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公路

更新时间:2024-05-28 11: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川省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四川省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公路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项目概况

工程主线起于九寨沟县川甘界青龙桥,经平武县、北川县、江油市,止于绵阳市游仙区张家坪,顺接绵阳至遂宁高速,设十字形枢纽互通立交与绵广高速相交。九寨沟支线起于双河松柏,止于九寨沟县城北中田山接省道S301。路线位于东经104°10′~104°55′,北纬31°35′~33°15′区内,呈南北向条带状展布。

项目建设里程244.026公里,采用路基宽25.5米、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的高速公路标准。项目沿线经过九寨沟县、平武县、北川县、江油市、绵阳市游仙区等5县区。

1.1 建设方案环境比选

本次变更方案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平通河裂腹渔种质资源保护区、窦圌山—佛爷洞风景名胜区、江油国家地质公园等路段均发生了变更,与原环评相比,由于基本在同一走廊带,工程根据专题报告及审查意见要求采取严格环保措施的情况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而言可行。

1.2 技术标准及工程数量

本项目按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5.5米。 项目建设里程244.026公里。全线设置桥梁77922.449m/130座,占路线全长31.93%,其中特大桥42516.115m/28座,大桥34668.334m/91座,中小桥738m/11座;设置隧道120960m/42座,占路线总长的49.56%,其中超特长隧道81362.9/16座,长隧道32929.1/17座,中短隧道6668m/9座;桥隧占路线总长的80.86%;设置互通式立交17座,其中2处为枢纽互通式立交。

全线共设置服务区6处、养护工区5处、匝道收费站15处、主线收费站1处。 项目永久占地13438.92亩,主要占地类型为耕地、林地等;临时占地10609亩,主要占地类型为耕地、林地等。

-1- 四川省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3 建设工期和投资估算

独立立项段——黄土梁隧道工程已于 2016年初开工,全线拟于2021底建成通车,工期6年。工程总投资440.7948亿元。

1.4 法律法规及规划相符性

1.4.1 产业政策相符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2013年5月1日),本项目属“鼓励类二十四”中“国家高速公路网项目建设”,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1.4.2 路网规划相符性

本工程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11条北南纵线G85银川-昆明中G8513平凉-绵阳的组成部分,为银川-昆明高速联络线。公路路线方案服从G85及G8513路线走向的要求,路线走向与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相符。项目设计阶段落实了国家公路网规划环评及其审查意见中相关要求。

1.4.3 项目涉及环境敏感区法律、法规相符性

公路沿线涉及的环境敏感区主要有: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窦圌山—佛爷洞风景名胜区、江油国家地质公园、平通河裂腹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龙池坪森林公园等。

项目经过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路段方案已进行了专项论证,四川省大熊猫国际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已同意项目穿越;项目经过窦圌山—佛爷洞风景名胜区已进行了专题评价,并取得了四川省住建厅的批复,项目的建设符合《风景名胜区条例》相关要求;项目穿越平通河裂腹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已取得了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的批复;项目穿越江油国家地质公园已进行了专题评价并通过了绵阳市国土资源局的审查;项目以隧道形式穿越龙池坪森林公园已征得四川省林业厅的同意。

-2- 四川省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环境现状、影响及保护措施

2.1 生态环境

2.1.1 生态环境现状

评价区共有维管束植物205科837属2227种,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1亚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0种;区域内栽培的被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物种有8种1亚种。评价范围内分布有11株古树名木,包括银杏、水杉、黄连木、杉木、紫茎、铁坚杉、白杨、樟树、楠木、黄葛树、柏树、玉兰、桂花树、铁坚油杉、青杠等。自然植被可划分为11个植被型、18个植被亚型和66个群系。

评价区内有脊椎动物272种,隶属5纲30目87科。其中,鱼类4目8科22种;两栖类2目6科13种;爬行类1目5科10种;鸟类16目48科183种;兽类7目20科4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即川金丝猴和大熊猫;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22种,四川省重点保护动物8种。评价范围内九寨沟至平武段为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及迁徙通道。

评价区生态系统类型可划分为森林生态系统,灌草丛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村落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和道路生态系统6种。其中农田村落生态系统占主导地位,其次为森林生态系统。

评价范围各拼块的优势度值中,有林地的优势度值(42.33%)、密度(32.83%)、频度(44.25%)、景观比例(46.13%)等各项指标均位居第一位,高于耕地而远远高于其它景观类型。

拟建项目评价范围内距离保护区较近的自然保护区有余家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和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项目距离两个保护区最近距离300m;穿越的重要生态敏感区有5个即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龙池坪森林公园、平通河裂腹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窦圌山—佛爷洞风景名胜区、四川江油国家地质公园。

根据《四川省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报告》(四川省林业厅著,2015.12),项目穿越了大熊猫栖息地,并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评价区域的大熊猫栖息地分别位于平武县和九寨沟县。其大熊猫种群属于岷山山系大熊猫种群。根据大熊猫四调数据显示,平武县大熊猫种群数量为335只,其栖息地面积为288322 hm2;九寨沟县大熊猫种群数量为31只,其栖息地面积为94178 hm2。K36+251~ K39+056、K43+383~K45+940和K48+769~K109+488等3个区段穿越了大熊猫栖息地,穿越栖息地的总距离约为

-3- 四川省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66.081km,穿越栖息地的公路海拔范围为1072~2299m。而此区域大熊猫主要栖息活动在海拔2165~3033m之间的地带,公路线路经过的海拔段均低于目前此区域大熊猫的主要活动海拔带,线路途经区域基本位于大熊猫主要活动海拔带以下。 2.1.2 主要的生态影响及保护措施

⑴ 植被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工程建设影响的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是评价区常见类型,工程建设不会导致评价区植物物种消失和植被种类发生改变。

工程施工占地最大的植被类型是耕地(主要为旱地),其次为林地,占地最多的是次生的油松林、杉木林、柳杉林、麻栎林、杨树林、枫杨林和桤木林;灌草丛被占用的面积居第三位,包括落叶阔叶灌丛和暖热性灌草丛等,其被占用面积和比例明显低于前两类;其它地类被占用的面积比耕地、阔叶林明显偏小,其中园地略低于灌草丛;竹林植被被占用的面积最小,损失的生物量也最少。

本次工程桥隧占比很大,设计方在可研阶段尽量选取这种方式来减少对地表面积的侵占,将地表生物量损失量控制在最小的范畴,工程建设完工后大部分临时占地内的植被得以恢复,工程建设不会对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被产生持久性的影响。

为减轻工程施工对评价区造成的不利影响,工程设计中应尽量减少施工影响面积,以便把施工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降至最低。施工完成后,应立即恢复施工区永久和临时占地被破坏了的植被。根据破坏地的地类,恢复为相应的耕地、林地和园地,在人工恢复时需重视各区域间生长的植物差异性。

调查发现,在调查及评价区域有3种1亚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8种1亚种人工栽培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对于评价区内已发现分布和未发现分布的野生保护植物,应严格按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规范的要求,对占地区内的野生种群,需优先考虑挂牌警示的原地保护方案,若的确不能进行原地保护再采取异地移植的保护方式;对占地区周边附近(<30m)的野生保护植物种群,必须采取原地保护措施;对远离占地区的野生保护植物种群可不再制定专门保护方案,但仍需尽量减轻本项目建设对其的影响。对于上述栽培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若分布于直接占地区域内的仍然需要采取移植,采取妥善移植措施移出直接影响区域;对于间接影响区域的,可以采取挂牌警示、登记备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活动对其造成干扰,并定期监测它们的生长情况;另外,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保

-4- 四川省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护意识,使其在施工中主动保护这些植物。

对于已调查到的古树名木,需在其四周新建保护栅栏和树立保护宣传牌,施工道路须远离古树生长区,使施工活动尽量远离该生长地。

⑵ 对陆生动物及重点保护动物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① 项目建设对野生动物的主要影响

道路施工对动物最大的影响就是阻隔和通道问题。本次工程线路较长,在各个明路段之间有隧道相连,野生动物可以在隧道上方重新选择合适的位置作为新的迁移通道,这样减缓了因明路段造成的阻隔效应。大生境基本保持不变,这种情况下,加上陆生动物的迁移能力强,各动物种群的数量不会产生大的波动。小范围内的动物分布格局可能发生变化,除桥隧以外的明路段将对小型动物产生不利影响。

工程建设区域以农耕地和林地为主,且农耕地面积明显大于林地面积不是保护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和活动区域。保护兽类活动较为隐蔽,而保护鸟类迁移能力极强,所以工程建设不会对评价区重点保护动物带来实质性影响。

② 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 1)对两栖类的保护措施:

加强对评价区内现有植被的保护,严格限定施工范围,避免造成大的水土流失;严防燃油及油污、废水泄漏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特别是对评价区溪沟及周边湿地的污染;这些都是两栖类现有或潜在的栖息地。对工程废物进行快速处理,及时运出并妥善处理,防止遗留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削弱对两栖动物个体及栖息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早晚施工注意避免对两栖动物造成碾压,冬春季节施工发现的两栖动物,严禁捕捉,并安全移至远离工区的相似生境中。在春夏繁殖季节控制施工车辆速度,避免对繁殖期两栖类造成直接伤害。

2)对鸟类的保护措施:

增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珍稀鸟类的保护,严禁猎捕评价区的各种鸟类;禁止施工人员对雉类和噪鹛类等观赏性和鸣声优美鸟类的捕捉。尽量减少施工对鸟类栖息地的破坏,极力保留临时占地内的灌木草本,条件允许时边施工边进行植被快速恢复,缩短施工裸露面。加强水土保持措施,促进临时占地区植物群落的恢复,为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活动环境。在施工期发现鸟类有繁殖行为时,如求偶、筑巢等,应减弱相应路段的施工强度,对规划线路中发现巢穴的,应妥善处置,就近的

-5-

四川省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移至类似生境中去,杜绝掏鸟蛋的行为发生。

3)对兽类的保护措施

◆ 对于小型兽类,应做到如下保护措施:

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保护好小型兽类的栖息地;对工程废物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尽量避免生活垃圾为鼠类等疫源性兽类提供生活环境,避免疫源性兽类种群爆发。

◆ 对于大中型兽类,应做到以下保护措施:

在评价区内的施工活动要集中时间快速完成,避开兽类繁殖季节施工。发现保护兽类分布地段的施工应降低施工噪音,缩短施工时间。严禁偷猎、下铗、设置陷井的捕杀行为,违者严惩。特别注意对具有观赏和食用价值兽类的保护。施工中尽量控制声源、设置隔音障碍以减少噪声干扰。通过减少施工震动、敲打、撞击和禁止施工车辆在评价区长时间鸣笛等措施降低对野生动物的惊扰。禁止夜间施工,为在该区域夜行性的动物保留较安宁的活动环境。

4)对鱼类的保护措施

工程建设将对评价区内河流溪沟与线路交汇段产生影响,应做好以下预防措施:加强对油料、燃料等重污染物质的安全责任制管理,严控泄漏事故对评价区河流与线路交汇段内的鱼类产生影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严禁施工人员到河流及溪沟中进行捕鱼、毒鱼、炸鱼等行为,避免造成鱼类资源量减少。

5)施工期对评价区重点保护动物的保护措施

鸟类中猛禽由于飞行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受到施工影响很小;陆禽中血雉、藏马鸡等分布在评价区的边缘位置,施工活动本身对其影响微弱,但应禁止在施工人员在施工间歇期远离施工范围对其进行捕捉。在新建线路可能出现保护鸟类的路段应立警示牌,提醒施工和外来人员注意,严禁随意在四周活动、限制施工影响范围。若施工恰遇保护动物繁殖期,应杜绝施工人员捕捉,应特别强调捕捉造成幼体个体伤害的严重后果,表述清楚利害关系,从源头上杜绝危害保护动物的事件发生。

大型保护兽类的活动范围较广,线路建设将可能占用其部分适宜的栖息地。施工应尽量维护保护兽类适宜栖息的生态系统,对现已覆盖的森林及灌草丛应更加珍惜,尽量将植被破坏范围限定在隧道衔接段两侧路肩以内,恪守施工人员应有的环保职责。

对所有珍稀保护动物的保护,尤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行为约束,禁止人为

-6- 四川省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捕猎,一旦发现蓄意捕猎野生动物的行为将追究涉案人员法律责任。

③ 运营期保护措施

运行期工程施工干扰已经大大降低,动物栖息、活动地逐步恢复,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强度大大降低,主要做好以下保护措施:

运营期无需对鱼类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但仍然建议在破坏严重的水体河流段进行河床治理,立警示牌禁止人为干扰,保证水体质量的迅速恢复;

在两栖爬行类经常活动的区域,如跨溪沟路段、涵洞及桥梁周围设置警示牌,过往车辆应限速观察通行,减少两栖爬行类小型动物个体因碾压致死的概率;

禁止新建线路维修和检查人员对动物栖息地产生新的破坏,实施维护工作时应尽力避免影响野生动物正常的活动;

倡导文明出行,过境车辆游客应杜绝随意向窗外丢弃垃圾,维持评价区的生态环境干净整洁;

建议建设方在部分动物迁移频繁的路段靠山体一侧添加围栏等设施,杜绝野生动物穿越道路造成个体死亡的事件发生。

④ 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措施

针对在线路经过的有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分布的区域,根据影响分析应作出如下针对性措施:

优化线路方案和工程方案,在工程可行和考虑运营安全的基础上,尽量避绕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分布区,在设计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多采用桥隧的形式通过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分布区。

建议考虑在明路段、隧道进出口及斜(竖)井等设立护栏,避免大熊猫因误入高速公路路面受到伤害。

桥梁两侧设置挡光板,临近大熊猫痕迹点路段设置隔声屏障;路基两侧绿化考虑遮光效果好的树种。

加强施工期管理和巡护,避免施工活动以及施工人员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造成伤害和损毁。

施工期间,对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植被进行边施工边恢复,以期在运营期能尽快恢复损坏的植被。

-7- 四川省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1.3 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及措施

⑴窦团山-佛爷洞风景名胜区

主要影响:项目推荐线路走向主要靠近“窦圌山—佛爷洞风景名胜区”的佛爷洞片区,不处于区内各景点构景空间和观景视线内,对风景区景点均无影响。

项目对风景区景观风貌的影响较小,在施工期间做好环境处理及管理工作,施工结束及时对原有及改造地形区域景观风貌进行恢复,可将项目建设对风景区景观风貌影响降低到最低。

九绵高速推荐线路走向与风景区总体规划中示意的拟建高速走向基本一致,位于规划的环境控制区内,作为风景区的对外交通通道不参与内部的游览组织,对风景区的规划结构和功能布局无影响。

主要保护措施:控制和减少工程开挖、爆破等活动对当地地形地貌及周边植被的破坏,避免对景观产生影响。对隧道出口、桥梁、互通的设计应该在符合相关技术功能和要求的前提下,重点对造型、比例精心设计,把握好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以减少对景区景观的不良视觉污染。收费站点建筑应融入地方传统建筑样式,不宜采用张拉膜等现代构筑物样式,以与风景区景观环境相协调。运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应采用专门措施进行整理,避免固体废物的乱排放,影响到景区的自然环境。做好风景区内林区施工时的防火工作。坚决禁止在林区附近烧荒、野外用火等行为。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防火、灭火技能培训,使施工人员能熟练使用灭火器材,掌握火场营救、火场逃生的基本技能,一旦由于施工引发火灾,可以迅速组织灭火,减少损失。风景区内路段施工时,限制活动范围,控制施工器械噪声,位于景区内路段施工的同时加强工程绿化及景观设计,尽量保持景观生态一致性、协调性。在线路穿越规划的佛爷洞南主入口北侧峡谷地段时,虽处于风景区外围,但也应严格保护该峡谷地貌环境,严格控制峡谷上方的爆破活动,以减轻引发峡谷地段地质灾害因素,施工结束后,应对该地段地质环境进行重点调查,及时排除地质灾害隐患。在施工期设立环境专职机构,加强施工管理,施工人员严格遵守风景名胜区各项管理条例,严禁捕猎野生动物,严禁在工程规划区域外破坏林木植被。

-8- 四川省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⑵四川江油国家地质公园

主要影响:工程的建设在江油国家地质公园范围内占地面积较小,公园范围内无临时占地工程设施、无新建施工便道、无新建弃渣场。对江油国家地质公园的土地资源影响较小。公路经过的地质遗迹一级保护区均采用全隧道下穿,隧道口位于保护区之外,施工期和运营期对江油国家地质公园一级保护区影响甚微,对地质公园二级、三级保护区无影响。工程通过观雾山园区部分呈带状分布,由于此区域地质遗迹分布相对稀疏,且工程建设总占地面积较小,使得工程建设与运营范围内涉及的地质遗迹景观和其它景观也相对较少。综上可以看出隧道和桥梁的修建,本身不会大量占用各类土地,但还是会对地层剖面和公园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期如果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工程的修建对地层剖面的影响和对公园环境的影响将处于可控范围内。

主要保护措施:工程和地质公园重叠区域区属于高山峡谷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穿越地质公园段沿平通河谷展开,为了将公路施工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施工弃土应集中拉至公园范围外堆放,尽量减少毁坏植被、侵占耕地,并不得阻塞原有排水系统,更禁止随意将弃土倒入外侧河中。工程完工后应迅速对弃土区、山体开挖区、边坡等土层裸露地带进行防护或草皮覆盖,有条件时可以先植草再种树。这样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促进植被的恢复,形成多层植被的形式。

⑶平通河裂腹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根据项目工程特点以及相应保护区河段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特征,高速公路保护区桥梁工程及沿平通河工程对保护区影响因素主要是造成施工期和运营期水质变化;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排放;施工和运营期噪声、振动;对保护对象洄游通道、产卵场和栖息活动等的影响。

正常工况下,工程施工废水全部经回收处理后循环利用或处理达标排放,对河道水质不会造成破坏。规划渣场对弃渣进行集中堆放,同时采取有效工程措施对渣场进行水土保持,将有效的防止固体废弃物对水域环境的影响。施工期和运营期噪声将对高速公路桥水域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但根据相关工程类比分析,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期噪声对鱼类资源的有一定的影响。

项目有12座桥涉及保护区,其中5座涉及实验区,7座涉及核心,还有部分桥梁在保护区域外,且有部分桥墩均涉水。建成后,桥梁工程本身不会阻断鱼类洄游的通道,但在施工和运营期对水体的扰动使过往鱼群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从而对鱼类洄游等活

-9- 四川省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动造成一定的影响。

高速公路推荐线路的大小隧洞共计12.5个,均位于保护区范围以外,其对保护区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施工和运营期产生的噪声和振动的影响等方面。由于该段线路与平通河纵面距离较远,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弱。

工程施工废水全部经回收处理后循环利用或处理达标排放,对河道水质不会造成破坏。规划渣场对弃渣进行集中堆放,同时采取有效工程措施对渣场进行水土保持,将有效的防止固体废弃物对水域环境的影响。通过施工工艺的优化、施工机械的维护以及减振降噪材料的运用,可有效降低施工和运营期噪声和振动的强度,从而减轻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局部线路调整和增加桥梁跨度,可减少涉及保护区的范围、面积以及对保护区的影响;通过采取调整施工计划,开展污染治理、工程优化措施、人工增殖放流和环境监测以及加强施工期和工程运行期的监督和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可有效的减轻工程对保护区鱼类及其保护区功能的影响。

拟采取的主要保护措施:①施工生产废水应经相应处理后回用,不得排入保护区段水体;施工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灌溉,不得排入保护区段水体。②路基、桥梁、隧道施工应及时进行防护,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导致水体污染;应及时监测隧道施工涌水,若发现涌水发生污染,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③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禁止在河滩地开挖或弃渣,其他临时工程设置应符合环保要求。④营运期应根据功能分区江段沿岸两边,选择适当醒目位置,安装永久性警示标牌和保护区界桩;跨越保护区桥梁设置警示标志,并对桥面径流进行收集,避免路面径流直接排入保护区水体,路面径流收集系统可兼作事故池,避免事故状态下危险品泄露直接进入保护区段水体。⑤应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对该河段珍稀鱼类意外伤害事件及时报告,并对其采取紧急救护措施。⑥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和施工调度,种质资源保护区路段施工应避开鱼类繁殖季节(2-6月,8-9月);繁殖季节保护区勘界红线外侧500m范围内开山爆破应时段应征得保护区相关管理部门同意。⑦应在工程建设期和营运期对线路跨越附近水域水生生态因子(水环境、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及鱼类种群动态、鱼类产卵场等进行监测,及时反映受影响保护区河段生态环境变化趋势。⑧项目在开展增殖放流时优先考虑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大鲵和四川省重点保护鱼类重口裂腹鱼,保护区主要保护鱼类中华裂腹鱼。其次,保护区内分布的青石爬鮡、黄石爬鮡、壮体鮡、前臀鮡可作为远期放流对象。放流鱼苗的来源必须严格依托农业部批准的具有提供放流鱼苗资质的生产单位。为了保证放流鱼

-10-

四川省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种的成活率,放流规格应为大规格鱼,建议施工期放流1次,运行期第连续放流4次,共放流5次。⑨应当加强驯养繁育基地的建设,加强对保护鱼类驯养、繁殖、救护等工作,培育规格苗种投放于河流中,以补充其种群数量,确保鱼类种群数量尽快恢复。⑩对工程施工现场及工程区域渔业资源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为主管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⑷ 大熊猫国家公园

主要影响:项目于K27+693~K127+757.5段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穿越里程97.294 km,其中穿越国家公园核心区总穿越里程为19966米(桥106米),扣除白马隧道8760米后,穿越里程11206米(桥106米),穿越生态修复区954米(隧道,无地表工程)。评价区内大熊猫栖息地范围永久占地包含隧道口创面地表、桥梁桥墩和部分桥身以及路基路面占地;临时占地包含规划料场、堆料场、堆渣场、施工营地和施工便道占地。由于涉及线路较长,施工营地除租用当地民房,还需新建部分临时营地,预制场利用新建路面,不新增临时占地。

本工程施工期对栖息地生态环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工程占地、噪声、振动、工程废气与粉尘、工程废水以及人为活动等;运营期对栖息地生态环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工程永久占地、路段交通量增加对大熊猫的影响等。

主要保护措施:① 经过大熊猫栖息地路段应游优先采用桥隧方案。临近大熊猫痕迹点桥梁应不透光设置隔声屏障,其他路段桥梁应加高护栏,避免灯光对大熊猫的影响;梅家沟大桥设置不透光的隔声屏障;路基段应设置拦挡设施,以防止大熊猫穿越公路而被伤害,绿化考虑采用遮光效果好的植物,以减小灯光对大熊猫的影响;隧洞的进出洞口、通风井顶部和两侧要设立防护设施,以防止大熊猫滑入主通道内,造成其伤亡。经过大熊猫栖息地段桥梁下部应设计为大熊猫通道,以方便大熊猫的交流。② 施工便道尽量利用现有小路,尽量绕避原生性较好的栖息地。在大熊猫的繁殖季节,对黄土梁隧道两头的省道进行封闭。③优化土石方调配,减少弃渣量,渣场料场应选择植被稀疏、大熊猫不利用或较少利用的区域进行堆放,并在弃渣场用地边界10m范围设置围栏,禁止施工范围随意扩大,施工人员及机械不得跨越此界限。④施工生活区尽量租用当地民房,尽量减少新增占地;施工场地尽量控制在公路红线范围内,尽可能不新增占地。

-11- 四川省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⑤临时工程的设置应尽可能避开大熊猫栖息地,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减小施工活动对公路周围植被和动物栖息地的直接影响范围,对植被破坏的区域应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在公路两侧水平距离50m、施工营地四周20m、弃渣场四周10范围设置施工控制红线,并设置围栏及警示牌,禁止施工人员及机械进入;严格限制施工便道范围,原则上应利用已有道路作为施工便道,施工便道红线应控制在原有道路范围内,不得肆意扩大。⑥固定施工材料运输、施工人员行走线路,缩小栖息地受影响范围。⑦加强施工期生态环境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宣传教育,提高管理和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⑧及时对施工迹地进行植被恢复,尽快消除植被开挖给栖息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⑨ 运营期同样应加强防火宣传教育,沿路设置预防火灾警示牌,建立森林防火、火警警报管理制度,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⑩ 施工期和运营期应对大熊猫栖息地进行生态监测,以实时掌握工程建设对大熊猫栖息地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并根据监测变化状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2.2 地表水环境

2.2.1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现状

公路主线九寨沟境内段属嘉陵江水系,跨越或伴行的水体主要有白水江干流及其支流汤珠河;公路在绵阳市境内段属嘉陵江流域的涪江水系,跨越或伴行的水体主要有涪江干流、涪江一级支流:火溪河、平通河等。

根据《四川省地面水水域环境功能划类管理规定》、《阿坝州地面水水域环境功能区划》(阿府函[2006]277号)、《绵阳市境内地面水水域环境功能划类管理办法》(绵府发[1993]168号),白水江级支流、涪江(江油市境内段)属III类水体;火溪河、平通河及支流(平武境内段)属I类水体;涪江(平武境内段)、平通河(北川县、江油市境内段)属II类水体。

根据地表水环境监测结果,火溪河、平南河各项监测指标均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类标准要求,平通河(桂溪乡上游段)除氨氮超标外,其他各项监测指标均能满足I类标准要求;涪江(平武县城下游段)、平通河(北川境内段)、兽目溪各项监测指标均能满足II类标准要求;白水江、汤珠河、涪江(江油境内段)均能满足III类标准要求。

-12- 四川省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平通河(桂溪乡上游段)位于平通镇下游,氨氮超标是受沿线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染所致。

2.2.2 水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⑴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

桥梁施工:水下桥墩下部结构(桩基础)采用明挖及钻孔方式施工,将产生废渣、基坑水、淤泥等,对水质造成不利影响。桥梁水下基础施工采用围堰法施工,施工处下游100m范围外SS增量不超过50mg/L,下游100m范围外水域水质产生污染影响小。此外桥梁施工机械跑、冒、滴油将导致的水体中石油类含量的增加,因此要定期清理做好设备的维护,施工废渣定期组织清运,杜绝施工油类污染。

临河路段施工:项目九寨沟境内段基本沿白水江及支流伴行,绵阳境内大部分路段沿着涪江及支流伴行。项目沿河路段施工路基开挖、陆地桥梁基础施工形成裸露面以及随意堆置的弃渣、施工材料,遇雨水冲刷易形成含泥污水大量进入水体的情况,导致水中悬浮物的大幅增加;需要在上述沿河路段施工中通过设置临时截排水及沉淀池,在沉淀出水口利用土工布过滤;路面径流经截排水沟汇入沉淀池后排放,以降低SS含量。

施工营地:施工营地生产污水主要包括物料拌和站冲洗废水、施工机械、车辆停放维修区含油污水等,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此外养护废水属碱性污水;施工生活区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及NH3 –N等。上述施工生产、生活污水直接外排将会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特别是临近沿涪江上游(含火溪河)路段、平通河路段临近I、II类水体路段。在落实施工生产、生活污水不排入敏感水体的前提下,上述施工营地设置可避免对敏感水体的影响。

⑵ 营运期水环境影响

项目沿线部分设施位于涪江流域上游,水质类别均为I-II类,且线路基本沿河谷布线,服务设施无法避让I-II类水体;鉴于项目沿线地表水体敏感,沿线服务设施污水均采取中水回用,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用于冲厕、绿化等,不外排。在落实上述设施营运期污水禁止外排的前提下可避免对涪江上游敏感水体的污染。

路面径流:非事故状态下,路面径流污水排放基本可接近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影响。但如发生事故,路面径流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输入水体,对河流水质产生环境风险。建议对跨越涪江上游及支流(Ⅰ、Ⅱ类)等敏感水体桥面径流进行收集,避免直接排入水体。

-13- 四川省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⑶ 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 设计期

敏感水体路面径流优化设计:为降低营运期危险品车辆发生事故导致地表水体污染的风险,评价要求对沿线跨越敏感水体(I、II类水体:火溪河、涪江干流平武段、平南河、平通河等)及涪江干流(江油境内)段应优化排水设计,对桥面径流进行收集,最大限度降低营运期环境风险对地表水体的影响。

服务、管理设施污水治理措施优化设计:服务区及沿线其他管理设施、收费站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冲厕、绿化、地面清扫等,不外排。

公路排水设计:公路应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并考虑对周边地表水系、农田灌溉设施的影响,避免对沿线地表水系及农田灌溉设施的破坏。

②施工期

管理措施:开展施工场所和营地的水环境保护教育,让施工人员理解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加强施工管理和工程监理工作。

桥梁施工环境保护措施:跨河桥梁的施工应尽量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桥梁水下部分施工,水下桥墩施工应采用产生悬浮物小的围堰施工工艺。桥梁施工中挖出的淤泥、渣土等不得抛入河流、沟渠,应指定地点填埋或送附近取弃土场处理。

沿河路段施工环境保护措施:沿河路基施工应尽可能避开雨季,沿河高填路段、半填半挖施工时应对开挖面进行临时防护,确保路基稳定,在临河一侧坡脚设置临时截排水及沉淀池,在沉淀出水口利用土工布过滤,径流经截排水沟汇入沉淀池后排放。沿河路段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不宜堆放在水体附近。

施工营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营地、建材堆场、灰土拌和站等严禁设在河滩地。物料堆场、灰土拌和站等应设在暴雨径流冲刷影响小的地方,同时在四周挖明沟、沉沙井,设挡墙等,防止被暴雨径流进入地表水体。混凝土拌和将产生少量含SS的碱性废水,建议采取临时中和沉淀池处理后应尽量回用,严禁直接排放。大型施工机械修理场所应设置简易的隔油池,必要时配备油水分离器对施工机械冲洗及维修产生的油污水进行收集处理。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应集中收集,严禁直接排入自然受纳水体;施工营地应优先选择租用附近民房;利用居民现有化粪池等设施处理后作农肥;对距离现有居民点较远的施工场所,应采取设置化粪池或干厕进行收集处理的方式,经处理后做农肥使用,严禁直接排放。

-14- 四川省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农田水利设施的保护:施工期应确保沿线农田排涝、灌溉等水利设施的正常功能。对雨季可能产生大量路面径流及穿越大面积农田的路基施工路段,应修建临时截排水沟及临时泥沙沉淀池,并在沉淀池出水口处设土工布围栏。在临时堆土周围及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施工地段应设土工布围栏,防止水土流失料阻塞水渠或现有的灌溉沟渠。

施工期水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施工期水环境风险主要表现为跨越水体桥梁施工过程中有毒有害物料经雨水冲刷或泄露进入地表水体造成水体的污染,对于本项目应特别注意跨越涪江上游及其支流水体桥梁施工环境风险影响。施工期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成立环境风险应急机构,并与地方环境风险应急机构联动,并对涉水施工河段(特别是下游有取水口河段)定期进行监测,若发现水质受到污染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下游取水口及政府,确保下游群众取水安全。

敏感水体路段施工期防护措施:项目临近火溪河、涪江上游、平南河、平通河等敏感水体路段路基开挖阶段应尽可能避开雨季,并做好开挖面的防护,避免造成水土流失;隧道施工采取边施工边防护,隧道弃渣及时运至弃渣场,并做好防护;隧道涌水经沉淀处理后排放。敏感水体路段禁止施工生产、生活污水外排。

③营运期

公路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维护:加强运营期车辆管理,应禁止漏油、不安装保护帆布的货车和超载车上路,加强敏感水体路段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检查和监控,严禁存在安全隐患的车流进入敏感水体路段;跨越敏感水体路段桥面径流收集设施应加强运营期维护,在日常维护中及时放空缓流池,保证其维持最佳工作状态;定期检查服务区、收费站、养护工区等设施污水处理及排放情况,保证污水处理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检查清理高速公路的雨水排水系统,保证畅通和良好的状态;路线跨越河流处在桥梁两侧醒目位置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提醒过路驾驶员和乘客加强保护环境意识,要求危险品车辆限速通过;在沿线桥梁桥面两侧设置连续的防撞墩,防止液体化学危险品或石油类事故污染对等沿线河流水域水质的影响。 2.2.3对饮用水源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项目施工前,拟取消双河乡水源地,将双河乡水源地调整至下甘座村甘沟内,调整后拟建项目不涉及双河乡水源地;在项目施工前拟取消现有东林乡水源地,东林乡供水由绵阳市泓泉自来水公司(石马水厂)统一供给,取消该处水源地后拟建项目将不涉及东林乡水源地。

-15-

四川省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项目穿越江油市城南水厂饮用水源准保护区段跨越水体桥梁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并加强营运期管理,降低环境风险,确保供水安全。

2.3 大气环境

2.3.1 空气环境现状

沿线环境空气敏感点监测结果表明: SO2、NO2小时浓度、TSP、PM10、PM2.5日均浓度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现状达标率为100%。

2.3.2 空气环境影响及措施

施工现场及灰土拌合站土石方作业期间采用洒水方式减轻TSP污染;拌和场应距离居民区300m以外,采用先进施工设施,洒水降尘,污染物达标排放。

根据类比数据,在距高速公路中心线20m即道路红线边缘附近环境空气质量基本可以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本项目居民点全部分布在红线外,且营运期交通量略小于类比道路,因此项目营运期汽车尾气对环境空气影响很小,对公路两侧居民基本没有影响。本工程大部分隧道内气流交换较快,污染物累积量小,隧道排风不会对居民造成影响。

营运期服务区应采取措施防治油烟废气的污染;油烟废气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废弃排放标准》(GB18483-2001)。采用油、气电等清洁能源。采取上述措施,辅助设施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2.4 声环境

2.4.1 声环境敏感目标及声环境现状

拟建项目评价范围内分布有99个声环境敏感点(其中93处居民点、2处学校、2处卫生院、2处养老院)。评价对工程沿线34处(56个)进行了环境现状监测,监测点中48个噪声监测点现状监测值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功能区要求(2类或4a类)。其余9个监测点中有超标,其中执行2类区超标点有4个,昼间2处超标,超标在0.3~2.1dB(A),夜间2处超标,超标在0.6~1.7dB(A);执行4a类区超标点有5个,昼间0处超标,夜间5处超标,超标在0.1~5.7dB(A)。

根据对现有干线公路交通噪声24h连续监测结果可知,省道S305交通噪声Ld为61.7 dB(A),夜间Ln为52.3dB(A);省道S205交通噪声Ld为61.5-67.1 dB(A),夜间

-16- 四川省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Ln为45.0-56.7dB(A);S301交通噪声Ld为57dB(A),夜间Ln为55.4dB(A)。

根据对现有成绵乐客专及宝成铁路噪声的监测,现有成绵乐客专及宝成铁路外轨中心30m处噪声值均能够满足《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规定的噪声限值要求。 2.4.2 声环境影响及措施

⑴ 施工期

项目施工将造成沿线声环境质量下降,特别是夜间易受施工噪声的不利影响;夜间应避免在距敏感点450m范围内的施工路段作业,如由于工序要求,必须施工的,应发布公告,同时设置临时性隔声设施防护。

项目隧道施工对隧道口附近居民有一定的影响。隧道段及深挖段施工爆破前需要详尽调查隧道及深挖段周边的工程地质构造,研究选择合适的爆破工艺;爆破前及时通知附近村庄,并发出警示信号,禁止夜间爆破;对爆破现场采取必要的现场监控和防控,以减小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⑵ 营运期

工程评价范围内共有99个敏感点,其中居民点93个,学校2所,2座卫生院、敬老院2座。

营运中期99个敏感点中,昼夜均不超标的共37处;其余超标的62个敏感点中昼间超标敏感点24处,超标范围为0.1~6.9dB(A),夜间超标62处,超标范围为0.2~12.8dB(A)。

根据营运期噪声预测结果,对沿线62个噪声预测超标的敏感点采取声屏障措施及隔声窗措施。

2.6 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施工废渣及施工生活垃圾两部分,在公路施工期间,应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及施工结束后的及时清运、处置可以减少和防止固体废水对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管理人员生活垃圾及营运期服务区、收费站、养护区工作人员生活垃圾,相对于施工期来说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在公路营运期,应做好公路收费站、养护区等辅助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剩余污泥的收集、堆放和清运工作,防止随意堆置或丢弃,影响环境卫生。

-17- 四川省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2.7 环境风险

风险主要表现在交通事故和危险品在运输途中突发性发生逸漏、爆炸、燃烧等。事故风险主要是运输石油化工车辆事故。包括车辆对水体产生污染事故类型、危险品对土地、陆域生态、农业生产的影响;易挥发的化学品对居民区的环境空气污染危害。公路敏感路段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的概率较低。但是一旦发生危险品泄露事故,将会对地表水体、下游取水口、水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对于临近或跨越涪江及支流等敏感水体路段应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车辆进出敏感水体应设置警示标志,并加强临近或跨越敏感水体段防撞设施等级,减小危险品运输事故对河流水环境造成影响。

在沿线服务区、停车区、养护工区各设置材料库,配事故应急材料,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公路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按照应急程序实施,减少危险事故风险影响。

3 总结论

九寨沟(川甘界)至绵阳段高速公路是交通运输部《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规划的国家高速公路G85银川-昆明中G8513平凉-绵阳的组成部分。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路网规划,工程实施对完善区域公路及国家路网主骨架、优化地区综合运输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加强施工队伍的环境保护教育,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尽可能减少工程建设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加强施工和营运期的管理,加强风险防范,落实环评报告中防治方案和应急计划建设,避免发生风险事故,将事故风险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

公路推荐线方案的建设社会效益明显,其建成营运将完善国家和地方交通设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本评价所提出的环保措施、环保投资全部落实的情况下,建设和营运不会对沿线环境造成大的不利影响。工程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可行的。

-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g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