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4-06-26 06: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创新课程实施策略研究》子课题
教育信息化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
实施方案
一、 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教育信息化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并制定了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而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2. 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教育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化时代的主要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在教育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育信息化的追求目标,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 ——信息化教育。这种教育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显著特点。
3.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组织形式,更能帮助学生建构信息时代的能力结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从单纯的传递教科书上所呈现的现有知识向促进人的主动健康发展转变;其教学的组织形式向彰显个性发展的新型课堂形式转化。根据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建立起信息时代的能力结构势在必行。
4.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实践研究,将有力地推动我校教学质量改革深入发展。以先进的教育技术及丰富的教学设备为基础,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文化氛围建设、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课堂教学互动方式等方面展开实践研究,使其有力地推动教育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并促成优质教学策略的形成,最终形成适合我校的教
1
育教学新方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 现实基础
1.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相对缓慢。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属九年一贯制学校,2006年由中央企业正式移交地方。在移交前后的10年里,学校在教育教学设备投入上严重不足,教育信息化进程缓慢。加上管理制度、招生制度等问题,学校生源相对较少,招生人数和生源质量持续下降,在永川区属薄弱学校。
2.教育信息化硬件资源相对不足。近年来,教育部加大了各地区的教学资源建设投入,使得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平台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不断加快。区教委不仅为我校配备了远程教育资源接收设备、更新了机房电脑、配备了“多媒体系统”,今年还为每个班配备了“班班通设备”,为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另外,学校还积极争取社会援助,去年重庆红江机械厂为我校赠送了十台联想品牌电脑和数台打印机。使得我校的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能力大大提升,为学校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就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来看,我校的教学资源设备先进性仍相对滞后,资源种类不齐全、设备人均占有率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3.与发达地区相比较,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还存在着一定差距。随着永川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现有的教学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模式与方法、师资素质等都面临着许多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灵活应用教育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是我校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专家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就围绕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等展开了研究,祝智庭教授主持了《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应用理论和实践的模式研究》;桑新教授主持了《基础教
2
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关系》的研究;何克抗教授主持了《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与运作模式》研究等。同时,《中国电化教育》、《教育信息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专业刊物也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中小学信息化环境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多层面的探索和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及在此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在国内对中小学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内容、方式、手段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但是,就单纯地以教育信息化创新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却比较少见。永川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刚刚起步,因此,将教育信息化创新教学方式作为课题进行实践研究,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
二、 课题界定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中全面深入地应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加速实现教育管理及教学过程的现代化进程,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创新: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设备及与其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积极探索新的高效的教学策略、学习方式及评价理论。
教学方式:是指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实践研究:利用课堂教学活动实现我们的教学设想,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反复的修改与论证,以找到我们所期望得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三、 课题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3
1.通过课题研究,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期望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式接受的方式,从而建立和形成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
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期望在新的教学方式中,改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轻松而愉快地学习。
3.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教师良好的教学品质,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学效果,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4.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即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使其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二)研究内容
1.信息化校本教研活动研究。(1)用信息化资源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如:利用多媒体教室开展教学经验交流、精品课展示等活动,利用网络教室开展在线视频学习、集体备课、评课等活动。(2)以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应用研究为教研活动主题。即围绕“教育资源—班班通设备、网络教室的应用研究”开展一系列分组教研活动,如:教学素材的收集、整理与创新研究、班班通设备应用研究、电子投影教学与黑板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等活动。通过校本分组教研活动的开展,一方面能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教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教学方式的更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研究。现行教材的编排虽然大体上有一套完善的结构,但就内容的呈现方式来说,还不够灵活,有的远离当地学生的真实生活、有的与当前学生的现实水平不相适宜、有的缺乏探索的层次与空间。为此,通过对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研究,及的对教材的编排和设计意图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的情况下,利用媒体技术创新课堂教学呈现方式,可以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更有价值的知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4
3.课堂教学互动方式的研究。在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学习平台是传统的教学课堂的扩展与延伸,它构建的是开放式的教育文化氛围,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班级空间,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这种课堂环境下的教学互动,较传统的教学互动具有更多的优势。但如何在同一时空,组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师生、生生的交叉式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高效互动,以及课后教学效果评价中教与学的反馈互动等,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4.课堂教学方式有效性评价研究。教学评价是教与学的双向评价,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的教学评价,准确而快捷。通过收集学生的教学评价,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恰当的学习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课堂教学文化建构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创设充满生命力、互动与生成的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与学习氛围,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合作共生的生态课堂、形成新的师生、生生民主互动的课堂对话文化。
四、 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的原则 1.创新性原则。
创新精神为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无穷的动力。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在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学理论及教育技术条件基础之上,大胆发现与创新,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能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时代特色的高效的卓越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2.发展性原则。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领下,中小学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学会用发展的观念看待学生,以正确的质量观评价学生,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丰富的现代教学媒体,不断调整教学的组织方法与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在认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5
3.实践性原则。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任何一个策略都不是纸上谈兵,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设想、验证、改进、完善,而逐步形成的。本课题将要研究的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方式就来自于实实在在的现实课堂,是平时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创新,而新研究的教学方式又需要在现实课堂中加以验证、改进和完善。 4.过程性原则。
教学课程的实施具有长期性,课题的研究要注重长期的过程研究,做到每一项研究任务的实施都有计划、有目的、有记载,将成功的及失败的案例过程加以整理,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 5.求是性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全面、细致地收集资料,根据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加以考察,排除主观偏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去研究,寻求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重在全校教师全员参与,旨在全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命性高效课堂。坚持行动中研究、研究中实践,查阅文献,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的研究思路,进行个案反思,对比分析,分阶段进行交流总结,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可行的高效的教学方式。因此,除了行动研究法外还将采用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等。
1.行动研究法。坚持行动中研究、研究中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的原则,分阶段进行总结评比,不断积累经验,进行个案反思分析,不断指导教学实践,努力走出一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创新卓越课堂的课程改革实验的新路子。
2.经验总结法。收集和归纳整理出教育信息化创新卓越课堂的教学研究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并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理性高度,找出可以利用借鉴的规律性东西,为创新当前的课堂教学提供
6
指导和帮助。
3.案例研究法。引导教师写案例分析来及时总结和积累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4.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教育信息化及创新教学方式的内涵。
5.比较实验法。本课题将通过对同一个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横比,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创新后的教学方式进行纵比,将不同的年级采用的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加以研究。
五、 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及对象:红江学校1-9年级学生。
六、 研究周期及具体措施
课题研究时间为 3 年,始迄时间为2013年1月---2015年12月。 (1)准备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
主要工作要点:成立研究课题组,确定课题,文献检索,课题论证,申报立项,组建课题组,队伍培训,撰写实施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2)实施步骤(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
1.根据研究计划,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罗家海负责) 2.落实各项工作,开展实践研究。
3.组织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卓越课堂案例反思交流会,组织专家进行指导。
4.整理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提炼阶段成果。 5.收集、归纳、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归类建档。 7.总结提炼,完成结题报告。 8.成果汇编,申请结题。
7
(3)分工安排 序号 1 2 3 4 5 6 7 工作任务 撰写和完善研究实施方案 问卷设计、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责任人 刘晓梅、兰玲 陈雄生、赵芳珠 教育信息化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内涵与特点分刘晓梅、詹亚 析 教育信息化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 教育信息化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实施与总结 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课题管理 兰玲、龙定凯 邹小艳、李梅 罗家海、兰玲 刘晓梅、兰玲 七、 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教育信息化创新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报告系列 1.开题报告。
查阅文献,收集资料,确定课题的研究方向。在开题报告中详细描述课题的选题背景、课题的界定、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的方法及原则,研究的步骤、预期成果、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及人员分工等。 2.调查报告。
通过问卷调查和其它方式的调研,全面收集信息,撰写调查报告,在调查报告中,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建议,为课题的研究决策提供参考。 3.工作报告。
在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全面地分析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与策略,认真总结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寻求方法加以改进,提炼出研究工作中的好的方法及措施,为下一步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信息化创新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8
将这三年研究周期中,课题组成员撰写的经验文章,及参加论文评比活动的优秀论文汇编成册。 (三)课堂实录。
将研究过程中,老师们成功的及失败的教学案例录制下来,用与课题组成员回放研究,将研究过程资料与课堂实录一并存档。
八、 课题研究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
我校课题研究由校长直接领导,教务处具体负责,学校教研组组织落实,建立了实验课题具体操作机构。本课题组成员由校长、分管校长、教务处主任、各教研组组长及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的成员,形成了领导、教师通力协作,由课题组负责人、中心研究小组、相关研究人员全员参与的格局,为课题的完成提供了充分的组织保障。
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罗家海
副组长:陈雄生、刘晓梅
成员:兰玲、王城、李文忠、杨晓黎、王加兴、苏光英 2、工作小组 组长:刘晓梅 副组长:陈雄生、兰玲
成员:李梅、邹小艳、詹亚、龙定凯、赵芳珠、王城、李文忠、
杨晓黎、王加兴、苏光英。
(二)加强学习与培训
学校购买与课题相关教育信息化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实践研究及有效性评价方面的专业书籍,征订相关教育杂志,加强理论学习。以区级校级骨干教师帮带年青教师的方式,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较强的研究队伍,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人才保障。
9
(三)提供充足的实验研究条件
由于生源相对较少使得学校的师资相对的富余,同时基础设施也相对宽余,我们已经实现了班班通,这既为教育信息化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研究提出了需求,也为这项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学校文献资料丰富,信息技术设施能完全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 (四)时间保证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三年,在探索研究期间我们将用固定时间进行记录,准时进行阶段总结,定期组织研究教师及主管处室研讨交流,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并写好教学随笔。学校为课题组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时间、物力和财力保证,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 (五)确保实验经费
制定红江学校课题研究考核方案,明确奖惩措施。预计本课题投入经费贰万元。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s]国家教育部,2010
[2] 钟志贤,杨蕾.21世纪的教育技术:走进教育信息化------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02.3
[3]卢玉珑.中国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外国教育研究.2008(03) [4] 杨东占.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2 (5)祝一波. 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 唐山学院学报. 2007(06) [6] 闵宪鲁,林静.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教育的影响[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01) [7] 马书堂. 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9)
10
正在阅读:
XXX同志在南关街道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堡垒做先锋活动部署会上的讲话09-15
论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的发展及创作06-01
员工工牌管理制度04-08
检波二极管的作用02-28
莲叶青青教案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11-05
金普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项目 - 图文05-22
礼物作文450字07-14
洞口三力教育八年级预科班语文试题08-16
实习护生针刺伤调查分析预防对策10-3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开题
- 课堂教学
- 信息化
- 实践
- 创新
- 方式
- 报告
- 研究
- 教育
- 2013年福建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
- 饭店业顾客期望管理初探
- 抗折4.5MPa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 商品学概论(第四版)讲义
- 吉林省长春五中高一物理《物体的平衡》课时8练习(1)
- 药品卫生检验方法
- 大管径热力一次管网管道安装
- 高考数学百大经典例题 - 不等式性质
- shipping instruction
- 设计方法论论文 - 图文
- 2017年中国LNG加气站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目录)
- Excel函数应用教程
- 读《团圆》有感
- 小学安全宣传教育月活动总结
- 地图学
- 高中历史知识点4
- 2015年公司春季基建安全大检查活动工作汇报 - 图文
- 兰州大学2011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参考书目 - 图文
- 蓝色文化节策划方案
- 外墙抹灰作业安全技术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