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启发式提问浅探

更新时间:2024-01-29 02: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数学课堂启发式提问浅探

作者:滕刚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3年第07期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如何从提问角度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的思维,引发学生对新问题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自我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关键词:引导;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44-1

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学生思考: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有何关系?可以让学生先任意画出如图(1)形式,然后用尺子量出正方形的边长,求出面积,在比较三者关系,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再打开教材内容,通过数格子的方式验证结论,这一问题便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思维活跃起来。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衡量问题情境设计的标准有三个:(1)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要直接有利于教学目的,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点;(3)考虑班级学生个体情况,问题要有针对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二、启发引导,保持思维的连续性 1.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时间,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的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目前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过程。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没有人回答问题这正说明学生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这是就要我们教师把好这个时间,不要急于叫学生回答问题,但也不要长时间地停留在某个问题上,从而耽搁整个教学进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gq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