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舟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有关要求

更新时间:2024-04-22 09: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猛舟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要求

(试行)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实现学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效益;为规范干部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中心地位的落实;为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造优良的外部制约机制和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作如下修订。 一、教师观课制度

1、校长每学期观课不少于30节,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每学期观课不少于15节,其他教师每学期观课不少于10节。

2、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课要全面听,力求每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教师进行重点观课、跟踪观课,体现一定的计划性、针对性。

3、认真做好观课记录。

(1)项目填写齐全。包括:学校、班级、科目、授课教师姓名、观课时间、节次、课题。

(2)记录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简记主要教学环节、任务,重点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情况。

(3)旁评和总评是观课人缜密思考的结果、智慧的结晶,是观课记录的核心内容。观课时要随时记录下对所发现的闪光之处或问题的思

考,做好旁评;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抓住主旨、突出重点,分条列项写清优点、缺点及改进意见,并做好等级评定。 4、课后务必要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切实发挥观课对改进教学、指导培养教师的作用。 二、干部专题讲座制度

1、校长:要从宏观上、结合当前教改的大背景和本校教学现状,每学期亲自为教师做教学形势报告分析,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指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明教改方向。此外,要参与主管业务副校长的专题讲座,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2、教科室主任: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本校教师的教学状况,学生的学习状况,要从成绩、问题、下一阶段主要目标任务及改进措施等几方面来安排结构。 三、教学会议制度

1、每学年召开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总结部署工作,表彰先进,进行经验交流活动。

2、每学年初召开一次教研组长,总结布置工作,进行教研专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

3、定期召开领导班子会,有专门的会议记录,诸如奖励升级、评选先进、举行文体社会实践活动、大型会议以及骨干教师评选、评优课等重大事情有详细记录。 四、教学工作检查制度 1、次数要求:

每月对教师备课、学生作业、《班主任工作手册》及相关材料等普查1次;对教师教学计划、备课、业务学习笔记,学生作业、《班主任工作手册》及相关材料抽查1次。 2、职责要求。

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要全过程亲自参与检查,切实掌握教学工作的全面情况;校长要做好抽查工作,并听取每次检查后的全面汇报,从宏观上把握整体情况。 3、过程要求。

(1)有记录:除记录数量、格式外,重点记录优缺点,要有具体的典型例证。

(2)有评价:每次检查都要有量化评定,作为教师、学校工作质量形成性评价素材。期末对学校、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

(3)有总结:每次检查结束或组织活动后,要进行整体情况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材料,并向干部或教师通报。 五、教学研究制度

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从改革实践中提出教研课题。 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要真正确立教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要整合学校教研组、年级组等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

研员等各方面的作用;要形成对话机制,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展示成果、提高自我提供平台。

教研活动,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为进一步强化教研组管理,克服教研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努力提高教研活动实效,特对教研组活动提出如下要求:

1、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教育法规政策;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开发当地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课程;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式。 2、教研组设置和管理

每组有一名骨干教师任教研组长。每组选派一名干部指导,落实干部参与教科研制度,强化对教研组的管理。

教研组长要充分履行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的职责,把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作为中心工作;要密切与专家、学者及教育科研机构的联系,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积极发现和培养骨干教师,鼓励中老年教师积极参与教改。 3、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

教研组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本组活动计划。 4、做好记录

活动记录要规范,内容包括教师基本情况统计、分析,考勤记录、

活动安排表、每次的活动记录。要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中心议题,每个发言人发言的具体内容,活动后达成的共识或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效果等。

5、活动内容、形式

教研组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竞赛等,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研活动要依据年级或学科的师情、学情、教情,针对存在的急需解决的、主要的实际问题确定若干研究重点,并围绕研究重点确定活动内容、组织活动。

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坚持统一管理。每学期教研组活动不少于4次(语文2次,数学2次),每次活动时间根据活动内容可长、可短,具体要求由学校统一安排。 6、及时总结、交流

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工作重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基本结构为总结成绩、指明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组织开展一次总结交流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达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让教研组成为培养教师的摇篮,提高教师素质的渠道,开展专题研究的途径。

7、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研究者。要加强案例研究,要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重点研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应当在案例研究中研究学

生、反思自己,既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又要借鉴、分享他人的经验,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8、要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组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过程管理和结题工作。研究人员要注重实验过程,做好材料、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及时做好总结。 六、学科教学计划制定要求 1、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会《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精神,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活动、操作技能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表、重要的教学活动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要有后进生辅导、转化措施和后进生名单) 2、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1)熟悉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应首先在《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钻研全册教材,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的教学目的要求;分清教材各部分内容的重点;把握教材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考虑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应做好的准备工作等。

(2)重难点的确定: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分条列项写清教学

重难点,做到明确、具体。

(3)教学改革实施设想: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学习现状,针对存在的具体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教改研究专题确定力求\小\、\实\、\活\,体现一定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要忌大忌空;要分条列项写清实施步骤、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设想。

(4)实施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完成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在深入分析学科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之后,从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深入研究教材、开展教学专题研究、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质量监控、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5)后进生辅导: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对后进生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及转化措施。 3、计划的管理:

学校要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审阅;每一年级每一学科都要有教学计划,对于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安排,确定详写和简写。 七、备课要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制定应对措施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围绕从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出发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 6、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

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关于备课管理的几点意见 (1)因人而异,分层要求

教案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可信度和可操作性。要力求改变照抄照搬教案,与上课相脱节的现象。为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提高备课的质量,可根据学校、教师、学科等实际情况,有所区别,分层要求。

基础层的教师(新教师及新任学科)要做到备课规范化,教案要写得详细些,达到备课、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成熟层的教师(任教本学科本教材三年以上)可以在规范化上放宽要求,在备课时,把主要精力和侧重点放在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上,放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上,放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上。在教案编写时可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某些重点环节,精备每个序列或单元中具有典型性的内容,形成并展示个人的教学特色。

对教师层次划分与不同要求,各校可根据本校教师实际情况而定。

对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可根据总体工作安排和教师主攻方向,有侧重点的选择某些学科和年级备详案,其它可备简案,但备简案的年级或学科中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详案。 (2)提倡教案形式多样化

教案的形式应取决于学科特点,取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

的教学经验与个性。不必整齐划一。教师还可以把教案与教材结合使用,提倡教师在教材上圈点批注。教案模式多样化应有利于教案的实际应用与创新。(体育学科应按教研室统一用本与要求备课) (3)关于资源共享

备课时,应注意及时吸收新的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要注意学习与借鉴,但切忌照搬照抄。要加强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在深入分析每个单元(或每个系列)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自身优势,确定每个人的主攻方向和备课重点,而后通过集体研讨,加强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达到教案的整体优化。

(4)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

(5)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活动,体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6)提倡和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备课。 (7)保证备课的时间专用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保证备课时间的专用,不要本末倒置,侵扰正常备课乃至教学的其他环节。 (8)要及时地对教学进行回顾与反思,总结得失,积累经验,写出教学后记或进行再次备课。 八、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2、课堂教学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体现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观念,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关系,积极推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3、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教师不得擅自缺课,自己调课。课程表调度权属于教导处。

4、教师要提前2分钟到教室,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同时督促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

5、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规范。要站立讲课,做到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自然;不在上课中随便出入教室、会客、接听电话;不与室外人交谈。严禁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不拖堂,不早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6、教师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准确、简练;板书规范、条理清晰;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学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7、课堂教学要努力处理好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要从课堂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案。

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与学生彼此沟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营造宽松、和谐、开放互动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

要改革教学方式,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自主评价提供空间;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关注个别差异,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九、作业的设置与批改 1、作业的功能

(1)巩固和检查功能: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在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

(2)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过程与方法,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

(3)体验和发展功能:侧重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重在体验和实践。

(4)教学诊断功能: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和依据。 2、布置作业的原则

(1)在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

除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作业要精心选择和设计,要重视布置课外阅读、调查、实验等实践性、生活化的作业。

(2)在容量上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

作业布置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作业数量和难度要适度,有弹性,可分必做与选做,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对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要切实保证小学生每天能有10小时的睡眠时间。学校要对各科作业的量进行严格地检查和控制。

(3)在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

要改变单一的文字式作业形式,可以布置一些操作、实验、口头完成的作业;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4)在评判上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

教师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在评判结果上,要尽量使用激励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3、作业的类型

(1)巩固性作业:以巩固教学效果最佳值为数量标准,避免数量过大,次数失控,讲求科学性,不搞无效的机械重复。

(2)比较性作业:把正确与不正确的几种答案都给学生,由学生通过比较、选择、判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检验与考查,在比较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3)归纳性作业:把所学知识按一定的系统进行分类归纳,可以起到新旧联系,扩展知识面,找出知识内部联系的作用。 (4)思考性作业:意在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不需要笔答。 (5)创造性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认识、体验、经验进行创造。

(6)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亲自去做,亲身体验,培养操作与运用的能力。 4、学科作业的基本要求:

(1)原则上,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课,不留书面作业。可以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布置一些操作、实验、调查、体验、感悟性作业,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留心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情感态度,但注意作业要有一定形式呈现备查。

(2)语文、数学、英语、自然、品德与社会学科要有书面作业,任课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布置中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量与质相结合,注意多样性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作业批阅要及时、认真,尽可能让学生及时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要重视作业批改后的评语,发挥作业批阅的激励功能。提倡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批阅、评价、修改作业,培养自我检查,自我修正的能力。

对非书面作业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检查评判,在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应该是主体,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

(4)作业书写格式及相关批改要求。(由语、数、英三科分别拟定) 各学科教师都要重视学生作业的书写,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姿势和作业习惯,对学生的作业质量要有规范化的要求。 十、单元质量检测

单元检测是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的阶段性质量检测,是及时进行教学反馈、矫正,保证教学健康顺利进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实施单元检测,对于夯实知识基础、提高学生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基本内容

(1)检测命题。使用教研室、教导处或教研组的单元教学质量检测题。

(2)质量分析。单元检测后,必须在对检测试卷进行全批全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质量分析,准确地找出教和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拟定有效的补救方案。

(3)认真讲评。针对检测存在的问题,认真备课,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逐一解决过关检测中出现的问题。

(4)知识补偿。在讲评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知识缺漏,组织第二次学习,进行知识补偿;并自行设计适量的练习,加以检测巩固。 2、基本要求

(1)单元检测命题要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导向性、层次性的原则。 (2)单元检测的实施过程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不能走过场。 (3)每次检测完毕要进行质量分析。

(4)学校应将单元检测列为教学过程管理检查的必查内容,单元检测的情况应为评估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 十一、课外活动

1、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是课堂学习的继续,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延伸。学校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和假期生活,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2、通过开展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知识,开拓视野,充分发展个性,体验社会生活,促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3、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指导。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辅导,既要及时弥补其知识缺陷,又要帮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

4、要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办专题讲座、组织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等,举办体育运动会和文化艺术节等。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防止加重学生的负担。

5、学校要协调好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保证课内和课外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十二、学籍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学生的学籍由学校审核、编制、管理,并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生入学、转学、休学、复学、转班、奖励等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设立学籍档案,教导处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妥善保存。 1、入学

一年级新生入学,按上级划定的本校招收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并按规定时间注册手续。原则上,学校不招收辖区外或非适龄儿童入学,特殊情况需经校长批准方可入学,新生按学校规定编班,家长或学生不得挑选班级。新生入学后,教导处要组织班主任填好新生花名册。 2、转学

(1) 转入学生,因父母在本地辖区工作或投亲的并持有正式的转学手续,

经学校校长批准,经过“语、数”两科的测试,合格者转入相应年级插班就读。是本校辖区范围内并持有正式户口的学生,学校无条件安排插班就读。

(2) 转出学生,因户口迁移、更换住址、父母工作调动、务工等到外校学

习,由家长持对方学校的接收证明到教导处开转学证明,转学证明要在上学期期末或学期初开学一周内办理,学期中原则上不办理转学手续。

3、休学

(1) 学生因病及其他特殊原因无法坚持正常学习需长期休学者,由学生

家长持医疗单位的住院证明书和收费发票,经主管领导批准方可办理休学手续准许休学,保留学籍。休学期满凭医院出具的康复证明办理复学手续,如未康复要办理延长休学手续。

(2) 休学期满的学生根据情况可回原班或插入相应年级的班级就读。 4、留级

原则上不允许留级,如有特殊情况需经主管校长审核,校长批准。 5、转班

原则上不允许转班,如有特殊情况需经主管校长审核,校长批准。 6、流失

(1) 对无故不学生班主任要家访,弄清学生去向,宣传《义务教育法》,

动员其上学,多次动员无效的,由教导处上报有级有关部门备案。

(2) 对无故不上学的学生,经动员返校上学的,各年级班级必须接受,

但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恰当的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fwp.html

Top