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概论大纲

更新时间:2023-10-28 04: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体育概论 引导

一、 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体育产生与发展的5个阶段: 1、初步形成阶段 我国体育学的形成源于对体育原理、体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 2、引进与移植阶段 我国全面引进苏联体育制度的同时,也引进苏联的体育理论体系。

3、探索与总结阶段 在苏联基础上,我国开始建设自己的体育理论体系,1961年,体育学院本科教材《体育理论》出版。

4、挫折与停顿阶段 文化大革命,我国体育学发展处于停滞阶段。

5、发展与丰富阶段 1978年召开了《体育理论》教材座谈会,确定了各个学科,大学开设了体育专业,开展本科、研究生教育。基本特点:进一步深化了对体育学科本质 和属性的理解,体育科学发展日趋规范,学科设置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体育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学科建设进入一个良性发展大好时期。

二、体育概论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一)目的:

体育概论旨在探讨体育的基本概念,力图增进人们对体育本质的准确把握,深入揭示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力求使体育中的各种关系得到更加完整的阐释,引导人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现并探讨体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体育工作者的鉴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探讨体育基本功能及其过程,并从宏观上认识体育制度、途径、方法和手段,探索未来体育和世界体育的发展趋势。 (二)体育的意义

1、建立良好的体育价值观

2、提高对体育和体育科学的全面认识 3、提高指导体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水平 三、体育概论的内容体系和学习方法

(一)内容体系: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体育目的、体育过程、体育手段、体育科学、体育文化、体育制度、体育发展趋势。 (二)学习体育概论的要求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分析问题 2、坚持败家争鸣的学术方针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坚持不断创新发展的观点 (三)体育概况的学习方法

1、提示引导,教师的讲授只起到引导作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阅读、准备讨论,编写讨论发言提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讨论与总结,要求学生做专题学习发言。

第一章 体育概论 第一节 体育的定义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的概念模糊,有很多种说法。 二、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有自身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即内涵

和外延,他们构成了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 三、给概念下定义

给概念下定义有多种方法,如示例定义法、实指定义法、准实指定义法、同义定义法、操作定义法、属加种差定义。属加种差定义法: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四、体育概念的定义 (一)寻找邻近的属概念

1、以“教育”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偏窄

2、以“人的活动”等作为体育的属概念偏宽 3、“文化活动”是合适的邻近的属概念 (二)寻找种差

1、体育与其他文化活动之间的差别 2、体育的本质

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三)得出定义

体育的定义: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第二节 体育的分类

一、体育分类的依据

(1)划分必须相称,即划分所得的各个子项的外延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 (2)划分根据必须统一,即每次划分都必须根据同一个标准进行,不能中途改换划分标准,否则就会“标准不一”。

(3)各子项必须相互排斥,即划分所得的子项之间必须是全异关系,而不应是从属或交叉的相容关系,否则就会“子项相容”。

二、体育的三种形态: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健身休闲

第二章 体育功能 第一节 体育功能概述

一、 我国体育功能研究的简介 二、体育功能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1、体育功能:体育这一文化活动对人和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利作用和效能。 2、构成要素:体育的本质属性和社会需要。 三、体育功能的变化性

一个事物的功能是由其本质属性和社会需要所决定的。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变化。

四、体育功能的层次性

(一)体育的本质功能:健身、教育、娱乐功能 (二)延伸功能:政治、经济

第二节 体育的本质功能

一、体育的健身功能

(一)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二)调适和保持心理健康 (三)提高呼吸系统和机能水平 (四)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五)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 二、体育的教育功能

(一)教导基本的生活能力

(二)传授体育的文化知识

(三)教导社会规范,促进人的社会化 (四)开展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体育的娱乐功能

(一)体育活动中的娱乐因素 1、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活动

2、游戏是非日常性、非生产性的活动

3、游戏有一定的竞争性、对抗性和不确定性 (二)体育娱乐功能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体育的延伸功能

一、体育的经济功能

(一)体育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二)体育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三)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体育的政治功能

(一)提高国家威望,振奋民族精神 (二)表明国家政治立场,为外交服务 (三)呈现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第三章 体育目的

第一节 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

一、社会发展水平

(一)国家政治需求决定体育的发展性质 (二)国家的经济状况决定体育发展的水平 二、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三、人的体育需要

体育目的必须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相适应。人是身体因素和精神因素相统一的结合体。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需要不仅注重物质需要,而且也注意精神需要。

第二节 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

一、目的与目标概述 (一)目的及其特点

所谓目的,是实践主体在活动之前有意识设计的活动结果,是人的主体需要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整合后产生并存在于人们观念之中的一种预期结果,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一个必然的内在规律性。 特点:主观性;预见性;概括性。

(二)目标及特点:目标是人类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是目的和标准的统一。

特点:具体性;明晰性;系统性 (三)目的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1、目的可以是远期的,目标一般是暂时的 2、目的具有稳定单一性,而目标具有多样性

3、目的虽然是主观设想或意图,但一旦被物化,如用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成为可经验的对象,从而被人理解或破解。

二、体育目的和体育目标的关系:体育目标服务于体育目的。 三、我国的体育目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文明发展。 四、我国的体育目标

(一)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二)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三)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四)提高国民素质

第三节 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一、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 (一)不同区域的体育途径

以实施体育的场所为标准,可将体育划分为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等。

(二)不同形式的体育途径

根据体育工作的本身特征,可以将体育分为体育教育、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

(三)不同对象的体育途径

按照体育参与者职业的不同,可以分为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军人体育和知识分子体育等。

二、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要求 (一)坚持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向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强身育人,健身育人,夺标育人 (三)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五)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1、要坚持社会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 2、要提高大众体育的参与性和针对性

3、对于竞技体育的普及与提高,一方面要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

第四章 体育过程 第一节 体育过程概述

一、体育过程的基本特征

所谓过程,就是实现世界中的事物或者活动产生、发展、变化的连续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辩证统一,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态和发展的必然联系的体现。体育过程是指通过身体运动手段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实践过程。 基本特征:实践性、直观性、层次性。 二、体育过程的要素 (一)体育参与者

1、以运动健身为动机的体育锻炼者 2、以提高竞技成绩为动机的运动员 3、以学习体育知识为动机的体育学习者

(二)体育指导者: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体育教师。 (三)体育媒介

1、从内容上看:体育内容、体育材料、体育设施与器材。 2、从形式上看:体育手段、体育方法、体育组织形式。 (四)体育过程要素间的关系

体育参与者、体育指导者与体育媒介这三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三者有机结合。

三、体育过程的发展阶段 (一)体育教学发展阶段

(二)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发展阶段

(三)体育教学、体育锻炼、恢复养护发展阶段

体育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是密切联系、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在第一阶段学习中,要学会锻炼所需要的知识和机能,只有事先把锻炼的知识、机能学会之后才能去进行实际的锻炼。

第二节体育过程控制

体育过程控制是由体育管理人员在体育活动实践的过程中对活动的走向进行测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体育目标实现的过程。主要内容:确定标准、衡量进程、纠正偏差。 一、体育过程控制原则 (一)身心协调发展原则 (二)同化优势原则 (三)适量运动负荷原则

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个体进行身体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 (1)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小负荷运动有利于提高心脏和运动器官的技能,提高

学习和工作效率。

(2) 从训练学角度来看,组成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是“负荷”和“强度”。 (3)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运动负荷适宜时,人们的情绪常变得高涨,心理得到

满足,行动变得轻快,目标容易实现。

(4)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人们进行群体性的舒适愉快的体育健身活动。 二、体育过程控制的途径 (一)微观角度

1、在胜利方面:运动强度或者运动负荷、营养补充和动作的幅度。 2、在心理方面:个人情绪、意志和思维。

3、人际关系方面:自身与同伴、自身与对手、自身与裁判的关系。 4、体育媒介: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和体育活动内容。 (二)宏观角度

(1)从政治环境分析,行政力量、法律、法规和纪律等属于硬手段。 (2)风俗习惯、文化和体育道德等属于软性手段。 三、体育过程控制的类型

(一)按时间分类: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

(二)按活动的主客体分类:自我控制、他人控制和社会控制。 四、体育过程控制的方法

(一)选择符合运动目的的项目和方式

(二)在遵循同化作用优势原则时要注意控制的几个方面 1、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2、足够的营养供给

3、控制一定的体力消耗,避免过度疲劳,才能保持同化优势 4、必要的休息是保证同化优势的重要条件 (三)用运动负荷来调控体育

第三节 体育过程类型

一、体育教学过程

(一)体育教育过程的本质:在体育过程中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卫生保健知识,使学生接受体育行为和体育道德的教学活动过程。

(二)体育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和体育媒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gq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