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 计算机组成原理

更新时间:2023-12-30 04: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计算机组成原理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 绪论

一、 冯.诺依曼思想体系——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存储程序,按地址访问、顺序执行

二、 总线的概念。按传送信息的不同如何划分;按逻辑结构如何划分 三、 冯.诺依曼结构(普林斯顿结构)与哈弗结构的存储器设计思想

四、 计算机系统的概念,软件与硬件的关系、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实际机器与虚拟机器) 五、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的含义(机器字长,数据通路宽度,主存容量,运算速度) 六、 CPU和主机两个术语的含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概念,硬件、软件的功能划分 七、 总线概念和总线分时共享的特点、三态门与总线电路

第二章 数据的机器层次表示 一、真值和机器数的概念

数的真值变成机器码时有四种表示方法:原码表示法,反码表示法,补码表示法,移码表示码。 其中移码主要用于表示浮点数的阶码E,以利于比较两个指数的大小和对阶操作

二、一个定点数由符号位和数值域两部分组成。按小数点位置不同,定点数有纯小数和纯整数两种表示方法。

几种定点机器数的 数值表示范围。 三、浮点数

浮点数的标准表示法:符号位S、阶码E、尾数M三个域组成。其中阶码E通常用移码表示(其值等于指数的真值e加上一个固定偏移值)。

规格化浮点数(原码,补码表示的规格化浮点数的区别)

五、处理字符信息(符号数据即非数值信息),

七、常见的BCD码:8421码、2421码、余3码、格雷码 (有权码,无权码,特点)

八、检错纠错码:奇偶校验(掌握奇偶校验原理及校验位的形成及检测方法),海明码的纠错原理(理解)

第三章 指令系统

一、指令格式:指令的基本格式,指令的地址码结构(3、2、1、0地址指令的区别),非规整型指令的操作码(扩

展操作码)

二、编址方式 (位,字节,字…)

三、操作数寻址方式——立即寻址、直接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相对寻址、基址寻

址、变址寻址、页面寻址

四、指令寻址方式——顺序对寻址方式、跳跃寻址方式 五、指令类型及功能

六、不同的计算机的I/O指令差别很大,通常有两种方式:独立编址方式 ,统一编址方式

第四章 数值的机器运算

一、为运算器构造的简单性,运算方法中算术运算通常采用补码加减法,原码乘除法或补码乘除法。

为了运算器的高速性和控制的简单性,采用了先行进位、阵列乘除法、流水线等并行技术。 二、掌握定点原码/补码加减运算方法及溢出的判断(特别是补码双符号位法判断溢出)

三、掌握定点原码/补码一位乘法运算方法(注意补码移位操作的正确,暂时保留进位数据的具体措施…)

第五章 存储系统和结构

一、存储器按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分类——主存、辅存、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二、按介质分类——半导体、磁表面、激光

三、按存取方式分类——随机、只读、顺序、直接

1

四、按信息的可保存性分类——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 五、多级存储器结构——Cache—主存—辅存,不同层次间的区别

六、理解主存储器的有关术语——位、存储字、存储单元、存储元、存储体等 七、主存的主要性能指标——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存储周期、存储器带宽

八、DRAM为什么需要刷新及刷新方式——集中式、分散式、异步刷新方式的区别

九、主存的位扩展与字扩展(设计用若干存储芯片构成存储器的地址分配方法和画逻辑图)

第六章 中央处理器

一、 CPU的功能——对指令流和数据流在时间与空间上实施正确的控制(指令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

数据加工)

二、 CPU组成——运算器、控制器、Cache

三、 CPU中的主要寄存器:通用、专用(PC、IR、MAR、MDR、状态标志寄存器)、 四、 控制器组成——指令部件(程度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部件、微操做信号发生器CU、

中断控制逻辑、

五、 控制器的实现方法分类——组合逻辑型控制器、存储逻辑型(微程序)控制器 、组合逻辑与存储逻辑结

合型 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六、 时序系统:指令周期——CPU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的周期

机器周期——通常用内存中读取一个指令字的最短时间规定,也叫CPU周期 时钟周期——节拍脉冲式T周期(小型机又分为节拍和工作脉冲)

七、 对于微机系统而言,一个指令周期包含若干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又包含若干时钟周期 八、 CPU的控制方式——同步,异步,联合 (各自特点)

九、 微程序控制原理:微命令——控制部件通过控制线向执行部件发出各种控制信号 微操作——执行部件接受微命令后进行的操作叫微操作

微指令——若干微命令的集合(控制字)

包括微操作控制字段(微操作码字段)、顺序控制字段(微地址码字段)

微地址——控存中存放控制字(微指令)的单元地址

微(指令)周期——从控存读取一条控制字(微指令)并执行相应微命令所需的全部

时间

微程序——实现一条机器指令功能的若干条微指令组成的序列

十、微指令编码法——位直接控制(不译码法)、字段编码法(字段直接控制、字段间接控制)

理解兼容性微命令与互斥性微命令的编码原则

十一、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控制存储器(CM) 这是微程序控制器的核心部件,用来存放微程序。

微指令寄存器(?IR )用来存放从CM取出的正在执行的微指令。 微地址形成部件 用来产生初始微地址和后继微地址。

微地址寄存器( ?MAR )接受微地址形成部件送来的微地址,为在CM中读取

指令作准备

十二、微程序入口地址的形成:一级功能转换、二级功能转换、通过PLA电路实现功能转换 十三、后继微地址形成方式——增量方式、断定方式(给定与测试判定相结合)

十四、水平型微指令与垂直型微指令比较:

1。水平型微指令操作能力强,效率高灵活性强、垂真型微指令较差; 2。水平型微指令指令 执行一条指令时间短,垂直型微指令执行时间长;

3。水平型微指令 解释指令的微程序,微指令字长微程序短,垂直型微指令微指令字短微程序长; 4。水平型微指令难以掌握,垂直型微指令较容易。

十五、微指令与机器指令关系—— 一条机器指令由若干微指令组成的序列(一段微程序)来实现

十六、流水CPU —— 以时间并行性为原理构造的处理器 十七、多核心CPU —— 以空间并行性为原理构造的处理器

十八、CISC与RISC

2

RISC最主要的特征——指令条数少,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少,寻址方式种类少

第八章 外部设备

一、外设——除主机(CPU + 主存)外连接的各种硬件装置 二、外设按功能划分的五大类及典型设备

三、磁盘地址组成——记录面、磁道、扇区、道密度、位密度

第九章 输入输出系统 一、 I/O数据管理方式(输入/输出信息传送控制方式)——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直接内存访问(DMA)

方式、通道方式、外围处理机方式。

二、程序中断方式——中断源、中断向量、中断屏蔽、中断优先级、多级中断、中断响应(条件)、中断服务、

中断隐指令、向量中断与非向量中断的区别

三、中断概念——中断是指计算机由任何非寻常的或非预期的急需处理的事件引起CPU暂时中断现有程序的

执行而转去执行另一服务程序来处理这些事件,等处理完成后又返回原程序这一整个执行过程。

五、 DMA概念——是一种完全由硬件执行I/O交换的工作方式,DMA控制器从CPU完全接管对总线的控制,

数据不经过CPU,而直接在内存和I/O设备之间进行。DMA控制器将向内存发出地址和控制信号,修改地址,对传送的字个数计数,数据传送完毕则以中断方式向CPU报告传送操作结果,CPU响应中断并进行善后工作。

六、DMA传送方式——CPU停止访问内存法、DMA与CPU交替访存法(存储器分时法)、周期挪用法

七、通道方式——通道功能是由硬件自动寻找并执行主存中相应的通道指令,组织外围设备和内存进行数据传

输,按I/O指令要求启动外设,向CPU报告中断等。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h4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