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布置设计指南

更新时间:2024-03-22 04: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总布置设计指南 目录

1. 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 2. 如何确定前悬 3. 离地间隙

4. 发动机舱布置和检查项目 5. 变速器换档杆设计指南 6. 驾驶员前方能见度 7. 内后视镜设计指南 8. 外后视镜设计指南 9. 如何确定前轮距 10.H点的建立程序 11.排气系统

12.前车门合理控制区域 13.下部合理控制区域 14.后车门合理控制区域 15.车门内把手 16.地平线 17.后备箱容积 18.外扶手舒适区域

19.乘员头部向后摆动间距 20.车内容积

21.内扶手舒适区域 22.安全带设计 23.进出高度 24.手控范围 25.遮阳板

26.车顶辅助把手 27.发动机舱系统

28.后备箱盖/后背门系统 29.车门开启范围 30.太阳天窗

31.头顶合理手控区域 32.驻车制动手柄 33.组合仪表

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 1. 范围

方向盘,H点和踏板位置建立在所开发汽车的基础之上。

它们表示方向盘,H点和油门/刹车/离合器踏板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定义

如何设计与H点和方向盘相关的油门/刹车/离合器的踏板位置。 3. 设计基本程序

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 3-1) 油门/刹车/离合器位置

*SgRP( 座椅参考点): H点 单位: mm

踏 板 间 距 踏板高度差 分 类 C B *1) A *2) A-B B-C 油门-刹车 刹车-离合器 设计指南 70-80 40-50 最小165 60-70 70-80 30-40 0-5

注:*1) 右置: 最小155;*2) 右置: 同样概念 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

3-2) 与H点和方向盘紧密相关的油门/刹车/离合器 AHP (油门踪点)

θ1:1°- 2°(正常:1.5 °)

*1 ① ② ③ ④ ⑤ L ( 方向盘与H点在平面上的长度): 0-10mm

注: *2 H点为座椅调节范围的中心位置

尺寸 260-320 370-380 405-415 390-395 23°-25°

注:*1 仅供参考 如何确定前悬 设计指南

1. 如何确定前悬

1-1) 关于发动机安装中心需要考虑的事项

·确保和前围板之间的间距 50

·离地间隙 参照发动机舱总布置 ·与轮胎(在设计重量条件下)有关的差速器的中心角 ≤4.5 ·与视觉和造型有关的发动机罩的间距

·确保和边粱之间的间距 15 1-2) 前部区域空间需要考虑的事项 ·带附件的发动机尺寸(A)

·发动机总成与冷却风扇之间的间距(B) 35 ·冷却风扇尺寸(单风扇或双风扇)(C) ·散热器尺寸(D)

·散热器与空调冷凝器之间的间距(E) 15 ·空调冷凝器尺寸(F)

·发动机罩锁支架与空调冷凝器之间的距离(G) 40 ·前保险杠(H)

* 前悬=A+B+C+D+E+F+G+H 离地间隙 1. 介绍

做一条可满足最小离地间隙要求的地平线。 2. 定义

2.1俯冲姿态

-前悬架处于最低压缩位置

-前胎半径比静态负载轮胎半径小13mm -后车轮处于回弹位置。

-后胎半径为悬空轮胎直径的一半

2.2最低压缩位置姿态

-前后悬架处于最低压缩位置,前后轮胎的半径比静态负载轮胎半径小13mm 2.3加速姿态

-后悬架处于最低压缩位置

-后胎半径比静态负载轮胎半径小13mm -前车轮处于回弹位置

-前胎半径为悬空轮胎直径的一半 2.4最低压缩位置

-设计载荷条件下悬架弹簧压缩到最低时的长度 2.5回弹位置

-轮胎悬空时悬架弹簧的延伸长度 2.6最低压缩位置离地间隙线

-俯冲姿态间隙线+最低压缩位置姿态间隙线+加速姿态间隙线 最低压缩位置间隙线

-A:最低压缩位置+13mm(轮胎下沉量)+43 mm -B:最低压缩位置+13mm+25 mm

-C:回弹位置+1/2空载轮胎直径mm-25 mm -D:回弹+1/2空载轮胎直径-43mm 2.7通过角

-与前后轮胎静态负载半径相切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并且相交于车身底部的一个点,以此来确定车辆的最大通过角。 2.8非悬挂部件的离地间隙 非悬挂部件离地间隙线 3. 离地间隙要求

3-1整备质量条件下的角度要求(汽车图解法) -接近角:20° -离去角:18° 通过角:16°-17°

3-2设计重量条件下的离地间隙要求 -转向杆系:150mm -万向节前部:180mm -万向节中间:160mm -车内制动器:170mm

-发动机油底壳,不带保护装置:170mm 带保护装置:160mm

-飞轮/转化器外壳/变速器总成:160mm -油箱:190mm

3-3非悬挂部件离地间隙要求

-最好任何部件都不要布置在最低压缩位置以下。但是,非悬挂部件和下列一些部件在满足最小离地间隙的条件下可以布置在最低压缩位置离地间隙线以下: 车辆姿态 最小间隙

-横梁 俯冲 25mm -非结构板金件 最低压缩位置 13mm -转向杆系(悬挂部件)

不带保护装置 最低压缩位置 25mm 带保护装置 最低压缩位置 13mm

3-4下列一些部件符合离地间隙而且位于最低压缩位置离地间隙线之上: 车辆姿态 最小间隙

-发动机油底壳,不带保护装置 最低压缩位置 55mm 带保护装置 最低压缩位置 45mm -万向节

前部 最低压缩位置 64mm 中间 最低压缩位置 38mm

-车内制动器 最低压缩位置 -差速器托架

-常规式 最低压缩位置 152mm -悬挂式 最低压缩位置 56mm

-排气系统-不带消声器 最低压缩位置 -飞轮/转化器外壳/变速器总成 最低压缩位置 -油箱: 最低压缩位置 加速 30mm 发动机舱布置和检查项目 设计指南

1. 如何确定前悬(查阅程序) 2. 如何确定前轮距(查阅程序) 3. 布置

3-1)动力传动系(发动机和变速器)

·发动机安装位置(手动变速箱和自动变速箱) -安装方法(车身保障)

-与轮胎有关的差速器中心角(在设计重量条件下) ·间隙

-边粱间隙 -前围板 -冷却风扇 -发动机罩间隙(含发动机罩隔声,隔热衬板) -离地间隙

#发动机油底壳(带保护装置)(在设计重量条件下) -装配间隙

3-2)底盘部分

·悬架类型和安装方法 ·齿轮齿条 -安装方法 ·制动助力器 -尺寸

-位置(左置/右置)

-间隙(和发动机) -制动管路 ·ABS位置

57mm 25mm 30mm 70mm ≤4.5° 15 50 35 15 170(160) 25 -安装方法 -管路布置 ·助力转向 -储液罐位置

-软管布置-供油管/回油管 ·机油冷却器 -机油冷却器位置 -安装方法 -管路布置 ·比例阀位置 -管路布置 ·排气歧管

-排气管-前部管路 -防热护套-排气歧管 -热损坏检查

·含轮胎包络线的间隙(通过整个轮胎的几何图形)-边梁 -弧形轮缘 -变速器壳 -轮罩 3-3)空调系统 ·冷凝器尺寸

·蓄液器(贮液干燥器)位置 ·空调管路布置 3-4)冷却系统

·散热器尺寸(安装方法)

-冷却风扇尺寸(单风扇/双风扇) -软管-上/下管路布置 ·稳压罐 -尺寸 -位置 -安装方法 -软管管路布置 -适用性检查 3-5)进气系统 ·空气滤清器 -尺寸 -位置 -安装方法

-进气管管路布置和紧固方法 -弯管接头管路布置 -适用性检查 ·谐振器 -尺寸

10 不接触 10 10

-安装方法

3-6)电器部分 ·ECU位置 -安装方法

-线束布置(车身孔) ·蓄电池位置 -安装方法 -电缆布线 -适用性

·继电器盒子位置 -安装方法 -线束布置 -适用性

·挡风玻璃洗涤器贮液罐位置 -安装方法 -适用性

3-7)前保险杠

·保险杠尺寸(2.5或5英里)

-冲击区域(空载条件下摆锤式冲击试验) #上部:20\(508mm) #下部:16\(406.4mm)

·保险杠安装方法(边梁设计) ·进气孔尺寸 ·牌照板 ·拖钩位置

·接近角 20°(在整备质量条件下) 变速器换档杆设计指南

1. 沿X-轴线方向变速器换档杆的设计指南

-处于最前位置时与面板或碰撞衬垫的最小间距:120mm -处于最后位置时与H点的最小间距:275mm 2.垂直位置

-变速杆上端的垂直位置:最多在H点之上280mm 最好在H点之上200mm 3.手间距

-包括超程在内的变速杆所有位置均应保持下列间距:

手间距 在上端或前部无换档按钮/换档按钮 换档按钮在侧面 A: 平面图 最小135mm 最小 182mm B: 乘客侧 最小50mm 最小 50mm C: 前方 最小50mm 最小 50mm D: 上端 最小55mm 最小 55mm E: 侧视图 最小110mm 最小 110mm F: 驾驶员侧 最小35mm 最小 35mm 4. 建议变速杆换档力 -最小:9.0N

-最大:45.0N -首选:30.0N

5.变速器换档杆的首选位置 注:有关P点上方坐标

-包括超程在内的变速器换档杆位置均应处在上图三维梯形之内。 6. 手柄

-变速器换档杆手柄横向宽度:最小50mm 7.按钮尺寸和力量

-对于带释放按钮的变速器换档杆,按钮力量取决于按钮的尺寸和位置 按钮位置 操作方式 按钮直径 按钮力量 边侧 拇指 最小19mm 23N 上端 拇指 最小19mm 23N 前端 一个手指 最小19mm 11N 前端 两个手指 最小 38mm 23N 驾驶员前方视野

1. 挡风玻璃透明区域

-前水平面在V1点向左转动17° -前水平面在V1点向上转动7° -前水平面在V2点向下转动5°

-以下V点基于前H点(座椅靠背角度为25°)

V点 X Y Z V1 68mm -5mm 665mm V2 68mm -5mm 589mm 注:

-(1)描绘车辆中心线的直线

-(2)描绘通过前H点垂直平面的直线 -(3)描绘通过V1和 V2垂直平面的直线 2.A柱干涉角

- A柱双眼视线干涉角在P点高度应小于6°

2-1)以下P点基于前H点(座椅靠背角度为25°)

P点 X Y Z P1 35mm -20mm 627mm P2 63mm 47mm 627mm Pm 43.36mm 0mm 627mm 2-2)E点

-E1和E2距P1为104mm

- E1和E2之间的长度为65mm

-S1:与正向水平向上2°的平面相交且通过Pm的A柱截面 -S2:与正向水平向下5°的平面相交且通过Pm的A柱截面 2-3)如何测量A柱的干涉角

-从P1旋转E1与E2的连接线,与E1和S2截面外边之间的切线形成90°夹角。 -E3和E4连接线,其方法同上。

-位于驾驶员侧A柱的干涉角为E1-S2的平行线与E2 至S1截面内边切线之间的夹角。 -乘客边侧A柱干涉角,其方法同上。

3.对驾驶员前方180°视野内出现的干涉现象进行评估

3-1)除A柱,通风窗隔栅,后视镜,天线以及挡风玻璃刮水器以外,该区域不应出现任何障碍物。

-水平向下空间且通过V1点

-正方向下4°平面并通过V2点且垂直于X-Z平面的以上空间 -左侧向下4°平面并通过V2点且垂直于Y-Z平面的以上空间 -右侧向下4°平面并通过V2点且垂直于Y-Z平面的以上空间 对驾驶员前方180°视野内出现的干涉现象进行评估 内后视镜设计指南 1. 能见度

在整备质量条件下,后上方能见度:最小15° 在最大总质量条件下,后上方能见度:最小0.5° 后水平视角:最小20°

-后垂直视角应满足可以看到距离车辆61m处地面的要求 外后视镜设计指南 1.能见度

-在座椅最后位置,对距离驾驶员视点10.5m处2.4m宽的地面进行检查 -后视镜镜面可在两个方向进行控制 -安装位置应在雨刮区域的视野之内 如何确定前轮距 1. 如何确定前轮距 设计指南

A: 处于80%颠簸行驶状态下的车轮中心运动 4 B: 轮胎外表与车轮中心之间的距离

C: 下盖板与变速器端盖之间的距离 10 D: 发动机+变速器的长度

E: 发动机带轮和边梁之间的距离 15 F: 由于轮胎干涉考虑到成型的边梁厚度: 30-35 G: 在车轮中心以上50mm处边梁内截面与车轮中心之间的长度 H=A

*前轮距=A+B+C+D+E+F+G+H H点的建立程序 1. 范围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H点的建立程序 2. 定义

·H点为确定内部舒适空间,考虑车内整体平衡的重要因素。 ·开发汽车,首先必须建立H点。 ·H点位置具有下列影响: -头部间隙 -前腿空间

-挡风玻璃视觉区域 -前后车厢

-车门内饰扶手和副仪表板 -所有操纵装置的手控区域

-遮阳板和后视镜 -等等

3. 前H点

3-1)沿长度和高度方向H点的位置 ---95%美国男性 ---5%美国女性

舒适角度 最佳角度

H: 胯点 20°<A1<30° 25° G: 膝关节 95°<A2<110° 95° CH:踝关节 95°<A3<135° 125° E:肩部点 85°<A4<110° 87° C:肘关节 25°<A5<60° P:腕关节 80°<A6<165° M:指关节 170°<A7<190° T: A点 S: 油门踵点 ·舒适驾驶姿态

-H点根据舒适驾驶姿态进行确定。 腿部空间 头部空间 臀部角度 膝关节 紧凑型轿车 1055 970 90°-95° 115°-120° 小型轿车 1065 970 95° 125° 中型轿车 1075 975 95°-100° 125°-130° 大型轿车 1085 975-980 100° 130° 座椅靠背角度:25° 足角:87° ·方向盘与踏板之间的关系

-方向盘和油门踏板位置根据95%美国男性四肢的舒适角度进行确定 ·方向盘中心与H点的间距 -纵向长度:405-415mm -垂直高度:370-380mm

·方向盘下端与座椅垫之间的关系 -我们称之为方向盘间隙 -方向盘间隙:最小165mm ·座椅调节滑轨

-最前位置:5%的美国女性 -最后位置:95%的美国男性

*如果是大中型汽车,H点可以位于最后位置的前方

轿车 座椅调节轨距(mm) 微型轿车 160-180 小轿车 180-200 中型轿车 200 大型轿车 ≥200 -座椅调节滑轨倾斜角:3-5° ·头部间隙

-顶衬与驾驶员视点之间的高度:200-230mm

·视觉

-确定H点应在考虑前后视野的基础上寻求良好的视觉效果 3-2)横向H点位置 ·应考虑以下因素: -内部乘员宽度

-车顶纵梁(横向头部间隙) -方向盘 -踏板 -等等

·内部乘员宽度

-肩部空间和臀部空间

-考虑到车门内饰和副仪表板的有效空间 坐垫和门内饰之间的间隙 臀部空间 坐垫宽度 肩部空间 紧凑型轿车 80 1310 510 1310 小型轿车 80 1360 520-530 1335 中型轿车 90 1450 540 1445 大型轿车 95 1500 550 1490 ·H点位置

轿车 车中心至H点 紧凑型轿车 315 小轿车 335 中型轿车 365 大型轿车 380 ·横向头部间隙

轿车 横向头部间隙 紧凑型轿车 315 小轿车 335 中型轿车 365 大型轿车 380 ·方向盘和踏板

-参阅方向盘,转向管柱和踏板位置设计指南 4.后H点

·如果是紧凑型和小型轿车,应考虑到乘客空间比后乘客厢更为重要。但是,大中型轿车则不同。

·一般来说,后乘客空间是根据车辆等级采用下列一些人体模型建立起来的 轿 车 百分位 人体高度

紧凑型轿车 10%美国男性 167mm 小型轿车 10/50%美国男性 167/176mm 中型轿车 50/95美国男性 176mm 大型轿车 95%美国男性 185mm 4-1)沿长度和高度方向的H点位置 ·后H点取决于前H点和后车轮中心

·正常情况下,地板护面到H点的高度为300mm 轿 车 腿部空间 头部空间

紧凑型轿车 750-800 920-1000 小型轿车 850-900 950 中型轿车 900-950 960 大型轿车 ≥950 970 ·检查头部向后摆动间隙 4-2)沿宽度方向的H点位置

·H点的位置应根据95%的美国男性进行确定而不考虑车辆的尺寸 -95%美国男性尺寸 坐着臀部宽度 400mm 肩宽 490mm

-后H点离车中心至少为250mm

-后H点离轮罩内侧至少900mm以避免臀部与轮罩进行干涉 -后H点应象前H点一样考虑头部间隙 轿 车 肩部空间 臀部空间 紧凑型轿车 1.300 1.300 小型轿车 1.350 1.350 中型轿车 1.440 1.450 大型轿车 1.490 1.500

轿 车 乘客肩部至车门内饰 汽车中心至H点 紧凑型轿车 110 285 小型轿车 115 315 中型轿车 125 350 大型轿车 130 375

-由于造型原因,后横向头部间隙在正常情况下至少要比前横向头部间隙大5mm 排气系统 1. 介绍

·本标准建立起排气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固定防热护套;并对其它车辆的构件和设计理念进行描述。

·要把热膨胀,垂度考虑在内;制造和装配公差包括在额定的间距尺寸之内。 2. 设计指南

·如果排气系统出现热膨胀,下垂,悬挂损坏或排气系统连接件脱离这样的非正常情况,排放组件不应与影响车辆安全操作的任何部件例如:燃油系统构件,制动管路进行接触。 3. 排气系统周围间隙

3-1)车身系统构件 间隙(mm) ·所有板金件(地板等)

-至管路,消声器和谐振器 30 -至催化转化器,带防热护套 25 -至催化转化器,不带防热护套 40 ·结构件 30 ·保险杠 40 ·非金属车身栓塞 100 3-2)前悬架和转向系统构件

·固定件 20 ·运动件

-处于行程极限 20 ·助力转向软管和非金属件 50 3-3)后悬架构件

·固定件 25 ·整个行程运动件 30 ·处于垂直行程极限 20 ·非金属构件 50 *行程极限是指处于最低压缩位置和完全回弹位置 3-4 传动系统

·整个行程的传动系统间隙 30 ·非金属构件 50 3-5 制动系统构件

·整个行程的驻车制动系统 20 ·制动管路 25 ·非金属构件 50 3-6变速器控制装置

·处于所有位置的金属构件 20 ·处于所有位置的非金属构件 50 3-7整个行程的离合器控制装置 25 ·非金属构件 50 3-8发动机,变速器和离合器 20 3-9 燃油系统 ·至燃油箱间隙

-沿消声器/管路旁边 30 -在消声器/管路之上或后面 50 ·至燃油管路间隙

-非金属燃油管路 100 -带防热保护装置的非金属燃油管路 50 -金属燃油管路 50 ·至加油管间隙 50 3-10至塑料件间隙 50 如:里程表电缆 前车门合理控制区域

·下列步骤描述的是布置前排乘员控制曲线的程序。

1. 在侧视图中确定H点。然后,在H点高度标出一个点(A点)并根据下列表格数据向后移动。

设计靠背倾斜角度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A点向后移动距离(mm) 142 146 148 150 154 156 159 163 166 2.在距A点62mm做一条垂线,这条线的终点为B点。

3.在距B点522mm做一条弧线。这条弧线与扶手(C点)和H点以下100mm的一个点(D点)相交。如果扶手高度是个未知数,可将C点放在H点上方190mm高度。在本条线上标出一点(I点),这个点位于H点上方128mm。

这条线(从C点至D点)为扶手以下控制器的后部控制界线。 4. 从C点画一条62长的水平线至E点。

5. 如果扶手高度是个未知数,以E点为中心,以406mm为半径做一条弧线使它与扶手高度上方30mm或H点上方222mm的一个点(F点)相交。

6. 以F点为中心,以406mm为半径从E点至门窗玻璃做一条圆弧。这样就建立起扶手上方控制器的后部控制界线。 7. 起用SAE J287 曲线计划(参阅SAE文件)在驾驶员曲线中心线外侧400mm绘制一些点。这些点向下直至H点下方100mm(G点)。在H点上方128mm标出一点(H点)。这条曲线为门内饰上面控制器的前部控制界线(遥控后视镜,安装在车门上的座椅控制器除外)。左侧400mm曲线适用于大部分汽车的总布置。如果车门内饰距驾驶员的中心线不足400mm,可以对此进行调整。

8. 将SAE J287曲线向后移动100mm建立 G'和 H'点。这就是必须满足\无倾斜\控制要求的控制曲线。

9. 从3,7,8点将D,G和G'点连接起来。这些点在H点下方100mm。这就是无需用手全握可进行操纵的控制器的下部控制界线。

10.从3,7,8点将I,H和H'点连接起来。这些点在H点上方128mm。这就是需要用手全握进行操纵的控制器的下部控制界线。 前车门合理控制区域 下部合理控制区域

1. 随座椅移动的控制器

下列步骤描述的是布置随座椅前后移动控制器的控制曲线程序。

1-1在侧视图中确定H点。做一条水平线,这条水平线从H点向前至少650mm长。然后延长这条水平线至距离H点50mm的A点。

1-2 从H点沿人体模特躯干线做一条467mm长的直线。这条线的终点为B点。 1-3从H点再做一条467mm长的直线使它与前倾4°垂线上的一个点相交。这个点为C点。 1-4以B点为中心,以605mm为半径做一条弧线。这条弧线从按照1-1步骤绘制而成的水平线下面通过至H点后面50mm的界线。这就是身体在非倾斜条件下手指操纵的控制范围。 1-5以B点为中心,以655mm为半径做一条弧线。这条弧线从按照1-1步骤绘制而成的水平线下面通过至H点后面50mm的界线。这就是身体在非倾斜条件下指尖操纵的控制范围。 1-6以C点为中心,以605mm为半径做一条弧线。这条弧线从按照1-1步骤绘制而成的水平线下面通过至H点后面50mm的界线。这就是身体在倾斜条件下手指操纵的控制范围。 1-7以C点为中心,以655mm为半径做一条弧线。这条弧线从按照1-1步骤绘制而成的水平线下面通过至H点后面50mm的界线。这就是身体在倾斜条件下指尖操纵的控制范围。 *注:座椅侧安装的控制器至少要在正常坐垫以下75mm,以确保进出汽车的使用者在坐垫下压时不会接触到控制器。 随座椅移动的控制器

坐垫下方随座椅移动控制器的手控界线 2.不随座椅移动的控制器

下列步骤描述的是对不随座椅前后移动控制器的控制曲线进行布置的程序。 2-1在侧视图中确定H点。在H点正向110mm标一个点。这个点为A点。 2-2划一条水平线。水平线从A点向前650mm长。

2-3从H点沿人体模特的躯干线划一条467mm长的直线。这条线的终点为B点。 2-4从H点再做一条467mm长的直线使它与前倾4°垂线上的一个点相交。这个点为C点。 2-5以B点为中心,以605mm为半径做一条弧线。这条弧线从依据1-1步骤绘制而成的水平线下面通过直至H点后面50mm界限。这就是身体在非倾斜条件下手指操纵的控制范围。 2-6以B点为中心,以655mm为半径做一条弧线。这条弧线从依据1-1步骤绘制而成的水平

线下面通过直至H点后面50mm界限。这就是身体在非倾斜条件下指尖操纵的控制范围。 2-7以C点为中心,以605mm为半径做一条弧线。这条弧线从依据1-1步骤绘制而成的水平线下面通过直至H点后面50mm界限。这就是身体在倾斜条件下手指操纵的控制范围。 2-8以C点为中心,以655mm为半径做一条弧线。这条弧线从依据1-1步骤绘制而成的水平线下面通过直至H点后面50mm界限。这就是身体在倾斜条件下指尖操纵的控制范围。 *注:安装座椅边侧控制器至少要在正常坐垫以下75mm以确保进出汽车的使用者在坐垫下压时不会接触控制器。 不随座椅移动的控制器

坐垫下方安装在车门或地板上而且不随座椅移动控制器的手控界线 后车门合理控制区域

·下列步骤描述是布置后排乘员控制曲线的程序。

1. 在侧视图中确定H点。然后,在H点高度标出一个点(A点)并根据下列表格数据向后移动。

设计靠背倾斜角度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A点向后移动距离(mm) 122 126 128 131 135 137 140 144 147 2.在距A点149mm做一条垂直线,这条线的终点为B点。

3.以B点为中心,以406mm为半径做一条弧线并以后门车窗和H点下方100mm的一个点(C点)为界线。在H点上方128mm的这条弧线上标出一点(D点)。这条弧线为车门内饰或扶手上面的控制器的后部控制界线。

4.在H点垂直上方255mm处标出一点(E点)。

5.另外,在E点前方标出一点(F点)并根据后座椅靠背角度的倾斜程度向前移动。 设计靠背倾斜角度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A点向前移动距离(mm) 175 169 164 157 149 144 139 131 126

6. 以F点为中心,以340mm为半径做一条弧线直至它与D点和C点之间的一条弧线(G点)以及H点上方327mm的一个点(H点)相交。另外,在H点上方128mm的这条弧线上再标出一点(I点)。G点为无需用手全握可进行操纵的控制器的下部控制界线。

7.画一条直线,将D点和I点连接起来。这条线为需要用手全握进行操纵(如:手动玻璃升降器)的控制器的下部控制界线。

8.从H点划一条后倾2°的垂直线,终点为车窗(J点)。这条线(G-J点)为门内饰上控制器的前部控制界线。 后车门合理控制区域 车门内拉手和杯形拉手 1.实质

·把手和车门内饰板要区别开来。 2.手触及范围

·120mm抓握区域应位于B区内。 超过120mm把手长度可包括C区。 B区=较易接触,拉力较大 C区=较难接触,拉力较小 3.操纵

·抓握长度:最小120mm,适用于带手套

·抓握区域半径:最小5mm,适用于89N或更大关闭力车门 ·建议抓握直径:最小25mm,最大50mm 3-1)杯形拉手

·抓握打开宽度:最小30mm ·拉手深度:最小36mm

·上部最近接触点的间隙;最小30mm 3-2)拉手抓握类型

·抓握打开宽度:最小35mm 3-3)带式拉手

·最小手指间隙:40mm上部(斜向间隙) 30mm外侧(横向间隙) 3-4) 棒式拉手

·手进入/外侧间隙:最小20mm ·手进入/上部间隙:最小40mm

·手进入/下部间隙,棒顶端至罩盖下端:最小30mm 首选抓握区域位置

H点前方首选抓握区域位置 首选抓握区域位置 地平线

下列步骤是描述建立如整备质量,设计质量和最大总质量地平线的程序。 1. 整备质量地平线

1-1) 首先,确定假定的前后轮中心

1-2)假定车重并计算出每个轴的重量分配(Σ力矩=0) -通常情况下汽车的重量分配(前:后=60:40)

1-3) 从底盘工程师和供应商那里找出有关轮胎刚性,轮胎静态负荷半径以及悬置弹簧刚度系数方面的信息资料。

1-4)根据每个轴荷计算轮胎负荷半径,建立整备质量地平线。 -在整备质量条件下正常的车辆姿态大约为:0.4° 2.设计质量地平线

2-1)根据设计质量确定每个轴荷。

-一般说来,设计质量的条件可能因各公司的实际情况而不同,如:前排2人(68公斤)+后排1人+7公斤行李/乘员

2-2)根据每个轴荷计算轮胎负荷半径,建立设计质量地平线。 -在设计质量条件下正常的车辆姿态大约为:0° 3. 最大总质量地平线

3-1)根据最大总质量确定每个轴荷。

-找出触及到空心减振器的车轮中心行程及减振器的弹簧刚度系数(或接触到空心减振器之后的车轮刚度系数)。

根据悬置设计,实际车轮中心行程与变换弹簧稍微不同。 -在最大总质量条件下正常的车辆姿态大约为:0.3-0.4° 后备箱容积 1. 箱子尺寸

1-1) 汽车图形箱

No1: 900X450X225(0.09113m3) N02: 850X425X213(0.07695m3) No3: 800X400X200(.0.06400m3) No4: 750X375X188(0.05288m3)

No5: 700X350X175(0.04288m3) No6: 650X325X163(0.03443m3) No7: 600X300X150(0.02700m3) No8: 550X275X138(0.02087m3) No.9: 500x250X125(0.01563m3) No.10: 450X225X113(0.01144m3) *按大箱顺序装载 1-2)SAE箱子

A-箱子(男用西服箱)229X483X610(0.067 m3)-4EA B-箱子(女用小旅行包)165X330X457(0.025 m3)-4EA

C-箱子(普特曼式女用大手提箱)229x406X660(0.061 m3)-2EA D-箱子(女用衣箱)216X457X533(0.053 m3)-2EA E-箱子(女用小旅行箱)203X229X381(0.018 m3)-2EA F-箱子(男用小旅行包)178X356X533(0.034m3)-2EA G-箱子(高尔夫袋)1143X127X127(0.043 m3)-2EA H-箱子152X144X325(0.006 m3)-20EA *任意尽量装载 1-3)ISO箱子

标准行李箱:400X200X100(0.008 m3) *尽量装载 1-4)JIS箱子

标准行李箱:400X200X100(0.008 m3) 辅助行李箱:a) 400X200X50(0.004 m3) b) 200X200X100(0.004 m3) c) 400X100X100(0.004 m3)

*装载辅助行李箱应在标准行李箱之后 2.设计要求

2-1)后备箱有效开启长度:至少450mm

2-2)下部开启宽度在下接合处应多于1000mm。 2-3)后备箱容积因地区不同而不同。 美国:SAE 其它: ISO/JIS 外扶手舒适区域

每50.0mm扶手宽度的最大冠部为2.0mm

1. 定位扶手使驾驶员可以紧握方向盘并把胳肘放在扶手上歇息。

为适应胳肘要求,可把扶手固定在H点与胳肘舒适区域前部的边缘之间。 2.外扶手高度应在内扶手高度的25mm之内。 3.整个胳肘舒适区域的扶手宽度为:50-60mm

4.为了方便前臂,整个前臂舒适区域具有30mm的最小扶手宽度。 舒适区域

扶手高度应在所定义的胳肘舒适区域的建议指南之内。 乘员头部向后摆动间距

1. 车身结构/车窗玻璃/装饰件不应在头部摆动间距的区域之内。

2. 上图头部向后摆动间距区域基于H点垂线沿水平两个方向至少延伸83mm。

车内容积

1. 车内容积根据下列车辆尺寸进行分类: ·车内容积指数:

-微紧凑型轿车:车内容积指数<2.407(m3) -次紧凑型轿车:2.407≤车内容积指数<2.832 -紧凑型轿车:2.832≤车内容积指数<3.115 -中型轿车:3.115≤车内容积指数<3.398 -大型轿车:车内容积指数≥3.398 2.车内容积计算公式 ·三厢式轿车:(前座椅容积)+(后座椅容积)+(行李容量) ·舱背式轿车:(前座椅容积)+(后座椅容积)+(货物体积指数) ·前座椅容积=(L34)(H61)(W3)X10-9(m3) ·后座椅容积=(L51)(H63)(W4)X10-9(m3) ·行李容量:按照箱子测量容积 ·货物体积指数:(L210+L211)(H198)(W4)X10-9(m3) 2

L34:腿前部空间 H61:头前部空间 W3:肩前部空间 L51:腿后部空间 H63:头后部空间 W4:肩后部空间

L210:后座椅靠背高度处货物之长度 L198:后地板处货物之长度

H198:后座椅靠背至载荷地板高度

*L210:从和后座椅靠背的最后曲面相切的X平面至零Y平面上的顶端最后部的水平尺寸。 *L211:从后座椅靠背或载荷地板的后部至车辆零Y平面上舱背式轿车车门的正常顶端在地板水平面的水平尺寸。

*H198:从后座椅靠背的上端包括头枕在内至正常地板护面的垂直尺寸。 内扶手舒适区域

1. 内扶手高度应在外扶手高度的25mm之内。 2. 如果变速杆为地板安装,扶手高度及前部位置必须和变速杆的位置保持协调。一般情况下,副仪表板的高度应比变速杆的上端低100mm。 3. 适用两人的扶手宽度最少为:100mm 4. 适用壹人的扶手宽度最少为:50mm 安全带

1. 下部固定区域

1-1) 移动式前座椅:前后移动式前排座椅乘员安全带的固定支座位置如下所示:从安全带的接触点至安全带角度参考点的一条直线应与水平面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应满足30-75°的范围要求。

* 安全带角度参考点:H点向前63.5mm(2.5英寸),向上9.5mm(0.38英寸)的一个点。 1-2)移动式后座椅:当座椅处于正常设计座椅位置范围的中间点时,从安全带接触点至设计H点的一条直线与水平面形成一个夹角。 这个夹角应满足30-75°的范围要求。

1-3)固定座椅:从安全带接触点至H点的一条直线与水平面形成一个夹角。 这个夹角应满足30-75°的范围要求。 2.上部固定区域

2-1)如果座椅处于后下方位置并且座椅的靠背也处于正常设计的座立位置,上部固定支座应位于从肩部参考点垂直向上延伸152mm再向后延伸与水平线成80°夹角的一条直线的后部。

固定支座应位于向后延伸并在肩部参考点水平线的下方成40°夹角的一条直线之上。 3.安全带调整导环 3-1)按纽式顶/侧安装 ·按纽宽度(前后):20-40mm ·按纽厚度(横向):15-18mm ·建议最小打开力:2.8N ·按纽活动范围:2-6mm

·按纽不应在装饰面以下移动 3-2)收缩式

·手指抓紧最小厚度:15mm ·手指抓紧最小高度:20mm 3-3)手拉式

·最小直径:19mm ·指抓最小厚度:15mm ·指抓最小高度:20mm

·提供2mm指抓位置以便手指抓紧 ·装饰面后部最小间隙:25mm ·建议最大操作力:18N 3-4) 杠杆式/闸板式 ·杠杆宽度(前后):10-15mm ·杠杆最小高度(横向):15mm ·建议最小操作力:2.0N

·如果内饰凹进,上下最小间隙:15mm 3-5)操作

·导环内边与第一个车内障碍物(如:座椅靠背或头枕)之间的最小手间隙:75mm ·建议提起导环的操作力:15-25N 4.安全带-锁扣板

·建议最大操作力:25N 5.安全带-带扣

·带扣应牢固地安装在座椅的内侧 ·端式释放带扣为首选带扣

·建议端式释放按纽的最小尺寸:35mm长X15 mm宽 ·建议侧式释放按纽的最小尺寸:25mm长X20mm 宽 ·最大建议操作力:20N 进出高度 1.目的

进出高度描述的是进出车辆方便性的测量方法。 2. 检查方式

·进入高度-前(H11):从前H点X平面至H点位置上方装饰车身开启处的垂直尺寸。 ·进入高度-后(H12):从后H点至H点前方330mm的一个截面上部装饰车身开启处的垂直尺寸。

·出口高度-后(H69):从后H点至上部装饰车身开启处的垂直尺寸。它位于装饰车身开启处与后H点上方483mm一个水平面相交处前方254mm这个位置。 3. 设计指南

·进入高度-前:770-800mm ·进入高度-后:760-810mm ·出口高度-后:710-780mm 手控范围 1. 定义

1-1) 驾驶员所有控制器应在手控包络线的范围之内。 1-2) 手控包络线:对适用于具体规定比例的驾驶员群体以及人体躯干约束系统类型的手控范围的几何图形描述。

1-3) 手控参考平面(HR平面):横向延伸并对汽车座椅轮廓几何图形的手控包络线进行正确定位的垂直参考平面。 * HR=786-(99)G, mm

1-4)总布置系数(G):(G)是一个集合变量。它提供一个车辆有效空间几何图形的数量指数。(单位:mm)

*G=0.0018(H30)-0.0197(L40)+0.0027(W9)+0.0106(H18)-0.0011(L11)+0.0024(H17)+0.0027(L42)-3.0853 L40 H30 L23 W9 H18 L11

H17 前座椅靠背角度

H点至油门踵点的垂直距离 H点水平行程 方向盘直径 方向盘倾斜角度

方向盘中心至油门踵点的水平距离

方向盘中心至油门踵点的垂直距离 9.0° 130mm 130mm 330 10.0° 660mm

530mm -33.0° -520mm 标定 -600mm -70.00°

-152mm -838mm

1-5) 驾驶员中心线(C/LO):驾驶员中心线为H点的\坐标。 2. 应用

2-1)本文主要是针对新车开发计划的初始阶段。 2-2)手控包络线可直接适用于左置车辆。 如果左右对称,可适用于右置车辆。

2-3)手控包络线可直接适用于前部安装并沿水平方向前后移动直径为25mm采用三个手指进行控制的旋转按钮的活动范围。

2-4)手指操纵控制器:在手控包络线列表数值内加上50mm调整系数以便对驾驶员控制范围内的手指接触面中心进行描述。

2-5)全握手控控制器:在手控包络线列表数值内减去50mm调整系数以便对驾驶员控制旋转按钮表面中心进行描述。 3.要求特征

3-1)从操作人员外侧400mm延伸至内侧600mm, 从H 点下方-100mm延伸至H点上方800mm的包络线。

3-2)手控包络线参照SAE J287表格。车辆包络线的选择是基于总布置系数(G)的计算数值。 3-3)包络线的水平组成部分可以根据手控参考平面(HR平面)的前方距离进行测量。这个平面从油门踵点向后移动的前后位置可根据总布置系数(G)的计算数值来确定。 4.采用手控包络线的程序

4-1)包络线是根据一系列直角参考平面在车内确定的:通过正常驾驶最后位置H点的水平提升参考平面,横向手控参考平面以及沿驾驶员中心线延伸的垂直平面。 5.5.建立参考坐标

5-1)确定汽车座椅轮廓几何图形的尺寸并计算出总布置系数(G)的数值。 5-2)根据总布置系数(G)数值,计算出手控范围。

·如果(HR-L53)小于零,手控参考平面应纵向位于油门踪点后面的一个距离。 ·如果(HR-L53)大于零,手控参考平面应纵向位于正常驾驶最后位置的H点。 6确定合适的手控包络线

6-1)参考SAE J287表格,确定适用于车辆的总布置系数(G)数值,指定的驾驶员群体以及合适的约束系统的手控包络线。

6-2)确定相关控制器的横向位置。这些位置从驾驶员中心线按照横向位置进行叙述。确定水平提升参考平面上方控制器的高度。 6-3)检查控制器是否位于手控范围之内。 遮阳板 1. 范围

1-1) 每辆汽车应为驾驶员和前排乘客装配遮阳板。 1-2) 所有车内遮阳板应足够长且形状要实用。如果提供规定的最小视觉角度而无需对后视镜重新进行调整,则允许车内后视镜出现部分遮挡。 2. 位置 2-1) 遮阳板处于使用位置的下部边缘与通过参考点投射的水平线之间的视觉角度切勿超过5°。参考视点位于H点垂直上方635mm的位置。

2-2)至少应将25mm遮阳板的摆动边缘定位在SAE J287处于关闭和完全打开两个位置所定义的前方活动区域(带倾斜度)之内。 3.操作

3-1)遮阳板处于关闭位置后部边缘周围的手指间隙:从遮阳板处于关闭位置垂直中心线测量的最小半径为15mm。该间隙的横向宽度至少应为80mm。 3-2)建议克服关闭位置初始止动的力量:最好10 N, 最大15N 3-3)建议克服初始止动后垂直摆动的力量:最好6 N, 最大10N 3-4)建议从中心固定器打开遮阳板的力量:最大20N 3-5)建议侧摆动力:最好6 N, 最大15N 车顶辅助把手 1. 定位

1-1) 前座椅辅助把手抓握长度最小120mm应位于从前座椅H点后10mm延伸至A柱的区域之内。

1-2) 后座椅辅助把手抓握长度最小120mm应位于从后座椅H点前140mm延伸至B柱的区域之内。

1-3) 车顶辅助把手应靠近外侧。 2. 操作

2-1)建议辅助把手与安装表面之间的最小间隙:30mm 2-2) 建议有效抓握的最小长度:120mm

2-3)建议自动跳起铰链式把手的手指最小进入间隙:15mm 2-4)进出车辆时把手不应影响头部间隙或与头部干涉。 发动机罩系统

1. 手控范围和头部间隙

·下列曲线图为5%女性手控范围和95%男性头部活动线路 2. 发动机罩二次打开

2-1)拉手应装在发动机的中心线

2-2)拉手抓握区域的后部边缘离发动机罩的前部边缘应小于90mm。 2-3)拉手最小有效尺寸:20mm高X20mm宽

2-4)发动机罩需要\自动跳起\的幅度取决于拉手的向后位置 发动机罩边缘至拉手后部边缘的尺寸(A) ≤25 26-65 66-90 ≥90 发动机罩释放机构的\自动跳起\高度(B) 25 35 45 60

2-5)对于距离发动机罩边缘≤65mm的拉手,上述区域的最小宽度应为50mm。 2-6)对于距离发动机罩边缘>65mm的拉手,上述区域的最小宽度应为110mm。 2-7)拉手拉力应小于17N

2-8)拉手垂直向下转动的间隙:25mm 3.发动机罩支臂

3-1)建议支臂在关闭情况下其下面的最小间隙:15mm

3-2)建议支臂关闭情况下在任何方向的间隙:最小长度60mm为最小30mm 3-3)建议从固定器移开支臂的力量:22N 4.发动机罩操作

4-1)建议打开力量:最好70N, 最大90N 4-2)建议关闭力量:最好70N, 最大90N 4-3)建议锁栓力量:最大300N 4-4)打开和关闭最好一个手操作

4-5)发动机罩关闭时,锁栓应一次搞定。 后备箱盖/后背门系统

1. 后备箱的设计应在5%女性手控范围以下并且在高度方面确保满足95%男性头部活动线

路的要求,见下图。

1-1)建议后备箱盖,后背门打开力量和抬起/关闭力量:最好70N, 最大90N 1-2)建议锁栓力量:最大300N

1-3)后备箱盖打开自动跳起的手指间隙:最小30mm

1-4)如果打开的后备箱盖不在5%女性的手控范围之内,可以提供一个带子或把手来帮助后备箱盖关闭。 车门开启范围

1.车门活动曲线设计是根据上部人体躯干约束的活动范围(约束系统锁闭)和上部人体躯干约束打开(约束系统打开)的活动范围来帮助确定车内门拉位置和车门打开止动位置。 2.水平向外,慢慢向前的开启范围适用于H点上方165-210mm平面高度的活动范围。 太阳天窗 1. 天窗板

·天窗板把手应位于驾驶员内侧肩部上方的车辆中心线上。

·当天窗处于关闭位置时并且如果可能处于打开位置,要将把手定位在SAE J287的手控范围或头顶合理的手控区域之内。

·建议把手有效抓握深度:最小10mm ·建议把手有效抓握宽度:最小20mm ·建议把手有效抓握长度:最小80mm ·建议遮阳板操作力:10N-20N 2.电动太阳天窗控制

·将控制器安装在车辆中心线的顶衬内饰上 ·所有前排乘员可以看到标志和控制器 ·将控制器安装在头顶合理的手控区域之内

·避免由于其它控制器或外表的影响而使控制范围出现干涉现象。

·在正常情况下,有太阳天窗的头部空间比没有太阳天窗的头部空间要小35mm 头顶合理手控区域

下列步骤描述的是前排乘员头顶手控范围的开发程序。 1-1)建立座椅完全前后移动的行程位置。

1-2)在H点处于最前位置时正下方89mm的侧视图内建立一个点(X=X处于最前H点,Y=乘员中心线,Z=Z处于H点最前位置下方89mm)

1-3)在侧视图内建立一条垂线。这条垂直线位于座椅最前位置向后370mm。 1-4)参照SAE J-287绘出驾驶员手控活动曲线图。绘制乘员中心线外侧400mm和内侧600mm手控活动曲线各点。这些曲线定义前方手控活动包络线的内外侧界限。

1-5) 绘制最为适合每条SAE手控活动曲线(左手400至右手600)的侧视线条。这些线条向前方手控活动曲线垂直界线的后上方延伸。

1-6)采用H点处于最前位置下方89mm的一个点作为原始基点,绘制一个半径为1100mm的三维球体。

1-7)绘出一系列侧视平面。这些平面与左手400至右手600正面手控活动曲线各Y坐标位置的车辆网格线平行。

1-8)在后视图中删除乘员中心线内外侧相隔100mm球体上方与各手控位置相 重叠的垂直截面。另外,对H点处于最前位置向后370mm的垂线向后延伸的曲线截面进行整理。 1-9)延伸的前方手控活动曲线与1100mm球体的后视垂直截面相交形成头顶手控活动曲线的前方界限,见侧视图。

1-10)H点处于最前位置向后370mm的垂线与1100mm球体的侧视相交定义H点处于最前

位置以上和向后的舒适手控活动范围。 驻车制动手柄

1.确定所建议的副仪表板或地板安装驻车制动手柄的合理手控活动范围。

1-1)在采用座椅布置设计位置(H点)和靠背角度的人体模特时,将人体模特向前移动至H点的最前位置。从人体模特后背线和H点上方200mm一个点的交汇处,向前165mm进行测量以便确定\制动状态\或使用条件下的后部界限。

1-2)确定SAE J287-驾驶手控活动曲线以便对驾驶员的座椅位置进行布置。

采用最接近从手刹中心线至方向盘中心线横向(Y-Y轴)测量的间距数值的手控曲线。

在H点上方大约200mm高度,从手控活动曲线水平向后175mm进行测量。这就确定了手刹在\没有倾斜\情况下向前的手控界限。

1-3) 将驻车制动手柄确定在前后界线之间的区域之内。

请注意在图中从驻车制动手柄末端50mm测量,有一个手柄参考点。这个手柄参考点在非制动或分离时应位于\无倾斜\向前手控活动界线的后部而在制动或连接时应位于使用状态下后手控活动界线的前方。

1-4)建议制动时H 点上方的最大高度:280mm

2.建议作用或拉起手柄的最大力量取决于和H点有关的手柄高度。 和H点有关的手柄高度(处于起点) 最大力量 +156mm 53N 0: H点 76N -121mm 100N -198mm 109N -226mm 105N

3.手柄的建议尺寸和力量

3-1)建议拇指释放按纽的最大力量:6.7N 3-2)建议按纽最小直径尺寸:19mm 3-3)建议指关节最小间隙:41mm 3-4)建议手指最小间隙:34mm

3-5)建议手柄下方最小垂直间隙:36mm 3-6)建议前部最小间隙:30mm

3-7)建议直径或抓握宽度:19-50mm 3-8)建议最小抓握长度:110mm 组合仪表 1. 范围 1-1) 安全 ·镜片表面无折射

·挡风玻璃和门窗玻璃无警示灯和照明反射 ·所有仪表的可见度 ·镜片无反射 1-2) 操作 ·重新设置旋纽 ·仪表布置 ·装配和适用性 2. 造型要求 2-1)仪表布置

2-2)可见度 ·所有仪表和警示灯在方向盘干涉区域检验和处于99%眼睛椭圆视圈的情况下均应可以看到。 ·干涉区域应采用双眼视觉进行检验。 .

·干涉角检查方法请参照SAE J1050 2-3)干涉检查的总体要求

·正常情况下,刻度盘距离眼睛椭圆圈710-760mm ·方向盘应处于正常位置

·当方向盘倾斜时,任何仪表,量表以及警示灯均不应因方向盘处于最下位置而受到干涉。 2-4)挡风玻璃无反射

·所有照明灯和警示灯不应因档风玻璃出现反射而影响夜间驾驶的视线 ·所有照明灯和警示灯不应出现99%的眼睛椭圆视圈+(20-40mm)挡风玻璃反射偏距之内。 2-5)前门窗无反射

·所有照明灯和警示灯不应因前门窗出现反射而影响夜间驾驶的视线

·所有照明灯和警示灯不应因前门窗的反射而出现在99%的眼睛椭圆视圈之内。 2-6)镜片无反射

·镜片表面不应反射驾驶员的脸,手,身体和方向盘等。

·镜片反射的所有东西不应出现在99%的眼睛椭圆视圈+(20-40mm)偏距之内。 ·为了满足上述条件,设计镜片时一定要考虑镜片的半径和位置。 3. 布置

3-1)与周围零部件的最小间隙:5mm

3-2)镜片与装饰仪表组之间的间隙:2-2.5mm 3-3)对于右置车,组合仪表应对称检查。 3-4)镜片公差

·180≤半径<240: ±10 ·240≤ 半径<290: ±20 ·290≤ 半径<300:±300 3-5)镜片类型 ·平板式 ·正常曲型 ·反向曲型 ·双曲型 加油口盖 1. 要求

空载加油口盖高度:740-1160mm,从抓握点测量 指尖间隙:建议手指把手开启宽度和深度为15mm 打开力:10-14N 关闭力:8-10N

加油口盖从关闭位置至少应打开90度,这样可以直接接触到加油口嘴。 开口缝隙和落差 前保险杠与下部散热器格删之间 上部散热器格删与下部散热器格删之间 发动机罩与前保险杠之间 前照灯与前保险杠之间 发动机罩与前照灯之间 前照灯与前保险杠之间 翼子板与前照灯之间 翼子板与前保险杠之间

区 域 缝 隙 1.0 1.0 1.0

A B B' C D E F G

1.5± 6.0 ±

6.0± 1.0 3.5 ±1.5 4.0 0+1.0 3.0 ±

3.0 ±1.0 0 0+0.5

差 - - -0.65-1.00.5 - -1.5± 0.5 1.0-1.50.5 -1.5 ±0.5 -0.65 ±0.5 翼子板与发动机罩之间 A柱与翼子板之间 前车门与翼子板之间 A柱与前车门之间 顶棚与前车门之间 前车门与后车门之间 前车门与后车门之间 车门与门槛之间 区

域 H I J K L M N O 缝

隙 3.0-0.5+1.0 2.5-0.5+0.5 3.50+1.0 4.0 ± 1.0 4.0± 1.0 4.0 0+1.0 4.0 0+1.0 5.0 ±1.0 落

差 -1.0-0.75+1.5 0 ±0.5 0-0+1.0 变量 -2-0+2。0 0-1.0+0 0-1.00 - 顶棚与后车门之间 C柱与后车门之间 后侧围板与后车门之间 后侧围板与加油口盖之间 后侧围板与后备箱盖之间 后侧围板与后保险杠之间 后侧围板与尾灯之间 尾灯与后保险杠之间 区

域 P Q R S T U V W 缝

隙 4.0 ±

1.0 4.0± 1.0 3.50+1.0 3.0 0+0.5 3.0 0+1.0 0 0+0.5 2.0 ±0.5 2.0 ±0.5 落

差 -2-0+2.0 变量 00+1.0 0 -0.50 -1.0-0.75+1.5。 0.7-1.0+0.5 0.7-1.00.5 0 -1.00 后备箱盖与尾灯之间 后备箱与后保险杠之间 后侧围板与后车门之间 区域 P Q R 缝

隙 3.5-0.5+1.0 5.00+2。0 3.5-0+1.0 落

差 -0.65-1.00.5 - 00+1.0 座椅侧手间隙

1. 车门肘靠与座垫之间的最近间隙:最小57mm

2.控制类型 间隙(a) ·电源开关 43mm ·操纵杆 43mm

·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43mm(从孔心) -安全带带扣插片的内侧表面与座椅侧板的拇指最小间隙:25mm ·旋转式 77mm -旋转式控制器直径: 60-80mm -旋转控制器深度(厚度): 13-25mm -径向手指最小间隙(围绕整个圆周): 25mm -从旋转控制器的内侧表面至座椅侧最小指尖间隙:

16mm

2.控制类型 间隙(a) ·电源开关 43mm ·操纵杆 43mm

· 座椅安全带卷收器 43mm(从孔心) -安全带带扣插片的内侧表面与座椅侧板的拇指最小间隙:25mm ·旋转式 77mm -旋转式控制器直径: 60-80mm -旋转控制器深度(厚度): 13-25mm -径向手指最小间隙(围绕整个圆周): 25mm -从旋转控制器的内侧表面至座椅侧最小指尖间隙:

16mm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ha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