.10~20C.30~40D.40~50

15.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0.1~0.2)℃的工艺性空调区,不允许其围护结构有( )。

A.外墙B.屋顶C.屋顶和外墙D.顶棚

16.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0.5℃的工艺性空调区,不应设在建筑物的( )。A.地下层B.首层C.中间层D.顶层

17.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等于±1℃的工艺性空调区,其外墙的传热系数( )W/(m2·K)。

A.不应小于0.8B.不应大于0.8 C.不应小于1.0D.不应大于1.0

18.舒适性空调冬/夏室内计算风速应为( )m/s。 A.≤0.2/≤0.3B.<0.2/<0.3 C.≤0.25/≤0.3D.<0.25/<0.3

19.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0.5℃的工艺性空调区,其外墙的传热系数( ) W/(m2·K)。

A.不应小于0.8B.不应大于0.8 C.不应小于1.0D.不应大于1.0

20.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0.5℃的工艺性空调区,其外墙的热惰性指标D值不应 ( )。

A.小于4B.大于4C.小于3D.大于3

21.严寒地区建筑外窗玻璃的遮阳系数宜大于( )。 A.0.7B.0.8C.0.9D.1.0

22.工艺性空调区,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0.1~0.2℃时,其顶棚的热惰性指标不应( )。

A.小于4B.大于4C.小于3D.大于3

23.非严寒地区,建筑外窗玻璃的遮阳系数宜( ),或采用外遮阳措施。

A.小于0.65B.大于0.65C.小于0.8D.大于0.8 24.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等于±1.0℃的空调区,( )应能开启。 A.东向窗扇B.西向窗扇C.全部窗扇D.部分窗扇

25.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等于±1℃的工艺性空调区,其屋顶的传热系数( ) W/(m2·K)。

A.不应小于0.8B.不应大于0.8 C.不应小于1.0D.不应大于1.0

26.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1℃的工艺性空调区,不应有( )外窗。 A.东向B.南向C.东、西向D.东、南向

27.舒适性空调区开启频繁的外门,宜设( )等,必要时可设置空气幕。 A.门斗B.旋转门C.弹簧门D.A、B和C

28.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0.5℃的工艺性空调区,其换气次数不宜小于( )次/h。

A.6B.8C.10D.12 29.按国家现行卫生标准,商场空调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为( )m3/(h·人)。 A.35B.30C.25D.20

30.民用建筑空调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 )确定。 A.由设计人员自行B.按1次/(人·时)换气量 C.按国家现行有关卫生标准D.按用户设计要求

31.旅游旅馆主体建筑标准层的窗墙面积比不宜大于( )。 A.0.35B.0.40C.0.45D.0.50 32.( )朝向居住建筑各朝向窗墙面积比允许值最大。 A.南向B.北向C.西向D.东向

33.在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大于3.0m/s的地区,对于7~30层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 )级水平。

A.2级B.3级C.4级D.5级

34.在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小于3.0m/s的地区,对于7~30层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 )级水平。

A.2级B.3级C.4级D.5级

35.工业建筑空调室内人员所需最小新风量,应保证每人( )的新风量。 A.不小于20m3/hB.不小于30m3/h C.不小于40m3/hD.不小于50m3/h 36.室外空气综合温度与下列( )因素无关。

A.太阳辐射强度B.室外空气流速C.室外空气温度 D.室外空气湿度

37.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 )的日平均温度。 A.1天D.3天C.5天D.7天

38.对于室温允许波动范围≥±1.0℃的房间,其非轻型外墙(β≤0.2)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可近似按下式计算:CLQτ=KF(T-tn),式中T为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 )。

A.逐时温度B.干球温度

C.日平均温度D.日平均综合温度

39.为改善多排建筑物内通风,主导风向应与建筑物纵轴( )。 A.垂直B.平行C.构成一定角度 D.没关系 40.用( )能更好地描述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

A.空气龄B.新风量C.送风量D.换气次数

41.空调工程中常用的衡量送风量的指标是( )。 A.空气龄B.新风量C.送风量D.换气次数

42.随着建筑物高度增加,窗的两侧压差增大,是因为( )。 A.热压大 B.风压大 C.室外风速大D. 风压与热压同时增大

43.夏季空调需要计算通过地面的传热量时,非保温地面传热系数K取( )W/(m2·K)。

A.0.40B.0.45C.0.47D.0.50 44.空调系统的新风量不应小于总送风量的( )。 A.5%B.10%C.20%D.30%

45.设有空调系统的旅馆客房卫生间的排风量宜按所在客房新风量的( )确定,公共 卫生间的排风量按每小时不小于( )次的换气量计算。 A.70%~80%,5B.80%~90%,10 C.60%~70%,15D.70%~75%,20

46.对于空调房间屋顶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宜按下式计算:CLQτ=KF(T-tn),式中T为夏季空气调节室外( )。 A.干球温度B.日平均温度

C.日平均综合温度D.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

47.关于冷负荷与得热的关系,下列说法( )是错误的。 A.冷负荷与得热有关,而与热源性质无关

B.围护结构内表面与家具的蓄热作用是造成瞬时冷负荷与得热不同的主要原因 C.冷负荷对得热的响应一般都有延迟和衰减 D.空调系统应按冷负荷而不是得热来选择设备 48.人体散热、散湿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 A.周围空气温度B.相对湿度 C.空气流动速度D.大气压 49.在室内外热、湿扰量作用下,某一时刻进入一个恒温恒湿房间内的总热量称为( )。 A.热负荷B.余热量C.得热量D.除热量 50.下面( )说法是不正确的。

A.冷负荷是指在某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 B.热负荷是指在某时刻为抵消房间得热而需向房间供应的热量 C.湿负荷是指为维持室内相对湿度所需由房间除去或增加的湿量 D.得热量是指在某一时刻进入一个恒温恒湿房间内的总热量 51.下列( )方法不能用来计算围护结构的冷负荷。 A.当量温差法B.谐波反应法 C.冷负荷系数法D.热交换效率法

52.得热量转化为冷负荷过程中,存在着一定衰减和延迟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蓄热能力愈强,冷负荷衰减愈大,延迟时间也愈长 B.蓄热能力愈强,冷负荷衰减愈小,延迟时间也愈短 C.蓄热能力愈弱,冷负荷衰减愈大,延迟时间也愈短 D.蓄热能力愈弱,冷负荷衰减愈小,延迟时间也愈长

53.显热交换是空气和水之间存在温差时,由( )作用而引起的换热结果。 A.导热B.对流C.辐射D.三者皆有

54.舒适性空调区,夏季可不计算( )。

A.通过外窗传热形成的冷负荷B.通过地面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C.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D.人体潜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55.工艺性空调区有外墙时,夏季冷负荷宜计算距外墙( )范围内的地面传热形成的 冷负荷。

A.1mB.2mC.3mD.4m

56.房间在下列( )的情况下,瞬时冷负荷等于瞬时得热量。 A.室内没有人员B.空调系统全天候运行

C.室内没有湿负荷D.瞬时得热量中无辐射传热

57.冷负荷系数法中,窗玻璃的综合遮挡系数的定义为( )。 A.窗内遮阳系数比窗玻璃的遮阳系数

B.窗玻璃的遮阳系数与窗内遮阳系数的乘积 C.窗玻璃的遮阳系数与窗有效面积系数的乘积

D.实际窗玻璃的日射得热比标准窗玻璃的日射得热

58.计算空调房间内电动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时,无下列( )项。 A.利用系数B.同时使用系数 C.排热系数 D.负荷系数 59.太阳辐射的能量是通过( )途径成为室内得热的。 A.辐射与传导B.传导与对流

C.辐射与对流D.辐射、传导与对流

60.关于冷负荷系数法,下列( )说法是错误的。 A.它区别了负荷与得热 B.它是一种精确计算方法

C.它是积分变换法的一种具体形式

D.它可通过冷负荷系数和冷负荷温度由扰量直接求得负荷 61.稳态传热计算方法可用于计算空气调节区( )。 A.夏季冷负荷B.冬季热负荷

C.夏季冷负荷和冬季热负荷D.两种计算均不适用

62.关于人与环境的热平衡,下列( )说法是错误的。 A.人处于热中性状态 B.人体蓄热率为零

C.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等于人与环境热交换净失热率 D.正常情况下与环境温度无关

63.平均辐射温度与下列( )因素无关。 A.人的姿态与位置B.环境壁面辐射率 C.人体外表平均温度D.人与环境的角系数

64.操作温度t0(OperationTemperature)是反映(A.人与环境的显热交换的当量温度B.人与环境的潜热交换的当量温度 C.人与环境的辐射热交换的当量温度D.人与环境的全热交换的当量温度 65.热中性状态是指( )。

A.既不感到热也不感到冷B.人与环境全热交换为零 C.人与环境显热交换为零D.人体蓄热率为零 66.下列( )不是热舒适的必要条件。 A.人体蓄热率为零

B.人体的皮肤表面平均温度在一定范围内

。 )

A.>10μm,>5tμm,≥lμmB.>5μm,>2μm,≥0.5μm C.>5μm,>1μm,≥0.3μmD.>5μm,>1μm,≥0.1μm 131.一般空调用的过滤器(粗效过滤器),其压力损失约为( )。

A.20~50PaB.30~200PaC.150~400PaD.250~450Pa

132.空调净化用的静电过滤器,采用正电晕而不用负电晕,这是因为( )。 A.正电晕比负电晕更容易放电B.正电晕比负电晕过滤效率高 C.正电晕不产生臭氧D.正电晕电场更均匀

133.下列( )不是减少空调系统污染空气的技术措施。 A.室内禁止吸烟B.定期清洗热湿交换设备

C.及时清洗更换空气过滤器D.增大新风量并避免对新风的污染 134.当采用在民用建筑空调系统中设置活性炭吸附器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时,每1000

m3/h风量所需的活性炭约为( )。

A.3~5kgB.6~9kgC.10~15kgD.16~20kg

135.负离子对人体有良好的生理作用,常用的室内空气负离子发生器是用( )产生 负离子的。

A.超声波法B.电晕放电法 C.放射电离法D.紫外线照射法

136.有人说:氯化锂可以作固体吸湿剂,也可以作液体吸湿剂。上述论述( )。 A.对B.不对,只可以作液体吸湿剂

C.不对,只可以作固体吸湿剂D.不对,不能作吸湿剂 137.吸入尘埃主要是( )。 A.沉降尘B.单个尘埃

C.≤10μm的悬浮尘D.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

138.右图中(a)和(b)为冷水表冷器接管方式和控制,它们的不同点是( )。 A.(b)图中的两个二通阀代替了(a)图中的一个三通阀 B.两个图中的调节原理不一样 C.(a)图是质调,(b)图是量调 D.(b)图是质调,(a)图是量调 139.( )是热交换的推动力,( )是湿交换的推动力。 A.温度,水蒸气分压力B.温度差,水蒸气分压力 C.温度,水蒸气分压力差D.温度差,水蒸气分压力差 140.下列空调区,( )不宜分别或单独设置空调系统。 A.使用时间不同的空调区

B.有消声要求和产生噪声的空调区 C.对空气的洁净度要求相同的空调区

D.温湿度基数和允许波动范围不同的空调区 141.全空气空调系统一般采用( )系统。

A.单风管式B.双风管式C.矩形风管式D.圆形风管式 142.存放重要档案资料的库房,平时房内无人,但需要设空调全年运行,应采用( )空调系统。

A.直流式B.封闭式C.一次回风式D.二次回风式

143.设计确定空调房间的最小新风量时,应取( )两项中的较大值。 A.人员所需新风量、补充局部排风所需的新风量

B.室内保持正压所需新风量、补充局部排风所需新风量

C.人员所需新风量、保持正压(包括补充局部排风)所需新风量 D.室内稀释CO2所需新风量、人员所需新风量

144.对空间较大、人员较多的空调区,宜采用( )空调系统。 A.全空气定风量B.全空气变风量

C.风机盘管加新风式D.全空气二次回风式

145.某宾馆建筑层高较低,空调区较多,各空调区要求单独调节,宜采用( )空调系统。

A.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式B.全空气变风量 C.分体空调机D.全空气定风量

146.下列要求中( )不符合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要求。 A.风机采用变速调节 B.冷冻水泵采用变速调节

C.采取保证最小新风量要求的措施

D.采用符合变风量空调系统要求的送风末端装置

147.当空调区允许采用较大送风温差或室内散湿量较大时,应采用( )空调系统。 A.全空气双风道 B.全空气变风量

C.具有二次回风的全空气定风量 D.具有一次回风的全空气定风量

148.空调系统采用制冷剂直接膨胀式空气冷却器时,不能用( )作制冷剂。 A.氨B.丙烷C.氟利昂D.二氧化碳

149.空调系统设计时,空气过滤器的阻力应按( )计算。 A.初阻力B.终阻力C.实测阻力D.估计阻力 150.下列条件( )不应设置空调。

A.采用采暖通风达不到人体舒适标准或室内热湿环境要求时 B.采用采暖通风达不到工艺对室内温度、湿度、洁净度等要求时 C.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有显著作用时 D.对保证身体健康、促进康复无显著效果时

151.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机组送风温度设定值,应按( )。 A.夏季工况确定B.冷却和加热工况分别确定

C.机组的制冷量确定D.系统风量的变化情况确定

152.下列便于分户计量冷、热量的空调系统是( )。 A.全空气一次回风空调系统B.变风量空调系统 C.VRV空调系统D.风机盘管空调系统

153.露点送风的空调系统不适用于( )的场所。

A.室内温度有严格要求B.室内相对湿度有严格要求 C.室内卫生条件要求高D.室内热湿比大 154.下列各项中,( )不适用于空调新风系统设计。 A.进风管装能严密关闭的阀门B.进风管面积满足全新风要求 C.进风口设在排风口上风侧D.采用双层活动百叶进风口

155.开式冷却水系统的水泵扬程应大于管路沿程总阻力、管路局部总阻力、设备阻力及( )之和。 A.静水压力

B.两水面高度之差对应的压力

C.冷却塔水盘水面至水泵中心高差对应的压力 D.冷却塔进水口至水泵中心高差对应的压力

156.闭式水管系统中,管路总的压力损失包括( )。 A.局部阻力和设备阻力B.管道总阻力和设备阻力 C.管道总阻力和水提升高度D.沿程阻力和设备阻力

157.下列( )的场合不宜采用全空气二次回风定风量系统。 A.要求采用较小的送风温差 B.室内发湿量较小 C.温湿度控制精度较高

D.相对湿度允许波动范围较大

158.下列( )的场合一般可采用单风机式全空气空调系统。 A.需要全年变新风比运行B.系统阻力较大的普通

C.需要改变送回风量的变风量系统D.对洁净区域梯度压差控制要求高 159.过渡季使用大量新风的空调系统,应采取( )措施。 A.满足新风量变化的排风B.双风机系统 C.独立的新风系统D.VAV系统

160.下列( )不符合采用变风量末端的变风量空调系统要求。 A.采用单风管

B.变速调节的送回风机

C.保证满足卫生要求的最小新风量的措施 D.扩散性能不好的送风口

161.下列( )的场合可采用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 A.室内空气中含有较多油烟 B.室内振动较大

C.室内有产生较大电磁波或高频波设备 D.空气品质或温湿度不要求严格控制

162.某大型建筑物,全年大部分时间是要求同时供冷供暖,从实现空调节能出发,应选用( )。

A.全空气二次回风空调系统B.四水管制风机盘管空调系统 C.水环热泵空调系统D.变风量空调系统

163.风机盘管系统的新风供给方式是( )。 A.靠渗入室外空气补给新风 B.墙洞引入新风直接进入机组 C.由独立的新风系统供给室内新风 D.A、B和C

164.下列空调系统形式相比较,( )的一次投资最大。 A.风机盘管系统B.分体空调系统 C.全空气空调系统D.VRV系统

165.下列( )不是VRV空调系统的优点。 A.室内空气质量好B.节省建筑面积和空间 C.设计布置灵活方便D.运行费用低 16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 A.加热空气的热媒,宜采用热水 B.加热空气的热媒,可采用蒸汽

C.当某些房间的温湿度需要单独进行控制,应采用电加热器

D.对于工艺性空气调节系统,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1.0℃时,送风末端精调加热器宜采用电加热器

16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

A.选择空气调节系统时,就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使用特点、负荷变化情况与参数要求、所在地区气象条件与能源状况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B.使用时间不同的空气调节区间宜分别或独立设置空气调节系统 C.建筑物的南北向应分别或独立设置空气调节系统

D.需分别进行供热和供冷的空气调节区,宜分别或独立设置空气调节系统 16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

A.空间较大、人员较多的空气调节区宜采用全空气定风量空气调节系统 B.级别较高的办公建筑的空气调节区宜采用全空气定风量空气调节系统 C.温湿度允许波动范围小的空气调节区宜采用全空气定风量空气调节系统 D.噪声或洁净度标准高的空气调节区宜采用全空气定风量空气调节系统 16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

A.当各空气调节区热湿负荷变化情况相似,采用集中控制,各空气调节区温湿度波动不超过允许范围时,可集中设置共用的全空气定风量空气调节系统

B.需分别控制各空气调节区室内参数时,宜采用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 C.需分别控制各空气调节区室内参数时,宜采用风机盘管空气调节系统

D.需分别控制各空气调节区室内参数时,宜采用末端再热的全空气定风量空气调节系统 17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 A.当空气调节区采用较大送风温差时,应采用具有一次回风的全空气定风量空气调节系统 B.当空气调节区允许室内散湿量较大时,应采用具有一次回风的全空气定风量空气调节系统

C.当多个空气调节区合用一个空气调节系统时,各空气调节区负荷变化较大、低负荷运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别调节各空气调节区内温度,在经济、技术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全空气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

D.当空气调节区温湿度波动允许范围小或噪声要求严格时,宜采用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 17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

A.空气调节区较多,各区要求单独调节,且建筑层高较低的建筑物,宜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B.全年运行的变制冷剂流量分体式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热泵式机组 C.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中小型空气调节系统可采用变制冷剂流量分体式空气调节系统 D.当空气调节区空气质量和温、湿度波动范围要求严格时,应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17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

A.当有低温冷媒可利用时,宜采用低温送风空气调节系统

B.当采用冰蓄冷空气调节冷源时,宜采用低温送风空气调节系统 C.需要较大送风量的空气调节区,不宜采用低温送风空气调节系统 D.要求保持较高空气湿度的空气调节区,宜采用低温送风空气调节系统 173.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宜设回风机的情形有( )。 A.系统较复杂时 B.系统阻力较大时 C.系统管道较长时

D.不同季节的新风量变化较大,其他排风出路不能适应风量变化的要求时 174.空调系统按空气处理设备的设置情况分类不正确的是( )。 A.集中系统B.全空气系统 C.半集中系统D.全分散系统

175.根据集中式空调系统处理的空气来源,空调系统分类不正确的是( )。 A.混合式系统B.直流式系统 C.封闭式系统D.空气-水系统

176.空调系统所需要的冷量是( )之和。 A.室内冷负荷和新风冷负荷 B.室内冷负荷和再热冷负荷 C.新风冷负荷和再热冷负荷

D.室内冷负荷、新风冷负荷和再热冷负荷

177.采用机器露点送风,则不需要消耗( )。 A.室内冷负荷B.新风冷负荷 C.再热冷负荷D.空调冷负荷

178.高大空间仅要求下部区域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时,空调宜采用( )的气流组织形式。

A.下部送风B.上部送风

C.分层式送风D.分层式送风或下部送风

179.判别水平射流轴心弯曲性质的阿基米德数Ar,其物理意义是射流的( )。 A.浮力与重力的比值B.重力与浮力的比值 C.惯性力与重力的比值D.浮力与惯性力的比值

180.沿着室内顶棚面流动的受限射流被称为( )。 A.水平射流B.平行射流C.贴附射流D.扩散射流

181.对气流组织效果起主导作用的是送风口而不是回风口,这是因为( )。 A.送风温度比回风温度低 B.送风口的个数比回风口多

C.送风口的速度衰减比回风口的慢 D.送风口的速度衰减比回风口的快。

182.孔板送风方式中( )小于等于50%为局部孔板。 A.板面积/孔口面积B.孔口面积/孔板面积

C.孔板面积/顶棚面积D.顶棚面积/房间建筑面积

183.下列( )不属于气流分布计算要考虑的修正系数。 A.面积修正系数B.射流受限的修正系数

C.射流重合的修正系数D.非等温影响的修正系数 184.下列( )不是气流分布的评价值。

A.能量利用系数B.不均匀系数 C.紊流系数D.换气效率

185.高大空间空调,喷口送风时的送风温差宜取( )。 A.13~20℃B.8~12℃C.6~8℃D.3~6℃

186.为防止产生结露,选择低温送风口时,应使送风口表面温度高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

A.4~5℃B.3~4℃C.1~2℃D.0~l℃

187.送风高度大于5m的舒适性空调,送风温差Δt宜取( )。 A.Δt0≤10℃B.Δt0≥10℃ C.Δt0≥15℃D.Δt0≤15℃ 188.当送风量很大,无法安排过多的送风口,或需要直接向工作区送风时,宜采用( )送风。

A.散流器B.孔板风口C.旋流风口D.百叶风口 189.( )气流分布方式的能量利用系数大于1。 A.上送下回B.上送上回C.中送下回D.下送上回

190.分层空调的气流组织设计时,空调区宜采用双侧送风,当空调区跨度( )时,亦可采用单侧送风,且其回风口宜布置在送风口的同侧下方。 A.小于15mB.小于18mC.小于20mD.小于25m

191.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0.5℃的工艺性空调,其送风温差宜取( )。 A.0.5~1.0℃B.1~2℃C.2~3℃D.3~6℃

192.设计孔板送风时,孔板上部稳压层的高度应按计算确定,但净高不应小于( )。 A.0.2mB.0.3mC.0.4mD.0.5m 193.气流组织设计在房间下部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设回风口时,回风口的吸风速度宜取( )。

A.小于等于1.0m/sB.小于等于1.5m/s C.小于等于3.0m/sD.小于等于4.0m/s 194.气流组织采用侧送风时,回风口宜( )。 A.设在地板上B.设在顶棚上

C.设在送风口同侧下方D.设在送风口对面侧上方 195.从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论,空气-水风机盘管空调系统房间新风的供给方式中( )最好。

A.由门窗渗透供给

B.由新风机组来的新风直接送入

C.室内由新风竖井接管至风机盘管吸入端 D.由新风机组来的新风接管至风机盘管吸入端 196.在管径为D的空调风管上设测风量的测孔时,测量断面应选择在气流稳定的直管段上距前局部构件大于等于( ),距后局部构件大于等于( )处。 A.(4.0~5.0)D,(1.5~2.0)D B.(4.5~5.0)D,(2.5~3.0)D C.(3.0~4.0)D,(2.0~3.0)D D.(2.5~3.0)D,(4.0~5.0)D

197.空调系统应用基准风口法进行调整时,应选择各支干管上( )的风口作为基准风口。

A.设计风量与实测风量比值最小

B.设计风量与实测风量比值最大 C.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比值最小 D.实测风量与设计风量比值最大 198.测量矩形风管内风量或风压时,要求将管断面划分为若干个小块面积并在每个小块面积的中心点布置测点,一般要求划分的小块面积( )。 A.不大于0.05m2B.不小于0.05m2 C.不大于0.10m2D.不小于0.10m2

199.室内空气温度为22±5℃,则送风温差应为( )。 A.2~3℃B.3~6℃C.6~10℃D.≤15℃

200.在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中,从保证室内空气品质方面考虑,下列新风送入方式( )较好。

A.新风送入风机盘管回风箱中B.新风单独送入室内 C.新风送入吊顶内D.新风送入走廊内

201.在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中,从节能角度考虑,下列新风送入方式( )是不可取的。

A.新风单独送入室内B.新风送入风机盘管回风箱中 C.新风送入吊顶内D.新风送入走廊内

202.室内空气品质问题成为世界的研究热点是因为( )。 A.病态建筑综合症B.室内出现大量污染物

C.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D.传统理论受到挑战

203.ASHRAE62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主要含义是( )。 A.反映人们满意程度B.污染物浓度不超标 C.没有人对空气不满意D.可接受评价

204.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主要研究对象为( )。 A.气体污染物B.装修污染物

C.人员污染D.室内长期低浓度污染

205.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主要是( )。 A.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B.污染物浓度不超标 C.人们对空气满意D.遵循卫生标准

206.民用建筑内将CO2作为最常用的污染物评价指标是因为它( )。 A.是有害的污染物B.涉及到人的呼吸 C.危害人的生命D.与人的生物散发物有关

207.用空气龄描述室内空气的评价是因为( )。 A.和排风量无关B.注重热舒适研究 C.和送风量无关D.注重空气品质研究

208.下列( )气流形式的换气效率最高。 A.活塞流B.侧送风C.上送风D.置换通风 209.下列( )气流形式的通风效率最高。 A.上送风下排风B.侧送风上排风 C.上送风上排风D.下送上排置换通风

210.下列( )气流形式的能量利用系数最高。 A.下送风上排风B.侧送风下排风 C.上送风上排风D.上送风下排风

211.民用建筑内污染物评价指标常涉及CO是因为( )。

A.最有害的污染物B.与燃烧有关的评价指标 C.危害人的生命D.涉及燃气渗漏

212.ASHRAE62-89R中明确规定只要室内有( )空气品质就不能满足要求。

A.氡B.军团菌C.VOCD.烟草烟雾

213.机械通风系统,当进、排风口在同侧时,排风口宜高于进风口( ),进、排风口在同侧同一高度时,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 )。

A.8m,10mB.6m,8mC.6m,10mD.5m,8m 214.确定送风口的出口风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

A.根据送风方式、送风口类型、安装高度、室内允许风速和噪声标准等因素确定 B.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较高出口风速 C.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 D.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

215.回风口的布置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 A.回风口不应设在射流区内

B.回风口应设在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地点

C.采用侧送时,回风口宜设在送风口的同侧下方

D.条件允许时,可采用集中回风或走廊回风,但走廊的断面风速不宜过大 216.房间上部回风口的最大吸风速度取( )。 A.≤3.0m/sB.≤4.0m/s C.≤2.5m/sD.≤1.0m/s

217.空气调节区的气流组织的确定,下列说法最合适的为( )。 A.应根据区内温湿度参数,通过计算确定

B.应根据区内温湿度参数、允许风速等的要求,通过计算确定 C.应根据允许风速和噪声标准的要求,通过计算确定

D.应根据区内温湿度参数、允许风速和噪声标准、空气质量、室内温度梯度及空气分布特性指标的要求,通过计算确定

218.空气调节房间送风口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宜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形风口等侧送

B.当有吊顶可利用时,应根据空气调节区高度及使用场所对气流的要求,分别采用圆形、方形、条缝形散流器或孔板送风

C.当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工作活动区内要求风速较小或区域温差要求严格时,应采用孔板送风

D.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0.5℃的高大厂房,宜采用喷口送风、旋流风口送风或地板式送风

219.下列气流组织方式( )合适。 A.设置窗式空调器时,使气流直接吹向人体

B.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人员活动区的风速有要求时,采用侧送 C.工艺设备对侧送气流有一定的阻碍时,采用侧送

D.电子计算机房,当其设备散热大且上部带有排热装置时,采用地板送风方式 220.采用贴附侧送,应符合下列要求。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送风口上缘离顶棚距离较大时,送风口处应设置向上倾斜l0°~20°的导流片 B.送风口上缘离顶棚距离较大时,送风口处应设置向下倾斜10°~20°的导流片 C.送风口内应设置使射流不致左右偏斜的导流片

D.射流流程中不得有阻挡物

221.采用孔板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孔板上部稳压层的高度,应按计算确定,但净高不应小于0.2m B.向稳压层内送风的速度,宜采用3~5m/s

C.除送风射程较长的以外,稳压层内可不设送风分布支管 D.在送风口处,宜装设使送风气流直接吹向孔板的导流片

222.采用喷口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人员活动区宜处于射流区 B.人员活动区宜处于回流区

C.喷口的安装高度,应根据空气调节区高度和回流区的分布位置等因素确定 D.兼作热风采暖时,应考虑具有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可能性

223.分层空气调节的气流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空气调节区宜采用双侧送风

B.当空气调节区跨度小于18m时,亦可采用单侧送风,其回风口宜布置在送风口的异侧下方

C.侧送多股平行射流应互相搭接;采用双侧对送射流时,其射程可按相对喷口中点距离的90%计算

D.宜减少非空气调节区向空气调节区的热转移,必要时,应在非空气调节区设置送排风装置

224.空气调节系统的夏季送风温度,应根据送风口类型、安装高度和气流射程长度以 及是否贴附等因素确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 A.在满足舒适和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加大送风温差 B.在满足舒适和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送风温差

C.舒适性空气调节,当送风口高度小于或等于5m时,送风温差不宜大于10℃ D.工艺性空气调节,按室温允许波动范围确定送风温差

225.有条件利用地下水作冷却空气的冷源时,地下水使用过后的回水应( )。 A.部分回灌B.全部回灌C.排入江河D.予以再利用

226.采用江水、湖水、地下水等天然冷源时,其水应符合( )。 A.卫生要求B.温度要求

C.硬度要求D.卫生、温度、硬度要求

227.制冷机组的综合平均性能系数IPLV是指( )。

A.在额定工况下,制冷机的制冷量(kW)和输入电功率(kW)之比 B.在额定工况下,制冷机的输入电功率(kW)和制冷量(kW)之比

C.制冷机组全年运行输入电功率(kW·h)和全年运行制冷量(kW·h)之比 D.制冷机组全年运行制冷量(kW·h)和全年运行输入电功率(kW·h)之比

228.具有多种能源的城市,为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与热效率不宜采用( )作为空调的冷热源。

A.电+燃气B.单一的电C.电+蒸汽D.电+油 229.空气调节用冷水机组和热泵中一般采用( )。 A.高温制冷剂 B.中温制冷剂 C.低温制冷剂

D.高温制冷剂和中温制冷剂均可

230.冷负荷相同,空调精度越高,要求送风温差( ),送风量( )。

A.越小,越大B.越大,越大C.越小,越小D.越大,越小 231.空气冷却器中冷媒的流速宜采用( )m/s。

A.0.2~1.0B.0.3~1.0C.0.6~1.5D.1.2~2.0 232.常温空调系统采用制冷剂直接膨胀式空气冷却器,设计工况下蒸发温度不宜( )。 A.低于0℃B.高于0℃C.高于3℃D.低于3℃ 233.空调冷水供水温度一般宜为( )。 A.5℃B.6℃C.7℃D.8℃

234.空调冷水供回水温差一般宜为( )。 A.5℃B.6℃C.7℃D.8℃

235.空调水系统采用开式系统时,应设置蓄水箱,蓄水箱的蓄水量宜按系统循环水量的( )确定。

A.2%~3%B.3%~5%C.5%~8%D.5%~10%

236.空调热水供水温度一般宜为60℃,热水供回水温差一般宜为( )。 A.5℃B.10℃C.15℃D.20℃

237.全年运行的空调系统,仅要求按季节进行供冷和供热转换时,应采用( )水系统。

A.两管制B.三管制C.四管制D.辅助电加热 238.全年运行的空调系统,当其中一些区域需全年供冷而另一些区域需要夏季供冷冬季供热时,宜采用冷热源可同时使用的( )。 A.三管制水系统B.四管制水系统

C.分区两管制水系统D.分区三管制水系统

239.全年运行的空调系统,当( )可采用四管制水系统。 A.供冷和供热工况交替频繁或同时使用时 B.供冷和供热工况需按季节转换时 C.供冷和供热工况交替使用时 D.各空调区设计温度不同时

240.一般空调系统中带有冷却塔的冷却水系统是( )。 A.闭式系统B.开式系统

C.介于闭式和开式之间D.既非开式也非闭式 241.一般空调系统中的冷冻水系统是( )。 A.开式系统B.闭式系统

C.介于闭式和开式之间D.既非开式也非闭式

242.一般闭式水系统中开式膨胀水箱应安装在( )。 A.水泵的压出段B.水泵的吸入段

C.系统的最高点D.水泵的吸入端并高出系统的最高点 243.一般空调冷冻水系统最高压力是在( )。 A.蒸发器的进水口处B.蒸发器的出水口处 C.冷冻水泵的吸入端D.冷冻水泵的出水口处

244.空调冷冻水系统正在运行时,水泵出口的压力等于( )。 A.水泵静压

B.系统的静水压力

C.静水压力与水泵全压之和

D.水泵出口处的静压与水泵静压之和

245.平衡阀一般安装在水管路的( )。

A.供水管上B.回水管上C.蒸发器出口D.水泵压出端

246.设计风机盘管的水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其中错误的描述是( )。 A.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应根据楼层高度确定

B.当供冷和供热工况交替频繁或同时使用时,可采用四管制闭式系统

C.全年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仅要求按季节进行供冷和供热转换时,应采用两管制闭式系统

D.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应根据设备、管道及附件的承压能力确定。楼层高度确定;两管制风机盘管水系统的管路宜按建筑物的朝向及内外区分区布置 247.空气调节冷水参数宜采用( )数值。 A.空气调节冷水供水温度:5~9℃,一般为7℃ B.空气调节冷水供水温度:5~10℃,一般为5℃ C.空气调节冷水供水温度:5~9℃,一般为9℃ D.空气调节冷水供水温度:5~10℃,一般为10℃

248.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今后空调系统的监测与控制系统应增设( )装置。 A.温度显示B.压力显示C.设备连锁D.能量计量

249.按照新规范规定,与防排烟系统合用的空调系统应按消防设施的要求供电,并在火灾时( )。

A.自动报警B.自动切断系统电压

C.控制风机反向运转D.转入火灾控制状态

250.空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其测量范围应为测点温度范围的( )。 A.1.1~l.2倍B.1.2~1.3倍 C.1.2~1.5倍D.1.5~2.0倍

251.空调监测与控制系统设置的压力(压差)传感器,其工作压力(压差)应( ),量程应为该点压力(压差)正常变化范围的1.2~1.3倍。 A.大于该点正常工作压力(压差)的1.2倍

B.等于该点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压差)的1.2倍 C.大于该点可能出现的最大工作压力(压差)的1.5倍 D.等于该点平均工作压力(压差)的1.5倍

252.空调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流量传感器,应选用具有瞬态值输出的流量传感器,其量程应为系统( )。

A.最大工作流量的1.2~1.3倍B.最大工作流量的1.3~1.5倍 C.平均工作流量的1.2~1.5倍D.平均工作流量的1.3~1.5倍

253.空调系统在同一建筑层的同气水系统上安装的压力(压差)传感器应( )。 A.同型号B.同量程

C.处于同一标高D.处于同一管径位置

254.在可燃环境中,空调系统的执行器应采用( )与调节阀/风阀配套使用。 A.手动执行器B.电动执行器C.气动执行器D.自动执行器 255.空调系统的电加热器应与送风机连锁,并应设( )。 A.无风断电保护装置B.超温断电保护装置

C.无风断电、连锁控制保护装置D.无风断电、超温断电保护装置

256.在自动控制调节中,要设置温度设定值的自动再调控制是因为( )。 A.湿负荷发生变化 B.新风量发生变化 C.空调冷负荷发生变化

D.空调房间不要保持全年不变的温度值 257.比较选择控制是( )。 A.用于对三个以上的输入信号进行比较,选择其中最大的信号或最小的信号作为其输出的有效信号

B.用于对四个输入信号进行比较,选择其中最大的信号或最小信号,作为其输出的有效控制信号 C.用于对三个输入信号进行比较,选择其中最大的信号或最小的信号作为其输出的有效控制信号 D.用于对两个输入信号进行比较,选择其中最大的信号或最小的信号作为其输出的有效控制信号 258.( )作为露点温度控制中的传感器用最好。 A.普通干球温度计B.露点温度计 C.湿球温度计D.毛发湿度计 259.分程控制是( )。

A.利用单一控制器实现对多个执行机构的程序控制 B.利用两个控制器实现对多个执行机构的程序控制 C.利用多个控制器实现对一个执行机构的程序控制 D.利用多个控制器实现对多个执行机构的程序控制

260.某空调系统用的风机,其噪声为80dB,该值是指风机噪声的( )。 A.声压级B.声强级

C.声功率级D.噪声评价曲线N-80

261.空调系统风机的风量、风压、空气参数变化时,( )对风机的噪声影响最大。 A.风压变化B.风量变化

C.空气的温度变化D.空气的湿度变化

262.噪声评价曲线号数N与声级计A挡读数LA之间的关系为( )。 A.N=LAB.N=LA-5C.N=LA+5D.N=LA+10 263.空调房间的允许噪声值,是指( )。 A.房间人耳处的声压级B.房间人耳处的声强级 C.房间人停留区的声强级D.房间人耳处的声功率级

264.空调噪声控制的设计与现场测试中,实际应用到8个倍频程,这8个倍频程的中 心频率范围是( )。

A.250~4000Hz B.63~8000Hz

C.125~16000Hz D.31.5~16000Hz 265.对高频噪声消声效果好的是( )。 A.膨胀型消声器B.共振型消声器 C.阻性型消声器D.复合型消声器

266.若要求对低频、高频噪声都有好的消声效果时,消声设计应选用( )。 A.膨胀型消声器B.复合型消声器 C.共振型消声器D.阻性型消声器

267.对有消声要求的空调系统,当室内允许噪声级为35~50dB(A)时,其主管风速宜按( )选用。

A.3~4m/sB.4~7m/s C.7~9m/sD.9~12m/s

268.对有消声要求的空调系统,风机与消声装置之间的风管风速可采用( )。

A.3~4m/sB.5~7m/sC.8~10m/sD.11~15m/s

269.在消声设计计算中,对于直风管,当风速小于( )时,可不计算气流再生噪声;风速大于( )时,可不计算噪声自然衰减量。 A.4m/s,5m/sB.5m/s,6m/s C.5m/s,8m/sD.8m/s,10m/s

270.不带隔振装置的转动设备,当其转速小于或等于( )时,宜选用弹簧隔振器。 A.1000r/minB.1500r/minC.2000r/minD.2500r/min 271.选用橡胶隔振器时,设备的转动频率与隔振器垂直方向的固有频率之比,应( )2.5,( )4~5。

A.大于或等于,宜为B.大于,但不应超过 C.大于或等于,小于D.大于,最大可取

272.为了隔振,空调系统转动设备的进、出口管道,( )。 A.应采用法兰连接B.应采用软管连接 C.宜采用法兰连接D.宜采用软管连接

273.根据隔振要求,水泵出口设止回阀时,宜选用( )止回阀。 A.消锤式B.法兰升降式

C.法兰旋启式D.内螺纹升降式

274.人耳可闻的声音频率范围为( )HZ(赫)。

A.20~20000B.30~20000C.20~30000D.20~40000 275.倍频程是两个相邻中心频率之比为( )。 A.2∶1B.3∶1C.4∶1D.5∶1 276.目前通用的倍频程中心频率为( )。

A.31.5、63、125…8000、16000Hz B.31.5、63、125…500Hz

C.31.5、63、125…16000、32000Hz D.30、60、120…560、1120Hz

277.如某噪声听起来与声压级85dB、频率1000Hz的基准声音同样响,则该噪声的响级就是( )。

A.1000phonB.85phonC.1085phonD.500phon

278.管式消声器在管壁内周贴上一层吸声材料,一般用于直径为( )的风管最好。 A.≤400mmB.≥500mmC.≥600mmD.≥800mm 279.片式消声器对( )频吸声性能较好,阻力也不大。 A.低B.中C.高D.中、高

280.有三个声压级均是30dB的声源,则叠加后的声压级为( )。 A.34.8dBB.60dBC.90dBD.30dB

281.f代表振源(机组)的振动频率Hz;f0代表减振支座的固有频率(自然频率)Hz;

则振动传递率的数学表达式为( )。

282.冷、热源机房设于地下室时,机房内人员操作区8h等效连续声级不宜超过( ) dB;最大不允许超过90dB。

A.70B.75C.80D.85

283.选择弹簧隔振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当共振振幅较大时,宜与阻尼大的材料联合使用 B.弹簧隔振器承受的荷载,不应超过允许工作荷载

C.设备的运转频率与弹簧隔振器垂直方向的自振频率之比,应小于2

D.设备的运转频率与弹簧隔振器垂直方向的自振频率之比,应大于或等于2.5 284.选择橡胶隔振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应考虑环境温度对隔振器压缩变形量的影响

B.橡胶隔振器承受的荷载,不应超过允许工作荷载

C.设备的运转频率与橡胶隔振器垂直方向的自振频率之比,应小于2 D.计算压缩变形量宜按制造厂提供的极限压缩量的1/3~1/2采用 28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

A.当隔振要求严格时,宜提高隔振台座质量、减小隔振台座尺寸 B.通风机和水泵的进出口,宜采用软管同管道连接

C.当消声和隔振要求较高时,管道与支吊架间应设有弹性材料垫层 D.管道穿过围护结构处,其周围的缝隙,应用弹性材料填充 28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

A.选择消声器时,应根据系统所需消声量、噪声源频率特性和消声器的声学性能及空气动力特性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分别采用阻性、抗性和阻抗复合消声器 B.通过室式消声器的风速,不宜大于5m/s C.通过消声弯头的风速,不宜大于6m/s

D.通过其他类型消声器的风速,不应大于10m/s

287.有消声要求的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其风管内的风速( )。 A.越大越好B.越小越好C.需要恒定D.无要求

288.从空调节能考虑,下列( )空调系统最需要设置热回收设备。 A.有再热的一次回风式B.直流式 C.双风道式D.VRV式

289.空调系统下列调节风机风量的方法中,( )节能效果最好。 A.改变风机转速B.调节风机旁通风量

C.调节风机出口阀门开度D.改变风机入口导叶角度

290.按设计规范,下列( )不属于空调系统监测的参数。 A.空调室内温度 B.风机的启停状态

C.空气冷却器的迎面风速

D.空气过滤器进出口静压差的超限报警

291.辐射供冷用冷却顶板时,其供、回水温差一般为( )。 A.2℃B.3℃C.4℃D.5℃

292.辐射供冷的冷却顶板,在实际设计中其供水温度多采用( )。 A.7℃B.12℃C.16℃D.20℃

293.一次回风(喷水室处理空气,有二次加热,定露点调节)工艺性空调系统,空调房间温度靠( )来控制。

A.调节喷水温度B.调节新回风混合比

C.调节一次加热器的加热量D.调节二次加热器的加热量

294.在一次回风空调系统中,改变机器露点的调节方法有( )。

A.2种B.3种C.4种D.5种

295.当室内冷负荷变化时,最简单又易达到效果的方法是( )。 A.调节再热量B.调节新风量

C.调节露点温度D.调节送风量和新风量

296.下列( )不能避免为调节室内温湿度而出现冷热抵消的现象。 A.用绝热加湿法

B.空调箱旁通风调节法

C.充分利用二次回风的调节法

D.用无露点控制代替露点控制的调节法

297.下列( )不是一次回风空调系统运行调节中改变机器露点的方法。 A.调节一次加热的加热量 B.调整室内相对湿度值 C.调节新、回风混合比

D.调节喷水温度或表冷器进水温度

298.过渡季使用大量新风的空调系统应采取( )措施。 A.满足新风量变化的排风B.独立的新风系统 C.双风机系统D.VAV系统

299.当室外空气状态参数发生变化时,一次回风空调系统在冬夏季室内状态点不一样 时,可以分( )区来调节。 A.2个B.3个C.4个D.5个

300.室外空气状态变化时,一次回风空调系统中的分区调节,是以( )线分区的。 A.等温B.等焓C.等露点D.等相对湿度

301.在精度要求很高的恒温恒湿空调房间,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空调房间内温湿度在规 定范围内的变化,一般应( )。

A.在空调风管的支管上加可调的电加热器 B.在空调箱加设可调的电加热器 C.在总风管上加加湿器

D.在空调箱内加设蒸汽加湿器

302.为了空调系统节能,应对空调房间内( )等空气参数进行合理选定。 A.室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B.新风量和对室内温度设定值的自动再调 C.室内空气的洁净度和空气流速 D.A和B

303.在不影响室内舒适度的前提下,并在空调系统供冷情况下,室内温度设定值每升高1℃,节能约为( )。

A.5%B.10%~20%C.25%D.35%

304.在不影响室内舒适度的前提下,并在空调系统供暖情况下,室内温度设定值每降低1℃,节能约为( )。

A.3%B.5%~10%C.15%D.20%

305.目前我国建筑空调节能设计标准有( )个。 A.2B.4C.6D.8

306.空调耗能系数CEC用于( )。 A.对整个空调系统效率的考核 B.对空气输送系统进行能耗考核

C.对水输送系统进行能耗考核

D.对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的考核

307.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只有当空调耗能系数CEC小于( )时才算节能的建筑空调系统。

A.1.6B.2.4C.3.6D.4.6

308.根据ASHRAE90-75R节能标准规定,一个空调系统,其空气输送系数ATF大于等于( )。

A.1B.4C.8D.11

309.对于一个开式系统,根据日本《建筑与设备节能技术指南》,一个节能的空调的闭 式水系统,水输送系数WTF应大于( )。 A.20B.40C.60D.80

310.根据日本《建筑与设备节能技术指南》,对于节能的空调的闭式水系统,水输送系 数WTF应大于( )。

A.35B.45C.55D.65

311.为了节能,空调系统的合理分区有( )种形式。 A.10B.8C.4D.2

312.利用室外空气进行降温的经济节能运行有( )种方式。 A.2B.6C.7D.8 313.( ),要发展蓄冷和蓄热空调技术。 A.为了节约电能 B.减少环境污染 C.为了减少投资费用

D.为了平衡电网的用电负荷,并减少环境污染

314.在自然分层水蓄冷系统中,为了提高蓄冷能力,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 )。 A.减少蓄水槽内保温层厚度B.减少蓄水槽向外界的传热量 C.增加蓄水槽的高度D.减少水泵的消耗功率 315.冰的溶解热为( )。

A.335kJ/kg,在常压下,0℃B.335kJ/kg,在常压下,20℃ C.335kJ/kg,101.325kPa,20℃D.335kJ/kg,101.325kPa,0℃

316.冰蓄冷空调系统中的蓄冰率是指( )。 A.蓄冰槽中冰的重量与水的重量之比的百分数 B.蓄冰槽中水的重量与冰的重量之比的百分数

C.蓄冰槽中冰占用的容积和蓄冰槽的有效容积之比的百分数 D.蓄冰槽中蓄冰槽的有效容积和冰占用的容积之比的百分数 317.蓄冰槽中水的过冷度为( )。 A.5℃B.6℃C.9℃D.10℃

318.目前国内外大面积用于工程的冰蓄冷空调系统中的蓄冰装置主要是( )两种形式。

A.制冰滑落式和优太盐B.优太盐和冰泥 C.冰球和盘管D.冰晶和盘管

319.冰蓄冷空调系统中,总蓄冷量应考虑( )。 A.移高峰用电时段的空调冷负荷和部分高峰段的冷负荷 B.移高峰用电时段的空调冷负荷

C.移部分高峰用电时段的空调冷负荷和平段用电时段的空调冷负荷 D.移平段用电时段的空调冷负荷

320.冰蓄冷空调系统比常规空调系统增加( )。 A.乙二醇循环

B.乙二醇水溶液循环

C.25%乙二醇水溶液循环和板式换热器 D.二次冷冻水循环

321.蓄热电锅炉中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发热元件目前常用的是( )。 A.电极式B.电磁感应式

C.电阻式D.电阻式、电极式和电磁感应式

322.冰蓄冷空调系统中,低温送风的末端装置主要应解决( )。 A.结露问题B.节能问题 C.气流组织问题D.噪声问题

323.利用冰作为蓄冷介质,为潜热式蓄冷,单位蓄冷能力约为( )kW·h/m3,蓄冷体积小。

A.0~20B.20~30C.30~40D.40~50 324.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中的规定,( )最迟在2010年要被禁止。 A.HCB.CO2C.HFCD.CFC

325.建筑物外部窗户当采用单层窗时,窗墙比不宜超过( )。 A.0.2B.0.3C.0.35D.0.4

326.建筑物外部窗户当采用双层窗或单框双层玻璃时,窗墙比不宜超过( )。 A.0.2B.0.3C.0.35D.0.4

327.在标准条件下,湿空气密度取决于( )值的大小。 A.pqB.pgC.ρqD.ρg

328.空气的露点温度t1不是独立参数,它与( )有关。 A.pq和dB.pg和dC.pq和iD.pg和i 329.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 )。 A.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湿球温度 B.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湿球温度 C.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D.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

330.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 )。 A.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干球温度 B.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干球温度 C.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D.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

331.冬季空调室外相对湿度应采用( )。 A.累年最冷3个月平均相对湿度 B.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C.累年最冷日平均相对湿度 D.累年最冷2个月平均相对湿度 332.含湿量定义正确的是( )。 A.对应于1kg湿空气所含有的水蒸气量

B.对应于1kg干空气的湿空气所含有的水蒸气量

C.湿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之比 D.湿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与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之比 333.风机盘管系统属于( )系统。 A.全分散系统B.封闭式系统 C.半集中式系统D.直流式系统 334.( )不是风机盘管的优点。 A.布置灵活B.使用房间独立调温

C.与其他系统比较,节省运转费用D.对机组制作质量要求高 335.冬季空调送风温度一般以不超过( )为宜。 A.40℃B.45℃C.50℃D.55℃

336.建筑物空调系统计算总负荷不包括( )。 A.空调房间计算冷负荷 B.瞬时冷负荷

C.空调系统的计算冷负荷

D.空气处理设备及制冷设备计算冷负荷 337.下列热湿交换设备中,( )不是接触式设备。 A.喷水室B.空气冷却器

C.蒸汽加湿器D.局部补充加湿装置

338.下列关于表冷器传热系数经验公式的分析( )是全面、正确的。 A.表冷器的传热系数是其空气进出口温差、管内冷水流速、析湿系数的函数 B.表冷器在湿工况下,其传热系数是迎面风速、冷水进出口温差、析湿系数的 函数

C.在表冷器结构形式一定的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是迎面风速、析湿系数、管内 冷水流速的函数

D.在表冷器结构形式一定的情况下,其传热系数是管壁厚度、管内冷水流速、 空气进出口焓差的函数

339.一个全空气一次回风空调系统,服务四个空调房间,按最小新风量计算方法计算 后得出四个房间的最小新风比分别为12%,16%,18%,20%,则设计该空调系 统时最小新风比应取( )。

A.12%B.20%C.32%D.38%

一、专业知识概念题

1.B2.C3.B4.D5.B6.C7.D8.C9.A10.A

11.D12.D13.C14.A15.C16.D17.D18.A19.B20.A 21.B22.A23.A24.D25.B26.C27.D28.B29.D30.C 31.C32.A33.C34.B35.B36.D37.C38.D39.C40.A 41.D42.D43.C44.B45.B46.D47.A48.D49.C50.B 51.D52.A53.D54.B55.B56.D57.C58.C59.A60.C 61.B62.D63.C64.A65.D66.D67.D68.C69.D70.C 71.C72.D73.A74.B75.A76.B77.B78.C79.A80.B 81.D82.D83.D84.D85.D86.B87.D88.C89.A90.A 91.B92.C93.C94.A95.D96.D97.A98.C99.A100.D

101.C102.C103.A104.B105.C106.C107.A108.B109.C110.C

111.B112.D113.C114.D115.D116.B117.B118.A119.C120.C

121.C122.B123.B124.C125.B126.C127.C128.A129.D130.D

131.B132.C133.A134.C135.B136.A137.C138.A139.D140.C

141.A142.B143.C144.A145.A146.B147.D148.A149.B150.D

151.B152.D153.B154.D155.B156.B157.C158.D159.A160.D

161.D162.C163.D164.D165.A166.C167.C168.B169.D170.D

171.D172.D173.D174.B175.D176.D177.C178.D179.D180.C

181.C182.C183.A184.C185.B186.C187.D188.C189.D190.B

191.D192.A193.B194.C195.B196.A197.C198.A199.B200.B

201.B202.A203.A204.D205.A206.D207.D208.A209.D210.A

211.B212.D213.C214.B215.B216.B217.D218.D219.D220.B

221.D222.A223.B224.B225.B226.D227.D228.B229.A230.A

231.C232.A233.C234.A235.D236.B237.A238.C239.A240.B

241.B242.D243.D244.D245.B246.A247.A248.D249.D250.C

251.C252.A253.C254.C255.D256.D257.D258.A259.A260.C

261.A262.B263.A264.B265.C266.B267.B268.C269.C270.B

271.A272.D273.A274.A275.A276.A277.B278.A279.D280.A

281.C282.D283.C284.C285.A286.C287.B288.B289.A290.C

291.A292.C293.D294.B295.A296.A297.B298.A299.D300.B

301.A302.D303.B304.B305.B306.A307.A308.B309.A310.A

311.C312.A313.D314.A315.D316.C317.A318.C319.A320.C

321.D322.A323.D324.A325.B326.D327.A328.A329.A330.D

331.B332.B333.C334.D335.B336.B337.B338.C339.B

二、案例分析题 1.将1kg温度为100℃的蒸汽喷入20℃的空气中,该空气状态变化过程的热湿比ε是( )。

A.2450B.2580C.2684D.2800

2.一输送15℃水的薄壁管通过空气温度为28℃房间,管道未采取保温措施,则使管壁 不结露的房间最大允许相对湿度应为( )。 A.40%B.45%C.50%D.55% 3.空气冷却器对相对湿度φ=40%、含湿量d=15g/kg的空气进行冷却去湿处理时,冷却器表面最高温度应不大于( )℃。

A.18.5B.20.2C.23.1D.24.5

4.某空调系统新风量Gw=600kg/h(tw=30℃,φw=80%),回风量GN=2400kg/h(tN=20℃,φN=50%),则新、回风混合后的温度及焓值分别是( )。

A.20℃,40.5kJ/kgB.22℃,46kJ/kg

C.24.2℃,52.5kJ/kgD.25℃,57.5kJ/kg

5.某空调系统夏季用表面式冷却器处理空气,表冷器前空气的状态为t1=30℃,d1=8g/kg,经过表冷器后空气状态为t2=15℃,i2=42kJ/kg,则其析湿系数最接近值是( )。

A.0.57B.0.68C.1.02D.1.11

6.某空气环境的干球温度35℃,湿球温度28℃,则空气的相对湿度、含湿量和焓值为 ( )。

A.50%、15g/kg、80kJ/kg B.60%、21.2g/kg、90kJ/kg C.65%、25g/kg、95kJ/kg D.70%、30g/kg、100kJ/kg 7.某地15时的水平面太阳辐射总照度为800W/m2,15时的室外空气计算温度为 30℃,屋顶外表面吸收系数为0.85,屋顶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为25W/(m2·℃), 则该屋顶14时的综合温度为( )。

A.50℃B.57℃C.65℃D.80℃

8.某一次回风空调系统,进入空气处理室的回风2500kg/h,回风状态为干球温度 22℃,相对湿度70%;新风500kg/h,新风状态为干球温度30℃,湿球温度25℃,则混合段后的空气状态为( )。

A.干球温度25℃,相对湿度72%B.干球温度23.5℃,焓值56.5kJ/kg C.含湿量11g/kg,相对湿度72%D.含湿量12.8g/kg,焓值65kJ/kg

9.某空调系统为装配式空调,空调器中设有送、回风机,两台风机型号相同,噪声声 功率级均为80dB,则该空调器的总声功率级为( )。

A.80dB(A)B.83.2dB(A)C.85dB(A)D.160dB(A) 10.某空调系统用表冷器处理空气,表冷器空气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12℃,冷水

进口温度6℃,出口温度2℃,则该表冷器的全热交换效率为( )。 A.0.6B.0.7C.0.75D.0.8

11.夏季室外新风状态为tw=37℃,φw=80%;室内设计参数基数为tn=25℃,φn=65%,已计算确定送风量为18000kg/h,新风比20%,机器露点t1=15℃,φ1=95%,则空气处理室所需冷量约为( )。 A.95kWB.120kWC.152.5kWD.180kW

12.某空调系统用表冷器处理空气,当表冷器的通用热交换效率为0.90,空气进口干球温度为30℃,湿球温度20℃,空气出口湿球温度为12℃,冷水进口温度5℃,出口 温度10℃,此工况下空气出口干球温度应是( )。 A.12.5℃B.13℃C.13.5℃D.14℃

13.某空调系统冬季加湿设一个电加湿器,要求加湿量Q=72kg/h,加湿器进水温度35℃,出口蒸汽的焓值为i2=2800kJ/kg,则该电加湿器的最小功率应为( )。

A.50.5kWB.53.07kWC.60.22kWD.65.3kW

14.今测得表冷器进口空气干球温度30℃,湿球温度22℃,出口干球温度22℃,湿球温度18℃,通过表冷器的风量为G=7200kg/h,则该表冷器的冷量为( )。 A.25kWB.30kWC.35kWD.40kW 15.已知某房间的新风量按正压要求为G331=25m/h,满足卫生要求为G2=300m/h,局部排风量为G3=330m/h,送风量为G4=3500m/h,则房间的新风量应为( )。

A.300m3/hB.325m3/hC.330m3/hD.355m3/h

16.已知某房间全热冷负荷为Q=30kW,室外空气的焓值iw=80kJ/kg,室内空气的焓值in=50kJ/kg,机器露点状态的焓值i0=30kJ/kg,新风比为m=15%,当采用机器露点送风时,处理空气所需的冷量为( )。 A.30kWB.35kWC.36.75kWD.40kW 17.已知空调系统室内空气的焓值in=65kJ/kg,室外空气的焓值iw=85kJ/kg,机器露点的焓值i0=50kJ/kg,新风比为m=25%,试求:当采用最大温差送风时,新风冷负荷是室内全热冷负荷的( )。 A.20%B.25%C.33.3%D.45%

18.已知某喷水室的总喷水量为900kg/h,喷水温度为6℃,冷冻水温度为4℃,回水温度为10℃,其冷冻水量为( )。

A.500kg/hB.600kg/hC.700kg/hD.800kg/h

19.已知某房间全热冷负荷为Q=30kW,室外空气的焓值iw=85kJ/kg,室内空气的焓值in=48kJ/kg,送风状态空气的焓值i0=33kJ/kg,新风比为m=18%,试求:当采用最大温差送风时,处理空气所需的冷量( )。 A.24.6kWB.13.32kWC.21.18kWD.37.92kW

20.已知大气压力为101325Pa,温度t=20℃。干空气的气体常数Rg=287J(kg·K),20℃时的水蒸气饱和压力为pq,b=2331Pa,则干空气的密度和相对湿度为90%时的湿空气密度是( )kg/m3。 A.1.195,1.195B.1.205,1.195 C.1.195,1.205D.1.205,1.205

21.已知大气压力为101325Pa,温度t=20℃。干空气的气体常数Rg=287J/(kg·K),20℃时的水蒸气饱和压力为pq,b=2331Pa,则相对湿度为90%时的湿空气含湿量和焓值分别是( )。

A.0.0132kg/(kg·干),50kJ/(kg·干) B.0.0148kg/(kg·干),52.1kJ/(kg·干) C.0.0132kg/(kg·干),53.7kJ/(kg·干) D.0.0148kg/(kg·干),50kJ/(kg·干)

22.某空调房间总余热量∑Q=3.314kW,总余湿量∑W=0.264g/s,要求室内全年维持空气状态参数为:tN=22±1℃,φN=55%±5%,当地大气压力为101325Pa。取送风温度t0=14℃,i0=36kJ/kg,d0=8.6g/kg,iN=46kJ/kg,dN=9.3g/kg。 则热湿比和按余热及余湿计算的送风量分别是( )。 A.12.6,0.33kg/s,0.40kg/s B.12.6,0.33kg/s,0.33kg/s C.12600,0.33kg/s,0.33kg/s D.12600,0.33kg/s,0.40kg/s

23.室内要求参数tN=23℃,φN=60%,iN=49.8kJ/kg,室外参数tw=35℃,iw=92.2kJ/kg。已知室内余热量Q=4.89kW,余湿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新风百分比为15%,送风温差Δt0=4℃,t0=19℃,i0=45.6kJ/kg,tL=16.4℃,iL=43.1kJ/kg,采用水冷式表面冷却器,则夏季设计工况下所需的冷量是( )。

A.4.89kWB.2.91kWC.7.40kWD.15.2kW

1.答案C 【题解】

向空气中喷蒸汽,实现等温加湿过程,其热湿比等于水蒸气的焓值,100℃的水蒸气的焓值为

2684kJ/kg。 2.答案B 【题解】

15℃为露点温度,该温度和100%的相对湿度线相交,向上作等含湿量线与28℃的干球温度线的

相交,交点所在的相对湿度线为所求。 3.答案B 【题解】

在焓湿图上根据相对湿度和含湿量确定空气状态点,在此点沿等含湿量线向下与相对湿度为 100%的相对湿度线相交得到的温度。 4.答案B 【题解】

根据温度和相对湿度确定室内状态点N和室外状态点W,将N点和W点连接起来,因新风量占

总风量的1/5,在NW线上5等分,距N点1等份的点即为混合点,就可确定混合点的状态参数。 5.答案A 【题解】

6.答案B 【题解】

查湿空气焓湿图。 7.答案B 【题解】

8.答案B 【题解】

根据温度和相对湿度确定室内状态点N和室外状态点W,将N点和W点连接起来,因新风量占

总风量的1/6,在NW线上6等分,距N点1等份的点即为混合点,就可确定混合点的状态参数。 9.答案B 【题解】

10.答案C 【题解】

11.答案C 【题解】

在焓湿图上根据新风状态参数确定室外状态点W,室内设计参数确定室内状态点N,连接NW,根据新风比确定混合点C,即可确定iC=70.5kJ/kg,根据机器露点确定露点参数iL=40kJ/kg, 冷量

12.答案B 【题解】

通用热交换效率

=13℃

13.答案B 【题解】

查得35℃水的焓值i1=146.5kJ/kg, 则最小功率14.答案B 【题解】

查焓湿图得i1=66kJ/kg,i2=51kJ/kg,冷量

15.答案D 【题解】

16.答案C 【题解】

17.答案C 【题解】

18.答案B 【题解】

19.答案D 【题解】

20.答案B 【题解】 干空气密度:

湿空气密度:

21.答案C 【题解】

22.答案C 【题解】

23.答案D 【题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hg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